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綠化
㈠ 准備在採摘園里,綠化五百平米小游園。規劃設計需要多少錢
看咱需要綠化用什麼,用草花的花,價格便宜一點
㈡ 公園綠地服務半徑如何確定
公園綠地以服務半徑分類:
(一)鄰里公園
為提供鄰里居民日常遊憩、休閑、運動或交誼場所,或為老人、家庭主婦或幼兒白天休息去處,服務半徑為800 公尺,面積約為20,000 平方公尺。
(二)社區性公園
為提供社區居民日常遊憩之用,如居民下班、放學或星期例假日遊憩運動、交誼之用,服務半徑為1,600 公尺,面積約為20,000 至40,000 平方公尺。
(三)全市性公園
為提供全市鎮居民於星期例假日的運動、遊憩、觀光之用,其面積及服務半徑依該市鎮規模大小而定。
如果以面積規模為標准:
「公園綠地管理及設施維護手冊」(內政部營建署,1999)將公園綠地之類別依面積規模予以界定:
( 一)鄰里性小型公園(面積2 公頃以下)
( 二)地區性小型公園(面積在2∼20 公頃之間)
( 三)都會性大型公園(面積20∼100 公頃之間)
( 四)河濱帶狀型公園(面積5∼30 公頃之間)
(2)游園綠化擴展閱讀:
國家園林城市標准
(2005年新修訂)
一、組織領導
(一)認真執行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的要求;
(二)城市政府領導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創建工作指導思想明確,組織保障,政策措施實施有力;
(三)結合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實際,創造出豐富經驗,對全國有示範、推動作用;
(四)按照國務院職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園林綠化行政管理機構,職能明確,行業管理到位;
(五)近3年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資金逐年增加,園林綠化養護經費有保障,並隨綠地增加逐年增長;
(六)管理法規和制度配套、齊全,執法嚴格有效,無非法侵佔綠地、破環綠化成果的嚴重事件;
(七)園林綠化科研隊伍和資金落實,科研成效顯著。
二、管理制度
(一)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修編)完成,並獲批准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嚴格實施,取得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二)嚴格實施城市綠線管制制度,並向社會公布;
(三)城市各類綠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學合理的綠地系統;
(四)各類工程建設項目符合建設部《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的規定》;
(五)編制和實施城市規劃區生物(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城市常用的園林植物以鄉土物種為主,物種數量不低於150種(西北、東北地區 80種)。
三、景觀保護
(一)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風貌的保護;
(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護歷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顯,文物古跡及其所處環境得到保護;
(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築和諧,容貌美觀;
(四)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法規健全,古樹名木保護建檔立卡,責任落買,措施有力;
(五)戶外廣告管理規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顯。
四、綠化建設
(一)指標管理
1、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成果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各項園林綠化指標近三年逐年增長;
2、經遙感技術鑒定核實,城市綠化覆蓋率、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指標達到基本指標要求(見附頁);
3、各城區間的綠化指標差距逐年縮小,城市綠化覆蓋率、綠地率相差在5個百分點以內、人均綠地面積差距在2平方米以內;
4、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5平方米以上。
(二)道路綠化
1、城市道路綠化符合《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道路綠化普及率、達標率分別在95%和80%以上,市區幹道綠化帶面積不少於道路總用地面積的25%;
2、全市形成林蔭路系統,道路綠化具有本地區特點。
