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和驚夢
⑴ 對崑曲 游園驚夢的理解與感受
沒有《游園》這一出(出),崑曲里常說的《游園驚夢》,都是第十齣《驚夢》里的,《尋夢》則是第十二出。之所以叫游園,我想是因為這一出是比較經典的劇目,而游園這一情節也是很經典的,經常演出的,所以就常稱為「游園驚夢」。
以下是余秋雨《笛聲何處》里的,我覺得回答你這個問題還不錯。部分文字有所省略,你可以找找這本書看看。
「( 一)《牡丹亭》湯顯祖的《牡丹亭》無疑可列入中國戲劇文化史上哪怕是以最苛嚴的標准選定的幾部第一流的佳作之內。
為了論述的方便,,還需要把人們也許早已很熟悉的《牡丹亭》的故事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是一個在明媚的春光里開始的故事。南安太守杜寶家的後花園里已是一片奼紫嫣紅,但是,他的獨生女兒杜麗娘還被牢牢地關在閨房裡。一天,杜寶聽說女兒在刺綉之餘還偶爾午睡一會,,十分生氣,覺得有失家教,決定聘請一位家庭教師來嚴加管束。請誰呢?杜寶夫婦合計:女兒除父親外還沒見過其他男性,,最好是請一位女先生來;但是合適的女先生是很難請到的,,他們終於選定了一個六十多歲、咳嗽多病的窮學究陳最良。
沒料到,,剛開課就出了亂子。陳最良為杜麗娘和伴讀丫頭春香講解《詩經》的第一篇《關雎》,,明明是一首求愛的戀歌,,陳最良卻依據禮教習慣講解成有什麼賢達、風化的意義在內,,兩位姑娘當然既不懂,,又不滿。春香當著陳最良的面頑皮地搶白了一通,,杜麗娘則在先生背後反復吟味《關雎》中的詞句,,悄然嘆道:聖人不是也在這里說「情」嗎?真是古今同懷啊!不讀書還好,,一讀書竟惹起了春愁,,惹起了杜麗娘青春的郁悶。春香丫頭見小姐困悶,,就建議她到後花園走走,,消遣消遣。
雖然是自己家的後花園,,按照規矩,,姑娘們也是不準進的。知道有這么一個破敗的後花園的存在,,還是春香丫頭不久前的發現呢。杜麗娘當然很想去看看,,但又十分害怕父母親得知,,後來想起父親這些天外出了,,就鄭重其事地取來歷書選日期,,決定幾天之後大膽地到後花園去領略一下春光!
杜麗娘終於一步跨進了後花園。這些花,,這些草,,這些鳥鳴,,是那樣的平常,,但都在杜麗娘心中激起了青春的感應,,掀起了情感的波瀾。她立即發覺,,自己的生命與眼前燦爛而又易凋的春花是那麼相像。她奇怪地感受到,,在這惱人的春色中,,自己竟然產生了需要尋找一個「折桂之夫」, 與之「早成佳配」的強烈願望。她闖到閨房後就迷迷糊糊地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個手持柳枝的英俊青年朝她走來,,並把她摟抱到牡丹亭畔、太湖石邊、芍葯欄前,,千般愛戀,,萬種溫情。直到從夢中驚醒,,杜麗娘還在低聲呼喚著: 「秀才,,秀才,,你去了也?」
(部分文章省略)
「《牡丹亭》的情節,,奇異到了怪誕的地步。你看杜麗娘,,也不是有過兩小無猜的愛侶,,也不是有過一見鍾情的際遇,,只是遊了一次園,,做了一個夢,,就懨懨而死。夢中之人果有,,死後尚能復生,,這就更奇特了。後代的人們有理由疑惑:這樣大膽的藝術措置,,能夠取信於人嗎?戲劇領域的任何藝術創造都在睽睽眾目的逼視之下,,一點細小的失真常常成為人們長年譏笑的話柄,,像《牡丹亭》這樣的怪誕,,能在劇壇容身嗎?
歷史證明,,它不僅受到人們充分的信任,,而且還以巨大的力量震撼了無數青年男女的心。偉大的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到,,林黛玉只是隔牆聽了幾句《牡丹亭》的曲調,,就已經「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明代末年可憐的婦女馮小青所寫的這首詩,,是幾乎所有研究《牡丹亭》的人都喜歡提及的: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讀牡丹亭。
人間更有痴於我,,不獨傷心是小青。
任何虛假的藝術都不可能引起如此強烈的情感共鳴的。
......
