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遊客數量
㈠ 求南京旅遊景點排名前十,有哪些值得去
南京旅遊景點排名前十的為明孝陵(梅花山)、夫子廟、中山陵、玄武湖、總統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博物院、牛首山、紅山森林動物園、靈谷景區,具體介紹如下:
1、明孝陵(梅花山):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2、夫子廟: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國四大文廟之一。位於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 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據王導提議「治國以培育人才為重」,立太學於秦淮河南岸。
3、中山陵: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鍾山風景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面積8萬余平方米。
4、玄武湖:玄武湖古名桑泊,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當代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 位於南京城中,紫金山腳下的國家級風景區,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5、總統府:坐落於古城南京的原國民政府總統府,是一座有六百多年歷史的歷史建築遺存。現在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館。 園中亭台樓閣,古木疊障,是典型的徽派江南古典園林。
6、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是一處以史料文物、建築、雕塑、影視等綜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殺」慘案的專史陳列館。
7、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坐落於紫金山南麓、中山門內北側,是中國最早創建的博物館之一。1933年籌建,1948年建成,主殿模仿天津獨樂寺山門的模樣。
8、牛首山:牛首山又名天闕山,是金陵四大名勝之一,因山頂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得名。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
9、紅山森林動物園:紅山森林動物園由南京玄武湖動物園遷移到此而建。現已建成小紅山鳥類區、大紅山猛獸區、放牛山食草動物和靈長動物三大展區,39個設計新穎的動物場館依山營建,錯落山間。
10、靈谷景區:靈谷景區位於中山陵以東約一公里處的靈谷景區,原為明朝「天下第一禪林」靈谷寺所在地,景區內匯集了六朝時期名僧寶志(即濟公和尚原型)的墓塔。
(1)中山陵遊客數量擴展閱讀:
南京景點介紹:
南京號稱「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代有很多政權在這里定都,因此一直是江南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文物古跡星羅棋布,自然風光優美迷人。
南京人文景點集中在主城區的玄武、秦淮等區,其中環玄武湖,秦淮河沿岸以及夫子廟三大區域是景點最集中的地方。東郊的鍾山風景區和北部的燕子磯則分別以山嶺和江景取勝。
㈡ .南京中山陵風景區去年國慶期間平均每天接待遊客約14萬人次,門票總收入達420萬元.按門票收入的5%
直接420萬乘以5%就是 營業稅是固定稅率 又沒有分級繳納制度
㈢ 2014年10月1日南京中山陵的單日遊客數量大約為
大約12萬人
㈣ 南京中山陵晚上會不會封山啊晚上遊客可以在山裡過夜啊還有免費持續到什麼時候啊
晚上中山陵當然要關門的,中山陵 所在的紫金山不會封。可以在山腳的酒店過夜。不過,紫金山么意思的。免費會一直持續下去的,,,以後,沒有意外,將一直是免費的景點!
㈤ 「十一」黃金周期間,南京市中山陵風景區在7天假期中每天旅遊的人數變化如下表(正數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
(1)設9月30日該景區的遊客人數為a萬人, 則由題意得10月1日回到10月7日的遊客人數如下表所答示;
(2)當a=2時, 80(1+25%)[(a+1.6)+(a+2.6)+(a+3)]+80[(a+2)+(a+1.2)+(a+1.6)+a] =620a+1104 =620×2+1104 =2344萬元. |
㈥ 修改病句:一些不自覺的遊客因身邊沒有清潔袋,就隨手將用過的垃圾扔在樹林里、草叢里,給美麗的中山陵抹
「用過的」修飾「垃圾」,多餘
㈦ 中山陵導游詞(照片)
各位遊客:下面我們將要參觀游覽的景點是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位於南京市東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中山陵坐北朝南,前臨平川,背靠青山,其建築採用依山為陵的形式,墓室建在海拔158米的山頂最高處,比獨龍崗明孝陵所處的位置高出90多米;從牌坊到墓道,高差70多米,平面距離700多米,顯得十分雄偉壯麗。
【孫中山生平—安葬紫金山的夙願—陵墓設計者呂彥直】
