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好玩的地方
⑴ 綿山好玩的地方在什麼哪裡
綿山,也稱介山,位於介休市東南20公里處,起伏綿亘百餘里,自古為旅遊避暑勝地。前往綿山旅遊,以一到兩天為宜,喜愛人文景觀的遊客還可以游覽介休市的張壁古堡、後土廟、襖神樓。
綿山距太原市約170公里,距運城市約260公里,介休市毗鄰大運公路與南同蒲鐵路,交通十分便利。太原大多數旅行社目前都開設有綿山一日游項目,價格一般為140元左右。自駕車旅遊的朋友到達介休後,可走西靳屯——秦樹——興村一線到達綿山。自助旅行的朋友,可選擇火車或汽車,汽車更為方便快捷,太原前往介休汽車集中於太原建南汽車站發車,從7:00至18:30,每30分鍾即有一班依維柯,遊客也可以從廣場的長途汽車站乘坐前往運城、臨汾的汽車在介休下車。遊客到達介休後,再搭乘前往綿山的汽車,前往綿山的「小交通」一般清早即從介休出發,其它時間上山的汽車較少。
綿山風景區在山西各大城市均設有旅遊接待點,開通有直達綿山的中巴。太原的發車點設在迎澤東大街長泰飯店,每天早晨六點發車,下午四至五點從綿山返回,票價25元,聯系電話:4131558。
綿山目前主要有宗教文化、龍脊嶺、棲賢谷、水濤溝四大景區。綿山進山門票為45元,可游覽宗教文化景區。水濤溝景區門票為25元,可游覽綿山後山的自然風光。棲賢谷、龍脊嶺景區門票均為15元。
綿山景區的風景散布於六公里長的旅遊公路沿線,起點為龍頭寺,中點為雲峰寺,結點為水濤溝。遊客可以乘坐被稱做「小交通」的小巴前往各個景區,去開始「綿山十里山水畫卷」之旅,「小交通」全程票價4元,至雲峰寺的票價為2元。駕駛大巴和依維柯上山的遊客往往也要求換乘「小交通」游覽,小轎車和越野車則暢通無阻,可直達水濤溝景區停車場。
綿山住宿較為方便,龍頭寺、一鍋泉、雲峰寺、水濤溝均有旅館接待遊客,價格為為25元和40元兩種,25元為集體間,上下鋪,建議遊客住在雲峰寺。住於雲峰寺的雲峰野苑為景區內唯一的三星級酒店,緊貼懸崖而建,其建築本身就是一大景觀,追求舒適的遊客可以下榻於此。
綿山主要景點有龍頭寺、大羅宮、蜂泉房、一鍋泉、抱腹岩、雲峰寺、鐵索嶺、龍脊嶺、棲賢谷、水濤溝等,建議遊客到達綿山後先游覽水濤溝,然後再靈活安排其它景點。
⑵ 介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介休山河秀麗、景色宜人,是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境內綿山如屏聳立,汾水似帶環繞,名勝古跡星羅棋布。綿山風景區是六大低山旅遊風景區之一,以自然景觀「奇、險、秀」,人文景觀「古、巧、絕」著稱,寺廟、道觀大多建於懸崖壁之間,主景抱腹岩岩頂伸出,呈抱腹狀,洞內可容萬人,實屬罕見。自隋唐以來,綿山就是參拜、旅遊的勝地,史載一九二六年,瑞典國王曾攜家室登山禮佛。96年以來,由民營企業三佳公司投資開發建設,到目前已完成投資5.6億元,形成十大景區120多個景點的規模,從2000年開始,連續五個黃金周門票收入、旅遊人數居全省主要景點榜首。張壁古堡有「地上地下雙城子,堡垣廟院博物村」之稱,可與羅馬修斯堡相媲美,其反風水的建築風格堪稱東方建築史上的奇跡。後土廟道教建築群氣勢恢宏、構造精美,琉璃藝術巧奪天工,有琉璃藝術建築瑰寶之稱。還有華夏第一柏——秦柏,三晉三大名樓之一的玄神樓等具有獨特的魅力,在全省、全國叫絕稱奇。 陶瓷製作工藝是山西省介休市洪山村的傳統工藝。洪山村古有「陶村」之稱,洪山村的源神泉水和洪山陶土為安益洪山陶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物資條件。據史料記載,洪山瓷窯是北方的典型民窯,始建於唐貞元十三年(797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2006年被國務院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⑶ 山西介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如題 謝謝了
