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遊客黑名單
① 全國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黑名單怎麼處罰
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一旦被納入「黑名單」,將視情節保存一至兩年,必要時向公版安、海關、邊檢權、交通、人民銀行徵信機構等部門通報「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進一步說:就是有可能產生對個人出境、出行、旅遊、銀行信用等方面的不良影響。
② 首批不文明旅遊黑名單公布是不合理的,求指教辯論方向和論點
《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施行後首批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昨天公布,大鬧亞航、強開飛機應急艙門、攀爬紅軍雕塑照相三起不文明事件的四個當事人「上榜」。
名列「全國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檔案第一位、第二位的是安徽人張艷和江蘇人王聲。康輝南京國旅組織的赴泰團隊游,2014年12月11日晚乘坐泰國亞航航班由曼谷飛往南京。就餐時,張艷取出自帶方便麵,要求空服提供熱水,空服告知熱水需要收費,造成張艷不悅,發生言語沖突,隨即張將泡好的方便麵潑向該空服,與空服人員激烈爭吵,並謾罵、恐嚇和威脅。因事態危害航空安全,機組決定飛機中途返航,落地後張艷被泰國警方帶走。同一事件中,因同伴與空服爭執,王聲與空服人員激烈爭吵,並謾罵、恐嚇和威脅。這兩名遊客列入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保存期限自2015年3月24日至2017年3月23日。
第三位是北京人周躍,在2015年1月10日凌晨由昆明飛往北京的MU2036航班上,強行打開飛機兩道應急艙門,警方對其予以治安拘留15日處罰。其被列入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保存期限自2015年3月24日至2017年3月23日。
第四位是陝西人李文春,「創下」長達10年不文明記錄的期限。今年五一假期前夕,在吳起縣勝利山景區內,李文春攀爬紅軍雕塑照相,被其他遊客拍照記錄後在網上傳出,引起公眾譴責。該遊客被列入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保存期限自2015年5月4日至2025年5月3日。 據新華社
上了「黑名單」還能隨意出遊嗎?
首批被公布的4名黑名單遊客中列第二位的王聲稱,到目前為止,這對他的生活沒有影響。他說:「從泰國回來,我就去了韓國。」他表示:「大不了不跟團,自由行就是了。」
據了解,國內很多景區已經免費開放,對這類地方,「黑名單」遊客仍可以自由出入。另外,即使是購票景點,售票時也不需要遊客出示身份證等信息,無法對「黑名單」遊客進行限制。而對於跟團游,有旅行社表示,一般情況下旅行社會婉拒「黑名單」遊客。不過,這並不排除他們可以通過在線旅遊商報名。出境遊方面,目前還沒有來自國家旅遊局的限制出境人員名單。
疑問
遊客「黑名單」會不會形同虛設?
「黑名單」遊客出遊、出行不受限制,那是不是說這份「黑名單」就形同虛設呢?江蘇省旅遊局工作人員解釋,《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第八條規定:「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形成後,旅遊主管部門應將「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通報遊客本人,提示其採取補救措施,挽回不良影響。必要時向公安、海關、邊檢、交通、人民銀行徵信機構等部門通報「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
「必要時」是什麼概念?該工作人員表示,這個包含多種情形,照他理解,例如:多次出現不文明行為,或者出現更嚴重的不文明行為等。
保存期限有短有長怎麼定的?
國家旅遊局公布的首批4名遊客中,除李文春的不文明行為記錄保存期限是10年之外,其餘3人均是2年。有網友質疑,為什麼有的2年,有的10年,跨度這么大?對此,旅遊業內人士表示,李文春的不文明行為事由是,攀爬紅軍雕塑照相,被其他遊客拍照記錄後在網上傳出,引起公眾廣泛譴責,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不過,國家旅遊局也明確,「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實行動態管理,不排除「黑名單」遊客會被提前「解禁」。
綜合新華社 現代快報
網評
要將道德污點變成疼痛成本
@中國旅遊報:讓不文明遊客「長記性」。
@任你壞:對於在國外抹黑華人形象的低素質者,更應該立即實行相關政策。限制這種人出境。
@商暘:建立「黑名單」,實名公布涉事遊客的檔案號、性別籍貫、不文明行為事由,對當事人是種「聲譽損失」,更對其他遊客產生「口碑警戒」:自己一旦做出不文明的旅遊行為,將會付出高昂的道德成本。
@六安文廣新局:人如果心無敬畏的話,就應該讓他有所畏懼,揚善懲惡,才能讓文明遍地生根。
@晚霞留輝:建議還應採取經濟懲罰,並且是重罰。不然,不文明行為列入黑名單張榜公示等處罰對一些就是不講道德、不講文明的人,作用不會太大。
@革華華華:信息公布不完全,會對同名同姓之人造成困擾;僅僅如此,不足以教訓!
