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乾隆花園

乾隆花園

發布時間: 2020-12-23 23:29:35

A. 修建北京乾隆花園的目的是什麼

乾隆花園位於北來京故宮寧壽宮區的自西北角,建於1771年,共用6年時間才完成,是乾隆皇帝興建太上皇宮寧壽宮時在近旁營建的花園,供他養老休憩。花園建築布局精巧,組合得體,是宮廷花園的典範之作。

紫禁城內一共有四座花園,除了乾隆花園以外,另外三座是御花園、慈寧宮花園、建福宮花園。而乾隆花園是其中藝術價值最高的。

園內共有建築物二十幾座,類型豐富,大小相襯,因地制宜,在平面和立面上採用了非對稱的處理,在制度嚴謹的禁宮之中,尤其顯得靈巧新穎。

因為乾隆花園"基地狹長,是不足十畝的小園",因而"採用了私家園林中庭院緊密接聯的布置手法"。它共有五進院落,每進院落"在建築安排及園景處理上,又各具特色,顯著不同",這使得整座花園顯得"風采多姿,富有變化"。

B. 故宮、紫禁城、頤和園分別是清朝皇帝干什麼的

1、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是清朝皇帝辦公與居住的地方。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2、頤和園,是清朝皇室作消夏遊樂地。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後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光緒十年至二十一年(1884年至1895年),為慈禧太後退居休養,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

(2)乾隆花園擴展閱讀:

1、故宮的宮殿建築,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整個紫禁城。規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

無論在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屬無與倫比的傑作。它標志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500餘年前我國在建築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故宮博物院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鍾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

為國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2、頤和園歷史悠久,歷盡滄桑。遠在金、明時期,這里就是皇室的游樂之地,並有瓮山泊之稱。明代時,此處被建成好山園,同時在瓮山南麓興建了圓靜寺,並改瓮山泊為西湖,具有「西湖十景」的美譽。

到清代「乾隆盛世」時期,乾隆為其母做六十壽慶,改瓮山為萬壽山,改西湖為昆明湖,並在原圓靜寺遺址上興建大報恩延壽寺,同時改好山園為清漪園。從此大興土木十五年,營建起一座豪華壯麗的帝王宮苑,成為清代京都著名的「三山五園」之一,清漪園以其優美的風景勝於其它各園。

公元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公元1886至1895年,慈禧太後為慶祝自己的生日,挪用海軍軍費進行重建,歷時十年,耗銀八百萬兩,並改名為頤和園。

頤和園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290.8公頃,水面(昆明湖)面積約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

大致可分為行政、生活、游覽三個部分: 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為主體的帝後生活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的風景游覽區。全園以西山群峰為借景,加之建築群與園內山湖形勢融為一體,使景色變幻無窮。

C. 北京乾隆花園體現了哪些意境特色

紫禁城中的寧壽宮花園,也就是乾隆花園,這個花園的品味,刻意觀照並著力表現了內古代文人容士大夫的隱逸思想,實際上不啻為宮廷中的文人園。

出於這樣的整體立意和構成,其中的禊賞亭,無論在援名用典,布局和造型處理等方面,都蘊涵著深永而微妙的意向,堪稱點睛之筆。

從寧壽到遂初的歷史隱喻。從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四年,也就是1770年至1779年期間,已年逾花甲的乾隆皇帝,為了踐行他臨朝六十年即歸政退位的"素志",豫先葺治了寧壽宮及寧壽宮花園,以待歸政後燕居憩息和頤養寧壽。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這一精緻的宮中苑,實際是乾隆刻意模擬文人園,即以文人的隱逸觀念立意經營的,這從園中各建築題名"遂初"、"倦勤"和"符望"等,以及乾隆描寫這些建築意境的詩文中,都強烈透射出來。

而就隱逸方式中諸如"大隱"、"中隱"和"小隱",即所謂的"朝隱"、"市隱"、"野隱"等不同境地來看,寧壽宮花園作為太上皇的歸隱之所,則如乾隆在《符望閣詩》中所說:耄期致勤倦,頤養謝塵喧。

