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不值的背景
Ⅰ 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作詩背景
此詩所寫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雲淡風輕、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里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
拓展資料:
原文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白話譯文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作者
葉紹翁(生卒年不詳),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其學出於葉適,與真德秀友善。詩屬江湖詩派。有《四朝聞見錄》《靖逸小集》。
Ⅱ 游園不值的寫作背景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注釋】 這首詩情景交融,千古傳誦。詩人去朋友家游園看花,
長滿蒼苔的路上遍印著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跡,敲了半天
柴門,沒有人來開。詩人從露在牆頭的一枝杏花想像出
滿園的春色,說園門雖然關得緊,春色卻是關不住的啊!
游園不值 : 游園沒有遇到人。
小扣 : 輕輕地敲。
柴扉 : 柴門。
因游賞受阻而掃興又得興,這應該看作是一種精神奇遇。此詩就
是記錄這種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無法成游、卻勝於成游的別具一格
的記游詩。首句又作「應嫌屐齒印蒼苔」,我卻嫌這「嫌」字不好,
它似乎在表現園主人閉門謝客、遠離塵囂的清高,但清高得有點做作。
倒是「憐」字有情致,高齒的木板鞋(屐,音jī擊)不避苔滑路僻,
去探訪春天消息,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憐惜、同情,盡管它吃了
「閉門羹」,輕拍木編門扇(柴扉,音fēi非)而久久不見打開。
「嫌」是從推測園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筆,「憐」則是從探訪春色者的
游興的角度落筆,後者更貼合「游園不值」、無緣進門的詩題。無緣
進得園門,游賞的願望受阻,未免有點掃興。但掃興之餘驚喜地發現
奇遇、奇興,由一枝紅杏出牆,想像著牆內滿園春色燦爛奪目,這就
把「屐齒游園」轉化為「精神遊園」了。失望後的意外精神補償,彌
足珍貴。春色在這么一「關」一「出」之間,沖破圍牆,溢出園外,
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園主人更
能體貼遊人的情趣,這就不僅是遊人憐屐,而且春色派遣紅杏使者也
來憐屐了。從某些語句上看,此詩點化了陸游的《馬上作》一詩:
「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
牆頭。」不過陸游此作未免平展,有點馬上觀花,不及葉紹翁之作那
么精神專注,在深摯的精神體驗和心理波折中,迸發出春光難鎖、喜
從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學的啟悟了。可見名家之
詩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為名作,非名家一旦對生命與詩進行精誠開發,
也可能出現奇跡。
[簡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像: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Ⅲ 古詩《游園不值》的寫作背景古詩《游園不值》的寫作背景
詩人想去朋友的花園中觀賞春色,但是敲了很長時間門,也沒有人來開。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愛惜青苔,擔心被遊人踩壞,從而不開門。但是一扇柴門,雖然關住了遊人,卻關不住滿園春色,一枝紅色的杏花,早已探出牆來。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3)游園不值的背景擴展閱讀
《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名篇,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此詩先寫詩人游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是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後看到一枝紅杏伸出牆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寫得十分曲折而有層次。尤其第三、四兩句,既渲染了濃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詩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體現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膾炙人口。
此詩所寫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雲淡風輕、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里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詩人猜想,大概是怕園里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的。
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著,徘徊著,很是掃興。他在無可奈何、正准備離去時,抬頭之間,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
從詩意看,門前長有青苔,足見這座花園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門很久,無人答應,更是冷清,可是紅杏出牆,仍然把滿園春色透露了出來。從冷寂中寫出繁華,這就使人感到一種意外的喜悅。
這首詩在寫作上有很多好處。其一是寫春景而抓住了特點,突出了重點」。陸游《馬上作》雲:「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用「楊柳」的金黃、嫩綠來襯托「紅杏」的艷麗,可謂善於突出重點。葉紹翁這首詩應是從陸游詩中脫胎而來,用一「出」字把紅杏擬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點,突出了重點。
其二是「以少總多」,含蓄蘊藉。比如「一枝紅杏」就是「滿園春色」具體而集中的表現,一枝紅杏就代表了牆內百花。
其三是景中有情,詩中有人,而且是優美的情、高潔的人。門雖設而常關,「小扣柴扉」又「久不開」,其人懶於社交,無心利祿,已不言可知。門雖常關,而滿園春色卻溢於牆外,其人怡情自然,豐神俊朗,更動人遐思。
其四是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夠引起許多聯想,從而給人以哲理的啟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春色在這么一「關」一「出」之間,沖破圍牆,溢出園外,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後人更賦予這兩句詩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會沖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這兩句詩也便獲得了新的生命,流傳不絕。
Ⅳ 游園不值的寫作背景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這首詩情景交融,千古傳誦。詩人去朋友家游園看花,長滿蒼苔的路上遍印著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跡,敲了半天柴門,沒有人來開。詩人從露在牆頭的一枝杏花想像出滿園的春色,說園門雖然關得緊,春色卻是關不住的
