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旅遊地
❶ 旅遊景區如何吸引遊客
以市場營銷核心概念為基礎,景區營銷的內涵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它的起源是人們旅遊的需要、慾望和需求;它需要提供具有一定質量的產品;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顧客滿意和顧客價值;旅遊市場是因人們旅遊的需要、慾望和需求而產生;市場營銷需要進行交換、交易或建立關系。
二、透過景區的旅遊產品屬性分析營銷的特點與方法
所有的旅遊景區亦屬於旅遊產品的概念范疇之內,所以通過旅遊產品的根本屬性與特徵可以分析出一些其營銷的方法來吸引旅遊者。
1.遊客和員工都是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
景區的特點之一就是,遊客是生產過程的一部分,而員工也是產品的一部分。遊客是服務的對象,服務過程就是產品的生產過程,他們的態度感和行為,不僅會影響自己的經歷,也會影響其他遊客的經歷;而員工直接參與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直接和遊客接觸,他們的態度和行為會直接影響到遊客是否喜歡該產品。因此,加強員工的專業素質培訓和服務意識的提高對於旅遊者的滿意度也是至關重要的。
2.可進入性的影響
交通工具方便與否是景區成功的關鍵,恰當的路標方向指示和宣傳產品都是旅遊景區營銷的重要工具。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作為景區的基礎設施的最重要的環節,提高景區的可進入性對於景區營銷來說也是關鍵的一環。如山東沂水縣所有村莊通上了柏油路後,帶動了「鄉村游」熱。當地旅遊局也不失時機地推出了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涵蓋了地下大峽谷、地下畫廊、齊長城、民俗村、工農業科技示範園等景點。沂水縣還投資16.6億元加快了集餐飲、購物、娛樂、酒店等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城、沂蒙國際財富中心的建設;投資200萬元對城區道路交通指示牌、縣境內的旅遊交通指示牌進行了規范整理,在主要道路及城區內設立旅遊指示牌63塊;投資100多萬元在城區增設了300多個垃圾收集箱,並對各類廣告牌匾進行了統一規范;投資360萬元在城區新建公交站台106個。在縣汽車站、沂河大道近縣城交通要道處、院東頭鎮佟家莊建設旅遊服務中心或遊客集散中心,設背投、觸摸屏、滾動展板等現代化設施。十多年來,藉助交通的發展,沂水的旅遊產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現已建成並開放旅遊景區11處。客源市場覆蓋河北、天津、北京、河南、江蘇、安徽等地,「沂蒙地質奇觀自然生態旅遊區」的品牌已叫響全國。
3.淡旺季的影響
景區營銷常常是設法刺激「淡季」的需求,提高淡季時的使用率。由於旅遊產品具有「不可儲存性」,淡旺季、團隊與散客可以實行差價以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最後一刻打折出售,以確保能有一定的收入,因為產品一旦過時將失去其價值。但是,價格對供求關系的影響並不都很大。所以可以在淡季的時候,實行景區促銷,通過在價格上的調整來刺激旅遊者在景區即將進入淡季的時候有所需求,就好比換季時衣服打折促銷,依然會有一部分人去選擇消費。
三、分析市場特徵、把握營銷方向
不同於其他產品,旅遊產品對遊客只能提供產品使用權的暫時性,而且是以共享的方式提供給遊客。由此可導致不同目標市場的需求有發生沖突的可能性。鑒於此,在做景區的營銷時,工作的重點在綜合考慮目標市場的特徵後,根據各自的需求策劃不同的營銷方案。不同的營銷方案可緩沖或解決不同目標市場需求之間的沖突問題。
1.景區營銷主體的多元化