其取象於大隱,即朝隱,雖處魏闕紫闥而無異林泉丘壑,是不言而喻的。當然,在這大隱即朝隱的境界里,同時也兼容了中隱即市隱,乃至小隱即野隱境界的許多優長。

D. 乾隆花園裡面有哪些景物

乾隆花園的總平面是南北向狹長形,正門在南面,叫「衍祺門」,門內是一道用湖石堆起來的山屏。屏後正前方是一座古樸典雅的軒廳,檐前有一株古楸樹,每當春末夏初,花開滿樹,繁花似錦,故軒名「古華軒」。相傳建園時古華軒原計劃建在這株樹的位置上,乾隆皇帝認為這一株古樹遷不得,於是就把建築物移後,大樹保留了下來。軒前的西邊有一亭,即禊賞亭。亭對面是湖石假山,山上有承露台,在林木掩映下,顯現出精巧的雕欄。山下有洞,轉彎抹角,在洞頂石孔中鑲嵌著一個雙層花瓦的漏窗。陽光透過此窗,照入洞中,光形變幻,猶如許多金魚在游動。出洞便是一個別致的小齋,即「抑齋」,這是乾隆皇帝靜坐養性之地。齋西遊廊轉折,圍成一個小院,院中堆石築亭,即「擷芳」。

古華軒北,有一道清水牆,中設一殿,卷棚式垂花門樓,顯得文雅秀美。入門是一座三合院建築,民居形式,顯得淡雅朴實。北首正房,即「遂初堂」,東西兩邊為廂房。院中置秀石,植樹數株,疏朗中顯出文秀之美。

遂初堂後又是假山,山上有方亭,即「聳秀亭」。亭中觀景,四周樓台亭閣歷歷在目。遠處則是故宮,金碧輝煌的屋頂,間以蔥郁的林木,似有飄然若仙的境界。山之北為「萃賞樓」,用廊與「延趣樓」相接,東南則是「三友軒」,取意松、竹、梅「歲寒三友」,表示性格高潔。

在這一組建築的北面,又是假山。山正中一亭,形式特別,似五瓣梅花,即「碧螺亭」。亭頂覆蓋著藍色琉璃瓦,鑲有紫色琉璃剪邊,中央飾以白色梅花形寶頂,色彩絢麗,有皇家氣。亭南有石橋,飛架於山上,與萃賞樓相接。山之北是「符望閣」,為園中最大之建築,雕梁畫棟,華美而莊重。

園中最後的建築是「倦勤齋」,位於符望閣之北。在倦勤齋與符望閣所構成的院子之西,有一片弧形的牆。正中一個八角洞門,門內皆種竹,有一小巧玲瓏的建築掩映於竹叢,這就是「竹香館」,形式秀巧,別具一格。

E. 現存的北極光故宮寧壽宮花園有什麼特點

現存故宮內寧壽宮西路建築群也被稱為寧壽宮花園或乾隆花園,建於1771年至1776年,總共花費了6年的時間才完成。

花園南北長160米,東西寬37米,佔地面積5920平方米,建築布局精巧,組合得體,是宮廷花園的典範之作。

花園分為四進院落,結構緊湊、靈活,空間轉換,曲直相間,氣氛各異。花園的結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古華亭,取這個名字的原因是這里有一棵古楸樹。這樹至現在為止,已是第四代了,老樹枯死而復生,綿亘了4代。為了欣賞這棵樹,乾隆皇帝在樹的前面蓋了個"古華亭",還自題楹聯:明月清風無處藏,

長楸古柏是佳朋。

穿過古華亭,便可進入乾隆花園的第二部分。這是個三合院,正廳叫遂初堂。

乾隆皇帝從25歲登基,做了60年的皇帝,至85歲退位,89歲死去。歷代帝王中在位這么長久的皇帝沒有幾個人,這促使他更加致力於自己的享受,於是他用了很長時間修建這座花園。

當時正當乾隆盛世,他躊躇滿志,就給庭院取了"遂初堂"、"符望閣"等這些顯示封建帝王雄才大略的名字。

從三合院退出來,打開旁門,走完一條狹長的甬道,就進入乾隆花園的第三部分。這里有聳秀亭、延趣樓、翠賞樓、符望閣等古老的建築。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假山頂上那座小亭子,亭子的5根柱子呈梅花形,亭頂的藻井、欄桿上的浮雕都是梅花圖案,亭頂用紫醬、孔雀藍兩色琉璃瓦築成,雖然有些褪色,看上去還是素雅別致。

亭頂上還有個石綠色的寶頂,上面畫的還是梅花。小亭正門的匾額上還有乾隆御筆親題的"碧螺"字樣。

乾隆花園共有建築物20多座,類型豐富,大小相襯,因地制宜,在平面和立面上採用了非對稱的處理,在制度嚴謹的禁宮之中,尤其顯得靈巧、新穎。因此,可以說,此花園是"宮中苑"或"內廷園林"的精品。

