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水禽
1. 有沒有一些詞語的高級說法比如。「荷花」說成「芰荷」 換種更書面的說法。 如果百度查這類詞語關鍵詞是
劍舞有神通草聖,海山無事化琴工。
此台一覽秦川小,不待傳經意已空。
愛竹能延客,求詩剩掛牆。
風梢千纛亂,月影萬夫長。
谷鳥驚棋響,山蜂識酒香。
只應陶靖節,會聽北窗涼。
川鎖支祁水尚渾,地理汪罔骨應存。
樵蘇已入黃熊廟,烏鵲猶朝禹會村。
跨歷商周看盛衰,欲將齒發斗蛇龜。
空餐雲母連山盡,不見蟠桃著子時。
常怪劉伶死便埋,豈伊忘死未忘骸。
烏鳶奪得與螻蟻,誰信先生無此懷。
欲將同異較錙銖,肝膽猶能楚越如。
若信萬殊歸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魚。
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雲。
倉黃不負君王意,獨有虞姬與鄭君。
(太和中刺史劉嗣之立,李紳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過濠,為作記。記今存而亭廢者數年矣。)
頹垣破礎沒柴荊,故老猶言短李亭。
敢請使君重起廢,落霞孤鶩換新銘。
人言洞府是鰲宮,升降隨波與海通。
共坐船中那得見,乾坤浮水水浮空。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鉤。
過眼榮枯電與風,久長那得似花紅。
上人宴坐觀空閣,觀色觀空色即空。
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後山雨浪浪。
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故人已為土,衰鬢亦驚秋。
猶喜孤山下,相逢說舊游。
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
欲放清溪自在流,忍教冰雪落沙洲。
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東君意淺著寒梅,千朵深紅未暇裁。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惆悵沙河十里春,一番花老一番新。
小樓依舊斜陽里,不見樓中垂手人。
麥光鋪幾凈無瑕,入夜青燈照眼花。
従此剡藤真可吊,半紆春蚓綰秋蛇。
門前歌鼓斗分朋,一室清風冷欲冰。
不把琉璃閑照佛,始知無盡本無燈。
青鳥銜巾久欲飛,黃鶯別主更悲啼。
殷勤莫忘分攜處,湖水東邊鳳嶺西。
絳蠟燒殘玉斝飛,離歌唱徹萬行啼。
他年一舸鴟夷去,應記儂家舊住西。
今歲東風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來。
對花無信花應恨,直恐明年便不開。
仙衣不用剪刀裁,國色初酣卯酒來。
太守問花花有語,為君零落為君開。
七尺頑軀走世塵,十圍便腹貯天真。
此中空洞渾無物,何止容君數百人。
阿堅澤畔菰蒲節,玄德牆頭羽葆桑。
不會世間閑草木,與人何事管興亡。
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誇翁子賢。
五百年間異人出,盡將錦綉裹山川。
山雞舞破半岩雲,菱葉開殘野水春。
應笑武都山下土,枉教明月殉佳人。
新第誰來作並鄰,舊官寧復憶星辰。
請君置酒吾當賀,知向江湖拜散人。
冠蓋相望起隱淪,先生那得老江村。
古來真遁何曾遁,笑殺逾垣與閉門。
西山煙雨卷疏簾,北戶星河落短檐。
不獨江天解空闊,地偏心遠似陶潛。
漢家殊未識經綸,入手功名事事新。
百尺穿成連夜井,千金購得解飛人。
公業平時勸用儒,諸公何事起相圖。
只言天下無健者,豈信車中有布乎。
上界足官府,飛升亦何益。
還在此山中,相逢不相識。
博士雅好飲,空山誰與娛。
莫向驪山去,君王不喜儒。
石室有金丹,山神不知秘。
何必露光芒,夜半驚童稚。
皎皎岩下泉,無人還自潔。
不用比三星,清光同一月。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游。
更欲洞霄為隱吏,一庵閑地且相留。
狂吟跌宕無風雅,醉墨淋浪不整齊。
應為詩人一回顧,山僧未忍掃黃泥。
柏堂南畔竹如雲,此閣何人是主人。
但遣先生披鶴氅,不須更畫樂天真。
朱欄畫柱照湖明,白葛烏紗曳履行。
橋下龜魚晚無數,識君拄杖過橋聲。
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
卷卻天機雲錦段,従教匹練寫秋光。
雨昏石硯寒雲色,風動牙簽亂葉聲。
庭下已生書帶草,使君疑是鄭康成。
不嫌冰雪繞池看,誰似詩人巧耐寒。
記取羲之洗硯處,碧琉璃下黑蛟蟠。
晚節先生道轉孤,歲寒惟有竹相娛。
粗才杜牧真堪笑,喚作軍中十萬夫。