景區營銷不僅自己推銷自己,還包含他人對自己的推銷。比如,旅遊經銷商在其宣傳冊中利用景點鼓勵人們外出度假;政府對國內主要景點做的宣傳營銷,以鼓勵外國人前往游覽;地方政府和旅遊管理部門將景區作為旅遊目的地營銷的主要內容。因此,景區營銷要突出其獨特性和地方性,使之成為區域旅遊的代表景區,借勢於相關主體擴大影響,使營銷工作卓有成效。 a.旅行社 它是景區分銷渠道地理多元化的最佳工具,旅行社作為景區的主要客源輸入點,是景區發展的生命線。雖然,景區與旅行社的關系也很微妙,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兩者在利益方面的沖突也日益加劇。然而,旅行社仍是多數景區的首選渠道,也是關系最穩固的一個渠道。景區應該與旅行社加強溝通和多方面的合作,以「雙贏」為理念提升這一渠道的價值。此外,景區也應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拓展其他渠道的建設,避免這種單一渠道給景區經營帶來的風險。 b.其他旅遊媒介 除旅行社外的其他旅遊媒介通常包括住宿和交通運輸、就餐和娛樂等。他們可以通過提供推銷隊伍,使景區能以較小的成本開支接近許多散客;有時可以為景區提供財務援助,如提早訂貨、按時付款等;由於其擁有所有權而承擔了景區的若干風險;他們可以向景區和旅遊者傳遞各種活動、新產品、價格變化等方面的情報;可以幫助景區改進其經營活動。
2. 消費者需求多樣且多變
消費者對景區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復雜多樣,而且是經常變化的。因此,旅遊景區必須注意研究消費者市場需求,並預測其變化趨勢,不斷開發新項目,提高景區的應變能力與競爭能力。例如:露營休閑旅遊產業的發展使開著房車出遊成為一種旅遊時尚標,隨著而來的是相關房車旅遊論壇、房車露營旅遊網的建立等一系列服務的開展。
3.不同客戶群體制定不同的營銷方案
人口特徵包括性別、職業、年齡、收入、宗教、家庭結構、受教育程度等,其所包含的變數十分明確,因此按人口特徵進行細分的方式是市場細分中最流行的。以年齡為標准來劃分,有兒童旅遊市場、青年旅遊市場、中年旅遊市場、老年旅遊市場等;按職業、文化程度劃分,有商務旅遊市場、職工旅遊市場、科教旅遊市場等。分析現有和潛在顧客的不同需求針對選定的景區產品的市場范圍,列舉該市場范圍內旅遊者現實的和潛在的旅遊需求狀況,它是景區市場細分的原始依據。而有關旅遊者現實的和潛在的旅遊需求情況的基礎資料可以採用前面提到的景區市場調研過程和方法獲得,掌握了這些資料以後再對旅遊者的不同需求進行細致地分析,確定旅遊者的基本需求和最重要的基本需求,作為市場細分的基礎。進一步認識細分市場的特點就是在確定細分標准並對市場進行初步細分的基礎上,按照細分變數的特徵,仔細深入地分析具有這種細分變數特徵的旅遊者的消費特徵和消費習慣,將其與景區產品進行對照,對景區產品能否滿足這些旅遊者的需求而形成一定的判斷,並對細分市場進行重新篩選。一般情況下,對細分市場規模的測量可以有兩種思路:第一種,首先要根據地方旅遊市場發展狀況、景區的歷史數據、景區外部環境變化等,對景區總體市場規模進行預測,然後,需要根據各種細分市場發展的規律和趨勢賦予其相應的權重,比如景區是以接待高檔遊客為主,以接待中低檔遊客為輔;或者是以接待團隊遊客為主,以接待散客為輔等。對於這樣一些不同的細分市場,就需要景區營銷人員對其各自景區總體市場規模中所佔的比重做出判斷,然後根據各自的比重進行測算。第二種,是根據景區所在區域各種細分市場的總體規模,景區營銷人員對景區自身在這種細分市場上的競爭力狀況和景區歷史數據推斷景區將可能在市場上占據多大的份額,並據此對景區細分市場規模做出測算。
a.活動策劃
在一個全新的時代,隨著人們享受意識的加強,久居都市,厭倦了都市熟悉的一切,倡導一種回歸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旅遊消費觀念,形成一種返璞歸真熱潮之後。旅遊者旅遊越來越注重體驗而不是僅僅滿足於觀賞,更多的年輕旅遊者或散客注重自己體驗與參與。在景區內設置闖關競賽或迷宮活動,這些可以激發遊客的好勝心,並為戶外競賽愛好者提供了很好的休閑娛樂場所,若不時更換一些項目還能很好的吸引回頭客,從而結伴而來的遊客可能會越來越多。這主要是利用人本身喜歡探險和與生俱來的競賽精神。所以,策劃多種多樣的景區內體驗型的活動,也是應對目前客戶需求的重要營銷方式。
❷ 女性遊客最多旅遊城市在哪裡當地風景怎麼樣
現在我們所說的女性美,不僅僅是外表的美麗,更是內在自我修養、見識的提升。旅行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解壓的方式,更是一種對於自我眼界的拓展,在旅行中能夠收獲的絕對是從書本上所汲取不到的。國內這3個地方非常受女性的歡迎,你去過嗎?