介休之行的第一站,是順城關正街東端的襖神樓,也就是當地人所稱的玄神樓。襖神樓位於三結義廟內,建築年代較晚,為清代作品,結義廟建築規模也不大,目前僅存一樓一殿。但是,這座襖神樓卻是我國古代樓閣式建築中的佳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萬榮的飛雲樓、秋風樓並稱山西三大名樓。襖神樓平面呈「凸」字型,高25米,深20米,設計奇巧,氣勢宏偉壯觀,它既是三結義廟的山門,也是酬神的戲樓,同時還是一座過街樓,順城關正街就從樓下穿過。如今,襖神樓不再做為山門與戲樓使用,但過街樓的功能仍然保留,行人車輛熙熙攘攘,行來穿梭於這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 介休之行的第二站,是廟底街的後土廟,這里同時也是介休市博物館所在地。後土廟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是為祭祀後土神而建造的一座道教廟宇。後土廟最主要的建築是三清樓,前有抱廈,後有戲樓,十分宏偉,與襖神樓有相通之處。後土廟最傑出的藝術成就是其琉璃工藝,走入後土廟的同時也就走進了一座琉璃藝術的博物館,其精湛的工藝、逼真的形象、歷久不衰的色澤令人嘆為觀止。 介休之行的重點是市區東南15公里龍鳳鄉的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背靠綿山,面對平原,依坡建於黃土塬上,是一座集軍事、民用功能於一體的千年古堡,其主要特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正如一位專家的題詞:古廟神佛異,明堡暗道奇。 張壁古城堡呈長方形,東西374 米,南北244 米,城堡周長1300米,堡牆為版築夯實,高約五到七米,大多構築或重修於唐代到明清時期。 古堡建有南北兩座城門,北堡門為磚砌,築有瓮城,瓮城城門面向正東偏北開設,與北堡門構成了兩道堡門。兩道堡門不在一條中軸線上,這既是遵循古代軍事防禦的原則,同時又寓有風水不外流之意,並使瓮城城門指向800 米外的一座小山丘「照壁」和「照壁」上的象徵北斗七星的七棵槐樹。 北堡門為張壁古堡的正門,但目前因為交通方面的原因,遊客基本都從南堡門進入。南堡門為石砌,堡門上有一座石雕龍頭,象徵龍首;門外有九條紅石鋪路,象徵龍須;進入城堡,是一條連接南北兩個堡門的交通主幹道,這條長約三百米的街道以石板鋪地,象徵龍身;清朝年間,堡中居民出於諧調風水和興盛文運的考慮,由堡外花費人力財力運入石材,將街道中央的青石板挖起,鋪設了三列平行的紅色長石條,一直從南堡門延伸到北堡門,它象徵著龍脊。 沿著龍脊前行,街道兩邊整齊地排列著古樸的店鋪門面和民居。張壁村的劉老師向我介紹說,張壁古堡在興盛時也曾商賈雲集,成為物資交流的中轉地,當年街道兩側,大多都是各類商行和車馬店。 張壁古堡雖然面積只有一萬二千平方米,但卻具有完整的城市形態,有軍事防禦的瓮城,有小巧的鍾樓和鼓樓,有完善的城市給水系統——堡內有多達六眼的水井,有公共活動場所和政治文化中心——瓮城邊的戲台,有宗教活動場所,這些特徵,使得張壁古堡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村堡,而更象是一座小城。 張壁古堡還保留著我國多數古城均已消失的隋唐城市遺存的「里坊」,各個「里坊」巷門、門樓配備得當,若關門落鎖,可謂堡中有堡。 