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溝
A. 寧夏涇源縣有什麼旅遊景點
比較有名的有六盤山國家風景區,還有就是涇河源,老龍潭,涇河就是西游記里魏徵夢中斬涇河老龍王的那條河。
B. 六盤山在哪個省哪個市坐標是多少
六盤山位於寧夏固原城東南50公里處,古代稱隴山。它北起寧夏海原縣的西華山,向南一直延伸到甘肅、陝西境內,呈南北走向,南高北低,綿延240公里。主峰米缸山在寧夏固原、隆德境內,海拔2928米。六盤山還是陝北黃土高原與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於此。六盤山山路曲折,山體由白堊紀頁岩、砂岩構成,山頂渾圓,山坡略成梯狀,路況十分艱險,以前登山要盤環山路六次才能到達山頂,六盤山的名字也就由此而來。
六盤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具有大陸性季風特徵,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5.8℃,平均降水680毫米。山上森林覆蓋率為72.8%,有高等植物788種,喬木林2.6萬公頃,野生動物213種,昆蟲905種,鳥類近150種,從而成為我國西部黃土高原上的重要水源涵養林地和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高原綠島"和"天然氧吧"。
游覽六盤山一般需安排二至三天行程:第一天到達固原,瀏覽固原縣城風貌,然後赴六盤山長征紀念亭,緬懷當年紅軍的革命傳統,接著前往六盤山腹地的涇河源;第二天游覽位於六盤山主脈東麓的老龍潭,然後去東麓腹地涼殿峽,那裡曾是成吉思汗避暑行宮所在地;時間充裕的話,到達固原後,先北上再南下,即先去參觀著名的須彌山石窟,了解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人文景觀,進而探訪絲路文化的歷史軌跡。整個行程集自然和人文於一體,熔古代和現代為一爐,展現了多姿多彩的旅遊文化風貌
C. 六盤山屬於甘肅還是寧夏
六盤山是我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位於寧夏、甘肅、陝西交界地帶。逶迤200餘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它以磅礴的雄姿,橫貫陝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於此。
六盤山歷來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登上主峰遠眺,朝霧迷漫,雲海蒼茫。日出雲開,只見重巒疊嶂,層出不窮。
六盤山有高等植物達788種,喬木林達2.6萬公頃。有38種獸類棲息。200種脊椎動物、147種鳥生活在這里。
六盤山風光旖旎,久負勝名。六盤山旅遊區內涼殿峽、二龍河、荷花溝、鞦韆架、老龍潭、涇河源等休閑避暑勝地是乾旱帶荒漠地區獨存的勝地。春來綠樹雜花,天地清澄;夏時涼爽宜人,風光獨特;秋時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時雪盡窮野,銀裝素裹。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征服西夏時曾在這里休養生息,整肅軍隊,後病逝於此。1935年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到達此地,後來寫下了光輝詩篇《清平樂·六盤山》。今有紅軍長征紀念亭供遊人緬懷。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以獨特的自然山水,蔥郁的森林景觀,濃厚的回鄉風情,聞名的長征紀念地,優美的民間傳說,涼爽宜人的氣候條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森林旅遊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六盤山山勢雄偉,巍峨挺拔,山清水秀,歷來就有「山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之譽,更因毛澤東的光輝詩篇《清平樂
D. 誰能說下寧夏六盤山風景區的簡介啊
六盤山是我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位於寧夏、甘肅、陝西交界地帶。逶迤200餘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它以磅礴的雄姿,橫貫陝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於此。
六盤山歷來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登上主峰遠眺,朝霧迷漫,雲海蒼茫。日出雲開,只見重巒疊嶂,層出不窮。