(三)居住區綠化
1、新建居住小區綠化面積占總用地面積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動園地,舊居住區改造,綠化面積不少於總用地面積的25 %;
2、全市「園林小區」佔60%以上;
3、居住區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資金落實,措施得當,綠化種植維護落實,設施保持完好。
(四)單位綠化
1、市內各單位重視庭院綠化美化,全市「園林單位」 佔60%以上;
2、城市主幹道沿街單位90%以上實施拆牆透綠。
(五)苗圃建設
1、全市生產綠地總面積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以上;
2、城市各項綠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給率達80%以上,出圃苗木規格、質量符合城市綠化工程需要;
3、園林植物引種、育種工作成績顯著,培育和應用一批適應當地條件的具有特性、抗性優良品種。
(六)城市全民義務植樹
1、認真組織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實施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植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於85%,盡責率在80%以上;
2、組織開展城市綠地認建、認養、認管等群眾性綠化活動,成效顯著。
(七)立體綠化
1、積極推廣建築物、屋頂、牆面、立交橋等立體綠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2、立體綠化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水平的城市,其立體綠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綠化面積。
五、園林建設
(一)城市公共綠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勻,服務半徑達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綠地)的要求;
(二)公園設計符合《公園設計規范》的要求,突出植物景觀,綠化面積應占陸地總面積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規劃建設管理具有較高水平;
(三)制定保護規劃和實施計劃,古典園林、歷史名園得到有效保護;
(四)城市廣場建設要突出以植物造景為主,綠地率達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喬灌草相結合,建築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與周圍環境協調美觀,充分展示城市歷史文化風貌;
(五)近三年,大城市新建綜合性公園或植物園不少於3處,中小城市不少於1處。
六、生態環境
(一)城市大環境綠化扎實開展,效果明顯,形成城郊一體的優良環境;
(二)按照城市衛生、安全、防災、環保等要求建設防護綠地,城市周邊、城市功能分區交界處建有綠化隔離帶,維護管理措施落實,城市熱島效應緩解,環境效益良好;
(三)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扎實開展,效果明顯。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60%以上,污水處理率達55%以上;
(四)城市大氣污染指數小於100的天數達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達到三類以上;
(五)江、河、湖、海等水體沿岸綠化效果較好,注重自然生態保護,按照生態學原則進行駁岸和水底處理,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明顯,形成城市特有的風光帶;
(六)城市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有條件的城市建有濕地公園。
(七)城市新建建築按照國家標准普遍採用節能措施和節能材料,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所佔比例達到50%以上。
七、市政設施
(一)燃氣普及率80%以上。
(二)萬人擁有公共交運車輛達10輛(標台)以上;
(三)公交出行比率大城市不低於20%,中等城市不低於15%;
(四)實施城市照明工程,景觀照明科學合理。城市道路照明裝置率98%以上,城市道路亮燈率98%以上;
(五)人均擁有道路面積9平方米以上;
(六)用水普及率9O%以上;水質綜合合格率100%;
(七)道路機械清掃率20%;每萬人擁有公廁4座。
園林城市基本指標表
100萬以上人口城市 50—100萬人口城市 50萬以下人口城市
人均公共綠地 秦嶺淮河以南 7.5 8 9
秦嶺淮河以北 7 7.5 8.5
綠地率(%) 秦嶺淮河以南 31 33 35
秦嶺淮河以北 29 31 34
綠化覆蓋率(%) 秦嶺淮河以南 36 38 40
秦嶺淮河以北 34 36 38
備註:國家國林城區評審
國家園林城區的評審參照國家園林城市標准。
