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盪遊玩說說
Ⅰ 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葦盪里,發生的卻是流血和戰斗的故事,你認為文章表現了什麼主題
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裡鑽。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麼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Ⅱ 周末想去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遊玩,有什麼好玩的景點門票多少錢
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門票60元,在攜程上定便宜點。景區內比較特色的景點有「還珠亭」「聽鳥軒」「陳州橋」「釣金池」還有特色船屋酒店,最最有名的應該是萬畝蘆葦盪,其中蘆葦迷宮被大世界基尼斯認證為「」中國最大原生態水上蘆葦迷宮「」,在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可以欣賞到寧靜的湖水,感受到淳樸的漁家生活,體驗原生態的人情風貌……
前往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需在市區乘坐前往界首鎮的巴士,然後乘坐擺渡前往。
Ⅲ 帶寶寶旅遊的句子說說心情
1、我們一直在旅行,一直在等待某個人可以成為我們旅途的伴侶,陪我們走過一段別人無法替代的記憶。
在那裡,有我們特有的記憶,親情之憶、友誼之花、愛情之樹、以及遺憾之淚!
2、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風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 凌晨,隨著滑輪接觸地面,飛機一陣抖動,我終於說出了最後一句再見。
3、有的事情現在不做,就一輩子也不會做了。
4、每個人在他的人生發軔之初,總有一段時光,沒有什麼可留戀,只有抑制不住的夢想,沒有什麼可憑仗,只有他的好身體,沒有地方可去,只想到處流浪、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心靈去旅行!
5、一個人,一條路,人在途中,心隨景動,從起點,到盡頭,也許快樂,或有時孤獨,如果心在遠方,只需勇敢前行,夢想自會引路,有多遠,走多遠,把足跡連成生命線。
6、夢想,並不奢侈,只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7、因為有夢,所以勇敢出發,選擇出發,便只顧風雨兼程。
8、旅遊不在乎終點,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還有那些美好的記憶和景色。
9、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世界。
10、生活是一段奇妙的旅行,就在那一去無返的火車上。與那些新人和舊人們共同經歷吧!也許這就是一個人無法抗拒的命運,有你、有我、也有他。
11、離開你的那一天開始,左心房漸漸停止跳動…
12、當遺忘變成另一種開始,淡了回憶,痛最真實…
13、放手後的微笑,只是用來掩蓋疼痛的傷疤…
14、什麼天荒地老,什麼至死不渝。都只是錦上添花的借口…
15、怪天怪地,我都不會怪你,你有選擇幸福的權利…
16、躲在牆角、掩藏那孤獨而又不奢憐憫的傷…
17、問:一隻小狗在沙漠中旅行,結果死了,問他是怎麼死的?答:他是憋死的,因為沙漠里沒有電線桿撒尿。
問:一隻小狗在沙漠中旅行,找到了電線桿,結果還是憋死了,為什麼?答:點線桿上貼著"「此處不許小便!」
18、我們一路上興致勃勃地參觀,當夕陽西下時,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19、我要准備好行李啟程了,謝謝關心我的家人和朋友,為我祈禱平安就好。
我的旅行,會有你們的故事陪伴,所以我不會孤單。放心吧。
20、幸福就是重復。每天跟自己喜歡的人一起,通電話,旅行,重復一個承諾和夢想,聽他第二十八次提起童年往事,每年的同一天和他慶祝生日,每年的情人節、聖誕節、除夕,也和他共度。
甚至連吵架也是重復的,為了一些瑣事吵架,然後冷戰,瘋狂思念對方,最後和好。
21、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22、一個人去旅行,而且是去故鄉的山水間徜徉。臨行之前,面對太多的疑問和不解:為何是一個人?也有善意的提醒:何不去遠方!昆明呀——趕一個花海;三亞呀——赴一個藍天碧海。
只是微笑地固執自己的堅持,不做任何解釋。沒有人明白,這一次是一個告別,或者一個永遠的告別,以後我會去到很多很繁華或蒼涼,遼遠或偏僻的地方,而會常常想起這一次的旅行,想起那座山,那個城,那些人……
23、有時我們選擇改變,並非經過深思熟慮,而更像是聽見了天地間冥冥中的呼喚,呼喚你前往另一個地方,過上另一種生活。
你並不一定會從此擁有更美好的人生,可你仍然感謝天地和人世所帶來的這些變化和發生。不然你大概會一直好奇和不甘吧——家門前的那條小路,到底通向了什麼樣的遠方呢?
