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玩四游 » 游園牡丹亭

游園牡丹亭

發布時間: 2020-12-04 23:40:56

㈠ 牡丹亭游園本折戲表達了怎樣的主題

步步嬌]是杜麗娘欲去游園、將出閨門時唱的一支曲子。被封建禮教和程朱理學的桎梏長期禁錮在「小庭深院」的杜麗娘,內心充滿了苦悶和怨恨,她渴望沖破禮教的藩籬,走出這牢籠似的閨房,去呼吸新鮮自由的空氣。明媚的春光、繚亂的春景,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她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思,她決心瞞著父母,走出深閨,到花園里去游園賞春。這時的杜麗娘,心情是很不平靜的。她一方面為將到花園里去游春而感到喜悅,另一方面又怕父母知道了而受責備,她的心情是矛盾的。然而春天的美景是那樣吸引人,終於使她下決心步出香閨,向花園走去。在這支曲子里,作者以極其細膩的手法,把麗娘此時所處的具體環境、氣氛和她的心理狀態作了恰如其分的、栩栩如生的描繪。

㈡ 牡丹亭游園中杜麗娘在游園時思想感情是如何變化的呢

牡丹亭》游園部分共六支曲子,寫的是杜麗娘游園時的心境,表達的是她觸景生情的悵惘,暗自嘆惜的憂愁和無可奈何的自慰。這是傷春的情懷,從反面表達了她的熱望和追求。這是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可神通難以語達的心靈波動。

附:

一\藝術特色

主要寫作特點是即景生情,而且採用了兩種方法。一是調和法,即情與景在情調上一致。一是不調和法,即情與景在情調上相反,使樂景生哀情。

前三支曲子中的即景生情,採用的是調和法,春景和春情在情調上是一致的,其中雖有感慨,也是一種熱切希望的感慨。後三支曲子中的即景生情,採用的是不調和法,在明媚的春景中,產生的卻是憂愁、感傷。

兩種方法的採用,從正反兩個方面表現杜麗娘想沖破封建牢籠,對自由愛情、幸福生活的熱烈追求,是相得益彰的。而以樂景寫哀情的處理,更顯得動人。

二\賞讀曲文。

賞讀六支曲子,緊扣景與情的結合,鑒賞六支曲子中透出的杜麗娘的內心感受。

第一支曲子

解說:鶯兒鳴叫婉轉催夢醒,心兒被處處春光撩亂。孤零零佇立在重宅深院。熏沐的沉香燒盡,殘斷的綉線拋完,為什麼今年思春的情懷勝過去年?

鑒賞:曲中展示了怎樣的景?透出了怎樣的情?

提示:一邊是鶯囀催動的無限春光,一邊是枯燥單調的閨閣寂寞。這種一動一靜、一鬧一寂的強烈反差,催動著少女思春的情懷,因此,一句「恁今春關情似去年」自問,把意欲掙脫束縛、嚮往自由(大好春光)的熱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第二支曲子

解說:晴空的庭院游絲如煙,春在飄盪的游絲上呈現。剛邁步又遲延,退而回房理花鈿,沒想到菱花鏡偷照了半個顏面,害得我將發髻梳偏。步出閨閣羞將身姿顯現。

鑒賞:從游園前的整裝美容,可以看出杜麗娘怎樣的心理活動?怎麼去理解這種心理活動?

提示:欲行又止,想扮得和春色相當;整裝美容後,第一次從鏡中驚奇地發現自己的俊美,使自己情不自禁、羞答答的將發髻也弄歪,還故意自我埋怨,寫出了少女含情脈脈、自我欣賞的微妙心理。杜麗娘的這一發現極為重要。它更激發了杜麗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愛情的追求。

第三支曲子

解說:你說紅裙衫顯現得色彩鮮艷,嵌著寶石的頭簪亮閃閃。這正是我愛美天性的表現。正愁我的美貌和情思無人識見,沒擔心沉魚落雁鳥驚喧,只恐怕春花羞愧愁緒添。

鑒賞:對春香的贊賞,杜麗娘是怎樣回答的?從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她什麼樣的心情?