在現存的寧壽宮建築群內,除了中西路建築外,東路還有暢音閣、扮戲樓、閱是樓和慶壽堂建築,這些建築群體共同構成了紫禁城內廷東部的建築群,它們的建成為老年的乾隆皇帝帶來了諸多樂趣。

清嘉慶初年,退位後的乾隆帝以太上皇身份住在寧壽宮,他在這里繼續掌控了朝政3年,直至駕崩。從此,清朝正式結束了乾隆時代,我國歷史上的"康乾盛世"也終於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F. 乾隆花園的總平面是什麼樣子

乾隆花園的總平面是南北向狹長形,正門在南面,叫「衍祺門」,門內是一道用湖石堆起來的山屏。屏後正前方是一座古樸典雅的軒廳,檐前有一株古楸樹,每當春末夏初,花開滿樹,繁花似錦,故軒名「古華軒」。

G. 為什麼要建造乾隆花園

乾隆花園位於北京故宮寧壽宮區的西北角,建於1771年,共用6年時間才完成,是乾隆皇帝興建太上皇宮寧壽宮時在近旁營建的花園,供他養老休憩。花園建築布局精巧,組合得體,是宮廷花園的典範之作。

紫禁城內一共有四座花園,除了乾隆花園以外,另外三座是御花園、慈寧宮花園、建福宮花園。而乾隆花園是其中藝術價值最高的。

園內共有建築物二十幾座,類型豐富,大小相襯,因地制宜,在平面和立面上採用了非對稱的處理,在制度嚴謹的禁宮之中,尤其顯得靈巧新穎。

因為乾隆花園「基地狹長,是不足十畝的小園」,因而「採用了私家園林中庭院緊密接聯的布置手法」。它共有五進院落,每進院落「在建築安排及園景處理上,又各具特色,顯著不同」,這使得整座花園顯得「風采多姿,富有變化」。

乾隆花園的第一進院是從花園正門、衍祺門到古華軒。主要有古華軒、承露台、禊賞亭、旭輝庭、擷芳亭、矩亭、抑齋等建築。

古華軒是院落的主體建築,它坐北處中,是一座五開間歇山卷棚式的敞軒,周圍帶廊,檐柱間設倒掛楣子與欄桿坐凳,金柱間安放著燈籠錦的透空落地罩。

軒內是楠木本色的天花,雕刻有百花圖案,十分古樸淡雅。檐前老楸一棵,是建軒前的故物,每到春夏之交,開花滿樹,璀璨似錦,軒也因此而取名古華。

古華軒東側湖石堆疊的山巒主峰上,有一座承露台,四周白石雕欄環繞,承露台下山石間辟有門,洞東洞北有石階可到台上。

禊賞亭建於1772年,亭坐西面東,坐落於須彌座平台上,面闊3間,進深3間,前出抱廈,平面呈「凸」字形,三面出歇山式頂,中間為四角攢尖琉璃寶頂,黃琉璃瓦綠剪邊,檐下飾以蘇式彩畫。明間後設黑漆雲龍屏門,擋住了亭後的高牆,有延伸花園西進之感。北側有游廊接旭輝庭。

禊賞亭抱廈內地面鑿石為渠,渠長27米,曲廻盤折,號稱是「九曲十八彎」,取「曲水流觴」之意,稱為「流杯渠」。渠水來自亭南側假山後掩蔽的水井,汲水入缸,經假山內暗渠流入渠內。

亭的內外裝修均飾竹紋,以象徵王羲之蘭亭修禊時「茂林修竹」的環境,恰切地烘託了建築的主題。亭前壘砌具有亭園情趣的山石踏步,亭檐下以刻有竹紋的漢白玉欄板圍護,渲染了幽雅閑適的意境。

禊賞亭北,山石漸漸高起,其上建有一座三開間的卷棚歇山式建築,因坐西朝東,面迎日出,取名旭輝庭。庭南斜廊下落與禊賞亭相接。

擷芳亭位於第一進院落的東南隅。其北側為抑齋,抑齋西側有游廊相接,游廊西延,轉而向南,圍成小院,自成一體。游廊轉角處建一亭,名矩亭。

擷芳亭建於石山之上,高出牆垣,佇立亭中可俯瞰院內外風景。亭為四角攢尖頂,綠色琉璃瓦,黃色琉璃瓦件飾檐、脊。檐下飾以倒掛楣子,安白石坐凳欄桿。石山有蹬道,蜿蜒而上可達擷芳亭。

