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游園圖片
A. 關於崑曲《牡丹亭》里的尋夢、游園
以下是梅蘭芳先生講解《游園 驚夢》的【皂羅袍】和【好姐姐】兩支曲子
[皂羅袍],杜麗娘在花園里有兩支曲子,這是第一支,它的內容著重在描寫杜的游春傷感。
杜唱:「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這時杜麗娘剛進花園,首先接觸到的是滿園春色、萬紫千紅的景象,應該露出賞春的愉快心情。
「原來」、「奼紫」,杜在台中間的大邊,左右投袖。從「嫣紅」起打開扇子,走到大邊台角,春香也轉到了上場門角。「遍」字杜、春二人同時蹲下身子,都用扇子平著抖。
杜唱:「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杜麗娘在園內看見斷井殘垣的殘敗景象,感到好景不常,聯繫到自己的心事,她就傷春起來了。「似這般都付與」,二人又變換部位,杜在下場門角,春在小邊台角,杜高春低,形成斜對面式的高矮像。「斷井」往下指,「頹垣」向上指。
杜唱:「良辰美景奈何天。」
「良辰美景」,二人轉身同歸台中間,杜在大邊。「奈何天」,同向台口走去,「天」字杜向高指。
杜唱:「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便賞心樂事」,二人並立台口,互相搭肩。「誰家院」,各伸食指互碰三次,同時互對眼光三次。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本來都是好事情,但作者在下面加了奈何天、誰家院,就使好事落了空,馬上能把杜麗娘傷春的情緒透露出來,足見名家手筆之妙。
杜唱:「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朝飛」句,二人對扯圓場,杜從里走到小邊,春從外走到大邊。「雲霞」句,雙進門,杜仍在小邊,雙手拿扇,左右各搖擺一下,再向遠處一指。
杜唱:「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雨絲」句,二人同向後倒一步,各用扇抖著,雙手打圈兩次,並隨著打圈的節奏下蹲。「煙波」句,都用雲步斜著向下場門角移動,各把扇子倒拿著,做出搖船的姿勢。
上面四句,是說杜麗娘看到翠軒、畫船,聯想起園內晴天和陰雨的景緻。
杜唱:「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
「錦屏人」是泛指富貴中人,「韶光」就是春光。這句的意思,是說那些富貴中人平日只知道爭權奪利,哪裡有時間來欣賞這些天然美景呢?
「錦屏人」,杜回身邊唱邊走,向小邊台角走去。「韶光」,伸出雙臂,比出滿園的春光。「*」字一扭頭從小邊走到大邊,表示輕視韶光的意思。
[好姐姐],這是進了花園唱的第二支曲子,它的內容是描繪一些園中實景——青山和花鳥。裡面有杜麗娘看到的,也有聽到的。
杜唱:「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這里的「青山」並非指的一座大山,只不過是園林中的一些點綴,類如長滿了青苔綠草的假山或是土山。這里的杜鵑指的是杜鵑花,又名映山紅,花不會叫,為什麼要用「啼」呢?因為也有一種鳥名叫杜鵑,相傳它常哭出血來,所以作者借用「啼」字來形容花的紅艷。
「遍青山」,在大邊台角朝上一看。「啼紅了」,邊唱邊走到下場門角。「杜鵑」,合扇倒拿畫圈。
杜唱:「那荼蘼外煙絲醉軟。」
「荼蘼外」指荼蘼架的外面。 春香領著杜麗娘走到上場門角,沖荼蘼架看一下。「煙絲」,兩手纏著打兩個小圈子。
杜唱:「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得先。」
牡丹在夏初才開花,趕不上春天,作者寫牡丹的用意,是暗指杜麗娘自傷落在後面。 「那牡丹」,從上場門角斜著沖大邊台角走去。「雖好」,在大邊台角用合著的扇子在左手心裡拍三下,雙手沖外一攤,表示遺憾的意思。「他春歸怎佔得先」,杜舉起左手拿著打開的摺扇,春站在杜的後面稍後一些,舉起右手拿的團扇,再沖下看一次牡丹。
上面杜麗娘三處看花,都是由春香領著她走的,每處看花前,春香還分別有如下的夾白:「小姐,杜鵑花開的好盛嚇。」「這是荼蘼架。」「是花多開,那牡丹還早呢。」 杜唱:「閑凝眄。」
春香領著走,從大邊台角向左轉身,杜麗娘仍歸大邊。這句唱里樂隊方面有鶯燕叫聲的效果,二人有仰面側耳傾聽鳥聲的身段。春香還有夾白:「小姐,你看鶯燕叫得好聽嚇。」念完,二人同時向里轉一個身。
以上是杜看到的,下面就是她聽到的了。
合唱:「生生燕語明如翦。」
從「生生」起,杜在前,春在後,杜右手倒拿著打開的扇子,在胸前左右擺動,用雲步斜著向台前移動,一直移到「剪」字才亮住像。
合唱:「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從「聽嚦嚦」起,杜、春二人再向里轉一個身,杜把扇子交左手平舉,右手翻袖高舉,春右手執扇高舉,左手伸開向外指,二人同時沖上場門角退著走蹉步,一直走到「聲」字才亮住。「溜」字,杜轉身,「的」字扇交右手,平著舉起,「圓」字左手外指。這時春也轉身沖外在杜的前面慢慢蹲下,正好形成一個前後式的高矮像。唱完這句,杜歸大邊。
B. 牡丹亭游園原文~~
【繞地游】
夢回鶯囀
