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桃花扇庸線

桃花扇庸線

發布時間: 2020-12-29 03:27:09

『壹』 《桃花扇》寫的是桃花嗎裡面最有名的一句是什麼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經十餘年苦心創作,三易其稿寫出的一部傳奇劇本,歷來受到專讀者的好評。屬劇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來江南創「復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兩人陷入愛河並贈題詩扇為主線,揭露了魏忠賢的親信阮大鋮陷害侯方域,並強將李香君許配他人,李不從而撞頭欲自盡血濺詩扇,侯方域的朋友楊龍友利用血點在扇中畫出一樹桃花...
桃花扇題詩
秦淮無語話斜陽,
家家臨水應紅妝。
春風不知玉顏改,
依舊歡歌繞畫舫。
誰來嘆興亡!
青樓名花恨偏長,
感時憂國欲斷腸。
點點碧血灑白扇,
芳心一片徒悲壯。
空留桃花香
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這句比較有名。裡面名句很多,但所謂最有名,我也不知道是哪句。

『貳』 <桃花扇>內容簡介

明思宗崇禎末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來南京參加科舉考試,落第未歸,寓居熒愁湖畔,經楊龍友介紹結識李香君,兩人情好日密。訂婚之日,侯方域題詩扇為信物以贈香君。

當時隱居南京的魏忠賢余黨阮大鋮正為復社士子所不容,得知侯方域手頭拈據,遂以重金置辦妝奩,托其結拜兄弟楊龍友送去以籠絡侯方域,意欲藉以緩和與復社的關系,被李香君看破端倪,義形於色,退回妝奩,阮大鋮因此懷恨在心。

李自成攻佔北京,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登基,改元弘光,擅權亂政,排擠東林、復社士子。時鎮守武昌的寧南侯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兵逼南京,弘光小朝廷恐慌。

因左良玉曾得侯方域之父提拔,侯方域遂寫信勸阻,卻被阮大鋮誣陷為暗通叛軍,侯方域為避害隻身逃往揚州,投奔督師史可法,參贊軍務。阮大鋮等逼迫李香君嫁給漕撫田仰,李香君以死相抗,血濺定情詩扇。後楊龍友將扇面血痕點染成桃花圖,這就是貫穿全劇的桃花扇的來歷。

阮大鋮邀馬士英在賞心亭賞雪選妓,被李香君趁機痛罵以泄恨,但仍被選入宮中教戲。李香君托蘇昆生將桃花扇帶給侯方域,侯方域回南京探望,卻被阮大鋮逮捕入獄。

清軍渡江,弘光君臣逃亡,侯方域方得出獄,避難棲霞山,在白雲庵相遇李香君,在張道士點醒之下,二人雙雙出家。

(2)桃花扇庸線擴展閱讀: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的傳奇劇本,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

《桃花扇》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

《桃花扇》是一部接近歷史真實的歷史劇,重大事件均屬真實,只在一些細節上作了藝術加工。以男女情事來寫國家興亡,是此劇的一大特色。 該劇作問世三百餘年來長盛不衰,已經被改編成黃梅戲、京劇、話劇多個劇種,頻頻上演。

《桃花扇》描寫了一個朝代的滅亡,造成這個朝代滅亡的原因不是某一個人的過失,承擔最後悲劇結局的也不是一個人,而面臨悲劇命運進行抗爭的也不只有一個人。所以,從悲劇主體來看,《桃花扇》的悲劇主體帶有群體性的特徵。它描寫的是群體的悲劇。

在個人與歷史的對抗中,人的力量永遠也無法最終戰勝宇宙和歷史,也永遠都無法超越自己所處的時代,所以,個人的毀滅是必然的。在揭示了這樣一種必然的結果後,《桃花扇》所展示的實際上是在註定的悲劇結局下個人的命運史。劇中的人物都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和錯誤,但是作者原諒了他們的這些錯誤,而向更深的層次尋求原因。

從這樣的角度來說,也可以說《桃花扇》是一部命運悲劇。人物不管怎麼努力都無法擺脫自己的悲劇命運,而造成悲劇命運的原因,正如前所說,不是個人,也不再是社會,而是歷史的必然的力量。