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西北地區重要水源涵養林基地和自治區風景名勝區,總面積6.78萬公頃,橫跨涇源、固原、隆德三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區內有高等植物123科382屬788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資源植物150種;脊椎動物25目62科213種,其中有158種鳥類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等;昆蟲資源17目123科905種,其中有珍貴稀有的金蝠蛾、絲粉蝶、黑鳳蝶、波紋水蠟蛾等。區內年降水量600-800MM,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20.5萬立方米,年徑流總量2.1億立方米。
六盤山風光旖旎,久負勝名。六盤山旅遊區內涼殿峽、二龍河、荷花溝、鞦韆架、老龍潭、涇河源等休閑避暑勝地是乾旱帶荒漠地區獨存的勝地。春來綠樹雜花,天地清澄;夏時涼爽宜人,風光獨特;秋時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時雪盡窮野,銀裝素裹。
老龍潭位於六盤山主脈東麓,涇河上游涇源縣西南20公里。清人胡紀漠公元1790年奉命勘察涇水源頭,在他的《涇水真源記》中賦詩曰:「無數飛泉大小珠,老龍潭底出貯冰壺。汪洋千里無塵滓,不到高陵不受污」。《涇水源》詩曰:「峭石危壁,腰吐流霞。懸崖匹練,浪跳飛花。幽官咫尺,實生龍蛇」。有民間故事《柳毅傳書》和《西遊記》所描述的搪魏徵夢斬涇河龍的傳說。
老龍潭有四個潭組成,現水庫大壩下游為一、二潭,是一段深峽危崖急流深潭,神奇莫測。三潭現被水庫淹沒,蓄水40多萬立方米,潭水平靜出奇,陽光投射在深幽的水面,薄薄霧氣在潭面上飄逸,恰似一面寶鏡,瑰麗迷人,有「高霞平湖」之美稱,水庫上游四潭為龍潭的門戶,幽谷危壁挾飛潭。清澈蜿蜒似游龍。山水相依,群峰倒影,美景如畫,頗為壯觀 。
涇河源野荷谷處在涇源縣城西8公里處,為一條南北走向的峽谷,谷地野荷遍布河床,葉片如蓋,清澈的河水掩映於荷葉之中,有江南水鄉之神韻,北岸峭壁參天,華山松布滿石崖,有西嶽華山之險峻,南岸天然樹種豐富豐富,有原始森林的韻味。涓涓溪流與野荷長廊相伴,奇峰峭壁與松濤林海相依,再加上谷內少數民族風情服務,游谷賞花,趣味無窮。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征服西夏時曾在這里休養生息,整肅軍隊,後病逝於此。1935年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到達此地,後來寫下了光輝詩篇《清平樂·六盤山》。今有紅軍長征紀念亭供遊人緬懷。
E. 華夏西部影視城作文(說明文
寧夏位於中國中部偏北,處在黃河中上游地區及沙漠與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與內蒙古、甘肅、陝西等省區為鄰。由於特殊的自然、人文條件與環境,孕育了寧夏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寧夏雖然面積不大,但包含了類型多樣的地勢地貌,使寧夏展現出豐富的自然景觀。有連綿起伏的山地,有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有浩瀚無垠的沙漠,有一望無際的平原,有波濤滾滾的大河,又有煙波浩淼的湖沼……。在自然景觀方面,沙湖是國家4A級景區,有湖面、沙丘、蘆葦、珍魚、候鳥,是生態旅遊的「黃金寶地」;沙坡頭景區是黃河與沙漠交匯的地方,也是4A級景區,開展了騎駱駝穿越沙漠、乘羊皮筏子漂流黃河等特色旅遊項目;六盤山旅遊區山勢雄偉,景區內有被稱為黃土高原「綠島」的涇河苑,有紀念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創作《清平樂·六盤山》的將台堡,有以丹霞地貌著稱的西吉火石寨,有海原大地震遺址公園;銀川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都市旅遊、商務旅遊、會展旅遊、休閑旅遊的好去處。在歷史遺產類旅遊資源方面,水洞溝遺址是中華史前文明的見證;西夏王陵規模宏大,造型奇特,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寧夏還是長城和黃河唯一交匯的地方,自治區境內有秦、漢、隋、明等朝代的古長城遺址,素有「長城博物館」之稱。在文化類旅遊資源方面,寧夏鎮北堡的華夏西部影視城和金水旅遊區的西夏影視城曾拍攝了《紅高粱》、《賀蘭雪》等一批優秀獲獎影視作品。在民俗類旅遊資源方面,寧夏回族風情濃郁,清真寺建築別具一格,回族風味小吃美味可口,風俗歌舞優美動人,吸引著海內外眾多遊客。