提示:一方面對自己的美貌毫無掩飾的自我欣賞,一方面又為自己的美貌和情思無人賞識而惋惜。這里的惋惜不是孤芳自賞的矜持,而是一種無人理解、知音難覓的感慨。這樣就形成了形體美、情思深與心靈空、意念虛的巨大反差,深刻地表現了杜麗娘面對大好春色,心情想有寄託的希望之情。

小結:這三支曲子寫的是杜麗娘游園前的心理活動,表達的是她想尋找春天、寄託情思的熱望。其中,有思春的興奮,贊春的驚喜,惜春的感慨,當然,這「春」,既包含著「春光」「春色」,也包含著「春情」「春思」。

第四支曲子

解說:沒想到春花燦爛開遍,可惜是開在破敗冷寂的庭院。可嘆春色美好春光虛度的日子難捱,那賞心的樂事、歡欣的快意不知落在誰家院?瑰麗的樓閣飛檐,華麗的亭台欄檻;細雨絲絲、輕風片片,煙霧籠罩、遊船斑斕,——深閨人領略這大好春色太難!

鑒賞:杜麗娘面對著怎樣的春色?她的心裡在怎樣活動?

提示:面對的是由近及遠的紅花紫蓓、亭台樓閣、細雨輕風、煙霧遊船,這是一片動人的春景。在這樣的春景中,先是惋惜只有「斷井頹垣」相伴,後是感嘆「忒看的這韶光賤」,核心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惆悵郁悶。通過杜麗娘的直白,以「樂景」寫「哀心」,「倍增其哀」,宣洩了杜麗娘內心的郁悶,表達了她追求自由的熱望。

第五支曲子

解說:杜鵑花紅遍了青山,荼花外游絲飄忽柔軟。春香呵,牡丹雖好,哪能開在百花之先!凝神聽,燕子的清脆叫聲明快如剪,黃鶯流囀的歌聲柔和潤圓。

鑒賞:怎樣理解「春香呵,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得先」?

提示:字面上的意思是,牡丹雖然美艷,但它遲至暮春才開花,不能開在百花之先。其實這是杜麗娘以牡丹自比,哀嘆自己的青春被耽擱了。

第六支曲子

解說:看不厭的春色無限留戀,即使賞遍十二亭台也是枉然。倒不如就此盡興回房打發日子暗自憐。

鑒賞:「枉然」、「過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心境?

提示:「枉然」,是一種得不到任何收獲或滿足的失望;「過遣」,是一種打發日子的無可奈何。這兩種心境都出自惆悵、憂傷。曲中不著修飾的白描出來,更顯得真切動人。這種心境是對自己青春逝去的感傷,也是對禮教束縛的憤懣。透過感傷和憤懣,我們可以看到對自由、幸福的熱望和追求。

㈢ 分析《牡丹亭·游園》中杜麗娘的心裡活動

思念所愛的人

㈣ 牡丹亭游園原文~~

【繞地游】

夢回鶯囀

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盡沉煙

拋殘綉線

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欄。

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已吩咐催花鶯燕借春看。

雲髻罷梳還對鏡

羅衣欲換更添香。

《游園驚夢》是崑曲《牡丹亭》的一個曲目。作者為中國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其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杜麗娘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日,背著父母和塾師,和丫環春香到後花園游春,花香鳥語,觸景傷情,游倦之後,回房休息。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在花園中相會,並有許多花神一起來為他們做媒。

(4)游園牡丹亭擴展閱讀:

《游園驚夢》作者在這篇小說里,苦心經營製造「夢」的意象。夢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點大異:仙境是永恆的,夢境是短暫的。人類往往不願面對「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悲苦事實,卻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

然而,俗語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今晚竇夫人這棟「上上下下燈火通明,亮得好像燒著了一般」的大樓公館,哪裡持得了多久,轉眼間就會燈火熄滅,燒成灰燼。今晚的錢夫人,就是明天的竇夫人。

作者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對故國的眷戀。在這里,故國不僅僅是祖國大陸、舊時家園,而是一種情感,一種對舊時在心理上的認同感、歸屬感。故國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情感,而祖國大陸、舊時家園只是承載這種情愫的載體。這種情愫,以鄉愁的形式表現出來。