❸ 影響遊客對旅遊目的地的選擇的因素有哪些
交通通達度 景點知名度 旅遊地的基礎設施 客流量 景點環境承載力
❹ 怎樣恢復旅遊目的地在遊客心中的地位
要想恢復旅遊,你必須要把你的硬體和軟體好都要改進,因為像人到你那專旅遊,你就要考慮到屬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因為人一多就其亂,而且價格也不能亂收,應該明碼標價,環境衛生一定要搞好,讓遊客來玩,有一種愉快的心情
❺ 一日游遊客的概念(旅遊方面)
指的是短途遊客,在旅遊目的地停留的時間不足24小時,這樣的遊客一般都是走馬觀花,體驗一下就離開了,所以會有尋求刺激或者更多的尋找生活中體驗不到的東西的意向。
大概就記得這么多,學的都忘的差不多了,呵呵
❻ 國內最火的5個小城市,遊客旅遊必去之地,你有去過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古鎮都被遊客和攝影愛好者擠滿,如果想要找到一個寧靜的地方越來越難,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中國最美小城,規劃設計美、歷史遺風美、特色建築美、鄉村文明美、和公眾口碑美。下面這些最美麗的小城,你想好去哪個了嗎?
No.1廣西陽朔縣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山青、水秀、峰奇、洞巧」的描述高度概括了陽朔獨特的自然風光。桂林陽朔冬季不太冷,夏天不太熱。豐富的文化遺產、古建築、古橋梁、名人紀念地等,點綴於山水之間,為山光水色又添神奇色彩。
No.2湖南鳳凰縣
這座曾被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時。而被更多人熟知鳳凰美景,更多的要追溯到沈從文從湖南的桃源起程,乘一隻小船沿著沅江溯水而上回鳳凰老家。
No.3浙江桐廬縣
走入桐廬氤氳的古鎮,青磚黛瓦,尋尋覓覓間,曾經的故事彷彿重現眼前。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鄉間平靜的生活、滿眼的青綠,可讓你暫時停下忙碌的腳步。這就是畫城桐廬,伴水而居,韻滿江南。
No.4江西婺源縣
婺源是我國古建築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獨具徽派風格的古建築遍布鄉野。春季來婺源,自然是不可錯過那油菜花海,而11-12月是婺源賞秋拍紅葉的季節,色彩眩目得讓人心醉。
No.5西藏江孜縣
江孜縣位於喜馬拉雅山北麓,雅魯藏布江支流上遊河畔。這里還被稱為英雄城,至如果您看過電影《紅河谷》,並且為其自然風光和英勇故事感動過的話,那您一定要感受一下這塊神聖的地方。宗山給了江孜以絢麗的光彩,更給了江孜以英雄的氣概!
當然,國內還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我和美途游記的幾位朋友10月份西藏那裡玩了8、9天,還去了幾處古城,這么多的景點,各個都值得去,你計劃好行程行程了嗎?快快走出來吧!