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能夠在奇幻無比的《牡丹亭》中看到一種強悍而熱切的情感邏輯,,並在這種情感邏輯背後,,看到一種使它產生具有必然性的歷史邏輯。
《牡丹亭》最精彩的部位,,不是在矛盾糾葛臨近解決的後半部分,,而在於矛盾引起和展開的前半部分。不要輕視了那一堂近乎嬉鬧的《詩經》課,,也不要輕視了那兩個姑娘到後花園賞玩春色的小小舉動。正是它們,,給了女主人公以出入生死的力量,,給了劇作家以上天下地的自由。
不妨說,,湯顯祖在《牡丹亭》的開頭就用輕松的筆觸扳開了封建禮教的重閘,,哪怕只是一條縫,,放進來一股強大的新鮮氣流,,讓我們的女主角迷醉和暈眩。
她竟然在孔聖人編定的詩集中讀到了坦率地表述戀情的詩句!她竟然在每日囚禁著自己的房舍後面看到了不加掩飾的春光!這兩個發現,,在現代人看來是那樣平常,,但對生活在濃郁的理學氣氛中的杜麗娘來說簡直有驚心動魄的力量。重重的禮教教條和閨房迴廊的重重門檻在這里幾乎構成了同一種形象。原先總以為是不可逾越雷池一步的,,但今天她驚恐地看到,,外面,,有一個更真實、更美好的天地。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
這兩個發現,,引起了她的另一個、也是更重要的一個發現:對自己的發現。
是啊,,連堂堂聖人也沒有避諱男女間的戀情,,甚至還用在洲渚間互相呼叫、追逐的雎鳩來比擬,,杜麗娘為什麼不能產生這樣的聯想呢: 「關關的雎鳩,,尚然有洲渚之興,,何以人而不如鳥乎?」
由這種聯想,,她的膽子壯大起來。她敢於讓自己的身心到真實的自然景色中去作一次短促的巡行。但這一步邁出去實在非同小可。這哪裡是一次普通的游園,,分明是對她自己內心中已在發酵的情感激潮的一次驗證和催動。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游園,,是一個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怡然融和的絕妙藝術片斷,,在整個中國文化藝術史上都光彩奪目。人和自然,,在一片勃勃生機中互相感應著。對杜麗娘來說,,這次游園簡直是一個重大的人生儀式。她事先選擇吉日,,梳妝打扮,,在打扮時已經體味到自己與自然的特殊親和關系。她對服侍她的春香說: 「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這是一種人生原則的自我表述,,也是在貼近自然美的時刻所獲得的一種自我發現。待到進得園中,,她輕步慢踏,,美目四盼,,開始怨恨起父母不把這么好的景色告訴她。花草鶯燕,,對她來說件件都能引起激動,,樣樣都在催發她生命的嚮往、青春的渴求。在這么一個美好的環境里,,她覺得,,她與這些花草聲息與共,,她與如許春色魂魄相印。於是,,十分自然,,她由鮮花的易凋聯想到自己青春的短暫。她煩惱了,,甚至傷心了。當杜麗娘離開後花園回到自己房中的時候,,滿心充溢著一種青春的緊迫感。自然界雄辯地告訴她,,絢麗的春光雄辯地告訴她:必須趕緊追取情感、享受青春!請看她一回到閨房就這樣嘆息道:默地游春轉,,小試宜春面。春啊,,得和你兩留連。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氣,,好睏人也。……天啊,,春色惱人,,信有之乎?常觀詩詞樂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誠不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宮之客?……吾生於宦族,,長在名門。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誠為虛度青春。光陰如過隙耳,,( 淚介)可惜妾身顏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