正因為寧夏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發展歷史,因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以銀川為中心,半徑約50公里的范圍內有高山、沙漠、水體、西夏文化、回族文化、長城文化等,旅遊資源集中,非常適宜發展特色旅遊。全國十大類旅遊資源中,寧夏有八大類。大漠風光、黃河文明、西夏文化、回鄉風情、塞上江南,構築了寧夏多姿多彩的旅遊資源。在開發寧夏旅遊資源、創立獨具寧夏特色的旅遊品牌方面,寧夏旅遊局局長李春陽頗有心得,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他也詳細闡述了寧夏「一河二山,兩沙兩文化」的旅遊精粹。A九曲黃河溫潤之地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九曲黃河從中部進入寧夏,然後由南而北斜貫於平原之上,河勢順地勢經石嘴山出境,流程397公里,給寧夏帶來了豐富的水源。平原上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於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漢以來,勞動人民就在這里修渠灌田,發展了灌溉農業。兩千多年來經勞動人民的辛勤開發,這里早已是渠道縱橫、阡陌相連的「塞上江南」。現為寧夏的商品農業基地。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水勢平緩,銀川平原成為寧夏最富庶的地區,風光秀美,稻香魚肥,素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可以說,被譽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同樣孕育著寧夏這片備受自然眷顧的土地。它在世代滋潤著寧夏平原的同時,也給生活在這里的人民帶來了漸進的文明進程。寧夏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里和其他黃河沿線的地方一樣,有著古老而悠久的黃河文明。九曲黃河,也給寧夏帶來了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金沙灣位於青銅峽水庫上游,浩浩盪盪的黃河自南向北經過一個S形大灣進入青銅峽峽谷,峽谷入口西側山體被一片金光閃閃的黃沙覆蓋,「金沙灣」由此得名。黃河在這里流出十里長峽,奇景紛呈,有睡佛觀景、牛首慈雲、禹王神洞等。附近還有佛教聖地牛首山寺廟群、明代古長城、清代宮保府、廣武岩畫、廟湖灣低溫泉水等眾多旅遊景點。站在金沙灣西側的山坡望去,牛首山隔河屹立,兩岸峭岩夾峙,千姿百態,山河十分壯麗。黃河在此寬敞舒緩,十里平流,可以劃船遊河,可以上岸爬山,可以滑沙,灘上綠草如茵,阡陌縱橫,一片秀美的田園風光,是一塊集多種旅遊資源為一體的風水寶地。B天然屏障與高原「綠島」在寧夏,有兩座山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賀蘭山和六盤山。如果說黃河是寧夏的血脈,那麼賀蘭山和六盤山,就是寧夏的靈魂了。賀蘭山和六盤山,是自然造化中寧夏的保護屏障,就像兩個忠實的衛士,守衛著寧夏平原的滄海桑田和寧夏人民的世代生息。賀蘭山綿亘於寧夏的西北部,南北長200多公里,東西寬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達3556米。山勢巍峨雄偉,既削弱了西北寒風的侵襲,又阻擋了騰格里沙漠流沙的東移,成為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為荒漠草原帶;1500米以上出現覆蓋度較大,草本植物生長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叢帶。大約2000米以上,有以雲杉、油松等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帶以上,有一定面積的高山灌叢草甸帶,是較好的夏季牧場。賀蘭山的山脊是我國荒漠草原與荒漠、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外流區域和內流區域的分界線。山嶺中間,也有一些較低矮的山口,成為東西交通要道。六盤山古稱隴上,是我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位於寧夏、甘肅、陝西交界地帶。逶迤200餘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它以磅礴的雄姿,橫貫陝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水系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於此。主峰位於和尚輔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勢高峻。