❼ 遊客在國外旅遊中會遇到什麼問題
一、攜帶葯品應慎重
近日,一中國公民赴菲律賓旅遊時,因隨身攜帶的20盒「白加黑美息偽麻片」中含有偽麻黃鹼成分,被菲海關扣留,並被移交菲律賓禁毒署處理。因此請赴菲旅行的中國公民:攜帶葯品時應慎重,不要攜帶含上述成分的葯品,以避免出現類似情況。
二、出發前的准備很重要
出境旅遊前應仔細檢查行李物品是否齊全,相關手續是否已經完成,去歐洲旅遊還會有涉及一些申根國家的一些特別規定,這點要注意,否則到了之後才發現很多地方不能去,那就太掃興了。
三、旅行期間注意人身安全
在國外旅遊由於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所以盡可能不要脫離團隊單獨行動,一旦在國外迷路或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盡可能和領隊或當地的中國大使館聯系。一般最好事先備有領隊和中國使館的電話,方便及時聯系。
四、防竊賊偷護照
護照是遊客在國外旅遊期間重要的身份證明證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遺失將會給離境帶來麻煩。而粗心的遊客在旅遊期間常有丟失護照的案件發生,這些案件發生的情形大多一致,都是在飯店用餐時將裝有護照、現金及機票等重要物品的包放在座椅上去取餐,待取餐回來發現包已被竊。故此,提醒准備外出旅遊的市民要特別引起注意。
五、記得出行前買份境外旅行保險
其實國內很多遊客還不太習慣購買旅遊保險,但出境旅遊尤其重要,像前面提到的行李丟失等等風險不得不防,申根國家甚至要有硬性要求,境外旅遊保險大多對人身安全,行李物品都有所保障,國內像平安,人保都有賣,平安網站的鏈接地址如下:
http://www.pingan.com/shop/proct/abroadinsurance.jsp?WT.mc_id=t01
❽ 為什麼自費旅遊者在遊客群體中占重要地位
因為是能消費的群體,自費都不喜歡被束縛,
❾ 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有何影響
<一>旅遊對環境的有利影響
1. 旅遊對經濟環境的有利影響是最為顯著的,旅遊業和其他產業相比,是一個投資少,見效快,無污染<相對污染工業而言>的產業,同時,旅遊業還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這就使旅遊業對於該地區國民經濟收入具有重大的意義.
2. 發展旅遊業,還能增長當地的就業機會,使更多的人有業可從,解決了社會中就業的一大難題,降低社會制安事件的發生頻率.同時,各地遊客的進入,增長了當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觸和交往,促進了相互間的文化交流,擴大了視野,提高了文化素養.
3. 旅遊業對生態環境也有明顯的有利影響.隨著旅遊業的日益發展,不斷地開發旅遊資源,其中有不少旅遊資源原來就存在一些生態問題,,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便可採取旅遊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開發出來的旅遊資源比原來的生態環境質量更高,即旅遊開發美化了生態環境.旅遊業還能保持生態環境.旅遊資源開發出來進入利用階段,若能科學地管理,能使當地生態環境進入良性循環.