也這樣,,當她從自然的懷抱中重新認識了自己、發現了自己,,她便忍耐不住了。她接受了自然的崇高指令,,要去過一種新的生活,,哪怕是短暫的,,哪怕在夢中。
一切能夠享受正常的青春和感情的姑娘是難於理解杜麗娘這番心聲的力度的。一切能夠自由地觀賞自然景色、領受天地恩賜的青年是不會面對春光產生杜麗娘這樣強烈的生命沖動的。但是,,我們只要根據湯顯祖提供的情境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杜麗娘的爛漫青春陷落在如何深黑的泥淵里,,我們就能理解她。這是一股沖開頑石迸湧出來的激流,,在平常的情況下,,它也許只是一泓靜靜的泉水。
於是,,她立即做起了大膽的夢。這個夢,,就是她突然翻卷出來的情感的凝聚;這個夢,,就是對於由她的父母、腐朽的塾師、高高的門檻、整日相對的綉架、裝著禮教的書櫃等等組成的家庭生活的叛逆,,就是對於「宦族」、「名門」的叛逆。平時連午睡也不準許的森嚴家教,,怎會容忍這么一個夢呢?這個夢,,在杜麗娘活動的天地里,,是沒有絲毫容身之地的。但這又正是她全部生命寄託所在,,因此她要背著人,,獨個兒到花園「尋夢」。「尋夢」之舉,,證明她的青春焦渴,,並不是一時沖動,,而是一種邁開了步不再想回頭的決絕行動,,也證明她的這種行動是何等艱苦和可憐,,有著何等險惡和渺茫的現實背景。連夢還要尋,,連夢也值得尋,,湯顯祖由此寫出了夢境和實境的嚴重分裂,,理想和現實的嚴重分裂。他用夢境,,反襯了現實的黑暗;他又用現實,,反襯了理想的珍貴。
當這一切都寫好了,,杜麗娘因夢而死、死而復生的理由已經大體溝通。當千百個杜麗娘只能在夢中享受她們的青春和理想的時候,,我們的藝術家為什麼不能以自己深厚的同情心和豐富的想像力,,給她們以許諾呢?
然而, 湯顯祖的許諾不是輕薄的。他不能偽造一種現實,,他必須如實地寫出杜麗娘理想實現的艱難性。他寧肯運用怪誕的手法,,也不願過多地粉飾。因此,,他只能先在夢中給杜麗娘引來一位青年男子,,而杜麗娘真的要和他結合,,還得經過一番生死磨煉。這樣做,,不是炫奇競怪,,而是為了說明,,在湯顯祖生活的年代裡(盡管他所採用的是歷史上已有流傳的故事),,要實現正常的感情理想幾乎沒有實現可能,,但是,,天地間又畢竟存在著一種不被現實困厄所掩埋的「至情」。只有這種力敵生死的「至情」, 才能構成對於扼殺感情的黑暗現實的挑戰。一切萎弱的感情細流,,根本無法與那麼沉重的禮教相抗衡。
質言之,,湯顯祖筆下的「至情」, 因它從杜麗娘胸中迸發出來時已賦有了特殊的強度和濃度,,因它要對付的是一種像大山一樣沉重和巨大的阻礙,,所以就流瀉成一種怪異的行程。它無法平直地貼著地面行進。古今中外許多浪漫主義傑作的高強度的、怪異的情感行程,,都與之相類。
平心而論,,湯顯祖通過一個春夢交付給杜麗娘的男子柳夢梅,,是配不上杜麗娘的。讓杜麗娘為他而生生死死,,他是應該自慚形穢的。柳夢梅,,比上,,比不過張君瑞,,比下,,比不過賈寶玉。這或許是杜麗娘比崔鶯鶯和林黛玉更不幸的地方。傻乎乎的張君瑞要比柳夢梅真情,,而賈寶玉則更不用說了。林黛玉雖然未能與賈寶玉結合,,甚至連杜麗娘那樣的夢也沒有做過,,但無論如何她被一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愛過了,,這就夠了。柳夢梅與杜麗娘還沒有那樣知心。柳夢梅也有一些大致不錯的作為,,對杜麗娘的情感也不能說不深,,但總的說來,,他主要是在杜麗娘身上迸發出來的「至情」的承載體。在杜麗娘身邊,,除了父親,,只有腐朽塾師一個男性,,後來劇中還陸續出現過一些殘疾人物,,在這么一個可怕的環境中,,柳夢梅,,已算是一線光明了。
