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桃花庵
『壹』 蘇州桃花塢相關的故事
桃花塢在歷史上多有興廢。最早是農桑之地,到宋熙寧年間,梅宣義在此築台冶園,柳堤花塢,風物一
新,稱「五畝園」,又名「梅園」。紹聖年間,樞密章楶在五畝園南築「桃花塢別墅」,佔地七百畝。章氏子弟在此基礎上又廣辟池沼,建成一座庄園式園林,人稱「章園」。《吳門表隱》譽其「園林第宅,卓冠一時」。梅、章兩家為世交,梅宣義子梅采南、章楶子章詠華,仿效曲水流觴典故,將兩園池塘打通,建雙魚放生池,一端通梅園的「雙荷花池」,一端通章園的「千尺潭」。當時郡人多於此春遊看花,一時鼎盛。
宋末兵變,梅園、章園廢圮不堪。元以後,桃花塢又屢有興建。明弘治年間,著名畫家唐寅以賣畫所蓄,購得章楶的桃花塢別墅,取名為「桃花庵」,並在四周種桃樹數畝,唐寅亦自號「桃花庵主」。清順治初年,名醫沈明生又購得此地,復建「桃花庵」等建築以表追思,時人稱「唐家園」或「沈太翁園」。乾隆年間,僧禪林、道心改建為寶華庵,光緒年間又改為文昌閣。
唐寅曾於弘治十一年(1498年)鄉試第一,但在會試時因被人所累而下獄。唐寅由此厭惡官場,鄙薄功名,從而放浪形骸,足跡遍及名山大川。曾治印一方,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晚年隱居桃花塢,常與文人墨客聚飲。客去不問,醉便酣睡。
蘇州城外的桃花塢也因為唐寅寫了一首《桃花庵歌》的緣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貳』 桃花庵的作者是誰
回鄉之後,唐伯虎對人間滄桑與世態炎涼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遂在蘇州閶門內的桃花塢修建桃花庵別墅,退避其中,自稱「桃花庵主」,過起了一種以賣文賣畫為生的詩酒...
『叄』 描寫蘇州的古詩有哪些
楓橋夜泊》【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送人游吳》【唐】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正月三日閑行》【唐】 白居易
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鴛鴦盪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
《青玉案》【宋】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台花榭,瑣窗朱戶,
只有春知處。碧雲冉冉蘅皋暮,
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關於蘇州的詩句(二)
《橫塘》【宋】范成大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懷吳中馮秀才》【唐】杜牧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程歲月遙。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
《憶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把酒對月歌》【明】 唐寅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當李白對明月,月與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橫塘【宋】 范成大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關於蘇州的詩句(三)
《桃花庵歌》【明】 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肆』 誰知道蘇州桃花塢的具體地址
桃花塢的地理位置應該是蘇州市東北街東首(附近是蘇州桃塢電影院)
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的原出處。
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的現在地址在虎丘路
.
