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畫荷花
Ⅰ 佛手蓮花圖及佛各種手勢代表什麼
佛的手勢也就是手印,抄常見的有說法印、無畏印、與願印、降魔印、禪定印5種,即「釋迦五印」。
禪定印: 以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於左手上,兩拇指的指端相接。這一手印表示禪思,使內心安定之意。據說釋迦佛在菩提樹下禪思入定修習成道時就是採用這種姿勢。
Ⅱ 用四個字形容荷花的一生,從開放到凋謝。有禪意的
蓮開並蒂:
通常一枝荷梗只開一朵蓮花,並蒂而開兩朵蓮花是相當罕見而珍回貴的。故作為祝人好答事成雙或夫妻恩愛的吉祥語。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荷花婀娜多姿,她的美是天然的美、自然的美,沒有一絲一毫的人工裝飾,李白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句做了形容。
Ⅲ 家居掛禪意佛手蓮花好嗎
其實也是蓮花如意佛手,擺放家裡不僅可以裝飾,也寓意事事如意。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Ⅳ 白蓮解禪意的下一句是什麼
上一句是:白蓮解禪意;
下一句是:翠柳懂佛心。
Ⅳ 描寫蓮花並帶著禪意的句子都有什麼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土一如來。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心是蓮花開。
3、善良,是心間綻放的花,它遠離喧囂的岸,收斂著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佇立成一莖明澈的純真,搖曳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舒展著娉婷的笑靨,彷彿一首雲淡風輕的小詩,又如一曲藍天碧水的梵音。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蓮,任由紅塵萬丈,我自纖塵不染,諸邪不侵,只靜看清水一脈脈地劃過如煙歲月。
4、蓮,在雨色朦朦時節,讓那圓圓滿滿的葉,沾滿晶瑩的雨珠,如珍珠般,映射出蓮清淡干凈的容顏,在月色銀輝如水的夜色間,悄然打動世人的眼。在歲月的遞增間,越發喜愛那一池碧波里剔透干凈的玉顏,在蓮的神韻間,發覺生活的簡單和滿足。就讓繁瑣淡去,讓歲月靜好,一世安然。「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佛曰:淡定即從容,世間風月,不忘初心,賞花的心情,總能心靜即安。
Ⅵ 席慕容的資料誰知道啊知道的請告訴我,不勝感謝。
席慕容(1943年-),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意為浩盪大江河。祖籍察哈爾盟明安旗貴族。是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親的軍旅生活中,生於重慶,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進入台北師范藝術科,之後又進入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1964年進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畫。畢業後任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副教授。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過畫集,多次獲多種繪畫獎。
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
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 《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她是台灣知名畫家,更是著名散文家與詩人,著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詩》,美術論著《心靈的探索》、《雷色藝術異論》等。她的作品浸潤東方古老哲學,帶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種人生無常的蒼涼韻味。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
創有詩集、《貝殼》、《無怨的青春》、《七里香》、《時光九篇》、《在那遙遠的地方》、《河流之歌》、《有一首歌》、《三弦》、《寫給幸福》、《我的家在高原上》、《山月》、《禪意》、《如歌的行板》、《如果》、《一個春日的下午》、《歷史博物館》。
詩歌鑒賞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
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
而滄桑了二十年後
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
微風拂過時
便化作滿園的郁香
-----------------------------------------------------------------------
山 路
我好像答應過你
要和你 一起
走上那條美麗的山路
你說 那坡上種滿了新茶
還有細密的相思樹
我好像答應過你
在一個遙遠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 在燈下