與主流的大團圓結局戲曲不同,《桃花扇》是少數能夠將悲劇精神貫徹到底的作品之一。

作者看到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如意,但並沒有企圖掩飾或彌合這種不如意,作者與處於其中的悲劇人物一起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悲劇性事件,是否有一個可以指向完美的解決辦法,到了戲曲結尾,作者沒有而且似乎也不願意再為這些不幸的人物尋找出路了,他通過人物的悲劇性結局更加清晰和殘忍地向人們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對立和分裂,並且,這種對立和分裂是無法彌合的。

『叄』 桃花扇 故事梗概

侯方域在南京舊院結識李香君,共訂婚約,閹黨餘孽阮大鋮得知候方域手頭拮據,暗送妝奩用以拉攏。香君識破圈套,阮大鋮懷恨。

南明王朝建立後,阮誣告侯方域迫使他逃離南京。得勢的阮大鋮欲強迫香君改嫁黨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濺定情詩扇。友人楊龍友將扇上跡點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後,南明滅亡,侯、李重逢。但國已破,何為家?他們撕破桃花扇,分別出家。

(3)桃花扇庸線擴展閱讀:

藝術價值

《桃花扇》是中國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經歷十餘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劇表現了明末時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吳次尾、陳定生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鋮和馬士英為代表的權奸之間的斗爭。

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和衰亡原因,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南明覆亡的歷史,並總結明朝300年亡國的歷史經驗,表現了豐富復雜的社會歷史內容。

《桃花扇》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形象體系;在藝術結構上,以侯、李愛情為線索,組織進多方面的社會矛盾,嚴整緊湊;另外,其曲辭亦流暢優美,富於文采。

