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扉憶
① 描寫桃花的古詩
1、晚桃花
唐代:白居易
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
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閑人豈得知。
寒地生材遺校易,貧家養女嫁常遲。
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
譯文
一棵盛開的紅桃花,花枝斜垂在池水上。因為旁邊有茂盛的松竹遮蔽,光照少,所以開放得要晚些。
若不是傾斜的夕陽透入林中,還沒辦法發現這里有一棵花樹,不過也只有我這樣喜歡尋幽探勝的閑人,才會過來一探究竟。
可惜這棵桃花長得不是地方,就像偏僻寒門的人才容易被忽視,貧窮人家的女兒通常晚嫁,是被惡劣的環境給埋沒了。
可憐鮮艷的桃花在這不見天日的地方寂寞地度過春天,快要凋零了也沒有享受到春光和遊人的賞識,今天機緣巧合被我發現,就折一枝花回去欣賞。
2、風流子·出關見桃花
清代:張惠言
海風吹瘦骨,單衣冷、四月出榆關。看地盡塞垣,驚沙北走;山侵溟渤,疊障東還。人何在?柳柔搖不定,草短綠應難。一樹桃花,向人獨笑;頹垣短短,曲水灣灣。
東風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刪。不為尋春較遠,辜負春闌。念玉容寂寞,更無人處,經他風雨,能幾多番?欲附西來驛使,寄與春看。
譯文
海風吹著我的痩骨,我衣裳單薄,有些寒冷。四月初,我離開京都,到了山海關。望見到處都是關塞的牆垣,飛沙北走;山勢向渤海延伸,層巒向東方展開。人跡何在?只見柳樹的柔條搖擺不定,草很短,難以形成一片綠色。乍見一樹桃花。獨自向我微笑。它旁邊有短短的頹垣,一灣一灣的曲水。
三月末的山海關,不知有多少東風,感覺不到春天的氣息,使我的良好念頭一掃而光。我遠來此地不是為了尋春,也未嘗可惜(辜負)春盡,只是深深地念記著這樹桃花,玉容寂寞,在沒有人煙的地方,還能經受住幾番風吹雨打?還能堅持多久?我也想折一枝桃花,通過西來的驛使,寄給我家鄉的親友,看看關外的春花。
3、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譯文
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里來。
4、桃花溪
唐代: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譯文
一座高橋隔著雲煙出現,在岩石的西畔詢問漁船。
桃花整天隨著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
5、桃花
唐代:元稹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
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譯文
桃花朵朵盛開,那或深或淺的顏色,好似美貌姑娘面容上濃淡相宜的薄妝,讓人心怡。
可無情的春風卻將那美麗的花瓣吹落於我的白衣之上,這讓人情何以堪啊!
② 桃花崔護是什麼意思
崔護是人名,桃花是七言絕句的名
題都城南庄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縣)人,字殷功,貞元進士,官嶺南節度使。
崔護的這首七言絕句,字面簡單,語言率真自然,明白流暢,幾百年來一直為後世人傳誦,經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廣為引做典故和成語使用。說到這首小詩,還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本事,《唐詩紀事》和《本事詩》對此都有所記載。《唐詩紀事》載此詩本事雲:「護舉進士不第,清明獨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叢萃。扣門久,有女子自門隙問之。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子啟關,以盂水至。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崔辭起,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後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徑往尋之,門庭如故,而已扃鎖之。因題『去年今日此門中』詩於其左扉」。
《唐詩紀事》和《本事詩》所記載的這個「本事」,其真實性很值得懷疑。興許是先有了詩,然後據以敷衍成上述「本事」,也並非沒有可能。但不管這個「本事」真假與否,有兩點似乎應該可以斷定,那就是這首詩一是有情節的,二是這個「本事」對理解這首詩有一定的幫助。
崔護此詩,整篇寫今昔之感,寥寥四句包含了一前一後兩個物是人杳而又相互依託、交互襯映的場面。
詩的今昔之感是從對一位乍見而又旋離的貌美情多、靚若桃花的少女的回憶引起的,由今思昔,利用追敘的手法,先寫「去年」,由此引起了第一個場景:尋春艷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去年」、「此門」點出時間、地點,說的非常肯定,毫無含糊,可見認象之深刻、記憶之確切。當時「此門中」正春風拂煦、桃花盛開,立著一位美麗的少女,其容面與桃花交互映照,著實靚麗。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去描摹桃花的嬌艷和女子的美麗,而是抓住「尋春遇艷」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只用「相映紅」三個字一點,頓把人面花光交互輝映、互為陪襯又爭妍斗勝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置了美好的背景,襯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顏,同時也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神馳目注、意奪情搖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通過這動人的一幕,從而激發讀者對前後情事的許多美麗想像,留給讀者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
③ 人面桃花相映紅是哪首詩里的,全詩是什麼
「人面桃花相映紅來」出自《題都源城南庄》是唐代詩人崔護的作品,載於《全唐詩》卷三百六十八。原文: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注釋:
⑴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譯文: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長安南庄的這戶人家門口,姑娘你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交相輝映,顯得分外緋紅。
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遊,姑娘你那美麗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裡,只有滿樹桃花依然笑迎著和煦的春風。
崔護(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博野縣)人,生平事跡不詳。公元796年(貞元十二年)登第(進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全唐詩》存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庄》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④ 有深意的桃花古詞
大林寺桃花 作者: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寄題忠州小樓桃花 作者: 白居易
再游巫峽知何日,總是秦人說向誰。長憶小樓風月夜,紅欄幹上兩三枝。
同諸客攜酒早看櫻桃花 作者: 白居易
曉報櫻桃發,春攜酒客過。綠餳粘盞杓,紅雪壓枝柯。
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停杯替花語,不醉擬如何。
晚桃花 作者: 白居易
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閑人豈得知。
寒地生材遺校易,貧家養女嫁常遲。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
下邽庄南桃花 作者: 白居易
村南無限桃花發,唯我多情獨自來。日暮風吹紅滿地,無人解惜為誰開。
崦里桃花 作者: 顧況
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間杏葉落仙壇。老人方授上清籙,夜聽步虛山月寒。
題百葉桃花 作者: 韓愈
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玲瓏。應知侍史歸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六州歌頭(桃花) 作者: 韓元吉
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記年時。隱映新妝。
面臨水岸。春將半。雲日暖。斜橋轉。夾城西。草軟莎平跋馬。
垂楊渡、玉勒爭嘶。認蛾眉凝笑,臉薄拂燕支。綉戶曾窺。恨依依。
共攜手處。香如霧。紅隨步。怨春遲。銷瘦損。憑誰問。只花知。淚空垂。
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
前度劉郎,幾許風流地,花也應悲。但茫茫暮靄,目斷武陵溪。往事難追。
山舍南溪小桃花 作者: 李九齡
一樹繁英奪眼紅,開時先合占東風。可憐地僻無人賞,拋擲深山亂木中。
緋桃花 作者: 李咸用
茫茫天意為誰留,深染夭桃備勝游。未醉已知醒後憶,欲開先為落時愁。
痴蛾亂撲燈難滅,躍鯉傍驚電不收。何事梨花空似雪,也稱春色是悠悠。
桃花 作者: 李中
只應紅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間竹陰。幾樹半開金谷曉,一溪齊綻武陵深。
艷舒百葉時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尋。誰步宋牆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
虞美人 (大紅桃花) 作者: 劉辰翁
鞓紅干色無光霽。須是鮮鮮翠。翛然一點系裙腰。不著人間金屋、恐難銷。
英英肯似焉支貴。漫脫紅霞帔。落時且勿涴塵泥。留向天台洞口、泛吾詩。
夜看櫻桃花 作者: 皮日休
纖枝瑤月弄圓霜,半入鄰家半入牆。劉阮不知人獨立,滿衣清露到明香。
桃花 作者: 齊己
千株含露態,何處照人紅。風暖仙源里,春和水國中。
流鶯應見落,舞蝶未知空。擬欲求圖畫,枝枝帶竹叢。
桃花 作者: 吳融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
金谷桃花 作者: 許渾
花在舞樓空,年年依舊紅。淚光停曉露,愁態倚春風。
開處妾先死,落時君亦終。東流兩三片,應在夜泉中。
桃花 作者: 薛能
香色自天種,千年豈易逢。開齊全未落,繁極欲相重。
冷濕朝如淡,晴干午更濃。風光新社燕,時節舊春農。
籬落欹臨竹,亭台盛間松。亂緣堪羨蟻,深入不如蜂。
有影宜暄煦,無言自冶容。洞連非俗世,溪靜接仙蹤。
子熟河應變,根盤土已封。西王潛愛惜,東朔盜過從。
醉席眠英好,題詩戀景慵。芳菲聊一望,何必在臨邛。
千葉桃花 作者: 楊憑
千葉桃花勝百花,孤榮春晚駐年華。若教避俗秦人見,知向河源舊侶誇。
桃花 作者: 元稹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桃花 作者: 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可惜狂風吹落後,殷紅片片點莓苔。
⑤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里,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庄》,載於《全唐詩》卷三百六十八。
原文: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5)桃花扉憶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的創作時間,史籍沒有明確記載。而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李昉﹑扈蒙等人編纂的《太平廣記》則記載了此詩「本事」: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於是題寫此詩。這段記載頗具傳奇小說色彩,其真實性難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證。
後世影響
此詩及其本事很有傳奇色彩,歐陽予倩先生曾就這個故事寫了一出京劇《人面桃花》。這首詩流傳甚廣,而且在以後的詩詞中也累見其痕跡。
比如宋代晏幾道《御街行》:「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是說昔日落花今猶在,華美的屏風卻空掩,誰知桃花人面在何處?
再如宋代袁去華《瑞鶴仙》:「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是說即便是我還保存著她的香鏡,但他年故地重返,誰能知她是否還在故居?