山路曲折險狹,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六盤山因此而得名。這里植被豐富,是寧夏最潮濕的地方,被專家們稱為「黃土高原上的綠島」。六盤山風光旖旎,久負勝名。六盤山旅遊區內涼殿峽、二龍河、荷花溝、鞦韆架、老龍潭、涇河源等休閑避暑勝地是乾旱帶荒漠地區獨存的勝地。春來綠樹雜花,天地清澄;夏時涼爽宜人,風光獨特;秋時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時雪盡穹野,銀裝素裹。老龍潭位於六盤山主脈東麓,涇河上游涇源縣西南20公里。流傳著民間故事《柳毅傳書》和《西遊記》所描述的唐朝魏徵夢斬涇河龍的傳說。老龍潭有四個潭組成,現水庫大壩下游為一、二潭,是一段深峽危崖急流深潭,神奇莫測。三潭現被水庫淹沒,蓄水40多萬立方米,潭水平靜出奇,陽光投射在深幽的水面,薄薄霧氣在潭面上飄逸,恰似一面寶鏡,瑰麗迷人,有「高峽平湖」之美稱,水庫上游四潭為龍潭的門戶,幽谷危壁挾飛潭。清澈蜿蜒似游龍。山水相依,群峰倒影,美景如畫,頗為壯觀。涇河源野荷谷處在涇源縣城西8公里處,為一條南北走向的峽谷,谷地野荷遍布河床,葉片如蓋,清澈的河水掩映於荷葉之中,有江南水鄉之神韻,北岸峭壁參天,華山松布滿石崖,有西嶽華山之險峻,南岸天然樹種資源豐富,有原始森林的韻味。涓涓溪流與野荷長廊相伴,奇峰峭壁與松濤林海相依,再加上谷內少數民族風情服務,游谷賞花,趣味無窮。C一半是沙,一半是水也許只有在寧夏,才能看到沙湖和沙坡頭這樣縱深於內地,沙水相間的瑰麗風光。沙湖,南沙北湖,沙水相連,葦鳥相依,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令人神往的美麗畫卷。沙坡頭集大漠、黃河、綠洲、高山於一處,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治沙成果於一體,悠久的黃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過渡性、多樣性,使北國的雄渾與江南的秀美和諧地交織於這里。被世人稱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世界沙都」。據考證,沙坡頭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古絕唱的地方。◆沙湖觀鳥沙湖是我國首批4A級生態旅遊區之一,它位於平羅縣境內,距銀川市46公里。沙湖原本是一片濕地,由於不遠處有賀蘭山,每年夏季遇暴雨時,便有山洪下泄,經多年積蓄便形成了這樣一個天然湖泊。說沙湖秀美,美就美在它那隨風搖曳,獨具特色的蘆葦上,在這遼闊的湖面上,分布著286.7公頃蘆葦,迎風招展的蘆葦,像一個婷婷玉立的少女迎接著八方遊客的到來。沙湖觀鳥也是一個很好的旅遊去處。蘆葦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把沙湖裝扮得生機盎然。在葦盪深處,一團團綠葦的包圍之中,有一大片早已枯黃但長得很高的蘆葦叢,那就是鳥島。那裡面,棲居著數十種幾萬只禽鳥,是一個鳥類王國。綠葦、藍天、黃沙、碧波、白鷗,自然和諧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優美而清新的畫面。沙湖的葦盪有五千畝,景區特意保留五百畝左右的蘆葦,給鳥群棲居創造一種野生環境。TIPS沙湖娛樂項目水上降落傘:由大功率快艇作牽引,依靠高速行駛快艇形成張力將人帶入距離水面50米左右高空。該項目升空自然、落地平穩,有驚無險。水上摩托車:陸地摩托車已廣為普及,但水上摩托車卻鮮為人知,不妨體驗一下它的風馳電掣般的快感。水上沖浪:是一項驚險刺激的娛樂活動,喜歡冒險的遊客可以嘗試。索道滑沙:沙湖的索道是西北地區唯一的一條空中沙漠索道,乘坐索道纜車滑沙,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項目,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驚險性。◆沙坡頭滑沙沙坡頭旅遊區位於中衛縣城西20公里處,北接浩瀚無垠的騰格里沙漠,南抵香山,東鄰中衛經濟開發區,西達黃河黑山峽。包蘭鐵路、石營公路橫跨東西,區域遼闊、景觀優美,交通便利。沙坡頭古時稱沙陀,元代稱沙山,清乾隆年間因在黃河北岸形成了一個寬約2000多米,高約200多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頭,訛音為沙坡頭。沙坡傾斜60度,高大的沙山懸若飛瀑,遊人滑沙如從天而降。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人在沙坡頂上順坡下滑,沙坡內便發出「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鍾長鳴,悠揚宏亮,故稱「沙坡鳴鍾」,是中圍三大響沙之一。大漠風光旅遊區,位於包蘭鐵路北側,包括鐵路以北享譽世界的「五帶一體」治沙工程以及廣漠無垠的騰格里沙漠。