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園李商隱
⑴ 李商隱的一首詩,是登樂游原,還是樂游原
兩個名字都可以,《樂游原》別名《登樂游原》。
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樂游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此詩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前兩句點出登原游覽的原因:由於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後兩句極力贊嘆晚景之美:在夕陽余暉照耀下,塗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後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二年(837年)進士及第。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被人排擠,潦倒終身。詩歌成就很高,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過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
⑵ 樂游原(唐)李商隱
樂游原 / 登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⑶ 「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意思·····
意思是:傍晚時分,他的心情不快,駕上車登上古時的樂游廟。只見夕陽放射出迷人的余暉,夕陽是多麼的好,然而這一切美景將轉瞬即逝,不久會被那夜幕所籠罩。
原文: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注釋:
1、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較高。《長安志》:"昇平坊東北隅,漢樂游廟。"注雲:"漢宣帝所立,因樂游苑為名。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寬敞。京城之內,俯視指掌。「
2、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3、古原:即樂游原,是長安附近的名勝,在今陝西省長安以南八里的地方。
4、近:維持不了多久時間了。
出處:《登樂游原》——唐·李商隱
(3)樂游園李商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樂游原是唐代游覽勝地,直至中晚唐之交,樂游原仍然是京城人遊玩的好去處。同時因為地理位置高便於覽勝,文人墨客也經常來此做詩抒懷。唐代詩人們在樂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璣絕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盡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隱二十五歲時由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推舉得中進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將女兒嫁給了他。
因為王茂之是李黨的重要人物,李商隱從此陷入牛李黨爭不能自拔,在官場之中異常失意,這首《樂游原》正是他心境郁悶的真實寫照。
⑷ 《樂游原》李商隱詩句
樂游原 / 登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樂游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此詩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前兩句點出登原游覽的原因:由於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後兩句極力贊嘆晚景之美:在夕陽余暉照耀下,塗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後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
⑸ 樂游原 李商隱的意思
《樂游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
此詩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前兩句點出登原游覽的原因:由於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後兩句極力贊嘆晚景之美:在夕陽余暉照耀下,塗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後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
附原詩如下:
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文學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於是發乎感慨。
此詩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於是登上古原,即樂游原。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登高望遠,送目臨風,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登上幽州古台,便發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隱這次驅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
後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余暉映照,晚霞滿期天,山凝胭脂,氣象萬千。詩人將時代沒落之感,家國沉淪之痛,身世遲暮之悲,一起熔鑄於黃昏夕照下的景物畫面中。「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轉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蘊涵了這樣一個意旨:景緻之所以如此妖嬈,正是因為在接近黃昏之時才顯得無限美好。這近於格言式的慨嘆涵義十分深刻,有人認為夕陽是嗟老傷窮、殘光末路之感嘆;也有人認為此為詩人熱愛生命、執著人間而心光不滅,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其實這里不僅是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也是對時代所發出的感嘆。詩人李商隱透過當時唐帝國的暫繁榮,預見到社會的嚴重危機,而藉此抒發一下內心的無奈感受。這兩句詩所蘊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後世被廣泛引用,並且借用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也引申、升華甚至反其意而為之,變消極為積極,化腐朽為神奇,產生全新的意義。因此它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此詩不用典,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是李詩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難能可貴的。
⑹ 李商隱的【樂游園】解釋