擷芳亭形式簡潔,體量適中,又可登臨遠眺,成為院內重要的景觀

擷芳亭建成之後,緊接著又建造了矩亭。亭為方形,坐西朝東,四角攢尖綠剪邊黃琉璃瓦寶頂。檐下飾以蘇式彩畫。亭內西面為游廊檻窗,上懸乾隆御筆「矩亭」匾,頂部是編織紋天花,為宮內僅有。矩亭南、北、東三面接游廊,向南可通衍祺門,向北可達露台,向東可到抑齋。

抑齋位於第一進院內的東南角,坐北向南,僅有兩間,為硬山式卷棚頂,覆綠剪邊黃琉璃瓦,前後出廊,檐下飾蘇式彩畫。前後開門,門戶錯置,步步錦隔扇門,余為檻窗,玻璃屜窗。室內為小佛堂,隔斷之上嵌以佛龕。東間有門可暗通養性殿的西配殿佛堂。

由古華軒向北過垂花門,是乾隆花園的第二進院。乾隆花園第二進院的主體建築是遂初堂,該建築五開間、帶前後廊、卷棚歇山頂,坐北南向。

左右出轉角游廊,與東西配房的前廊相通,東西配房各五間,北三間明廊,南兩間裝修推出,做成暗廊,房門開在北三間的中央。配房南端出廊與垂花門兩側的倒座游廊相接。廊房相間,構成了一個整潔的三合院。

遂初堂北為花園的第三進院,它以山景為主。庭院中央峰巒疊起,洞谷相通,環山布置建築,於幽深曠邈中略有擁塞之感。主峰上建有一座方亭,稱為聳秀亭。北邊是延趣樓,東南為三友軒。

聳秀亭平面呈方形,四角攢尖頂。黃色琉璃瓦件飾檐脊,其餘鋪綠色琉璃瓦。檐下飾倒掛楣子,下設坐凳欄桿。亭下懸崖峭壁,洞谷幽深。

登臨亭內,可俯瞰園內外景緻,是良好的觀景點。同時,由於該亭高聳於石山之上,位置顯要,加之形式簡潔,外觀玲瓏剔透,又是園內的重要景觀。

延趣樓分為上下兩層,連廊面闊5間,進深3間。上覆歇山卷棚頂,以黃色琉璃瓦件飾檐、脊,其餘鋪綠色琉璃瓦,脊角安走獸5個。檐下樑枋飾以蘇式彩畫。

延趣樓的東、南、北三面出廊。廊檐部位上安倒掛楣子,下設欄桿。廊內側安門窗以分隔室內外空間,門窗上部皆用欞條拼成步步錦形式,素樸雅緻。

室內裝修以多種做工精美的瓷片鑲嵌裝飾,既朴實淡雅,又不失皇家氣度。

延趣樓初建時曾有天橋從樓上直通院內石山峰頂,到了後來,嘉慶皇帝在重新修葺時,將天橋拆去。

三友軒坐北面南,為三開間式的小軒。建於1774年。三友軒為黃琉璃瓦卷棚頂,東為硬山式,西為歇山式,三面出廊,這是一種巧借地形的屋頂構造形式,為宮中僅有。

軒明間槅扇4扇,中間兩扇為門,檐下掛匾「三友軒」,兩次間為燈籠錦支摘窗。軒內以松、竹、梅歲寒三友為裝修題材。尤為奪目的是紫檀透雕圓光罩,罩上竹葉以玉片鑲嵌,構思巧妙。

東為3扇支摘窗,與樂壽堂隔窗相望。後檐皆為支摘窗,窗外為假山。西次間西牆辟窗,以紫檀透雕松、竹、梅紋為窗欞,疏密相間,雕刻精細。透過西窗,可觀賞窗外玲瓏的假山與翠竹青松。

三友軒的裝修題材與軒外的種植物相統一,內外呼應,渲染突出了建築主題。

落萃賞樓後是花園的第四進院落,其主體建築為符望閣,其前山屏主峰上有碧螺亭。山屏西南有樓,形同曲尺,樓東西三間,南北五間。樓下匾額題名為「養和精舍」。符望閣之東有曲廊一段,再東為頤和軒腰廊,其西為三開間歇山頂的玉粹軒。

符望閣是第四進院落的院的主體建築,在形制上模仿建福宮花園的延春閣。符望閣面闊、進深各五間,周圍帶廊,外觀兩層,內實三層,四角攢尖頂,藍色琉璃瓦件飾檐、脊,其餘鋪黃色琉璃瓦,是乾隆花園最高的建築。