<二>旅遊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旅遊對環境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大氣的影響、對水體環境的影響、噪音污染、對動植物的破壞和干擾、對景觀環境的破壞等方面。大量事實表明,旅遊已成為環境污染源之一,因此有必要對於旅遊污染環境的主要途徑及其特殊性做一總結,歸納出旅遊影響環境的基本規律,從而為從旅遊管理角度加強環境保護提供依據。
旅遊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時刻都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同時旅遊文化也在時刻影響環境。旅遊文化的發展對環境的負面作用和消極影響,日益顯現出來,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旅遊文化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是近年來頗受重視的研究課題,國內外有不少學者對此作了相關研究。我們這里介紹的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歸納的八個方面的負面影響,具體如下:(一)對地表和土壤的影響
隨著各自然區域內旅遊活動的開展,旅遊設施開發與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態地區被逐漸分割,形成島嶼化,使生態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鋪面、植被更新、外來物種引入等。無論是陸地還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遊活動的影響,岩岸、沙灘、濕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蓋都可能承受不同類型的旅遊沖擊,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賴以生存的土壤有機層往往受到最嚴重的沖擊。如露營、野餐、步行等都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的人為干擾。土壤一旦受到沖擊,物理結構、化學成分、生物因子等都會隨之發生變化,並最終影響土壤上植物的種類與生長,昆蟲、動物也會隨之遷徙或減少。
(二)對植物的影響
人類的旅遊活動對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響可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大類。直接影響行為包括移除、踩踏、火災、作為營火材料採集和對水生植物的危害。間接影響財包括外來物種引入、營養鹽污染、車輛廢氣、土壤流失等問題,這些都會間接地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健康。
1.大面積移除
這是人類旅遊活動對植物的最直接傷害。比如,為興建賓館、停車場或其他旅遊設施,大面積的地表植被剔除,甚至還從外地搬來其他土壤進行客土,以符合工程上的要求,這無疑是對植物族群抄家滅族的行為。
2.遊客踐踏
旅遊活動對植物的影響中,遊客踐踏是最普遍的形式。只要遊客一踏上公園或綠地,他的雙腳就可能施壓於植物身上。遊客觀賞自然風景區後,勢必產生植物種群的改變,即使是輕度的使用,有時也會造成重大的變化。遊客對植物踐踏行為會引起一系列的相關反應。如會影響到植物種子發芽,因土壤被踩實而導致幼苗無法順利成長;對於已成長的植物,則可能因踩踏而導致其生理、形態等發生改變;步行道規劃設計不合理,也可能影響到瀕危植物物種生長;遊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常會留下車痕,造成植物組成的改變。
3.採集
採集也是對植物的一種傷害行為。遊客最常見的採集動機是想摘下某朵漂亮的花,或想嘗嘗果實的滋味,或是想帶一部分植物回家種植。此外,許多遊客迷戀植物的神奇療效,一到野外看見葯用植物就摘,使許多葯用植物的天然族群愈來愈少。
此外,由於旅遊者不慎或管理不善可能導致的森林火災,致使植被覆蓋率下降;任意砍伐樹、竹作木屋、竹屋和燒柴等,毀壞了一些幼木,改變了森林樹齡結構;大量垃圾堆積,導致土壤營養狀態改變,還會造成空氣和光線堵塞致使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等。
(三)對動物的影響
