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冬天有什麼好玩的
⑴ 泰安的冬天
泰安的冬天當然不能寫泰山了,寫泰山你上當了,建議放開思路,從景色轉變城市,再從省市轉變成人,如果是小學生就寫城市,寫火車,談思鄉,如果中學生以上就寫人吧
⑵ 泰安的冬天有哪幾個地方好玩
徂來山滑雪場和溫泉從泰安外環(宅子)沿泰良路過舊縣到徂來
⑶ 泰安方特冬天好玩嗎有啥好玩的票價多少
方特門票180跟團一般加價30到50,內部價140,無學生票,此票為通票,進門後所有景內點免費,但須排容隊(黃金周血多!!!)內部景點30多個,有用餐和休息的地方,開放時間8:30——17:00.項目刺激,7歲以下的孩子很多項目不能玩。現在,泰安很冷,所以有些項目已經不適合玩了,比如瑪雅文明(玩水的)不過可以去看看4D的電影。泰安市內坐7路公交車直達。另外現在是淡季,沒有很多人,建議春天來,人不多,天氣也好。
⑷ 泰安一年四季溫度,最好詳細點,謝謝啦
泰安市屬於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寒暑適宜,光溫同步,雨熱同季。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和氣爽,冬季寒冷少雪。
全市多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121.58千卡/平方厘米,年際變化在112-131千卡
/平方厘米之間。年內以5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按80%保證率計算,全年輻射總量為117.9%千卡/平方厘米。在3-11月份作物生產發育期間,可有102億千卡/公頃的能量供利用。
全年平均日照數2627.1小時,年際變化在
2342.3-3413.5小時之間。日照百分率58%左右。年內以小麥灌漿的5、6月份最多,月均268小時左右,
對小麥生長很有利。
全市年平均氣低溫為12.9℃。年內7月份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為-2.6℃。極端最高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27.5℃。在地域分布上,南部、西部較高,東部、北部偏低。全年平均≥0℃的積溫4731℃,≤10℃的積溫4213℃,無霜期平均195天,最長可達241天,最短為161天。氣溫適宜,滿足了農作物一年兩熟或通過間作套種一年三熟的需要。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97毫米。因受季風氣候影響,年際降水變幅較大,年最大降水量1498毫米,年最小降水量199毫米,相差7.5倍。因受地貌影響,東部降水多於西部,山區降水多於平原,東部山區年平均降水量700-750毫米,西部平原則為600-650毫米,總趨勢是自東北向西南逐漸減少。年內降水分布很不勻衡,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65.2%,冬季最少,僅佔3.6%;一年之中7月份最多,占年降水最的32.1%,雨熱同季,對農作物和林果生長發育十分有利,1月份最少,僅佔0.96%。
受地形、地貌影響,垂直的變化,地域的差異,形成了一些局部小氣候區。泰山山頂年平均氣溫僅有5.2℃,而年降水量達1163.8毫米;徂徠山前、柴汶河畔的高溫小區,年均氣溫14℃以上,比全市平均高出三、四網路,達到了亞熱帶標准。這些不同類型的小氣候區,孕育產生了許多名優特產。
泰安氣候背景分析
泰安市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寒暑適宜,光溫同步,雨熱同季。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和氣爽,冬季寒冷少雪。
泰安市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2.8℃,南部、西部氣溫較高,東部、北部較低,無霜期平均19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80毫米左右,受季風氣候影響,年際降水變幅大,年內降水分布很不勻衡,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65%,冬季最少,僅佔3.6%;受地形地貌影響,東部降水多於西部,山區降水多於平原,總趨勢是自東北向西南逐漸減少。境內的泰山海拔1545米,具有明顯的高山氣候特徵,山頂氣溫一般比山下低7~8℃,年平均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