梳我初白的發
忽然記起了一些沒能
實現的諾言 一些
無法解釋的悲傷
在那條山路上
少年的你 是不是
還在等我
還在急切地向來處張望
-----------------------------------------------------------------------
出塞曲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隻有長城外才有的景象
誰說出塞曲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像那風沙呼嘯過大漠
像那黃河岸 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
-----------------------------------------------------------------------
抉 擇
假如我來世上一遭
只為與你相聚一次
只為了億萬光年裡的那一剎那
一剎那裡所有的甜蜜與悲凄
那麽 就讓一切該發生的
都在瞬間出現吧
我俯首感謝所有星球的相助
讓我與你相遇
與你別離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詩
然後 再緩緩地老去
----------------------------------------------------------------------
初相遇
美麗的夢和美麗的詩一樣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沒能料到的時刻里出現
我喜歡那樣的夢
在夢里 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釋
心裡甚至還能感覺到所有被浪費的時光
竟然都能重回時的狂喜和感激
胸懷中滿溢著幸福
只因為你就在我眼前
對我微笑 一如當年
我真喜歡那樣的夢
明明知道你已為我跋涉千里
卻又覺得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
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後還要雨
如果憂傷之後仍是憂傷
請讓我從容面對這別離之後的
別離 微笑地繼續去尋找
一個不可能再出現的 你
--------------------------------------------------------------------------------
青 春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麽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
信 仰
我相信 愛的本質一如
生命的單純與溫柔
我相信 所有的
光與影的反射和相投
我相信 滿樹的花朵
只源於冰雪中的一粒種子
我相信 三百篇詩
反復述說著的 也就只是
年少時沒能說出的
那一個字
我相信 上蒼一切的安排
我也相信 如果你願與我
一起去追溯
在那遙遠而謙卑的源頭之上
我們終於會互相明白
-----------------------------------------------------------------------
前 緣
人若真能轉世 世間若真有輪回
那麽 我的愛 我們前世曾經是什麽
你 若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朵
你 若曾是逃學的頑童
我 必是從你袋中掉下的那顆嶄新的彈珠
在路旁的草叢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燒著 陪伴過你一段靜默的時光
因此 今生相逢 總覺得有些前緣未盡
卻又很恍忽 無法仔細地去分辨
無法一一地向你說出
-----------------------------------------------------------------------
為什麽
我可以鎖住筆 為什麽
卻鎖不住愛和憂傷
在長長的一生里 為什麽
歡樂總是乍現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
盼 望
其實 我盼望的
也不過就只是那一瞬
我從沒要求過 你給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開滿了梔子花的山坡上
與你相遇 如果能
深深地愛過一次再別離
那麽 再長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時
那短短的一瞬
-----------------------------------------------------------------------
送 別
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
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
內疚和悔恨
總要深深地種植在離別後的心中
盡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成空
我並不是立意要錯過
可是我 一直都在這樣做
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
又要錯過今朝
今朝 仍要重復那相同的別離
餘生將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靄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請為我珍重
盡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 終必成空
