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容量計算
一、環境容量估算原則
環境容量的估算原則必須遵循以下幾個方面:①環境容量的確定與量測涉及到旅遊環境的各子環境系統及其組成要素,具有高度廣泛性、綜合性和復雜性。森林公園的環境容量應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3個方面綜合考慮。②森林公園作為生態旅遊的開發載體,旅遊資源來自於森林自然環境,是生態旅遊環境組成部分以及生態旅遊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生態旅遊發展會促進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從而使更多的環境要素成為資源,而生態旅遊資源的過度開發、生態旅遊環境容量長期超載會造成生態旅遊環境的惡化和生態旅遊資源的枯竭等,相反又會制約生態旅遊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研究中的辨證思想。因此環境容量的估算應不超過風景資源環境質量保護的忍耐度,以保證境內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永續利用。③根據景觀資源特點,選擇合適的估算指標和估算方法,計算指標應留有餘地,以適應旅遊高峰期對遊客增長需求。
二、森林公園環境容量估算方法
目前研究環境容量的方法主要是2大類,一個是經驗測量法,這類方法是通過大量的實地調查研究而得出的經驗值。這種方法多用於空間環境容量、生態旅遊資源容量、旅遊者心裡容量的測量上。這類方法目前用得較多的是調查統計法,主要作為旅遊區規劃前一些定量分析。另一個是理論推測法。理論推測法往往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生態旅遊環境容量進行推算,以求得到更為適合的環境容量。這也是目前作為研究分析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
1、生態環境容量的測量
生態環境容量的測量立足於維持當地原有的自然生態質量,目前的測量主要是從2個方面來計算的,一個是基於自然環境對污染物的凈化功能,一個是基於自然環境空氣凈化,調節生態平衡的能力。
對於第1種測量方法,天然生態環境對生態旅遊者所產生的污染物能完全吸收和凈化,如生態旅遊者聚集所產生的對水的污染,可在較短時間內為當地天然生態系統所凈化,這樣得出生態環境容量的測量公式:
式中:F為天然生態旅遊環境日容量,Si為天然生態環境每日凈化吸收第i種污染物的數量,T 為各種
污染物的自然凈化時間,一般取1 d,對於非景區內污染物可略大於1 d,但累積污染物最遲應在1 a內完全凈化完,n 為旅遊污染物種類數,Q 為每天人工處理掉的第i類污染物量,P 為每位生態旅遊者1 d內產生的第i類污染物量。
對於第2種測量方法,綠色植物具有放出氧氣、吸收CO2和S02等有害氣體、吸收粉塵等凈化空氣的作用,以及減弱噪音、調節氣候、維持生態平衡的功能。據測定,1 hm2闊葉林1 d消耗CO2 1 t,放出O2 0.73 t,每個成年人1 d約消耗O2 0.75 kg,放出 CO2 2.45 kg,因此每人平均須有1O m2森林或4O m2的草坪的綠化面積,再考慮到各種工業所放出的CO2等有害氣體,每人平均須擁3O~4O m2的森林綠地,才能維持空氣中O2和CO2的正常比例,使空氣保持清新。生態環境容量可根據Rs=Sf/Sk計算。式中,R為生態容量,S為風景區實際游覽面積,Sk為人均綠地面積,取值4O m2·人-1,f為風景區森林覆蓋率。
2、空間環境容量的測量
森林公園旅遊空間環境容量是旅遊線路、旅遊景點和旅遊景區容量之和,再加上非活動區接待旅遊者的容量,其公式為:
式中:T為森林公園空間環境容量,Di為第i旅遊景區容量,Ri為第i景區內線路容量,m、p分別為景區數、景點內道路系數;C為非活動區接納旅遊者容量。Di的計算可以用面積計演算法,公式為:D=S×T/P,其中D為每個景區可游覽的面積,P為每個人平均游覽的最小面積,T為周轉率(T=景區全天開放時間/游完全程所需要的時間)。Ri的計算可以用道路計演算法,公式為:R=A×T/B,其中A為線路的全長,B為每個人合理佔有游道的長度,T為周轉率。
⑵ 青城山的旅遊日空間容量是多少怎麼計算啊。。。
從到青城山景點入口處算起,不坐纜車大約2-3個小時登頂,吃飯遊玩逗留1小時,下山需要1小時。如坐纜車,可以節約四分之三的步行時間。
如果你早晨10點開始爬山,下午三點過怎麼著也能下來了。
