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行原文
Ⅰ 唐伯虎的桃花詩全文
桃花庵歌--唐伯虎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專花換酒錢。
酒醒只屬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滿意請採納哦
Ⅱ 唐寅的《桃花詩》,原文何在
唐寅的《桃花庵詩》全詩如下
《桃花庵詩》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拓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弘治十八年(1505年),這一年,距唐寅科場遭誣僅六年。唐寅曾中過解元,後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在長期的生活磨煉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遂絕意仕進,賣畫度日,過著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閑適生活。詩人作此詩即為表達其樂於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度。
二、詩人簡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Ⅲ 李白的《桃花庵歌》全文,一定要完整
截止2019年11月,李白沒有作《桃花庵歌》。《桃花庵歌》是明代唐寅作的。原文如下: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譯文: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譯文: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譯文: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譯文: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譯文: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譯文: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譯文: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譯文: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為權貴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閑情樂趣)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譯文: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譯文: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3)桃花行原文擴展閱讀
《桃花庵歌》作者介紹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祖籍涼州晉昌郡。明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
弘治七年(1494年),唐寅的父親去世,而母親、妻子、兒子、妹妹亦在這一兩年內相繼離世,家境逐漸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准備科考。
弘治八年(1495年),唐寅為許天錫之妻高氏作墓誌銘。唐寅年二十六歲,已有白發,故寫《白發詩》,文林作詩唱和。唐寅畫《桂香亭圖》。註:文林時年五十歲。
Ⅳ 求《紅樓夢》中的《葬花吟》原文
《葬花吟》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古體詩。原文: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綉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綉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譯文:
花兒已經枯萎凋殘,風兒吹得它漫天旋轉。退盡了鮮紅顏色,消失了芳香,有誰對它同情哀憐?
柔軟的蛛絲兒似斷似連,飄盪在春天的樹間。漫天飄散的柳絮隨風撲來,沾滿了綉花的門簾。
閨房中的少女,面對著殘春的景色多麼惋惜。滿懷憂郁惆悵,沒有地方寄託愁緒。
手拿著鋤花的鐵鋤,挑開門簾走到園里。園里花兒飄了一地,我怎忍心踏著花兒走來走去?
輕佻的柳絮,淺薄的榆錢,只知道顯耀自己的芳菲。不顧桃花飄零,也不管李花紛飛。
待到來年大地春回,桃樹李樹又含苞吐蕊。可來年的閨房啊,還能剩下誰?
新春三月燕子噙來百花,散著花香的巢兒剛剛壘成。梁間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鮮花多麼無情!
明年百花盛開時節,你還能叼銜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舊巢也已傾落,只有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過的是什麼日子!刀一樣的寒風,利劍般的嚴霜,無情地摧殘著花枝。
明媚的春光,艷麗的花朵,能夠支撐幾時。一朝被狂風吹去,再也無處尋覓。
花開時節容易看到,一旦飄落難以找尋。站在階前愁思滿懷,愁壞了我這葬花的人。
手裡緊握著花鋤,我默默地拋灑淚珠。淚珠兒灑滿了空枝,空枝上浸染著斑斑血痕。
杜鵑泣盡了血淚默默無語,愁慘的黃昏正在降臨。我扛著花鋤忍痛歸去,緊緊地關上重重閨門;
青冷的燈光照射著四壁,人們剛剛進入夢境。輕寒的春雨敲打著窗欞,床上的被褥還是冷冷冰冰。
人們奇怪是什麼事情,使我今天這樣格外傷心?一半是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一半是惱恨春天的逝去。
我高興春天突然來臨,又為它匆匆歸去感到抑鬱。春天悄然無語地降臨人間,又一聲不響地離去。
昨晚不知院外什麼地方,傳來一陣陣悲涼的歌聲。不知道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那鳥兒的精靈?
不管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鳥兒的精靈,都一樣地難以挽留。問那鳥兒,鳥兒默默無語,問那花兒,花兒低頭含羞。
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夠生出一雙翅膀。尾隨那飛去的花兒,飛向那天地的盡頭。
縱使飛到天地的盡頭,那裡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不如用這錦綉的香袋,收斂你那嬌艷的屍骨。再堆起一堆潔凈的泥土,埋葬你這絕代風流。
願你那高貴的身體,潔凈的生來,潔凈的死去。不讓它沾染上一絲兒污穢,被拋棄在那骯臟的河溝。
花兒啊,你今天死去,我來把你收葬。誰知道我這薄命的人啊,什麼時候忽然命喪?
我今天把花兒埋葬,人們都笑我痴情。等到我死去的時候,有誰把我掩埋?