玉谿詩人,另有一首七言絕句,寫道是:「萬樹鳴蟬隔斷虹,樂游原上有西風,羲和自趁虞泉〔淵〕宿,不放斜陽更向東!」那也是登上古原,觸景縈懷,抒寫情志之作。看來,樂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時來賞之地。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於何故,玉谿意緒不佳,難以排遣,他就又決意游觀消散,命駕驅車,前往樂游原而去。 樂游原之名,我們並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絕唱《憶秦娥》深深印在我們的「詩的攝相」寶庫中,那就是:「……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玉谿恰恰也說是「樂游原上有西風」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樂游原,創建於漢宣帝時,本是一處廟苑,—應稱「樂游苑」才是,只因地勢軒敞,人們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處長安的東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覽。 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登高望遠,送目臨風,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登上幽州古台,便發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羅列,那真是如同陸士衡所說「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於玉谿,又何莫不然。可是,這次他驅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知此前提,則可知「夕陽」兩句乃是他出遊而得到的滿足,至少是一種慰藉—這就和歷來的縱目感懷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著說的是:你看,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才是真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將近黃昏這一時刻尤為令人驚嘆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詩也有此境界。或者,東坡的「閑庭曲檻皆拘窘,一看郊原浩盪春!」庶乎有神似之處吧? 可惜,玉谿此詩卻久被前人誤解,他們把「只是」解成了後世的「只不過」、「但是」之義,以為玉谿是感傷哀嘆,好景無多,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的反映」,雲雲。殊不知,古代「只是」,原無此義,它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別家之例,且置不舉,單是玉谿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錦瑟》篇中寫道:「此情可待(義即何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其意正謂:就是(正是)在那當時之下,已然是悵惘難名了。有將這個「只是當時」解為「即使是在當時」的,此乃成為假設語詞了,而「只是」是從無此義的,恐難相混。 細味「萬樹鳴蟬隔斷虹」,既有斷虹見於碧樹鳴蟬之外,則當是雨霽新晴的景色。玉谿固曾有言曰:「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大約此二語乃玉谿一生心境之寫照,故屢於登高懷遠之際,情見乎詞。那另一次在樂游原上感而賦詩,指羲和日御而表達了感逝波,惜景光,綠鬢不居,朱顏難再之情—這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若將這種情懷意緒,只簡單地理解為是他一味嗟老傷窮、殘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獲玉谿之詩心句意乎。毫釐易失,而賞析難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願共探討,以期近是。
⑺ 樂游原 李商隱 是什麼
樂游原 / 登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代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內古原。
夕陽無限好,容只是近黃昏。
譯文: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是卻接近黃昏。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1] ,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死後葬於故鄉滎陽。也有人說他葬於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⑻ 「樂游原」李商隱
樂游原
李商隱
向 晚 意 不 適,
驅 車 登 古 原。
夕 陽 無 限 好,
只 是 近 黃 昏。
[注釋]
1. 樂游原:在長安城南。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樂游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
2. 不適:不悅, 不快。
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盡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這首詩就反映了他的傷感情緒。
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是說:傍晚時分我心情悒鬱,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古原」就是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較高,是唐代的游覽勝地。這兩句,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後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說: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轉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近於格言式的慨嘆涵義是十分深的,它不僅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也是對自己,對時代所發出的感嘆。其中也富有愛惜光陰的積極意義。
對本詩素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只是」無轉折之意,而是「就是」「正是」之意,那就無傷感惋惜之情了。
⑼ 樂游原李商隱
《樂游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
全詩如下: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全詩翻譯: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此詩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前兩句點出登原游覽的原因:由於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後兩句極力贊嘆晚景之美:在夕陽余暉照耀下,塗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後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
⑽ 改編,李商隱寫樂游原
今天陽光十分明媚,我坐在家裡讀書,心中總是閃過一絲絲不愉快,讓我沒有耐心讀書,准備去樂游原散散心,散散步。
我趕著馬車,微風吹拂著我的臉蛋,格外清爽,讓我心中那份煩惱煙消雲散。路上的一家三口在做著游戲,一幅其樂融融的樣子。可是我腦子里又閃過一個念頭,他們肯定是朝廷中的那些奸臣們,他們現在這么高興,那些被他們殺害的忠臣們的家人肯定是最痛苦的。
我無力地趕著馬車,心中為那些殺害的忠臣悲泣,我祈禱著奸臣不在傷害忠臣。不知不覺地眼前就是一片田園山川,真美啊,我贊嘆道!這時天空變成了蔚藍色,太陽在雲彩中隱隱閃過,時而出現,時而又躲到雲彩下面,太陽剛值了夜班,好像現在正睡覺呢!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五顏六色的花朵,有月季、牡丹、玫瑰……風吹拂著花瓣,花瓣隨風搖曳,就好像一群美少女在跳著一支優美的舞蹈。花叢的旁邊是奇特的樹木。他們有的彎著腰,好像一位年老的爺爺在行走;它們有的翹著腿,好像這位阿姨正在健身;它們有的舉著手,好像在跟她的遠方朋友揮手致意。一隻調皮的蝴蝶在花叢里,樹木中,人群上來回飛舞,就好像一位好幾天呆在家裡沒有出來的兒童一樣,終於得到了自由。這時,剛才的花朵已不在那麼耀眼,抬頭一看,原來太陽要下山了,黑夜將要來臨了。黑夜來臨了意味著人的生命將要結束了,朝廷將要面臨危險。我的心情又變得如此沉重。往下鳥瞰,長安城籠罩上了一層薄霧。原來那個繁榮的長安城去哪兒了?
我回到家,把這首詩寫了下來「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