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
『壹』 中國人在旅遊不文明的行為,要具體事例。
提高素質做文明觀光客
旅遊中見過的不文明的行為還真不少,例如:隨手扔果皮、亂扔食品包裝袋、隨地吐痰、在古跡上亂寫亂畫、破壞花草樹木、衣著不整敞胸露懷、語言行為粗俗等等。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有損形象,也給景區管理帶來很多困難。
提高修養素質,大家舉止文明,在旅遊觀光時,玩得才有檔次,才開心。有時遇上不文明的行為,就會讓人心裡堵得慌,沒了雅興。記得有一次在峨眉山旅遊,看見一個小夥子搶道,把一老年人撞在了地上,旁觀者都指責那年輕人。遇到這樣不開心的事,還有什麼心情旅遊?一次在都江堰,由於天氣太熱,有個男士就脫光了上衣,腆起大啤酒肚,看起來真的很不雅觀。記憶中有一次在西昌乘公交車,為了趕時間,一急之下便擠著要搶先上車,突然覺得大家都在打量我,回頭一看,原來所有乘客都在排隊,我一下就臉紅了,十分愧疚,忙站在後面去排隊上車。的確,如果沒了滋生不文明的土壤,醜陋的舉止,就會成為過街之鼠。
當然做文明的觀光客,不能只說別人,不檢點自己的所作所為,提高修養素質,還得從點滴開始,從自己身邊做起,像公益廣告說的那樣:用自己的文明行為點起一盞盞明亮的燈,大家都參與進來,就會照亮一個世界
『貳』 如何解決中國遊客旅遊不文明行為
「文明」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
——二談出國出境文明旅遊
夏廷獻
西方一家媒體(註:《今日美國報》)2006年9月7日以「中國遊客的不雅行為惡名遠揚」為題嘲弄中國遊客「喜歡推推搡搡,不停地抽煙,遇事還不肯讓步」,「一場噩夢,他們太吵了」,「從來不守規矩」等等(轉引自《參考消息》9月9日頭版)。
這家報紙說中國遊客「惡名遠揚」,是「五十步笑百步」,因為他們西方國家自己做得也不怎麼樣。
美國的情況怎麼樣,手頭沒有現成資料。法國《世界報》2006年9月5日報道「英整治不文明行為從嬰兒抓起」,該文說: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英國也苦於不文明行為的增多:包括吐痰、塗鴉、說臟話、亂扔垃圾、街邊醉酒、宣化吵鬧、強行乞討等。更加嚴重的還有打人耳光取樂的「摑掌樂」、破壞公物、偷盜、吸毒或販毒等(以上轉引自《參考消息》2006年9月10日第6版)。老牌的以紳士聞名於世的英國尚且如此,以英語作為母語的美國也好不到哪裡去。有意思的是,法國報紙刊登英國苦於不文明行為增多的消息,其實他自己也是「一屁股屎」,如果不信,到法國首都巴黎一游就知道了。
早已經進入工業文明的西方主要國家尚且如此,更遑論我們屬於發展中的國家——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正在發展之中。中國遊客在西方人眼裡有點「不文明行為」,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相信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遊客的素質也會逐步提高起來。20世紀60年代時,美國人也曾給歐洲製造過麻煩,被稱作「醜陋的美國人」。幾十年過去,「醜陋」的程度才略為減輕了點,但「霸氣」依然故我。
筆者這樣說,決沒有為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開脫的意思,我是要說,凡是有人類的地方,就有不文明行為,東方西方南方北方都一樣,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作為地球村的人,都有一個繼續向文明邁進的問題,不獨中國人,不獨中國遊客。有關部門對「不文明行為」的糾正,不能操之過急。因為「文明」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從根子上說,人類仍然沒有擺脫「動物性」的一面,野蠻草昧的殘余根深蒂固,難以消除,各色人種,概莫能外。
換句話說,人類從野蠻到文明,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雖然經過了千萬年的進化,總體上脫離了「蒙昧時代」,但仍然或多或少地遺傳了「動物性」的一面——不夠文明的自然行為。例如不守秩序,喧嘩吵鬧,隨地吐痰、便溺、亂扔垃圾的不衛生習慣等。就某個地區某個「個體」來說,可能遺傳的更多一些。中國遊客是不是就比西方遊客做得更差,從總體上看,我不這么認為。我親眼看到,歐洲大都市馬路上「闖紅燈」的多是西方人,中國遊客倒反而還不敢。
人類作為「高級動物」,「高級」在可以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感性,可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級、低級動物做不到。但人類對自己「動物性慾望」的控制(法律、制度、道德等)也不是萬能的,無論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文明」都處在漸進的「過程」之中,誰要不要說自己的「文明」就好得不得了,企圖用一種文明代替其他眾多文明。
各種文明還是和諧相處取長補短為好,旅遊文明或曰文明旅遊也應如此。
『叄』 讀了中國公民旅遊常見不文明行為後的感想。(150字)
1.隨處拋丟垃圾、廢棄物,隨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廁所不沖水,不講衛生留臟跡;
2.無視禁煙標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間,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購物、參觀時插隊加塞,排隊等候時跨越黃線;
4.在車船、飛機、餐廳、賓館、景點等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呼朋喚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鬧;
