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峽好玩的地方
Ⅰ 青銅峽黃河聖壇好玩嗎
非常值得去,暮色降臨,黃河大峽谷金沙灣一帶更顯靈性。
河水在大峽谷的臂彎里舒緩流淌,依山傍水的中華黃河聖壇庄嚴神聖,與這里的曲峽長河渾然一體,宛若一個在母親河邊守望了數千年的歷史珍藏。
華夏大地,禮儀之邦。祭祀天地山河,追念先祖先烈,歷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黃河金岸建設,自去年秋天至今年春天,自治區政府組織班子成員和自治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先後3次赴金沙灣調研、考察、論證、選址、研究規劃,並召開現場辦公會啟動「中華黃河聖壇」建設。這項工程集千人智慧,融悠久文化,納炎黃子孫深情,書寫寧夏625萬回漢各族兒女感恩黃河母親的華彩篇章。
二期工程即將接續,參觀者已驚嘆不已。浸沒在民族自尊自信、歸屬認同、震撼感召之中,人們不禁發問:這一填補了多項歷史空白,書寫了多個中國文化史上的「第一次」,集納了中國歷史學泰斗、著名民俗學家、策劃設計師、學者、藝術家、民間巧匠傳人智慧的文化精品,何以出自沿黃14個省區中疆域最小的寧夏回族自治區?
吮母乳一滴千秋感念慈恩,卧搖籃三夜萬世魂系親情。一條河,一座壇,千里奔騰路,萬頃赤子心。
如果把黃河比作母親,寧夏無疑是她最恩寵的孩子。從「天下黃河富寧夏」到「黃河聖壇矗寧夏」,是寧夏回漢各族兒女的情感朝聖與發展渴望的不期而遇
黃河水,天上來,不舍晝夜,奔騰萬里,積淀出舉世無雙的大平原,為中華兒女締造了廣袤的生存發展空間。
從青藏高原挾泥沙而下,滔滔黃河穿峽越谷,雷霆萬鈞。彷彿唯獨對這片土地鍾愛有加,劈開黑山峽從中衛進入寧夏,母親河一改狂野暴躁的脾性,變得溫婉柔和,恬靜如詩。
寧夏引黃灌區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年蒸發量卻高達2000毫米。如果沒有黃河水的滋養,將是一方不適宜人類居住之地。自秦漢至今,寧夏築壩修渠,引黃灌溉,歷經2000多年,形成了地勢平坦、面積廣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銀川平原與衛寧平原,成為聞名遐邇的塞上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些民諺生動描述了黃河對寧夏的鍾愛。這種豐富、獨特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孕育了黃河文化、回族文化、西夏文化等多種文化在寧夏共生共榮,也形成了寧夏開放、包容、和諧的文化生態,彰顯了母親河海納百川、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精神。
「沒有黃河,就沒有寧夏;沒有黃河,就沒有塞上江南的富庶。」從咿呀學語到讀書明志,這樣的啟蒙教育在每個寧夏人心中根深蒂固。
因黃河而興,因黃河而發展,寧夏的文明史是一部與黃河水乳交融的歷史。隨著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寧夏沿黃城市漸次崛起,以43%的土地,集中了全區60%的人口,創造了90%的GDP。2008年,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發起的十大新天府評選中,寧夏平原因富足、少災、民族團結、社會和諧脫穎而出,成為黃河流域唯一的入選地。
不同時代,總會把不同的重大考題擺在執政者面前。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以城市群為主導的新時期,地域小、人口少、與沿海地區差距日益拉大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當有何作為?