24、在旅途中,我遇見了你,你我相識是緣分!看著你手中的戒指,你說,你可以把它取下來嗎?當我要取的時候,你淘氣的躲開了,你說只有有緣人才可以取下,我看著你手中的戒指,想做你的有緣人,可是我知道結果是慘淡的,但還是心存希望!
25、這里的風景美不勝收,真讓人流連忘返。
26、當你下定決心准備出發時,最困難的時刻就已經過去了。那麼,出發吧。
27、對於旅行,從來都記憶模糊。記不得都去了哪些地方,看了哪些風景,遇到哪些人。
盡管同學說,去旅行不在於記憶,而在於當時的那份心情。可是旅行的彼時那刻我的心情一直是好的嗎?一直有記日記的習慣,可是,旅行回來,都懶得寫日記來記錄,可見內心底對旅行是多麼的淡漠。
28、趕快上路吧,不要有一天我們在對方的葬禮上說,要是當時去了就好了。
29、旅行是一種病。一旦感染了,你就再也無法擺脫。它還是一種傳染病,最後你可能把這種病傳染給其他人而你自己根本就不想從中解脫出來!
30、旅遊時最好的習慣:找個舒適的小店,挑張雅緻的明信片,送給中意的TA,背面寫上: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某時,天氣晴,我在某地,想念你。
31、人生就是一次充滿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在乎的是看風景的心情,旅行不會因為美麗的風景終止。走過的路成為背後的風景,不能回頭不能停留,若此刻停留,將會錯過更好的風景,保持一份平和,保持一份清醒。
享受每一刻的感覺,欣賞每一處的風景,這就是人生。
32、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遇到的既有感人的,也有傷心的,既有令人興奮的,也有令人灰心的,既有美妙的風景,也會有稱不上景、只有風的地方。
人生就是要感受美麗的、善良的,丑惡的、病態的。而只有在充滿了艱辛。
Ⅳ 蘆葦盪 故事情節 急得恨啊 幫幫 忙
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歌手:朱哲琴 專輯:"一個真實的故事"
列印預覽 朱哲琴-一個真實的故事
作曲:解承強作詞:陳富陳哲
旁白:有一個女孩她從小愛養丹頂鶴
在她大學畢業以後她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為救那隻受傷的丹頂鶴
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
《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徐秀娟的故事。
1964年10月,徐秀娟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滿族漁民家庭,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81年8月,剛剛17歲的徐秀娟就跟隨父親徐鐵林來到扎龍自然保護區養鶴。
養鶴是保護區最累的活。徐秀娟擔水、配食、喂鶴、放鶴、清掃鶴舍、診治護理病鶴,樣樣幹得都十分出色,她單獨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經過馴化的小鶴能聽人指揮跳舞、飛翔。國家領導人來保護區視察,曾觀看徐秀娟的馴鶴表演,扎龍自然保護區的馴鶴技術也隨之聞名中外。
1987年9月15日夜晚,她為了尋找一隻走失的鶴而犧牲在復堆河中。徐秀娟是我國環境保護戰線第一位因公殉職的烈士,她將23歲的青春年華,獻給了一生熱愛並為之嘔心瀝血的養鶴事業。
為了紀念這位年輕的護鶴天使,江蘇鹽城和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分別修建了紀念館、紀念碑,宣傳徐秀娟的事跡,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熱情。
《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徐秀娟的故事
徐秀娟 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徐秀娟 姓名:徐秀娟