符望閣的室內裝修頗具特色,以各種不同類型的裝修巧妙地分隔空間,穿門越檻之際,往往迷失方向,故俗有「迷樓」之稱。室內裝修製作精美,又以金、玉和琺琅等鑲嵌裝飾,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乾隆年間,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一,皇帝都要在此地賞飯給王公大臣。嘉慶皇帝也曾登臨此閣,並有《詠符望閣》之詩詠。符望閣是寧壽宮花園中最高大的建築,登臨其上可一覽紫禁城內外的秀色。

碧螺亭因其形制似梅花,構件亦以梅花紋裝飾,又稱碧螺梅花亭。亭平面呈梅花形,五瓣形須彌座,五柱五脊,重檐攢尖頂,上層覆翡翠綠琉璃瓦,下層覆孔雀藍琉璃瓦,上下層均以紫晶色琉璃瓦剪邊,上安束腰藍底白色冰梅寶頂。每層五條垂脊,分為5個坡面,亦仿梅之意。

亭柱間圍成弧形的白石欄板上雕刻各種梅花紋圖案,柱檐下安裝透雕折枝梅花紋的倒掛楣子,亭內頂棚為貼雕精細的梅花圖案天花。上下檐額枋彩畫為點金加彩折枝梅花紋蘇式彩畫。亭前檐下懸乾隆御筆「碧螺」匾,亭南架一石橋,通萃賞樓二層,東西有石階,可通山下。

碧螺亭形體別致,色彩豐富協調,是極為罕見的亭式建築。

玉粹軒西倚宮牆,東與符望閣相望,是仿建福宮花園凝暉堂而建造的。

軒廣三間,前出廊,為覆歇山卷棚頂,綠色琉璃瓦件飾檐、脊,其餘鋪黃色琉璃瓦。軒內隔為三室,南稱得閑室,北為佛堂,室內有通道可北通竹香館。

軒前東南側橫亘一道以彩色石片貼面的短垣,北側則以游廊東與符望閣相接,將玉粹軒前隔出自成一體的小院。軒南與石山相連,有蹬道可達山頂。

符望閣北為乾隆花園的最後一進院落,院內的主體建築是倦勤齋。在第五進院的西側有一個跨院,有北房四間,即倦勤齋西部。

南北弓形的矮牆中,辟八方門洞,門左右設彩色琉璃漏窗,門額刻「暎寒碧「3字。八方門內植樹疊山,山上建有歇山式的竹香館,十分精緻。

左右各出爬山游廊,順山勢向南北跌落,北通倦勤齋,南通玉粹軒北廊,把這一小小院落分隔得十分得體,裝點得趣味盎然。

倦勤齋是仿建福宮花園中的敬勝齋而建,倦勤齋坐北朝南,面闊9間,卷棚硬山頂,覆綠琉璃瓦,黃琉璃瓦剪邊。前出廊,檐下繪蘇式彩畫。

東5間與符望閣相對,東西各接游廊,分別與符望閣東西廊相接,房廊相對,構成一個封閉的院落,自然形成東5間、西4間的格局。

東5間均為明間開門,余為步步錦支摘窗。明間檐下懸「倦勤齋」匾額。內頂棚糊以團花紋天花。從東次間東前檐柱至西次間西前檐柱建成凹字形仙樓,以紗櫥隔為小室數間,設寶座床多處。

仙樓為「卍」字錦底竹絲掛檐,玉璧鑲嵌,百鹿圖裙板,夾紗雙面綉隔心。裝修精湛,為乾隆時期內檐裝修之精品。中有通道與西4間連通。

西4間,頂棚飾以竹架藤蘿的海漫天花,周圍竹籬環繞,樓閣間仙鶴起舞,喜鵲嬉戲,姚黃魏紫,爭芳斗艷,使人彷彿置身於天然美景中,實為裝飾室內的通景畫。

此畫出自乾隆年間宮廷畫師郎世寧和王幻學的手筆,裱糊於室內的牆壁上,一掃丹柱椒壁庄嚴單調的感覺。

南面立有一和楠木雕彩繪竹紋圓光罩,與北牆裱糊的彩繪竹籬圓光罩遙相對應。西側一方形小亭,坐西面東。亭為木質仿竹紋,也稱竹亭。

竹亭為四角攢尖式頂,上置塗金木寶頂。亭南與亭後有木質仿竹夾層籬笆。後檐兩側設門,供上下場用,此為倦勤齋小戲台,為太上皇在室內觀戲而建。亭前亦設一仙樓,面西,正中上下均設寶座床,為看戲時所用。乾隆時,南府太監常在此演唱岔曲。