下列項目不列入評審范圍:
1、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
2、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植物)規劃;
3、城市大環境綠化;
4、按城市整體要求的市政建設。
計算方法: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hm2)/居住用地總面積(hm2)×100%
考核說明:
(1)公園綠地按現行的《城市綠地分類標准》統計,其中社區公園包括居住區公園和小區游園。
(2)對設市城市,5000㎡(含)以上的公園綠地按照500m服務半徑考核,2000(含)-5000㎡的公園綠地按照300m服務半徑考核;歷史文化街區採用1000㎡(含)以上的公園綠地按照300m服務半徑考核;
對縣城,1000-2000㎡(含)的公園綠地按照300m服務半徑考核;2000㎡以上公園綠地按500m服務半徑考核。
(3)公園綠地服務半徑應以公園各邊界起算。
㈢ 小游園綠化面積達到多少平方米才能移交園林部門管理
小游園規劃設計要點
城市小游園也叫遊憩小綠地,是供人們休息、交流、鍛煉、夏日納涼及進行一些小型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是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中,設計師應把握好以下要點:
(1)特點鮮明突出,布局簡潔明快
小游園的平面布局不宜復雜,應當使用簡潔的幾何圖形。從美學理論上看,明確的幾何圖形要素之間具有嚴格的制約關系,最能引起人的美感;同時對於整體效果、遠距離及運動過程中的觀賞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具有較強的時代感。
(2)因地制宜,力求變化如果小游園規劃地段面積較小,地形變化不大,周圍是規則式建築,則游園內部道路系統以規則式為佳;若地段面積稍大,又有地形起伏,則可以自然式布置。城市中的小游園貴在自然,最好能使人從嘈雜的城市環境中脫離出來。同時園景也宜充滿生活氣息,有利於逗留休息。另外要發揮藝術手段,將人帶入設定的情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藝術性相結合。
(3)小中見大,充分發揮綠地的作用:
①布局要緊湊:盡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將園林中的死角轉化為活角等。
②空間層次豐富:利用地形道路、植物小品分隔空間,此外也可利用各種形式的隔斷花牆構成園中園。
③建築小品以小巧取勝:道路、鋪地、坐凳、欄桿的數量與體量要控制在滿足遊人活動的基本尺度要求之內,使遊人產生親切感,同時擴大空間感。
(4)植物配置與環境結合,體現地方風格。嚴格選擇主調樹種,考慮主調樹種時,除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態美外,更多地要注意其風韻美,使其姿態與周圍的環境氣氛相協調。注意時相、季相、景相的統一,為在較小的綠地空間取得較大活動面積,而又不減少綠景,植物種植可以以喬木為主,灌木為輔,喬木以點植為主,在邊緣適當輔以樹叢,適當增加宿根花卉種類。此外,也可適當增加垂直綠化的應用。
(5)組織交通,吸引遊人在道路設計時,採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從綠地的一側通過,保證遊人活動的完整性。
(6)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兼顧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要按互補的原則進行處理,如:硬質景觀突出點題入境,象徵與裝飾等表意作用,軟質景觀則突出情趣,和諧舒暢、情緒、自然等順情作用。
(7)動靜分區為滿足不同人群活動的要求,設計小游園時要考慮到動靜分區,並要注意活動區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間處理上要注意動觀、靜觀、群游與獨處兼顧,使遊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間類型。
㈣ 小區的綠化(類似游園,有設施,路等)可以算作公園綠地嗎
不可以,性質不一樣。
㈤ 綠化養護的小游園
本標准適用於沿街小游園和開放性廣場花壇的綠化養護。 1、樹木生長旺盛,根據植物生態習性,合理修剪,保持樹形整齊美觀,枝繁葉茂。
2、綠籬生長旺盛,修剪整齊合理,無死株、缺檔。
3、草坪生長繁茂,平整、無雜草,高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無裸露地面,無成片枯黃。
4、綠地內保持無雜草,無污物、垃圾,無雜藤攀援樹木等。
5、樹木花草基本無病蟲危害症狀,同公園。
6、無人為損害花草樹木。
7、無枯枝、死樹。
8、花壇圖案、造型新穎,同公園。
9、當年植樹成活率達95%以上,保存率達90%以上,老樹保存率達99.8%以上。
10、水面無漂浮物,水中無雜物,水質清凈,無臭味。
11、綠地整潔衛生,無焚燒垃圾樹葉現象,園林建設小品保持清潔,無亂貼亂畫。
12、園路平整,無坑窪、無積水。
13、綠化設施完好無損。 1、樹木生長旺盛,根據植物生態習性,合理修剪,保持整齊美觀,枝繁葉茂。