徐秀娟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64年10月 犧牲日期:1987年9月16日 籍貫: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民族:滿族 家庭:馴鶴世家 17歲時隨父親到齊齊哈爾市的扎龍自然保護區做臨時工,負責養鶴、馴鶴工作。1983年,她在那裡負責飼養雛鶴,雛鶴成活率達到100%。因此,扎龍保護區的孵鶴、養鶴、馴鶴技術開始蜚聲中外。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dawei.喬治,阿其波前往參觀後連稱「OK」。徐秀娟也被影視界、新聞界所關注,輿論稱她為「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 1964年10月,徐秀娟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滿族漁民家庭,一個養鶴世家。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爸爸是扎龍保護區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媽媽也曾在扎龍保護區養鶴10年。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 1981年,因當地中學高中停辦,17歲的徐秀娟到扎龍自然保護區和爸爸一起飼養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馴鶴姑娘。
徐秀娟姐姐
位養鶴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衰羽鶴等珍禽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她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 1985年3月,徐秀娟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盡管學校考慮到她的實際困難,為她減免了一半學費,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錢的伙食,一直靠饅頭就鹹菜維持每天的緊張學習。第二學期,因交不出學費,生活又難以為繼,她曾背著老師和同學,數次獻血換來一些錢來維持學業。後來,她又決定把兩年的學業壓縮在一年半內完成。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考試11門功課中10門功課成績為「優」或在85分以上。這期間,她還自學了英語。她靠獻血換錢的事,是她去世後,人們在她用英語寫下的幾頁日記里發現的。 1986年5月,徐秀娟從東北林業大學進修剛結業,就接到鹽城自然保護區的邀請,希望她能到射陽灘塗工作。鹽城自然保護區和扎龍遙相呼應,一南一北,這里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如果能在這個地方建立一個不遷徙的丹頂鶴野外種群,那將是一個重大突破,或許這就是一個世界級的科技課題。徐秀娟為了事業,說服祖母、父母和弟妹們,離開了她所熟悉的齊齊哈爾扎龍保護區,不遠萬里,隻身南下,來到射陽.。這里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有大片的灘塗沼澤地,長滿了蘆葦、鹽蒿,一條自北向南的復堆河天然地把沼澤地和村莊隔開,人跡罕至,是十分理想的丹頂鶴棲息地。在鹽城保護區,徐秀娟的才幹得到充分發揮。並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鑽研養鶴技術。在1986年召開的中國第三屆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會議上,徐秀娟撰寫的論文,受到專家的好評。 徐秀娟遠赴丹頂鶴的遷徙越冬地、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啥也沒帶,就帶著三枚鶴蛋上路了。這是秀娟帶給鹽城保護區的一份禮物,3隻鶴蛋對她來說是3隻未來的小鶴。迢迢5000里路程,徐秀娟用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來照料著那3隻鶴蛋。蛋裝在人造革包里,溫度、濕度只要稍有變化,小鶴就孵出不來了。如果火車上斷了開水,她就得把鶴蛋貼肉揣在懷里,因為人的體溫正好是37度左右。就這樣一路火車一路汽車,小雛鶴最後破殼而出。那3隻小鶴分別被秀娟叫做龍龍、丹丹和莎莎。 沒有人知道,對那3枚鶴卵秀娟付出了怎樣的關愛;但是人們知道,在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孵化器里,也死過小鶴。 經過83個日日夜夜的細心照料,3隻小鶴終於展翅飛向了藍天。 