齋前由東西兩段游廊隔成一個方整幽雅的庭院,院中古柏聳立,有十字方磚甬路,可以行進。西4間前一弧形院牆,中開八方門,通往竹香館。

總觀全園,其疊山的選石與疊置技巧,花木的藝術形象與配置,文化內涵的充實等,均稱得上是皇家園林中,小巧玲瓏、精湛華麗的不朽之作。整座花園既有私家園林玲瓏秀巧的風貌,又與皇宮華貴富麗的氛圍相協調,異常珍貴。

乾隆花園大門

H. 乾隆花園中最後的建築是什麼

乾隆花園中最後的建築是「倦勤齋」,位於符望閣之北。在倦勤齋與符望閣所構成的院子之西,有一片弧形的牆。正中一個八角洞門,門內皆種竹,有一小巧玲瓏的建築掩映於竹叢,這就是「竹香館」,形式秀巧,別具一格。

I. 乾隆花園里有哪些意境之美

紫禁城中的寧壽宮花園,也就是乾隆花園,這個花園的品味,刻意觀照並著力表現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隱逸思想,實際上不啻為宮廷中的文人園。

出於這樣的整體立意和構成,其中的禊賞亭,無論在援名用典,布局和造型處理等方面,都蘊涵著深永而微妙的意向,堪稱點睛之筆。

從寧壽到遂初的歷史隱喻。從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四年,也就是1770年至1779年期間,已年逾花甲的乾隆皇帝,為了踐行他臨朝六十年即歸政退位的「素志」,豫先葺治了寧壽宮及寧壽宮花園,以待歸政後燕居憩息和頤養寧壽。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這一精緻的宮中苑,實際是乾隆刻意模擬文人園,即以文人的隱逸觀念立意經營的,這從園中各建築題名「遂初」、「倦勤」和「符望」等,以及乾隆描寫這些建築意境的詩文中,都強烈透射出來。

而就隱逸方式中諸如「大隱」、「中隱」和「小隱」,即所謂的「朝隱」、「市隱」、「野隱」等不同境地來看,寧壽宮花園作為太上皇的歸隱之所,則如乾隆在《符望閣詩》中所說:

耄期致勤倦,頤養謝塵喧。

其取象於大隱,即朝隱,雖處魏闕紫闥而無異林泉丘壑,是不言而喻的。當然,在這大隱即朝隱的境界里,同時也兼容了中隱即市隱,乃至小隱即野隱境界的許多優長。

寧壽宮花園東鄰寧壽宮,西倚高達8米的宮牆,基地狹長,東西寬不及40米,南北卻長達160米。根據這特定的環境,花園沿縱深方向劃分成前後串聯的五進院落,建置亭台樓閣,疊造假山洞窟,配植竹木花卉。

建築題額和楹聯中,還大量援用精審的典故來點景,使各院落的景物浸潤著歷史文化淵涵,在層次豐富而生動的空間變幻中,展現為情趣迥異而意象深邃的境界,構成心目大觀,在極盡隆崇而金碧流溢的宮禁中,反而倍覺朴實親切。

第一進院落則經營為氣象清新雅逸的花園,禊賞亭就建在園西,背靠宮牆,面向院落中心,不僅布局和造型處理精審,還通過凝聚著禊賞歷史淵源、歷史情結及流杯亭歷史沿革的精巧用典,為園林藝術創作,為審美的意象思維,融注了更豐富而深刻的內容。

而對遂初堂,對寧壽宮花園的整體立意和構成來說,則在多方面、多層次地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寧壽宮花園拘囿宮禁,缺乏水源,如何理水,就像宋代哲學家邵雍《小圃睡起》中所透闢道明的那樣:「有水園亭活。」實在是棘手難題。

而置於全園醒目地位、體量和造型也格外突出的禊賞亭,在隱蔽處鑿井取水,用流杯渠的一縷清流宛轉,更以「禊賞亭」的題額,同品調高雅的流觴曲水關聯起來,十分精巧地化解了整個花園乏水的局限。

同時,全園沿進深分成5個景區,將禊賞亭安排在第一景區顯要位置,水的意象便能伴隨著鮮明的記憶,成為意識流而淌入以後的各個景區,從而非同凡響地取得了造園藝術上的成功。這樣的謀篇布局和點景方式,顯然可說是極富藻思的。