⑶ 旅遊環境容量計算中的人均游覽面積取值怎麼算有固定值還是不同類型有不同值
計算方法
風景區的環境容量是指一定地域范圍內的風景名勝區所擁有的景觀資源對遊人的容納量。這種容納量對一個風景區來說是固有的,容納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個風景區具有多大的景觀內涵,是否具有開發價值和發展前景的一個重要因素。
環境容量的估算方法可分為面積容量法、游線容量法、生態容量法及卡口容量法等。
1、面積容量法
面積容量法與風景資源類型、風景資源界面的大小、風景資源內涵以及地形地貌相關。范圍越大、風景資源內涵越豐富、地形地貌越有利於開發,則風景容量越大,反之就越小。風景容量是一個風景區所能達到的最大的環境容量,是不可變的,可以用技術參數來估算。該方法適用於地勢較平坦的前區即綜合配套區及河灘地帶。
計算公式:C = A/a
(C—游覽區合理環境容量 A—景區可游面積,除去濕地和周邊保護地 a—每人適當游覽面積)
可游面積(公頃)=總面積(公頃)×可游比例30%
環境容量(人)=可游面積(公頃)/人均適當游覽面積(米²/人)
2、游線容量法
游線容量法與風景區的道路性質、長度、寬度有關。該方法適合於地勢較陡、成線性布局的景點。
計算公式:N = H/A
(N—合理容量 H—游線長度 A—人均游線面積)
線路推演算法中區域遊人容量取人均單位規模指數5—10米²/人。
3、生態容量法
生態容量法是規劃人員在合理地考慮保護風景資源的情況下,用生態壓力指標,制定出的容量。生態容量法的估算受景區本身的地域環境、風景資源內涵,生態指標、規劃管理部門對保護景區的要求等因素的影響。生態壓力表示景區在生態環境不受到破壞的情況下,所允許的最高遊人量。規劃中取生態壓力指標為1.0— 2.0人/公頃。
計算公式:O = S × d
(O—生態容量 S—景區可直接游覽面積 d—生態壓力指標)
景區可直接游覽面積=景區的總面積 × 50%—70%
(4)卡口容量法
卡口容量法的估算,是在風景區規劃完成,游覽方式和游路組織確定後進行的。卡口容量法受風景區的地形地貌,游覽方式、游覽組織、交通運輸工具等的影響,單位以「人次/單位時間」表示。
⑷ 旅遊合理容量的日容量公式
1.旅遊資源容量
僅就資源本身的容納能力而言,極限值的取得較為簡單,以資源的空間規模除以每人最低空間標准,即可得到資源的極限時點容量,再根據人均每次利用時間和資源每日的開放時間,就可得出資源的極限日容量。
式中:T為旅遊地容量;
Di為第i旅遊景區容量;
Si為第i旅遊景點容量;
Ri位第i旅遊景區內道路容量;
m、n、p分別為景區、景點數、景區內道路條數;
C為非活動區接納遊人量。
⑸ 旅遊資源豐富度計算
1.
旅遊資源容量
僅就資源本身的容納能力而言,
極限值的取得較為簡單,
以資源的空間規模除以每人最低空
間標准,即可得到資源的極限時點容量,再根據人均每次利用時間和資源每日的開放時間,
就可得出資源的極限日容量。
式中:
C
為極限容量;
T
為每日開發時間;
To
為人均每次利用時間;
A
為資源的空間規模;
Ao
為每人最低空間規模。
2.
旅遊感知容量
由於影響旅遊者個人空間因素復雜多樣,
大多數情況下難以有一個使所有旅遊者都能滿足的
個人空間值(基本空間標准)
。因此,旅遊者平均滿足程度達到最大時的個人空間值,就被
作為旅遊資源合理容量或旅遊感知容量計算時的基本空間標准。相應測量公式為:
式中:
Cp
為時點容量;
Cr
為日容量;
A
為資源的空間規模;
σ
為基本空間標准;
K
為單位空間合理容量;
T
為每日開發時間;
To
為人均每次利用時間。
3.
生態容量
對於無需由人工處理方法處理部分旅遊污染物的旅遊地,其旅遊的生態容量量測公式為:
式中:
Fo
為生態容量(日容量)
,即每日接待遊客的最大允許值;
Pi
為每位旅遊者一天內產生的第
i
種污染物量;
Si
為自然生態環境凈化吸收第
i
種污染物量,量
/
日;
Ti
為各種污染物的自然凈化時間,一般取一天,對於非景區內的污染物,可略大於一天,
但累積的污染物至遲應在一年內完全凈化;
n
為旅遊污染物種類數。
在絕大多數旅遊地,
旅遊污染物的產出量都超出旅遊地生態系統的凈化與吸收能力,
因而一
般都要對污染物進行人工處理。
在用人工方法處理旅遊污染物的情況下,
旅遊地可以接待旅
游量的能力會明顯擴大,
這種擴大了的旅遊接待能力同原有生態環境限制下的旅遊接待能力
(生態容量)已不一樣,可以稱之為擴展性旅遊生態容量,其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
Fo
為擴展性生態容量(日容量)
;
Qi
為每天人工處理掉得第
i
種污染物量;
其它符號意義同生態容量計算公式。
4.