⑸ 泰安冬天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泰山:
「五嶽之首」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泰山自古便被視為是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登泰山的路線:上泰山的路有四條,東路是登山盤路從紅門起步至玉皇頂石階6566級,沿途多廟宇、多碑刻、多古樹名木,歷史傳說,是泰山旅遊的精華所在,也是最能體現泰山的雄偉與博大。走完全程需四個小時。西路是游覽公路,從天外村乘車上山,一個小時到中天門,與車路匯合,從中天門即可乘坐游覽索道,也可徒步攀登十八盤至岱頂。桃花嶼是泰山西大門,從泰安城乘車西北去至界首進山至桃花源,從桃花源乘索道亦可到達岱頂。天燭峰步游路為泰山東大門,從泰安城乘車至艾窪,上達天燭勝境坊進山。徒步攀登至後石塢,乘後石塢索道達與岱頂,一般需5個小時。
泰山氣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夏季涼爽,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陰涼舒適,到山頂時,還需攜帶寒衣。夏天雖是泰山的多雨季節,不過若能趕上夏季的雨過天晴,就可在山頂上領略到山上紅霞朵朵,腳下雲海碧波的壯麗景色。春秋兩季較溫和,平均氣溫10℃,但春季風沙較大。秋天則風雨較少,晴天較多,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為登山觀日出的黃金季節。冬季雖天氣偏冷,但可看到日出的機會較多。
最佳旅遊時間:游泰山,4月~11月為佳,觀日出則以秋季為最佳。岱頂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黃河。冬天要待下雪時,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輕易放棄登山,此刻山上常會遇到雲海奇觀,若遇上日出雲海就更幸運。黃金周期間泰山人太多,不過泰山上的纜車和盤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確實做的很不錯。
岱廟:
岱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稱東岳廟或泰山廟。位於泰安市區北,泰山南麓。其南北長406米,東西寬237米,總面積9.6萬平方米,是泰山最大、最 完整的古建築群,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 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創建歷史悠久,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之載。唐開元十三年(725)進行增修,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再次進行大規模的擴建,據《重修泰岳廟記碑》所載,時有「殿、寢、堂、闔、門、亭、庫、館、樓、觀、廊、廡八百一十有三楹。」金代部分建築被毀,元時又有增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廟內大部分建築遭到焚毀,清代再次修繕。岱 廟城堞高築,廟貌巍峨,宮闕重疊,氣象 萬千。岱廟創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 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 修建天貺殿等,更見規模。其建築風格采 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環1500餘米,廟內 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
徂徠山:
徂徠山,又稱龍徠山,馱來山,是泰山的姊妹山。地理坐標東經117°20′,北緯36°03′。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橫亘連綿29公里,總面積250平方公里。其主峰太平頂,海拔1027米,相對高度800多米,與泰山玉皇頂的直線距離為30公里。
徂徠山,位於泰山東南20公里,新泰城西40公里處,總面積250平方公里,大小峰巒97座,游覽景點100餘處。徂徠山山勢雄偉,幽深綿延,儼然如岱宗之屏障。早在2500多年前,《詩經·魯頌》就歌頌了"徂徠之松"。
徂徠山岩石為太古界泰山雜岩,周邊地帶有灰岩出露,山體突兀峻拔,峰巒嵯峨,溝谷幽深,綿延起伏。山上奇峰怪石遍布,恣態萬千。山西、山北兩面有大汶河,南有小汶河,三面環水,山水相映。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山下四季分明,山上春秋相接,山上氣溫比山下低3-6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水源充足,澇泉分布廣,澗水清澈見底,四季長流。山區無工業,屬綠色農業區,無空氣、水資源、噪音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源,生態環境沒有破壞,山區空氣含氧量明顯高於周邊,是天然吸氧保健場所。1992年9月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是風景秀麗的旅遊勝地。
山區生物物種多樣,溫帶物種基本俱全,動植物種類達上千種。共有植物資源449屬789種。植被以常綠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為主,覆蓋全山,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水土保持較好,發生水土流失的小部分地區,流失程度在輕度以下。徂徠山多美松,《詩經??魯頌》稱「徂徠之松」,《水經注》記「山多松柏」,《鄒山記》載「猶有美松」。野生動物資源有狼、獾、山貓、雕、鷹、山雞、斑鳩等200餘種。物產豐富,出產大量名貴中葯材、山珍、茶葉和多種干鮮林果,其中櫻桃居全國第一的優勢地位。
徂徠山古跡眾多。據初步普查,今存寺廟3處,碑碣54塊,摩崖刻石113處,古樹名木千餘株。《詩經》、《史記》對此山有多處記載,歷史名人多有題詠,民間傳說更是數不勝數。吳王闔閭、孔子、漢武帝、漢光武帝、李白曾親自登臨,司馬遷也曾到達此處,汶河沿岸是春秋時魯國人才輩出之處。山上有吳王駐蹕的中軍帳,有西漢赤眉軍起義的根據地天勝寨,有北齊時的映佛崖摩崖刻石,有唐代大詩人李白與山東名士孔巢父等6人隱居處,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遺址等,歷史文物古跡豐富。
傳說:徂徠山是八仙之一張果老欲與碧霞元君只泰山比高低,倒騎驢從各地馱眾山疊在一起,後因山太高妖精眾多禍害百姓,被玉帝降罪,張一氣之下揮鞭抽之,所以成現在粗徠山。
東平湖:
東平湖古時稱蓼兒窪、大野澤、巨野澤、梁山泊、安山湖,到清朝咸豐年間才定名稱為東平湖,她是《水滸傳》中八百里水泊唯一遺存水域,1985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同時也是山東省推出的水滸旅遊線路中的重要景區。
東平湖,三面環山,景色優美,素有「小洞庭」之稱。沿湖文物古跡遍布。湖東岸是水滸英雄頭領宋江攻打東平府城駐地,有後漢東平國憲王劉蒼及其後代墓葬地,有稱為東平古八景之一的「黃石懸崖」。西岸有我國古代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故道,有水滸英雄晁蓋等好漢初聚地司里山,有國家森林公園臘山,有明朝萬曆七年修建的寺院「月岩寺」。北岸有唐朝大將程咬金的「程公祠」,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楚霸王」墓地,有風景秀麗的鏵山景點,有北齊名僧安道一書寫的洪頂山摩崖刻經。湖東南方有宋朝時東平郡太守劉敞修建的樂郊池亭遺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泛舟梁山泊,登上樂郊池亭曾寫道:「樂郊何所樂?所樂從公游……有山在其東,有水出逶迤。有台以臨望,有沼以游嬉。仰俯迷上下,朱欄映清池,草木非一重,青紅隨四時。」「樂郊池亭」是當時一處公園,歐陽修到公園遊玩數日發出感想。在樂郊有何樂呢?樂就到此地來遊玩,可見在古代東平湖就是一處遊玩的好去處。東平湖水下還淹埋著隋代建築清水石橋,由於黃河決口,形成水泊,淹埋水下,已無法看到它的真面貌,據考證,此橋建於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橋長四百五十尺,比河北趙州橋還早5年,唐代詩人高適看到此橋之後就留下了:「沙岸泊不定,石橋水橫流」的詩句。據記載:石橋是在宋咸平三年被淹沒的。