㈤ 游園驚夢與牡丹亭什麼關系

游園驚夢是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游園」、「驚夢」和「尋夢」的其中一段。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編成各種戲曲傳唱了數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在江南蘇杭一帶,崑曲是當年頗為流行的一種戲曲,而《牡丹亭》則一直是崑曲的保留劇目。《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因教書先生教授了《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詞,杜麗娘萌生傷感之情,在與丫鬟一起游覽了自家的後花園之後更生傷春之情,回來後竟然夢中與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園內有了一番雲雨之情,在夢醒之後獨自入後花園尋找夢里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游園」、「驚夢」和「尋夢」等幾段戲。

㈥ 牡丹亭 游園驚夢 翻譯

1、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

譯文:不經意間,鏡子偷偷的照到了(她的)嬌容,害羞的(她)把頭發都弄歪了

2、原來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譯文:這樣繁花似錦的迷人春色無人賞識,都付予了破敗的斷井頹垣。這樣美好的春天,寶貴的時光如何度過呢?使人歡心愉快的事究竟什麼人家才有呢?

3、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一錦屏人忒看的這韻光賤

譯文:行雲彩霞、華麗的亭台樓閣、春天的微風細雨、裝飾華麗的船。這優美的景色美好的時光,讓我怎樣面對,養在深閨中的小姐不知道時光的可貴,太把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費了。

4、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

譯文:(我)為了(找)你這位貌美如花,流年似水的眷侶啊,把這兒都平白找遍了。

(6)游園牡丹亭擴展閱讀

《牡丹亭》創作背景

湯顯祖自幼心性靈慧,才華卓越,但因時運不濟、兼得罪權貴而四次科舉考試失利,使湯顯祖對科舉制度的弊端與權貴以勢壓人、惡意報復的醜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認識,人生之路上的磨難未能改變湯顯祖堅持自我、重視德行的做人准則,反而造就了他堅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風格。

不久,身處官場險途的湯顯祖慢慢消減了其經世致用的雄心壯志,上疏貶官事件後,湯顯祖下定決心告別官場,將滿腔報國熱情投注於戲曲創作之中。重情重義的湯顯祖始終將「情」與「志」緊密相聯,並指出「萬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開始嘗試以言情主題為核心開展戲曲創作。

而湯顯祖與好友之間「夢生於情」、「情生於適」的友情互動帶給了他特別的感情體會,最終促使湯顯祖走上「因情成夢、因夢成戲」的創作之路。

萬曆二十八年(1598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牡丹亭還魂記》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牡丹亭

㈦ 試以《游園》《驚夢》為例,分析《牡丹亭》的思想和藝術成就

1思想。
牡丹亭》的主題有著強烈的時代意義。明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統治階級已經變得更加頑固和腐朽。他們竭力鼓吹程朱理學,高唱「女德」,表彰貞節。《明史·列女傳》所收節婦烈女的數目,比《後漢書》以下任何一代正史多出許多倍。
劇本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不諭的愛情,歌頌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表達了掙脫封建牢籠、粉碎宋明理枷鎖,追求個性解放、嚮往理想生活的朦朧願望。
《2.藝術。
一是浪漫主義手法引入傳奇創作。
首先,貫穿整個作品的是杜麗娘對理想的強烈追求。
其次,藝術構思具有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節離奇,曲折變。
再次,從「情」的理想高度來觀察生活和表現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注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發掘人物內心幽微細密的情感,使之形神畢露,從而賦予人物形象以鮮明的性格特徵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如「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牡丹亭·驚夢》〔皂羅袍〕就把大家閨秀的內心世界精細地展示了出來。
三是語言濃麗華艷,意境深遠。
全劇採用抒情詩的筆法,傾瀉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纖細的語言風格。這些特點向來深受肯定。一些唱詞直至今日,仍然膾炙人口。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