『肆』 孔尚任的《桃花扇》

作者以及創作背景_ 介紹《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生於年,山東曲阜人,孔子的六十四世孫。孔尚任於青少年之際,正值明清易代,戰亂頻仍。他目睹山河破碎,曾想隱居不仕。但後來清政權逐漸穩定,他也改變了初衷。當康熙皇帝到曲阜祭孔,他被選為御前講經人員,受到皇帝賞識,以後奉召到京任國子監博士。跟著,被派往參加治河工作,在江南一帶流連四五年之久。 在江南,孔尚任了解到人民的疾苦,結識了許多明朝遺老。憑吊過故國文物,思想上又起了激烈的變化。本擬在宦海揚名的他,陷入了深沉的反思之中,他回京後寫出的《桃花扇》,正是經過體驗反復思量的產物。 如何總結南明亡敗的教訓呢?出身於地主階級、深受儒家封建思想影響的孔尚任,不可能全面、准確地分析南明的敗亡的原因;受過清朝恩澤,而且處在民族問題上諸多諱避時代的孔尚任,也不可能秉筆直書滿洲鐵騎對江南的蹂躪。根據他的認識水平,他只能看到南明的滅亡,主要是因為福王任用了權奸。「權奸者,魏閹之餘孽也;餘孽者,進聲色,羅貨利,結黨復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見《桃花扇·小識》)因此,《桃花扇》雖涉及農民起義問題,但態度是錯誤的;也涉及民族斗爭問題,但筆調是隱晦的。孔尚任只把一腔怒火,盡情向馬士英、阮大鋮之類的權奸發泄。整個戲,也只圍繞著馬、阮和復社文人以及平民大眾的沖突而展開。不過,話也說回來,權奸誤國,的確是促使南明復滅的重要原因。作者雖然沒有全面地反映出歷史的面貌,把握住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揭露出當時存在的尖銳的社會問題,提出了足以發人深省的歷史教訓。 南明興亡,時間雖短,但也頭緒萬端,如果在舞台上一味羅列史跡,勢必如斷爛朝報,使觀者味同嚼蠟。孔尚任則以李香君、侯方域的故事為經,以廣闊的社會生活為緯,交織成南明時代的歷史圖景。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以侯、李定情的一柄扇子,牽動整個時代,「南朝興亡,遂系於桃花扇底」。 內容簡介_《桃花扇》一開始,便寫復社領袖之一的侯方域,在南京流連詩酒,愛上了江南名妓李香君,可是阮囊羞澀,兩袖清風,無法如願。那時候,阮大鋮也在南京閑居,正受到復社文人圍攻排斥,狼狽萬分。為了討好復社諸人,改變不利的處境,他拿出金銀財物,請楊龍友贈送給侯方域,以便俟機拉攏。侯方域不曉得袖裡乾坤,欣然接受楊龍友的饋贈,梳攏了李香君。 侯、李的愛情也和當時的黨派斗爭聯結在一起了。 賞析_1699年,繼洪升《長生殿》傳奇之後,經過作者孔尚任十年苦心經營、三次易稿的《桃花扇》傳奇脫稿了。當時在南中國各省起兵抗清的前後三藩早已平定,清朝的統治鞏固下來了。在清政府利誘、威迫兼施的文化政策之下,被稱為「一代正宗」的《望溪文集阮亭詩》,都因才力單薄,為有識者所不滿。「南洪北孔」就成為照耀文壇的雙星。 《桃花扇》傳奇是孔尚任通過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一代興亡的歷史戲。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下了北京,明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殺,吳三桂勾引清兵入關,中國黃河以北各省陷入大混亂的狀態。這年五月,鳳陽總督馬士英內結操江提督劉孔昭、南京守備徐弘基,外結靖南伯黃得功、總兵官劉澤清、劉良佐、高傑等,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王朝。當時南明王朝統轄的中國南部各省都還完好,南京據長江下游形勢之地,是明代二百多年的陪都所在,對南方各省還有一定程度的號召力量。清人入關之初,兵力不過十多萬,佔地不過關外遼東一帶和河北、山東的部分州縣。在這樣雙方形勢對比之下,當時南明王朝若在政治上採取一些較開明的措施,團結內部,一致對敵,即使暫時不能出師北伐,收復失地,也還有可能像東晉、南宋初期那樣,堅守江淮,徐圖恢復。可是南明王朝建立之後不久,清兵即渡河南下,列鎮望風迎降,揚州失守,南京跟著陷落。這曾經一度為南中國人民所屬望的南明政權,僅僅支撐了一年,就土崩瓦解,不可收拾。後來南方的人民雖先後擁立魯王、唐王、桂王等抵抗清兵,但比之南明王朝建立初期,形勢已大相懸殊,終於為清兵所各個擊破。為什麼南明王朝會這樣快地覆滅呢?明末清初的不少文人、學者曾經企圖根據當時的歷史事實加以說明,而則是要求通過舞台藝術形象揭示出南明王朝沒落的必然性的。 在《桃花扇》傳奇一開始的時候,作者就在我們面前展開了復社文人陳定生、吳次尾等對魏閹餘孽阮大鋮的斗爭。這實際是明代從萬曆、天啟以來統治階級內部長期派系斗爭的繼續。代表統治階級內部最腐朽黑暗勢力的阮大鋮,正在等待時機,重新起來執政。以陳定生、吳次尾為領袖的復社文人,在政治上繼承東林黨的主張,有他們進步的一面。