各位遊客:在到達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簡要地介紹一下孫中山先生的生平。孫中山,姓孫名文,字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他於1866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現已改為中山市),是中國辛亥革命的領袖。孫中山早年曾求學海外,1892年畢業於香港西醫學院,曾一度行醫。20世紀初年的中國,災難深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苦難深淵。目睹清政府的腐敗,孫中山毅然放棄行醫,投身革命,於1905年8月和一批資產階級革命的知識分子,在日本東京組織成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帶有資產階級政黨性質的組織「中國同盟會」,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權」即「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從1907年到1911年10月前,同盟會在我國華南地區不斷發動武裝起義,特別是在1911年4月27日發動了廣州起義。廣州起義雖然最終遭到失敗,但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從此各省紛紛響應,推翻了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帝制,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深刻、意義深遠的一次偉大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在中央臨時政府會議上,大家一致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商議成立中國臨時政府並定都南京,確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1912年1月l日,孫中山從上海到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但因袁世凱的扶持和革命黨人的妥協,1912年4月1日,孫中山正式辭去臨時大總統職,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並定都北京。革命雖然受到挫折,但是孫中山先生沒有氣餒,繼續展開了護法運動、護國運動、討袁運動。1924年1月同中國共產黨進行了第一次合作,並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著病痛,北上與馮玉祥商討國事。1925年3月12日,終因肝病惡化在北京逝世。
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歡鍾山(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就曾登山游覽。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總統之職後,來這里打獵,看到這里山水相依,氣勢雄偉,就有了他回長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彌留之際,他還念念不忘這一夙願,再三叮囑左右。當然,孫中山葬於紫金山,不僅僅是個人的願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臨時政府所在地,孫中山先生長眠於此,表示了討伐帝制和繼續革命的決心。
為了尊重孫中山先生的遺願,由孫夫人宋慶齡,兒子孫科等人組成的孫中山葬事籌備處,通過登報懸獎,徵集陵墓設計方案。在眾多的應征者中,年僅33歲的青年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警鍾形圖案被一致評為首獎。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呂彥直是山東省東平縣人,1894年生於天津。早年在清華大學建築系畢業後,被公費派往美國康奈爾大學深造,得到美國著名設計師茂菲的指導,回國後,在上海開設「彥記建築事務所」。為了設計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嘔心瀝血,不辭辛勞。在工程接近尾聲時,身患肝癌,於1929年3月18日病逝,時年36歲。
【陵園路—陵區總體概況—半月形廣場—孝經鼎】
各位遊客:我們的車已駛向陵園路。這條長達3公里的「綠蔭長廊」兩側,種植著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樹——梧桐樹。這條路也是南京綠化最好的一條林蔭路。出了陵園路,前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廣場。
好了,中山陵馬上就要到了,有關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跡就暫時介紹到這里。請各位遊客准備隨我下車,一同去參觀中山陵,瞻仰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了中山陵。它於1926年1月15日破土動工,歷時三年多,耗資220餘萬銀元,於1929年春竣工。孫先生的遺體是1929年6月1日從北京運抵這里的。整個陵區的面積達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築由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組成。根據呂彥直的設計,整個陵區平面呈警鍾形,給人以警鍾長鳴、發人深醒的啟迪。孫中山先生在臨終遺囑中說,他致力於國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呂彥直的警鍾形設計,寓意深刻,最貼切地表達了「喚起民眾」之意。
