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寫景篇
1. 現代詩《櫻花》的賞析與作者 急求!~
《櫻花》賞析 孫章存
(茅盾先生的《櫻花》)這篇散文作於1929年,其時,作者正避居日本。大革命失敗後沮喪的心情,政治黑暗產生的壓抑,遠離祖國的孤獨以及暫時找不到出路的失望交織成一張灰網,罩在他眼中的一切事物上,由是產生了《賣豆腐的哨子》《霧》《虹》《櫻花》一類調子低沉的散文。
象徵和借景抒情是本文的基本特點。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分。象徵是總手法,它寓於借景抒情之中,而借景抒情又是完成象徵意義的手段。作者的目的並不是向讀者展現櫻花的絢爛多姿,而是借櫻花的形象一吐胸中郁悶之氣,抒發難以排遣的寂寞、孤獨和惆悵。因此,作者筆下的櫻花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芳香和妖媚。作者首先把櫻花置身於一種孤單凄冷的環境里,它們兀立於「門前池畔」,一任「寒風凍雨」抽打,「只剩著一身赤裸裸的枝條」。它暗示了作者一類流亡者坎坷的經歷和現時的不利環境。這一段描寫所造成的意境,使我們油然想起了陸放翁「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的名句。接著,作者又用「煙霧樣的春雨里」,「一枝樹開放著一些淡紅的叢花」象徵作者孤獨的心情。「忽然」、「驀地」說明這些櫻花樹不為人關注,只是不經意的一瞥偶然被人發現而已,真有點「悠然見南山」的韻味,所不同的,前者孤寂,後者怡然,前者凄蒙,後者明朗。就是嵐山盛開的櫻花林也不是使人欣悅的景象,它被作者置諸遊人的喧囂中,「窒息人的」黃塵里。這種嘈雜黃蒙的景象既令作者煩躁,又令作者惆悵。當盪舟者「悠閑地吹著口琴」的景緻進入作者眼簾的時候,他的內心有一種「煩渴中喝了水那樣的快感」。這反映了作者不滿現狀,嚮往新生活的心態。
語言平淡板拙是本文的又一特徵。該篇一反寫景抒情散文自然流暢的慣例,刻意創造一種和文意相合的語言風格。文章開頭的「艷說」、「抽繹」、「失敗」一些仄聲詞造成低沉的調子。它們又有一些故意文縐縐實則刻板呆拙的意味。「門前池畔有一排樹」平淡到不能再平淡的地步。「假想它莫就是櫻花樹吧!」造成無可無不可的情調。不用半片嫩葉,綠葉一類具有輕快優美的詞彙,而偏用「半張葉子」、「綠葉子」這等別扭的詞藻。而「一堆堆」、「撞腿」雖寫出人多但完全充滿了煩意。「到此時我方才構成了我的櫻花概念」,「山邊有寬闊的湖泊一樣的水」又是多麼地繞嘴。此外,文章字里行間透著一股冷嘲的口氣,觀花宣傳,日人賞櫻兩節便是明證,結尾更是顯而易見。上述語言盡管讀起來繞口,缺乏音響美,但它正是作者追求的藝術效果,顯示了作者多方面的語言能力。這種本事非打手筆不能隨意而為的。
虛實結合是它的又一特點。作者一反寫景狀物散文的老套子。把大量筆墨放在虛寫上。全文共十二個自然段,實寫櫻花的只是六、七兩節。(第三節寫的是櫻花樹,而且是假想的)其餘的全是鋪墊和襯托。但無論虛寫還是實寫,始終都是以櫻花為線索展開的,一點兒也沒有跑題。這種虛實交叉,以虛為主的寫法的好處,在於能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主題,絕不是作者的失誤。
2. 有關櫻花的寫景散文
看櫻花
最近,雕塑公園的櫻花終於開放了,吸引 了不少遊人。周末,和家人、朋友一起去看櫻花。盡管天色不太好,但看櫻花的人還是不少,有不少專程開著車去的,進公園的車道上擠滿了車,走路倒比開車快了許多,這也算是今年櫻花節的一景吧?