城市街巷組織上,張壁古堡主次街道分明,南北主幹道與東邊三巷、西面四巷構成「丁」字結構。東三巷為靳家巷、大東巷、小東巷,西四巷為西場巷、賈家巷、王家巷、戶家園。西四巷建築錯落遞次,街巷格局嚴整,過去多為富戶居住,門楣考究,磚、木、石雕精美,保存完好的民居目前主要集中於戶家園與賈家巷的嘉會堂。劉老師告訴我,這些富戶的後代,大多已經遷出張壁古堡,他們的祖屋也被封閉,無緣參觀。 張壁古堡同時也是一座軍事城堡,除了軍事地道和城牆以外,地面上還殘留著其它軍事遺跡。例如,西場巷原來就是軍隊操練的校場,而戶家園,則是平民的集中居住地,戶家園地勢較低,巷口上方建有過街天橋,天橋與北堡門城牆相連,上過兵,下過民,避免了軍民雜居時士卒對平民的騷擾。 古堡內的建設規劃無一不反映著中國古代天人合一、順應風水的思想。張壁古堡為子坐午向,南高北低,有悖於古代城市選址「子午」坐城須北高南低的規律,因而在北堡門上建了兩座廟宇,一為「真武廟」,一為「二郎廟」,廟頂標高超過南堡門,以使北高南低。由於綿山的地勢高陡,「沖」氣足,所以又在南堡門外建造了關帝廟,以遮擋來自綿山的「煞氣」。 最令人稱奇的是,小小一個張壁古堡,竟然建有唐代以來的近十座寺廟宮觀,宗教及其它古建築密度之高,極為罕見。古堡內目前保留的古代宗教、民俗建築主要有:真武殿、二郎廟、空王佛行宮、興隆寺、地藏王菩薩殿、呂祖閣、三大士殿、可汗祠等等。 空王佛,俗名田志超,成佛於綿山雲峰寺,被尊為綿山山主。張壁古堡距綿山不到十公里,這里出現他的行宮也就不足為奇了。大殿內的主塑像為空王佛,佛體貼金,背光華麗,山牆上繪有田志超成佛的壁畫。空王佛行宮與毗鄰的真武廟大殿上頂端,均有明代三彩琉璃裝飾,華麗精美。在大殿廊下立有兩座稀世罕見的琉璃碑,碑之通體為琉璃燒制,孔雀藍底,黑字書寫,碑額為青黃綠二龍戲珠,分別記述田志超成佛的過程和空王佛行宮修建緣起。據說,這兩座碑是我國目前絕無僅有的琉璃碑,堪稱琉璃藝術世界中的奇葩。有人說介休是我國琉璃藝術建築的寶庫,這兩塊碑無疑又是一個例證。 北瓮城城牆上,還建有一座二郎廟。在古堡南門外,還建有一座彌補風水的關帝廟。關帝廟東院內原來供奉著千手千眼觀音,文革期間,觀音像被毀,人們在觀音像後發現一夾壁牆,內藏有一尊高約一米的泥塑像,似佛非佛,似道非道,從服飾和冠戴看,象是宋代以前的官員。後來人們又從泥像腿部的破損處發現這是一尊澆鑄的實芯鐵像,表面加以泥塑。有關考古專家看後,認為這種鐵像加泥塑的制像法從未見過。至於為什麼要如此制像,塑像為什麼佛、道、儒三教集於一身,為什麼藏於夾壁牆內,則無人能夠解釋。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餘公里,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十餘年,曾在飢餓時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給重爾吃。晉文公還國為君後,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尋找,為逼迫介於推出山,採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文公得知,悲憤交加,命將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縣。又將「環綿山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以示懷念。