2007年6月,自治區黨委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加快沿黃城市帶建設。
2008年1月,自治區主席王正偉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推進沿黃城市帶「六個一體化」,奮力打造「一堤六線」的黃河金岸。奇思妙想的「黃河金岸」建設為沿黃城市帶這張宏偉藍圖的「落地」找到突破口,實現了將沿黃縣區作為一個城市體系經營的初衷,以此承載寧夏統籌城鄉、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任。
黃河金岸,甫一落地驚風雨。按照自治區「當代精品,歷史遺產」的要求,黃河金岸文化展示線與旅遊觀光線渾然一體,著力打造以黃河文化為軸心,「點線連接、縱觀南北」的精品建築,為世界徐徐展開一幅「黃河文化匯寧夏」、「黃河玉帶綴玉珠」的壯麗畫卷。目前,寧夏已將包括黃河聖壇、黃河樓、黃河書院在內的標志性工程進行了商標注冊。還將通過舉辦祭祀黃河母親及黃河文化論壇、黃河音樂會、黃河攝影大賽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彰顯豐富黃河文化的內涵。隨著黃河金岸的推進,正在建設的黃河聖壇、黃河樓、黃河書院、黃河小鎮、枸杞博物館等與沿黃歷史古跡108塔、黃河大峽谷、青銅峽鳥島等交相輝映,成為鑲嵌在黃河金岸上的璀璨明珠。感恩母親的朝聖情懷與發展渴望的契合,註定了中華黃河聖壇的光彩奪目。明年5月,寧夏將在中華黃河聖壇舉行萬人吟誦黃河活動。全球中華兒女將在此登臨祭拜,遙想懷思,在感恩、歸屬中生發民族自尊心、自強心、凝聚力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奮進的民族情懷。
今天行走在歷史長河中,必須承擔起泰山般的歷史責任。黃河聖壇建設體現中華民族創造力,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填補多項歷史空白
中華黃河聖壇位於青銅峽市金沙灣西岸,背靠賀蘭山脈,牛首山隔河屹立,左傍萬里黃河臂彎,右依青銅峽峽口。站在黃河聖壇向下望去,眼前的黃河及灘地正好構成一個太極圖。
閱讀中華黃河聖壇,如同閱讀一本厚重的黃河文化大網路全書。沿石板路拾級而上,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徜徉在處處是文化,步步是經典的歷史長廊中,視通萬里,思接千載。
中華黃河壇分為思源區、祭祀區、感恩區。創造性地採用青銅鑄造了表達華夏民族飲水思源、感恩戴德、崇敬吟頌黃河母親的思恩坊、感恩坊和禮恩坊。
中華黃河聖壇在建設中填補了多項歷史空白,書寫了中國文化史上多個第一:第一次將渾天儀、地動儀、指南針和日晷這「四儀」擺放在一處;第一次整理挖掘出60甲子的神像;第一次用青銅鑄造龜駝碑……
聖壇內的每一件作品都堪稱藝術精品,從不同角度詮釋再現著黃河留給人們的千古之謎和文化脈絡。
三座青銅牌坊如同三篇文章的序言,打開了思恩區、禮恩區、感恩區內在的絢麗。在我國古代,有木牌坊、石牌坊,從來沒有過青銅牌坊。青銅牌坊的建造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思恩坊、禮恩坊、感恩坊分別運用了漢族、西夏和回族的建築風格,填補了中國建築史的空白。黃河聖壇上,巍峨高聳、大氣磅礴的青銅牌坊,展現出黃河文化的滄桑與厚重。
高9米,直徑1.2米的二十四節氣柱矗立在農耕大道上,一眼望去如同24位神勇威武的將軍,講述著二十四個節氣的由來。從古至今,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介紹只有文字,沒有畫面。中華黃河聖壇邀請專家挖掘整理出二十四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圖文並茂地展現了二十四節氣的具體內容,填補了農耕文化史的空白。
農耕大道中央,18面巨型石鼓引人注目。石鼓文是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也稱「石刻之祖」。黃河聖壇選取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為載體,記載了遠古時代起至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國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農業政策。
文化大道兩側,是18面用青銅鑄成的巨幅竹簡。收錄了我國古代文化經典四書五經,《古蘭經》、《黃帝內經》、《孫子兵法》、《道德經》、《六祖壇經》及四部農書,書中的精華部分雕刻在竹簡中,以勵世人。
黃河鼎、黃河鍾、黃河鼓三件重器的鑄造也件件展現出黃河文化獨特的氣質。黃河鼎又稱為司母河鼎,寓意中華民族「鑄九鼎、定九州」的歷史淵源,重達8.9噸,譽為「黃河第一巨鼎」;黃河鍾飾以 「太極」、「八卦」、「河圖」、「洛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和賀蘭山岩畫等黃河文化吉祥圖案,被譽為黃河第一鍾;重達6噸的黃河鼓,是我國目前第一青銅大鼓。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與恢弘大氣的中華黃河聖壇一樣,建設者本身的付出也成為黃河聖壇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這是黃河岸邊一處孤零零的農宅,是總設計師、項目總監馮欽鐸住了5年的「家」。
小屋的窗正對著莽莽大河,每天與母親河遙相對望,情到深處,這位七尺男兒常會潸然落淚。
吾以吾手繪吾心。在馮欽鐸的住處,小屋的整面牆是用660多張圖紙拼接出來的中華黃河聖壇設計全圖,一樹一花、一草一木都勾勒得栩栩如生。
作為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齊魯園的設計者,河北逐鹿中華合符壇的設計者,馮欽鐸在國內設計界擁有較高名望。馮欽鐸說,黃河在金沙灣畫了一個大大的「S」,這里山水連為一體,大山、大水、大自然,必須要集合中華智慧,邀請大家來做大文章。
2010年初,寧夏面向全國廣發「英雄帖」,邀請國內各個行業的頂尖級專家匯集至寧夏,組成中華黃河壇的金牌製作班底。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神州土洋規劃設計院院長郭來喜教授承擔「中華黃河壇」規劃任務,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田海林承擔文字創意,山東人文自然規劃院院長郭大勇承擔文化元素符號設計,山東藝術學院教授李洛玉承擔二十四節氣圖畫的設計,國內壁畫大師楚啟恩承擔五千年黃河文化大型畫卷的創作,有「鍾王」之稱的南京王豐陵承擔中華黃河鍾和中華黃河鼓的加工製作,河南司母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擔「黃河鼎」的加工製作,有「雕刻之鄉」美譽的河北曲陽中久石業雕刻有限公司承擔石欄板和六十甲子的加工製作,青島藝翔雕塑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擔二十四節氣柱、「四儀」、「四獸」的加工製作。
一批熱血沸騰的黃河之子參與了中華黃河聖壇的建設過程,每一人的背後還有龐大的「智囊團」在默默奉獻、無聲支持。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盼了這么多年,今天終於等到了,要為黃河母親盡份心、盡份力!