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盡沉煙
拋殘綉線
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欄。
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已吩咐催花鶯燕借春看。
雲髻罷梳還對鏡
羅衣欲換更添香。
《游園驚夢》是崑曲《牡丹亭》的一個曲目。作者為中國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其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杜麗娘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日,背著父母和塾師,和丫環春香到後花園游春,花香鳥語,觸景傷情,游倦之後,回房休息。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在花園中相會,並有許多花神一起來為他們做媒。
(2)牡丹亭游園圖片擴展閱讀:
《游園驚夢》作者在這篇小說里,苦心經營製造「夢」的意象。夢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點大異:仙境是永恆的,夢境是短暫的。人類往往不願面對「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悲苦事實,卻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
然而,俗語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今晚竇夫人這棟「上上下下燈火通明,亮得好像燒著了一般」的大樓公館,哪裡持得了多久,轉眼間就會燈火熄滅,燒成灰燼。今晚的錢夫人,就是明天的竇夫人。
作者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對故國的眷戀。在這里,故國不僅僅是祖國大陸、舊時家園,而是一種情感,一種對舊時在心理上的認同感、歸屬感。故國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情感,而祖國大陸、舊時家園只是承載這種情愫的載體。這種情愫,以鄉愁的形式表現出來。
C. 牡丹亭驚夢中杜麗娘在游園賞春過程的心理變化
從熱愛青春和自然,到青春流失的無奈與不甘
1、游園驚夢細致地刻畫了杜麗娘在美好的自然春光啟迪下的復雜心理活動。
這一部分由六支曲子組成。前三支曲子著重寫她熱愛自然和青春,卻因初出綉房而嬌羞的復雜心態;後三支曲子將她面對春景的驚喜和由此感發的對青春流失的無奈和不甘,展現得十分委婉動人。
杜麗娘的心中情和眼前景巧妙、完全地結合,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充分揭示了杜麗娘復雜微妙的心理波動。
2、《游園·驚夢》是《牡丹亭》中塑造杜麗娘形象的關鍵情節。是游園驚夢喚起了杜麗娘青春的覺醒,表現了她熱愛自然、珍惜青春、熱烈追求美好愛情的性格特點。
(3)牡丹亭游園圖片擴展閱讀
《游園驚夢》的故事背景
《游園驚夢》是崑曲《牡丹亭》的一個曲目。作者為中國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其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杜麗娘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日,背著父母和塾師,和丫環春香到後花園游春,花香鳥語,觸景傷情,游倦之後,回房休息。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在花園中相會,並有許多花神一起來為他們做媒。
杜麗娘的母親來到床前將女兒喚醒,母親看見女兒神情恍惚;囑咐她以後少去後花園。杜麗娘雖然應允,但心裡仍在追戀夢境,不久竟憂郁成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游園驚夢》
D. 崑曲《牡丹亭 游園 步步嬌》的詞哪裡能找到
《牡丹亭•游園》【步步嬌】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回鈿。沒揣菱花,答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醉扶歸】你道翠生生出落得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瑱,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E. 牡丹亭游園本折戲表達了怎樣的主題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此時,杜麗娘還在妝樓上。她的妝台緊靠著窗子,窗外是小庭院。在這春日之晨,明媚的陽光灑滿院落,徐徐的春風吹得蛛絲來回飄盪,是那樣的恬靜。麗娘此時的心兒也像那搖盪的晴絲一樣在隨風飄盪,似乎已飛到了那早已嚮往的花園。作者融情入景,恰當映襯了麗娘此時此地的心情。接著四句,寫麗娘梳妝打扮時的神態。