徐秀娟深深地愛著這些生靈,鶴已經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時的鶴場,最好的建築物就是一個廢棄的哨所,上下兩層,每層不足6平方米。毫無疑問,這里既然是鳥類的天堂,就不可能是人類嚮往的繁華之鄉。人跡罕至自不必說,海風呼嘯、海潮狂吼、鳥鳴獸啼更是必備的交響樂.,條件比徐秀娟預想的還要惡劣。 但秀娟姑娘沒有絲毫畏懼和退縮,立即著手工作。沒有先進的孵化設備,就砌土炕坊,那炕上擺著徐秀娟從扎龍背來的寶貝——鶴蛋。她和兩個助手沒日沒夜地守護著,生怕溫度失去控制——熱不得、冷不得,這些寶貝疙瘩嬌著呢! 終於有一天,從一隻蛋殼裡面傳出「篤」的一聲,這一聲那麼低微,低微得比一根火柴掉下地的聲音還輕;這一聲又是那麼高亢,高亢得可以穿雲裂帛,直達九霄雲外。 這一聲,是一個新生命誕生前的進行曲。這一聲,預示著一個奇跡將要出現:丹頂鶴在低緯度越冬區孵化成功——這可是個世界級的難題啊! 養鶴是保護區最累的活。徐秀娟擔水、配食、喂鶴、放鶴、清掃鶴舍、診治護理病鶴,樣樣幹得都十分出色,她單獨飼養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經過馴化的小鶴能聽人指揮跳舞、飛翔。國家領導人來保護區視察,曾觀看徐秀娟的馴鶴表演,扎龍自然保護區的馴鶴技術也隨之聞名中外。 1987年6月,徐秀娟從家裡趕往鹽城,與她同行的還有從內蒙古帶來的兩只天鵝。她叫它們黎明和牧仁。 這一年對徐秀娟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人們看不見她心裡的創痛。春夏之交,繼白枕鶴盼盼、丹頂鶴丹丹先後觸網死去後,從呼倫貝爾草原運回的蓑羽鶴和幼雁先後感染病菌而不治,或者被別的動物偷吃掉,徐秀娟感到痛苦、失望,但隨之而來的也是更加不顧一切的追求完美。 白天鵝黎明又病了,便血、拉痢。 時值酷暑,鹽城灘塗的蚊蟲又多,徐秀娟把黎明抱回自己的宿舍,安置在床上並放下蚊帳,給黎明喂葯、扇扇子。拉痢的黎明把徐秀娟的床鋪、宿舍弄得到處都是腥臭味,一個最愛干凈的姑娘,和一個最不怕臟的姑娘,在徐秀娟身上體現得如此完美。陪伴一個卧床的病人與侍候一隻奄奄一息的白天鵝之間,有多少差別大約只有徐秀娟說得出。徐秀娟吃不好,睡不好,日夜守護、觀察黎明的病情。黎明不會說話,只有痛苦的眼神,或者偶爾呻吟幾聲,回答徐秀娟心急如焚的噓問:黎明,你好點了嗎?黎明,我知道你難受,姐姐給你喂葯……忽然,徐秀娟想起東北治拉痢的一個偏方,白糖煮雞蛋。黎明愛吃,便血止住了,黎明回到鶴場了。 徐秀娟陪侍黎明剛好八天八夜。 白天鵝黎明的病剛剛好轉,丹頂鶴龍龍誤食了一種寄生蟲後危在旦夕,病中的徐秀娟支撐著看護龍龍,為它打針吃葯。8月13日,龍龍口吐鮮血死去。徐秀娟抱著龍龍痛哭失聲,20日,她在龍龍的照片背面寫道: 已故的龍龍再也得不到我的愛了,它的死亡使我的人生有了轉折,我選擇了一條更崎嶇的路,也許青春的熱血將灑在這條路上,一生為此奮斗。 不幸總是接踵而來。當然所謂不幸是只有你認為不幸時才是不幸的,從來都是傾心的才不幸,重情的得苦難,剛正的被摧折。我們看見了太多的這樣的例子:一個死後才被承認的人,而生前則總是經磨歷劫、難有作為。 接下來便是9月15日,白天鵝牧仁和黎明的走失。這一天中午兩只天鵝在籠子里鳴叫不已,徐秀娟以為它們想出來遊玩和戲水,就把它們抱進水塘里。不料牧仁和黎明玩得性起,先後掙脫羈留它們的繩子飛走了。徐秀娟連忙去追尋,海灘。蘆盪、沼澤,頓時變得如此陌生,如此浩瀚,如此揪心,直到晚上,牧仁找回來了,黎明還不見蹤影。夜深了,徐秀娟等大家休息後又一個人鑽進蘆葦盪,呼喚著黎明。第二天一早,徐秀娟又去找,中午回來喝了半碗稀飯再進蘆盪,下午5點回到鶴場時已心力交瘁。人還未坐穩,李老爹遠遠一聲吆喝,說西邊傳來天鵝的叫聲,徐秀娟和小王、小段一起沖出了門,到復堆河畔,小王、小殷游過去了,徐秀娟喊了一聲:「我不行了!」 她退回岸上找了一輛自行車,沿河堤繞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會合,不知是頂風踏不動車還是為什麼,徐秀娟又退回到剛才下水的地方,把自行車放倒,連鞋子、衣服也沒有脫就走進了復堆河…… 她要涉過這條河。 她要涉過這條無船無橋的河。 她只有涉過這條河才能與天鵝會合嗎? 4個小時後,黎明找到了,徐秀娟不見了,這一夜,這在中國平平常常的城市萬家燈火鄉村萬籟俱寂的、1987年9月16日的夜晚,鹽城海灘、蘆盪里到處都是「娟子!」「娟——子」的呼喊聲。 娟子已經走了…… 逝去的歲月走過的路。 她還留下了一些平淡如水的話: 春天最容易丟鶴。 鶴舍要打掃得乾乾凈凈 我最怕別人說閑話,我真想變成一個啞巴、一個瞎子、一個沒有血、沒有肉的木頭人。