『伍』 要去蘇州,想知道桃花塢是有很多桃樹嗎,或者說有什麼美景
唐寅住的時候有桃花,現在是沒有了,現在出名的事桃花塢年畫。
時間短的話就拙政園獅子林轉轉,晚上平江路山塘街。
時間充裕可以再去下虎丘,金雞湖
桃花塢,即今蘇州市桃花塢大街及其周邊地區。唐詩人杜荀鶴曾作《桃花河》詩,宋范成大《閶門泛槎》詩有「桃塢論今昔」句。可見桃花塢名稱由來以久。宋末元初曾居住過逃花塢慶元里的徐大焯在《燼余錄》中詳細描述了桃花塢的范圍:「入閶門河而東,循能仁寺、章家河而北,過石塘橋出齊門,古皆稱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塢地,廣袤所至,賅大雲鄉全境。」
桃花塢在歷史上多有興廢。最早是農桑之地,到宋熙寧年間,梅宣義在此築台冶園,柳堤花塢,風物一新,稱「五畝園」,又名「梅園」。紹聖年間,樞密章楶在五畝園南築「桃花塢別墅」,佔地七百畝。章氏子弟在此基礎上又廣辟池沼,建成一座庄園式園林,人稱「章園」。《吳門表隱》譽其「園林第宅,卓冠一時」。梅、章兩家為世交,梅宣義子梅采南、章楶子章詠華,仿效曲水流觴典故,將兩園池塘打通,建雙魚放生池,一端通梅園的「雙荷花池」,一端通章園的「千尺潭」。當時郡人多於此春遊看花,一時鼎盛。
宋末兵變,梅園、章園廢圮不堪。元以後,桃花塢又屢有興建。明弘治年間,著名畫家唐寅以賣畫所蓄,購得章楶的桃花塢別墅,取名為「桃花庵」,並在四周種桃樹數畝,唐寅亦自號「桃花庵主」。清順治初年,名醫沈明生又購得此地,復建「桃花庵」等建築以表追思,時人稱「唐家園」或「沈太翁園」。乾隆年間,僧禪林、道心改建為寶華庵,光緒年間又改為文昌閣。
仍是在桃花塢,明天啟年間,楊大瀠建「准提庵」,供奉准提佛。清嘉慶年間,吳縣知縣唐仲冕以唐寅族裔身份在准提庵東側建「唐解元祠」,署室名「桃花仙館」,以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先生。
民國初年,愛國士紳費仲深購得唐寅故居一角,建「歸牧庵」。1925年,其子費鞏與袁世凱孫女袁慧泉在此成婚。
至於五畝園,清末葉昌熾重築園亭,建築物名稱多用五畝園舊有,人稱「葉氏花園」。後被謝家福購得,建「望炊樓」。
『陸』 贊美蘇州 古詩
關於蘇州的詩句(一)
《楓橋夜泊》【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送人游吳》【唐】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正月三日閑行》【唐】 白居易
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鴛鴦盪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
《青玉案》【宋】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台花榭,瑣窗朱戶,
只有春知處。碧雲冉冉蘅皋暮,
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關於蘇州的詩句(二)
《橫塘》【宋】范成大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懷吳中馮秀才》【唐】杜牧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程歲月遙。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
《憶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把酒對月歌》【明】 唐寅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當李白對明月,月與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橫塘【宋】 范成大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關於蘇州的詩句(三)
《桃花庵歌》【明】 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唐寅桃花庵圖》【清】 乾隆
吳中愛看吳人畫,況是吳人畫最高。世上只期為散木,庵前疑復綻新桃。
松風寒處安茶銚,石凍春深試酒槽。七字志懷頗見道,寧雲溪壑興堪陶。
《陳後宮》【唐】 李商隱
茂苑城如畫,閶門瓦欲流。還依水光殿,更起月華樓。
侵夜鸞開鏡,迎冬雉獻裘。從臣皆半醉,天子正無愁。
《憶舊游》【唐】 白居易
江南舊游凡幾處,就中最憶吳江隈。長洲苑綠柳萬樹,齊雲樓春酒一杯。
閶門曉嚴旗鼓出,皋橋夕鬧船舫回。六七年前狂爛漫,三千里外思徘徊。
青玉案【宋】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台花榭,瑣窗朱戶,
只有春知處。碧雲冉冉蘅皋暮,
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關於蘇州的詩句(四)
《烏棲曲》【唐】 李白
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登閶門閑望》 【唐】 白居易
閶門四望郁蒼蒼,始知州雄土俗強。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
閶閭城碧鋪秋草,鳥鵲橋紅帶夕陽。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
雲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宮水放光。曾賞錢唐嫌茂苑,今來未敢苦誇張。
《滿庭芳》【宋】 曹勛
白氎行纏,青巾包結,幾年且混常流。
寰中誰見,心地自清幽。雨散昆侖頂上,香潤遍、瓊圃無憂。
靈芽長,如今寒暑,飢渴總何愁。
諸公,須著力,塵緣掃盡,師旨堅求。
看天邊、飛金走玉難留。
住個庵兒不大,爭戀得、月館青樓。
台山裡,從人一任,說個好蘇州。
《題破山寺後禪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鍾磬聲。
《夢蘇州水閣寄馮侍御》【唐】 白居易
揚州驛里夢蘇州,夢到花橋水閣頭。覺後不知馮侍御,此中昨夜共誰游?