然而他們在「中原無人,大事已不可問」的時候,依然流連風月,買醉征歌,這就通過舞台上的人物活動,說明他們不可能擔當起挽回國家危急形勢的艱巨任務。 跟著復社文人對阮大鋮的斗爭而來的是為了建立南明王朝而引起的統治集團內部的爭論。以馬士英、阮大鋮為首的魏閹餘孽勾結江北四鎮,企圖迎立福王。為復社文人所擁護的史可法、左良玉都曾表示反對,沒有成功。福王即位,馬、阮當權,他們一面賣官鬻爵,盡量搜括,來滿足他們荒淫無恥的生活;而緹騎四齣,捉拿東林、復社黨人,企圖一網打盡,使這新建立的王朝愈來愈離開了人民,也愈走向沒落。《桃花扇》第二十五齣,寫福王當北兵即要南下時,他所關心的只是怎樣在宮中選優演戲,及時行樂。第三十六齣寫馬士英、阮大鋮在南明即要滅亡的前夕,還念念不忘他們的「一隊嬌嬈,十車細軟」,十分深刻地寫出了這統治集團已經到了不可救葯的地步。 當時南明王朝所賴以守御江北的是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等四鎮,所賴鎮守上游的是左良玉的兵力。由於這些部隊本身的腐朽和統治集團內部無可調和的派系矛盾,終於使他們的力量在內戰裡面自相抵消。史可法出守揚州,滿心希望出兵北伐時,江北四鎮將領就為了爭奪揚州地盤,起了內訌。後來經過史可法的苦苦調停,高傑也自知寡不敵眾,才同意離開揚州,前往開洛防河。高傑引兵北上之後,為睢州鎮將叛徒許定國所暗算。剩下黃、劉三鎮又為了統治集團內部派系的斗爭,被馬士英、阮大鋮等調去阻塞左良玉兵東下,河淮一帶,千里空虛。因此當清兵南下時,只留下史可法一支孤軍,困守揚州。揚州一失,南明王朝也就跟著覆亡了。 當吳三桂勾引清兵入關,民族危機間不容發的時候,擺在南明王朝面前的主要任務,是緩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統治階級與人民之間的矛盾,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共同對付當前最大的敵人。可是由於明代統治階級在當時已經十分腐朽,代表這個腐朽統治階級的人物,不論文官、武將,都只知道盡量向人民搜括財富,供自己的荒淫享樂。因此由這些代表人物所組成的南明王朝內部,除了彼此爭奪派系的、個人的利益之外,是不可能從國家的共同利益出發,團結內部力量來對付南下的清兵的。 當時在南明統治集團內部比較賢明的人物並不是沒有,傳奇中所寫的史可法就是在這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然而由於當時整個統治集團在走向腐朽、沒落,他在這個統治集團內部的地位,也就愈來愈陷於孤立。《桃花扇》傳奇演南明王朝建立之後,史可法即因為馬士英所忌,出守江北。到他鎮守揚州之後,江北四鎮將士又因早就與馬士英勾結,不聽他的指揮。明末清初有些歷史作者也看到了史可法才能短絀的一面;然而重要的並不是史可法個人才能的問題,而是當時整個形勢使史可法的才能不可能得到發揮的問題。傳奇第十八出當四鎮將士為爭奪揚州,自相水火時,史可法只能寫一張告示來調停,效果當然是不大的。第三十五齣寫史可法死守揚州時,只能以痛哭流涕激勵部下,也不能挽回危局。然而作者已經通過一連串的戲劇行動,把史可法當時的處境揭示給讀者:他上不得朝廷的信任,下不能指揮諸將,剩下部下的三千殘兵,也同樣受了這腐朽統治集團的影響,軍心動搖;那他除了痛哭流涕,決心以一死報國之外,就很少別的道路可走了。 南明王朝內部派系之間的尖銳矛盾;馬士英、阮大鋮等亡國士大夫的荒淫無恥,倒行逆施;史可法的困守揚州,孤忠無助;它們從不同方面說明南明王朝沒落的必然性。這些歷史現象,在《桃花扇》傳奇里得了了集中而完整的反映。《桃花扇》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即作者所說的「興亡之感」,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 那麼作者是怎樣借傳奇中男女主角侯方域、李香君的離合之情,寫南明一代興亡之感的呢?《桃花扇》傳奇中的女主角李香君是明末南京秦淮名妓。作者在第二出最初介紹這個人物時就給我們一個與一般妓女不同的印象。她色藝非凡,曾得到當時復社領袖人物張天如、夏彝仲等的贊賞;她的師傅蘇昆生又是在復社文人聲討阮大鋮之後,堅決離開了阮家來教她歌曲的。我們從後來她在戲劇里所表現的一連串列動看,這些最初跟她接觸的人物,對她的生活態度是起了正面的影響的。 明末東林、復社文人由於在政治上有比較進步的主張,跟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官僚展開了一連串的斗爭,贏得了東南各大都市人民的好感,也受到歌台舞榭里那些喪失了人身自由的女子的歡迎。李香君既受到復社領袖人物的贊揚,她師傅又是堅決反對阮大鋮的人物;那當她跟侯方域結合之後,為了侯方域,也為了她自己的前途,把侯方域從阮大鋮與楊龍友所做成的圈套里挽救出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卻奩〕這場戲的重要意義,在於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秦淮歌妓與復社文人的關系。