禊賞亭的立意,出自乾隆的雅好,著眼於蘭亭故事的意境而結合現實條件加以摹寫,具有藝術性意象符號的形式特徵,是顯而易見的。如乾隆在《題禊賞亭》詩中寫道:

有石巉岩有竹攢,流觴亭里石渠盤。

他年遼待臨王帖,視昔由今正好觀。

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禊賞亭直接援名於傳統的禊觴,這和西苑的流水音和圓明園的坐石臨流,以及避暑山莊的曲水荷香等流杯亭命名均較為含蓄而有所不同,實際還出於寧壽宮花園整體立意的精心構思。

這樣,在全園空間逐步展開的序列中,也就能夠以禊賞亭來直接彰明蘭亭故事的心曲,借喻深蘊於歷史之中的文化涵義和審美價值,極為儒雅、也高屋建瓴地突出了整個花園效仿文人歸隱而不忘「士志於道」的「心齋」意象。

和其他御苑的流杯亭命名不同,禊賞亭出於全園的整體立意,用典「禊賞」的精巧,還在它以「禊」的古誼隱喻「壽」,更進一層,則由「禊賞」至於「寧壽」,使花園同它所從屬的寧壽宮,關聯既十分密切,又優雅婉轉,洽似曲水,極富詩意地平添了雋永的古韻,融注了士大夫的逸情高志,從而豐富並升華了這一內廷御苑的審美境界。

其實,為乾隆所深諳的是,「禊」自古就有潔身修祀、除邪去疾而祈福寧壽的意義,也就是所謂「禊,祭也。」「祈介祉也。」後來曲水流觴的禊賞活動,也仍然承襲了禊事這寧壽的本誼。

晚年的乾隆,雖曾躊躇滿志地以「古希天子」、「十全老人」自詡,然而面對壽終正寢這個不可抗拒的人生終途,祈福寧壽,也不能不成為他的一大心願。

在寧壽宮和寧壽宮花園的經營構思中,通過用典,以「禊」隱喻祈壽,來寄託和表達他的心願,就很典型地反映了這一點。

乾隆御制的《寧壽宮銘》中說:

朔吉修祀,寧壽斯踵。

其實就明確表達了這個意思。另外,如御制的《養和精舍》中說「潔治寧壽宮」,句中的「潔」也正是「禊」的本誼,即「禊者,潔也。」

更進一層,正如乾隆題寫寧壽宮樂壽堂「與和氣游」的匾額、「亭台總是長生境」的楹聯等所彰明的,在他看來,像歷代文人高士那樣曠達,逸情於園林之樂,則是頤養心性而求得長生的現實途徑之一,這也正是由「禊賞」而「寧壽」的寓意所在。

「賞」,其實就是審美觀照,極凝練的一字,契入心目,使「禊」由原始修祀意義而升華為審美的「禊賞」,更水到渠成,把花園的品味引向淵涵曾點氣象和蘭亭故事的崇高審美境地,也就是身心渾融在和諧而生機充盈的天地勝境中,在「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的人生愉悅中,去求得「寧壽」。

不言而喻,乾隆的這種文人士大夫的理性精神,同歷史上不少皇帝求仙拜佛,甚至冒險服食丹葯以圖長生的舉措相比較起來,畢竟高明多了。

禊賞亭用典「禊賞」的精巧,還在以它來彰示「遂初」,即彰明乾隆踐行《老子》「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退隱「素志」高尚,同全園中心的遂初堂的立意直接而又有機地關聯起來。而如後文所述,這實際也是寧壽宮花園整體立意的關鍵所在。

所謂「遂初」,直義就是實現退隱的初衷,這同「遂隱」、「遂志」及「初服」等意義,也都相近或相通。最早,西漢劉歆曾作賦《遂初》,表達他避世隱遁的意願。東晉時蘭亭禊觴的名士,王羲之的好友孫綽,自築園林而賦《遂初》,則以隱逸標舉清高,如劉宋時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引述:

時復托懷玄勝,遠詠老莊,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自謂此心無所與讓也。

孫綽游放林泉十餘年,融玄理於山水,以其稱冠當時士人的才筆,作《游天台山賦》等詩,運氣自如,情景交融,對後世影響很大,被譽為「南朝山水詩的先河」。

而和蘭亭故事相輝映,孫綽的遂初之志,尤為後世文人士大夫仰慕,遂初也由此成為觀照和標榜隱逸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典故。