㈧ 簡要分析游園在牡丹亭中的作用和藝術特點

「游園」在《牡丹亭》驚夢中的意義
《牡丹亭》全劇共五十五齣(場),「游園」是第十齣(驚夢)中的前半部分.
《牡丹亭》的愛情故事是十分獨特的,由情而夢,由夢而死,死而復生,終成眷屬.這是它奇幻情節逐嘗演進的主脈.《驚夢》就是這一奇幻情節主脈的第一環,在這里,作者的生花妙筆寫出了杜麗娘青春覺醒,寫出了女主人公在「牡丹亭上三生路」上邁出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第一步.杜麗娘的愛情起步,何以呈現這種特異的形式?
就是因情而夢,夢中把愛情追求化為了行動.湯顯祖在《驚夢》前若干出戲裡面,如三、五、七、九出裡面,從人物的家庭、教養、環境等方面,為讀者觀眾提供了可信的答案.杜麗娘生活在理學泛濫,窒息人性的時代,她父親杜寶是個恪守禮教的正統官僚,他按照封建社會貴族女子的規范,為女兒精心構築「拘束身心」的精神囚籠,把麗娘禁錮在與社會,與大自然隔絕的「小庭深院」之中,她在官衙住了三年,竟連後花園也未曾到過;刺綉累了,在閨房中小憇片刻,居然也被看作是非禮並招致訓斥.這樣的環境,杜絕了她與青年異性發生愛情的一切機緣,使其任何合理的人生願望都只能化為徒然的渴求.不過,在這種獨特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身為大家閨秀的杜麗娘,並沒有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走上一條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也使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封建傳統觀念的毒害.恰恰相反,曾經是安於社會和家庭替她鋪設的生活道路,「爹娘萬福,女孩兒無限歡娛,坐黃堂百歲春光,進美酒一家天䘵.」這是杜麗娘初次出場時的一段唱,這唱詞所傳達的顯然是隨順、柔和的心靈的節律.杜麗娘不但接受了「他日到人家知書達理,父母光輝」的庭訓,她表示「從今後茶餘飯飽破工夫,玉鏡台前插架書.」事實上她早已把男女四書都讀過了.「那賢達女都是些古鏡模」的觀念也深深地積淀在她的腦海里.「名為國香,實守家生,嫩臉嬌羞,志誠端重.」貼身丫環春香為杜麗娘所下的這幾句評語是相當准確的.但是,陰冷的世界,終究無法凍結青春少女的生命慾望,違背人性的虛偽教育,有時則收到了相反的效果——為詩章講動情腸.正是《詩經·關睢》這首所謂講「後妃之德」的詩篇,第一次撥動少女愛情的心弦.「關著的睢鳩,尚然有洲諸之興,可人而不如鳥乎?」為了排遣愁悶,她在春香的鼓動下,不顧家訓塾規走出深閨,來到春光明媚的後花園,於是生出了游園驚夢這一幕.
從結構上看,《驚夢》這出戲它可分為「游園」和「驚夢」兩部分;就內容而言,主要寫女主人公杜麗娘的青春覺醒,夢里鍾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開始,文采飛揚,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游園》由六支曲子組成.前三支曲子主要寫杜麗娘游園前的心理活動,後三支曲子主要寫麗娘游園中的所見所感.
【繞地游】:「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盡沉煙,拋殘綉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這曲子寫杜麗娘對深閨內院寂寞生活的厭倦和春光撩人,青春嚮往的心態.一夢醒來,鶯鳥鳴唱,春光是那樣撩人,而麗娘卻被禁錮在狹窄,冷寂的「小庭深院」中,百無聊賴聽憑沉香燃盡,針線活也沒心思去做.為什麼今年我對春天的關心和嚮往比去年更為殷切?
「夢回」,意思是從夢中醒來.「囀」,啼的意思.這句說黃鶯婉轉的歌聲把我從夢中喚醒.黃鶯歡叫是春天到來的象徵.「年光」,春光.「亂煞」,撩亂.煞,是加重語氣的助詞.寫出了杜麗娘對春光的特有感受.「夢回」「亂煞」關合物我兩端,頗有言外之致.「夢回」不僅指人從睡夢中醒來,而且包含著婉轉的鶯聲喚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這樣一層意思.「亂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寫出杜麗娘的心旌搖盪,意緒撩亂.「小庭深院」,是杜麗娘生活的地方.「小」「深」二字說明生活天地極其狹窄,這是一種束縛人生活自由、窒息青春的陰冷環境.「炷盡沉煙」,是說沉香已燃盡熄滅了.「炷」,作動詞用,是一種很明貴的香料.這句說,沉水香已經燃盡了.「拋殘綉線」,指沒做完的針線活被拋在一邊.「恁」,怎麼,為什麼.「似」,比擬之詞,超過的意思.這句意是,為什麼今年對春天的關心嚮往,比去年更為殷切?這里,連丫環春香都看出了小姐對春天的關心、嚮往同去年不一樣.「炷盡」兩句一個「盡」,一個「拋」,一個「殘」,生動點出了女主人公沉悶單調的生活.從這支曲子中我們不難體會到杜麗娘對環境的不滿以及朦朧躍動的春情.這種情懷在賓白中也時有透露,「望斷」「憑欄」等都是.
【繞地游】曲意是:黃鶯婉轉的歌聲,把我從夢中喚醒.在小小、深深的庭院中站立,覺得遍地是撩亂人心的春光.那沉水香已經燃盡了,未做完的針線活拋在一邊.你為什麼對春天的關心、嚮往比去年更為殷切呢?