雖然柳夢梅的形象內涵與杜麗娘對於他的情感強度並不相稱,,但他無論如何是一個正常的男青年。杜麗娘並不是像林黛玉那樣苦苦地尋求一個知音,,而只是尋求一種正常的戀愛生活,,正常的情感形態。因此如果塑造一個也是性格非常鮮明、情感非常奇特的柳夢梅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要不得的。就像後花園的春光並不奇特,,但對杜麗娘來說卻珍貴之極一樣,,柳夢梅的形象也應是平常的。這樣看來,,《牡丹亭》的情感結構與許多愛情題材的劇作不同, 它是更加突出杜麗娘的主體性的。柳夢梅只是她的陪襯,,而不是像《西廂記》和《紅樓夢》那樣,,男女主人公面對面地向著愛情的峽谷奔跑。......」
⑵ 游園驚夢的象徵手法
白先勇在人物名字上頗具匠心,不同的名稱表達了不同的含義,這是運用了象徵手法。其實,「藍田玉」這個名字,就有相當明顯的象徵含義。藍田之玉是中國神話中最美最貴的玉石,李商隱就有一句詩曰:「藍田日暖玉生煙」。(其他月月紅、天辣椒等藝名,亦有暗示性:月月紅即月季花,每月開,賤花也。天辣椒,影射蔣碧月之潑辣性格。)錢夫人不同於得月台那些姐妹,只有她一人是「玉」,而在我們傳統文化中,玉,本來就代表一種高貴氣質或精神。可是身為玉,是否就能永保華美光澤?錢夫人入竇公館前廳,站在一株「萬年青」前面照鏡子的一幕,深具反諷意義。鏡中出現的,當然,是褪了色的藍田玉——塊已經黯然失色了的藍田美玉。
這篇小說的最終主題,是「人生如夢」。所以作者處處採納「夢」的比喻和意象,使人產生「夢幻境界」的聯想和印象。首先,小說題《游園驚夢》,就有一個「夢」字;此戲內容亦是杜麗娘入夢。而錢夫人在宴會進行過程中,真的跌入了舊夢。錢夫人過去享受的那種富貴榮華,今日回想起來,好比一場夢。竇夫人的盛宴,其富麗堂皇氣派,其輝煌鮮明色彩,在今日台北的現實狹窄環境和污染空氣里,簡直好像不可能存在。是夢境!是天堂!
大門兩側站崗的衛士,好比保衛天宮的天兵神將。鑼鼓笙蕭和饒鈸琴弦,使人聯想到餘音繞梁的仙樂。甘芳的蜜棗和醇厚的花雕,使人聯想到瓊漿玉液。「錦簇綉叢一般……衣裙明艷」的客人,合聚在「明亮得像雪洞一般」的餐廳,享受山珍和海味,該是神仙在悠然取樂吧!
白先勇藉由徐太太的演唱,把《游園》唱詞中的「皂羅袍」、「山坡羊」二折之大半,引入小說里。所引「皂羅袍」的四句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錢夫人耳中聽著這幾句唱詞,內心自白道:「杜麗娘唱的這段『崑腔』便算是崑曲里的警句了。」錢夫人所謂「警句」,大概主要是指戲曲的唱法。可是作者賦予的含義就不在於此。這四句唱詞的內容意義,是「世事無常」,這正是此篇小說的主題,也是中國自古以來一脈相傳的文學主題。
⑶ 簡要分析游園在牡丹亭中的作用和藝術特點
「游園」在《牡丹亭》驚夢中的意義
《牡丹亭》全劇共五十五齣(場),「游園」是第十齣(驚夢)中的前半部分.
《牡丹亭》的愛情故事是十分獨特的,由情而夢,由夢而死,死而復生,終成眷屬.這是它奇幻情節逐嘗演進的主脈.《驚夢》就是這一奇幻情節主脈的第一環,在這里,作者的生花妙筆寫出了杜麗娘青春覺醒,寫出了女主人公在「牡丹亭上三生路」上邁出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第一步.杜麗娘的愛情起步,何以呈現這種特異的形式?
