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憶夢
『壹』 游園驚夢的運用技巧
守寡多年而已喪失青春年華與富貴社會地位的錢夫人,遠離舊日的相知朋友,獨自居住在台灣的南部。《游園驚夢》的小說情節動作,便是錢夫人應邀來台北參加桂枝香(竇夫人)所開宴會的始末。游園醉酒時回憶起了她以前和鄭參謀的一次偷會。
從客觀的角度看,竇夫人的宴會華貴無比,成功無比,充滿歡笑,充滿樂趣。但是在錢夫人觸景傷情,宴會上的人物和景象,觸動她對往事的回憶,於是過去逐漸滲入「現在」,使她發生一些今昔對比的聯想。等到幾杯花雕下肚,酒性模糊了理性,她就更加分不清今昔,恍恍惚惚的好像把自己多年以前的事重新又經歷了一次……
人物:桂枝香 蔣碧月 參謀
為了經營製造「今即是昔」的幻象,作者使竇夫人宴會里出現的一些人物,和錢夫人往日在南京相識的人物,互相對合。首先,今日享受著極端富貴榮華的竇夫人,便相當於昔日的錢夫人自己。竇夫人「沒有老」,妝扮得天仙一般,銀光閃爍,看來十分「雍容矜貴」。「竇瑞生的官大了,桂枝香也扶了正」,正如昔日錢鵬志是大將軍,而藍田玉是「正正經經的填房夫人」,不比「那些官兒的姨太太們」,竇夫人講排場,講派頭,開盛大宴會請客,恰似往日「梅園新村錢夫人宴客的款式怕不噪反了整個南京城,錢公館里的酒席錢,『袁大頭』就用得罪過花啦的」。桂枝香有一個佻達標勁、風騷潑辣的妹妹——天辣椒蔣碧月。藍田王也有一個同樣性格的妹妹——十七月月紅。和「正派」的錢夫人一樣,竇夫人也是一個正經懂事的姐姐:「論到懂世故,有擔待,除了她姐姐桂枝香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桂枝香那兒的便宜,天辣椒也算撿盡了。」
蔣碧月,當然就是月月紅的投影。兩人都搶奪過親姐姐的男人,都「專揀自己的姐姐往腳下踹」。兩人不但性格作風一樣,連相貌打扮也相仿:在南京梅園新村錢公館開的宴會里,「月月紅穿了一身大金大紅的緞子旗袍,艷得像只鸚哥兒,一雙眼睛,鵑伶伶地盡是水光」,今日在竇夫人的宴會里,「蔣碧月穿了一身火紅的緞子旗袍,兩只手腕上,錚錚鏘鏘,直戴了八隻扭花金絲鐲,臉上勾得十分人時……愈更標勁,愈更桃達」,「一對眼睛像兩丸黑水銀」。
程參謀——今日竇長官的參謀——顯然就是往日錢將軍的參謀鄭彥青之影像,兩人同是參謀身份,而「程」「鄭」二姓,在發音上也略同,程參謀和錢夫人說話,正如鄭參謀以前那樣,開口閉口稱呼「夫人」。他的軍禮服外套翻領上,「別了一副金亮的兩朵梅花中校領章,一雙短統皮鞋靠在一起,烏光水滑的」;他笑起來,「咧著一口齊垛垛凈白的牙齒」。而錢夫人記憶中的鄭彥青,籠著斜皮帶,「戴著金亮的領章……一雙帶白銅刺的長統馬靴烏光水滑的啪咻一聲靠在一起」。他也「咧著一口雪白的牙齒」。
小說的地點背景或布設,亦呈今昔平行或相等的現象。竇夫人今日之盛宴,富貴豪華的程度,可比十多二十年前錢夫人的那些「噪反了整個南京城」的華宴。而此盛宴又特別和錢夫人臨離開南京那年,替桂枝香請三十歲生日酒的那次宴會,遙遙平行相對。竇夫人宴會的氣派和金光閃爍、華麗無比的景象,作者用極端細膩的筆觸,予以精彩描繪,讀者自當細品慢賞,這里無法引例。這樣的排場,派頭和宴客款式,正是當年把「世上的金銀財寶……捧了來討她的歡心」的錢鵬志,百般慫恿著藍田玉講究耍弄的。今昔二宴,都有名廚設席,名票友吹苗,這點剛才已經提到。兩個宴會都喝花雕,都有唱戲的余興節目,而且都唱崑曲《游園驚夢》。
在這篇小說十分復雜的情節構造中,作者更是大量地運用了平行技巧。宴會里,竇夫人把錢夫人交由程參謀陪伴伺候。錢夫人顯然立刻對這個「分外英發」、「透著幾分溫柔」的男人,另眼看待,暗中細細打量他。我們所以知道,是因為,始終跟隨錢夫人觀點的作者,在錢、程二人被竇夫人介紹相識後,立即細細描述程參謀的長相儀態,衣飾打扮,和一言一舉。程參謀確實觸動了錢夫人的記憶之弦。可是開始的時候,她很可能只在潛意識里把他和鄭彥青聯想在一起。她覺得有點不安,不自在,「觸到了程參謀的目光,她即刻側過了頭去」,卻又不大明白何以如此。
『貳』 游園驚夢,一覺入夢,想讓夢醒,卻怎麼也醒不來
有多少個人願意在夢中不願醒來,在夢中沒有痛苦,沒有回憶,沒有顧忌
『叄』 牡丹亭游園原文~~
【繞地游】
夢回鶯囀
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盡沉煙
拋殘綉線