並於清明節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 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築,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山上文物古跡頗多,俗稱「九里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游綿山可從介休南行20多公里到綿山山麓的興地村,參觀第一景點回鑾寺古剎。 回鑾寺是由於唐太宗欲登山禮佛未成,至此回鑾,故名。唐太宗有詩雲:「回鑾游福地,極目玩芳晨。寶剎遙承露,天花近尺春。」據寺內碑刻記載,寺原在東山柴谷之間,後遭流寇所毀,唐僖宗時遷到現址,敕名「興國寺」。現見大殿脊檁下有「大元國至大元年(1308)重建的題記」,後明、清重修,現存建築為元明清三代遺物。主建築有山門、過殿、大殿,兩側對稱布局。殿闊五間,用減柱造,結構簡潔。存元明清歷代石碑17通,記錄著寺院的興衰。院內古松、龍槐、杉楸等樹木蔥蘢,形似傘蓋,給古剎增添了勃勃生機。 離寺南行1.5公里,登山2.5公里到龍頭寺後,沿山腰間小路曲折而行入綿山腹地。沿途兩山對峙,怪石嶙峋,風景絕佳。前有乳房似的石峰,答薛茸結,泉水垂滴於下面石池中,水質清涼透明,沁人心脾,這就是「峰乳泉」,俗稱「母奶頭」。過棧道到小須彌、中岩寺,可見白雲洞內湧出雲團,變幻莫測,令人驚嘆。復行2.5公里,過「鹿橋」、「兔橋」,再攀 127級石階便是綿山中心抱佛岩。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如穹窿,猶如兩手抱腹,且腹中空空。後在岩中建寺,稱抱佛寺,即雲峰寺,有殿宇20餘間,為初唐遺物。殿中有「空王佛」田志超等塑像,都深嵌在岩壁石窟中的佛龕內。登高處眺望,遠處莽莽蒼蒼,群峰擁翠,延續不絕。而岩前面臨深谷,兩側山峰相望,煙寺相依,給人以啟迪。 以抱佛岩為中心,向東行百米有鐵索嶺,鐵索從崖頂垂下,可攀援而上到達山巔,上有銀空洞、竹林寺、鐵瓦寺、摩斯塔等景點;朝西北下行 5公里有李姑岩,相傳是唐太宗御妹出家修煉處;沿南下石級到斷岩邊,下雲梯可到棋盤洞,洞內有唐代佛像、古碑、名人題刻。賀知章有題記百餘字,盛贊了綿山的奇險,引遊人矚目。 綿山的景觀很多,又有白雲庵、光岩寺、雲中寺、地藏殿、世姑廟、龍王廟、柏龍、說法台、棋盤石、五龍墓、捨身崖等。還有直徑 1米的鐵鍋水,水從崖壁流入,滿而不溢,掬而飲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鍋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級,行500米,即達溝底深谷,又有「石洞水」與周圍的青山怪石、奇樹山花相映成趣,使人賞心悅目。 綿山,山古水活,古跡眾多,又有大量的古老傳說,以其鮮明的個性跨身於我國名山之列。今日綿山,正在恢復其原來的魅力。「萬壑千崖增秀麗,往來人在畫圖中」,定會給遊人留下永恆的記憶。
⑷ 山西晉中市介休市附近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介休歷史悠久,國內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歷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因史版出春秋時期割權股奉君的介子推、東漢時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時期出將入相五十載的文彥博三位賢士名達,素有「三賢故里」之稱。
介休現存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八處
1、被譽為「琉璃藝術建築博物館」的後土廟道教建築群;
;2、三晉名樓玄神樓;
3、北辛武太和岩琉璃牌坊;
