立秋日登樂游園的詩意
① 贊美秋天的古詩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秋詞》
唐代: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釋義: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2、《秋日》
宋代:程顥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釋義:
日子閑散的時候,沒有一樣事情不自如從容,往往一覺醒來,東邊的窗子早已被日頭照得一片通紅。
靜觀萬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樂趣,人們對一年四季中美妙風光的興致都是一樣的。
道理通著天地之間一切有形無形的事物,思想滲透在風雲變幻之中。
只要能夠富貴而不驕奢淫逸,貧賤而能保持快樂,這樣的男子漢就是英雄豪傑了。
3、「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秋天真的是讓人感覺悲涼的季節嗎? 未必是這樣吧,輕微的寒冷正是最讓人感覺舒適的天氣。
《秋涼晚步》
宋代:楊萬里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釋義:
秋天真的是讓人感覺悲涼的季節嗎? 未必是這樣吧,輕微的寒冷正是最讓人感覺舒適的天氣。
碧綠的荷葉雖然快要落完了,但是粉紅的荷花卻還在盛開,新長出的荷葉就像最小的銅錢那麼大。
4、「秋收萬顆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憫農》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釋義: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5、《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釋義:
青山隱隱約約綠水千里迢迢,秋時已盡江南草木還未枯凋。
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這美人現在何處教人吹簫?
6、「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山行》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釋義: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② 立秋日登樂游園帶拼音的詩詞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
Du xing
yu qu jiang tou, hui ma chi vhi shang le you.
蕭颯涼風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Xiao
sha liang feng yu shuai bin, shui jiao ji hui yi shi qiu.
《立秋日登樂游園》是唐代時期的一首七言絕句,作者是白居易。
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③ 立秋日登樂游原唐白居易解釋
立秋日登樂游園
唐代: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
蕭颯涼風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提到樂游園,讓人不禁想起了李商隱的那首詩《登樂游園》「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讓長安城東南的一塊高地千古留名。
此詩在立秋次日寫就,詩中亦不乏蕭瑟悲秋之感,再結合詩人官場受挫的人生經歷,不由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