就是因情而夢,夢中把愛情追求化為了行動.湯顯祖在《驚夢》前若干出戲裡面,如三、五、七、九出裡面,從人物的家庭、教養、環境等方面,為讀者觀眾提供了可信的答案.杜麗娘生活在理學泛濫,窒息人性的時代,她父親杜寶是個恪守禮教的正統官僚,他按照封建社會貴族女子的規范,為女兒精心構築「拘束身心」的精神囚籠,把麗娘禁錮在與社會,與大自然隔絕的「小庭深院」之中,她在官衙住了三年,竟連後花園也未曾到過;刺綉累了,在閨房中小憇片刻,居然也被看作是非禮並招致訓斥.這樣的環境,杜絕了她與青年異性發生愛情的一切機緣,使其任何合理的人生願望都只能化為徒然的渴求.不過,在這種獨特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身為大家閨秀的杜麗娘,並沒有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走上一條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也使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封建傳統觀念的毒害.恰恰相反,曾經是安於社會和家庭替她鋪設的生活道路,「爹娘萬福,女孩兒無限歡娛,坐黃堂百歲春光,進美酒一家天䘵.」這是杜麗娘初次出場時的一段唱,這唱詞所傳達的顯然是隨順、柔和的心靈的節律.杜麗娘不但接受了「他日到人家知書達理,父母光輝」的庭訓,她表示「從今後茶餘飯飽破工夫,玉鏡台前插架書.」事實上她早已把男女四書都讀過了.「那賢達女都是些古鏡模」的觀念也深深地積淀在她的腦海里.「名為國香,實守家生,嫩臉嬌羞,志誠端重.」貼身丫環春香為杜麗娘所下的這幾句評語是相當准確的.但是,陰冷的世界,終究無法凍結青春少女的生命慾望,違背人性的虛偽教育,有時則收到了相反的效果——為詩章講動情腸.正是《詩經·關睢》這首所謂講「後妃之德」的詩篇,第一次撥動少女愛情的心弦.「關著的睢鳩,尚然有洲諸之興,可人而不如鳥乎?」為了排遣愁悶,她在春香的鼓動下,不顧家訓塾規走出深閨,來到春光明媚的後花園,於是生出了游園驚夢這一幕.
從結構上看,《驚夢》這出戲它可分為「游園」和「驚夢」兩部分;就內容而言,主要寫女主人公杜麗娘的青春覺醒,夢里鍾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開始,文采飛揚,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游園》由六支曲子組成.前三支曲子主要寫杜麗娘游園前的心理活動,後三支曲子主要寫麗娘游園中的所見所感.
【繞地游】:「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盡沉煙,拋殘綉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這曲子寫杜麗娘對深閨內院寂寞生活的厭倦和春光撩人,青春嚮往的心態.一夢醒來,鶯鳥鳴唱,春光是那樣撩人,而麗娘卻被禁錮在狹窄,冷寂的「小庭深院」中,百無聊賴聽憑沉香燃盡,針線活也沒心思去做.為什麼今年我對春天的關心和嚮往比去年更為殷切?
「夢回」,意思是從夢中醒來.「囀」,啼的意思.這句說黃鶯婉轉的歌聲把我從夢中喚醒.黃鶯歡叫是春天到來的象徵.「年光」,春光.「亂煞」,撩亂.煞,是加重語氣的助詞.寫出了杜麗娘對春光的特有感受.「夢回」「亂煞」關合物我兩端,頗有言外之致.「夢回」不僅指人從睡夢中醒來,而且包含著婉轉的鶯聲喚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這樣一層意思.「亂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寫出杜麗娘的心旌搖盪,意緒撩亂.「小庭深院」,是杜麗娘生活的地方.「小」「深」二字說明生活天地極其狹窄,這是一種束縛人生活自由、窒息青春的陰冷環境.「炷盡沉煙」,是說沉香已燃盡熄滅了.「炷」,作動詞用,是一種很明貴的香料.這句說,沉水香已經燃盡了.「拋殘綉線」,指沒做完的針線活被拋在一邊.「恁」,怎麼,為什麼.「似」,比擬之詞,超過的意思.這句意是,為什麼今年對春天的關心嚮往,比去年更為殷切?這里,連丫環春香都看出了小姐對春天的關心、嚮往同去年不一樣.「炷盡」兩句一個「盡」,一個「拋」,一個「殘」,生動點出了女主人公沉悶單調的生活.從這支曲子中我們不難體會到杜麗娘對環境的不滿以及朦朧躍動的春情.這種情懷在賓白中也時有透露,「望斷」「憑欄」等都是.
【繞地游】曲意是:黃鶯婉轉的歌聲,把我從夢中喚醒.在小小、深深的庭院中站立,覺得遍地是撩亂人心的春光.那沉水香已經燃盡了,未做完的針線活拋在一邊.你為什麼對春天的關心、嚮往比去年更為殷切呢?