雨折霜干不耐秋,白花黃葉使人愁。
月明小艇湖邊宿,便是江南鸚鵡洲。
秋歸南浦蟪蛄鳴,霜落橫湖沙水清。
卧雨幽花無限思,抱叢寒蝶不勝情。
陰晴朝暮幾回新,已向虛空付此身。
出本無心歸亦好,白雲還似望雲人。
漾水東流舊見經,銀潢左界上通靈。
此台試向天文覓,閣道中間第幾星。
月與高人本有期,掛檐低戶映蛾眉。
只従昨夜十分滿,漸覺冰輪出海遲。
此間真趣豈容談,二樂並君已是三。
仁智更煩訶妄見,坐令魯叟作瞿曇。
聞道池亭勝兩川,應須爛醉答雲煙。
勸君多種長腰米,消破亭中萬斛泉。
縱橫憂患滿人間,頗怪先生日日閑。
昨夜清風眠北牖,朝來爽氣在西山。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稟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殷勤稽首維摩詰,敢問如何是法門。
彈指未終千偈了,向人還道本無言。
亭下佳人錦綉衣,滿身瓔珞綴明璣。
晚香消歇無尋處,花已飄零露已晞。
水軒花榭兩爭妍,秋月春風各自偏。
惟有此亭無一物,坐觀萬景得天全。
決去湖波尚有情,卻隨初日動檐楹。
溪光自古無人畫,憑仗新詩與寫成。
身輕步隱去忘歸,四柱亭前野約微。
忽悟過溪還一笑,水禽驚落翠毛衣。
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誰道使君貧且老,綉屏錦帳咽笙簧。
曲池流水細鱗鱗,高會傳觴似洛濱。
紅粉翠蛾應不要,畫船來往勝於人。
日日移床趁下風,清香不盡思何窮。
若為化作龜千歲,巢向田田亂葉中。
長憶故山寒食夜,野荼蘼發暗香來。
分無素手簪羅髻,且折霜蕤浸玉醅。
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
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
溶溶晴港漾春暉,蘆筍生時柳絮飛。
還有江南風物否,桃花流水鮆魚肥。
少年辛苦事犁鋤,剛厭青山繞故居。
老覺華堂無意味,卻須時到野人廬。
寄語庵前抱節君,與君到處合相親。
寫真雖是文夫子,我亦真堂作記人。
金橙縱復里人知,不見鱸魚價自低。
須是松江煙雨里,小船燒薤搗香齏。
不種夭桃與綠楊,使君應欲候農桑。
春畦雨過羅紈膩,夏壠風來餅餌香。
漢水巴山樂有餘,一麾従此首歸途。
北園草木憑君問,許我他年作主無。
大旆傳聞載酒過,小詩未忍著磚磨。
陽關三疊君須秘,除卻膠西不解歌。
歲歲開園成故事,年年行樂不辜春。
今年太守憂難繼,慈愛聰明惠利人。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二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蜂腰鶴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雲。
醉里自書醒自笑,如今二絕更逢君。
城西千葉豈不好,笑舞春風醉臉丹。
何似後堂冰玉潔,游蜂非意不相干。
受降城下紫髯郎,戲馬台南古戰場。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歸故鄉。
濟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龍山馬足輕。
使君莫忘霅溪女,時作陽關腸斷聲。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小園香霧曉蒙籠,醉手狂詞未必工。
魯叟錄詩應有取,曲收彤管邶鄘風。
弱羽巢林在一枝,幽人蝸舍兩相宜。
樂天長短三千首,卻愛韋郎五字詩。
為愛鵝溪白繭光,掃殘雞距紫毫鋩。
世間那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
紛紛青子落紅鹽,正味森森苦且嚴。
待得微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霏霏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偶尋流水上崔嵬,五老蒼顏一笑開。
若見謫仙煩寄語,康山頭白早歸來。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無一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先生一去五百載,猶在峨眉西崦中。
自為天仙足官府,不應屍解坐虻蟲。
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葯人。
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
芒鞋竹杖布行纏,遮莫千山更萬山。
従來無腳不解滑,誰信石頭行路難.