她沉思片刻,也許意識到該走了吧,於是走到妝台前細細地整理著頭上的花鈿,沒在意眼波一轉,鏡子里現出個如花似玉的美女,頓時羞得她低頭掩面,鏡子里彩雲似的發卷也隨著偏歪了。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讓鏡子來偷看麗娘的面容,從而從側面進一步襯託了麗娘的美麗,把一個含情脈脈的美貌少女顧影自憐的嬌羞之態,活靈活現地託了出來。她欣賞自己的美貌,又怕被人欣賞,她渴望游賞春天的美景,又怕封建禮教傷人。「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一句唱詞,細膩地表現了她此時的心理。然而春光是那樣的明媚,花園的美景是那樣地吸引人,她終於輕移蓮步,步出香閨,邁動了游園賞春的步子,也邁出了追求自由幸福理想的第一步。
F. 牡丹亭游園的藝術特色
神奇,玄幻,文字華麗,感情豐富
G. 牡丹亭游園本折戲表達了怎樣的主題
步步嬌]是杜麗娘欲去游園、將出閨門時唱的一支曲子。被封建禮教和程朱理學的桎梏長期禁錮在「小庭深院」的杜麗娘,內心充滿了苦悶和怨恨,她渴望沖破禮教的藩籬,走出這牢籠似的閨房,去呼吸新鮮自由的空氣。明媚的春光、繚亂的春景,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她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思,她決心瞞著父母,走出深閨,到花園里去游園賞春。這時的杜麗娘,心情是很不平靜的。她一方面為將到花園里去游春而感到喜悅,另一方面又怕父母知道了而受責備,她的心情是矛盾的。然而春天的美景是那樣吸引人,終於使她下決心步出香閨,向花園走去。在這支曲子里,作者以極其細膩的手法,把麗娘此時所處的具體環境、氣氛和她的心理狀態作了恰如其分的、栩栩如生的描繪。
H. 牡丹亭 游園改寫
白轉了
I. 牡丹亭游園一幕刻畫了杜麗娘什麼樣的感情
<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這時作家的思想和藝術都已經成熟。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牡丹亭》在《驚夢》《尋夢》《鬧殤》各出的賓白中還保留了話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說中,杜麗娘還魂後,門當戶對的婚姻順利締成;而在戲曲中,湯顯祖進行了脫胎換骨的創造性勞動,把小說中的傳說故事同明代社會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它具有強烈的反禮教、反封建色彩,煥發出追求個性由的光輝理想。 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 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湯顯祖沒有因襲前人小說戲曲中一見傾心,互通殷勤,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手法,而安排杜麗娘在游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幽會以後,接著描寫她第二次到園中《尋夢》。《驚夢》和《尋夢》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寫出,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通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J. 牡丹亭游園的曲牌名是什麼
《游園》是《牡丹亭》全劇的第十齣《驚夢》的前半部分。這部分由六支曲子內組成,生動地唱出容了顧影自憐的少女的懷春心情,把抒情、寫景和刻畫心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繞地游】夢回鶯轉,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盡沉煙,拋殘綉線,憑今春關情似去年?
【步步嬌】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響,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醉扶歸】你道脆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於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萃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好姐姐】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蘪外煙絲醉軟,牡丹雖好,它春光怎占的先。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嚦嚦鶯歌溜的園。
【隔尾】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