不信請看那凋殘的春色,花兒正在漸漸飄落。那也就是閨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時刻。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發如絲。花兒凋零人死去,花兒人兒兩不知!
(4)桃花行原文擴展閱讀:
《葬花吟》是曹雪芹創作的章回小說《紅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為詠花,實則寫人。
全詩血淚怨怒凝聚,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暗淡而凄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而復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其在生與死、愛與恨等復雜的斗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對自身存在焦慮不安的體驗和對生命迷茫的情感。
將花擬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運與人的命運緊相聯系,有力地控訴了那些摧殘花的自然界和扼殺人的黑暗社會惡勢力。
明寫花,實寫人,將人物的遭遇、命運、思想、感情融匯於景與物的描繪之中,創造出內涵豐富、形象鮮明生動的意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整首詩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價值的真實寫照。
全詩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滿篇無一字不是發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把林黛玉對身世的遭遇和感嘆表現得入木三分。
作者介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 ),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 。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 。曾祖父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康熙帝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康熙寵信。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
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
12歲林黛玉葬花:
元月元宵,元春省親,林黛玉偷偷替賈寶玉作了一首《杏簾在望》,元春評價這首比賈寶玉自作的前三首都好。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觀園,林黛玉住了瀟湘館 。三月中浣,林黛玉葬花。
賈寶玉要把落花葬在水裡,林黛玉則以為大觀園里的水干凈,但一旦流出去,外面人家臟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所以她在園內畸角上做了一個花冢,把落花掃了,裝在絹袋裡,拿土葬了,任其隨土自化,這樣才潔凈。
林黛玉與賈寶玉共讀《西廂記》,然後獨自回房路過梨香院牆外時又聆聽十二女伶演習《牡丹亭》,大受感動,不覺心痛神痴,眼中落淚 。受這兩本愛情教科書的啟蒙,寶黛愛情開始萌芽。
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傷己,吟唱《葬花詞》。恰好賈寶玉尋來,聽見「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林黛玉要躲,賈寶玉連忙趕上去,解釋誤會,這是寶黛第一次訴肺腑。
元春賜端午節禮,獨有薛寶釵和賈寶玉的一樣,觸動了賈寶玉;清虛觀張道士為賈寶玉提親,觸動了林黛玉。五月初二,寶黛大吵,賈寶玉砸玉,這是二人鬧得最大的一次 。
至初四日,二人和好 。初六,賈寶玉在史湘雲面前表達對科舉仕途的不滿,認林黛玉為知己,無意間被林黛玉聽了去,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遂有寶黛第二次訴肺腑 。晚間,賈寶玉托晴雯帶給林黛玉兩條舊手帕傳情,林黛玉作《題帕三絕》 。
14歲步步驚心:
劉姥姥剛回家,林黛玉就因那《牡丹亭》《西廂記》的艷曲而受到薛寶釵勸導。薛寶釵採取了臨之以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三步 ,令她在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的一字,央告討饒。 九月初,薛寶釵又與她促膝談心,黛玉羨慕她有哥哥、母親,悶制《秋窗風雨夕》一首。
從九月初到十月中,薛寶釵堅持給林黛玉送了一個多月的燕窩。後來賈寶玉察覺了,婉拒薛寶釵好意,轉而求之於賈母,悄悄叫人每日送一兩燕窩。此事被趙姨娘偷聽了去 ,恰應了當初林黛玉的擔憂,招人嫉恨咒罵。
燕窩事件給林黛玉拉仇恨,令瀟湘館與趙姨娘結怨。果然,那段時間賈府中關於林黛玉的流言四起,誹謗她與賈寶玉私定偷盟。
元宵夜宴,賈母借著說書的機會當面辟謠,嚴厲駁斥所有對林黛玉的造謠誹謗。林黛玉受審、薛寶釵送燕窩,被賈寶玉稱為「孟光接了梁鴻案」,意指釵黛和好。
然而與此同時,林黛玉病情日益加重,時常「自尋煩惱」「只覺心酸」「只管酸痛」 。連紫鵑都替她著急,巧用情辭試探賈寶玉真心。薛姨媽對金玉姻緣不報期待,林黛玉認了薛姨媽做乾娘 。
七月十五日,林黛玉在房裡設壇祭祖,作《五美吟》,分別詠懷西施、虞姬、明妃、綠珠、紅拂。八月,薛寶釵饋贈江南土物,林黛玉睹物思鄉。
Ⅳ 幫我做一下這試卷
1、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賈史王薛】【封建貴族的叛逆者】
2、 【《石頭記》】【《金陵十二釵》】【《情僧錄》】【《風月寶鑒》】【賈母】【王熙鳳】【探春】
3、 【賈寶玉】【林黛玉】【(賈寶玉)神瑛侍者】【(林黛玉)絳珠仙草】
4、 【晴雯】【晴雯撕扇(原文回目為[撕扇子作千金一笑])】【襲人】【劉姥姥】
