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好玩的地方
1. 嘉峪關現在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 長城第一墩
2、懸壁長城
3、 天下雄關碑
4、內城
5、長城博物館
2. 嘉峪關周圍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赤金峽現在弄的還挺好的,再就是去敦煌鳴沙山玩玩沙子。
3. 嘉峪關晚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您好、本人是嘉峪關標准土著。
您說的是祁連冰川嗎?那裡晚上是不可以去的。
去東湖氣象塔可以坐五路公交車在步行街下車向左走一百米就到正門了,如果您懶得走路也可以在東湖北門下車。
其餘好玩的地方城樓,懸壁長城等。
至於小吃。您可以搭乘一路公交到建設路市場、富強市場、經鐵路市場。這三個地方都是夜市。
你還可以做5路到大唐美食街。易都摩爾等。這三個地方是相對比較繁華的夜市。
另外晚上雄關廣場。森林公園也是不錯的~
在市區是可以看到雪山的。很清楚~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望採納~
4. 嘉峪關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么
你好抄,
1 首屬嘉峪關城樓,還有懸襲壁長城。
2 東湖公園,有三個湖,1、2、3號湖,挺不錯的,挺大的人工湖,景色也不錯。
3 南湖(在建,不建議去),
4 迎賓湖,也可以。
遠一點的話,
可以去:
1 七一冰川
2 嘉峪關魏晉磚壁畫墓
是「果園——新城魏晉墓群」的一部分,位於嘉峪關市區東約18公里的新城鎮,在近13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分布著魏晉時期的古墓葬一千餘座,素有「地下畫廊」之稱。
希望可以幫到你!
5. 嘉峪關周邊好玩的地方
周圍風景區:黑山湖、玫瑰溝、狼柴狗、大黃溝、玉門夢江南、玉門條湖、七回一冰川、城樓、答天下第一墩大峽谷、文殊口、新城草湖、新城林場、酒泉西峰林場、酒泉常青植物園、酒泉花城湖、金塔鴛鴦池、華尖海馬泉、金佛寺關山河、酒泉祁連山原始風景區等。
6. 嘉峪關晚上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嘉峪關晚上好玩的地方有:城樓、懸壁長城、大唐美食街、雄關廣場、森林版公園等。
7. 嘉峪關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有關嘉峪關的特色很多了,看是從那一方面說呢:
比如在小吃方面:
嘉峪關的地方飲食百味薈萃。代表性的名點小吃有搓魚面、拉條面、砂鍋、餛飩、臊子面、炮仗面、糊鍋麵筋等,小吃集中在振興市場美食一條街和鏡鐵路美食一條街,夏天還在建設東路設有美食夜市。
嘉峪關有幾十家環境典雅,整潔舒適的餐廳,各有拿手好菜,令人贊不絕口。富有地方特色的風味佳餚有:雪山駝掌、戈壁燕影、烤羊腿、黃燜羊肉、紅燜羊肉、戈壁雁影、雄關酥、駝蹄羹、東坡肉,燈影玉片、青椒肥腸、油爆駝峰、孜然羊肉、菊花牛鞭、麒麟駝掌、蘭發豆腐、茄汁活魚、松仁玉米及火焰烤羊腿、涮羊肉等。隨著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夕發朝至的海鮮也成為地方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保持了色鮮、味美、價廉的的優點。
2.在地方特產方面:夜光杯、風雨雕、駝絨畫、祁連玉雕、嘉峪石硯、文物復製品及反映魏晉時代人文景觀的墓磚畫
3.在特色旅遊方面:黑山摩崖淺石刻岩畫 嘉峪關關城 嘉峪關滑翔基地 嘉峪關人手石印
酒鋼水上歡樂園 七·一冰川 萬里長城第一墩 魏晉 壁畫墓群
懸壁長城 迎賓湖旅遊區
4.路線特色; 游覽天下第一雄關,參觀地下神秘畫廊,體驗攀登冰川樂趣。
8. 嘉峪關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啊
游覽萬里長城的最開端——嘉峪關城樓,游覽攀登具有"西部八達嶺"之稱的懸壁長城
9. 嘉峪關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嘉峪關,又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東經98°17′、北緯39°47′,甘肅嘉峪關市向西5公里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現成為萬里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嘉峪關關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旅遊景點;
戲台
戲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關游擊將軍袋什衣主持修建, [嘉峪關景觀] 系當時守城官兵、城內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其形制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戲台。由木製屏風把前後台分隔開,屏風正中央繪制八幅人物圖,是人們熟知的「八仙」內容。頂部為中國傳統圖案「八卦圖」,「八卦圖」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與科學的綜合反映。兩側是一組風情壁畫,內容是寺廟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養的寵物。這些繪畫內容在其它戲台上是非常少見的。戲台兩側書寫有對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對聯高度概括了古往今來人間世事的演義變化及戲曲演出場所的功能作用。
文昌閣
文昌閣,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樓閣為兩層兩檐歇山頂式建築,底層兩邊為單間鋪房,四周立紅漆明柱18根,形成迴廊。內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的官廳。四面裝有花格門窗,上部繪制山水人物彩畫80餘幅。此閣在明清時為文人墨客會友、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成為文官辦公的地方。
內城
內城牆高9米,加垛牆1.7米,總高10.7米。6米以下為黃土夯築,6米以上用土坯加築。歷經六百多年,牆體雖有剝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修築城牆用的黃土,都是經過認真篩選和加工製作的,首先將選好的黃土放在青石板上,讓烈日烤曬,將草籽曬死。嘉峪北段長城下出土的「長城工牌」,上面詳細記載了當時修長城的分工情況。「長城工牌」現陳列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內,「工牌」為石質,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長城各工程隊隊長的名字。修築工程結束後,要進行嚴格的驗收:在距城牆一定距離內,用箭射牆,如果箭頭射不進去,證明城牆堅固合格;如若箭頭射入牆體,則證明工程不合格,要進行返工重建。如此嚴格的長城工程管理制度,保證了長城工程的質量。
