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深離宵
『壹』 桃花譚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什麼意思
【原文】
桃花譚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麼回深,
也不及汪倫送別答我的一片情深。
【解讀】
《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游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詩中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十分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朴實、真誠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李白信手拈來,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比較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像豐富奇特,令人回味無窮。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膾炙人口,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貳』 桃花潭水深千尺 指的是哪裡
桃花潭在皖南涇縣的西南一角,屬青弋江上游、太平湖下瀉之湖口,距南邊的黃山版風景區和西邊的權九華山風景區都很近。史料記載,桃花潭沿岸數十里,原本桃花繽紛,絕無雜樹,因名桃花潭。公元755年(唐天寶十三年),做了十三年縣令的汪倫,退隱在桃花潭畔。他不知從哪兒得知李白游歷到了宣州,因此給他寫了一封信。信里說: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也許對誇大的數字有天生的親近感,一見到「十里」、「萬家」這些名詞,樂得李白立刻來到桃花潭。可是,當他來到這里一看,哪有什麼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不過一潭清水、一個萬姓酒店而已!找到汪倫,一番質問,兩相交談,三杯下肚,惺惺惜惺惺,才發現兩個人原來都是愛吹牛搞笑的傢伙,遂引為知己,相聚數月而不歸。
『叄』 桃花深處桃花源,臨近水源便舍船,嗔言囈語若當道,莫到輪回一百年什麼意思
這句話是對陶淵明的復桃花源記的制描述。
桃花林的身處藏匿著一處桃花源,靠近溪水的源頭變舍棄了船隻,那些對桃花源的描述和陶公與桃花源內居民的對話若是真的,這怎麼能怪他們隱世輪回了一百年呢?
這句話的前面兩句描寫了如何發現桃花源。後面兩句描寫了對桃花源的看法,如果那些描述是真的,也難怪會輪回了存在了一百年。
『肆』 關於友誼的詩句
1、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譯文: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出自先秦回佚名的《擊鼓》。
4、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譯文: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
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出自唐代李白的《贈汪倫》。
『伍』 桃花潭水深千尺後面一句是什麼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請他去涇縣旅遊,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汪倫是涇縣的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於是李白問桃園酒家在什麼地方,汪倫回答說:「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數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 這首詩寫的是汪倫來為李白送行的情景。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從詩中分析,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由於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他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乾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之深,讀者也可想而知了。詩人結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果詩人說,汪倫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樣深,也是可以的,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刻意雕琢的味道。而詩中的寫法,好像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一個「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復一杯」。口頭語,眼前景,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讀者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
『陸』 桃花深水三千尺的整句
《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游歷時寫給當地好回友汪倫的一首贈答別詩。詩中首先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十分樸素自然地表達出一位普通村民對詩人那種朴實、真誠的情感。後兩句詩人信手拈來,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比較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自己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像豐富奇特,令人回味無窮。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膾炙人口,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贈汪倫
作者:李白 (唐代)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柒』 桃花深處桃花夢桃花夢處桃花人出自哪裡
——< 題記>出處。紅樓夢之《桃花行》墨染文字
『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名及前兩句是什麼
此詩作於詩人在安徽涇縣一帶的漫遊途中。在涇縣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倫,他常常預備回美酒招待李白答,李白很感激他,在離開桃花潭時寫下了這首贈別之作。前兩句敘事,詩人正要乘船出發,忽然聽見岸上傳來歌唱聲,原來是老朋友汪倫特意趕來送他;後兩句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詩句的動人力量。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味的詩詞自然質朴,清新流暢。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
『玖』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我」是哪位詩人
【出處】
《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游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
【原文】
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
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麼深,
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拾』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這兩句詩句是什麼意思
桃花那或深或淺的顏色,就像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