旅遊區的開發可能會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或庇護所。遊客到達旅遊區後,無論是旅遊活動本身或是遊客所製造的噪音都會干擾野生動物的生活和繁衍。而且一般遊客總喜歡「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種山珍海味,又偏愛收集各類野生動物製品,以顯示自己的霸氣,這樣野生動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脅。
1.干擾
遊客從事戶外旅遊活動時,不可避免地會對生存其中的動物尤其是較為敏感的鳥類和哺乳動物造成干擾。如西雙版納的象谷,由於大規模遊客的進入,影響了野象的生活規律,使經常出沒於原始森林溪水旁的野象,現在只是偶爾有一兩頭到此活動;遊客從事水上活動也可能對水鳥族群造成威脅,使水鳥不能好好孵蛋、導致失溫,天鵝或水禽還可能對被釣客的釣鉤挫傷,或食入釣魚用的小鉛塊而喪命。遊客使用各種旅遊設施時所產生的噪音也是其中的一大影響因素,如手提音響、水上摩托車、汽艇均產生極大的噪音,這對動物的影響相當大;同時,水上各種船舶還可能產生油污污染,從而影響水中生物的生存。此外,遊客在沙灘上的活動也會影響動物的生長,如影響海龜產卵行為等。
2.對野生動物的消費
旅遊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其中遊客對野生動物的消費行為最為嚴重。我國的遊客不僅吃海鮮,更愛吃山珍,各種珍禽異獸只要沒有毒,都有可能成為遊客獵食的目標,造成這些族群數量的下降甚至絕跡。除了吃之外,遊客還喜歡購買野生動物的相關製品,如動物毛皮、象牙等;許多海域原本有各式各類的貝類,但大量供人食用以及被製成各式紀念品後,貝類的數量銳減。
(四)對水體環境的影響
水體環境在旅遊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因而旅遊活動對水體環境的影響也是相當廣泛而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船舶油污、垃圾污染
旅遊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遊船隻所排放的垃圾、油污的污染。如桂林灕江,每逢旅遊高峰季節,旅遊船隻幾乎是首尾相接,組成浩浩盪盪的「船隊」,不僅破壞了游江意境,而且船舶排放的污物大大超過灕江的自凈能力,造成江水污染。很多水邊地區,如海濱、泉點、河邊等地為發展旅遊業而修建度假村、休閑中心,其餐廳、賓館等排放的污水和垃圾也是水體的污染源。
2.水上運動
隨著度假旅遊活動的日益興盛,湖畔、河邊、泉點等地水上運動項目,如水上摩托艇、劃船、踩水、游泳、垂釣、跳水、潛水、駕駛帆船等,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度假生活內容,同時也給水體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如水上摩托車活動不僅對沙灘及海岸線產生侵蝕作用,而且其產生的渦流也會影響海域生態如珊瑚礁內的浮游生物和魚類,漏出的油污還會污染水體,甚至會散布化學物質威脅水體生物的健康。
(五)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隨著遊客進入旅遊區以及供遊客乘坐的交通工具蜂擁而至,汽車排放的大量有毒尾氣、揚起塵埃和眾多遊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旅遊區內的賓館、飯店等生活鍋爐排放的廢氣,都會對旅遊區的大氣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
1.交通工具污染
數以萬計的遊客使用的私人交通工具,是最沒有效率的運輸方式,它不但會消耗更多的資源,也會排放出更多的大氣污染物。這種車輛所引起的大氣污染以光化學煙霧污染最具傷害性,光化學煙霧中存在許多高反應性的光化學物質,不但會影響植物,還會危害人體健康。光化學煙霧嚴重時會影響視線,降低能見度,造成遊客困頓;它所含的某些物質可能會刺激眼睛,造成流淚等不舒適的感覺。此外,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廢氣還可能含有有毒物質,威脅地球生態的健康。從全球氣候變化的角度來看,廢氣排放可能導致酸雨,也可能排放使地球增溫的溫室氣體,或是排放誘發臭氧層空洞的物質。
2.垃圾等固體廢棄物
垃圾等固體廢棄物有機含量高,如處理不當,會滋生細菌和病毒,特別是堆放在底層的有機物,因嚴重缺氧,厭氧菌迅速繁殖,病原菌滋生,並產生惡臭;旅遊公廁如管理不善也會產生惡臭,增加大氣含菌數。
3.封閉環境中的大氣污染