月叢號耿耿,露葉泣漙漙。
夜長不自暖,那憂公子寒。
蛻形濁污中,羽翼便翾好。
秋來閑何闊,已抱寒莖槁。
睅目知誰瞋,皤腹空自脹。
慎勿困蜈蚣,飢蛇不汝放。
洪鍾起暗室,飄瓦落空庭。
誰言轉丸手,能作殷床聲。
兩角徒自長,空飛不服箱。
為牛竟何事,利吻穴枯桑。
跂跂有足蛇,脈脈無角龍。
為虎君勿笑,食盡蠆尾蟲。
腥涎不滿殼,聊足以自濡。
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雙眉卷鐵絲,兩翅暈金碧。
初來花爭妍,忽去鬼無跡。
2. 蓮花紋的構成元素
中國古代傳統紋飾 之一。自南北朝後流行。多出現在瓷器 上,作為裝飾。其變化豐富。有獨立紋樣,也有四方連續。南北朝至唐代 ,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 ,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劃復線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亦見雕刻 成立體狀的蓮花 ,如:南北朝的仰覆蓮花尊 ,五代的蓮花形盞托 等。宋代開始變為輔助紋飾。元至清代,蓮花紋的變化較多,有纏枝蓮 、把蓮 等,並常於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如:蓮池水禽、蓮池游魚等。
蓮花,是我國傳統花卉。《爾雅》中有「荷,芙渠……其實蓮」的記載,古名芙渠或芙蓉,現稱荷花,盛開時花朵較大,結果時可觀賞,可食用,葉圓、形突,春秋戰國時曾用作飾紋。自佛教傳入我國,便以蓮花作為佛教標志,代表「凈土」,象徵「純潔」,寓意「吉祥」。蓮花因此在佛教藝術中成了主要裝飾題材。
陶瓷裝飾中蓮花紋樣的發展歷史
蓮花是我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自春秋時期即已出現於青銅器裝飾上,到了六朝時期,隨著佛教的興盛,蓮花裝飾逐漸成為陶瓷產品的主要裝飾紋樣,直至如今,人們對於蓮花的喜愛程度不減當年。主要研究陶瓷裝飾中蓮花紋樣的傳承歷史,理清其發展脈絡。蓮花紋樣的來源蓮花,通稱荷花,又名芙蓉、芙蕖、水芝、水花、荷華等,早在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發現荷花的有關化石遺存,因此我國自古即有愛蓮花的習俗,歷代文人墨客多有稱頌,稱它為「君子」花,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佳句,周敦頤更是贊其「出污泥而不染.
傳統蓮花紋樣的文化意蘊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蓮被人們不斷賦予各種涵義,發展出豐富多彩的「蓮文化」。蓮花在佛教中常比喻為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蓮花在佛教中視為「凈土」的代表,同樣在佛教中,佛座為蓮座,佛眼稱為蓮眼,佛經也有《妙法蓮花經》等。在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有「蓮宗」一說,是因為佛教凈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凈土。在佛教的傳播與凈土蓮宗的建立與發展中,魏晉南北朝時期對蓮花的崇拜形式,內容日益豐富多彩,佛教把蓮花的自然屬性與佛教的教義、規則、戒律相類比美化.逐漸形成了對蓮花的完美崇拜,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蓮為代表,可以說蓮即是佛,佛即是蓮。在古人來看,蓮花還象徵著「生殖崇拜」,如「魚戲蓮」。同時也有「蓮生貴子」之意。,在民間廣為流行,尤其多見於婚嫁的居室裝飾、器具裝飾、服飾用品等。二、蓮花紋樣的演進蓮花紋是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自南北朝後流行。多出現在瓷器上,作為裝飾。其變化豐富。有獨立紋樣,也有四方連續。南北朝至唐代,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劃復線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在中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中,蓮花紋樣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人認為蓮花圖紋是隨著佛教盛行由印度傳入中國的。其實,從相關文獻以及出土文物來看,早在上古時代,就有了關於蓮花的記載……,蓮花紋樣的應用同樣也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便出現在了器皿、銅鏡、瓦當、建築上。
審美意義
