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玩馬鞍山
㈠ 馬鞍山濮塘和青山李白墓遊玩路線和攻略
沒有私家車是吧。公抄交車7路到濮塘,建議打車去,公交太慢了要開將近一個半小時。打車大概40塊錢。公交車下車哦,路邊有摩托拉車的,你說去燒烤。她就會帶你去的,你到了就可以直接租,那兒燒烤架多得是,不過價格好貴,我沒記錯的話是50元租一個小燒烤架,雖然送木炭和引火物,但是價格確實是貴了點,如果樓主決定租的話,建議提前准備好需要考的肉食類,香腸類等,再買點小瓶裝的作料,如胡椒,孜然等。濮塘一天可以玩的差不多,但是你要是又去濮塘在去李白墓的話,怕你來不及哦。兩個方向相差太遠。去李白墓坐公交車的話,可以到火車站(或是採石的205國道那)就有城際巴士,從馬鞍山火車站開到當塗,在當塗長途汽車站下車,售票員會告訴你,然後去進車站坐去太白鎮的車。
呵呵,希望能幫到你~
㈡ 馬鞍山、當塗有什麼可以適合遊玩的地方
比較好玩的有採石磯,其他的還有李白墓園、朱然文物陳列館、甄山寺、濮塘等
採石磯
採石磯風景名勝區位於馬鞍山市西南約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因集「雄、奇、陷、秀」於一體而居於「長江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底蘊深厚的文化遺存使其成為聲聞遐邇的江南名勝,建有太白樓、三台閣、三元洞、林散之藝術館、廣濟寺等景點,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李白墓園
背倚大青山,因李白多次來此停留游覽,亦名為李家山,山高372米對徑20餘公里,山上鳥道迂迴,林木蔥郁,面臨長江,地理位置顯要,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青山文物古跡豐富,北麓有著名的晉墓群及明代琉璃瓦窯址。朱元璋建都南京古城時曾用此窯琉璃瓦。謝公池甘甜,終年不枯。在其舊址旁有一石佛庵,大雄寶殿等眾多寺廟,每年香火很旺,青山主峰有始建於宋代的雲霧禪林寺廟。登上主峰可以遠眺長江,近觀層層林海,視野開闊,是旅遊登山的絕好去處。
朱然文物陳列館
朱然陳列館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境內,為三國東吳大將朱然之墓。朱然墓發掘於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最大的、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三國朱然文物陳列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南雨山區
甄山寺
甄山寺,又稱甄山禪林,甄山庵,晉山庵。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城東7.5公里處的甄山南麓,寺因山而得名。甄山寺始建於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遠近聞名的十大古寺之一。清末民初,為其鼎盛時期,計有房間99間半。抗日戰爭時期,當塗淪陷,甄山寺遭日寇破壞,房屋被毀去大半。「文革」中又遭毀壞,只剩下少量破舊房屋。後經多年尤其是近年來的修復和新建,寺院的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由原來的幾十平方米,擴大到1.5萬平方米。寺院內建有佛殿9座,客房、齋堂等一百餘間。同時,鍾樓、鼓樓、水榭、涼亭等建築無所不有,水電、交通、電話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庭院內綠樹成蔭,鮮花盛開,人們徜徉其間,倍覺心曠神怡。這里已成為遠近善男信女香客和男女老少施主祈福消災、假日郊遊的極佳去處。
濮塘風景區
位於馬鞍山市東郊的濮塘風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雖然與市區相去不遠,但清幽靜謐,有如世外桃源,竹海、古樹、清泉、鍾鼓被稱為濮塘「四絕」,新近發現的怪坡更為罕見,被列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㈢ 馬鞍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馬鞍山好玩和必去的地方有濮塘自然風景區、採石磯風景名勝區、雞籠山半月湖風景區、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褒禪山風景區等等。
1、濮塘自然風景區
濮塘自然風景區位於馬鞍山市東郊,面積約20平方公里。景區內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樹木繁茂、絲綉薈萃,飛泉定東。環境優雅,充滿野趣。
5、褒禪山風景區
褒禪山風景區地處含山縣城以北7.5公里,東臨和縣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接伍子胥過昭關的昭關山,面積約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81米。是國家AAA級風景區、全國少先隊輔導員基地、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㈣ 千紅一窟,萬艷同悲是什麼意思