中山陵作為一座陵墓,呂彥直在設計上繼承了我國傳統的陵墓建築風格,如依山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等中國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築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屬於封建糟粕一類的東西,如摒棄用於顯示古代帝王威嚴的石人石獸,同時吸取西方建築的一些先進技藝。整個構思的確稱得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別具匠心,巧奪天工。
各位遊客:進入中山陵,首先來到的是陵前的廣場。廣場位於中山陵的正南端。雖然不很大,但卻為陵墓平添了庄嚴肅穆的氣勢。請大家留意,我們腳下的這片廣場呈半月形,是「鍾」的下緣。四周蒼松挺立,樹大蔭濃,恰似革命事業萬古長青,枝繁葉茂,生生不息。大家再看,廣場南面的高台上,矗立著的是孫中山的全身銅像,氣宇軒昂,栩栩如生。
廣場南面那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八角形石台上的紫銅寶鼎,高4.25米,腹徑1.21米,重約5000公斤,是中山陵紀念性建築之一。這尊鼎鑄於1933年秋,是廣州中山大學師生和校長戴季陶捐贈的、鼎的一面鑄有「智、仁、勇」三個字,是中山大學的校訓。鼎內還刻有戴母黃氏手書《孝經》全文,所以叫孝經鼎。
【博愛訪—墓道—陵墓正門—碑亭—條堂—墓室—孫中山遺體安葬經過】
各位遊客:由廣場拾級而上就是墓道。在墓道的人口處,大家請看:這座沖天而立的花崗岩牌坊,高12米,寬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橫帽上刻著「博愛」二字,因此又稱為「博愛坊」。這座牌坊建於1930年,採用花崗岩仿木結構,建築格局為四攬三閉門沖天式。牌坊,在我國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寢的人口處,用來歌功頌德,至此朝拜者必須下馬步行。我們眼前的這座牌坊上所鐫刻的「博愛」兩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跡,也是他生前的座右銘,據說孫先生生前最愛題這兩字送人。
經過牌坊,就到墓道。整條墓道長480多米,分為三道:中道寬12米,鋼筋水泥路面;左右二道各黨4.2米,柏油路面。墓道兩旁對稱地種植著兩排雪松和四排檜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石人石獸,喻示著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氣長留天地之間。其中的雪松已成為南京市的市樹。
走完墓道,我們便來到了陵墓的正門。陵門坐北朝南,有三個拱門,每個拱門都裝有一扇對開的樓花銅門。陵門平面為長方形,高16.5米,寬27米,進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崗岩建成。屋檐為單層歇山式(歇山式建築是我國古代第二等級的建築屋頂式樣)。門楣上有孫中山先生親筆所書「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表達了孫先生畢生的奮斗目標和所追求的理想。
陵門之後,是一座方形的碑亭,邊長12米,高約17米,全部用花崗岩建成。亭中這塊高8.1米、寬4米的巨碑,碑的正面刻有國民黨元老譚延闓手書的「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24個餾金大字。字為顏體,道勁有力。譚延闓在民國時期曾做過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是國民黨內四大書法家之一。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孫中山曾經當過臨時政府大總統,並沒有擔任過政府總理,為何碑文稱他為「總理」而不稱為「總統」呢?當時段棋瑞政府雖然明令國葬孫中山,但實際上舉行的是黨葬,孫中山在國民黨內的職務是總理。再看碑的背面,沒有題寫任何文字。當初討論立碑時,計劃由汪精衛撰寫碑文,胡漢民撰寫墓誌銘,可花了兩年時間碑文內容也沒能定下來。大家都認為像孫中山這樣偉大的人物,其功績是無法用文字來評述的,於是就決定不寫銘文。遊客們:這座碑亭四面各有一個拱門,北側的拱門下設有石欄,我們在此可憑欄遠眺中山陵祭堂的雄姿,也可攝影留念。
出了碑亭,循著層層石階到祭堂前平台,共有八段石階,共290級,每段石階上都有一塊平台。平台上還陳列著一些紀念品,豐富了石階的景觀內容。石階兩旁種滿了各種終年常青的樹木,有松柏、楓樹、石鋪、海棠等。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第五層平台上,這里有一對巨大的紫銅鼎,上面刻著「奉安大典」四個篆書大字,這是當時的上海市政府為紀念中山先生的葬禮而敬獻的。請大家仔細看西側的那隻銅鼎,壁上留有兩個彈孔,據說是1937年12月日軍攻打南京時被炮彈擊穿的。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終於登上了第十層平台,這是陵墓的最高處,海拔158米。讓我們環顧一下平台四周,這座平台東西寬162米,南北進深38米,祭堂就位於平台的正中。到了這里,我想問一下,哪位遊客能說出剛才我們一共走過了幾級石階?對了,從廣場到祭堂總共有392級石階。設計者為避免單調,將這392級石階分為十段,每段一個平台,總計有大小十個平台。朝下看,不見台階,只見平台。如果從下往上看,那麼就只見到台階,不見平台了。或許有的遊客要問:這392級台階的數字是否巧合?不是!而是暗喻了當時中國的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