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欄。
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已吩咐催花鶯燕借春看。
雲髻罷梳還對鏡
羅衣欲換更添香。
《游園驚夢》是崑曲《牡丹亭》的一個曲目。作者為中國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其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杜麗娘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日,背著父母和塾師,和丫環春香到後花園游春,花香鳥語,觸景傷情,游倦之後,回房休息。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在花園中相會,並有許多花神一起來為他們做媒。
(3)游園憶夢擴展閱讀:
《游園驚夢》作者在這篇小說里,苦心經營製造「夢」的意象。夢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點大異:仙境是永恆的,夢境是短暫的。人類往往不願面對「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悲苦事實,卻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
然而,俗語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今晚竇夫人這棟「上上下下燈火通明,亮得好像燒著了一般」的大樓公館,哪裡持得了多久,轉眼間就會燈火熄滅,燒成灰燼。今晚的錢夫人,就是明天的竇夫人。
作者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對故國的眷戀。在這里,故國不僅僅是祖國大陸、舊時家園,而是一種情感,一種對舊時在心理上的認同感、歸屬感。故國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情感,而祖國大陸、舊時家園只是承載這種情愫的載體。這種情愫,以鄉愁的形式表現出來。
『肆』 求古風歌曲
《不負時光》《寒衣調》《緋》《牽絲戲》《傾盡天下》《雲歸處》《俗世呀》《古龍群俠傳》《狐言》《天地緩緩》《天下局》《樟木巷》《悅神》《東流》
『伍』 游園驚夢的序言 夏達
紙上浮光掠影,花開見一世界
有一次和夏達一起接受媒體的采訪,當問到為什麼畫漫畫的時候,她用特有的慢吞
吞的語速說:「因為,漫畫里有一個世界。」
這個簡簡單單的回答,卻讓我想了很久。
記得最初愛上畫漫畫的時候。幾乎是天天被這個格子里的世界激動著的。無論是吃
飯、睡覺、看書、說話、走路、看電影……一切一切的時候思緒都會飛向我的那些
格子們。它們在那裡空著,靜悄悄地等著我去填滿。而我,要把世界上一切最奇妙
的東西統統塞進這個屬於我的世界。這里有星辰大海,有山川宇宙,有春去秋來,
有一花一葉,有千萬年的滄海桑田,也有無窮盡的悲歡離合……握著畫筆,一筆一
劃地看著這個世界在眼前生動起來,漸漸有了熟悉的臉孔,有了娓娓道來的故
事……這種滿足難以言表。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回答變成了:「漫畫是一種媒體語言。漫畫是貼
近人類思維的媒體語言,能更好地表達創作者心中的創意手段……」等等。不知道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不能像從前那樣簡簡單單地說出自己最初的感動了。
「因為,漫畫里有一個世界。」——這本來,也是我的答案來著。
《子不語》裡面也有一個世界。安安靜靜的小鎮,古老曲折的街巷,神秘靜默的山
林……在大人眼中寧靜安逸的世外桃源,從孩子的眼中看來則充滿著不可思議的故
事。芙蓉花樹下埋藏著纏繞百年的思緒,蘆葦盪中飄逸著一千年釀成的酒香,季節
的神靈從山巒河谷上驚鴻般掠過,一花一葉中皆有萬物生靈的呢喃細語……
翻開畫頁,這個世界經由夏達用細細密密的線條鋪陳而出,如此細膩溫潤又氣象萬
千——那些鈴鐺般的花朵彷彿正在風中搖曳,發出一串清脆的叮咚聲;那些婆娑的
樹影,則在地上投下晃動著的光陰的軌跡……小街上古老的房子,帶著無盡的滄桑
沉浸在回憶里,莽莽的山林用最幽深的眼睛,默默地和你對視……