4、張壁古堡;
5、五嶽廟;
6、小靳村東岳廟;
7、張壁古堡;
8、唐代九大名窯之洪山窯址。
清明發源地國家4A景區:
綿山
另外,介休周邊的靈石王家大院,平遙古城等。
⑸ 介休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介休山河秀麗、景色宜人,是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境內綿山如屏聳立,汾水似帶環繞,名勝古跡星羅棋布。綿山風景區是六大低山旅遊風景區之一,以自然景觀「奇、險、秀」,人文景觀「古、巧、絕」著稱,寺廟、道觀大多建於懸崖壁之間,主景抱腹岩岩頂伸出,呈抱腹狀,洞內可容萬人,實屬罕見。自隋唐以來,綿山就是參拜、旅遊的勝地,史載一九二六年,瑞典國王曾攜家室登山禮佛。96年以來,由民營企業三佳公司投資開發建設,到目前已完成投資5.6億元,形成十大景區120多個景點的規模,從2000年開始,連續五個黃金周門票收入、旅遊人數居全省主要景點榜首。張壁古堡有「地上地下雙城子,堡垣廟院博物村」之稱,可與羅馬修斯堡相媲美,其反風水的建築風格堪稱東方建築史上的奇跡。後土廟道教建築群氣勢恢宏、構造精美,琉璃藝術巧奪天工,有琉璃藝術建築瑰寶之稱。還有華夏第一柏——秦柏,三晉三大名樓之一的玄神樓等具有獨特的魅力,在全省、全國叫絕稱奇。 陶瓷製作工藝是山西省介休市洪山村的傳統工藝。洪山村古有「陶村」之稱,洪山村的源神泉水和洪山陶土為安益洪山陶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物資條件。據史料記載,洪山瓷窯是北方的典型民窯,始建於唐貞元十三年(797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2006年被國務院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記得採納啊
⑹ 介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到介休旅遊的話,有很多好玩的地方都可以去,比如棲賢谷、聖乳泉、真武廟等等。其中的棲賢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線天的狹谷.兩邊怪石嶙峋,少有草木,須攀十餘架天梯才能通過。當年介之推母子就是經這里到達歸隱地的,你們可以踏著這條曲徑古道去尋覓介之推的遺跡。還有真武廟(亦即玄武廟),位於山西省河津市城區三里許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其狀如龍,故俗稱九龍廟、九龍頭。。真武廟居勢高峻,三面臨空,形狀似島,又因崗頭遍嶺是青松翠柏,紫的清幽,故遠在清乾隆以前就有「卧麟崗」之稱。清咸豐十一年,崇文社王照離等人在創建崇文閣、純陽洞時方題名「麟島」。真武廟總面積約34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殿、樓、閣、亭、台、坡階、棧道、廊舍、牌坊等共三十四處之多。所有建築皆依山勢而上下,殿坡棧道均隨地形而低高。其勢突兀,高下懸絕。東望虎崗,西瞰龍門,南臨汾水,北枕紫金。故有「西河畫舫」、「孤雲送月」、「雁塔凌空」、「倚斗金鑾」、「太華晴峰」、「汾水秋波」、「小橋飛鳳」、「原麟疊翠」----「麟島八景」的美麗傳說。如果你們時間充足,我推薦你們到烏金山歡樂谷玩,它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其中由「印象烏金山」、「七彩國度」、「深海幻想曲」、「九龍小鎮」、「星際嘉年華」、「礦谷部落」、「百寶峽谷」、「歡樂門」等八大主題組成。相信一定能讓你們玩得盡興!