這是沙坡頭旅遊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這里可以參觀沙生植物園;觀看治沙成果展;騎駱駝游覽原始沙漠風光;騰格里沙漠野營生存游戲;自駕車沙海沖浪;卡丁車運動;進行沙浴、沙療;舉行沙灘排球、足球、爬沙坡耐力賽、沙海探寶、觀日出日落、觀星賞月、玩太空球、賽馬、賽駝等活動。旅遊區內配置沙漠帳篷、蒙古包、民族餐館、沙地篝火狂歡中心、洗浴中心、綠色休閑中心等接待服務設施,有獨具韻味的蒙族風情接待儀式等。擬建設大漠黃河觀景台,遊客至此,可登高遠望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蒼涼的長城,感受雄渾曠遠、洪荒古樸的文化。TIPS交通:遊客可從蘭州、包頭或寶雞乘火車到達被稱為「沙都」的中衛,再換乘中巴前往沙坡頭,從中衛到沙坡頭20餘公里,路面平直,交通十分方便。特產:「寧夏五寶」是枸杞、甘草、賀蘭石、二毛皮。提醒:沙漠中晝夜溫差很大,白天的陽光會把人烤得皮膚紅腫,夜晚的寒涼則猶如冬季。所以夏季和冬季的服裝都要准備。此外防曬油塗在身上後,會粘上沙子,使皮膚很難受,不如穿上淺色長衣,以抗拒紫外線,臉部可適當使用防曬油。祝你比我曬得更黑。美食:雞蛋灌餅、糖醋黃河鯉魚、中衛鴿子魚、清蒸羊羔肉、羊雜碎、牛羊肉酥、手抓羊肉、羊肉泡饃、油香、清真奶油糕點、馬三白水雞、涮羊肉等。D淵遠神秘的文化印記寧夏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獨特的西夏文化。另外,寧夏是回族自治區,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中國的穆斯林省區,區內共有3000多座清真寺,營造出了濃郁的伊斯蘭氛圍。西夏文化和回族文化,是寧夏最為重要的兩大文化。西夏陵位於距銀川市老城區4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有東方金字塔之稱。西夏陵東西寬約5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在方圓50公里的范圍內,隨崗丘壟阜的自然起落,坐落著九座帝王陵和254座形狀、規模、大小不等的陪葬墓。西夏陵的建築規模,同北京的明代十三陵陵園相當,每座帝陵陵園均是一個完整的建築體。佔地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它是神秘的西夏文化最宏大的見證。寧夏是中國的回族之鄉。以勤勞、智慧、潔凈著稱的回族遍布寧夏山川。回族信仰伊斯蘭教,稱穆斯林,保持著嚴格的宗教習俗,尤以山區農村為甚。在寧夏,凡大一點的回族居住點,都有禮拜堂——清真寺,大小不一,風格各異。回族講究飲茶,每有客登門,先端上「蓋碗茶」來敬茶,接著是瓜果、饊子、油餅招待。另外,回族的婚禮和節日也很有特色。
F. 描寫涇源縣一年四季的老龍潭作文二百字
寧夏位於中國中部偏北,處在黃河中上游地區及沙漠與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與內蒙古、甘肅、陝西等省區為鄰。由於特殊的自然、人文條件與環境,孕育了寧夏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寧夏雖然面積不大,但包含了類型多樣的地勢地貌,使寧夏展現出豐富的自然景觀。有連綿起伏的山地,有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有浩瀚無垠的沙漠,有一望無際的平原,有
波濤滾滾的大河,又有煙波浩淼的湖沼……。
在自然景觀方面,沙湖是國家4A級景區,有湖面、沙丘、蘆葦、珍魚、候鳥,是生態旅遊的「黃金寶地」;沙坡頭景區是黃河與沙漠交匯的地方,也是4A級景區,開展了騎駱駝穿越沙漠、乘羊皮筏子漂流黃河等特色旅遊項目;六盤山旅遊區山勢雄偉,景區內有被稱為黃土高原「綠島」的涇河苑,有紀念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創作《清平樂·六盤山》的將台堡,有以丹霞地貌著稱的西吉火石寨,有海原大地震遺址公園;銀川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都市旅遊、商務旅遊、會展旅遊、休閑旅遊的好去處。
在歷史遺產類旅遊資源方面,水洞溝遺址是中華史前文明的見證;西夏王陵規模宏大,造型奇特,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寧夏還是長城和黃河唯一交匯的地方,自治區境內有秦、漢、隋、明等朝代的古長城遺址,素有「長城博物館」之稱。
在文化類旅遊資源方面,寧夏鎮北堡的華夏西部影視城和金水旅遊區的西夏影視城曾拍攝了《紅高粱》、《賀蘭雪》等一批優秀獲獎影視作品。
在民俗類旅遊資源方面,寧夏回族風情濃郁,清真寺建築別具一格,回族風味小吃美味可口,風俗歌舞優美動人,吸引著海內外眾多遊客。