-----------------------------------------------------------------------
接友人書
那辜負了的
豈僅是遲遲的春日
那忘記了的
又豈僅是你我的面容
那奔騰著向眼前涌來的
是塵封的日 塵封的夜
塵封的華年和秋草
那低首斂眉徐徐退去的
是無聲的歌
無字的詩稿
野 風
就這樣地俯首道別吧
世間哪有什麽真能回頭的
河流呢
就如那秋日的草原 相約著
一起枯黃萎去
我們也來相約吧
相約著要把彼此忘記
只有那野風總是不肯停止
總是惶急地在林中
在山道旁 在陌生的街角
在我斑駁的心中掃過
掃過啊 那些紛紛飄落的
如秋葉般的記憶
-----------------------------------------------------------------------
悲 歌
今生將不再見你
只為 再見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現
再現的 只是些滄桑的
日月和流年
-----------------------------------------------------------------------
渡 口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從此生根
浮雲白日 山川庄嚴溫柔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華年從此停頓
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
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
無怨的青春
在年青的時候
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
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她
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
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 那麽
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暇的美麗
若不得不分離
也要好好地說一聲再見
也要在心裡存著感謝
感謝她給了你一份記意
長大了之後 你才會知道
在驀然回首的一剎那
沒有怨恨的青春 才會了無遺憾
如山崗上那靜靜的晚月
鄉 愁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彷彿霧里的 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愛 你
在我心中盪漾的 是一片飄浮的雲
你盡管說吧 說你愛我或者不愛
你盡管去選擇那些難懂的字句
把它們反反復復地排列開來
你盡管說吧 朋友
你的心情 我都會明白
你盡管變吧 變得快樂或者冷漠
你盡管去試戴所有的復雜的面具
走一些曲折的路
你盡管去做吧 朋友
你的心情我都會明白
人世間 盡管有變遷
友朋里 盡管有難測的胸懷
我只知道 朋友
你是我最初和最後的愛
在迢遙的星空上 我是你的
我是你的
永遠的流浪者 用漂泊的一生
安靜的守護著
你的溫柔 和你的幸福
可是 朋友
漂流在恆星的走廊上
想你 卻無法傳遞
流浪者的心情啊
朋友 你可明白
愛你 永遠
與你同行
我一直想要 和你一起 走上那條美麗的山路
有柔風 有白雲 有你在我身旁
傾聽我快樂和感激的心
我的要求其實很微小 只要有過那樣的一個夏日
只要走過 那樣的一次
而朝我迎來的 日復以夜 卻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
還有那麽多瑣碎的錯誤 將我們慢慢地慢慢地隔開
讓今夜的我 終於明白
所有的悲歡都已成灰燼 任世間哪一條路我都不能
與你同行
暮 色
在一個年輕的夜裡
聽過一首歌
輕憐 纏綿
如山風拂過百合
再渴望時
卻聲息 寂滅
不見來蹤 一無來處
空留那月光 浸人肌膚
而在二十年後的一個黃昏里
有什麽與那一夜相似
竟而使那旋律翩然來臨
山鳴鼓應 直逼我心
回顧所來徑啊
蒼蒼橫著的翠微
這半生的坎坷啊
在暮色中
竟化為甜蜜的熱淚
蓮的心事
我 是一朵盛開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見現在的我
風霜還不曾來侵蝕
秋雨也未滴落
青澀的季節又已離我遠去
我已亭亭 不憂 也不懼
現在 正是
我最美麗的時刻
重門卻已深鎖
在芬芳的笑靨之後
誰人知我蓮的心事
無緣的你啊
不是來得太早 就是
太遲
-------------------
請別哭泣
我已無詩
世間也再無飛花 無細雨
塵封的四季啊
請別哭泣
萬般 萬般的無奈
愛的餘燼已熄
重回人間
猛然醒覺那千條百條 都是
已知的路 已瞭然的軌跡
跟著人群走下去吧
就這樣微笑地走到盡頭
我柔弱的心啊
請試著去忘記 請千萬千萬
別再哭泣
-----------------------------------------------------------------------
樹的畫像
當迎風的笑靨已不再芬芳
溫柔的話語都已沉寂
當星星的瞳子漸冷漸暗
而千山萬徑都絕滅蹤跡
我只是一棵孤獨的樹
在抗拒著秋的來臨
禪意(-)
當你沉默地離去
說過的或沒有說過的話 都已忘記
我將我的哭泣 也夾在書頁里
好像我們年少時的那幾朵茉莉
也許 會在多年後的一個黃昏里
從偶而翻開的扉頁中落下
沒有芳香 再無聲息
窗外 那時也許正落著細細的
細細的雨
-----------------------------------------------------------------------
禪意(二)
當一切都已過去
我知道
我會把你忘記
心上的重擔卸落
請你 請你原諒我
生命原是要不斷地受傷和不斷地復原
世界 仍然是一個