曹雪芹在寫這部書時,用了「諧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賈家四姐妹命名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這是諧「原應嘆息」的音;在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讓他飲的茶「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又讓他飲「萬艷同杯」的酒,這酒名是「萬艷同悲」的諧音,這樣的手法幾乎貫穿了全書。——出自《紅樓夢》
(4)遊玩馬鞍山擴展閱讀:
1、賈寶玉,是神瑛侍者轉世真身,出生時口中即含玉,此玉相傳是女媧煉石補天之時,單留下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後通了靈性,一僧一道見後,便在石上鐫上「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幾個字,讓它與神瑛侍者一起入世,成為賈政與王夫人的次子—賈寶玉。
他是封建叛逆者。他厭惡封建社會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諷刺那些熱衷於功名的人是「沽名釣譽之徒」、「國賊祿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賈寶玉的種種叛逆思想,當然被封建正統人物視作「 草莽」、「不肖」。
他和林黛玉真心相愛,互為知己,但在賈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寶釵為妻。終因雙方思想不同,且無法忘懷精神上的伴侶林黛玉,婚後不久,寶玉就出家當和尚去了。
2、林黛玉,林如海與賈敏的獨女。因父母先後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聖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賈母等人殘忍扼了,林黛玉淚盡而逝。
3、薛寶釵,金陵十二釵之一,薛姨媽的女兒,家中擁有百萬之富。她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她熱衷於「仕途經濟」,勸寶玉去會會做官的,談講談講仕途經濟,被寶玉背地裡斥之為「混帳話」 。
她恪守封建婦德,而且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誇贊。她掛有一把鏨有「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金鎖,薛姨媽早就放風說∶「你這金鎖要揀有玉的方可配」,在賈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辦下,賈寶玉被迫娶薛寶釵為妻。
由於雙方沒有共同的理想與志趣,賈寶玉又無法忘懷知音林黛玉,婚後不久即出家當和尚去了。薛寶釵只好獨守空閨,抱恨終身。
4、賈元春,賈政與王夫人之長女。自幼由賈母教養。作為長姐,她在寶玉三四歲時,就已教他讀書識字,雖為姐弟,有如母子。後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吏。不久,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賈家為迎接她來省親,特蓋了一座省親別墅。
該別墅之豪華富麗,連元春都覺太奢華過費了!元妃雖給賈家帶來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但她卻被幽閉在皇家深宮內。省親時,她說一句,哭一句,把皇宮大內說成是「終無意趣」的「不得見人的去處」。這次省親之後,元妃再無出宮的機會,後暴病而亡。
5、賈迎春,是賈赦與妾所生的,排行為賈府二小姐。她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頭」的諢名。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她的攢珠壘絲金鳳首飾被下人拿去賭錢,她不追究,別人設法要替她追回,她卻說∶「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
她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出嫁後不久,她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
6、 賈探春,賈政與妾趙姨娘所生,排行為賈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讓她幾分,有「 玫瑰花」之諢名。她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別強烈,所以對處於婢妾地位的生母趙姨娘輕蔑厭惡,冷酷無情。