東平湖中的小島叫「土山島」,島呈橢圓形,據說歷史上曾是九省御道,設有重兵把守,歷代都是軍事要塞,更是水滸傳中水滸英雄出沒之地,傳說「智取生辰綱」之後,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七個水滸頭領為了躲避官府緝拿,便來到此島寺院聚義,所以也稱「聚義島」。晁蓋死後,就葬於此島,島上原有一寺廟叫「觀音堂」,由於晁蓋生前喜愛梅花,為紀念晁蓋,後人便把觀音堂改稱為「藏梅寺」。寺內原有口大鍾,與東平府院內的大鍾合稱為「姊妹鍾」,撞擊其中一個,另一口大鍾則應聲而和。現如今寺院已毀,僅存鍾架、殘垣、斷碑。島上還留有「洄源亭」遺址。洄源亭是唐朝著名詩人,東平郡太守蘇源明所建。建成之後,他曾邀請濮陽太守、魯郡太守、濟南太守、濟陽太守一同來洄源亭飲酒賞景,他們看到這么美好的景色,就把東平湖譽為「小洞庭」,吟詩作對中蘇源明這樣說到:「小洞庭兮牽方舟,風裊裊兮離平流;牽方舟兮小洞庭,雲微微兮連絕」,意思是說船隨纖繩駛進「小洞庭」,輕柔的風吹拂在水面上,淡淡的白雲連著岸邊的絕壁形成一幅壯觀的圖畫。宋代文學家蘇轍夜過東平湖(梁山泊),為「小洞庭」美妙的夜色所陶醉,也留下了「更須月出波光凈,卧聽漁家盪槳聲」的美好詩句。
東平湖的自然景觀吸引了歷代眾多的文人墨客,李白、韓愈、白居易、李商隱、辛棄疾等文人都曾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東平湖是《水滸傳》中八百里水泊遺存水域,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這部書中的開頭語就寫道:「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兒窪內聚蛟龍」,當年的蓼兒窪就是現在的東平湖。水滸英雄戰官軍、仗義疏財,殺富濟貧、都曾在這片水域中出沒,幾百年過去了,雖不見當年水兵廝殺場景,但是有關水滸英雄,梁山泊好漢的故事傳說,至今還在當地廣為流傳。
昔日的梁山泊是水滸傳中的古戰場,今日的東平湖便是旅遊觀光好去處,當遊客劃水槳,乘舟艇觀賞湖光山色的同時,可聯想到八百年前水泊舊觀,體味出當年梁山好漢泛舟之意趣。
肥城牛山:
牛山又名金牛山、郁蔥山。位於山東省肥城市新城北15公里。北鄰濟南市長清區,橫跨老城鎮、王瓜店鎮各一部,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總面積19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 24米。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肥城縣志》載:「金牛山在城(指老縣城)西北,其東北麓距城三里,蜿蜒而西距城十里、二十里不等,俗呼牛山。宋真宗東巡臨幸賜名郁蔥山。翠柏千嶂,流泉百疊,為肥邑第一名勝。山之中峪距城八里,初入山為文昌峰,有文昌閣在焉。不一里一高崗當路,是為印山。由印山沿溪北行,不一里為資聖院。院西高亢處為同川書院。下有牛山洞,深遠不可測,相傳與陶山通。又西為龍沼,亦名五龍池。東北有泉,自山嶺而下,所謂落石泉也,適當資聖院之後。西北為獐猴崖,上有老鷹石,屹然如鷹立。西嶺為穆柯寨,又名木頭塔。俗傳為黃巢負隅所,然不可考。其西有石曰仙人石,又西曰迎仙石,如人舉袂相揖狀;寨之西南麓為大紅澗、小紅澗,土石皆赤。大紅澗之北曰小寨山,山西麓有石高數丈,
四面各丈余,紅黑色,擊之作金鐵聲,三小石支其下,名垛子石。小寨山南有石,如老翁形,面目酷肖,長髯垂胸,是為老叟峰。東南里許為黑龍潭,發源於山後雲山,至此陡起瀑布數十丈,奔流之聲可聞數里;小寨山之西為紅山頭,其上多土少石,色赤,故曰紅山,與陶山東崦之小泰山相連,此皆山之陽也。山之北為雲山,在穆柯寨後,前有大剎曰回佛寺,山陰為書堂峪,與長清接壤。而山之東北麓窈然而深者為櫻桃峪,距城最近。乃全山之勝概焉。」現牛山仍存牛山寺大殿、八角琉璃井、文昌閣、牛山洞、櫻桃峪等勝景。主峰穆柯寨建有寨牆,並分東、西、南、北寨門。寨內西半部房屋舊址殘存。