㈨ 分析(牡丹亭·游園)中六首曲子描寫了什麼內容刻畫了杜麗娘怎樣的心理過程

《游園·驚夢》是《牡丹亭》中塑造杜麗娘形象的關鍵情節。是游園驚夢喚起了杜麗內娘青春的覺醒,表容現了她熱愛自然、珍惜青春、熱烈追求美好愛情的性格特點。
游園驚夢細致地刻畫了杜麗娘在美好的自然春光啟迪下的復雜心理活動。這一部分由六支曲子組成。前三支曲子著重寫她熱愛自然和青春,卻因初出綉房而嬌羞的復雜心態;後三支曲子將她面對春景的驚喜和由此感發的對青春流失的無奈和不甘,展現得十分委婉動人。杜麗娘的心中情和眼前景巧妙、完全地結合,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充分揭示了杜麗娘復雜微妙的心理波動。

㈩ 《牡丹亭·游園》中杜麗娘人物分析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又名《還魂》),以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杜麗娘為追求愛情「生而死」、「死而生」的情節,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達到了「情之至」的「有情人」、具有反封建戰斗光輝的杜麗娘形象,熱情歌頌了「情」對「理」的勝利,個性解放沖決封建禮教的勝利。全劇構思奇特,劇中人物表現出高度的理想主義精神和強烈的激情,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且語言絢麗多彩,十分優美,是明代傳奇中最優秀的劇作。 杜麗娘與小丫頭春香、青年書生柳夢梅構成了全劇沖突的正方。 身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杜麗娘才貌端妍,聰慧過人。但在這樣一位淑靜溫順的嬌小姐身上,同時顯示出與大自然的天然諧和感以及對美與愛的強烈追求,還有她心細如絲的分析能力和獨立識見,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酷愛自由與反叛束縛的精神。因此一旦她面對菱花鏡發現了自己無比嬌艷的「三春好處」,一旦她步入了充滿著生機、流淌著春意的後花園中,她的惆悵無奈、她的委屈與痛苦便如江潮般在心頭激盪。無可排遣的春情幽怨愈積愈多,決堤沖防,勢所必然。她終於在昏然夢幻中,經由花神的引點,得到了書生柳夢梅的及時撫愛。那種憐玉惜香的愛惜與溫存,那些半推半就的靦腆與主動,那般刻心銘骨的極樂體驗與無限回味,都成為杜麗娘高於一切的情感財富。她那番「這般花花草草有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的感喟,正是對所謂戀愛自由、死而不怨的強烈呼喚。由唯唯喏喏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發展到勇於決裂、敢於獻身的深情女郎,這是杜麗娘性格的第一度發展。一度發展是如此的迅捷,升華得如此強烈,夢醒之後與現實的距離和反差又是如此之巨大,以致杜麗娘不得不付出燃盡生命全部能量的代價,病死於尋夢覓愛的徒然渴望之中。但杜麗娘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能為情而死,還表現在死後面對閻羅王據理力爭,表現在身為鬼魂而對情人柳夢梅一往情深,以身相慰,最終歷盡艱阻為情而復生,與柳夢梅在十分簡陋的儀式下稱意成婚。