如溶洞、餐廳、娛樂場所等,除受外界大氣影響外,還受內部污染物排放影響,如旅遊者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水汽並攜帶病毒和細菌、吸煙增加的二氧化碳和煙霧、使用電子設備釋放出的大量正離子、裝修釋放的有害物質、取暖散發出來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煙塵等,由於空氣流動差,空氣污濁,令人頭痛、氣悶、食慾不振、精神不佳,甚至導致某些疾病傳播和發生。
4.旅遊設施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旅遊賓館飯店是任何一類旅遊形式都必需的生活服務設施,對大氣的污染源主要是供水、供熱、供能的鍋爐煙囪、煤灶的排氣、旅遊地域小吃攤排放的廢氣等,釋放出來的主要是燃燒煤、煤氣和液化氣產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煙塵等,總量雖較工業小,但排放源分散、高度低、距景點近,且多無除塵設施,對旅遊地大氣質量影響大。
(六)對環境衛生的影響
旅遊活動對環境衛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固體廢棄物垃圾污染。在很多風景名勝區,人們隨處都可見到遊客丟棄的各種固體廢棄物垃圾。垃圾污染現已成為我國很多風景名勝地區的一大禍害,是一個十分普遍而又棘手的問題。
我國遊客總喜歡將各種食品,如點心、糖果、飲料等帶到戶外,或是到旅遊區附近的土產店、海鮮店裡大吃大喝,為當地環境製造出了許多垃圾。南嶽衡山每年約有6000噸的經營垃圾、2000噸的旅遊垃圾倒入旅遊區內的溪流和水體中。某些山地的谷地幾乎成為登山遊人丟棄雜物的垃圾桶。山谷垃圾難處理,日積月累,臭氣熏天。此外,這些垃圾的處理也是一大難題,因為「沒有一種廢棄物的處理方法是全然安全的」,如處理設備要耗電、耗能,而且部分污染防治設備會產生二次公害(如焚化爐可能排出含有有毒物質的廢氣),再次威脅環境,甚至損害大眾健康。
(七)對環境美學的影響
旅遊活動對環境美學的不良影響主要在於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和旅遊業的不合理開發建設。
1.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
有的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除了眼看、耳聞、鼻嗅之外,還有在古樹、碑刻、石頭等上刻字畫畫的不良習慣。刻字留念可以說是最常見的遊客惡習,不僅破壞景觀,而且會影響一些植物的生長,降低文化旅遊資源的價值。比如,我國許多風景名勝區的岩壁上,本可欣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刻技巧,卻常可見到「××到此一游」,或「×愛×」的心型圖案,給人大煞風景的感覺。再如,我國黃山風景區非常盛行同心鎖,情侶買來同心鎖掛在樹木旁的鐵練上,可憐的巨樹身上圍繞成串的金屬,古木參天的天然意境也全然被破壞了。
2.旅遊業的不合理開發建設
旅遊設施建設項目的規劃不當或開發過度,會使當地原有的景觀環境遭到破壞,即所謂的「開發污染」。旅遊開發的實質是在自然山水或原有風景區的基礎上添加人工建築,使之適應旅遊活動開展的需要。但現今的很多的旅遊開發,只考慮迎合其主觀上認定的旅遊者的興趣所在的審美特點,忽視或根本不顧及該項目建設同周圍景觀環境的協調,從而造成對該地景觀環境的侵害。如山東泰山、北京西山、中嶽嵩山森林公園等,索道懸空,電線桿插天,嚴重破壞了山嶽風景區的原有神態;浙江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昔日「見屋皆寺庵,逢人盡僧尼」,現在山上山下,攤店林立,現代化娛樂設施遍布全山,流行音樂已淹沒了寺院傳來的梵音,洋樓與寺殿爭高,搖滾與梵音共鳴,此情景,與佛教聖地相去甚遠;黃果樹瀑布下游7公里處的天星景區,其內修了一個體積過大、黃色琉璃瓦屋頂的茶室,與景區的一個天然喀斯特盆景公園特色很不協調,破壞了自然美,違反了自然法則
(八)對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
1.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首先,由於部分遊客的文化修養不高,認識不到文物古跡的珍貴和不可替代性,盲目地在文物上刻畫或坐卧在文物古跡上拍照等不文明行為,會造成文物古跡不同程度的損耗和破壞。其次,眾多的遊客在游覽過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文物古跡受到侵蝕,特別是一些古老洞穴、佛教石窟中的壁畫和雕像等文物古跡表現得非常明顯。由於洞穴和石窟中原本濕度就高,再加上眾多遊客呼吸作用所帶來的大量水分,加快了珍貴的壁畫和雕像的腐蝕速度。另外,照相機的閃光燈,數以百萬計遊客的汗水、指印,也會使得壁畫和雕像受到腐蝕。如著名的敦煌石窟,因受照相機閃光燈及數以百萬計遊客的汗水、呼吸(二氧化碳)和指印的破壞和腐蝕,許多壁畫的逼真細節已失去光澤,變得暗淡模糊,紅色和肉色逐漸變為黑色。