抄檢大觀園時,她為了在婢僕面前維護作主子的威嚴,「令丫環秉燭開門而待」,只許別人搜自己的箱櫃,不許人動一下她丫頭的東西。「心內沒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這一點,對探春動手動腳的,所以當場挨了一巴掌。
探春對賈府面臨的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革來挽救,但無濟於事。最後賈探春遠嫁他鄉。
7、賈惜春,金陵十二釵之一,賈珍的妹妹。因父親賈敬一味好道煉丹,別的事一概不管,而母親又早逝,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由於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
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後入櫳翠庵為尼。
8、王熙鳳,金陵十二釵之一,賈璉之妻,王夫人的內侄女。長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她精明強干,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為賈府的實際大管家。她高踞在賈府幾百口人的管家寶座上,口才與威勢是她諂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權力與竊積財富是她的目的。
她極盡權術機變,殘忍陰毒之能事,雖然賈瑞這種紈米擁芩烙杏喙跡但「毒設相思局」也可見其報復的殘酷。 「弄權鐵檻寺」為了三千兩銀子的賄賂,逼得張家的女兒和某守備之子雙雙自盡。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兒也被王熙鳳以最狡詐、最狠毒的方法害死。
她公然宣稱∶ 「我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什麼事,我說行就行!」她極度貪婪,除了索取賄賂外,還靠著遲發公費月例放債,光這一項就翻出幾百甚至上千的銀子的體己利錢來。抄家時,從她屋子裡就抄出五七萬金和一箱借券。
王熙鳳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在加速賈家的敗落,最後落得個「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場。
9、 秦可卿,金陵十二釵之一,賈蓉之妻。她是營繕司郎中秦邦業從養生堂抱養的女兒,小名可兒,大名兼美。她長得裊娜纖巧,性格風流,行事又溫柔和平,深得賈母等人的歡心。但公公賈珍與她關系曖昧,致使其年輕早夭。
10、賈巧姐,金陵十二釵之一,賈璉與王熙鳳的女兒。因生在七月初七,劉姥姥給她取名為「巧姐」。巧姐從小生活優裕,是豪門千金。但在賈府敗落、王熙鳳死後,舅舅王仁和賈環要把她賣與藩王作使女,在緊急關頭,幸虧劉姥姥幫忙,把她喬裝打扮帶出大觀園。後嫁給一個姓周的地主。
㈤ 你參觀或游覽過哪些地方寫一篇參觀記或游記,題目自定。注意有一定的順序,突出重點。 南京的景點
游狼山記
國慶長假來到南通狼山遊玩,狼山在南通市南郊,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的五山,狼山在其中,其他四山如眾星拱月,狼山為五山之首。狼山又稱「紫琅山」,海拔一百多米,面積約18公頃,不大不高的山,遠看玲瓏嬌小,與峨眉山、黃山等比就如一幅俊秀的盆景。相傳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也傳因山形似狼而得名,是中國佛教的小名山之一。
買票入山後,開始上山了,狼山風光可分為山前山後兩部分,山前以佛教禪寺為特色,寺院總稱為廣教禪寺,是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山前經過明代抗倭的平倭碑亭、白雅雨烈士墓、望江亭、葵竹山房、法乳堂(原為廣教寺的大雄寶殿)等,沒有氣喘吁吁的感覺,不大功夫登到山頂支雲塔院,仰視山頂的支雲塔聳立於山中林木的蔥蘢間,登頂有個大觀台,在山的南面可俯瞰長江、浩瀚的江水激涌的奔流,水天一色,船在江面上行駛,風帆水鳥,如同一幅清麗的水墨畫,令人遐思釋憂;俯瞰山北面是發展中的南通市新面貌,高樓鱗次櫛比,高聳雲霄,車水馬龍在建築之間游曳,藍天白雲襯托的新城建築一派繁華的景象……
下山的路經過兩個亭台樓閣進入山後沿懸崖之下如同林蔭小道般平坦的路了。路面是由各色山石鋪成的,路兩旁是各類奇石及印刻在上面名人游覽此地的絕句書法,路左邊有許多怪獸雕塑,稱異獸園,右邊是懸崖絕壁,峭壁兀立,刻有「山海觀瀑、五山之一」等,走在看得見狼山最負盛名的峰、岩、洞、石的路上,吸收著山的空氣,欣賞峰、洞、岩的鬼斧神工奇景,品讀文人墨客留下的碑文,吸取著山的古今文化,我感覺此山別致之處是在下山的路上體味的。
山中著名景點有趙繪、沈綉之樓,是紀念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和 「模擬綉」創始人沈壽兩位所建。還有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游狼山的古跡,如大文學家王安石游狼山後,發出「遨遊半是江湖裡,始覺今朝眼界開」的贊嘆。康熙御書碑亭也令人目不暇接……
啊!狼山之游真是愜意!