但,我愛鶴,愛大自然,一走進荒野,一切不愉快的事兒都忘記了。我願在茫茫荒原上尋找,尋找理想,尋找友誼,尋找生活的答案。 天好冷啊!噢,下雪了,紛紛揚揚,漫天飛舞。東北風怒吼著,開始是小米粒大的雪,打在臉上生痛,後來是溫柔的片片雪花落在身上、臉上。我飛快地騎著自行車,想著這雪和北國的雪有什麼區別?北國的雪是潔白的雪海,這里的雪在空中是雪,落到地上便成了水。 蘆葦前半月就發芽了,現在白茅也發芽了。 小鶴們可以飛得很遠了…… 9月18日,白天鵝黎明和牧仁飛了回來,可它們再也見不到挽救過它們生命的秀娟姐姐了;它們看見1000多人聚在一起舉行了一個儀式。徐秀娟去世時只有23歲。那天,天空中還出現了日全食。徐秀娟是我國環境保護戰線第一位因公殉職的烈士,她將23歲的青春年華,獻給了一生熱愛並為之嘔心瀝血的養鶴事業。 為了紀念這位年輕的護鶴天使,江蘇鹽城和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分別修建了紀念館、紀念碑,宣傳徐秀娟的事跡,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熱情。另外,徐秀娟烈士也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中的為救丹頂鶴而犧牲的小女孩的原型。 還有,徐秀娟的一篇作品——《灰椋鳥》還被選為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課文,正是這篇課文,讓更多孩子知道並了解了這位偉大的大姐姐。
徐秀娟,讓我們延續你的精神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徐秀娟,一位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為她無限熱愛的事
徐秀娟雕像
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她是我國第一位養鶴的姑娘,也是第一位為保護珍禽而獻身的烈士。這位心地善良、美若丹頂鶴一樣的姑娘被我們傳誦至今,也使得越來越多心存感動的人們加入到了獻出自己愛心的行列。今天大多數人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已成為自覺的行動,把它們與人類自己的生存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而且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音符也在我們身邊不斷唱響。鶴城的青年們也在用自己的行動來詮釋著奉獻、愛心、堅持、進步,記者帶您走進這些充滿朝氣的年輕人。
熱愛自然熱愛綠色
美麗鶴城的人們為徐秀娟感動著、驕傲著,同時也在用自己的行動表達著對環境、對人生的態度。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生態市園林城」的號召下,團市委、市志願者聯合會開展了「倡導綠色文明建設生態鶴城」志願服務活動。全市廣大青少年的綠色文明意識教育在增強,正確的生態道德觀念在樹立,也都積極的投身於綠色生態鶴城的建設。 每年的保護母親河日、植樹日、環境日、地球日、荒漠化防治日,志願者服務隊在街道、公園、社區,通過創建綠色社區、開通綠色咨詢熱線、開辟綠色講堂等來積極宣講植綠護綠。並向全市廣大青年發出倡議: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我們要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保護它、愛護它,常常為它添上綠色的新裝,它有了豐富營養的滋潤,才會有我們更加美麗健康的家園,明天的陽光才會更加耀眼、燦爛! 我市的「青年林」、「志願者林」每年都在不斷擴充,實踐著植綠護綠行動。如2005年4月24日全市青年志願者700餘人,在嫩江大橋南側的「青年林」種植基地,開展了全市團員青年創優生態環境種植青年林活動。活動當天團員青年就植樹2500餘棵。2005年5月15日,800餘名青年志願者團在2003年開辟的明月島第二處青年林基地上植樹3000餘棵。 在社區,開展認養街巷樹木、綠地活動;在農村,組織志願者開展「新農村植綠護綠基地」創建活動,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學校,開展綠色環保活動,進行「校園植綠護綠基地」的建設;在企業,立足廠區及生活區開展營造「青工植綠護綠基地」等活動,建設綠色環保企業。志願者服務隊還開展古樹保護活動,學習樹種、樹木有關知識。開展綠地管護活動,由志願者對綠地進行定期管護,勸阻到公共綠地踢球、乘涼、玩耍和放風箏等破壞綠地的不文明行為。通過「倡導綠色文明建設生態鶴城」志願服務活動,增強青少年的綠色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整體素質。