5.在教堂、寺廟等宗教場所嬉戲、玩笑,不尊重當地居民風俗;
6.大庭廣眾之下脫去鞋襪、赤膊袒胸,把褲腿卷到膝蓋以上、翹「二郎腿」,酒足飯飽後毫不掩飾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礙觀瞻;
7.說話臟字連篇,舉止粗魯專橫,遇到糾紛或不順心的事大發脾氣,惡語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養;
8.在不打折扣的店鋪討價還價,強行拉外國人拍照、合影;
9.涉足色情場所、參加賭博活動;
10.不消費卻長時間占據消費區域,吃自助餐時多拿浪費,離開賓館飯店時帶走非贈品,享受服務後不付小費,貪佔小便宜。
『肆』 以中國遊客在海外的不文明行為為題目寫一篇英語作文
寫作思路:先具體寫遊客的不文明情況,再寫到該如何解決不文明的情況。
As a tour guide of an international travel agency, I find it so embarrassing to see many Chinese tourists behave badly abroad. They speak loudly in public places, carve characters on tourist attractions, throw rubbish, spit everywhere, and even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still red. Such bad behavior overseas has caused damage to the country』s reput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op this. First, before going abroad, tourists should be trained to obey social and public order, and respect local religions and customs. Besides, kindergartens and primary schools should do more to teach the kids to be responsible citizens. Last, laws should be made to punish those who behave badly in public places. I hope soon tourists overseas will change their behavior and win respect for themselves and our country.
作為一家國際旅行社的導游,我發現看到許多中國遊客在國外表現不好,真是太尷尬了。他們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在旅遊景點刻字,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甚至在紅綠燈時橫穿馬路。這種在海外的不良行為損害了國家的聲譽。
應該採取措施制止這種情況。首先,在出國前,應訓練遊客遵守社會和公共秩序,尊重當地宗教和習俗。此外,幼兒園和小學應該做更多的事情來教育孩子成為負責任的公民。最後,應該制定法律來懲罰那些在公共場所行為不端的人。我希望海外遊客能改變他們的行為,贏得對自己和我們國家的尊重。
『伍』 中國人出國旅遊不文明行為
吃飯浪費,剩下飯菜不打包;大喊大叫;愛蹲著;愛脫鞋;自盯著人看;自湊熱鬧等。
以上也是你出國應該注意的。
『陸』 對於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你你該如何規勸
那些不文明的人
真的比素質太低下
最好還是找景點的工作人員去處理
『柒』 中國遊客在國外旅遊不文明行為有什麼影響
中國遊客在國外旅遊不文明行為將影響到西方人對我們中國人的看法,他們也許會不喜我們,甚至看不起我們。在外貿方面,不原意與我們做貿易等,總之,後果不看設想。
『捌』 一般外國人在中國旅遊都有過哪些不文明行為
我在長春看球賽時,一群德國小孩子(一汽在長春)隨地亂丟汽水瓶,大人在一旁也不制止,說好的德國人嚴謹認真呢。
『玖』 如何看待中國遊客在外國旅遊的不文明現象
中國遊客在西方人眼裡有點「不文明行為」,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相信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遊客的素質也會逐步提高起來。
凡是有人類的地方,就有不文明行為,東方西方南方北方都一樣,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作為地球村的人,都有一個繼續向文明邁進的問題,不獨中國人,不獨中國遊客。有關部門對「不文明行為」的糾正,不能操之過急。因為「文明」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從根子上說,人類仍然沒有擺脫「動物性」的一面,野蠻草昧的殘余根深蒂固,難以消除,各色人種,概莫能外。
『拾』 如何看待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
有教育的因素也有習俗原因,在國外時很多中國遊客橫穿馬路,亂扔垃圾,尤其是在吃飯時喜歡「吼」著說話,這一點讓人厭煩。這些問題的原因是缺少精神文明,而且在中國基本上素質差的一代是60-70年代出生的人,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但是相比之下,90甚至00素質有了很大改善,這是因為教育原因。總之,自己做起,不管國內國外 停止亂丟垃圾,橫穿馬路尤其是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尤其是餐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