在《宋史•尤袤傳》中記載,尤袤因皇帝寵信,歷仕三朝而官居顯要,至死不得去職,歸隱志趣彌深,於是:

取孫綽《遂初賦》以自號,光宗書匾賜之。

他自稱「遂初居士」,居室名「遂初堂」,連其文集也題為「遂初小藁」。元明時,文人高士也紛紛效仿於此,如歸有光《遂初堂記》,還就遂初談到了古今君子的「隱、處之思」,指出:遂初,實際就是君子「高世遐舉之志」。

乾隆精於士文化,深受文人士大夫隱逸觀念影響,當然也深諳這遂初的典故。他曾反復強調,寧壽宮花園遂初堂命名初衷,就正是祈願臨御60年而歸政退隱。

而這座建築之所以布置在「耄期致勤倦,頤養謝塵喧」的花園中心,並援名遂初,其實也宣揚著這花園按乾隆所自豪並樂於炫耀的大隱而立意的取向。其《遂初堂詩》就得意地申明:

周書稱初服,勤政要始終。楚騷稱初服,謝政適其躬。二語胥宜味,放卷用不同。

其中,他既以《尚書•召誥》「王乃初服」喻其勤政,又用《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喻其歸隱,用「初服」典故的雙重意義,來標舉他遂初之志的隱處兼達。

在乾隆看來,他的放與卷,即初服勤政和初服歸隱,既各有所用,也能如願以償,捭闔縱橫,各得其所,成功踐行聖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人生追求,取得自認為是亘古鮮有的圓滿功德,這樣一種曠世的遂初、初服的「高世遐舉之志」,當然是一般文人士大夫的廊廟山林之志不可同日而語,也只能為之膺服並無限崇拜的。

正是出自這種心態,著眼於完滿展示其大隱的意象,他在寧壽宮旁,在遂初堂前,通過禊賞亭用典所深蘊的歷史和文化涵義,在園林空間層次的組織程序中,便十分自然、也淋漓盡致地投下了由禊賞等高世遐舉的心跡。

後園的萃賞樓、符望閣、倦勤齋等建築和景物,包括在遂初堂後的第三、第四進院落中以大量疊石所經營的峰巒丘壑和洞穴,為這心跡導引,也就在遂初朝隱這個主題上,逐步展現為更臻豐富和深永的境界。

在這個審美觀照的歷程中,禊賞亭的經營位置和用典,巧妙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堪稱意匠傑作。

應當指出的是,在遂初堂後,嶙峋的疊石假山,崖壑深邃,崗巒崢嶸,充堙了兩進院落,除了崎嶇的山道,聯系前後院落的小徑,曲折迷離,隱沒在幽深的洞穴中,洞內還有兩小一大的窟室。

疊山的空間意象,渾厚凝重,甚至令人感到神秘或壓抑,和前兩院及後院的空間氛圍判若天淵。對此,曾有非議說,這樣的疊山,過分擁塞沉悶,是整個花園空間藝術處理中的不足之處。

然而,為經營全園重心性質的這處龐大假山,乾隆專門在西苑挑選拆運了大量太湖石,特別是瓊島所遺金代從宋汴京艮岳輦致的南太湖石,就有近400塊之多,足見其重視異乎尋常。

乾隆所格外注重的這處疊石假山,和他所格外鍾情的禊觴曲水一樣,正是其所援用遂初典故的更具體、也更忠實的直觀藝術再現。

這就如遂初堂內懸聯所強調的:

屏山鏡水皆真縡;

蘿月松風合靜觀。

遂初堂的「屏山」,就是其後疊石假山。遂初堂的「鏡水」,就是其前禊賞亭的流觴曲水。

不言而喻,以涵義深永的山水前呼後應,從而使遂初堂,使整個寧壽宮花園觀照統隱逸思想的大隱立意,能具有更豐富更深刻也更完滿的藝術感染力,形象真切而鮮明生動地展現出來,引人入勝,達到崇高的審美境界,也正是乾隆所刻意追求的。

J. 為什麼乾隆花園卻少有人關注

在諸多的皇家園林中,人們也許知道頤和園、避暑山莊、北海、中南海、御花園內等,而故宮中的乾容隆花園卻少有人關注。乾隆花園位於北京故宮的外東路寧壽宮這組建築的西北隅,是一座小巧而精緻的皇家花園,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92),至乾隆四十一年(1796)建成,本名「寧壽宮西路花園」。由於這座花園是為乾隆皇帝六十大壽而建,並給他歸政養尊之用,所以後人都稱之為「乾隆花園」。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