以上信息來自:http://..com/link?url=-wmVjSTLy9RHB--
『柒』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什麼意思
意思是:蘇州金閶門外的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住著個人,大家叫他桃花仙。桃花仙人種了很多的桃樹,等到桃樹開花了,他就摘下桃花去換酒錢。
這句話出自明代畫家、文學家、詩人唐寅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桃花庵歌》。此詩中詩人以桃花仙人自喻,表現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一面的真實內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全詩明白如話,不用任何典故和華麗辭藻,語言音調務近俚俗,輕便自山,卻蘊涵的無限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
(7)蘇州桃花庵擴展閱讀
此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樂於歸隱、淡泊功名、不願與世俗交接追求閑適的生活態度。桃花因與「逃」同音而具隱者之意,更體現出追求自由、珍視個體生命價值的可貴精神。
說自己是隱居於蘇州桃花塢地區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種桃樹、賣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寫照,這四句通過頂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隱喻隱士,鮮明地刻畫了一位優游林下、灑脫風流、熱愛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隱者形象。
『捌』 蘇州桃花塢在那裡
一說起蘇州桃花塢,便有人會提到明代的唐伯虎。其實,早在元代《燼余錄·乙編》中就這樣記載:"入閶門河而東,循能仁寺、章家巷河而北,過石塘橋,出齊門,古皆稱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塢地,廣袤所至,賅大雲鄉全境,……杜荀鶴有桃花河詩,邦人皆能誦之。"可見蘇州桃花塢,不僅成名在唐伯虎於該地築別墅之前,地塊也較今日之桃花塢廣大。《燼余錄·乙編》多記唐宋時蘇州城內桃花塢事,作者徐大焯,宋末元初吳縣人,宋亡後,自稱"城北遺民",居桃花塢慶雲里(今桃花塢大街官厙巷),時去唐宋不遠,其言當有所據。唐詩人杜荀鶴對吳地很熟悉,他的《桃花河》詩雖已亡佚,但其《送人游吳》詩卻流傳下來,歷千餘年而至今,"人家盡枕河"、"水巷小橋多",依然是桃花塢大街沿河一帶的主景風光。不虛。 五畝園中還有雙荷花池(非今日之雙荷花池)、梅塢、桃林與竹林(直至上世紀50年代,園內尚有成片的紫竹、方竹、圓竹三種竹),著名的亭台建築有更好軒、碧藻軒、寄茅廬、拜石台等。清葉昌熾後購得五畝園舊址,一仍宋、明時故事,修復"梅塢"、"更好軒"、"桃花塢"、"雙荷花池"、"碧藻軒"、"寄茅廬"、"拜石台"等,並加建採石磯(葉氏就掘取碑石處浚池築磯,因名採石磯)等。葉氏子好結客,日游宴其中,園名又復大振,人稱"葉家花園"。咸豐初,葉氏家道中落,賣予潘姓。太平天國時五畝園又遭兵燹,後稍修復。光緒八年,吳中名士管禮昌、朱世德、徐鉞、胡三橋、張玉笙(森)等,於五畝園成立了"五畝園謎社",這是蘇州第一個民間燈謎社團,謎社成員每逢望日,集中園內,酒闌茶罷,各張旗鼓,互斗機鋒,懸謎遣興。 "五畝園謎社"一直活動到清光緒十四年(1888),因謎社重要成員俞吟香、何維棅、胡三橋、江長卿等相繼過世而偃旗息鼓。 光緒十五年(1889)五畝園捐歸文昌宮輪香義塾,自此五畝園殘園並輪香義塾事務統歸慈善機構管理。著名社會活動家、學者、慈善家謝家福(1847-1896)在主持五畝園殘園時,五畝園殘存亭台樓榭及相關屋宇、設施,多予修復。 謝氏在五畝園南面改建了一些房屋,以作接義公所、輪香局、義塾(儒孤學舍)及丙房之用(所謂丙房,實際上就是存放靈柩之舍,舊時喪家靈柩不直接入土安葬,暫時安厝之舍稱作丙房或丙舍,連同殯儀館,常屬慈善機構安排與管理)。