㈥ 我在馬鞍山想起電動車帶著孩子去南京遊玩可以嗎要注意什麼
不算進市區的距離,到南京外圍來回90KM,你的電動車有這么多電力嗎?如果在進市區的話至少要100KM以上。建議你坐車去
㈦ 請問我想自駕從重慶開往安徽馬鞍山,沿途有哪些地方可以遊玩
我是安徽的
安徽這邊就夠你玩的了,你從武漢到安慶 安慶有有名的天柱山
在到黃山 就在旁邊 黃山就不用我介紹了吧
再經過蕪湖 蕪湖方特和迪士尼有的一比在華東這邊很有名氣的
祝 旅途愉快!
㈧ 馬鞍山市去重慶遊玩七天旅行社多少錢」
飛機票來回1500,住7天,加上玩的 5000足夠
㈨ 李白的人生經歷(詳細)
早年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應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
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為被滅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說缺乏佐證,且李建成李元吉諸子尚在幼年即在玄武門之變後伏誅,留有親生後嗣的可能性很小。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更為了學習而隱居。
李白於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主要有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今青蓮鎮)和西域的碎葉(Suyab,位於今日的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這兩種說法,其中後一種說法認為李白直到四歲時(705年)才跟隨他的父親李客遷居蜀地,入籍綿州。
李白自四歲(705年)接受啟蒙教育,從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開元三年時十四歲(715年)——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十五觀奇書,做賦凌相如」。
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游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餘,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
二十五歲時隻身出四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中年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後(武後)之朝何如?」白曰:「天後朝政出多門,國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
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因李白命「力士脫靴」,高力士引以為大恥,因而以言語誘使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後來他在洛陽和另兩位著名詩人杜甫、高適相識,並且成為了好朋友。於並州遊玩時,見到一輛囚車經過,一問官吏之下得知乃是尚未出名、稍晚聲威大震的郭子儀,時為校尉,隸屬名將哥舒翰麾下。因出火計欲破賊,不巧因風勢逆吹,反燒到自軍軍餉,遂而獲罪待刑。
李白見之,立即保釋郭子儀,為唐朝留下了一個中興名將。(這即是郭子儀於李白獲罪後力保李白免死,而後得到赦免的報恩。)
晚年
天寶十一載(752)五十二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後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
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游華山,南下回宣城,後上廬山。756年12月,李白被三次邀請,下山赴尋陽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貴州關嶺縣一帶),在途經巫山時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參見李璘之亂)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准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省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
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
去世
《新唐書》記載,唐代宗繼位後以左拾遺召李白,但李白當時已去世。
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李白是病死的;皮日休在詩作中記載,李白是患「腐脅疾」而死的。
《舊唐書》則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但因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中國民間有「太白撈月」的傳說:李白在舟中賞月,飲酒大醉,想要跳下船至水裡撈月而溺死;在民間的求簽活動中亦有「太白撈月」一簽文,乃是下下簽。
(9)遊玩馬鞍山擴展閱讀: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風格
李白詩風浪漫,包羅萬象,繼承陳子昂提倡的詩歌革命,反對南齊、蕭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把南朝以來柔弱華靡的文風,一掃而空。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唐詩都得到創造性發展。
李詩富個性,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內容表現出蔑視庸俗,反抗和不媚權貴的叛逆精神,歌頌游俠和仙道,被譽為「詩俠」、「詩仙」,後世亦以詩仙李白稱之。
李詩想像豐富,結構奇特,極度誇張,比喻生動,並運用大量神話傳說。
李詩歌唱雄偉壯麗的自然,善於描寫和歌詠山河,氣勢豪邁而奔放,不屑於細微的雕琢與對偶的安排,而用大刀闊斧、變幻莫測的手法與線條,塗寫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創造藝術的鮮明形象,雄放無比的風格。
李白擅用樂府民歌的語言,很少雕飾,自然率真。樂府精神和民歌語言的運用,達到了極其成熟和解放的階段。
㈩ 馬鞍山市釆石磯公園五一長假本市居民遊玩要辦什麼手續
非常時期一般景區都要網上預約登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