正因為寧夏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發展歷史,因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以銀川為中心,半徑約50公里的范圍內有高山、沙漠、水體、西夏文化、回族文化、長城文化等,旅遊資源集中,非常適宜發展特色旅遊。全國十大類旅遊資源中,寧夏有八大類。大漠風光、黃河文明、西夏文化、回鄉風情、塞上江南,構築了寧夏多姿多彩的旅遊資源。在開發寧夏旅遊資源、創立獨具寧夏特色的旅遊品牌方面,寧夏旅遊局局長李春陽頗有心得,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他也詳細闡述了寧夏「一河二山,兩沙兩文化」的旅遊精粹。
A九曲黃河溫潤之地
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九曲黃河從中部進入寧夏,然後由南而北斜貫於平原之上,河勢順地勢經石嘴山出境,流程397公里,給寧夏帶來了豐富的水源。平原上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於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漢以來,勞動人民就在這里修渠灌田,發展了灌溉農業。兩千多年來經勞動人民的辛勤開發,這里早已是渠道縱橫、阡陌相連的「塞上江南」。現為寧夏的商品農業基地。
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水勢平緩,銀川平原成為寧夏最富庶的地區,風光秀美,稻香魚肥,素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可以說,被譽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同樣孕育著寧夏這片備受自然眷顧的土地。它在世代滋潤著寧夏平原的同時,也給生活在這里的人民帶來了漸進的文明進程。寧夏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里和其他黃河沿線的地方一樣,有著古老而悠久的黃河文明。
九曲黃河,也給寧夏帶來了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金沙灣位於青銅峽水庫上游,浩浩盪盪的黃河自南向北經過一個S形大灣進入青銅峽峽谷,峽谷入口西側山體被一片金光閃閃的黃沙覆蓋,「金沙灣」由此得名。黃河在這里流出十里長峽,奇景紛呈,有睡佛觀景、牛首慈雲、禹王神洞等。附近還有佛教聖地牛首山寺廟群、明代古長城、清代宮保府、廣武岩畫、廟湖灣低溫泉水等眾多旅遊景點。站在金沙灣西側的山坡望去,牛首山隔河屹立,兩岸峭岩夾峙,千姿百態,山河十分壯麗。黃河在此寬敞舒緩,十里平流,可以劃船遊河,可以上岸爬山,可以滑沙,灘上綠草如茵,阡陌縱橫,一片秀美的田園風光,是一塊集多種旅遊資源為一體的風水寶地。
B天然屏障與高原「綠島」
在寧夏,有兩座山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賀蘭山和六盤山。如果說黃河是寧夏的血脈,那麼賀蘭山和六盤山,就是寧夏的靈魂了。賀蘭山和六盤山,是自然造化中寧夏的保護屏障,就像兩個忠實的衛士,守衛著寧夏平原的滄海桑田和寧夏人民的世代生息。
賀蘭山綿亘於寧夏的西北部,南北長200多公里,東西寬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達3556米。山勢巍峨雄偉,既削弱了西北寒風的侵襲,又阻擋了騰格里沙漠流沙的東移,成為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為荒漠草原帶;1500米以上出現覆蓋度較大,草本植物生長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叢帶。大約2000米以上,有以雲杉、油松等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帶以上,有一定面積的高山灌叢草甸帶,是較好的夏季牧場。賀蘭山的山脊是我國荒漠草原與荒漠、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外流區域和內流區域的分界線。山嶺中間,也有一些較低矮的山口,成為東西交通要道。
六盤山古稱隴上,是我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位於寧夏、甘肅、陝西交界地帶。逶迤200餘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它以磅礴的雄姿,橫貫陝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水系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於此。主峰位於和尚輔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勢高峻。山路曲折險狹,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六盤山因此而得名。這里植被豐富,是寧夏最潮濕的地方,被專家們稱為「黃土高原上的綠島」。