由於今年特大冰雪影響,櫻花尚未開到全盛時節,只有零星的幾棵樹滿足了人們對美的期盼,遠沒有別處櫻花那種花開勝雪,落英繽紛的壯觀景緻,但地上還是落了不少櫻花花瓣。從櫻花樹下走過,一伸手,便可以接住一片隨風飄落下來的柔軟的花瓣,女兒笑著直叫「櫻花雨」!
櫻花的美是令人驚嘆的!重重疊疊的枝丫平時並不惹眼,但一到開花時節,這些縱橫斜逸的枝丫便爆發出無限的生機,滿樹綻放,千朵萬朵,奼紫嫣紅為陽春三月帶來無限風情。眼前的櫻花樹並不高,但花開得很有氣勢每一根枝條上都綴滿了粉嫩粉嫩的花朵,一堆堆,一層層,不計其數。每一朵花都如雞蛋般大小花瓣的顏色並不張揚,淺淡輕紅,吸引著無數遊人欣羨眷戀的目光,向世人展現著自然的無限魅力。假如有陽光照耀假如有藍天映襯,這里定然是緋紅萬頃,溢彩流光。賞花人在花間流連,在花下靜坐,沐浴著花雨,沉醉忘返。
櫻花的美是悲壯的!它一邊轟轟烈烈地開,一邊轟轟烈烈地落,盛開與凋謝同步。早春二月,乍暖還寒,一夜之間,櫻花樹枝頭便漲起了一片花潮,令人驚喜贊嘆,可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滿樹繁花便鋪做了「地衣紅縐」,枝頭一朵花也尋不到了。堅守了一冬的寂寞,勃然怒放於天地之間,極力張揚著它的美麗,又在頃刻間凋落。花開時的絢爛,花落時的決絕,彷彿人生,也彷彿人生過程中許多美好而短暫的瞬間。花開時便不顧一切地盛開,將自己的美麗與生命的活力彰顯於世間;花落時便坦然飄落,給賞花人留下一個「蒼涼的回憶」,讓人感嘆生命的無常與無奈。櫻花,便是這樣一種美麗的花朵,讓人無法不想到生命的意義的花朵。
中國是櫻花的原產地之一。雲南、四川、貴州、陝西都有櫻花。據說,兩千年前的秦漢宮廷便開始種植櫻花了,到了唐朝時,櫻花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園林中。「櫻花」一詞最早見於唐朝李商隱的詩句:「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的詩句。想來,一千多年前的唐人,便有了賞櫻的習慣。只不過因了某種情結,導致國人寫櫻花贊櫻花的詩文並不多見。
其實,花便是花,撇開歷史上那些恩恩怨怨,櫻花只是一種美麗的植物,是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藝術精品。辛棄疾有詞雲:「種花事業無人問,對花情味只天知」。讓一切歸於簡單!讓我們盡情地欣賞這大自然的傑作——櫻花吧!
3. 描寫喜愛櫻花的作文
清晨,我站在窗檯,遠處已綻放開的櫻花對我微微一笑。這是已是三月,櫻花露出了它那嬌嫩的小臉,三月的櫻花真美呀。晨風中的櫻花園,又熱鬧又美麗。
漫步園中,一陣櫻花的清香撲鼻而來。一棵棵充滿活力的櫻花樹都綻放開了美麗的花朵,我的眼睛應接不暇,有的櫻花是五片單花瓣,有的只有銅錢般大小。粉色的花瓣,銀白色的花蕊,宛如中國的臘梅花;很多層花瓣湊在一起,銀白色的花蕊又嬌嫩又美麗。
啊,它們真美,像那古代帝王那美的發光的舞姬,它們在此時此刻綻放它們畢生的精華,然後滿足的安睡!
銀白色的花蕊則像一粒小珍珠,晶瑩潔白,楚楚動人。真想在這櫻花的世界裡唱一首日本民,歌《櫻花》,表示我滿心的愉快。歌里的旋律襯托著現在的情景。多美呀!