這除了男女雙方在才華上、容貌上互相傾慕外,還在政治態度上互相影響。這是在《桃花扇》以前的兒女風情戲里所少有的。 李香君在出色地演出了〔卻奩〕這一出戲之後,不但成為侯方域的「畏友」,同時還贏得復社文人普遍的尊敬。然而,這對於那要收買她來拉攏侯方域的阮大鋮來說,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他的老羞成怒,是勢有所必至的。就這樣,作者通過〔傳歌〕、〔眠香〕、〔卻奩〕等幾場戲,逐步把這出戲中的女主角推向當時統治階級內部派系斗爭的尖端。 當南明王朝建立之後,由於這個王朝是建立在極端腐朽的統治基礎之上的,這王朝的代表人物,從福王由崧以至馬士英、阮大鋮、田仰等,他們所追求的是一種荒淫無恥的生活。李香君是一個以色藝著稱的歌妓,她的名氣愈大,這個腐朽統治集團里的人物,就越要千方百計地把她搶奪過來,作為自己玩弄的對象。然而李香君由於過去在對阮大鋮的斗爭中,曾經為侯方域及復社文人所器重;為了復社,也為了她自己的前途,她自然要堅守妝樓,等待侯方域的到來,拒絕了南明統治集團里的人對她的追求。就這樣,作者把李香君為了本身幸福所進行的斗爭,跟當時統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很自然地結合起來。傳奇中第十七出總批說:「南朝用人行政之始,用者何人,田仰也;行者何政,教戲也。因田仰而香君逼嫁,因教戲而香君入宮,離合之情又發端於此。」正確地指出了香君的不幸遭遇是與南明腐朽王朝的政治措施密切相關的。 作者所以採用侯方域贈給李香君的詩扇作為全部戲曲的主要線索,用意是深刻的。這詩扇本是侯方域與李香君定情的表記,在當時習俗,它是象徵著男女雙方的全部愛情的,因此它就可能把有關侯、李雙方的愛情關系貫串起來。從另一方面看,侯、李雙方的結合是當時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中的一個小插曲,而李香君在這次政治斗爭中一開始就表現了十分鮮明的態度,這就埋伏了後來馬士英、阮大鋮等對她進行迫害的禍根。傳奇第二十一出寫阮大鋮慫恿馬士英去強逼香君嫁給田仰時說:「當年舊恨重提起,便折花損柳無悔。那侯朝宗空空梳櫳了一番,看今日琵琶抱向阿誰?」這就說明阮大鋮等的迫害香君,還含有對復社文人進行報復的意圖。那李香君的以詩扇作武器,抗拒了阮大鋮等對她的迫害;最後更不惜血濺詩扇,以死守樓;不僅表現了她對愛情的堅貞,同時也即挫折了阮大鋮藉此對復社文人進行報復的卑鄙企圖。這樣,通過這把詩扇,又有可能把南明復社文人對魏閹餘孽的斗爭聯系起來。 從〔卻奩〕到〔罵筵〕,作者通過一連串的戲劇行動,發展了香君性格中優秀的一面,塑造了各種動人的舞台藝術形象,揭示她在當時政治斗爭中的鮮明態度。「堂堂列公,半邊南朝,望你崢嶸。出身希貴寵,創業選聲容,後庭花又添幾種。」「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干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這里正是香君這個受南明統治集團重重壓迫的人物,代表了當時廣大人民對馬、阮等權奸進行有力的鞭撻。 作者寫香君堅決拒絕馬、阮等權奸對她的迫害,堅守她對侯方域的愛情,還是從她本身生活出發的。傳奇第二出〔歡歌〕,當香君剛剛在戲中露面,她的假母李貞麗要她溫習新腔時,她皺著眉頭說:「有客在座,只是學歌怎的?」這里已細致地透露出她對自己處境的不滿。由於她在當時是一個失去了人身自由的歌妓,從她自己所熟習的生活里,她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十倍於此的難堪境遇,正在後面等待著她。因此當她跟侯方域結合,並因而受到侯方域以及其他復社文人應有的尊重以後,堅決選擇了她自己所認為比較正確的道路,拒絕了阮大鋮、田仰等為她布置好的一個新的圈套,是絲毫也不足奇怪的。傳奇第二十三出〔寄扇〕有著這樣的一段對白――楊龍友說:「你看這桃花扇,少不得個顧曲周郎,難道青春守寡,竟做個入月嫦娥不成?」李香君說:「說那裡話,那關盼盼也是煙花,何嘗不在燕子樓中關門到老。」蘇昆生說:「明日侯郎重到,你也不下樓嗎?」李香君說:「那時錦片前程,盡俺受用,何處不許游耍,豈但下樓?」這就說明李香君的苦守妝樓,正是為了她自己所憧憬的一個美滿幸福的前景。這樣的刻畫香君,才是合情合理,有血有肉,而不是作者主觀概念的化身。 侯方域比之李香君有他軟弱的一面,他最初與香君的關系,不過是一種名士風流,藉此消遣春愁的行徑;〔卻奩〕一場更在阮大鋮、楊龍友的巧言利誘之下,在政治上表現了動搖。由於馬、阮的當權,四鎮的專恣,他在政治上寄予很大希望的史可法也不能有所作為,他在政治上的一切活動並沒有收到效果,李香君對他的一切屬望也只能歸於幻滅。這不僅是侯方域、李香君愛情的悲劇,同時關系著南明一代的興亡。