六盤山風光旖旎,久負勝名。六盤山旅遊區內涼殿峽、二龍河、荷花溝、鞦韆架、老龍潭、涇河源等休閑避暑勝地是乾旱帶荒漠地區獨存的勝地。春來綠樹雜花,天地清澄;夏時涼爽宜人,風光獨特;秋時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時雪盡穹野,銀裝素裹。
老龍潭位於六盤山主脈東麓,涇河上游涇源縣西南20公里。流傳著民間故事《柳毅傳書》和《西遊記》所描述的唐朝魏徵夢斬涇河龍的傳說。老龍潭有四個潭組成,現水庫大壩下游為一、二潭,是一段深峽危崖急流深潭,神奇莫測。三潭現被水庫淹沒,蓄水40多萬立方米,潭水平靜出奇,陽光投射在深幽的水面,薄薄霧氣在潭面上飄逸,恰似一面寶鏡,瑰麗迷人,有「高峽平湖」之美稱,水庫上游四潭為龍潭的門戶,幽谷危壁挾飛潭。清澈蜿蜒似游龍。山水相依,群峰倒影,美景如畫,頗為壯觀。
涇河源野荷谷處在涇源縣城西8公里處,為一條南北走向的峽谷,谷地野荷遍布河床,葉片如蓋,清澈的河水掩映於荷葉之中,有江南水鄉之神韻,北岸峭壁參天,華山松布滿石崖,有西嶽華山之險峻,南岸天然樹種資源豐富,有原始森林的韻味。涓涓溪流與野荷長廊相伴,奇峰峭壁與松濤林海相依,再加上谷內少數民族風情服務,游谷賞花,趣味無窮。
C一半是沙,一半是水
也許只有在寧夏,才能看到沙湖和沙坡頭這樣縱深於內地,沙水相間的瑰麗風光。
沙湖,南沙北湖,沙水相連,葦鳥相依,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令人神往的美麗畫卷。沙坡頭集大漠、黃河、綠洲、高山於一處,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治沙成果於一體,悠久的黃河文化和自然地域的過渡性、多樣性,使北國的雄渾與江南的秀美和諧地交織於這里。被世人稱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世界沙都」。據考證,沙坡頭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古絕唱的地方。
◆沙湖觀鳥
沙湖是我國首批4A級生態旅遊區之一,它位於平羅縣境內,距銀川市46公里。沙湖原本是一片濕地,由於不遠處有賀蘭山,每年夏季遇暴雨時,便有山洪下泄,經多年積蓄便形成了這樣一個天然湖泊。說沙湖秀美,美就美在它那隨風搖曳,獨具特色的蘆葦上,在這遼闊的湖面上,分布著286.7公頃蘆葦,迎風招展的蘆葦,像一個婷婷玉立的少女迎接著八方遊客的到來。
沙湖觀鳥也是一個很好的旅遊去處。蘆葦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把沙湖裝扮得生機盎然。在葦盪深處,一團團綠葦的包圍之中,有一大片早已枯黃但長得很高的蘆葦叢,那就是鳥島。那裡面,棲居著數十種幾萬只禽鳥,是一個鳥類王國。綠葦、藍天、黃沙、碧波、白鷗,自然和諧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優美而清新的畫面。沙湖的葦盪有五千畝,景區特意保留五百畝左右的蘆葦,給鳥群棲居創造一種野生環境。
TIPS
沙湖娛樂項目
水上降落傘:由大功率快艇作牽引,依靠高速行駛快艇形成張力將人帶入距離水面50米左右高空。該項目升空自然、落地平穩,有驚無險。
水上摩托車:陸地摩托車已廣為普及,但水上摩托車卻鮮為人知,不妨體驗一下它的風馳電掣般的快感。
水上沖浪:是一項驚險刺激的娛樂活動,喜歡冒險的遊客可以嘗試。
索道滑沙:沙湖的索道是西北地區唯一的一條空中沙漠索道,乘坐索道纜車滑沙,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項目,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驚險性。
◆沙坡頭滑沙
沙坡頭旅遊區位於中衛縣城西20公里處,北接浩瀚無垠的騰格里沙漠,南抵香山,東鄰中衛經濟開發區,西達黃河黑山峽。包蘭鐵路、石營公路橫跨東西,區域遼闊、景觀優美,交通便利。
沙坡頭古時稱沙陀,元代稱沙山,清乾隆年間因在黃河北岸形成了一個寬約2000多米,高約200多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頭,訛音為沙坡頭。沙坡傾斜60 度,高大的沙山懸若飛瀑,遊人滑沙如從天而降。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人在沙坡頂上順坡下滑,沙坡內便發出「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鍾長鳴,悠揚宏亮,故稱「沙坡鳴鍾」,是中圍三大響沙之一。