把無形的文化轉換成有形的建築和實物,轉換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縱然如此一流的團隊,在設計與挖掘的過程中,也遇到了種種難題。
只有讀懂華夏兒女對黃河的深厚感情,才能讀懂中華黃河聖壇建設者們的文化苦旅。
山東師范大學教授田海林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地。一個「母親河」,一個「搖籃地」,這六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真要一項一項梳理它,就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我是學歷史的,從上大學到現在整整三十年,但是想把它梳理清楚確實不是一說就行了。黃河聖壇要有經典意識、不朽意識、庄嚴神聖意識,一旦聖壇建成就要傳承千秋萬世的,所以,每一個參與的人都非常謹慎,大家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惟恐做不好,惟恐有重託,有負重望。」
擅長年畫的李洛玉老先生承擔二十四節氣圖的繪制工作。剛接手這項任務時,他整整伏案工作三個多月,才完成其中的八幅。李洛玉說:「太難了,沒有任何史料可循,完全要靠自己挖掘組織,實在不知從何下筆。」為此,參與中華黃河聖壇的專家學者專門召開了座談會,為二十四節氣尋找對應的畫面,專家們一頭扎進浩瀚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為二十四節氣尋找農耕文化的根基。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最終呈現了二十四節氣的變幻與神奇。
鼎,乃國之重器。鼎的設計和鑄造過程必須嚴謹。黃河鼎設計在司母戊鼎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造了大量的紋飾和畫面。為了得到國內超一流專家的首肯,自治區專門在北京為鼎的設計召開了研討會,邀請國寶級人物、中國歷史學會副會長李學勤先生,中國殷商學會會長、繼郭沫若之後研究青銅文化第一人王宇信先生,國家博物館科技保護中心主任姚青峰,中國社科院安陽考古站唐際根博士集思廣意。經過大家的反復研討,黃河鼎的設計得到了四位「泰斗」級人物的一致認可,李學勤老先生還特別為黃河鼎題寫了一幅字,認定黃河鼎「創新是成功的,藝術效果是好的。」
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從文化的角度破題,寧夏找到了一條全新的成長航線
中華黃河壇是黃河金岸的標志性工程,從設計思路的提出到文化內涵的挖掘,從吸引全國各地的專家、藝術家及文化專業製作企業共同參與設計、建設,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中華黃河壇基本建成,僅用了8個月時間,5月2日奠基動工到一期工程完工只用了100天時間,堪稱奇跡。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郭來喜教授用16個字評價中華黃河聖壇:大河文明,國家工程,世界經典,傳世之作。她體現了大黃河流域的精髓,也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創造力。
黃河文化名人張成蔭說,黃河壇建設體現了兩個特點,一是數典不忘祖,一是厚古不薄今。黃河壇是一個大德大孝的工程,聖壇之芬芳,就是文化之芬芳。黃河聖壇能發人深省,催人奮進,認識歷史,把握當今。
這座聖壇註定要成為中華大地上的唯一。
以文化視角觀之,中華黃河聖壇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彰顯母親河海納百川、淵源流長、生生不息的精神。她的建成,對改變寧夏文化格局、提升整個黃河流域文化品位具有深刻意義。
以旅遊視角觀之,有了文化的旅遊,猶如被注入了 「魂魄」。中華黃河聖壇的建成,為海內外華人搭建了一個交流的紐帶。黃河聖壇能觸動每一個華夏兒女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心目中的聖壇。
以教育視角觀之,博大精深的文化汪洋對每一個參觀者都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和教育,通過參觀者的口口相傳,黃河文化必定能走得更遠。
以內陸開放角度觀之,依託中華黃河聖壇,會有越來越多的海內外華夏兒女雲集寧夏,關注寧夏,支持寧夏,通過他們的帶動,寧夏將進一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以經濟社會發展的視角觀之,乘黃河金岸建設的東風,寧夏這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必將煥發出勃勃生機。
黃河岸邊屹立的不僅僅是一座建築,她是小省區辦大文化的生動注腳,是華夏兒女敬仰母親河的大愛精神,更是一個民族不屈不撓的文化圖騰。
我們相信,漫漫歲月會見證黃河聖壇的靈動與神奇、博大與厚重。(記者 沙 新 連小芳 李東梅)