也許只有到了這個境界。這個格子里的天地才有資格被稱作「一個世界」吧?我毫
不懷疑,夏達曾經真的在《子不語》中的小巷裡輕輕走過,曾經不止一次地在那些
搖曳的樹影下駐足歇息,和那些花兒低頭私語,和山林四季攀談……那些書中流淌
的歲月,也正是夏達手中荏苒光陰的倒影吧。
這些影像不由得讓我想到關於夏達本人的一些細節來。我從來沒有見過夏達奔跑,
甚至只要一有這個念頭都會覺得古怪。無論什麼時候,她都是以自己的節奏不慌不
忙地慢慢走,一路上還會時不時地停下來,彎腰去看路邊的花草,然後用她特有的
慢吞吞的語速歡喜贊嘆:「又到了某某花開花的時候啦。」如果這句話由別人說出
來,肯定無可避免地讓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可從她嘴裡說出來就顯得那麼天經地
義——她好像有一種比所有人都慢的天賦,無論是走路,還是說話,還是畫畫……
無論趕稿到多麼著急的時候,她也會一絲不苟一筆一劃地畫著她的麟趾鎮,寧可幾
天不睡覺,也不會讓自己陷入手忙腳亂的境地。也許,正因為如此,她才能在所有
人都變得快速而善忘的時候,還能讓我們想起那些時光流淌的特別慢的日子裡,曾
經發生過的那些曾讓我們覺得神奇的故事吧?
紙上浮光掠影,花開見一世界
有一次和夏達一起接受媒體的采訪,當問到為什麼畫漫畫的時候,她用特有的慢吞
吞的語速說:「因為,漫畫里有一個世界。」
這個簡簡單單的回答,卻讓我想了很久。
記得最初愛上畫漫畫的時候。幾乎是天天被這個格子里的世界激動著的。無論是吃
飯、睡覺、看書、說話、走路、看電影……一切一切的時候思緒都會飛向我的那些
格子們。它們在那裡空著,靜悄悄地等著我去填滿。而我,要把世界上一切最奇妙
的東西統統塞進這個屬於我的世界。這里有星辰大海,有山川宇宙,有春去秋來,
有一花一葉,有千萬年的滄海桑田,也有無窮盡的悲歡離合……握著畫筆,一筆一
劃地看著這個世界在眼前生動起來,漸漸有了熟悉的臉孔,有了娓娓道來的故
事……這種滿足難以言表。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回答變成了:「漫畫是一種媒體語言。漫畫是貼
近人類思維的媒體語言,能更好地表達創作者心中的創意手段……」等等。不知道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不能像從前那樣簡簡單單地說出自己最初的感動了。
「因為,漫畫里有一個世界。」——這本來,也是我的答案來著。
《子不語》裡面也有一個世界。安安靜靜的小鎮,古老曲折的街巷,神秘靜默的山
林……在大人眼中寧靜安逸的世外桃源,從孩子的眼中看來則充滿著不可思議的故
事。芙蓉花樹下埋藏著纏繞百年的思緒,蘆葦盪中飄逸著一千年釀成的酒香,季節
的神靈從山巒河谷上驚鴻般掠過,一花一葉中皆有萬物生靈的呢喃細語……
翻開畫頁,這個世界經由夏達用細細密密的線條鋪陳而出,如此細膩溫潤又氣象萬
千——那些鈴鐺般的花朵彷彿正在風中搖曳,發出一串清脆的叮咚聲;那些婆娑的
樹影,則在地上投下晃動著的光陰的軌跡……小街上古老的房子,帶著無盡的滄桑
沉浸在回憶里,莽莽的山林用最幽深的眼睛,默默地和你對視……
也許只有到了這個境界。這個格子里的天地才有資格被稱作「一個世界」吧?我毫
不懷疑,夏達曾經真的在《子不語》中的小巷裡輕輕走過,曾經不止一次地在那些
搖曳的樹影下駐足歇息,和那些花兒低頭私語,和山林四季攀談……那些書中流淌
的歲月,也正是夏達手中荏苒光陰的倒影吧。
這些影像不由得讓我想到關於夏達本人的一些細節來。我從來沒有見過夏達奔跑,
甚至只要一有這個念頭都會覺得古怪。無論什麼時候,她都是以自己的節奏不慌不
忙地慢慢走,一路上還會時不時地停下來,彎腰去看路邊的花草,然後用她特有的
慢吞吞的語速歡喜贊嘆:「又到了某某花開花的時候啦。」如果這句話由別人說出
來,肯定無可避免地讓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可從她嘴裡說出來就顯得那麼天經地
義——她好像有一種比所有人都慢的天賦,無論是走路,還是說話,還是畫畫……
無論趕稿到多麼著急的時候,她也會一絲不苟一筆一劃地畫著她的麟趾鎮,寧可幾
天不睡覺,也不會讓自己陷入手忙腳亂的境地。也許,正因為如此,她才能在所有
人都變得快速而善忘的時候,還能讓我們想起那些時光流淌的特別慢的日子裡,曾
經發生過的那些曾讓我們覺得神奇的故事吧?
