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歌原版
A. 為何唐寅的桃花庵歌有2種不同的版本 到底哪一個是原本
版本一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版坐,酒權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個平地一個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版本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希望採納
B. 求唐寅《桃花庵歌》原版
【詩歌原版】《桃花庵歌》——明·唐寅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咲世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
【白話譯文】桃花塢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桃花仙人種了桃樹,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錢。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覺。日復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復一年的酒醉又酒醒。不願意在華貴的車馬前彎腰屈從,只希望在賞花飲酒中度日死去。
車馬奔波是富貴人的樂趣所在,而無財的人追尋的是酒盞和花枝。如果將富貴和貧賤相比,那是天壤之別。如果將清貧的生活與車馬勞頓的生活相比,他們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閑適之樂。世間的人笑我太瘋癲了,我笑他們都太膚淺。還記得五陵豪傑的墓前沒有花也沒有酒,如今都被鋤作了田地。
弘治乙丑年三月桃花庵的主人唐寅作。
(2)桃花庵歌原版擴展閱讀
1、《桃花庵歌》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這一年距唐寅科場遭誣僅六年。唐寅曾中過解元,後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在長期的生活磨煉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詩人作此詩即為表達其樂於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度。
2、《桃花庵歌》鑒賞
全詩畫面艷麗清雅,風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風舞雪,意蘊醇厚深遠。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艷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反而筆力直透紙背,讓人猛然一醒。唐寅詩畫得力處正在於此,這首詩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詩歌前四句是敘事,說自己是隱居於蘇州桃花塢地區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種桃樹、賣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寫照,這四句通過頂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隱喻隱士,鮮明地刻畫了一位優游林下、灑脫風流、熱愛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隱者形象。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迴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C. 到底哪個才是唐寅正版的《桃花庵歌》
是版本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版在花前坐,酒醉還權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D. 到底哪個版本唐寅的《桃花庵歌》是原文
大概都對吧。
像紅樓夢流傳下來的版本就很難說清楚哪個是原版。
E. 唐寅,桃花庵歌是不是有兩種版本
作者:牧羊犬屠宰師傅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40561994/answer/28113598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蘇州唐寅園原版
(與蘇州唐寅園的碑拓原版完全一致,包括原版的異體字、通假字等全部保留)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咲世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
註:咲是「笑」的「異體字」,「仙」是仙的異體字,讀音、字義都和本字一樣,這里是因為這兩字在重復出現得比較密集,所以詩人才用了多種寫法(文人的裝逼)。
根據我簡單的考據,我傾向於這個唐寅園版本是真的,理由如下:
1、網上還有的版本開頭兩句是「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我傾向於一棒子把這類版本打死,這一句和常見的版本都不同,常見的古籍版、唐寅園版、北京大中印刷廠本的一律都是「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兩者的境界差別也挺大的。「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這句其實是韓磊的歌流傳出來的,韓磊的歌作詞時寫錯一字,導致流毒千里。故此,網上有這句的的版本通通視為錯本。
2、插圖是唐寅園里碑刻拓本的復刻品,我相信在唐寅園以前就是有此碑刻作品,具體這個還要請那邊的小夥伴幫忙證實一下。
3、唐寅園版和其他兩個版本在造詞遣句上還是有差別的,例如下面這幾句:」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從上下文對應的邏輯來,看唐寅園版本都是優於後兩者的。
綜上,我認為唐寅園的版本當為唐伯虎原本。
附:
唐寅園版開頭是: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而很多傳世版本卻是: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
「又摘桃花換酒錢」,這句很可能是文人抄錄時的創作,這句有化用李白將進酒的「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味道在裡面。雖然我認為唐寅園版的才是唐伯虎原版,但這句放在桃花庵歌里卻比原句「又折花枝當酒錢」更出色,短短四句詩連用六次桃花,簡直屌爆了!
F. 桃花庵歌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的原文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專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屬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顯者)趣,酒盞花枝貧者(隱士)緣。 若將富貴(顯者)比貧賤(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花酒)比車馬,你得驅馳我得閑(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他)人笑我忒(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這個是 唐伯虎寫的
G. 桃花庵歌 ——唐寅 全文翻譯
譯文
桃花塢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了桃樹,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錢。
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覺。
日復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復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不願意在華貴的車馬前彎腰屈從,只希望在賞花飲酒中度日死去。
車馬奔波是富貴人的樂趣所在,而無財的人追尋的是酒盞和花枝。
如果將富貴和貧賤相比,那是天壤之別。
如果將清貧的生活與車馬勞頓的生活相比,他們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閑適之樂。
世間的人笑我太瘋癲了,我笑他們都太膚淺。
還記得五陵豪傑的墓前沒有花也沒有酒,如今都被鋤作了田地。
弘治乙丑年三月桃花庵的主人唐寅作。
桃花庵歌
明代:唐寅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咲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
(7)桃花庵歌原版擴展閱讀:
桃花庵歌賞析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
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於《詩經·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閑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行特立結緣。晉有劉伶、嵇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時聲名已著,除在繪畫史上擁有突出地位外,在詩詞上亦有獨創的成就。其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意境警拔清新,在當時獨樹一幟,並以其獨特超凡的個性和藝術氣質,從一個側面,給那個自由、開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時代做出典型、生動的詮釋。
H. 桃花庵歌有幾個版本,分別是何人寫的
桃花庵歌是明朝的才子唐伯虎所寫,此詩中詩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間」與「鞠躬車馬前」分別代指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貴與貧賤的各有所失,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
I. 李白的《桃花庵歌》全文,一定要完整
截止2019年11月,李白沒有作《桃花庵歌》。《桃花庵歌》是明代唐寅作的。原文如下: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譯文: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譯文: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譯文: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譯文: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譯文: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譯文: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譯文: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譯文: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為權貴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閑情樂趣)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譯文: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譯文: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9)桃花庵歌原版擴展閱讀
《桃花庵歌》作者介紹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祖籍涼州晉昌郡。明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
弘治七年(1494年),唐寅的父親去世,而母親、妻子、兒子、妹妹亦在這一兩年內相繼離世,家境逐漸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准備科考。
弘治八年(1495年),唐寅為許天錫之妻高氏作墓誌銘。唐寅年二十六歲,已有白發,故寫《白發詩》,文林作詩唱和。唐寅畫《桂香亭圖》。註:文林時年五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