眼前一棵大櫻花樹,棕黑色的樹干,清脆動人的嫩葉。嬌美、可愛的花瓣,怒放的櫻花別具一格,引起我的遐想。
一陣微風突然吹來,花瓣悄然落下,它們隨風飄盪,在天空中漫天飛舞,彷彿片片花瓣從天而降。那是櫻花的海洋,櫻花的世界。我在花從中翩翩起舞,感受著櫻花公主的美稱。
櫻花代表中日友好之情,這美麗的櫻來自日本,長在中國富繞的土地上。讓這美麗的友誼之花開滿大地,願中日友好像松柏一樣萬古長春,像櫻花一樣嬌艷、甜美
我愛櫻花,愛它的美!
專家點評:
這是一篇寫景作文,作者描寫了櫻花盛開的景色。文章語言優美,如「銀白色的花蕊則像一粒小珍珠,晶瑩潔白,楚楚動人」一句,將花蕊比喻成珍珠,形象生動。結尾抒發感情,表達對櫻花的喜愛之情。
4. 求幾篇寫得美的,寫景的散文.
1.二泉映月
晚風輕吹,明月半懸。
他坐在馬路邊上,戴著一副墨鏡,頭上破爛的氈帽,罩著
那頭凌亂的長發;身著一件不堪的馬褂,上面還有些許補丁,
褲子更是短得只到漆蓋。
晚風一陣一陣的吹,他放下背在身後的琴盒,小心翼翼的
打開,拿出一把二胡。棕色的琴桿上掛著潔白的弓,弓毛整齊
地搭著。那二胡雖已是破舊不堪,但他仍舊十分愛惜地給琴上
好松香。
晚風輕吹,明月半懸。
我拿起靠在牆邊的琴盒,輕輕地打開它。那棕色的二胡與
潔白的弓毛,都顯出一種古典的氣韻。我拿出松香,在弓毛上
反復擦拭,松香的白灰在空中飄著,直到弓毛全白。我翻開書,
看著譜子拉起來。
烏雲遮住了月。
他看不到周圍的一切,卻感受到了周圍的蒼涼。旁邊舞廳
中喧鬧的歌聲回盪著;汽車聲也響著。燈紅酒綠的街道上,洋
包車夫辛苦地跑著。沒有人注意他——衣衫襤褸的人。一個民
間藝人,一個飽嘗人間苦難的民間藝人。在這晚風之中,拉開
了弓。
稀疏的星露出來。
我拉出了第一個音符。這是一首多麼蒼涼的曲子。悲痛的
旋律揚起,給人一種冷的感受。
曲名是四個字———「二泉映月」。
父親告訴我,瞎子阿炳在創作這首曲子時,沒有一個人注
意。於是,他肆意揮灑心中的悲涼,卻沒有忘記希望。所以,
他才用了「二泉映月」這個美麗而光明的名字。
月亮又從烏雲中探了出來。
明月掛在山頭,深山有幾聲猿啼,鬱郁蔥蔥的在山上胡亂
生長著。兩條山溪從山上順流而下,映著月亮的銀光,越發顯
得清透、明澈……
此情此景浮現在他心頭,心中那蒼涼的寂寞,被黑夜渲染
得更重。他停下來,輕嘆一聲,摸了摸琴,心中突然有了希望
————「我還有琴,我還有音樂」。於是,他又拉起來。曲
調高亢,琴聲托起一輪皎潔的明月,照亮了他眼前的一切。
演奏完畢,他為此曲題名————《二泉映月》。
明月高懸
民國初期的街道上
零六年的某條小巷
同時響起一首動人的旋律———《二泉映月》
…………
2.夢里櫻花逝
靜(一)
郁悶灰暗的天空飄著紛飛的雪,是我孤獨的思念,每一個角落都有回憶,那瞬間的落花讓我知道什麼叫放不下,天地間肆意的揮灑,和著我童年的好多櫻花夢,縱情在那一剎那。
——題記
月,冷若霜,靜,淡如水。
天高雲淡,湛藍的天空此刻看起來很純凈,沒有一絲雜質。雲,薄薄的,純純的,綻放在遼闊的蒼穹。
起風了。
風柔柔的,滑滑的,在平靜的湖面拂起一圈漣漪,在空中與白雲挑逗;雲呢,似乎有恍惚的失神,詫異在純白中一閃而過,繼而盡情地與風玩耍。
天,依舊藍藍的,宛如湖面清澈的倒映。
鳥,在藍藍的天空展翅,俯身吻著天空。
翦翦的風依舊吹過,薄薄的雲依舊綻放。
寧靜,一切只能寧靜,一切都是脆弱。細膩而婉約的美,但我卻偏偏喜歡粗獷、狂放不羈的美,精緻就像多水的江南,易碎的花瓶,完美的存在只現於一瞬間,輝煌逝去時太凄美,心憧憬的是放盪、狂野。
仰頭,凝望。
藍盈盈的天空落進我晶瑩的瞳孔,似存在於一幅畫中,沒有生氣,晨霧的水氣,彌漫在空中,夾雜著恬靜的風兒吹來,嗵!又有了心跳,心又醒了么?