在溫柔地等待著我成熟的果園
天 這樣藍
樹 這樣綠
生活 原來可以這樣的安寧和美麗
-----------------------------------------------------------------------
霧起時
霧起時 我就在你的懷里
這林間 充滿了濕潤的芳香
充滿了那不斷要重現的少年時光
霧散後
卻已是一生
山空湖靜
只剩下那 在千人萬人中
也絕不會錯認的背影
-----------------------------------------------------------------------
二 好大好大的藍花
二歲,住在重慶,那地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金剛玻,記憶就從那裡開始。似乎自己的頭特別大,老是走不穩,卻又愛走,所以總是跌跤,但因長得圓滾倒也沒受傷。她常常從山坡上滾下去,家人找不到她的時候就不免要到附近草叢里撥撥看,但這種跌跤對小女孩來說,差不多是一種詭秘的神奇經驗。有時候她跌進一片森林,也許不是森林只是灌木叢,但對小女孩來說卻是森林,有時她跌跌撞撞滾到池邊,靜靜的池塘邊一個人也沒有,她發現了一種「好大好大藍色的花」,她說給家人聽,大家都笑笑,不予相信,那秘密因此封緘了十幾年。直到她上了師大,有一次到陽明山寫生,忽然在池邊又看到那種花,象重逢了前世的友人,她急忙跑去問林玉山教授,教授回答說是「鳶尾花」,可是就在那一剎那,一個持續了十幾年的幻象忽然消滅了。那種花從夢里走到現實里來。它從此只是一個有名有姓有譜可查的規規矩矩的花,而不再是小女孩記憶里好大好大幾乎用仰角才能去看的藍花了。
如何一個小孩能在一個普普通通的池塘邊窺見一朵花的天機,那其間有什麼神秘的召喚?三十六年過去,她仍然惴惶不安的走過今春的白茶花,美,一直對她有一種蠱惑力。
如果說,那種被蠱惑的遺傳特質早就潛伏在她母親身上,也是對的。一九四九,世難如漲潮,她倉促走避,財物中她撇下了家傳宗教中的重要財物「舍利子」,卻把新做不久的大窗簾帶著,那窗簾據席慕蓉回憶起來,十分美麗,初到台灣,母親把它張掛起來,小女孩每次睡覺都眷眷不舍的盯著看,也許窗簾是比舍利子更為宗教更為庄嚴的,如果它那玫瑰圖案的花邊,能令一個小孩久久感動的話。
三 十四歲的畫架
別人提到她總喜歡說她出身於師大藝術系,以及後來的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皇家藝術學院,但她自己總不服氣,她總記得自己十四歲,背著新畫袋和畫架,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師范的藝術科去讀書的那一段、學校原來是為訓練小學師資而設的,課程安排當然不能全是畫畫,可是她把一切的休息和假期全用來作畫了,硬把學校畫成「藝術中學」。
一年級,暑假還沒到,天卻炎熱起來,別人都乖乖的在校區里畫,她卻離開同學,一個人走到學校後面去,當時的和平東路是一片田野,她怔怔的望著小河兀自出神。正午,陽光是透明的,河水是透明的,一些奇異的倒影在光和水的雙重晃動下如水草一般的生長著。一切是如此喧嘩,一切又是如此安靜,她忘我的畫著,只覺自己和陽光已混然為一,她甚至不覺得熱,直到黃昏回到宿舍,才猛然發現,短袖襯衫已把胳膊明顯的劃分成棕紅和白色兩部分。奇怪的是,她一點都沒有感到風吹日曬,唯一的解釋大概就是那天下午她自己也變成太陽族了。
「啊!我好喜歡那時候的自己,如果我一直都那麼拚命,我應該不是現在的我。」
大四,國畫大師傅心畲來上課,那是他的最後一年,課程尚未結束,他已撒手而去。他是一個古怪的老師,到師大來上課,從來不肯上樓,學校只好將就他,把學生從三樓搬到樓下來,他上課一面吃花生糖.一面問:「有誰做了詩了?有誰填了詞了?」他可以跟別人談五代官制,可以跟別人談四書五經談詩詞,偏偏就是不肯談畫。
每次他問到詩詞的時候,同學就把席慕蓉推出來,班上只有她對詩詞有興趣,傅老師因此對她很另眼相看。當然也許還有另外一個理由,他們同屬於「少數民族」,同樣具有傅老師的那方小印上刻「舊王孫』的身分。有一天,傅老師心血來潮,當堂寫了一個「璞」字送給席慕蓉,不料有個男同學斜沖出來一把就搶跑了。當然,即使是學生,當時大家也都知道傅老師的字是「有價的」,傅老師和席慕蓉當時都嚇了一跳,兩人彼此無言的相望了一眼,什麼話也沒說。老師的那一眼似乎在說:「奇怪,我是寫給你的,你不去搶回來嗎?」但她回答的眼神卻是:「老師,謝謝你用這么好的一個字來形容我,你所給我的,我已經收到了,你給我那就是我的,此生此世我會感激,我不必去跟別人搶那幅字了……」
隔著十幾年,師生間那一望之際的千言萬語仍然點滴在心。
四 當別人指著一株祖父時期的櫻桃樹
在歐洲,被鄉愁折磨,這才發現自己魂思夢想的不是故鄉的千里大漠而是故宅北投。北投的長春路,記憶里只有綠,綠得不能再綠的綠,萬般的綠上有一朵小小的白雲。想著、想著,思緒就凝縮為一幅油畫。乍看那樣的畫會嚇一跳,覺得那正是陶淵明的「停雲,思親友也」的「圖解」,又覺得李白的「浮雲遊子意」似乎是這幅畫的注腳。但當然,最好你不要去問她,你問她,她會謙虛的否認,說自己是一個沒有學問沒有理論的畫者,說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這樣直覺的畫了出來。
那陣子,與法國斷交,她放棄了嚮往已久的巴黎,另外請到兩個獎學金,一個是到日內瓦讀美術史,一個是到比利時攻油畫,她選擇了後者,她說,她還是比較喜歡畫畫。當然,凡是有能力把自己變成美術史的人應該不必去讀由別人繪畫生命所累積成的美術史。
有一天,一個歐洲男孩把自家的一棵櫻桃樹指給她看:
「你看到嗎?有一根枝子特別彎.你知道樹枝怎麼會彎的?是我爸爸坐的呀!我爸爸小時候偷摘櫻桃被祖父發現了,祖父罰他,叫他坐在樹上,樹枝就給他壓彎了,到現在都是彎的。」
說故事的人其實只不過想說一段輕松的往事,聽的人卻別有心腸的傷痛起來,她甚至忿忿然生了氣。憑什麼?一個歐洲人可以在平靜的陽光下看一株活過三代的樹,而作為一個中國人卻被連根拔起,「秦時明月漢時關」,竟不再是我們可以悠然回顧的風景!