奉獻自己愛心傳遞
在今年紀念建團85周年和「五四」運動88周年時,我市開展了以「用青春擁抱時代」為主題的鶴城青年月系列活動,用愛心、用堅持詮釋了奉獻的精神。 青年月中,全市團組織為農村捐建第二批「青少年書庫」,第二批「青少年書庫」建成後「青少年書庫」總數將達到227家。 齊齊哈爾大學青年志願服務隊在市社會福利院為老人們進行文藝演出,在演出前,志願者們為老人們送上了「感恩卡」,表達了青年人對老人們的感激之情,也希望愛心能夠傳遞到每一個人的心中,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善。 五一「黃金周」期間萬名志願者進行了大行動。有導游志願服務活動、環境美化志願服務活動、組織開展愛心義賣活動。旅遊學校青年志願者深入車站和龍沙公園,開展了各式便民服務。齊齊哈爾職業學院志願者在我市的各大交通崗地,在人流車流高峰期協助交通警察治理交通。志願者為繁華街道的護欄及部分公共設施粘貼的各種小廣告進行清理,美化市容市貌。還開展了「與生命同歌,志願者愛心行動」主題義賣活動,義賣礦泉水為白血病患者趙丹丹募集資金3000多元。 黃金周期間建華區多支志願服務隊200餘名青年志願者來到解放門老年公寓,為老人服務一天,奉獻孝心。他們為老人剪指甲、洗頭、理發,給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飯,給雙目失明的老人讀報,這一天,他們體驗到了孝心的可貴,老人們也在笑聲和感動中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鶴城的青年們也在用自己的行動延續著徐秀娟的精神,我們在紀念她的同時也在紀念著一種精神,那時一種認真的、奉獻的精神。國務委員,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宋健曾高度贊揚了徐秀娟。他在《紀念仙鶴姑娘》一文中感嘆著「春春盎盎,不足以比其心靈美,秋秋皎皎,不足以表其品格高。」這樣的青春是美麗的,這樣的青春是高尚的,這也是鶴城青春一代的精神。
Ⅳ 縱觀全文,說說作者從蘆葦中獲得哪些人生感悟
①感悟到環境力量強大,生存困窘,人生有許多無奈。
②認識到固守人的本性,要有不屈服於惡劣環境的頑強精神。
③領悟到人類需固守本質與本性,才能不斷傳承和發展,表達了積極樂觀的人生信念。
作品原文:
《走近蘆葦》
陳所巨
①清寒的早春,陽光已經有些燦爛了,風卻依然凜冽,絲絲地割人。
②灘下有一大片蘆葦,大概可以稱為「蘆葦盪」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蘆葦就被人割了去,或當柴燒,或做造紙原料。不知是因為忙碌,還是其他什麼原因,今年,這片蘆葦沒有在秋天裡砍去,就這樣以整體的陣勢,經歷了一整個冬天。寒冷無疑征服了它們,改變了它們。那種征服與改變是強有力的,無法抵禦的,你只有接受它,聽憑它擺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數,緊緊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東西,本質的東西。
③你這樣做了,所以你才能這樣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變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顏,你的服飾。而你的心已經沉入腳下的土地,在那裡頑強地過冬,如那些同樣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動物。生命的頑強在於它保留自己本質的有效方式,這種方式它不必告訴別人,它必須守住這至關重要的秘密。
④但蘆葦畢竟真的變老了,一片襤褸,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聲不響的沉默還在顯示著它本性的強硬。枯葉在風中嗚咽,枯乾的蘆花在風中搖曳,似乎都是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這大片的無可奈何是不是讓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無可奈何了呢?