建國後,縣人民政府在此設立牛山林場。至1995年,林地面積發展到1.58萬畝。主要樹種有赤松、油松、黑松,並引進火炬松、濕地松等優良品種。如今,山上山下鬱郁蔥蔥,秀麗宜人。清乾隆癸丑科進士,歷官陝西布政使、護理陝西巡撫唐仲冕曾寫《牛山疊翠》詩曰:「煙林彌望與峰齊,捫葛緣崖徑欲迷。才歷深坳層嶂轉,輒登危石翠嵐低。斜陽爛映霞千樹,空岫寒生月半圭。共坐蒼茫獨怊悵,縈懷更在郁蔥西。」
大汶口遺址:
大汶口遺址在山東省泰安市大汶村南,大汶河東西貫穿,將遺址分為南北兩片,北片在衛架庄東,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
大汶口文化屬新石器朝代晚期,其分布范圍主要在山東境內,北入旅大地區,南達江蘇、皖北,西抵河南中部,東至山東半島,西北見之於黃河北岸。該遺址面積達82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一般2~4米,清理出墓葬189座,出土房址14座、灰坑120多個,繪有彩色花紋的陶器2000件,還有精緻的石器、骨器和象牙器等。 大汶口遺址的意義:豐富的文化遺存,顯示出它與中原仰韶文化有顯著差別,反映了一種新的獨特的文化類型。因首先發現於大汶口,人們遂把以大汶口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存,命名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發現,使黃河下游原始文化的歷史,由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向前推進了2000多年。證明山東龍山文化是繼承大汶口文化發展而來,它不僅為山東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為黃、淮流域及山東、江淅沿海地區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線索,且對研究史前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在大汶口文化的後期墓葬中,出現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帶小孩的合葬,它標志著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會的結束,開始或已經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
大汶口地理位置
大汶河北岸,距東岳泰山60華里,是馳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發祥地和歷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鎮。大汶口屬自古有名的土質肥沃、水源充足的「汶陽田」,地下資源豐富,104國道、京滬鐵路穿境而過,處於山東省「一山一水一聖人」旅遊熱線上。大汶口名勝古跡眾多: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汶口文化遺址;有縣級以上文物景點3處(明石橋、清山西會館、文姜城遺址);有遠近聞名的自然景觀汶河古渡口、文亭山等多處。
新泰蓮花山
蓮花山東西錦延15公里,南北兼跨新泰、萊蕪兩市,大小山脈十餘條,主峰海拔994米。景區面積17平方公里,山頂以水為界,南麓屬新泰,北麓為萊蕪。有公交車直達,交通十分便利。蓮花山因漢武帝訪仙到此,在山頂建「迎仙宮」,故又稱宮山。有三十六山頭,七十二深谷之稱。主要山頭有新甫山、萬丈崖、雞鳴山、天竺峰、香爐山、蓮花尖。因群山拱圍蓮花,尖狀如蓮花,所以叫蓮花山。
蓮花山山峰突兀,穿雲摩天,氣勢磅礴,巍然壯觀,山中危岩嶙峋,溝壑縱橫,奇石幽洞,高瀑險潭比比皆是,可謂移步換景。山中松青柏翠,花木繁茂,風景絢麗,歷史文化遺跡豐富,著名的「宮山夕照」和即將落成的百米巨型觀音像,山頂湖泊——南海,將成為萊蕪乃至山東的特有景觀。「萊蕪山水大觀園、齊魯第一觀世音」蓮花山是名副其實的具生態和費文化旅遊亮點。蓮花山現已修建6米寬公路10華里,築登山台階3000米。有蓮梗峪、魔幻峪、天瀑峪、白雲嶺構成三大景區,共120餘個景點。它以其優美的環境吸引了歷代的文人墨客,並逐步發展成為佛家聖地,現有較完整的歷代碑刻150多面,歷代石刻200多處,現存古建築遺址有雲谷寺、行宮、太平庵、高泉寺、王禪寺、八 封殿、甘露堂等。雲谷寺是規模最大的古建群體,主體建築大殿、三佛殿氣勢雄偉,十分壯觀。