嘉峪關關城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於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可守也」。嘉峪關關城布局合理,建築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瓮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台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台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瓮城回護,面積各有500餘平方米。瓮城門均向南開,西瓮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游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台和文昌閣。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里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台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長城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即討賴河墩。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它是明代萬里長城從西向東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是嘉峪關長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距關城7.5公里,墩台矗立於討賴河邊近80米高的懸崖之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矣」。
西域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往西,雄偉壯麗的長城、遍地的文物遺跡、浩繁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秘的奇山異水……使這條蒼茫古道至今仍流光溢彩。[1]長城第一墩景區自然景緻壯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討賴河水滔滔東去,朝陽里,宛若銀練飛舞在戈壁之上;夕陽下,又如飛龍遊走於山澗之中。極目南眺,山峰終年潔白,襯映著藍色天空,更覺清新如畫。「四時大雪,千古不消,凝華積素,爭奇獻秀,氤氳郁蔥,凌空萬仞,望之如堆瓊壘玉」。晨曦初起,彩霞橫抹天空,天高野闊,千嶺萬壑競披紅裝,婀娜多姿。雨後,祁連山中長雲如練,纏繞山腰,或化作各種離奇物形,或變作鐵馬甲兵;或雨過天晴,彩虹橫掛山川。正所謂:「余收遠岫和雲濕,風度疏林帶舞飄」。
長城第一墩旅遊景區面積約3.22平方公里。景區包括長城第一墩、綜合服務區、討賴河滑索、討賴客棧、天險吊橋、「醉卧沙場」雕塑群、「中華龍林」等內容。其中下沉式綜合服務區有貴賓接待室、遊客服務中心、飲吧、觀景平台、滑索、旅遊紀念品商店等設施。 嘉峪關景區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閑、娛樂、懷古游學的好去處。
懸壁長城
石關峽又名水關峽,它的南面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面是高聳入雲的黑山。斷壁長城和 [懸壁長城] 懸壁長城是嘉峪關西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斷壁長城居於黑山峽口之南,為東西走向。懸壁長城在峽谷的北面,為南北走向,城牆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有「西部八達嶺」之稱。這兩條長城形成拱衛之勢,共同扼守黑山峽口。
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位於嘉峪關市西南116公里處的祁連山腹地,它是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和原蘇聯冰川學專家於1958年7月1日發現、並以發現日期命名的一座高原冰川。該冰川斜掛於坡度小於45度的山坡上,冰層平均厚度78米,最厚處達12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七一」冰川氣候獨特,景色迷人,是開展登山探險、避暑休閑、科考研究等旅遊活動的好去處,也是嘉峪關市旅遊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加快旅遊資源開發步伐,2002年至2003年,嘉峪關市共投資312.01萬元,鋪築了自S215線至山腳下9.443公里沙石路,修建了1000平方米停車場和180米步行台階,並對近2公里登山道路進行了修整。修建了佔地545.8平方米的「冰川環保探險旅遊服務中心」,內設接待室、急救室、工作室、廚房、餐廳和6間客房,配備了發電機和全套的住宿接待設施,使冰川景區的基礎設施和接待服務功能得到了初步改善。[2]
旅遊指南
民間傳說
嘉峪關的修建,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時簡陋的建築條件下,能建起如此雄偉的關城,是很不簡單的,但正因為如此,才演繹出一段段動人的傳說。
定城磚
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瓮城門樓後檐台上的一塊磚。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演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瓮城門樓後檐台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藉此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吁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並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山羊馱磚
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燒制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盡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里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牆。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