2、綠籬生長旺盛、修剪整齊合理、無死株、無明顯缺檔。
3、草坪生長繁茂、平整、無雜草,高度控制在7厘米左右,無裸露地面,無成片枯黃。
4、綠地內保持無雜草,無污物、垃圾,無雜藤攀援樹木等。
5、樹木花草基本無病蟲危害症狀,病蟲害危害程度控制在10%以下,無葯害。
6、基本無人為損害花草樹木。
7、無死樹、無明顯枯枝。
8、花壇圖案、造型新穎,花大葉肥,色彩協調,觀賞整體效果明顯,保持二季有花。
9、當年植樹成活率達90%以上,保存率達85%以上,老樹保存率達99%以上。
10、水面無漂浮物,水中無雜物,水質基本純凈。
11、綠地整潔衛生,無焚燒垃圾樹葉現象,園林建設小品清潔,無亂貼亂畫。
12、園路基本平整,基本無坑窪、無積水現象。
13、綠化設施完好無損。 1、樹木長勢較好,根據植物生態習性,修剪基本合理,樹形基本整齊。
2、綠籬生長旺盛、修剪基本整齊、合理,基本無死株、無嚴重缺檔。
3、草坪生長較好、基本平整、無較大片雜草,高度控制在10厘米以下,無片狀裸露地面,無較大成片枯黃。
4、綠地內無較大雜草生長,基本無雜藤攀援樹木,無明顯污物、垃圾。
5、樹木花草無嚴重病蟲危害症狀,病蟲危害程度控制在15%以下,基本無葯害。
6、無嚴重人為損害花草樹木。
7、基本無死樹、枯枝。
8、花壇有圖案、有造型,花大葉肥,有一定觀賞效果,保持一季有花。
9、當年植樹成活率達85%以上,保存率達85%以上,老樹保存率達98%以上。
10、水面無漂浮物,水中無較大雜物。
11、綠地基本整潔,無焚燒垃圾樹葉現象,園林建築小品清潔,無亂貼亂畫。
12、園路基本平整,基本無坑窪、無積水現象。
13、綠化設施無嚴重損壞。 一級
1、修剪:喬木二次以上,灌木四次以上,綠籬六次以上,草坪五次以上。
2、及時清理死樹,枯枝。
3、施肥:觀花喬木一次,其它喬木兩年一次,灌木、草花各二次,草坪一次。
4、澆水:喬木四次以上,灌木六次以上,草坪五次以上,及時排水防澇。
5、綠地中耕、除草八次以上。
6、人為損害花草樹木及時修復。
7、病蟲害防治:葯物防治五次以上,人工防治二次以上。
8、及時更換草花。
9、水面漂浮物、水中雜物及時清理。
10、園林建築小品每天打掃一次以上,亂貼亂畫及時清除。
11、破損的園路及時修復。
12、園林設施每年全面檢修一次以上,保持完好。
二級
1、修剪:喬木一次以上,灌木一次以上,綠籬二次以上,草坪四次以上。
2、及時清理死樹,枯枝。
3、施肥:觀花喬木兩年一次,其它喬木三年一次,灌木、草花、草坪各一次。
4、澆水:喬木四次以上,灌木四次以上,草坪八次以上,及時排水防澇。
5、綠地中耕、除草六次以上。
6、人為損害花草樹木及時修復。
7、病蟲害防治:葯物防治四次以上,人工防治一次以上。
8、定時更換草花。
9、水面漂浮物、水中雜物及時清理。
10、園林建築小品每天打掃一次以上,亂貼亂畫及時清除。
11、破損的園路及時修復。
12、園林設施每年全面檢修一次以上,保持基本完好。
三級
1、修剪:觀花喬木、花灌木一次以上,其它喬、灌木兩年一次,綠籬一次以上,草坪二次以上。
2、及時清理死樹,枯枝。
3、施肥:觀花喬木兩年一次,其它喬木四年一次,灌木、草花、草坪各一次。
4、澆水:喬木、灌木各二次以上,草坪四次以上,適時排水防澇。
5、綠地中耕、除草四次以上。
6、人為損害花草樹木定時修復。
7、病蟲害防治:葯物防治三次以上,人工防治一次以上。
8、適時更換草花。
9、水面漂浮物、水中雜物定時清理。
10、主要園林建築小品每天打掃一次,亂貼亂畫及時清除。
11、破損的園路定時修復。
12、園林設施每三年全面檢修一次以上,保持基本完好。
㈥ 20種園林植物用於大學校園的小游園綠化
香樟 廣玉蘭 杜英 雞爪槭 紅楓 桂花 銀杏 無患子 櫻花 雪松
紅花繼木 紅葉石楠 金邊黃楊 鳶尾 小葉扶芳藤 中華常春藤 熊掌木 蔥蘭 絡石 雪葉菊
㈦ 有誰知道國內外道路綠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國人工林保存面積已超8億畝 森林覆蓋率達.21%2007年8月22日,首屆中國生態小康論壇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舉行。下午14:30,舉行生態小康總論、循環經濟專場、節能減排專場。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新聞辦公室主任曹清堯就我國的生態生態現狀及建設目標作了精彩演講。他首先介紹了我國生態建設取得的成績。我國造林綠化事業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人工林保存面積已經超過8億畝,森林面積達26.3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全國初步形成了以工程造林為主體,社會造林和義務植樹共同發展的造林綠化新格局。