光緒十八年(1892),謝氏利用儒孤學舍創建蘇州電報傳習所(蘇堂),它是我國早期培養電信人才的三大學校之一,三年間一共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報務人才800餘人,影響極為深遠。 1921年,張紫東、貝晉眉、徐鏡清、孫詠雩等,又假五畝園"中丙房",創辦了在我國戲劇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崑曲傳習所"。 五畝園南部作為慈善機構使用的房屋,上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正式移用作"城北殯儀館",謝家福嗣孫謝安生成為最後一位殯儀館館長,殯儀館撤銷後,原址大部分改建為民居。五畝園園址1961年被林業機械廠佔用(其前,西部部分土地即蔡家河東段北部曾為東風焦炭廠所有),園內殘存樓亭等景如更好軒、碧藻軒、碑廊及古木、亭、池等,最後消失於1974年。 2005年9月,林業機械廠搬遷完畢,土地被拍賣,今已在建別墅區。
『玖』 蘇州唐寅園以什麼出名主要是與唐伯虎有關的嗎
以唐伯虎出名。唐寅園(唐伯虎文化園)坐落在蘇州古城西南解放西路146號,為江蘇省文物專保護單位屬,至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是江南第一才地,很多客人到唐寅園求才、沾才、得才。唐寅園是蘇州園林中唯一以展示唐伯虎藝術生平及明四家書畫作品為主的,是在蘇州了解唐寅文化、吳文化、中國書畫文化的必到之處。
『拾』 蘇州唐寅園有哪些歷史典故
唐寅園,也就是唐寅墓,位於蘇州市區解放西路上,佔地近萬平方米,至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唐寅辭世之時,家境清貧,就葬於桃花塢故居之後,嘉靖22年才移葬今址。
唐寅墓園佔地1公頃,大門南向,由四根漢闕式立柱組成。石砌大道盡頭為一花崗石兩柱出頭牌坊。最北為墓冢,佔地約1畝,四周用塊石砌成明式冰梅牆。墓東向,封土高約3米,前築石亭,亭內立「明唐解元之墓」碑。墓區內遍植黑松翠柏碧桃,清靜幽雅。
明崇禎十六年(1644年),文人雷起劍、毛子晉等人見唐寅墓地荒蕪,牛羊踐踏,凄然嘆曰:「千載下讀唐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時與並乎!」乃出資整修,「理厥封樹」,「構數楹而祠之」。清嘉慶六年(1801年)長沙人唐仲冕來蘇任吳縣知縣,以唐寅族裔身份再修唐寅墓。碑書「明唐解元之墓」,覆以石亭,立石綽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7年和1958年,蘇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重修唐寅墓。當時,唐仲冕所立之石亭及墓碑尚存。除整治基地外,新建石坊一座於墓道起端,上刻「唐伯虎墓 ,背刻名名傳萬口」,並種植桃花數十株、松柏20餘株。
1955年,政府對唐寅墓進行了整修,次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但「文革」期間,唐寅墓地遭毀壞,墓碑、石亭、石坊等盪然無存,只留荒冢一堆。
1985年,蘇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再次修復墓冢,次年又在墓南建起六如堂、夢墨堂等廳堂,辟為唐寅紀念陳列室,並正式對公眾開放。整個唐寅園布局錯落有致,恬靜中透出幾分風雅。
2008年5月起,蘇州市區文保所對唐寅園進行了大修。幾個月來,這里的屋頂得到了翻修,電線也進行了重排,圍牆被加高了,門窗柱子進行了重新油漆,地面假方磚則被真方磚替下……針對變成低窪地塊這一問題,大修還重新鋪設了這里的下水系統,配置了專門的抽水泵。此次大修除了改造「硬體」外,還將提升「軟體」,如將增加陳列一些有關唐伯虎的正史和野史資料,做一個效果逼真的唐寅故居沙盤;另外還設想增加演藝內容,如通過評彈講述「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從而增加游園的趣味性!