這是杜麗娘性格的第二度發展與升華,所謂「一靈咬住」,決不放鬆,「生生死死為情多」。杜麗娘性格的第三度發展表現在對歷經劫難、終得團圓之勝利成果的保護與捍衛。 小丫頭春香是一位活潑可愛的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說,春香正是杜麗娘性格中調皮、直率層面的外化。鬧學的主角是她,而後台則是杜麗娘。盡管杜麗娘還是用「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格言去教訓春香,但她本人又何嘗不想與丫環一塊去玩耍呢?發現後花園的是春香,而在後花園中演出一幕男歡女愛、驚神泣鬼的夢中喜劇的正是小姐本人。春香的導引與陪襯,使得杜麗娘更為儀態萬方、內涵豐富。這一對少女珠連璧合般的聯袂登場,與後來舞台本中花神聖母般的形象交相輝映,將女性美的群體陣容渲染得靚麗如畫。書生柳夢梅的性格基調是痴情、鍾情與純情。拾到美女像便想入非非,以圖像叫喚出真身來,此謂之痴情;此前在夢中便與素昧平生的杜麗娘結合,此謂之鍾情;旅居過程中又與女鬼幽會,使之起死回生後又對她忠心不二,此謂之純情。《牡丹亭》所譜寫的這首至真、至純、至美的愛情頌歌,是中國戲劇史上令人心醉、心悸乃至心折的經典曲目。此外,為杜麗娘的真情所感召,爽快的判官和富於理解力與同情心的皇帝,都加入了正方的陣營,這就使得杜麗娘得以處變不驚、起死回生,終獲勝利。 構成本劇內在沖突的反方陣營中主要有南安太守杜寶和老塾師陳最良兩人。杜寶主要代表頑固不化的封建統治階級,陳最良則代表著陳腐迂闊的封建教化。 奇幻與現實的緊密結合,強烈的主觀精神追求,濃郁的抒情場面,典雅絢麗的曲文鋪排,都體現出《牡丹亭》較為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和多重藝術魅力。《牡丹亭》中的天上地下、虛實正奇達到了一種從心所欲的境界。盡管湯顯祖可以使人物故事虛到極點,但有時卻又落腳到真切的實處。 以一系列抒情場次表現主人公強烈的追求,使其主觀精神外化,並在此基礎上令戲劇沖突持續升級,這正是《牡丹亭》的神韻與魅力之所在。最使人感慨的是《驚夢》這場戲。這是對自然、青春和愛情的禮贊,自始至終充滿庄嚴華妙的儀式感。《驚夢》作為古典戲曲中最令人感佩、發人深思的兒女風情戲,整體浸潤著浪漫主義的感傷之美、追求之美、情愛之美和理想之美。 《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劇、喜劇、趣劇和鬧劇因素於一體的復合戲。各種審美意趣調配成內在統一的有機體。全劇共55出,前28出大體屬於以喜襯悲的悲劇,後27出屬於以悲襯喜的喜劇。僅僅為了爭取愛的權利,便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既是杜麗娘本人的青春悲劇,也是家庭與社會的悲劇。《訣謁》、《鬧殤》、《魂游》等出戲,都極其悲涼凄宛。而《閨塾》等出戲則極富喜劇色彩。天真活潑而又調皮的春香,與老成持重卻時帶迂腐的陳先生,在犯規與學規之間彼此較量,呈現出反差甚大的強烈喜劇效果。石道姑等人的設置,更帶有鬧劇、趣劇的味道。但其中的悲劇意味也著實令人傷感:原來做官是要以六親不認、犧牲情感作為起碼代價的!這種悲喜交融、彼此映襯的戲曲風格,正是富有中國戲曲特色的浪漫精神的具體呈現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