『陸』 游園驚夢的《游園驚夢》賞析
《游園驚夢》小說的主題與賞析作者在這篇小說里,苦心經營製造「夢」的意象。夢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點大異:仙境是永恆的,夢境是短暫的。人類往往不願面對「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悲苦事實,卻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語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今晚竇夫人這棟「上上下下燈火通明,亮得好像燒著了一般」的大樓公館,哪裡持得了多久,轉眼間就會燈火熄滅,燒成灰燼。 今晚的竇夫人,就是明天的錢夫人。
小說的主人公藍田玉由一位崑曲藝人一躍成為錢將軍夫人,也曾經風華蹁躚,烜赫一時,「筵席之間,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佔先的。」然而這一切都是「從前錢鵬志在的時候」,現在她不過是一個落魄夫人,王謝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烜赫與沒落,構成刺激性的對照。對於沒落,是無奈的現實,錢夫人無力去改變,於是就只剩下追憶與懷戀,自己並不能超脫出來,把這一切視若浮雲。竇公館門前兩旁的汽車,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車,「錢夫人坐的計程車開到門口她便命令司機停了下來」。這一細節動作,表現錢夫人還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沒落的現實。在筵會中,錢夫人幾次有意識地或潛意識地回憶起自己風華蹁躚時候的場景,與現實的筵會做比照,折射出錢夫人對過去的懷戀。
作者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對故國的眷戀。在這里,故國不僅僅是祖國大陸、舊時家園,而是一種情感,一種對舊時在心理上的認同感、歸屬感。故國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情感,而祖國大陸、舊時家園只是承載這種情愫的載體。這種情愫,以鄉愁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錢夫人總覺得「台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哪裡及得上大陸貨那麼細致,那麼柔熟?」
「台灣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陸的那麼醇厚,飲下去終究有點割喉的。」這種對台灣的不認同感,並不僅僅得自於錢夫人自己,而是敗走台灣的人的普遍的心理情緒。比如來台幾十年,竇公館請客仍用上海的廚子,劉副官仍頑固地操著蘇北的口音。這些都是去國之人的鄉愁的整體表現,他們對台灣、對台灣的現狀並沒有認同感、歸屬感,而是頑固地堅持過去的生活(比如票友會),頑固地眷戀著大陸。這些人在白先勇認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國人」,他們退走大陸,在台灣又不能融入和歸屬,他們沒有自己的家園,在心理情感上處於漂泊狀態,所以對故國懷有強烈的眷念。
白先勇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有著深刻的認同感的,在《游園驚夢》這部小說里擇取崑曲票友聚會也是有象徵意義的。在六十年代,作為「中國表演藝術中最精緻最完美的一種形式」的崑曲也已經式微了,受到歐美電影等新興文化的強烈沖擊。小說中堅持喜愛和追憶崑曲這種傳統藝術的,都是一些從大陸敗走的遺民如錢夫人、竇夫人、余參軍等。他們既是政治上的遺民,也是傳統文化上的遺民。台灣本土的人脫離大陸本土文化的母體,對這些傳統文化並沒有多高的欣賞能力,也就沒有多少眷戀。人心不古作為一種現實,文化遺民們無力去改變,便只有承認,而他們對崑曲的堅持和喜愛,僅僅是對故舊文化的懷念,也是作者文化鄉愁的表現。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光輝燦爛的過去。可是就因為太講究純美、純粹精神,絲毫不肯接受現實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裡,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幾乎完全脫節,再也無法受到欣賞和了解。於是人人遺棄古老優美的中國文化,趨奔迎接嶄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間,通俗的「花部」亂彈終於取代了優美的「雅部」崑曲。如此,小說里錢夫人的今昔感觸,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而《游園驚夢》也就變得好像是作者對我們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一闕輓歌。
如此,《游園驚夢》小說,從錢夫人個人身世的滄桑史,擴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貴族文化——的滄桑史。
同樣的暗示含義,亦可引申到社會型態問題上,那就是,影射貴族階級和農業社會的沒落,平民階級和工業社會的騰起,小說結尾,竇夫人問錢夫人:「你這么久沒來,可發覺台北變了些沒有?」錢夫人沉吟了半晌,側過頭來答道:「變多唆。」 走到房門口的時候,她又輕輕的加了一句:「變得我都快不認識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變」一字,就是這篇小說的中心主題。「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即比喻工商業社會之興起。我們還注意到,今日宴會里唱《游園》的後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會」雖然還存在,「貴族階級」卻已隱逝無蹤。
作者復雜的情緒幾經解構和圖釋,最終匯為一條主旋律的精神內涵——懷舊,或者說鄉愁。這種懷舊包含幾個層次結構,一則是對過去生活的懷戀與追憶,一則是對故國心理情感的眷念,還有就是對故舊文化傳統的依戀。
『柒』 急求:《游園驚夢》的主題思想和藝術特點
縱觀小說的創作技巧和思想主題,
在小說
的創作技巧上,
主要體現為對意識流手法的運用和敘述視角的靈活轉變;
在思想
主題上,可以概括為「一條主線,穿插若干回憶,體現出世事變遷的思想」
,展
現的是歷史與人生的交融。
『捌』 求《游園驚夢》解析~急急急!