Ⅳ 游園不值這首詩陸游是在什麼背景下寫的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這首詩情景交融,千古傳誦。詩人去朋友家游園看花, 長滿蒼苔的路上遍印著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跡,敲了半天柴門,沒有人來開。詩人從露在牆頭的一枝杏花想像出滿園的春色,說園門雖然關得緊,春色卻是關不住的啊!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像: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因游賞受阻而掃興又得興,這應該看作是一種精神奇遇。此詩就是記錄這種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無法成游、卻勝於成游的別具一格的記游詩。首句又作「應嫌屐齒印蒼苔」,我卻嫌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現園主人閉門謝客、遠離塵囂的清高,但清高得有點做作。倒是「憐」字有情致,高齒的木板鞋(屐,音jī擊)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訪春天消息,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憐惜、同情,盡管它吃了「閉門羹,輕拍木編門扇(柴扉,音fēi非)而久久不見打開。「嫌」是從推測園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筆,「憐」則是從探訪春色者的 游興的角度落筆,後者更貼合「游園不值」、無緣進門的詩題。無緣 進得園門,游賞的願望受阻,未免有點掃興。但掃興之餘驚喜地發現奇遇、奇興,由一枝紅杏出牆,想像著牆內滿園春色燦爛奪目,這就把「屐齒游園」轉化為「精神遊園」了。失望後的意外精神補償,彌足珍貴。春色在這么一「關」一「出」之間,沖破圍牆,溢出園外,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園主人更能體貼遊人的情趣,這就不僅是遊人憐屐,而且春色派遣紅杏使者也 來憐屐了。從某些語句上看,此詩點化了陸游的《馬上作》一詩:「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不過陸游此作未免平展,有點馬上觀花,不及葉紹翁之作那麼精神專注,在深摯的精神體驗和心理波折中,迸發出春光難鎖、喜從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學的啟悟了。可見名家之詩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為名作,非名家一旦對生命與詩進行精誠開發,也可能出現奇跡。
Ⅵ 《游園不值》的背後故事
《游園不值》
原文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本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
朝代:南宋
詩人:葉紹翁
[編輯本段]【作者背景】
葉紹翁 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生卒年不詳。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
[編輯本段]【注釋】
1.游園不值 : 我在游園時沒有遇到主人。 古時游園,是游私園,和後世的公園不同.這里是說沒有進園游賞。
2.應:可能,大概。
3.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是「可憐」。
4.屐:一種木質的鞋,鞋底有橫木齒。
5.蒼苔:青苔。
6.小扣 : 輕輕地敲。
7.柴扉 : 柴門。
8.屐齒 :木屐底的鋸齒,可以防滑。
[編輯本段]【今譯】
園主人大概是怕我木底鞋下的兩屐齒踩壞了綠色的蒼苔,所以我輕輕地敲著柴門,門卻久久不開。但滿園的花開的正好,春色早已關不住,一枝紅艷艷杏花已經早早地探出牆來,報告著春天的信息。
[編輯本段]【賞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這首詩情景交融,千古傳誦。詩人去朋友家游園看花, 長滿蒼苔的路上遍印著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跡,敲了半天柴門,沒有人來開。詩人從露在牆頭的一枝杏花想像出滿園的春色,說園門雖然關得緊,春色卻是關不住的啊!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像: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因游賞受阻而掃興又得興,這應該看作是一種精神奇遇。此詩就是記錄這種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無法成游、卻勝於成游的別具一格的記游詩。首句又作「應嫌屐齒印蒼苔」,我卻嫌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現園主人閉門謝客、遠離塵囂的清高,但清高得有點做作。倒是「憐」字有情致,高齒的木板鞋(屐,音jī擊)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訪春天消息,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憐惜、同情,盡管它吃了「閉門羹,輕拍木編門扇(柴扉,音fēi非)而久久不見打開。「嫌」是從推測園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筆,「憐」則是從探訪春色者的 游興的角度落筆,後者更貼合「游園不值」、無緣進門的詩題。無緣 進得園門,游賞的願望受阻,未免有點掃興。但掃興之餘驚喜地發現奇遇、奇興,由一枝紅杏出牆,想像著牆內滿園春色燦爛奪目,這就把「屐齒游園」轉化為「精神遊園」了。失望後的意外精神補償,彌足珍貴。春色在這么一「關」一「出」之間,沖破圍牆,溢出園外,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園主人更能體貼遊人的情趣,這就不僅是遊人憐屐,而且春色派遣紅杏使者也 來憐屐了。從某些語句上看,此詩點化了陸游的《馬上作》一詩:「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不過陸游此作未免平展,有點馬上觀花,不及葉紹翁之作那麼精神專注,在深摯的精神體驗和心理波折中,迸發出春光難鎖、喜從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學的啟悟了。可見名家之詩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為名作,非名家一旦對生命與詩進行精誠開發,也可能出現奇跡。
[編輯本段]【名句賞析】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以「游園不值」為題,本是說自己游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發感想。他想,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短短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但這首詩更為膾炙人口的還是後兩句。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關不住」、「出牆來」,簡單的幾個字,寫出的並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盡管主人沒有訪到,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滿了!。
[編輯本段]【中心思想】
《游園不值》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游園未遂,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表現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編輯本段]【附】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十灰;可"九佳(半)十灰(半)"通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這首詩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
class=editorImg title= style="FLOAT: right" src="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d7c9ca3ff678eed17c1e7124.jpg"《游園不值》原文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本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