⑤人生有太多的無可奈何,就像那些無可奈何的蘆葦一樣。我們經歷過,也可能為此沮喪過。我們同樣在被歲月與生活征服和改變的時候,裹緊身子,守住信念與信心,擺出一副越冬的樣子。或許我們的外在形體也確實被改變了,襤褸和枯衰了,但我們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們無邊的智慧和倔強的秉性。我們失去些什麼,得到些什麼呢?我們無疑是戰勝了,保住了我們的本性與本質。我們無疑會為此慶幸,為此作為勝利者而越發目光敏銳,堅定不移,信心百倍。
⑥走近蘆葦,想跟蘆葦說些什麼?蘆葦無言,我亦無言,無言是否也是一種理解,一種溝通,一種心有靈犀呢?腳下泥土松軟,頭頂陽光充沛,泥土與陽光都是春天的樣子了。蘆葦和我近在咫尺,這是怎樣的一種親近?生命的親近,軀體的親近,思想和心靈的親近,或者另外一些我們尚且並不明白的思維和行為的親近。我們同樣是在越冬之後,帶著襤褸和枯衰走進早春的,在沒有榮譽的寂靜之中,在容易被遺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誤解和鄙視的目光之下,我們是不是由衷地湧起一縷無可奈何呢?也許不會,這時候的我們已經因經歷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寵辱不驚了。我們明白了自身的價值和崇高之處,我們還需要那些煙雲一霎的掌聲和鮮花嗎?
⑦腳下松軟的泥土彈跳著,暗示我行走的節奏。我便感覺到了我的輕盈和愉悅,一種解透人生、戰勝自己的輕盈與愉悅。這是一種越冬乃至更深層次的脫胎換骨的過程,涅槃的過程,也是自我解脫、自我凈化的過程。我們經歷過,戰勝過,我們就可以說我就是「我」。也只在這時候,我們才真正感覺到了理解自己,在滾滾紅塵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質,原來是最難的事情。
⑧猛然地發現腳下泥土的表層有些異樣的東西,那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錐,那是蘆葦的葦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蘆葦尖銳的宣言,那宣言同樣是強大的、無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們從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時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蒼老的蘆葦就要倒伏下來,代之而起的將是更加年輕的欣欣向榮的強大的陣勢。
⑨我知道這才是必然,才是世間萬物歷盡苦難生死更替的本真。
Ⅵ 去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玩過的朋友,說說你們的感受吧
借一葉扁舟,欣賞寧靜的湖水,觀濕地美景,賞白鷺野鴨,搖櫓打魚去,感受淳樸的漁家生活、體驗原生態的人情風貌,恍若與世隔絕...
Ⅶ 去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玩過的朋友,說說你們的感受吧
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承載著人們對現代生活的嚮往追求,還原湖泊水文化的歷史風貌,以湖之秀,水之柔、葦之綠、景之奇,串起人們美好的休閑時光,顛覆俗世凡塵的喧囂,還遊客一片恬靜、浪漫、迷情的棲息地。
Ⅷ 說說秋天的高郵湖蘆葦盪讓你心動的地方
抬眼望著湖面,陽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像是鋪上了一層閃閃發光的碎銀。
偶爾駛過一艘快艇,湖面又像被揉皺了的綠緞,悄悄撥動了我的心弦,靜靜的我聽到了水草和蘆葦在湖裡瘋長的聲音。
Ⅸ "蘆葦盪"這篇小說美在哪
二、問題研究
1.人物性格難點探究:怎樣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過於」二字?
「過於」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方面,確實有過頭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傷,跟他過於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系的。小女孩子洗臉,大女孩子還警惕一些,老頭子卻說「不怕,洗一洗吧」,洗臉有響聲。老頭子以為小火輪上的探照燈照不見他們,事實上探照燈把兩個女孩子的臉照得雪白。這些都是他過於自信以致有點麻痹的表現。
「過於自信和自尊」,是老頭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與過,都由此生發。
2.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裡鑽。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麼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練習說明
一、通讀全文,復述故事情節,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1.敵人嚴密監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嗎?