那憤怒持續了很久,但回台以後卻在一念之間渙然冰釋了,也許我們不能擁有祖父的櫻桃樹,但植物園里年年盛夏如果都有我們的履痕,不也同樣是一段世緣嗎?她從來不能忘記玄武湖,但她終於學會珍惜石門鄉居的翠情綠意以及六月里南海路上的荷香。
五 驃悍
「那時候也不曉得怎麼有那麼大的勇氣,自己抱著上五十幅油畫趕火車到歐洲各城裡去展覽。不是整幅畫帶走,整幅畫太大,需要雇貨車來載,窮學生哪有這筆錢?我只好把木框拆下來,編好號,綁成一大扎,交火車托運。畫布呢?我就自己抱著,到了會場,我再把條子釘成框子,有些男生可憐我一個女孩子沒力氣,想幫我釘我還不肯,一徑大叫:『不行,不行,你們弄不清楚你們會把我的東西搞亂的!』」
在歐洲,她結了婚,懷了孩子,贏得了初步的名聲和好評,然而,她決定回來,把孩子生在自己的土地上。
知道她離開歐洲跑回台灣來,有位親戚回台小住,兩人重逢,那親戚不再說話,只說:「咦,你在台灣也過得不錯嘛!」
「作為一個藝術家當然還是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好。」她說這句話的時候人在車里,車在台北石門之間的高速公路上,她手握方向盤,眼睛直朝前看而不略作回顧。
「他開車真『驃悍』,象蒙古人騎馬!」有一個叫孫春華的女孩子曾這樣說她。
驃悍就驃悍吧!在自己的土地上,好車好路,為什麼不能在合法的矩度下意氣風發一點呢?
六 跟荷花一起開畫展
「你的畫很拙,」廖老師這樣分析她:「你分明是科班出身(從十四歲就在苦學了)!你應該比別人更容易受某些前輩的影響,可是,你卻拒絕所有的影響,維持了你自己。「』
廖老師說的對,她成功的維持了她自己,但這不意味著她不喜歡前輩畫家。相反的,正是因為每一宗每一派都喜歡,所以可以不至於太迷戀太沉溺於一家。如果要說起她真的比較喜歡的畫,應該就是德國杜勒的銅版畫了。她自己的線條畫也傾向於這種風格,古典的、柔挺斷卻根根清晰分明似乎要一一「負起責任」來的線條,讓人覺得彷彿是從慎重的經籍里走出來的插頁。
「我六月里在歷史博物館開畫展,剛剛好,那時候荷花也開了。」
聽不出她的口氣是在期待荷花?抑是畫展?在荷花開的時候開畫展,大概算是一種別致的聯展吧!