朝代:南宋
詩人:葉紹翁
【作者背景】
葉紹翁 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生卒年不詳。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
【注釋】
1.游園不值 : 我在游園時沒有遇到主人。 古時游園,是游私園,和後世的公園不同.這里是說沒有進園游賞。
2.應:可能,大概。
3.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是「可憐」。
4.屐:一種木質的鞋,鞋底有橫木齒。
5.蒼苔:青苔。
6.小扣 : 輕輕地敲。
7.柴扉 : 柴門。
8.屐齒 :木屐底的鋸齒,可以防滑。
【今譯】
園主人大概是怕我木底鞋下的兩屐齒踩壞了綠色的蒼苔,所以我輕輕地敲著柴門,門卻久久不開。但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紅色杏花已經早早地探出牆來,報告著春天的信息。
【賞析】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這首詩情景交融,千古傳誦。詩人去朋友家游園看花, 長滿蒼苔的路上遍印著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跡,敲了半天柴門,沒有人來開。詩人從露在牆頭的一枝杏花想像出滿園的春色,說園門雖然關得緊,春色卻是關不住的啊!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像: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因游賞受阻而掃興又得興,這應該看作是一種精神奇遇。此詩就是記錄這種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無法成游、卻勝於成游的別具一格的記游詩。首句又作「應嫌屐齒印蒼苔」,我卻嫌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現園主人閉門謝客、遠離塵囂的清高,但清高得有點做作。倒是「憐」字有情致,高齒的木板鞋(屐,音jī擊)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訪春天消息,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憐惜、同情,盡管它吃了「閉門羹,輕拍木編門扇(柴扉,音fēi非)而久久不見打開。「嫌」是從推測園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筆,「憐」則是從探訪春色者的 游興的角度落筆,後者更貼合「游園不值」、無緣進門的詩題。無緣 進得園門,游賞的願望受阻,未免有點掃興。但掃興之餘驚喜地發現奇遇、奇興,由一枝紅杏出牆,想像著牆內滿園春色燦爛奪目,這就把「屐齒游園」轉化為「精神遊園」了。失望後的意外精神補償,彌足珍貴。春色在這么一「關」一「出」之間,沖破圍牆,溢出園外,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園主人更能體貼遊人的情趣,這就不僅是遊人憐屐,而且春色派遣紅杏使者也 來憐屐了。從某些語句上看,此詩點化了陸游的《馬上作》一詩:「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不過陸游此作未免平展,有點馬上觀花,不及葉紹翁之作那麼精神專注,在深摯的精神體驗和心理波折中,迸發出春光難鎖、喜從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學的啟悟了。可見名家之詩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為名作,非名家一旦對生命與詩進行精誠開發,也可能出現奇跡。
【名句賞析】「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以「游園不值」為題,本是說自己游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發感想。他想,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短短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但這首詩更為膾炙人口的還是後兩句。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關不住」、「出牆來」,簡單的幾個字,寫出的並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盡管主人沒有訪到,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滿了!。
【中心思想】《游園不值》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游園未遂,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表現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you yuan bu
游 園 不 值
yīng lián jī chǐ yìn cāng tái
應 憐 屐 齒 印 蒼 苔 ,
xiǎo kòu chái fēi jiǔ bù kāi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開 。
chūn sè mǎn yuán guān bù zhù
春 色 滿 園 關 不 住 ,
yī zhī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lái
一 枝 紅 杏 出 牆 來 。
Ⅶ 游園不值的背景、大意、原文
游園不值背景:
正是江南二月,雲淡風輕,陽光明媚。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里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這樣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見有人來開門迎客。怎麼回事兒?主人真的不在嗎?大概是怕園里的滿地表苔被人嗝踐踏,所以閉門謝客的。果真如此的話,那就未免太小氣了!
作者為南宋大詩人葉紹翁 (1200年前後在世),南宋著名詩人,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人氏。原姓李,祖父李穎士於宋政和五年(1115)中 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後知餘姚。建炎三年(1129),穎士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被貶。紹翁因祖父關系受累 ,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光宗至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龍泉同鄉進士、當朝參知政事(副相)真德秀過從甚密。攻詩, 尤擅七言絕句,屬江湖派,然意境高遠,用語新警,非一般江湖派詩人之作。有《鄂王墓》詩:「萬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復堪憐。如公少 緩須臾死,此虜安能八十年。漠漠疑塵空偃月,堂堂遺像在凌煙。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鴟夷理釣船。」表現了南渡文士對國事的感慨,愛憎 分明。其《游園不值》詩:「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膾灸人口,成千古絕唱。其《西湖晚 秋》詩:「愛山不買城中地,畏客長撐層後船。荷花無多秋事晚,又隨鷗鷺過殘年。」在歷代歌詠西湖詩中,可謂上乘,頗得野趣。著有《靖 逸小集》和《四朝聞見錄》。後者記述南渡以後朝野事,可補史傳之不足,收入《四庫全書》。
大意: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愛惜的青苔, 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 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原文: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