⑷ 牡丹亭「游園」和「驚夢」兩個部分在內容上有什麼必然聯系
其實很簡單的,沒有那麼多專業說法。你想啊,一個大家閨秀,長這么大連自己家有個後園子都不知道,多少悲催的啦,足見她有多少不出閨房的。
春天容易思春,這是肯定的。我們的大小姐款款步入春意盎然的花園,看到一片春色,必然心神盪漾。要是換做常常出門買菜的窮人家丫頭,最多也就感嘆下,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現在是杜麗娘啊,肚子里開始有墨水了,開始想學著古人思春嘆春傷春了。於是乎,這片春色在她心中深深紮根了。
然後,有了「春」做一個偉大的誘餌,我們的杜麗娘小姐開始渴望心中的那絲懵懂的嚮往著的那啥了。然後上天也真是待她不薄,為她安排了一場曠世絕倫的春夢。此春夢非現在意義上的那啥,那是很純美的一段,雖然當中確實有那啥......
總之吧,就是因為游園,讓她見識了春,感受了春,繼而渴望春,最終把這個願望埋到了自己的夢里。柳夢梅先生不負眾望,千里迢迢來到她的夢中與她相會相知相許。
⑸ 《游園驚夢》的原文是什麼
【繞池游】〔旦上〕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貼〕炷盡沉
煙,拋殘綉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烏夜啼〕「〔旦〕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貼〕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闌。〔旦〕翦不斷,理還亂,悶無端。〔貼〕已分付
催花鶯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掃除花徑?〔貼〕分付了。〔旦〕取
鏡台衣服來。〔貼取鏡台衣服上〕「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鏡台
衣服在此。
【步步嬌】〔旦〕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
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行介〕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貼〕今日穿
插的好。
【醉扶歸】〔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
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堤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
閉月花愁顫。〔貼〕早茶時了,請行。〔行介〕你看:「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
蒼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綉襪,惜花疼煞小金鈴。」〔旦〕不到園林,怎知春色
如許!
【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飛暮卷,雲霞翠
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貼〕是花都放了,那牡
丹還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蘼外煙絲醉軟。春香啊,牡丹雖好,
他春歸怎占的先!〔貼〕成對兒鶯燕啊。〔合〕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
鶯歌溜的圓。〔旦〕去罷。〔貼〕這園子委是觀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
〔行介〕
【隔尾】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興盡回家閑過
遣。〔作到介〕〔貼〕「開我西閣門,展我東閣床。瓶插映山紫,爐添沉水香。」
小姐,你歇息片時,俺瞧老夫人去也。〔下〕〔旦嘆介〕「默地游春轉,小試宜
春面。」春啊,得和你兩留連,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氣,好睏人也。春香那
里?〔作左右瞧介〕〔又低首沉吟介〕天呵,春色惱人,信有之乎!常觀詩詞樂
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誠不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
忽慕春情,怎得蟾宮之客?昔日韓夫人得遇於郎,張生偶逢崔氏,曾有《題紅記》、
《崔徽傳》二書。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約偷期,後皆得成秦晉。〔長嘆介〕吾生
於宦族,長在名門。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誠為虛度青春,光陰如過隙耳。
〔淚介〕可惜妾身顏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
【山坡羊】沒亂里春情難遣,驀地里懷人幽怨。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
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俺的睡情誰見?則索因循靦腆。想
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傳?遷延,這衷懷那處言!淹煎,潑殘生,除問天!身子
睏乏了,且自隱幾而眠。〔睡介〕〔夢生介〕〔生持柳枝上〕「鶯逢日暖歌聲滑,
人遇風情笑口開。一徑落花隨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小生順路兒跟著杜小姐
回來,怎生不見?〔回看介〕呀,小姐,小姐!〔旦作驚起介〕〔相見介〕〔生〕
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旦作斜視不語介〕〔生〕恰好花園內,
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枝乎?〔旦作驚喜,欲言
又止介〕〔背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生笑介〕小姐,咱愛殺你哩!
【山桃紅】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小姐,
和你那答兒講話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牽衣介〕〔旦低問〕那邊去?〔生〕
轉過這芍葯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旦低問〕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
把領扣松,衣帶寬,袖梢兒搵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旦作羞〕
〔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
言?〔生強抱旦下〕〔末扮花神束發冠,紅衣插花上〕「催花御史惜花天,檢點
春工又一年。蘸客傷心紅雨下,勾人懸夢采雲邊。」吾乃掌管南安府後花園花神
是也。因杜知府小姐麗娘,與柳夢梅秀才,後日有姻緣之分。杜小姐游春感傷,
致使柳秀才入夢。咱花神專掌惜玉憐香,竟來保護他,要他雲雨十分歡幸也。
【鮑老催】〔末〕單則是混陽蒸變,看他似蟲兒般蠢動把風情扇。一般兒嬌
凝翠綻魂兒顛。這是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呀,淫邪展污了花台殿。咱待拈
片落花兒驚醒他。〔向鬼門丟花介〕他夢酣春透了怎留連?拈花閃碎的紅如片。
秀才才到的半夢兒;夢畢之時,好送杜小姐仍歸香閣。吾神去也。〔下〕
【山桃紅】〔生、旦攜手上〕〔生〕這一霎天留人便,草借花眠。小姐可好?