@紙月亮的圍脖:要將旅遊劣跡產生的道德污點,變成疼痛的成本損失。
③ 如何治理旅遊不文明行為
原標題:評論:整治旅遊不文明行為 以剛性管住"任性"
網易河北訊 全國遊客不文明行為第一批記錄日前由國家旅遊局公布。4名遊客上了「黑名單」,而且對外「張榜」,體現出以制度剛性整治不文明旅遊行為的堅定態度。應當看到,「黑名單」信息公開僅是第一步,依法利用「黑名單」制度推動文明旅遊建設,還要與合理的懲戒機制相結合,與統一的社會徵信體系對接,以法治剛性,管住不文明任性。
作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文明旅遊不只關繫到個人形象,更關繫到整個國家的形象。向空姐潑面、打開飛機應急艙門、歷史建築上刻「到此一游」……近年來頻發的不文明旅遊行為,不斷刺激公眾神經,暴露出我國文明旅遊工作的短板。通過建立不文明記錄檔案並對全社會公示,法治和行政手段相結合重拳出擊,是治理方式的顯著突破。
整治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與公示「黑名單」僅僅是第一步,還要與具體的細則、罰則制度相結合。對不文明行為,要進行有效梳理和歸類,出台可操作性強的懲罰措施。要依據旅遊法等相關法規做出細化規定,使「黑名單」制度不斷完善,讓「上榜者」在出遊等方面受到限制。「黑名單」還要與統一的社會徵信體系對接,避免信息孤島現象,推進信息共享,發揮徵信體系強有力的社會約束效能。讓不文明者不方便,要成為「黑名單」制度應有之義。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事實上,記錄與處罰,根本目的在於警示,使「黑名單」成為「高壓線」,讓人們在旅遊過程中注意言行舉止,從而促使當事人悔改,最終通過撤銷不良記錄回歸文明。因此,有關部門應詳細向公眾說明「黑名單」建檔范圍、許可權及程度,做到統一、公平、公正。同時,抓緊做好監管工作,防止執法者濫用職權。
最終,應當通過對「黑名單」制度的完善,使個人在旅遊中的文明行為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會轉化為一種社會誠信的「通行證」,讓個別旅遊者為自己的不文明行為背上更多「懲戒成本」。如此,才能提醒每個遊客,出門遊玩從點滴小事做起,踐行文明美德,不能等上了「黑名單」才想吃後悔葯。
來源:中國旅遊報
④ 將遊客不文明行為列入黑名單,是否能一定能引導我國旅遊者行為的規范
這個不一定的,具體的要看怎麼執行了,執行到位的話肯定是有效果的。
⑤ 首批遊客不文明行為黑名單有什麼影響
暫時沒有後果,《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來看,有「黑名單」,卻沒有對上了「黑名單」的遊客採取相應的懲戒措施,這不免讓「黑名單」的作用大打折扣。
⑥ 國家旅遊局公布不文明旅遊行為案例 遊客進「黑名單」有何影響
對於日常生活都會有影響的,比如就業、子女就學、出國等,為了滿足失信人對信用修復的需求,未至科技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基礎上研發了信用修復功能,針對真誠告別失信行為,希望獲得重新得到社會信任的機會的個人或企業,提供信用修復申請功能。失信人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上傳本人身份證等身份驗證信息,並填寫信用修復信息申請表,即可發起信用修復申請。信用管理部門會對申請人的申請內容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原始數據提供單位對信用申訴人的申訴材料真實性進行核實驗證,證明失信人已改正失信行為並承若不再犯此類失信行為,根據ICE8000國際信用標准體系信用修復的標准,進行信用修復。
⑦ 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的辦法評價
從制度設計上說,「黑名單」的確增加了遊客不文明行為的「道德成本」和「信用成本」,對於規范遊客行為有積極意義。不過,「黑名單」制度剛剛出台,還處在探索、積累經驗階段。一方面,打擊范圍極為有限,僅僅是「槍打出頭鳥」,首批上榜的幾名遊客都是因為嚴重影響了旅遊秩序,甚至危害了公共安全,而對於景區比較常見的不文明行為幾無約束力;另一方面,懲戒力度也不夠,比如因「滾水潑空姐」而上榜的一名遊客就表示,自己已看到國家旅遊局網站公布的信息,但到目前為止,這對他的生活沒有影響。可見,現階段靠「黑名單」制度根本無法提升全國旅遊文明水準,規范遊客行為還得靠日常的狠抓嚴管。而實際上,正是日常監管的軟弱乏力,才導致了長假期間旅遊不文明行為的集中爆發。
對於旅遊不文明行為,一些管理者總喜歡強調「取證難」,相當一部分行為無法當場抓「現行」。但既然媒體能拍到,監管者就沒有理由一個都抓不到。即便做不到「違者必究」,也能做到「殺一儆百」吧。當然,還有處罰綿軟無力的問題,比如,根據治安管理處罰相關法規第25條第3項的規定,對故意污損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損毀公共雕塑、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行為,處以2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如此懲戒,怎能讓人引以為戒?