中國生態建設目標:2010年森林覆蓋率超19%曹清堯指出,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我國生態建設的目標是:力爭到2010年,使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19%以上,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風沙區的沙漠化有所緩解,全國生態狀況整體惡化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林業產業結構趨於合理;到2020年,使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重點地區的生態問題基本解決,全國的生態狀況明顯改善,林業產業實力顯著增強;到2050年,使森林覆蓋率達到並穩定在26%以上,基本實現山川秀美,生態狀況步入良性循環,林產品供需矛盾得到緩解,建成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中國計劃造林任務超過10億畝 總投資達數千億元重點林業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曹清堯指出,從20世紀末開始,我國相繼啟動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等六個林業重點工程,規劃范圍覆蓋了全國97%以上的縣,計劃造林任務超過10億畝,總投資達數千億元。國家林業局曹清堯:森林缺乏導致中國六大生態危機曹清堯指出,由於歷史原因,及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我國生態條件十分脆弱,尤其是,我國森林資源稀少,人均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僅分別為世界的1/4、1/6。由於森林的缺乏,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影響當前我國小康社會建設的六大生態危機。生態危機之一:沙漠化。沙漠化居全球生態危機之首,正在逐步從生態危機延伸為生存問題、貧困問題、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我國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嚴重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成為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心腹之患。全國荒漠化土地達26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7.9%,沙化土地174.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18.2%,全國有4億人口直接飽嘗沙害的痛苦。生態危機之二:水土流失。我國的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陸地總面積的1/3,每年流失土壤50億噸,其養分相當於4000萬噸化肥。全國8.2萬座水庫總庫容的三分之一被泥沙淤積。過去50年中,因水土流失而損毀的耕地在270萬公頃左右,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特別是農村的發展。生態危機之三:乾旱缺水。半個世紀前,魯迅先生說過一句非常深刻的話:「林木盡伐,水澤湮枯,將來的一滴水,將和血液等價。」由於森林銳減和濕地退化,形成了世界性的水荒。全球60%的陸地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1/3的人口生活在中度或重度缺水環境之中。我國是世界上的貧水大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國約有400個城市供水不足,缺水60億噸以上;農村居民有4300多萬人飲水困難,農作物年均乾旱面積達到3.8億畝,每年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300億元。生態危機之四:洪澇災害。俗語說「窮山必有惡水」。近些年來,洪澇災害肆虐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十分嚴重。由於森林被大量砍伐,孟加拉國洪水災害由歷史上每50年1次上升到20世紀後期的每4年1次,我國長江流域過去500年共發生53次大洪水,而新中國成立後的50年就發生了近20次。生態危機之五:物種滅絕。根據專家測算,由於森林的大量減少和其他種種因素,現在物種的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從1900年以來,人類大概已毀滅了已存物種的75%。1自20世紀70年代以後的30年中,全球野生動物的數量減少了35%。我國處於瀕危狀態的動植物物種數量為總量的15—20%,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生態危機之六:溫室效應。近100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0%以上,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北極地區的冰蓋因此減少了42%,海平面上升了約50厘米。1960年以後,由於溫室效應,全球氣溫上升了0.5-0.7度。中國建濕地自然保護區473個 45%得到有效保護自然生態保護工作得到有力加強曹清堯介紹說,全國林業系統管理的自然保護區達到1700多個,面積18億畝,占國土面積的12.49%,超過世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