經濟發展容量
決定經發展容量的因素很多,可分為兩個方面:旅遊內部經濟因素,即旅遊設施;旅遊外部
經濟因素,即基礎設施、支持性產業等等。一般來說,只要旅遊資源豐富並具吸引力,旅遊
需求充足。
則發展旅遊業獲益較大,
旅遊設施、
相關基礎設施及支持性產業節能較快地滿足
旅遊者的需求。
就滿足旅遊者的基本要求而論,
當地經濟發展容量的大小可以食宿與娛樂設
施的供給能力為指標,
其中又以食宿為基本的方面,
二者所決定的旅遊容量的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
Ce
為主副食供應能力所決定的旅遊容量,日容量;
Cb
為住宿床位決定的旅遊容量,日容量;
Di
為第
i
種食物的日供應量;
Ei
為每人每日對第
i
種食物的需求量;
Bj
為第
j
類住宿設施床位數;
m
為遊人所耗食物的種類數;
j
為住宿設施的種類數。
5.
旅遊地容量
旅遊地的旅遊活動容納能力是從各個景區的容量和景區間連接道路的容量和得來。
測量公式
如下:
式中:
T
為旅遊地容量;
Di
為第
i
旅遊景區容量;
Si
為第
i
旅遊景點容量;
⑹ 容量5885人次旺季184天 平季60天 遊人占旺季60%淡季121天遊人占旺季20%計算
鄧瑤MCEodRicky小龍灬乖
⑺ lac環境容量和旅遊容量的區別
景區環境容量是指在保證景區資源質量不下降和生態環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滿足遊客舒適、安全、衛生、方便等需求,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允許容納遊客的最大承載能力。研究環境容量是為了尋求和闡述遊客數量與環境規模之間適度的量化關系,合理的環境容量是旅遊景區進行科學經營管理、組織觀光游覽和確定景區發展規模的重要依據。
旅遊環境容量測算:
1、測算原則
(1)可持續發展原則。旅遊區環境容量的測算除了必須保證景區的旅遊資源免受「超負荷」的人為破壞,保持優美的自然景觀特色和良好的游覽環境,還特別要保護好景區內的水資源和各種植物資源。不僅當前要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而且也要使良好的旅遊資源長期被子孫後代持續有效地利用。
(2)舒適原則。必須考慮滿足遊客的游覽興趣、舒適程度與需求期望,以取得游覽、度假、休閑、療養的最佳效果。
(3)安全衛生原則。必須考慮保證遊客的人身安全,為遊客提供安全、衛生、方便的旅遊環境。
2、測算方法
環境容量的測算一般有面積法、線路法、卡口法三種。鑒於旅遊區是山、水、林、相結合的多元化度假、休閑區域,結合景區景點設置及游覽方式安排,確定旅遊區環境容量以採用線路法和面積法測算為主;對住宿設施、餐飲設施環境容量則採用卡口容量法測算:
具體計算公式分別是:
(1)面積容量法:C=A×D/a
式中:C---日環境容量,單位:人次;
a---每位遊客應佔有的合理游覽面積,單位:平方米/人;
A---可游覽面積,單位:平方米/人;
D---周轉率(D=景點開放時間8小時/游覽景點所需時間)。
(2)完全游道法:C=M×D/m
式中:M---游道全長,單位:米;
m---每位遊客佔用合理游道長度,單位:米/人;
D---周轉率(D=景點開放時間8小時/游完景點所需時間)。
(3)不完全游道法:C=M×D/(m+m×E/F)
式中:M---游道全長,單位:米;
F---游完全游道所需時間;
E---沿游道返回所需時間;
D---周轉率(D=景點開放時間8小時/游完景點所需時間)。
(4)卡口法:C=B×QB=tl/t3tl=H-t2
式中:B---日遊客批數;
Q---每批遊客人數;
tl---每天游覽時間,單位:分鍾;
t2---游完全程所需時間,單位:分鍾;
t3---兩批遊客相距時間,單位:分鍾;
H---每天開放時間,這里取480分鍾;
⑻ 旅遊環境容量的量測方法有哪些
第一種參照《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的一些規定及相關的研究文獻,同時根據分區的不同要求,對不同分區按照不同標准進行計算,結果如下:
規劃區環境容量預測
分區類型
面積(ha)
容量參考值(m2/人)
容量參考依據
日容量
核心保護區
0
禁止遊客進入
0
限制游覽區
2500
參照闊葉林地要求,按照2500m2/人標准計算
一般游覽區
500
參照疏林草地公園的標准,按照500m2/人標准計算
村鎮建設區
300
參照城鎮公園標准,按照300m2/人標准計算
外圍緩沖區
——
——
——
總計
公園的日環境容量為 (人次),如果按照一年300日計算,
則公園的年環境容量為 萬人次。
第二種
採取面積法進行計算。
C=A×D/a (面積法)
其中C表示日環境容量(人次),A表示可游覽面積(平方米),a表示每位遊人應佔有合理游覽面積(平方米),D表示周轉率=景區開放時間(小時)/游覽所需時間(小時)。
⑼ 一個公園怎麼計算容納人數
是按面積。相當於買房的公攤面積計算方式。
公園遊人容量應按下式計算:
C=A/Am (3.1.2)
式中C——公園遊人容量(人)
A——公園總面積(m2)
Am——公園遊人人均佔有面積(m2/人)
⑽ 公園廁所的面積怎麼根據遊人容量計算出來
公園面積多大?每直徑300M-500M的面積要有一個WC,每個蹲位1.5-3P.其餘的自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