再次,眾多遊客的腳踏也會損害文物古跡。如我國的萬里長城長期以來由於大量遊人的攀登,造成擠踏破壞,很多地方已受到嚴重損害;北京的故宮由於遊人川流不息,碰肩抵足,曾將大殿內的金磚踩出凹坑,廣場和通道的金磚也損害得很厲害,有人估算,故宮鋪地的「金磚」,每年磨損達10~20毫米;頤和園蜿蜒700餘米的彩飾長廊,路面的磚,幾年就要更換一次。
2.對當地居民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的影響
隨著旅遊活動的開展,旅遊者不可避免地會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帶到旅遊目的地。具體表現在:有些人通過對來訪旅遊者行為的觀察,逐漸在思想和行為上產生消極變化。他們開始對自己的傳統生活方式感到不滿,嚮往來訪旅遊者的生活方式,先是在裝束打扮和娛樂方式方面盲目模仿,繼而發展到有意識的追求,從而使賭博、賣淫、投機詐騙、貪污受賄、走私販毒等犯罪和不良社會現象增多,影響社會秩序的安全。此外,由於受西方自由思想的影響,傳統的道德觀念、價值標准受到沖擊,其結果是導致婚姻破裂的增多和離婚率的上升等。
3.傳統文化的過度商業化
傳統的民間習俗和慶典活動都是在傳統特定的時間、傳統特定的地點,按照傳統規定的內容和方式舉行的。但是,很多這種活動隨著旅遊業的開展逐漸被商品化,它們不再按照傳統規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為了接待旅遊者,隨時都會被搬上「舞台」,為了迎合旅遊者的觀看興趣,活動的內容也往往被壓縮,並且表演的節奏明顯加快。因此,這些活動雖然被保留下來,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失去了傳統上的意義和價值。如傣族的潑水節被搬到昆明「郊野公園」作旅遊文化活動項目開發時,卻成了「倒水節」:遊客各自拿著水桶、水盆,將水從對方的頭上澆到腳底,或是將人推到水池中,一圈人圍著「潑」,完全失去了「柳枝灑水」,以示祝福的文化意境。
4.誘發主客矛盾
在開展旅遊的過程中,伴隨旅遊者與當地居民接觸的日益頻繁,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心理上的沖突和矛盾,尤其是對當地居民來說,這種不適和矛盾會更明顯。如當一個旅遊區出現遊客過度擁擠現象時,或者遊客行為太過粗魯以致於對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時,居民就會產生抱怨的情緒,常會聽到的抱怨有:個人隱私曝光、停車場不足、塞車、擁擠、噪音、環境變臟、垃圾增多、當地物價上漲、小偷變多等
❿ 如果一個旅遊目的地可能威脅到遊客的生命安全時,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保護旅遊目的地安全
從大的方面來講,當前旅遊目的地的安全需要從這樣幾個方面認真考慮。一是當今全球性的恐怖活動頻發,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恐怖活動發生的地點與方式越來越難以預測,恐怖襲擊對象的邏輯關系更加難以判斷,而往往被國際社會認為很安全的地方,更容易被恐怖分子鑽空子。二是天災,如地震、洪水、火山以及傳染病等,預測難度很大,關鍵是防災救援預案的完善與實施機制有效。三是一些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識與責任淡薄和不良習俗都可能釀成安全隱患,例如,水源污染、大氣污染、食品不安全以及道路設計和交規的執行等,也是對安全的挑戰。這些因素的存在,作為旅遊目的地,不應當抱怨外來旅遊者的挑剔與苛求,要學會換位思考。因為,對大多數旅遊者來說,旅遊不是探險,也並非是必做之事,更何況當今世界上,可供旅遊者選擇的目的地與日俱增,追求幸福的人不會鋌而走險。
總之,作為旅遊目的地,中國得到這樣良好的安全評價是令人欣慰的,即使從世界角度來審視,可圈可點之處也很多。我們不僅要為此而感到欣慰、為已經取得的進步而自豪,更要把這樣的評價看作是一種激勵,一種更高的要求,絕不以此而滿足,更不可掉以輕心。追求安全永無止境,承擔責任重過泰山。要認識到,在安全方面,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需要加倍的努力。要知道,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社會責任,是面對全社會,而不是只針對哪個人或哪些社會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