如果監管總是「監」而不「管」,裝再多監控探頭也是白費;如果總覺得為了一點不文明的「小事」與遊客浪費口舌,甚或爆發沖突不劃算、不值得,那麼旅遊不文明就會像狗皮膏葯一樣粘著長假,永遠不離不棄。治理旅遊不文明,監管必須硬氣起來,這有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也考驗著管理者的責任意識。
⑧ 如何看待國家把不文明遊客拉黑
國家旅遊局前不久公布並正式施行了《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根據《辦法》,旅遊主管部門建立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對擾亂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和公共設施、違反旅遊目的地社會風俗和民族生活習慣、破壞旅遊目的地文物古跡等六種行為進行記錄,不良信息保存一至兩年,會影響遊客再次出遊甚至銀行信貸等。
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被形象地稱為遊客「黑名單」,消息一出,許多人感到振奮。許久以來,飛機上打架、景點內刻字、隨地吐痰等出遊中的不文明現象屢被詬病,但因其不違法,大家在對其進行道德譴責的同時也無計可施。《辦法》的推出終於讓不文明遊客有了忌憚:不文明行為一旦被記錄,不但影響再次出遊,銀行信貸甚至都可能受到影響。戴上「緊箍」,一旦犯錯就可能被念「緊箍咒」、犯「頭疼病」,這樣一來,不文明行為恐怕要收斂許多了。
當然,我們要承認,單靠《辦法》並不能讓不文明行為「絕跡」。《辦法》規定,不文明行為記錄生成後,旅遊主管部門通報遊客本人,提示其採取補救措施,挽回不良影響;必要時向公安、海關、邊檢、交通、人民銀行徵信機構通報——犯錯之後允許糾錯,否則將被通報,這更像是一個糾錯機制,其作用更多體現在震懾和警告上。我們不能想當然地期待單靠一個「黑名單」就徹底實現文明出遊,這未免有些急功冒進。文明出遊是以公民素質的提高為前提的,而公民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苛求「黑名單」具備立竿見影的效果。真正實現文明出遊,需要「黑名單」來震懾,更需要加強對公民的素質教育。
《辦法》為促進文明出遊提供了一個制度層面的解決思路,其初衷和出發點積極且值得肯定、效果也值得期待,只是在實施中有個別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要警惕個別旅遊從業者以「拉黑」為由對遊客加以威脅,侵害遊客的正當利益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需要關注,期待《辦法》落地開花,不走樣、出效果。
⑨ 進入北京遊客不文明黑名單將處處受限,你贊同嗎
進入北京遊客不文明的黑名單,我們將要處處受限制,這也是很認同的,我們非常的認同,也是贊成的,所以說對於這種人不文明的人都要受限制。
⑩ 怎樣看待中國遊客在國外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看法建議
支持
中國地廣人多,人口素質參差不齊,特別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精神文明未跟上物質專前進的腳步,很多人屬口袋有錢了,可以出國了,新聞不斷報道國人不文明行為讓中國在世界尷尬,與五千年文明古國也不符。如出台相關黑名單辦法可以某種程度改善這種情況的:
1、無規矩不成方圓,法律法規是最好的約束力量,黑名單可以讓一些人敬畏規則,減少亂來行為
2、黑名單不但是書面文件更要強力執行,並和各種信用掛鉤,比如銀行貸款之類的各種社會信用,這樣更可以約束人行為
3、通過各種辦法制度,提升國民素質後文明出行可以彰顯我五千年泱泱大國形象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