2.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本題要求通過解讀、復述,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第一小題抓住一句話,展開想像和聯想,領會句子的含義。第二小題抓住老頭子思想性格核心,作具體分析。此題有閱讀訓練,有口語訓練,有內容研討,有想像、聯想訓練。
1.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2.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裡,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
老頭子發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出來的。
二、課文中有一段話精彩地描寫了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請找出這段話並細細體味,然後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本題引導學生品讀兩個片段,在品讀中細細體味,在品讀中展開想像。
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是:「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麼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麼叫人喜愛!自己平日誇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麼張嘴說話?這老臉呀!」老頭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的責任心非常強,認為只有百分之百完成任務,才算盡到自己的責任。聽著受傷的大女孩子痛苦地哼哼,聽著小女孩子的話語,老頭子痛苦到極點,「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把大女孩子受傷流血的責任完全歸咎於自己,他傷心到極點,內疚到極點。他是那麼喜愛這兩個孩子,孩子受傷了,流血了,他的心也受傷了,他的心也在流血。他強烈地自責,他感到自己向部隊作的保證落了空,他感到自己的過失給自己帶來奇恥大辱,使自己丟人現眼,沒有臉去見部隊。強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無地自容。
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她想這位老同志昨天說的話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別看他這么大年紀,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對十幾個鬼子,毫不畏懼。想不到他足智多謀,原來把一大捆蓮蓬放在船頭,自己有滋有味剝著蓮蓬吃,是在引誘鬼子。他駕船的本領神了,好像牽著鬼子的鼻子在轉。鬼子在水裡轉來轉去怎麼會不敢動彈了呢?怎麼一股一股血水冒上來呢?老同志還沒動手,鬼子怎麼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設了什麼機關,他真有點子。原來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槍,一個人就能對付十幾個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沒有還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們頭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報了,回去告訴大菱,讓她知道這英雄的故事,讓她早日養好傷,向老英雄學習,打敗日本鬼子。
三、課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如「月明風清的夜晚……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等,找出並抄下來,仔細體味,再仿寫幾句,寫寫你家鄉的景物。
本題學習景物描寫。孫犁的景物描寫很有特色,摘抄一遍,細心揣摩,對這種描寫的高明之處有所領悟,可以提高自己的描寫能力。
①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裡,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②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③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④月亮落了,半夜以後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⑤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⑥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⑦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⑧在那裡,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教學建議
一、要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這個英雄故事的特色在於傳奇色彩。無論理解內容還是揣摩寫作,抓住這個特色,才能激發興趣,理解透徹。年近六十,照例該養老了,我們的老英雄卻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這是富有傳奇色彩的。老英雄手無寸鐵,獨自一人,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這更是富有傳奇色彩的。教讀的導語可以在「傳奇」這一點上設計。
二、要注意揣摩景物描寫。
讓學生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細細揣摩一兩個例句,領悟這種描寫的妙處。例如寫蘆葦的一句:「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可以思考兩個問題:為什麼要寫蘆葦長得高?怎樣形容蘆葦長得高?這樣揣摩可以明白什麼時候需要作景物描寫,怎樣寫景。
Ⅹ 求{{蘆葦盪}}刻畫老漁夫特點的賞析!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外貌描寫,寫老人雖然年紀大了,但很有精神,為下文老人很能幹鋪墊。
肖像描寫: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隻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裡拿著一根竹篙。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品味:
一方面表現老人常年穿梭在蘆花花盪里,辛苦勞作;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老人為革命工作後心情愉快,精神矍鑠。白描手法:寫人不以外形為主,而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傳神之外,突出重點,通過簡潔的、最有特徵的語言和行動描寫,點出人物的神韻,展現他們的精神世界。了了數筆,便刻畫了一個精明強干、敏銳、機智、特別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員的形象。
語言描寫: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這是他的豪言壯語。表現了大無畏精神和英雄氣概。同時也表現了他的自信。
行動描寫: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剝著蓮蓬。船卻慢慢地沖著這里來了。
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去了。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品味:
老艄公設好圈套讓鬼子往裡鑽,把鬼子引進蘆花盪的木樁圈裡。寫老艄公剝蓮蓬,船圍著鬼子轉圈,假裝溜,張皇失措,其用意都是讓鬼子上鉤。果然鬼子被鉤子咬住了,這復仇的鉤子穿透敵人的腿;老艄公舉起篙「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這場不用槍的戰斗,很富有傳奇色彩: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卻置十幾個鬼子於死地,可以說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傳奇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