Ⅱ 青銅峽好玩的地方在哪
青銅峽市境內有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建造的古渠水系;有線條清晰、寫意逼真的廣武口子門岩畫;有號稱「寧夏小八達嶺」之稱的北岔口明長城;有西北最大最多的佛教廟群牛首山寺廟和始建於西夏時期排列奇特的108塔;有氣勢雄偉,蔚為壯觀,集發電、灌溉、防洪於一體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青銅峽攔河大壩;有風光旖旎的庫區鳥島、金沙灣、黃河風情園;有頗具民族特色的回鄉民俗風情園等眾多旅遊觀光勝景。
青銅峽一百零八塔
黃河樓
黃河樓位於黃河西岸、青銅峽市濱河大道東側,黃河樓總建築面積22000多平方米、高108米。主樓樓體由地下部分、城台部分和樓閣部分三部分組成。建築風格為明清仿古建築,主體建築為混凝土框架結構、外挑檐為鋼結構,斗拱全部採用鋁鎂合金製作並進行彩繪,頂部設計為地方風格的重檐十字屋脊,屋面為金黃色琉璃瓦。建設內容包括主樓、四個角樓、牌樓、十二生肖雕塑、景觀橋、黃河金牛、大門牌樓、停車場、盤山道路、內部裝修布展及綠化、供水供電等基礎配套設施項目。黃河樓主樓地上為九層(包括兩層夾層),地下為二層。
董府
董府位於青銅峽市峽口鎮,是清朝光緒年間著名將領董福祥的府邸。整座建築整合了明清時期南北建築風格,兼有官府民居特色。面存的磚雕、木雕、石雕、彩繪具有較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是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Ⅲ 寧夏吳忠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吳忠來濱臨黃河,黃河穿城源而過,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方游牧民族與漢族文化的交匯點。 吳忠被譽為東方的千塔之城,是馳名中外的「中國回族之鄉」。好玩的地方有:
1、金沙灣
青銅峽金沙灣銀青高速路青銅峽出口金沙灣位於黃河青銅峽峽日上方西岸,因山色如金故名。毗鄰青銅峽鳥島.與佛教聖地牛首山隔河相望,東臨黃河至109國道。
2、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位於同心縣城南2千米處。相傳始建於明初,明萬曆、清乾隆和光緒年間曾三次重修擴建。該寺為中國傳統古典建築風格,建築面積為2870平方米。1958年,同心清真大寺被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中營堡湖
中營堡湖位於市區西南,距市區15公里。舊時曾是一座「兵堡」,現存遺址。湖乃「寧夏七十二連湖」之一,是吳忠現存水域面積較大的一處湖泊,佔地面積300餘畝。
Ⅳ 青銅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塞上明珠」青銅峽市,位於黃河上游寧夏平原中部。牛首、峽口兩山對峙,黃河穿峽而過,山光水色相映,宛如開然銅鏡,「青銅峽」由此而得名。青銅峽歷史悠久,秦代起就有行政建置,屬北地郡富平縣地;清雍正二年設寧朔縣。現全市轄6鎮8鄉3個農林場,共有104個行政村,24個居委會,有漢、回、滿、蒙等16個民族,總人口24萬人。海拔高度在1100-1700米,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小壩鎮, 郵政編碼:751600 代碼:640381 電話 區號:0953
青銅峽市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具有豐富的土地、水利、電力、礦產、旅遊等資源。自然景觀、工程景觀和人文景觀等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遠近聞名。主要景點有:元代一百零八喇嘛塔,是國務院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府和廣武口子門溝岩畫,為寧夏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牛首山寺廟群、古渠首、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等諸多景點,吸引著萬千遊人爭相觀賞、流連忘返。
青銅峽市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排灌便利,氣候適宜,具有發展農業的巨大優勢,農業歷來是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糧食總產量連續12年排在全區第一位,產量約佔全區的十分之一,提供的商品糧約佔全區的六分之一,為全國商品糧基地市縣之一和自治區科技興農試點市,獲「全國林業百強縣」殊榮。盛產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以及肉奶、禽蛋、蔬菜、果品等各類農副產品。