唐寅園 - 唐寅四堂
第壹堂 桃花仙館
桃花仙館是三間堂屋,因為唐伯虎是明代人,所以我們是仿造了明代的建築風格,六扇油漆竹絲大門。這個門廳造得不太高大,因為唐寅墓屬於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必須尊重歷史的真實情況。唐伯虎雖然名聲很大,但是他的家境清貧,特別是到了晚年,他是窮的很,因此門廳造得不太高大。這里上面有塊橫匾,題為
【桃花仙館】,為什麼叫桃花仙館呢?因為唐伯虎在三十八歲的時候,靠賣字畫積攢了一些錢,在我們蘇州城北桃花塢,原宋人章庄簡別墅的廢墟上仿照陶淵明所說的桃花源,【地縮武陵脈,軒開蔚藍天】,造了一座山野田園式的別墅。他造的這座別墅並非是樓榭池館,因為他的錢不多,實際上只是幾間雅緻草堂、幾個竹亭、竹溪廳、蛺蝶齋。園外一曲清溪蜿蜒流過,溪外一株柳樹一株桃。因為唐伯虎最喜歡桃花。辟了葯欄,疏浚後的雙荷池,種了荷花,養了池魚。桃花塢別墅落成以後,唐伯虎很為滿意,取名為【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還做了《桃花庵歌》。【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需花下眠。酒醉酒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今天我們有講唐伯虎故居桃花庵的意境移到這里來的意思,所以取名為【桃花仙館】。
第貳堂 夢墨堂
這個廳取名為夢墨堂,為什麼題名夢墨堂呢?就得先介紹一下唐伯虎的生平了。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明,而且學習也很勤奮,十六歲時參加當時蘇州府的府試,考中了就是秀才,他不僅中了秀才,還考了第一名,稱為【案首】。當上了蘇州的府學生員,童髫中科第一,在科舉時代是了不起的事情,唐伯虎一下子就成了全城讀書人議論和贊嘆的中心人物。到了二十九歲,唐伯虎去南京參加應天十三府的鄉試,考中了就是舉人,他不僅中了舉人,又考了第一名,稱為【解元】。所以當時人也稱他為唐解元。三十歲時候,躊躇滿志赴北京參加【會試】,意欲進一步奪取功名,沒想到到了北京以後,在會試期間發生了一場意想不到的風波。有人啟奏皇上,說主考大人事先把考試的題目泄露出去了。這個案子朝廷非常重視,派人追查,在追查過程中,唐伯虎被牽連進去了,把他送到大理寺受審。當時的大理寺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審下來,主考大人是撤職查辦,唐伯虎也吃了十個月的官司。後來弄清楚,這純粹屬於冤假錯案,實際上是朝廷官僚之間的黨爭,唐伯虎做了個犧牲品。雖然吃了十個月的冤枉官司放是把他放出來了,但是唐伯虎從此以後仕途絕望,高官厚祿就沒有希望了。現在來講,冤假錯案可以平反昭雪,可當時是封建社會,又是皇帝定的案,睡也翻不了,相反把唐伯虎黜為浙江小吏。他以士可殺,不可辱而一直沒去上任。
這么一來,唐伯虎在人生的道路上受到了一次沉重地打擊,回蘇州以後,總是心裡頭悶悶不樂,借酒澆愁,甚至還有點自暴自棄。在這種情況下,唐伯虎一些好朋友,都是當時的吳中才子,祝枝山、文徵明等就勸唐伯虎,在這些好朋友的勸導之下,唐伯虎又重新振作了起來。以後他就決心致力於詩、書、畫堪稱三絕。
