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遊客的旅遊消費
A. 疫情之下赴泰旅遊的各國遊客數量大幅減少,為何俄羅斯遊客人數不降反增
我覺得主要就是泰國的環境更適合新型冠狀病毒的生存,並且衛生條件也不算好,相比之下俄羅斯因為緯度高,氣溫低所以病毒就不是那麼容易繁殖,衛生各方面也是強於泰國。
1、疫情爆發讓中國遊客放棄去泰國旅遊。在疫情爆發以後,中國遊客去泰國旅遊的人數明顯降低了很多,我覺得發生這個事情的主要原因就是泰國暴發疫情人數要比俄羅斯高,並且泰國的氣溫和俄羅斯相比更適合病毒的生存繁殖,所以我們國家的很多國民就是把旅遊地點由泰國換到了俄羅斯。
綜上,去泰國的旅客大量減少主要就是疫情的影響比較嚴重,等疫情過去了,去泰國的旅客人數也會慢慢回暖的,選擇去俄羅斯更多的就是為了安全考慮,而且俄羅斯現在也是蠻美的。
B. 作為一名旅遊公司的銷售人員,疫情後,請分析消費者決策各個階段將面臨什麼問題,有什麼決策
首先消費者在這個階段肯定會優先考慮安全問題。我就是接觸各個地區的風版險問題。李比如出現疫情權地區有健康的影響。那麼他出去旅遊,回來涉及到有一個隔離或者到當地有一個隔離的問題,同時也會產生這樣的醫療問題。所以整體上有需要把控對的環節與人員的接觸包括參與住宿等等。與其他人員互接觸環節都是需要優先考慮。其次就是說在考慮這個遊玩的質量的問題,由於一些疫情的很多地區的景點開放程度,遊客的游覽程度,包括一個體驗的深度等等都會產生很嚴重的影響。這個階段這個消費者也會對我產生一些想法。
C. 疫情還沒完全結束,旅遊業為什麼可以提前復甦
中國疫情已經被控制住,只要防境外輸入即可
現在,除武漢以外,中國國內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已經全部清零(境外輸入不在此范圍),整體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隨著溫度慢慢上升,病毒的活力也會慢慢降低(病毒在溫度較高的環境活躍度不大),天氣也在幫我們殺病毒,所以,中國整體的疫情已經算是得到了有效控制。夏天已經悄悄的即將來臨,在這個熱情的夏天,我們相信新冠病毒也會像非典一樣消失。
國家為了對抗此次疫情,在市場投放了很多錢,這些錢如果不被運轉起來,那國民經濟依舊難以恢復
此次疫情,國家投入了非常多的資金,這些資金雖然是為了支持疫情期間受損傷的市場,但是國家遲早也還是要收回來的。如果疫情恐慌得不到有效抑制和消除,那全國的消費水平也居低不上,國家財政的錢根本收不回來。
D. 疫情對旅行社的影響有哪些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上升,旅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
2009年國務院《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被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
2018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高達5.97萬億元,旅遊人數累計達55.4億人;且新世紀以來的絕大多數年份里,旅遊業收入同比增速均高於GDP增速;貢獻了近8000萬個就業崗位,對國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旅遊業的敏感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易受突發事件影響
旅遊行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這是由行業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在發展過程中,很難完全避免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和突發事件的干擾,例如經濟危機、金融動盪等經濟因素,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區沖突、戰爭、動亂、恐怖活動等政治因素都會導致旅遊需求下降,給旅遊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易受季節性因素影響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巨大。在一年中隨著季節的變化,我國多數旅遊目的地的客源狀況會呈現出有規律的消長變化, 因而旅遊業在每年都會形成相對固定的旺季和淡季。
從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看:
由於隔離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手段,而旅遊行業中幾乎所有細分領域均涉及人群聚集與社交,故而在景區關門、酒店空轉、餐館閉客、航班驟減的現狀下,2020年的經營預期完全被改變。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必要去探究旅遊業在疫情下的真實面貌,以及後續將會如何演變。
新冠疫情:將給旅遊業帶來什麼?