5、 【賈元春、賈迎春、賈惜春、賈探春】【原應嘆息】
6、 【賈迎春】
7、 【賈探春】
8、 【賈惜春】
9、【千紅一窟】【萬艷同杯】【紅樓夢】
10、【通靈寶玉】【金鎖】【金麒麟】
11、【《葬花吟》】【《秋窗風雨夕》】【《五美吟》】
12、【賈寶玉】【《芙蓉女兒誄》】
13、【尤三姐】【柳湘蓮】
14、【林黛玉】【賈寶玉】
15、【林黛玉】
【注】
1、第2 題:見《紅樓夢》第一回,原文如下:
——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
——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
——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
2、第9 題:「千紅一窟」取「千紅一哭」之意;「萬艷同杯」取「萬艷同悲」之意。
3、第12題:《芙蓉女兒誄》見《紅樓夢》第七十八回。
4、第15題:此四句節選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林黛玉的《葬花吟》。
Ⅵ 《桃花行》原文
桃花行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
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
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
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憐人花亦愁,隔簾消息風吹透。
風透簾櫳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
閑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桿人自憑。
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
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
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說明]
海棠詩社建立後只做了幾次詩,大觀園中變故迭起,詩社一散就是一年。現在,大家看了黛玉這首詩,提起興來,重建詩社,改稱桃花社。但這已是夕陽晚景了。
[注釋]
1.閑苔院落——庭院里長滿荒苔。
2.茜裙——茜紗裙。茜是一種根可作紅色染料的植物,這里指紅紗。
3.「霧裹」句
——千萬桃樹盛開花朵,看上去就像被裹住在一片紅色的煙霧中。程高本改「霧裹」為「樹樹」,「樹樹煙封一萬株」語頗不詞。
4.烘樓照壁——因桃花鮮紅如火,所以用「烘」、「照」。
5.「天機」句——傳說天上有仙女以天機織雲錦。這是說桃花如紅色雲錦燒破落於地面。「燒」、「鴛鴦(表示喜兆的圖案)」皆示紅色。
6.春酣——春天酣睡。亦說酒酣,以醉顏喻紅色。珊枕,珊瑚枕。或因張憲詩「珊瑚枕暖人初醉」而用其詞。
7.影蘸——即蘸著有影,指洗臉。「影」,程高本誤為「飲」。北齊盧士琛妻崔氏有才學,春日以桃花拌和雪給兒子洗臉,並念道:「取紅花,取白雪,與兒洗面作光悅;取白雪,取紅花,與兒洗面作妍華。」後傳桃花雪水洗臉能使容貌姣好。
8.何相類——什麼東西與它相像。
9.人之淚——指血淚。
10.杜宇——即杜鵑,也叫子規,傳說古代蜀王名杜宇,號望帝,死後魂魄化為此鳥,啼聲悲切。
[鑒賞]
《桃花行》與《葬花吟》、《秋窗風雨夕》的基本格調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詩讖」的成分。《 葬花吟》既是寶黛悲劇的總的象徵,廣義地看又不妨當作「是大觀園諸艷之歸源小引。」(第二十七回脂批)《秋窗風雨夕》隱示寶黛訣別後,黛玉「枉自嗟呀」的情景。《桃花行》則專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預作象徵性的寫照。作者描寫寶玉讀這首詩的感受說:「寶玉看了,並不稱贊,卻滾下淚來,便知出自黛玉。」並且借對話點出這是「哀音」。不過,作者是很含蓄而有分寸的,他只把這種象徵或暗示寫到隱約可感覺到的程度,並不把全詩句句都寫成預言,否則,不但違反現實生活的真實,在藝術上也就不可取了。
林黛玉性格:在林黛玉的豐富性格中,較為突出也最為世人所公認的就是那所謂的「小性兒」,說話尖酸刻薄不饒人、諸事好挑剔等。其實,這些都是一種表面現象,在其「小性兒」、說話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歡的性格背後,隱藏的正是她那顆十分強烈的自尊心。執著地維護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維護人的尊嚴,不能容忍對人格和自尊心的絲毫褻瀆,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她待人很寬厚,與人不存芥蒂。
心思細密,敏感異常,多愁善感,多思多慮,清高超逸,心胸高潔,
她任性,率真自然,執著地追求著愛情和藝術,憧憬著那詩與美地天地
Ⅶ 《桃花行》的原文是什麼
桃花行
曹雪芹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
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
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
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憐人花也愁,隔簾消息風吹透。
風透湘簾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
閑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桿人自憑。
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
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
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