全市四縱(109國道、小李公路、小邵公路、沿山公路)三橫(吳青公路、小大公路、葉甘公路)7條主要公路已形成網路,包蘭鐵路穿境而過,並設有青銅峽、大壩、玉泉營三個火車站。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鄉村道路硬化率達90%,村村通上了班車。位於青銅峽大壩之西陡峭山坡上的108塔,是始建於西夏時期的喇嘛式實心塔群。在此處的塔基里,曾發現過書有西夏文題記的千佛圖帛畫。佛塔依山勢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數排列成十二行,總計一百零八座,形成總體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數而得名。
一百零八塔,建在一排排被人工鏟削成階梯式的山崖上。塔基除最高處的第一行一座為方形外,第二行以下均為單層八角形須彌座。塔身除第一行一座較大,高3.5米外.其餘的高度均在2.5米左右。塔體形制大致上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第一行一座為覆缽形,面東開有龕門;第二行至第四形,為八角鼓腹尖錐形;第五行至第六行,為葫蘆形;第七行至第十二行,為寶瓶形。所有塔體的外表均塗有白灰。由於從始建至今已有八九百年,其間後代曾多次維修,故塔體外裹的白灰也多達數層。揭去後代維修所抹的草泥白灰,可以看出在最早的一層白灰上,總有與喇嘛教有關的彩繪圖案。
「108」,是佛教中慣用的數字。佛教認為人生有煩惱與苦難108種,為消除這些煩惱與苦難,規定慣珠要108 顆,念佛要108遍,敲鍾要108聲……所以,108塔應該是那些捐資造塔的「功德主」為消除人生的煩惱與災難而特意建造的。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功德主」為尊仰《金剛頂經毗盧遮那一百零八尊法身契印》而造。無論出於哪種想法,顯然都與佛家慣用「108」這個數相關。
如此眾多的塔體,按規律組合成群,不要說是在寧夏,就是在全國現存的古塔建築中,也是罕見的。一百零八塔,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自治區旅遊局評為AA級景點。
Ⅳ 寧夏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銀川
銀川概況--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又名鳳凰城,有"塞上江南"之譽。西倚賀蘭山,東臨黃河,為寧夏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銀川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自然風景優美。大漠金沙、黃土丘陵和水鄉綠稻這些截然相反的景色,在銀川巧妙融合成了"塞上江南"的絢爛景觀。
主要景點:青銅峽108塔-承天寺塔-海寶塔-沙湖-西夏王陵-南關清真大寺-華夏西部影視城
【青銅峽108塔】青銅峽位於寧夏中部,是黃河上游段的最後一個峽口。青銅峽兩山對峙,水深流激,地勢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漢代名將馬賢和唐代名將李靖都曾在這里作戰。塔群始建年代不詳,從形制上看,大概是元代的建築,這是中國古塔建築中僅見的大型塔群。每當風和日麗,108座塔倒映在金光閃閃的水波中,景色奇特,幽雅明麗。
【承天寺塔】俗稱西塔,坐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老城西南,因在承天寺內,故名承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始建於西夏天佑年間(公元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明代初年寺廢塔存。清乾隆三年(1738)十一月,塔因地震塌毀,直至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才按照原貌重新修繕。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
【海寶塔】又稱赫寶塔、黑寶塔。坐落在寧夏銀川市北郊海寶塔寺內,因其與銀川市西的承天寺塔遙遙相對,又俗稱北塔始建年代不詳,相傳為公元五世紀初十六國之一的夏國國王赫連勃勃重建。清朝康熙五十一年和乾隆四十三年曾因兩次地震而重新修繕。海寶塔與市內承天寺塔遙查呼應,是寧夏八景之一,素有「古塔凌霄」之譽。
【沙湖】沙湖,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是全國三十五個王牌景點之一。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千畝荷池,盛產魚鳥遊客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白鶴、黑鶴、天鵝等十數種珍鳥奇禽,成千上萬,在此棲居,往返時,如烏雲在天空左右盤旋,遮天蔽日。水邊葦桿間、蘆叢底鳥巢無數。每年春季,五顏六色鳥蛋散布其間,堪稱奇觀。