荷花又稱蓮花,古代稱芙蓉、水芝,雅稱溪客。花開時稱芙蕖、未開時稱菡萏。最早起源於楚國,在《楚辭》中有「集芙蓉以為裳」,「因芙蓉而為媒」,「芙蓉」即指蓮花。在陶瓷裝飾上使用蓮花紋樣,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春秋時期即已出現於青銅器裝飾上。自東晉、北魏以後,隨著佛教藝術的盛行,用蓮花紋樣作為裝飾更是達到極盛。在瓷器裝飾上,蓮花、蓮實與蓮瓣紋成為主要題材,蓮瓣紋和以荷蓮、忍冬紋等組成的卷草紋,特徵鮮明,富於變化,成為魏晉南北朝陶瓷裝飾的時代特點,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和欣賞價值。至隋唐五代,蓮花紋樣逐漸與中國的審美情趣相融合,逐漸脫離宗教的涵義,普遍為民間藝術所採用,成為優美的裝飾題材,具有獨特的審美意義,下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一、蓮花紋樣的裝飾性中國傳統蓮花紋樣的本質,在於它的審美意義。紋樣的出現都有一定的裝飾作用,人們用蓮花紋樣裝飾生活並賦予其象徵寓意,蓮花紋樣的裝飾性就自然成為紋樣審美意義的主要方面。
3. 關於飲酒的古詩
關於飲酒的古詩:
1,山中與幽人對酌
唐代: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譯文:
我們兩人在盛開的山花叢中對飲,酒興頗濃,一杯又一杯,真是樂開懷。
我喝醉想要睡覺,您可自行離開,如果余興未盡,明天早晨抱著琴再來。
2,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宋代: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譯文:
夜裡在東坡飲酒,醉而復醒,醒了又飲。歸來時好像已經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聲如雷,反復叫門也不應。只好拄杖佇立江邊聆聽江水奔流的聲音。
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麼時候才能夠忘卻追逐功名?夜深風靜,水波不興。真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餘生。
3,問劉十九
唐代: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譯文:
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
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4,九日送別
唐代: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譯文:
在此風聲呼嘯之地熟人故交已是很少了,那裡可以找一登高遠望之處送別歸去的友人呢?
今天還能聚在一起同飲芬芳的菊香之酒,明日就要成為斷根的飄蓬一般匆匆離去了。
5,題袁氏別業 / 偶游主人園
唐代:賀知章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譯文:
別墅主人和我沒有見過面,偶來坐坐賞那林木和石泉。
主人哪,不要發愁去買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錢。
4. 荷花水禽圖的完整資料
荷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陳志歲《詠荷》詩曰:「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生機紅綠清澄里,不待風來香滿池。」 荷花荷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陳志歲《詠荷》詩曰:「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生機紅綠清澄里,不待風來香滿池。」 中文學名: 荷花 拉丁學名: Nelumbo nucifera 別稱: 蓮花、水芙蓉、六月花神、藕花等 分布區域: 荷花原產於中國,一般分布在亞熱帶和溫帶地區。 別名:蓮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澤芝、水華、菡萏(hàndàn)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芙蓉、水芙蓉、 玉 環、六月春、中國蓮、六月花神、藕花、靈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宮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紅蕖、水華、溪客、碧環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靜客、翠錢、紅衣、宮蓮、佛座須等。 荷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花,也是山東省省會濟南和孔孟荷花高清近拍圖冊(17張)之鄉濟寧市的市花,還是埃及的國花。此外,濟南的大明湖也有多種上好的荷花。蘇州的園林比如拙政園里,也有許多婀娜多姿的荷花。像仙女一樣,亭亭玉立。 [1]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覆蓋,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黃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 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荷花 [2]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對穩定的平靜淺水,湖沼、澤地、池塘是其適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種而定,大株形品種如古代蓮、紅千葉相對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過1.7米.中小株形只適於20~60厘米的水深.同時荷花對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時不灌水,缸栽荷葉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則荷葉邊焦,花蕾回枯.荷花還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環境.荷花極不耐蔭,在半蔭處生長就會表現出強烈的趨光性. 編輯本段地理分布
5. 蘇州拙政園建於什麼年代
你好,蘇州的拙政園建於明代正德四年也就是1509年。
蘇州的拙政園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謝謝提問,望採納哦。
6. 朱耷 荷石水禽圖 欣賞
朱耷《荷石水禽圖》
朱耷(約一約l705),明亡後落發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號雪個、個山、驢、驢屋、掣顛等,江西南昌人。棄僧還俗後取號八大山人,以前的字、號一概不用。江西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祖父、父親均為書畫家。出身明朝宗室,明亡時。年十九,國破家亡之痛甚切,裝痴扮傻,佯作啞子。性孤僻,借詩文書畫排遣郁悶。擅畫山水、花鳥、竹木。山水師法董其昌,兼及黃公望、倪瓚,畫風枯索冷寂,凄涼悲清。花鳥畫極富個性,成就卓著。師法林良、徐渭、陳淳等寫意花鳥畫諸家,其花鳥畫簡練、誇張,大多緣物抒情,如畫鳥、魚,作 「白眼向人」狀,以抒憤世之情,署款「八大山人」,連筆如「哭之笑之」,寓「哭笑不得」之意。亦擅書,淳樸圓潤。他的繪畫在當時影響不大,師之者僅牛石慧、萬個等人,但他對後世的影響是深刻的, 「揚州八怪」、 「海派」以及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等均深受熏陶。
此幅墨筆畫湖石臨塘,疏荷斜掛。兩只水鴨或昂首仰望。或縮頸望立。意境空靈,餘味無窮。荷葉畫法奔放自如,墨色濃淡,富有層次。八大山人曾自雲: 「湖中新蓮與西山宅邊古松,皆吾靜觀而得神者。」可見其畫荷是觀察入微,靜觀悟對而以意象為之,信手拈來,妙趣自成。款署: 「八大山人寫」,押「八大山人」白文印。
http://www.artwork.com.cn/art/gh/mingqing/img/zhuda_hssqt_l.jpg
7. 荷花水禽圖讀後感300字
《荷花》這本書分為散文輯和小說輯。散文輯中主要介紹了人和物;而版小說輯,則寫了很權多小故事。我很喜歡散文輯中的《我的侄兒》和《爬山虎的腳》這兩篇文章,從《我的侄兒》中,葉聖陶先生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剛滿三歲,正在學說話、學走路的可愛幼兒形象,我看了這篇文章,不禁想起我那天真調皮的小表弟,可我就沒有細心觀察,當然也不會寫得這么詳細、逼真。再說《爬山虎的腳》,爬山虎是一種會攀爬的植物,我也看過,沒發現有什麼稀奇的,可作者卻通過細致的觀察,把爬山虎當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娃娃,生動准確地記錄了它的生長過程,尤其是描寫爬山虎爬牆的動詞:「觸」、「巴」、「拉」、「貼」、「爬」,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片正在努力向上生長的爬山虎。作者還寫出了爬山虎葉子在不同生長階段顏色的變化,從嫩紅長成嫩綠,再長成鮮綠,使爬山虎這種植物的形象躍然紙上。
看這本書,我覺得像在聽故事。生活中,我們只要多觀察,就能像葉聖陶先生一樣,發現許多有趣的人、物,有意思的事。
8. 《荷石水禽圖》
此幅墨筆畫湖石臨塘,疏荷斜掛。兩只水鴨或昂首仰望。或縮頸望立。意境空靈內,餘味無窮容。荷葉畫法奔放自如,墨色濃淡,富有層次。作者朱耷擅畫山水、花鳥、竹木。山水師法董其昌,兼及黃公望、倪瓚,畫風枯索冷寂,凄涼悲清。花鳥畫極富個性,成就卓著。
9. 荷石水禽圖的畫家生平
朱耷來(1626~1705 年),譜自名統林,明宗室,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後裔,明亡後出家為僧,法名傳綮,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良月、朱道明等,江西南昌人。工詩文、書法,不拘成法,自成一家,臻文人畫最高典範,對後世影響極大。代表作品有《秋雨孤舟圖》、《古梅圖》、《河上花圖》、《荷石水禽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