『伍』 桃花扇中貫穿愛情線的定情信物是什麼

桃花扇中的定情信物就是一把扇子吧

『陸』 《桃花扇》中,」庸線懶針,幾曾作女紅「的「紅」讀什麼

音同「工」。
"女紅"最初寫作"女工",舊時指女子所做的針線、紡織、刺綉、縫紉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

『柒』 《桃花扇》原文

《桃花扇》原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盪子之題也,遊客之畫也,皆事之鄙焉者也;內為悅己容,容甘剺面以誓志,亦事之細焉者也;伊其相謔,借血點而染花,亦事之輕焉者也;私物表情,密緘寄信,又事之猥褻而不足道者也。

帝基不存,權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嘖嘖在口,歷歷在目,此則事之不奇而奇,不必傳而可傳者也。人面耶?桃花耶?雖歷千百春,艷紅相映。問種桃之道士,且不知歸何處矣!

康熙戊子三月,雲亭山人漫書。

(7)桃花扇庸線擴展閱讀:

《桃花扇》劇中以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借離合之情,抒興亡之感;同時也揭露了明末朝廷的腐敗現內部的矛盾斗爭。

劇本完成於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這篇「小識」作於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小識」就是「小記」,表達了作者對《桃花扇》故事中的李香君的「不肯辱於權奸」的敬仰之情。