【西夏王陵】西夏王陵又稱西夏陵、西夏帝陵,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座落在銀川市西郊賀蘭山東麓,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地。陵區里邊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包括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獻陵、顯陵、壽陵、庄陵、康陵等。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黨項民族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
【南關清真大寺】位於南門廣場附近,是銀川市的標志性建築,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穆斯林兄弟的宗教文化活動中心。該寺高達22米,分上下兩層,主建築大禮拜殿可容納一千多人同時禮拜。整座建築以穆斯林崇拜的綠色為基調,象徵著聖潔,具有鮮明的阿拉伯建築風格。
【華夏西部影視城】是近年來新開發的集影視拍攝與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旅遊新景點,城內有昊王宮、德明殿、夜落隔王宮等建築,在影視一條街上有茶館、小廟等極具西北風俗的背景,展廳內則展示了大量的服裝道具以及拍片時的劇照。該影視城現已拍攝了包括《紅高梁》、《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在內的30多部影視劇,如果有幸趕上拍片,您就有機會客串一回群眾演員了
Ⅵ 寧夏4月的青銅峽有何好玩的地方
青銅峽鳥島屬於青銅峽水庫區的一部分,因其棲息許多鳥而得名。這里景色得天獨厚,有專自然河流、湖屬泊和天然林區,是觀光旅遊的好地方。
鳥島面積有3萬畝,南北長10餘公里,東西寬3公里。其中有5000多畝的天然林,2萬多畝的天鵝湖、中心湖、西湖。鳥島西靠109國道,東沿黃河與一百零八塔、寧夏八景之一"牛首慈雲"、大小西天寺廟、黃河流域著名水利樞紐工程等人文景觀有機結合。
Ⅶ 青銅峽108塔附近還有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回復 1# 正在重新新建青銅峽古鎮所以下載乃看起來還是比較亂的!目前附近也沒什專么可以玩的!看看108塔,坐著游屬輪看看黃河!感覺很棒,我在附近上班呵呵 ,昨晚和同事下班騎車還去踩了一下點,准備哪天休息帶女朋友去玩呢!特別漂亮的景色!就是蚊子偏多呵呵!!
Ⅷ 寧夏旅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個人覺得寧夏好玩的地方很多,每個人對好玩的理解又是不一樣的。同樣一個景區,有的人覺得好玩,有的人覺得沒意思,就是這個道理。但個人覺得,有錢去哪個景區都好玩,沒錢去哪個景區都不好玩。不要說我過於偏見和偏激。很簡單,寧夏沙坡頭很多人都覺得好玩,其實沙坡頭的門票100,如果就買個門票,進去了就看看黃河,和沙漠,然後就是看別人玩好玩的項目。一圈下來,自然就覺得不好玩了。而好玩的人會去玩滑沙,滑索,滑翔翼,坐摩托汽艇,羊皮筏子,騎駱駝,住好幾百的沙漠酒店,在沙漠里看星空。肯定很好玩了,還刺激。每個景區都是一樣的。寧夏還有一個景區很特別,同樣是國家5A級景區,在銀川市,就是水洞溝了,這個最明顯,如果就購買水洞溝的門票,是走不完全程的,需要購買套票才能走完全程,那麼就購買門票的遊客就說水洞溝不好玩,超級不好玩,就是土堆堆,茅草屋,然後就沒有了,肯定不好玩,但是,人家水洞溝就算是76元的門票,裡面還有考古體驗區,你有去體驗嗎?這個是要錢的,鑽木取火你有去體驗嗎?也是收錢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就玩76元門票包含的景點,也能玩的很嗨,關鍵是你沒有去玩,說簡單點,沒錢。旅遊是什麼,就是去體驗,如果就是想看個風景,美麗的風景,去水洞溝就錯了,水洞溝是3萬年前的遺址,現在都埋在地底下,你又看不見,肯定不好玩了。人家水洞溝開發出考古體驗,原始家園體驗你又不去體驗,肯定不好玩了,而買了套票的遊客會覺得水洞溝好玩,因為有各種交通工具可以坐,還可以看到500年前的地下兵城藏兵洞。也有賣了套票覺得不好玩的,說除了藏兵洞,其他的都不好玩,是的,我只能說還是沒錢,沿途有高空滑索,水路兩棲戰車,vr體驗,熱氣球,三角翼,騎馬,等項目,都沒玩,肯定覺得沒意思。寧夏還有一個景區叫沙湖,人家既然能成為國家5A級景區,也是有很多可看的點的,好了,沒錢的就買個門票,在湖邊轉悠,感覺和自己家門口的池塘沒啥區別是不是?覺得不值,不好玩。人家沙湖是沙漠中的湖泊好不好?本身就是世界奇觀。買個船票到湖對面去,做做水上飛機,玩玩滑沙,吃吃沙湖大魚頭,樂哉美哉,好玩的人都覺得不錯。