在三十一歲的時候,唐伯虎象司馬遷一樣,拋開了一切作了一次千里壯游,足跡遍及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七個省,歷時十個月,飽覽了祖國南方的名山大川,為他以後在藝術上取得傑出的成就起著很重大的影響。據說唐伯虎千里壯游到了福建境內,福建仙游縣有個九鯉湖,九鯉湖畔又座九鯉祠,供奉的是九鯉仙子,民間傳說,這個九鯉仙子很善於托夢,一些文人墨客到這里遊玩都是夜宿一晚,希望晚上九鯉仙子托個好夢。唐伯虎到了這里自然也要夜宿一晚,果然那天晚上九鯉仙子給唐伯虎託了個夢,夢中索然沒講什麼話,可是贈送給他寶墨萬錠,自此以後唐伯虎無論是寫詩、做文章還是繪畫,都自己感覺下筆如神。他為了紀念這個夢在他以後建造的桃花庵別墅中專門造了一個夢墨亭。今天我們移用到這里,取名夢墨堂。這就是夢墨堂的來歷。
第叄堂 六如堂
這個廳叫六如堂。為什麼取名六如堂呢?因為唐伯虎到了中年以後,由於社會的冷落,命運的捉弄,生活的清貧,出世的思想很強烈,他便開始信佛,研究佛經,狀死超脫,實為憤世,自號六如居士。【六如】來自佛經裡面的金剛經,金剛經里有這樣幾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意思是光陰似箭,人生短暫,一個人生活在世上就像一場春夢,又像一片幻覺,更像河中水泡,月下影子,早上露水,天空閃電,捉摸不定,瞬息而過。所為四大皆空。這是一種消極思想,這種消極思想之所以被唐伯虎接受,正好反映了黑暗的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和糟蹋,這就是六如堂的來歷。這兒搞了一個唐伯虎的塑像,這個塑像是根據我們江蘇的歷代名賢像當中選來的。唐伯虎的肖像只留下三張,一張頭戴斗笠,看上去有點兒像漁翁的打扮。另外一張可能是他到南京參加鄉試中了解元之後畫的,這幅肖像我們夢墨堂裡面有陳列,還有一張就是我們這個樣子,我們認為這個樣子有代表性,因為唐伯虎一生是個清寒文人,因此根據這張肖像雕塑了這個塑像,這個塑像有一點兒構思,構思是這樣的,頭戴方巾,手拿畫筆,凝神構思,眼神冷漠,唇邊露出嘲譏,體現出唐伯虎生平倜儻不羈,笑傲煙雲,清廉自奉,孤芳自賞,為藝術嘔心瀝血的文人氣質以及蔑視金錢權勢的脫俗胸襟。其本人也有【百年障眼書千卷,四海資身筆一枝】之句。
第肆堂 閑來草堂
唐寅早期繪畫,「遠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沈周和周臣都是當時蘇州名畫家,沈以《觀梅圖》軸,明,唐寅繪元人畫為宗,周則以南宋院畫為師,這是明代兩大畫派,唐寅雖師周臣,卻有勝藍之譽。 唐寅兼其所長,在南宋風格中融元人筆法,一時突飛猛進,以至超越老師周臣,名聲大振。 唐寅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閑來草堂便是唐寅閑來無事繪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