眺望遠方。
霧氣中是誰用蒼勁的筆法勾勒出遠處嚴峻的山清晰的輪廓?目光被折斷在這山茂騰騰的脊樑,跟什麼一起遺失在暮藹迷離的玫瑰迷霧中,到底是什麼和目光一起遺失了呢?我如終未能等到答案,好像沒有答案,就那樣,迷茫。
幽幽的山谷內回盪,我用眸子閃爍捕捉熒熒的音符,又是寧靜,掩蓋了歲月厚厚的塵土,深邃的眼眸沒了希望,沒了心跳,忘記了呼吸。
四周又是聒噪的空氣,晨露早已被吸干,我伸出舌頭舔舔乾裂的嘴唇,一切都疲倦了,天使似乎在遠處奏起輓歌,潔白的羽翼輕輕地與風磨擦。「噝噝」,是風從羽毛縫隙中流出的真實聲音,來自遙遠的天堂,一個比這里還寧靜的地方。
被禁錮不止是夢想,寧靜如一個夢魘,妖嬈在我耳畔,一切又變得縹緲。
那抹嫣紅如醉的霞霓已沉淪西天,我已無力挽留,想尋找那難了的牽掛,一片凋零的葉,好似灰姑娘12點後破碎的童話。
面對睏倦的世界。
我的腦中一片空白……
一片空白……
3.曇花一現的美麗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總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
「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
聽夠了這些詩句,厭惡之極。這些不沾人間煙火,這些人為的、刻意的唯美。
還是很小的時候。暑假。沒有作業。漫長的兩個月。我在網上看朋友的養花日記。是一盆曇花,看起來羸弱的身體,伸出幾片翡翠葉,支撐著玲瓏的花苞,於微風中搖曳。她用攝像頭對著那些還不算是花的花,一分一秒地紀錄著。她說曇花有的可以活上十年,似是珍品了。我笑著說我不信。我沒有去找任何關於曇花的資料,任憑它在我的心中永遠是那樣朦朧的出現。
一個平常的上午,我刁著麵包坐在電腦前,屏幕正中的曇花就這樣開了,沒有一點預兆。像掙脫束縛一樣,那個被包裹得像一個小球一樣的花苞就這樣綻開了,嫣紅。
兩分鍾,花自凋零。
哦,想起了。曇花一現。
那個畫面,我不會忘記。沒有梅花的暗香浮動月黃昏,亦沒有牡丹的一支紅艷露凝香,一百多秒的光景,僅此而已。那個帶點貶義的成語,也就如此吧。
可是,它還是開花了。幾個月,幾年,它也在等,等那個光輝的日子,彼時盛放。
這世上如曇花一樣的人實在太多了,在生命終結時,他們用韶華補上了星空中的漏洞。揮灑真諦的他們,就如曇花一樣,瞬間而已,享受了生命的巔峰,傾吐出最後一絲芬芳後,凋落,二分塵土,一分流水,證明它存在的,是過客般的清風。