畫展里最重要的畫是一系列鏡子,象荷花拔出水面,鏡中也一一綻放著華年。
七 千鏡如千湖,千湖各有其鑒照
「這面鏡子我留下來很久了,因為是母親的,只是也不覺得太特別,直到母親從外國回來,說了一句:『這是我結婚的時候人家送的呀!』我才嚇了一跳,母親十九歲結婚,這鏡子經歷多少歲月了?」她對著鏡子著迷起來。
「所謂古董,大援款是這么回事吧,大概背後有一個細心的女人,很固執的一直愛惜它,愛惜它,後來就變成古董了。」
那面小梳妝鏡暫時並沒有變成古董,卻幻成為一面又一面的畫布,象古神話里的法鏡,青春和生命的秘鑰都在其中。站在畫室中一時只覺千鏡是千湖,千湖各有其鑒照。
「奇怪,你畫的鏡子怎麼全是這樣橢圓的、古典的,你沒有想過畫一長排鏡子,又大又方又冷又亮,舞蹈家的影子很不真實的浮在裡面,或者三角組合的穿衣鏡,有著「花面交相映』的重復。」
「不,我不想畫那種。」
「如果畫古銅鏡呢?那種有許多雕紋而且照起人來模模糊糊的那一種。」
「那倒可以考慮。」
「習慣上,人家都把畫家當作一種空間藝術的經營人,可是看你的畫讀你的詩,覺得你急於抓住的卻是時間。你怎麼會那樣迷上時間的呢?你畫鏡子、作畫荷花、你畫歐洲婚禮上一束白白香香的小蒼蘭,你畫雨後的彩虹(雖說是為小孩畫的)你好像有點著急,你怕那些東西消失了,你要畫下的寫下的其實是時間。」
「啊,」她顯然沒有分辨的意思:「我畫鏡子,也許因為它象徵青春,如果年華能倒流,如果一切能再來一次,我一定把每件事都記得,而不要忘記……」
「我仍然記得十九歲那年,站在北投家中的院子里,背後是高大的大屯山.腳下是新長出來的小綠草,我心裡疼惜得不得了,我幾乎要叫出來;『不要忘記!不要忘記!』我是在跟誰說話?我知道我是跟日後的『我』說話,我要日後的我不要忘記這一剎!」
於是,另一個十九年過去,魔術似的,她真的沒有忘記十九年前那一剎時的景象。讓人覺得一個凡人那樣哀婉無奈的美麗祝告恐怕是連天地神明都要不忍的。人類是如此有限的一種生物,人類活得如此粗疏懶慢,獨有一個女子渴望記住每一剎間的美麗,那麼,神明想,成全她吧!
連你的詩也是一樣,象《悲歌》里:
今生將不再見你
只為再見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己永不再現
再現的只是些滄桑的
日月和流年
《青春》里: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而在《時光的河流》里:
啊 我至愛的 此刻
從我們床前流過的
是時光的河嗎
「我真是一個捨不得忘記的人……」她說。
(誠如她在《藝術品》那首詩中說的:是一件不朽的記憶,一件不肯讓它消逝的努力,一件想挽回什麼的慾望。)
「什麼時候開始寫詩的?」
「初中,從我停止偷抄二姐的作文去交作業的時候,我就只好自己寫了。」
八 牧歌
記得初見她的詩和畫,本能的有點趑趄猶疑,因為一時決定不了要不要去喜歡。因為她提供的東西太美,美得太純潔了一點,使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有點不敢置信。通常,在我們不幸的經驗里,太美的東西如果不是虛假就是浮濫,但僅僅經過一小段的掙扎,我開始喜歡她詩文中獨特的那種清麗。
在古老的時代,詩人「總選集」的最後一部分,照例排上僧道和婦女的作品,因為這些人向來是「敬陪末座」的。席慕蓉的詩齡甚短(雖然她已在日記本上寫了半輩子),你如果把她看作敬陪末座的詩人也無不可,但誰能為一束七里香的小花定名次呢?它自有它的色澤和形狀,席慕蓉的詩是流麗的、聲韻天成的,溯其流而上,你也許會在大路的盡頭看到一個蒙古女子手執馬頭琴,正在為你唱那淺白曉暢的牧歌。你感動,只因你的血中多少也摻和著『徑萬里兮度沙漠」的塞上豪情吧!
Ⅶ 形容蓮蓬的詩句
1、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唐 王勃《相和歌辭·采蓮歸》
譯文:採下一版朵花就權會連著它的葉子,折斷一支藕也會有絲連著。
2、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
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近代 魯迅《蓮蓬人》
譯文:除去臉上的胭脂水粉呈現原來的面容,脫掉身上的紅衣學習化淡妝。
要流向清澈的小溪被稱為正直的人,不要隨著殘葉墜落進污濁冰冷的池塘。
3、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宋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譯文:這件穿了多年的羅衣,用青綠色的絲線綉成的蓮蓬已經變小。
4、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宋 朱淑真《清平樂·夏日游湖》
譯文:與戀人攜手漫步在荷花盛開的湖畔小路,一瞬間灑下一陣黃梅細雨。
5、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譯文:最令人歡喜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趴在溪頭草叢, 剝著剛剛採下的蓮蓬。
Ⅷ 喜歡荷花,想起個有禪意的名字,2-3字,名字好的,可以加賞。
1、塵不染;取意「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生機紅綠清澄里回,不待風來香滿答池。」
2、蓮舞『取意」凌波一舞碧羅舒,落月紛紛過眼虛。搖曳芳魂雲水畔,蓮歌飛入五湖居。「
3、聞君;取意「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4、荷雨;「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
Ⅸ 禪意蓮花,凡音裊裊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禪意悠悠,花開花落。雲捲去舒綿延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