⑺ 綿山周邊的景點 想去綿山玩 附近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嗎
綿山
[介休] 張壁古堡
[介休] 太和岩牌樓
[介休] 介休後土廟
[介休] 五嶽廟
[介休] 回鑾寺
[介休] 襖神樓
[介休] 東岳廟
⑻ 介休有什麼新建好玩的地方
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
介休市位於山西省中南部,太丘山北側,汾河南畔。距省會太原市139公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年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市總面積744平方公里,人口37萬,轄7鎮3鄉251個行政村5個街道辦事處。境內平川、丘陵、山區各佔三分之一,從北向南梯次排列,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交替分明,日照充裕,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0.4℃,平均降水量477.2毫米。
行政區劃
介休市轄5個街道、7個鎮、3個鄉:北關街道、西關街道、東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壇街道、義安鎮、張蘭鎮、連福鎮、洪山鎮、龍鳳鎮、綿山鎮、義棠鎮、城關鄉、宋古鄉、三佳鄉。
歷史沿革
介休歷史悠久,國內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歷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因史出春秋時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東漢時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時期出將入相五十載的文彥博三位賢士名達,素有「三賢故里」之稱。總面積744平方公里,總人口37.25萬人。 介休歷史悠久,國內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歷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公元前718)。時,曲沃庄伯伐翼,晉翼侯奔隨,隨在今介休城東,當時為晉大夫士會食邑。公元前636年,晉文公返國賞隨臣,介子推不言錄,與母隱居綿山。晉文公焚林求賢,子推竟與母抱樹而死。後,介休即依介子推休於此而得名。自公元前514年起,介休歷史上先後東部建置鄔縣,西部建置平周邑,秦始皇設郡縣,城區建置界休,以後改為界美、介休、平昌。東魏時,定陽郡一度僑治境內。北周時期,曾設置介休郡。隋、唐時期一度設介休郡、介州。鄰縣靈石公元590年建縣前,一直為介休地域。隋、唐時設介休郡、介州時,兼領平遙縣。孝義歷史上曾幾度並入介休縣。宋、元、明、清時期,介休縣域和領屬關系基本保持不變。1992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下文,介休撤縣改設縣級市,行政區域不變,依舊隸屬晉中行署。現轄7鎮3鄉、232個行政村,5個街道辦事處。
春秋晉頃公十二年(前514年)置鄔縣。秦置界休縣。新莽改為界美。東漢復名界休。西晉改介休縣,以春秋時晉文公的臣子介之推死亡在其境內的綿山(介山)上而得名。十六國時期鄔縣、介休兩縣廢。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置介休,十九年復置鄔縣。北齊天保年間並入永安縣。至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恢復。大成元年(579)改名平昌縣。隋開皇十年(590)析置靈石縣,十八年復名介休縣。隸屬太原郡、西河郡、汾州、汾州府等。1992年撤縣設市。
地理氣候
介休地處太原盆地和太岳山的結合部,太原盆地西南端,太丘山北側,汾河南畔。年平均氣溫10℃,降水量493毫米。
經濟
介休素有陝晉通衢之稱,是三晉腹地的重要交通樞紐。境內南同蒲鐵路復線及國省主要干線祁臨高速公路、大運一級路、東廈公路等6條公路呈網格狀貫穿全境,市鄉公路四通八達,與國道交錯連接。全市現有火車站5座,鐵路專用線15條,其中介休火車站為國家一等站,站內建有大型編組站一個,年客運量90萬人次,貨物吞吐量1230萬噸,擔負著原臨汾鐵路分局70%的貨運任務,是南同蒲沿線最大的貨運站。電力設施有220千伏和110千伏兩條輸電干線穿境而過,建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18座,電力總容量達到36萬千伏。全市電話裝機總容量達到4.8萬門,百人擁有行動電話部數達到10部,信息網路技術已普遍進入機關單位及大型骨幹企業。介休經濟發展迅速。在農業上,重點是引導工商企業進入農業領域開發建設,形成了一大批規模種養大戶和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有力地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和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農業的比較效益和競爭優勢顯著增強,涌現出聚興、環飛等全省知名的龍頭企業和綠夢園小米、兆興牌肉製品、環飛乳鴿、介休陳醋等品牌產品。在工業上,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堅持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開發建設高新技術產業,擴大市域競爭優勢,基本形成了煤焦、鋼鐵、建材、機械、化工、輕紡六大產業群,成功走出了富有介休物色的發展模式。