那些享譽全球的音樂家和作曲家們,他們的生命即是一現的曇花,燦爛的流星,在最美之時離開我們。然,他們留下了好多,不僅僅是淡淡清香,還有那無人所能及的神話。
猶記得那個叫鄧麗君的女人,她用她的天籟填補了那個時代的空缺,慰籍了人們的心靈,抹不去,如仙容貌,飄揚的聖曲;猶記得那個叫李小龍的男人,他用他的熱情編寫了一部關於「龍」的壯麗詩篇,讓那個時代的龍的傳人不再寂寞,抹不去,揮舞的雙節棍,晶瑩的汗水,抑或是淚珠。
或許,人生亦如此。花開就一次成熟,做人也一樣,學學曇花,學學綻放自己,只要留下的,是你用汗水締造的奇跡。
曇花一現又如何?自有它的輝煌。不是八重纓,亦不是姚黃魏紫。
5. 又見櫻花寫景作文800
奔流著,穿越著,山溪時不時發出各式各樣的韻律。有的低沉委婉 有的纏綿細專密,有屬的高昂激奮,宛如一支多聲部的樂曲,撒落在翠谷芳 澗。空閑時,我常常 佇立岸石上,任悄然入耳的流水聲裹襲了自己,
幾乎達到「月好風清聽不眠」的地步。 桃花溪水繞過九曲十八彎,閃著碧瑩瑩、藍幽幽的光波,由西邊淙淙跳
躍而來,在桃花谷抖了抖身姿,便又汩汩撒歡朝南奔去。 五月的小溪,水退了,淺淺的,像鋪著薄薄的一條蛋青色綢帶。溪里園潤的石頭,如頑皮的孩童的腦袋,光溜溜的探頭探腦,把綢帶撐破 了,冒出亮生生的水花兒。水花兒呢,又纏著繞著那光光的小腦袋,撫弄、戲耍、汩汩地唱著、笑著,還跳著。 溫泉出自硃砂,有時可以從水中捧出它的本色,但它匯聚成潭,特別在游泳池里,卻好像是翠綠色的,藍得發亮,像晴朗的天空。 清泉從石縫瀉出,其聲如玉,其色如空,濺起無數細雨,潤濕了碎
石子,滋生出綠洲一片,萋萋空心草,掩映著泉流。 蜿蜒曲折,清澈見底的泉水流淌在祠廟殿宇之間,在明麗的陽光 下,像一條銀龍在翻滾、跳躍。
6. 描寫夜晚櫻花林的句子~~要很唯美的,寫景要用的滴~~
皎潔的明月掛上樹抄梢,灑下輕紗般的月光籠罩著櫻花林中相擁的兩人,盛開的櫻花紛飛落下,宛若精靈起舞,不染塵世的喧囂。
潔白的櫻花如同白色的蝴蝶,掙扎著飛離枝頭,在空中紛飛著,在生命的最後盡情的舞著,似乎在向誰訴說自己的哀傷。
浪漫春季,璀璨的櫻花開滿枝頭,微風拂來,白色的花瓣隨風舞動之後悠悠飄落,地面上散落著潔白的花瓣,
風起,捲起的櫻花漫天飛舞,如夢似幻,落得很美,卻又如此的哀傷,凄艷,令人心碎的艷美,落花如淚,是在為誰哀傷?為誰哭泣?