〔旦低頭介〕〔生〕則把雲鬟點,紅松翠偏。小姐休忘了啊,見了你緊相偎,慢
廝連,恨不得肉兒般團成片也,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旦〕秀才,你可去啊?
〔合〕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生〕姐姐,你身
子乏了,將息,將息。〔送旦依前作睡介〕〔輕抇旦介〕姐姐,俺去了。〔作
回顧介〕姐姐,你可十分將息,我再來瞧你那。「行來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
片雲。」〔下〕〔旦作驚醒,低叫介〕秀才,秀才,你去了也?〔又作痴睡介〕
〔老旦上〕「夫婿坐黃堂,嬌娃立綉窗。怪他裙衩上,花鳥綉雙雙。」孩兒,孩
兒,你為甚瞌睡在此?〔旦作醒,叫秀才介〕咳也。〔老旦〕孩兒怎的來?〔旦
作驚起介〕奶奶到此!〔老旦〕我兒,何不做些針指,或觀玩書史,舒展情懷?
因何晝寢於此?〔旦〕孩兒適在花園中閑玩,忽值春暄惱人,故此回房。無可消
遣,不覺睏倦少息。有失迎接,望母親恕兒之罪。〔老旦〕孩兒,這後花園中冷
靜,少去閑行。〔旦〕領母親嚴命。〔老旦〕孩兒,學堂看書去。〔旦〕先生不
在,且自消停。〔老旦嘆介〕女孩兒長成,自有許多情態,且自由他。正是:
「宛轉隨兒女,辛勤做老娘。」〔下〕〔旦長嘆介〕〔看老旦下介〕哎也,天那,
今日杜麗娘有些僥幸也。偶到後花園中,百花開遍,睹景傷情。沒興而回,晝眠
香閣。忽見一生,年可弱冠,豐姿俊妍。於園中折得柳絲一枝,笑對奴家說:
「姐姐既淹通書史,何不將柳枝題賞一篇?」那時待要應他一聲,心中自忖,素
昧平生,不知名姓,何得輕與交言。正如此想間,只見那生向前說了幾句傷心話
兒,將奴摟抱去牡丹亭畔,芍葯闌邊,共成雲雨之歡。兩情和合,真個是千般愛
惜,萬種溫存。歡畢之時,又送我睡眠,幾聲「將息」。正待自送那生出門,忽
值母親來到,喚醒將來。我一身冷汗,乃是南柯一夢。忙身參禮母親,又被母親
絮了許多閑話。奴家口雖無言答應,心內思想夢中之事,何曾放懷。行坐不寧,
自覺如有所失。娘呵,你教我學堂看書去,知他看那一種書消悶也。〔作掩淚介〕
【綿搭絮】雨香雲片,才到夢兒邊。無奈高堂,喚醒紗窗睡不便。潑新鮮冷
汗粘煎,閃的俺心悠步嚲,意軟鬟偏。不爭多費盡神情,坐起誰忺?則待去眠。
〔貼上〕「晚妝銷粉印,春潤費香篝。」小姐,薰了被窩睡罷。
【尾聲】〔旦〕困春心游賞倦,也不索香薰綉被眠。天呵,有心情那夢兒還
去不遠。
春望逍遙出畫堂,(張說) 間梅遮柳不勝芳。(羅隱)
可知劉阮逢人處?(許渾) 回首東風一斷腸。(韋庄)
⑹ 牡丹亭驚夢中杜麗娘在游園賞春過程的心理變化
從熱愛青春和自然,到青春流失的無奈與不甘
1、游園驚夢細致地刻畫了杜麗娘在美好的自然春光啟迪下的復雜心理活動。
這一部分由六支曲子組成。前三支曲子著重寫她熱愛自然和青春,卻因初出綉房而嬌羞的復雜心態;後三支曲子將她面對春景的驚喜和由此感發的對青春流失的無奈和不甘,展現得十分委婉動人。
杜麗娘的心中情和眼前景巧妙、完全地結合,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充分揭示了杜麗娘復雜微妙的心理波動。
2、《游園·驚夢》是《牡丹亭》中塑造杜麗娘形象的關鍵情節。是游園驚夢喚起了杜麗娘青春的覺醒,表現了她熱愛自然、珍惜青春、熱烈追求美好愛情的性格特點。
(6)游園和驚夢擴展閱讀
《游園驚夢》的故事背景
《游園驚夢》是崑曲《牡丹亭》的一個曲目。作者為中國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其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杜麗娘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日,背著父母和塾師,和丫環春香到後花園游春,花香鳥語,觸景傷情,游倦之後,回房休息。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在花園中相會,並有許多花神一起來為他們做媒。
杜麗娘的母親來到床前將女兒喚醒,母親看見女兒神情恍惚;囑咐她以後少去後花園。杜麗娘雖然應允,但心裡仍在追戀夢境,不久竟憂郁成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游園驚夢》