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6.7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7.2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2.4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06元,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六年排全省十強行列。介休經濟以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為主。全市共創辦三資企業22戶,有12戶企業擁有自營出口權,出口產品主要有焦煤、生鐵、高檔面料、鋁釩土、高功率石墨電極、日用陶瓷、電石、核桃仁、紫木節及小雜糧等20餘種,覆蓋27個國家和地區。全市2001年出口交貸值達到了24.5億元,創匯3億美元。按照新的統計出口徑,全市出口產品產值佔全市工業總值的70%,佔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50%。尤其是焦炭作為出口主導產品,從91年開始,銷往德國、美國、日本、法國、巴西、印度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1年全市出口焦炭437萬噸,約佔全國出口總量的41.3%,佔全國出口總量的62.2%,是全省最大的焦化生產和出口創匯基地。古老介休,商機無限。
為了鼓勵國內外客商到介休投資創業,介休市人民政府已經出台了鼓勵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誠摯期盼海內外客商前來觀光旅遊,洽談貿易,興辦實業,採取各種形式、廣泛開展經濟、技術、文化交流與合作。我們將以優越的環境、一流的服務與你攜手並進,共辟未來。
農業主產小麥、玉米、高粱等。境內煤炭儲量豐富,是中國重要的焦煤產地,有汾西礦業公司等重要企業。依託於煤炭,介休近年來煉焦產業也發展迅速,但亦帶來不少環境污染。
物產
礦產有煤炭、鋁釩土、石膏、粘土、石英礦、硫鐵、石灰岩、紫砂、蛭石、紫木節、水晶、硝石、磷礦、石棉等。
野生動物有土豹、林麝、青羊、穿山甲、馬雕、狼、狐、獾、山豬等。
中草葯材有豬苓、地骨皮、香加皮、荊芩、山桃仁、酸棗仁、麻黃、黃芩、板藍根、紫蘇、椿根皮、綿貝、元胡、大葉三七、荔枝草、野山參等。
土特產主要有亨樂牌黃酒、鸑鷟香、貫餡糖、綿山牌陳醋。
文化和旅遊
介休山河秀麗、景色宜人,是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境內綿山如屏聳立,汾水似帶環繞,名勝古跡星羅棋布。綿山風景區是六大低山旅遊風景區之一,以自然景觀「奇、險、秀」,人文景觀「古、巧、絕」著稱,寺廟、道觀大多建於懸崖壁之間,主景抱腹岩岩頂伸出,呈抱腹狀,洞內可容萬人,實屬罕見。自隋唐以來,綿山就是參拜、旅遊的勝地,史載一九二六年,瑞典國王曾攜家室登山禮佛。96年以來,由民營企業三佳公司投資開發建設,到目前已完成投資5.6億元,形成十大景區120多個景點的規模,從2000年開始,連續五個黃金周門票收入、旅遊人數居全省主要景點榜首。張壁古堡有「地上地下雙城子,堡垣廟院博物村」之稱,可與羅馬修斯堡相媲美,其反風水的建築風格堪稱東方建築史上的奇跡。後土廟道教建築群氣勢恢宏、構造精美,琉璃藝術巧奪天工,有琉璃藝術建築瑰寶之稱。還有華夏第一柏——秦柏,三晉三大名樓之一的玄神樓等具有獨特的魅力,在全省、全國叫絕稱奇。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襖神樓
介休後土廟
綿山
玄神樓
秦柏
張壁古堡
⑼ 介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有綿山,張壁古堡,後土廟,玄神樓,濕地公園等。
⑽ 介休娛樂推薦,介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介休娛樂攻略
由晉北向晉南較經典的路線為平遙古城——張壁古堡——綿山——王家大院——壺口瀑布,可以沿此線路遊玩
MOMA時尚音樂酒吧是介休市的一家特色酒吧,酒吧環境優雅,酒水種類繁多,特別是地道的洋酒和特色的雞尾酒最受歡迎,是當地俊男靚女的聚集地,是一個休閑的好去處。
活著密室逃脫位於介休市綿山南街1號。真人密室逃脫將玩家關在一間密閉的房間中,主持人講述相關的故事背景和注意事項,玩家領悟主題並觀察環境,玩家開始探尋搜索,找到有用線索,根據線索找到答案或者機關,解答所有題目,逃出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