7. 一篇關於」秋天的落葉」或」櫻花」的寫景抒情散文
落葉的感想
許久不一個人走路了,總是騎著車風風火火的趕路,不在意路邊的一切。今天,終於兩只腳踏在堅實的路面上,獨自回家。
剛下過雨,地面新鮮而又潮濕,拐進一條叉路,四周突然安靜下來,吵雜的汽車聲落在了身後。
一陣風吹來,寒意立刻灌進脖子里。呵,又見西風來了,清冷而又落寞西風……
我的心沉了下來,往事歷歷,隨風而起……長長的335天,點點滴滴,說不盡多少恩恩冤冤。唉,不去說它也罷。
我抬頭望了一下路的遠處,瞬間,一幅景象出現在我的面前:在淺灰色的馬路上,鋪上了好多的梧桐葉子,那些葉子大都還留點綠色,一部分已經變得黃燦燦,間或還點綴著絳紅的斑紋,經過雨水的沖洗,每一片都是那麼鮮亮,耀眼,她們柔柔地,錯落有致的灑在路上,把這條樸素的水泥路面修飾得象一幅恬美的靜物油畫。
我的心境也隨之一亮,我為有幸能遇上這樣一個畫面而興奮。剛好,前面的樹上,又相間掉下二片葉子,這二片樹葉一前一後,裊裊婷婷,飄飄灑灑地落下來,輕輕地貼到地面上,好象她們並不是在下落,而是去聽大地的輕微細語,更不象是一種活體的消亡,而是另一種生命的升華。我不知道落葉對自己的結束竟是如此的從容不迫。
我想到了死亡,想到了愛情的消失,想到了人世的一切不幸,也不過是一個過程的結束,我為什麼不能把它們結束得象一片落葉那樣瀟灑而完美呢?
我微微地笑了,揚起頭。也不覺得風的寒冷了。
我在西風中漫步,殘陽裡衣袂飛舞……
呵呵,向前走吧。不再說後悔
8. 寫南華大學櫻花的寫景周記
陽春三月,百花齊放,萬枝吐綠,也是校園里的櫻花怒放的季節。每年的這個時候,專市民往往蜂擁而至屬來到校內的櫻花大道觀賞櫻花。我們跟隨著擁擠前來踏青賞景的遊人,沿著櫻花大道徐徐觀賞。櫻花在春意盎然的陽光下,花朵異常美麗,那雪白的花瓣上略帶絲絲粉紅,金燦燦的花蕊像金絲般簇擁在一起,朵朵都是那麼嬌嫩,在微風中綻開可愛的小臉,顯得那麼活潑。
科學家們曾經發現,在出土的一千五百年前的古跡中,就有櫻花的記載。那時中國就已經有櫻花了。這也就證明了雖然日本櫻花最多,且拿它當國花,但櫻花的祖籍在中國,它並不是日本特有的,中國才是它真正的母親!聽介紹,大道兩旁的櫻花分為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日本侵華時留下來的;另一部分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後,中日兩國人民為了表達兩國關繫世代友好種下的。一陣風吹來,滿樹的櫻花瓣飄然而下,好似下了一場熙熙囔囔的花雨,伴隨它們飄來了一股馥郁的幽香。在不遠的櫻花樹上有幾只鳥兒翅膀抖動著,靈巧的小頭轉動著,顯出十分得意而陶醉的樣子。那婉轉的歌聲,像銀鈴似的在林中盪漾。它們彷彿在告訴我們無論是戰爭還是仇恨,櫻花依然向著人們露出燦爛的笑臉,讓人感到甜蜜,我們也會依然愛著它!
9. 用擬人的方法描寫櫻花,童話風格,寫景散文。
你妖艷來的身姿,擺弄著秀發,讓我如自此痴醉,那輕描淡寫的眉宇間藏著多少惆悵,我時常替你擔心,有一天你會離我而去,在你沉睡的時候,我獨自在離你最近的地方仔細的觀察你,聆聽你給我最清晰的聲音. 那陰霾的黑色天空里,若即若離的星際,是你給我的消息,多年前的你是如此美麗和諧,花鳥魚蟲都是和你一起嬉戲的朋友,當時的你宛如一朵荷花,那樣純潔美麗. 或許我們 的太過自信,開始不在乎你,開始摧殘你帶給我們的一切,你用的自己的力量慢慢的告誡我們你的重要,可惜無人在意你的抗議. 如此優雅含蓄的你漸漸的失去了光澤,你開始暗淡的存在著,偶爾有飛鳥經過,你會開心的歡叫,還是想挽留的再久一點. 親愛的,nature.你是我們不可失去的朋友.猶如飛鳥不能失去翅膀飛翔一樣.Please believe that we can help you do that.