提問題的人我不知道你指的好玩是指什麼?我覺得,寧夏的景點,每個景點都是很有特色的,除了每個景點賣的特色商品每個景點都有之外,其他的都是有特點的。我還是那個觀點,有錢,參與景區的項目,每個景點都好玩。沒錢,就看你對待旅遊的態度了,是探索,求知,增長見識的目的去的,也是會覺得每個景點都好,因為給你不同的感受和視覺美感以及拓寬了知識面,而本人最討厭的一種就是沒錢還跑出去,不為求知增長見識就為了顯擺的人,到了人家大門口就拍照發朋友圈,裡面啥都沒玩,還說人家景區不好玩的人。
Ⅸ 寧夏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寧夏景點介紹 西夏王陵旅遊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銀川西30公里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歷代帝王陵墓遺址。陵區50多平方公里,共有9座帝王陵和200多座王侯勛戚陪葬墓。王陵高大雄偉,被稱為「中國的東方金字塔」。對於後代來說,西夏的歷史撲朔迷離。元代只修了宋、遼、金史,唯獨不修西夏史。集中國古文化史之大成的巨著《二十四史》,獨缺西夏史。在加上西夏王朝在公元1227年被成吉思汗滅亡後,大量文字記載被毀,又加上清朝末期被其他國家所盜竊,最終成為一代神秘的王朝。沙湖旅遊區:位於銀川北56公里外。是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萬畝湖水秀草叢叢,魚鳥成群,3萬畝沙漠靜卧湖畔,沙與湖相互交織,既有江南秀色,又有塞外雄渾。國家自然保護區「鳥島」已被列入中國旅遊觀鳥專項。景區總面積80.1平方公里,水域面積45平方公里,沙漠面積22.52平方公里。沙湖以自然景觀為主題,沙、水、葦、鳥、山有機結合,妙趣天成。沙坡頭旅遊區:位於寧夏中衛境內。世界環保五百家之一,世界壟斷性旅遊景點之一,黃河進入寧夏第一站,不僅以其治沙工程文明遐邇,更因黃河兩岸壯麗景色令人嚮往。雄渾的大漠、奔騰的黃河、高山、綠洲四種景色相融合的神奇地方。沙坡頭滑沙聆聽鳴鍾,乘著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參觀古老黃河水車,騎駱駝探險騰格里沙漠,是寧夏最具特色的旅遊項目。華夏西部影視城:銀川市西30公里處鎮北堡。原為明代一屯兵古堡,經著名作家張賢亮加工後,成為一個拍攝中國西部風光為背景的電影基地。影視城充滿神奇,雖人工雕飾最少,卻產出影片最多,升起的明星最多。《黃河謠》《黃河絕戀》《牧馬人》《紅高粱》等獲獎影片,並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一個文化休閑場所。被稱為:「東方好萊塢」。賀蘭山岩畫:賀蘭山是寧夏平原西部屏障,南北走向。以賀蘭山為界,西為內蒙古,東為寧夏,綿延200餘公里,主峰海拔3556米,稱之敖包圪垯(俗稱砂鍋洲)。自古以來,匈奴、突厥、黨項、吐蕃、蒙古等古代少數民族先後在這里游牧、狩獵。在賀蘭山區,北自石嘴山,南至中衛十多個山口,已有數以千計的岩畫被發現,題材廣泛,大小不一,是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習俗、宗教觀念、戰爭、耕牧和狩獵活動的圖畫,還有西夏文字,篆刻簡潔,線條粗獷、構圖朴實、形象生動,是古代游牧民族創造的藝術畫廊,同時也充分反映了古代民族的圖騰崇拜。有著濃郁的異域風格。拜寺口雙塔:拜寺口,是賀蘭山眾多的山口之一。拜寺口雙塔依山聳立於溝口北側的山坡台地上,東西對峙,相距僅百米。拜寺口雙塔也是寧夏唯一的密檐式磚塔,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這里曾是西夏國的佛祖院。青銅峽旅遊區:位於寧夏青銅峽市黃河大壩內。天下黃河富寧夏,在這里遊人可觀賞寧夏發達的水利工程,塞上江南的美景,濃郁的回鄉風情。青銅峽108塔因塔數眾多,造型獨特,是中國古塔建築中唯一的大型塔群而出名。中衛高廟: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為三教合一的寺廟。在僅4,000餘平方米的高台上,築有260多間重樓體閣,各建築之間多用飛橋相建,布局緊湊,氣勢非凡。廟內還有「鶴翔鳳鳴」、「麟吐玉書」等精美的牆壁磚雕。銀川海寶塔:始建年代不詳,史料記載公元407—427年夏國國王赫連勃勃重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座塔建築風格獨特,為「亞字形」,塔高五十四米,十一層,玲瓏精巧,為中國塔所罕見。「古塔凌霄」是古時八景之一。銀川承天寺塔:建於西夏天歷三年,已有930年歷史,是西夏著名的佛教聖地。為一座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的磚塔,高64.5米。登塔遠眺,古城銀川盡收眼底。現為寧夏博物館所在地。「梵剎鍾聲」為古時寧夏八景之一。銀川南關清真寺:始建於明朝末年。佔地2.074平方米,具有明顯的伊斯蘭教風格和鮮明的民族特點。寺殿綠色窩頂,渾厚飽滿。居中大穹頂直徑9.5米,上懸月形燈,四周有小穹頂呼應,構成一幅具有伊斯蘭教色彩的圖畫。六盤山旅遊區:位於寧夏南部六盤山區,因植物繁盛,風光旖旎,被稱為「黃土高原上的綠島」。須彌山大拂印證了當年絲綢古道的繁榮,「清平樂六盤山」的碑文訴說紅軍翻越雄關的豪邁。涇河源風景區的老龍潭、二龍河、荷花苑、涼殿峽鬼門關景點,是觀光避暑的好去處。同心清真大寺:一座中國傳統木製結構建築和伊斯木刻磚雕藝術融為一體的建築。