蓮花山省級森林公園主要林種為風景林和防護林,現有古樹名木120餘株,主要旅遊景點60多處。分為六大旅遊景區:行宮景區、太平庵景區、雲谷寺景區、北天門景區、響鈴碑景區、魔子坊景區。有三條主要游覽線路:中路主要景點有漢武行宮、補天石、看天石、雲門、古柏一株、十八盤、南天門、快活二里、雲谷飛瀑、聖水瓶、兩山排闥、五大夫松、雲谷寺、紅雲洞、白雲洞、興雲洞、對松山、北天門、東高峰、西高峰;西路主要景點有初入佳境、老漢推車、風動石、通天河、太公石、姊妹松、奇觀、太平庵、青龍潭、五雲澗、一線天、水簾洞、子母泉;東路是盤山公路,直達主峰西高峰,時而盤旋於懸崖峭壁之上,時而穿行於茂密的森林之中,自然景色變幻無窮,讓人心曠神怡。
蓮梗峪,因山峪彎曲似梗而托起山頂之蓮花而得名。谷中飛瀑流泉,野花成片,鳥兒成群,別有天地。洗心池意為洗心絕塵,開始步入佛門凈地之意,為進山第一景。蓮花門,上刻蓮花圖案,下刻漢字「門」,別有意味;群獅出山,龜探頭,徑書岩,護法門神等怪石惟妙生動。淌銀嶺,光亮如白銀下涌,氣勢壯偉。玉女潭,傳說漢武帝女兒小玉慕此潭幽靜而在此沐浴,潭中石壁上有天然少女裸體浴像。玉女飛瀑高約二十米。飛花碎玉雄奇中透出柔美。繼續前行,路有兩門:一曰「愛情門」,二曰「財福門」,游者任選其一,只走一門,昭示一種人生哲理,意為「魚與熊掌不能兼得」,耐人尋味。天門,威赫聳立,氣勢壯美,門內青翠欲滴,如夢如幻,給人以無限遐想,激發人們進門一睹為快之慾望。天門瀑高掛山腰,飛流直下,碎玉疊珠,景色十分誘人。瀑下有巨石,曰「瀑流砥柱」,經千年沖擊,光滑潔白,使人蒙生啟迪。沿階而上是龍王廟,有三潭三瀑,真乃三瀑成串,三潭連珠,人勞累頓消,而興致盎然。而紅石灣和紅石瀑則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傳說漢武帝駐蹕蓮花山「行宮」,其女兒小玉迷戀山色到處遊玩,這一天在「千年榆」上甩鞦韆,因山風大,小女的一隻綉花紅鞋刮落到此,後來這里石頭變成紅色,所以叫紅石灣。據說在吉祥的日子,若站在紅石瀑下,有德之人能從瀑布幻影中看到小玉美麗的倩影。古碑峪,有一摩崖古碑,因日久年遠,字跡模糊難辨,誠待有識之士進山破譯。據說這里是懸空寺遺址。懸空寺的故事尤為神往。傳說古寺中有一老道,伴有二童,有一天老道找道友下棋回寺,見一白凈小孩與二童玩耍,後老道問二童小孩是誰,道童均答不知,老道囑二童:小孩再來時偷偷在他身上栓根紅線,明日老道順線找去發現是一千年人參,已能幻化人形。老道挖出回寺燉上,去約道友共來品嘗,結果二道童因鍋內人參奇香難忍,一嘗而不可收,當聞聽師傅回來,害怕受責,將剩餘人參連湯潑掉,整座寺廟立即騰空飛升而去。此為懸空寺的來歷。只有打米的古石臼在遺址的石樑上,默默等待至今……
登天梯,過蓮花飛瀑,即達蓮花南海。稱雄山東第一高山湖泊,斗山頂巨型觀音雕像,而稱之為「南海」,南海面積16400平方米,總蓄水量18萬立方,山頂藍天、白雲、綠樹、觀音、寺廟倒映湖中,構成蓮花山特有的湖光山色,匯水上劃船、垂釣、游泳等娛樂於一體;觀「宮山夕照」、「雷達雄姿」於一處,集蓮花村休閑、度假於一村,此,何等悠哉樂哉! 登蓮花頂萊蕪新泰盡收眼底,走凌雲路,參觀魯中高山雷達,看蓮花山前飛機升降。屆時你將體味到「無限風光」的真切含意。
白雲嶺景區:白雲嶺,因山嶺白岩成片如白雲而得名。這里地勢平緩而深厚,但石景不少,有名的石奶奶,據傳說附近村民有人拜石為乾娘,能為人消災祛病,可能此時石能集天地之精華,聚日月之靈氣所致。海豹問天,惟妙惟肖,極具韻味。古猿望天,山頂有巨石隆起,酷似古猿猴,似在望天,若有所思,極為逼真。天瀑峪景區:其著名的是「凍凍台」瀑布,瀑布長約300多米,夏天山洪暴發,似銀河倒掛,瀑流從天而降,又象一巨龍出山,擺頭擺尾,吞雲吐霧,咆哮翻滾,以劈山撼岳之勢沖出蓮花山,著實駭人心魄。冬天瀑流化作晶瑩奪目的冰凌,銀光寒影,放眼望去似鑲嵌蓮花山中的天鏡,十分奇異而壯美。蓮花山古幽神奇,蓮花山美妙旖旎。
⑹ 泰安方特歡樂世界冬天能玩嗎我想過兩天去,不知道裡面還有什麼能玩的,不會凍上吧
有水的不能玩,別的應該沒問題
⑺ 泰安太陽部落冬天有什麼項目
應該都會開吧,就是冷點。估計那個漂流不會開,水太涼了。
⑻ 泰安冬天帶孩子去哪玩比較好
天頤湖,水世界,鹽海參湯,太陽部落,花海動物園
⑼ 泰安天樂城冬天能玩嗎
能玩的 這樣大的主題公園,設施很全面 今年試營業的時候都是挺早的
⑽ 泰安方特冬天可以去嗎
今天我們剛去了,在門口買票是185元,冬季水上項目不能玩,其他都可以!全部玩完的話要一整天的時間,有時候會有團購,你也可以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