由於你沒說是寫自然環境還是別的什麼.所以我根據自己的想法寫了.希望能幫到你.
10. 茅盾《櫻花》的賞析
《櫻花》賞析 孫章存
(茅盾先生的《櫻花》)這篇散文作於1929年,其時,筆者正避居東洋。大革命敗績後懊喪的心緒,政治黑魆魆萌生的壓抑,遠離祖國的伶俜以及短時間之內找不到出路的失望交織成一張灰網,罩在他眼中的一切事情上,由是萌生了《賣豆腐的哨子》《霧》《虹》《櫻花》一類調子低沉的散文。
象徵和借景抒發情感是本文的基本獨特的地方。二者水乳融合不可以分。象徵是總手法,它寓於借景抒發情感當中,而借景抒發情感又是完成象徵意義的手眼。筆者的目標並不是向讀者展出櫻花的燦爛多姿,而是借櫻花的形象一吐胸中煩悶之氣,表達難於消除的寂寞、伶俜和悵惘。因為這個,筆者筆下的櫻花就錯過了它原有的芳馨和妖媚。筆者首先把櫻花存身於一種孤獨凄冷的背景里,他們兀立於「門前池畔」,一任「寒風凍雨」鞭打,「只剩著一身赤裸裸的枝子」。它暗中示意了筆者一類逃亡者坎坷的經歷和當前的不順利背景。這一段描畫所導致的意象,使我們油然想起了陸放翁「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傍晚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的著名的句子。繼續,筆者又用「煙霧樣的春雨里」,「一枝樹開放著一點淡紅的叢花」象徵筆者伶俜的心緒。「突然」、「驀然」解釋明白這些個櫻花樹不為人關心注視,只是不注意的一瞥偶然性敗露罷了,真有些「悠閑見南山」的韻致,所不一樣的,前者孤寂,後者怡然,前者凄濛,後者光明開朗。就是嵐山開得茂盛的櫻花林也不是使人欣悅的景象,它被筆者置諸遊客的喧囂中,「窒息人的」黃塵里。這種雜亂黃蒙的景象既令筆者焦躁,又令筆者悵惘。當盪舟者「悠然地吹著口琴」的景色進入了筆者眼簾的時刻,他的心裡頭有一種「煩渴中喝了水那樣子的快感」。這反映了筆者不滿意目前的狀況,憧憬新生存的心態。
語言平常板拙是本文的又一特點標志。該篇一反寫景抒發情感散文天然流暢的向例,用盡心思發明一種日文意相合的語言風格。文章開頭的「艷說」、「繹」、「敗績」一點仄聲詞導致低沉的調子。他們又有一點故意文縐縐其實雕版呆拙的意味。「門前池畔有一排樹」平常到不可以再平常的境地。「想像它莫就是櫻花樹吧!」導致無可無不可以的思想格調。無須半片嫩葉,綠葉一類具備輕快優美的辭匯,而偏用「半張葉子」、「綠葉子」這等咯囊的辭藻。而「一堆堆」、「撞腿」雖開具人多但絕對飽含了煩意。「至此時我方才構成了我的櫻花概念」,「山邊有寬敞的湖泊同樣的水」又是多麼地不順口。這個之外,文章字里行間透著一股冷嘲的話口兒,觀花宣傳,日人賞櫻兩節便是明顯的證據,結末更是顯而易見。上面所說的語言盡管讀起來拗口,匱缺音響美,但它正是筆者尋求的藝術效果,顯露了筆者各方面的語言有經驗。這種能耐非打手筆不可以隨心而為的。
虛實接合是它的又一獨特的地方。筆者一反寫景狀物散文的老套子兒。把數量多筆墨放在虛寫上。全文共十二個天然段,實寫櫻花的只是六、七兩節。(第端午中秋年節寫的是櫻花樹,並且是想像的)剩下的全是鋪墊和襯托。但不管虛寫仍然實寫,始末都是以櫻花為線索展開的,一點兒兒也沒有跑轍。這種虛實交錯,以虛為主的寫法的益處,在於能更好地表現文章的正題,絕不是筆者的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