Ⅹ 寧夏最好玩的地方
銀川
銀川概況--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又名鳳凰城,有"塞上江南"之譽。西倚賀蘭山,東臨黃河,為寧夏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銀川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自然風景優美。大漠金沙、黃土丘陵和水鄉綠稻這些截然相反的景色,在銀川巧妙融合成了"塞上江南"的絢爛景觀。
主要景點:青銅峽108塔-承天寺塔-海寶塔-沙湖-西夏王陵-南關清真大寺-華夏西部影視城
【青銅峽108塔】青銅峽位於寧夏中部,是黃河上游段的最後一個峽口。青銅峽兩山對峙,水深流激,地勢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漢代名將馬賢和唐代名將李靖都曾在這里作戰。塔群始建年代不詳,從形制上看,大概是元代的建築,這是中國古塔建築中僅見的大型塔群。每當風和日麗,108座塔倒映在金光閃閃的水波中,景色奇特,幽雅明麗。
【承天寺塔】俗稱西塔,坐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老城西南,因在承天寺內,故名承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始建於西夏天佑年間(公元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明代初年寺廢塔存。清乾隆三年(1738)十一月,塔因地震塌毀,直至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才按照原貌重新修繕。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
【海寶塔】又稱赫寶塔、黑寶塔。坐落在寧夏銀川市北郊海寶塔寺內,因其與銀川市西的承天寺塔遙遙相對,又俗稱北塔始建年代不詳,相傳為公元五世紀初十六國之一的夏國國王赫連勃勃重建。清朝康熙五十一年和乾隆四十三年曾因兩次地震而重新修繕。海寶塔與市內承天寺塔遙查呼應,是寧夏八景之一,素有「古塔凌霄」之譽。
【沙湖】沙湖,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是全國三十五個王牌景點之一。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千畝荷池,盛產魚鳥遊客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白鶴、黑鶴、天鵝等十數種珍鳥奇禽,成千上萬,在此棲居,往返時,如烏雲在天空左右盤旋,遮天蔽日。水邊葦桿間、蘆叢底鳥巢無數。每年春季,五顏六色鳥蛋散布其間,堪稱奇觀。
【西夏王陵】西夏王陵又稱西夏陵、西夏帝陵,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座落在銀川市西郊賀蘭山東麓,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地。陵區里邊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包括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獻陵、顯陵、壽陵、庄陵、康陵等。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黨項民族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
【南關清真大寺】位於南門廣場附近,是銀川市的標志性建築,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穆斯林兄弟的宗教文化活動中心。該寺高達22米,分上下兩層,主建築大禮拜殿可容納一千多人同時禮拜。整座建築以穆斯林崇拜的綠色為基調,象徵著聖潔,具有鮮明的阿拉伯建築風格。
【華夏西部影視城】是近年來新開發的集影視拍攝與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旅遊新景點,城內有昊王宮、德明殿、夜落隔王宮等建築,在影視一條街上有茶館、小廟等極具西北風俗的背景,展廳內則展示了大量的服裝道具以及拍片時的劇照。該影視城現已拍攝了包括《紅高梁》、《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在內的30多部影視劇,如果有幸趕上拍片,您就有機會客串一回群眾演員了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