你這是要寫論文嗎抄?如果說開頭那幾個人的裝扮是崑曲的裝扮,事實上本劇的唱段都是來自崑曲牡丹亭(除了林沖夜奔那一段),至於衣服,屬於民國的標准裝扮沒什麼來龍去脈吧,唱段一共有四段,除了關系不大的林沖夜奔,一開始的是翠花和榮蘭唱的皂羅袍,本片和崑曲結合的很緊密,而且脂粉氣比較重,從這段崑曲表演就可以看出,故事的脈絡是從盛及衰,繁華落盡見真情,這段皂羅袍的唱詞比較相對比較歡快,這是在彰顯盛的時候,後面一段是翠花唱的步步嬌,這段很明顯是翠花應老爺的要求唱的,唱詞比較孤寂,並且在翠花唱的過程中老爺還在賞鳥,根本沒有在聽,更加反映了翠花的孤單與落寞,其後是翠花與榮蘭唱的懶畫眉,這段是在回憶翠花當年在得月樓的風光以及兩人相識的過程,這段稍有些輕佻的表演是在渲染翠花的「美」,懶畫眉後面在榮蘭與邢志剛分手時還有一次獨唱,那個意境就完全不一樣了,我想你從王祖賢的表演中自己也能看出來。
『玖』 推薦一些像心然的千年緣、謝雨欣的劍俠情緣一樣溫婉的歌
1,天仙子,也是劍俠情緣裡面的
2,新誅仙·情醉 董貞唱的,原創,不像心然那樣都是翻唱的,
3,回到起點,還是童貞,
4,還有 仙劍問情 蕭人鳳的
想不大起來了
先這些吧,
『拾』 游園驚夢的故事
湯顯祖《牡丹亭-游園驚夢》故事內容《牡丹亭》所講的是貴族小姐杜麗娘與窮書生柳夢梅生離死別的愛情悲喜劇。南宋時南安太守的獨生女杜麗娘,在丫環春香的誘導下,青春與個性開始覺醒,對自己的生活環境開始不滿,一日與春香在牡丹亭中遊玩,回來後杜麗娘特別困,於是早早進入了夢鄉,在夢中與一少年在牡丹亭畔相會,杜麗娘認為那就是她的夢中情人,於是整天思念這個可能不存在的人,還給自己描了一幅畫,後來相思成疾,悒鬱而死。杜麗娘的家人將她埋在了牡丹樹下,並在一旁放上了她生前給自己描的那幅畫像。嶺南書生柳夢梅,赴臨安應試途經南安郡,拾得麗娘畫像,悅其貌美,又覺其非常熟悉,便終日把玩,贊慕不已,牡丹花神看他們的故事太凄慘,於是讓柳夢梅在夢中空間麗娘的幽魂,可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於是讓柳夢梅掘開墳墓救出杜麗娘。他們團聚後,柳夢梅便去淮安提親,杜母不相信女兒會死而復生,然後看見杜麗娘後就相信了,杜太守要讓柳夢梅考上狀元才可以允許他們結婚,於是杜麗娘就隨柳夢梅進京趕考,柳夢梅考上了狀元,杜母和杜太守也同意了這門婚事。
故事的最後,杜麗娘和柳夢梅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