大漠風光旅遊區,位於包蘭鐵路北側,包括鐵路以北享譽世界的「五帶一體」治沙工程以及廣漠無垠的騰格里沙漠。這是沙坡頭旅遊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這里可以參觀沙生植物園;觀看治沙成果展;騎駱駝游覽原始沙漠風光;騰格里沙漠野營生存游戲;自駕車沙海沖浪;卡丁車運動;進行沙浴、沙療;舉行沙灘排球、足球、爬沙坡耐力賽、沙海探寶、觀日出日落、觀星賞月、玩太空球、賽馬、賽駝等活動。旅遊區內配置沙漠帳篷、蒙古包、民族餐館、沙地篝火狂歡中心、洗浴中心、綠色休閑中心等接待服務設施,有獨具韻味的蒙族風情接待儀式等。擬建設大漠黃河觀景台,遊客至此,可登高遠望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蒼涼的長城,感受雄渾曠遠、洪荒古樸的文化。
TIPS
交通:遊客可從蘭州、包頭或寶雞乘火車到達被稱為「沙都」的中衛,再換乘中巴前往沙坡頭,從中衛到沙坡頭20餘公里,路面平直,交通十分方便。
特產:「寧夏五寶」是枸杞、甘草、賀蘭石、二毛皮。
提醒:沙漠中晝夜溫差很大,白天的陽光會把人烤得皮膚紅腫,夜晚的寒涼則猶如冬季。所以夏季和冬季的服裝都要准備。此外防曬油塗在身上後,會粘上沙子,使皮膚很難受,不如穿上淺色長衣,以抗拒紫外線,臉部可適當使用防曬油。祝你比我曬得更黑。
美食:雞蛋灌餅、糖醋黃河鯉魚、中衛鴿子魚、清蒸羊羔肉、羊雜碎、牛羊肉酥、手抓羊肉、羊肉泡饃、油香、清真奶油糕點、馬三白水雞、涮羊肉等。
D淵遠神秘的文化印記
寧夏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獨特的西夏文化。另外,寧夏是回族自治區,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中國的穆斯林省區,區內共有3000多座清真寺,營造出了濃郁的伊斯蘭氛圍。西夏文化和回族文化,是寧夏最為重要的兩大文化。
西夏陵位於距銀川市老城區4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有東方金字塔之稱。西夏陵東西寬約5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在方圓50公里的范圍內,隨崗丘壟阜的自然起落,坐落著九座帝王陵和254座形狀、規模、大小不等的陪葬墓。西夏陵的建築規模,同北京的明代十三陵陵園相當,每座帝陵陵園均是一個完整的建築體。佔地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它是神秘的西夏文化最宏大的見證。
寧夏是中國的回族之鄉。以勤勞、智慧、潔凈著稱的回族遍布寧夏山川。回族信仰伊斯蘭教,稱穆斯林,保持著嚴格的宗教習俗,尤以山區農村為甚。在寧夏,凡大一點的回族居住點,都有禮拜堂——清真寺,大小不一,風格各異。回族講究飲茶,每有客登門,先端上「蓋碗茶」來敬茶,接著是瓜果、饊子、油餅招待。另外,回族的婚禮和節日也很有特色。
G. 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平原是什麼
河套平原,來分三部分:銀川平原、源後套平原和前套平原。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平原,分布在寧夏北部的黃河沿岸,賀蘭山以東,黃河以西,北起石嘴山,南至黃土高原,南北長280千米,寬10~15千米,面積7800平方千米。後套平原位於內蒙古,黃河北岸,面積近1萬平方千米。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微傾,土地肥沃,河渠縱橫,平原西部有零星沙丘分布。前套平原又稱土默川平原或呼和浩特平原,略呈西窄東寬的三角形,面積約7000平方千米,主要由黃河及其支流大黑河沖積而成。
H. 六盤山在哪
六盤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六盤山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南部、甘肅省東版部。南段稱隴山,南權延至陝西省西端寶雞以北。橫貫陝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於此。
(8)荷花溝擴展閱讀:
六盤山名字由來: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六盤山森林茂密,泉水潺潺。山腳下有一座古廟,廟里有一個老和尚晨鍾暮鼓,終日念經,以求正果。有一天,老和尚到山腳下小溪提水,忽然看見一隻小梅花鹿也在溪邊飲水。
梅花鹿見有人來扭頭就跑,老和尚隨後緊追。梅花鹿彷彿有意逗老和尚,跑跑停停,時不時回頭探望老和尚。老和尚停它就停,老和尚追它就跑。不知追了多長時間,忽然抬頭一看,已經攀上了山頂。山外如詩如畫的山色美景,盡收眼底。
這個故事傳開後,人們把這座山稱為「鹿攀山」,當地人的話,常常把梅花鹿的「鹿」字與「六」字發同一個音,再加上那山勢盤旋而上,漸漸地「鹿攀山」演變成「六盤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