⑺ 游園在牡丹亭驚夢中的意義
《驚夢》這出戲它可分為「游園」和「驚夢」兩部分;就內容而言,主要寫女主人公杜麗娘的青春覺醒,夢里鍾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開始,《游園》是第十齣《驚夢》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組成,主要是刻畫杜麗娘的內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閨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許」,當她來到園中,領略了「奼紫嫣紅」的春色,也就象徵著她的青春的覺醒。 游園進一步喚醒了杜麗娘青春的覺醒,此後,她在追求幸福愛情的道路上邁出了更勇敢的步子,是杜麗娘人生命運的轉折。
⑻ 崑曲中游園和驚夢,還有尋夢或是什麼的,是什麼來的,誰能詳詳細細地告訴我
你看看湯顯祖《牡丹亭》的書就知道了。
沒有《游園》這一出(出),崑曲里常說回的《游園驚夢答》,都是第十齣《驚夢》里的,《尋夢》則是第十二出。之所以叫游園,我想是因為這一出是比較經典的劇目,而游園這一情節也是很經典的,所以就常稱為「游園驚夢」。
並不是牡丹亭又稱作游園,游園只是一段情節。
而醉扶歸、步步嬌、皂羅袍、懶畫眉、忒忒令、尾聲等等都是詞牌或曲牌名。比如全劇第一出《標目》中,蝶戀花,就是「曲牌名,曲牌屬北曲雙調,字數格律與詞牌《蝶戀花》半闕相同,一般用在套曲中。」
⑼ 試以《游園》《驚夢》為例,分析《牡丹亭》的思想和藝術成就
1思想。
牡丹亭》的主題有著強烈的時代意義。明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統治階級已經變得更加頑固和腐朽。他們竭力鼓吹程朱理學,高唱「女德」,表彰貞節。《明史·列女傳》所收節婦烈女的數目,比《後漢書》以下任何一代正史多出許多倍。
劇本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不諭的愛情,歌頌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表達了掙脫封建牢籠、粉碎宋明理枷鎖,追求個性解放、嚮往理想生活的朦朧願望。
《2.藝術。
一是浪漫主義手法引入傳奇創作。
首先,貫穿整個作品的是杜麗娘對理想的強烈追求。
其次,藝術構思具有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節離奇,曲折變。
再次,從「情」的理想高度來觀察生活和表現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注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發掘人物內心幽微細密的情感,使之形神畢露,從而賦予人物形象以鮮明的性格特徵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如「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牡丹亭·驚夢》〔皂羅袍〕就把大家閨秀的內心世界精細地展示了出來。
三是語言濃麗華艷,意境深遠。
全劇採用抒情詩的筆法,傾瀉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纖細的語言風格。這些特點向來深受肯定。一些唱詞直至今日,仍然膾炙人口。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
⑽ 杜麗娘為什麼游園而驚夢
游園驚夢出自《牡丹亭》,千百年來驚艷了多少人,它成功塑造了社麗娘這一具有時代意義的經典藝術形象。其中,最負盛名的一出戲―便是《驚夢》,最能體現杜麗娘豐富的內心世界。那滿園關不住的春色讓她的內心徹底驚醒了,「驚」了她的心,「驚」了她的自我,「驚」了她的情,喚醒了一個年輕人心中的那股悸動,也「驚」了原本被封建禮教禁錮壓抑的愛情意識和性意識,徹底表現出杜麗娘反對封建禮教和熱烈追求屬於自己的美滿愛情生活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