現在我們來到了祭堂前,這座融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宮殿式建築,長30米,寬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壘式的小建築物,並有兩座高12.6米的華表拱衛。祭堂的屋頂為重檐九脊,上覆藍色琉璃瓦,外牆用花崗岩砌成。祭堂的三拱門婚上從東到西分別刻著「民族」、「民生」、「民權」6個篆體大字,是國民黨元老張靜江的手書。居中的「民生」門楣上端,還有孫中山所書「天地正氣」4個金字直額。
請各位跟我進人祭堂。祭堂內部以雲南產白黑色大理石鋪地。堂內四周還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徑有0.8米,四隱八現,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12個月,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個季節。大西兩側的護壁上還刻有孫中山手書《建國大綱》全文。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孫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寬2.1米,用義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只見中山先生身穿長袍馬褂,膝上放著一本展開的文卷,雙目凝視前方,顯示出一位偉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籍波蘭雕刻家保羅·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於1930年雕成後從治國巴黎運到中山陵,總造價150萬法郎。坐像底座四側的六幅浮雕,再現了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生動畫面。正面一幅為「如抱赤子」,畫面上孫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為一個患病的幼兒治病。東面兩幅是「出國宣傳」和「商討革命」,表現了孫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創建同盟會的情形。背面一幅為「國會授印」,再現了辛亥革命後,議會向孫中山授大總統印的場面。西面兩幅浮雕,一幅是「振聾發聵」,表現了孫中山為喚起民眾,正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另一幅是「討袁護國」,內容是孫中山發表演說,號召人民討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凱。
祭堂後壁正中是墓門,與墓室相通。墓門分為兩道,第一道是兩扇美國產的紫銅保險門,門婚上刻有「浩氣長存」橫額,是孫中山先生親筆所書。第二道為獨扇銅門,上刻張靜江所寫「孫中山先生之墓」7個篆字。門開啟時,這7個字是看不見的,只有當墓門關閉時,門上的字才能看見。
整個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閉式建築,頂呈西式穹隆狀。室內圓形,直徑約18米,高11米,四壁用妃色人造石貼面。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鋪砌。墓壁上裝有目光燈,頂上裝有8個反光鏡;使室內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線。墓室的中央是安葬孫中山靈棕的大理石礦,直徑約4.3米,石礦深1.6米,四周圍著一圈精緻的白色大理石欄桿。墓護正中的長方形墓穴上安放著孫中山先生的漢白玉卧像,卧像身穿中山裝,神態寧靜,面容慈祥,如同生前安睡一樣,令人肅然起敬。這是捷克雕塑家高濃按孫中山遺體的形象而創作的。
講到這里,大家最關心的一定是孫先生的遺體是否仍在中山陵,事實上,孫先生逝世後,他的遺體的確是歷經了磨難。本來,孫中山逝世前,曾經吩咐葬禮儀式和棺木式樣仿照列寧的格式,讓民眾瞻仰遺容。可當孫先生逝世時,蘇聯贈送的玻璃鋼棺材沒能及時運到,只好暫時安放在酉式玻璃蓋棺木棺內,停放在北京香山碧雲寺石塔之中。當1925年3月30日蘇聯政府送來玻璃鋼棺材時,孫中山的遺體已久殮半個多月了,由於防腐措施不當,遺容不能再供後人瞻仰,只好改為土葬。1929年6月1日,遺體從北京遷往南京,當時就在這卧像下5米左右處安放了從美國定購的紫銅棺。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曾想將遺體遷往台灣,但由於爆破墓穴勢必會損壞遺體,因而作罷,終於使遺體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內。
各位遊客:中山陵的主體建築就介紹到這里,有興趣的遊客還可到祭堂外墓堡公園內去看一下《中山陵建設史料圖片展》,以便更多地了解中山陵建設的情況。參觀完畢後,請大家准時到停車場上車,繼續游覽下一個景點。謝謝各位!
㈧ 2014年十月一日南京中山陵的一日遊客大約為多少
C.12.6萬人次
㈨ 中山陵預約的是4點半的是否只能參觀半個小時
中山陵參觀有時間規定的,具體多長時間不記得了,既然你預約了就去參觀一下,會有工作人員負責的。
㈩ 中山陵明孝陵和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遊客嚮往的名勝古跡修改病句
中外遊客嚮往古跡明孝陵和名勝中山陵、南京長江大橋。
以上修改,如果題主覺得正確,就請幫忙點一下採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