小記著眼於傳奇的「奇」字來作文章,文中連問二個「何奇乎」,作了一反一正的回答,層層深入地指出了它「不奇而奇」的所在。文字簡短,鏗鏘有力,語意含蓄,頗能啟迪思考。

『捌』 桃花扇的全文

《桃花扇》是中國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經歷十餘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劇表現了明末時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吳次尾、陳定生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鋮和馬士英為代表的權奸之間的斗爭,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和衰亡原因,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南明覆亡的歷史,並總結明朝300年亡國的歷史經驗,表現了豐富復雜的社會歷史內容。《桃花扇》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形象體系;在藝術結構上,以侯、李愛情為線索,組織進多方面的社會矛盾,嚴整緊湊;另外,其曲辭亦流暢優美,富於文采。 該劇劇情是:侯方域在南京舊院結識李香君,共訂婚約,閹黨餘孽阮大鋮得知候方域手頭拮據,暗送妝奩用以拉攏。香君識破圈套,阮大鋮懷恨。南明王朝建立後,阮誣告侯方域迫使他逃離南京。得勢的阮大鋮欲強迫香君改嫁黨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濺定情詩扇。友人楊龍友將扇上跡點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後,南明滅亡,侯、李重逢。但國已破,何為家?他們撕破桃花扇,分別出家。 此劇為崑曲舞台上的保留劇目,北昆、蘇昆、滬昆有不同的版本。 歐陽予倩曾依照此輪廓重新編劇,自1937年第一稿京劇本,經1939年的桂劇本、1946年的話劇本,再到1957年的京劇本,幾次易稿,對人物的處理不斷有所發展變化。1958年,中國京劇院排演,鄭亦秋導演,由杜近芳(飾李香君)、葉盛蘭(飾侯朝宗)、李世霖(飾楊文聰)、蘇維明(飾阮大鋮)、侯玉蘭(飾李貞麗)、孫盛武(飾柳敬亭)、駱洪年(飾蘇昆生)等聯合主演。 粵劇名家紅線女曾有《李香君》問世。 中央實驗話劇院亦有話劇版。 2002年8月13-15日,上海京劇院與上海昆劇團合作,在紀念京昆藝術大師俞振飛百年誕辰的首場演出中推出京昆合演《桃花扇》,由楊春霞和蔡正仁領銜,唐元才、何澍、吳雙、胡剛、李占華等主演。這一版本由著名劇作家郭啟宏改編,導演是宋捷,唱腔設計是高一鳴和顧兆琳。該劇的最後一場採用了歐陽予倩話劇本的情節:侯方域身著清裝到棲霞山道觀尋訪李香君,希望重續前緣,李斷然拒絕,兩人決裂。 全文在線觀看: http://www.my285.com/gdwx/xq/taohuashan/

『玖』 桃花扇 故事梗概

  1. 桃花扇的內容是借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劇的結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傳統模式,男女之情與興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華。

  2. 侯方域題詩宮扇贈李香君,二人相戀。馬士英、阮大鋮欲與侯方域結交,通過畫家楊文 表示願代出資促成侯、李的結合。李香君怒斥馬、阮,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勵,亦對此事加以拒絕。武昌總兵左良玉率軍移食南京,朝野震動,侯方域修書勸阻,阮大鋮誣以私通和做內應的罪名,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

  3. 李自成攻陷北京,馬士英、阮大鋮等迎立福王,並對復社文人進行迫害,准備強逼李香君嫁與漕撫田仰為妾。李香君堅決不從,矢志守樓,倒地撞頭時,血濺侯方域所贈的宮扇。楊文在宮扇血痕上畫成桃花圖,李香君遂將桃花扇寄與侯方域。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後避難於棲霞山,在白雲庵相遇,共約出家。

  4. 孔尚任企圖通過這個愛情故事,描寫明末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揭示南明覆亡的原因,抒發「興亡之感」。此劇表現了明末時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吳次尾、陳定生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鋮和馬士英為代表的權奸之間的斗爭,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和衰亡原因,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即作者自己所說: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實事實人,有憑有據。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南明覆亡的歷史,並總結明朝300年亡國的歷史經驗,表現了豐富復雜的社會歷史內容。

『拾』 《桃花扇》的主要線索和藝術成就

1 主要線索

該劇以侯方域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為中心線索,展現了明末腐朽動亂的社版會現實權,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與腐敗,熱情歌頌了敢於和權奸作斗爭的高尚氣節和愛國情感。

2 藝術成就
《桃花扇》是中國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經歷十餘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劇表現了明末時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吳次尾、陳定生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鋮和馬士英為代表的權奸之間的斗爭,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和衰亡原因,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南明覆亡的歷史,並總結明朝300年亡國的歷史經驗,表現了豐富復雜的社會歷史內容。《桃花扇》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形象體系;在藝術結構上,以侯、李愛情為線索,組織進多方面的社會矛盾,嚴整緊湊;另外,其曲辭亦流暢優美,富於文采。《桃花扇》在清代傳奇中是一部思想和藝術達到完美結合的傑出作品。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