短期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如果沒有疫情,2020年原本應該擁有一個無比熱鬧的春節旅遊黃金周——按照先前各大市場研究機構的預測,2020年春節出遊人次將突破4.5億,較2019年春節增加8%,還將創造約為5550億元的消費規模。
由於疫情的突然來襲,上述預測值瞬間失去了價值,從交通和出行人數兩方面數據可以得到充分佐證:
(1)交通數據:據交通部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月18日,2020年春運鐵路發送旅客2.1億人次,同比下降47.3%;公路發送旅客12.1億人次、同比下降50.8%;水路發送旅客1689萬人次,同比下降58.6%;民航發送旅客3839萬人次,同比下降47.5%。
(2)黃金周出行人數:從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六的春節「黃金周」(1月24日~1月30日),全國出行人數僅有1.52億人次;相比之下,2019年的春節黃金周(2月4日~2月10日),全國出行人數多達4.21億人次,驟減態勢比「腰斬」更甚。
行業低迷之勢或將在短期內持續
1、供給端:行業整體受到波及
當前,幾乎全部旅行社的員工都處於停工狀態,收入和現金流面臨挑戰;
多數景區關閉,或者採取關閉部分停車場、下調限流人數等措施來應對疫情,創收有限;很多酒店暫停營業,短期內出租率大幅下滑,營業收入受到影響;
海外疫情同樣在蔓延,國際航班紛紛取消或者停飛,出入境旅遊被加以限制。
2、需求端:國人出遊意願銳減
在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通知發布之前,就已經有不少人主動取消了春節期間及節後的旅行計劃,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與外出活動。
從歷史上看:旅遊行業的業績最低值將出現在疫情爆發後兩個季度,可見疫情對旅遊業業績影響持續時間之久,至於人們的出遊意願何時恢復,一切都要取決於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遊重振計劃的實施等等。
疫情過後的報復性反彈值得期待
相比於非典時期,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更強,傳播范圍更廣,且在防控力度上也比非典時期更為嚴格。各省市均實施不同程度上的區域封鎖、交通管制、景區暫停開放等,大部分民眾主動或被動的隔離在家不出門,對旅遊業造成的沖擊較為嚴重。
不過,長期的隔離與居家辦公讓不少人被過久地「壓抑」,故而我們預計在疫情徹底結束後,隨著出遊信心的恢復,人們將以更加強烈的意願去策劃「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行業的報復性反彈值得期待。
按照非典時期的經驗,五一黃金周的旅遊市場很難出現明顯改觀,我們預計景區受到的沖擊可能持續半年以上;考慮到疫情結束後,各行各業普遍都會採取措施以彌補前期的損失,企業員工很難通過休年假等方式來外出旅行,故而可能要到十一黃金周期間,我國的旅遊業才會有所起色,景區和酒店的生意也會有所好轉;
E. :在疫情下,你如何提升旅遊景點的吸引力字數要求:500字
[摘要] 旅遊景點的價格是旅遊者最敏感的問題,景點如何定價直接影響到旅遊者的消費選擇。旅遊景點的公益性特點決定了旅遊景點類的旅遊資源的門票定價最終將會採用...
F. 多地國慶酒店預訂量翻倍,疫情下是否該出去旅遊
在我看來,這種特殊時期還是少去旅遊為好。雖然以往的國慶期間都是全國旅遊的火爆時期,但是今時畢竟不同往日,經歷過了閉門在家的那幾個月的特殊時期,我們應該更珍惜現在的時刻。而不應該在病毒還沒有被完全消滅之時就扎堆般的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好像要把之前關在家裡的時間全部浪回來。
作為一位曾經的旅遊工作的一線人員,我一直對於眾多遊客扎堆國慶出遊感到疑惑。難道就因為這幾天多點假,就拚命擠入這個潮流。可是結果是怎樣,高速路上堵得水泄不通,旅遊景區擠得邁不開步伐,想拍個照片鏡頭里亂入無數路人,飯菜難吃不說還貴出天際等等,這根本不叫出去旅遊,而是花錢買罪受。
以後可以出去玩的時間大把都是,不必急在這一時。旅遊再重要難道有命重要,很多人可能覺得我是杞人憂天,但是在這並不太平的2020年,雖然沒有所謂的世界末日,但是這一年也是多災多難,希望一切不美好的東西早日過去,到那時才是我們呼朋喚友出遊的最美時光。
G. 三線及以下城市出遊人均花費增長55%,這說明了什麼
三線及以下城市出遊人均花費增長55%,充分說明了疫情真的逼瘋了很多的人,導致在黃金周瘋狂消費了。
當我們看到出遊人均花費增長55%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是生活變好了,其實不是的其實疫情還是導致很多人活得不好;之所以會出現消費增長,最重要是疫情的影響導致出現了“報復性的消費”。
“報復性的消費”的思想,導致很多人外出都好好感受一番,把以前存下來的錢都用上。
H. 現在疫情下中國遊客去突尼西亞旅遊北京機場對遊客有什麼要求,突尼西亞對中國遊客
現在疫情下,中國遊客去突尼西亞旅遊,北京機場對遊客有什麼要求?公司對中國遊客他們肯定是沒什麼要求的,因為中國現在並沒有多少疫情是非常安全的,但是這種情況下不要去旅遊,還是應該在家在本國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