從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對後世文學創作的影響,後來人們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與桃花相輝映,後用於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產生的悵惘心情。
詩詞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寥寥數字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生動具體,足見這個因素,在詩人心中的地位,使之銘記心中。
第二句是描寫佳人,詩人拈出一個人人皆知的形象——桃花,春風中的桃花是何等的艷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艷,足以烘托「人面」之美;再者,本來已經很美的「人面」,在紅艷艷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韻襲人。
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兩句寫今年今日此時。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有斷。同者、續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面不見,人去樓空。此時彼時,這就產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只是留下美好的回憶在心頭。
⑥ 以桃花來表達自己對戀人的思念之情的詩句
又是一年春來曉,梨花樹下濃情時。
⑦ [桃花依舊笑春風]全詩是什麼
題都城南庄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縣)人,字殷功,貞元進士,官嶺南節度使。 (中網文學書殿,轉載請保留 www.zwwx.com)
崔護的這首七言絕句,字面簡單,語言率真自然,明白流暢,幾百年來一直為後世人傳誦,經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廣為引做典故和成語使用。說到這首小詩,還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本事,《唐詩紀事》和《本事詩》對此都有所記載。《唐詩紀事》載此詩本事雲:「護舉進士不第,清明獨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叢萃。扣門久,有女子自門隙問之。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子啟關,以盂水至。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崔辭起,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後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徑往尋之,門庭如故,而已扃鎖之。因題『去年今日此門中』詩於其左扉」。
《唐詩紀事》和《本事詩》所記載的這個「本事」,其真實性很值得懷疑。興許是先有了詩,然後據以敷衍成上述「本事」,也並非沒有可能。但不管這個「本事」真假與否,有兩點似乎應該可以斷定,那就是這首詩一是有情節的,二是這個「本事」對理解這首詩有一定的幫助。
崔護此詩,整篇寫今昔之感,寥寥四句包含了一前一後兩個物是人杳而又相互依託、交互襯映的場面。
詩的今昔之感是從對一位乍見而又旋離的貌美情多、靚若桃花的少女的回憶引起的,由今思昔,利用追敘的手法,先寫「去年」,由此引起了第一個場景:尋春艷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去年」、「此門」點出時間、地點,說的非常肯定,毫無含糊,可見認象之深刻、記憶之確切。當時「此門中」正春風拂煦、桃花盛開,立著一位美麗的少女,其容面與桃花交互映照,著實靚麗。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去描摹桃花的嬌艷和女子的美麗,而是抓住「尋春遇艷」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只用「相映紅」三個字一點,頓把人面花光交互輝映、互為陪襯又爭妍斗勝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置了美好的背景,襯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顏,同時也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神馳目注、意奪情搖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通過這動人的一幕,從而激發讀者對前後情事的許多美麗想像,留給讀者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
⑧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什麼意思
譯文:去年春天,就在這扇門里,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賞析:去年今日,佇立桃樹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
拓展資料
1、出處:《題都城南庄》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2、賞析:
全詩四句,這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
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詩人抓住了「尋春遇艷」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置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出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
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艷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
3、創作背景:
此詩的創作時間,史籍沒有明確記載。而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則記載了此詩「本事」: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於是題寫此詩。
4、作者:
崔護,唐代詩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全唐詩》存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庄》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⑨ 《桃花扉憶》txt全集下載
桃花扉憶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桃花扉憶
作者:點型
初遇
更新時間2010-8-20 19:02:07 字數:4025
夏日火辣辣的太陽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烤的滾燙滾燙,好像要冒出青煙。在這熾熱的天氣里很多樹木的樹枝都裂縫似地,篶萎的葉子卷了起來,不時掉下幾片黃葉,好像在灑落難以忍耐的淚水。唯獨她-------沙棗樹,舒枝展葉,充滿生機,修長的枝條,隨風擺動的梭子形葉子,翠綠欲滴。遠處一個人影緩緩移向這里。他已經在這個沙漠五天了,一年前他離開了他的家,他原以為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原以為他會娶他心中的那個姑娘為妻,然後過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幸福生活。當他還是富家子弟的時候,兩家人都已經定好婚期了。如果沒有那件事,他相信他會這樣幸福一輩子的。
這個人的背影好眼熟啊!他怎麼了?為什麼一個人在這?幾百年不曾動過的惻隱之心難得的冒了出來。沙棗樹伸展枝葉,瞬間枝葉變成纖纖玉臂,變成一個清艷絕倫的少女,少女輕移蓮步走到男人身邊俯下身,纖纖玉指輕掃男人的臉,一張絕塵的臉映入眼簾,她不知道這張臉算不算好看,他的眉毛像一彎月亮,唇形適中,眼角有笑紋,可以看出這個男人很愛笑。看他眉心緊皺,想必很難過吧。少女伸出纖纖玉手,一隻裝著甘泉的水囊憑空出現。她小心翼翼的將水囊放到男人嘴邊,男人迫不及待的將水喝下,【慢點喝,沒人跟你搶,不夠還有。慢點慢點】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救他,只是因為一個熟悉的背影?她失笑的搖搖頭。她堅信自己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不,不是……
⑩ 一樹桃花 滿樹傾城繁華 憶往昔 少年眉目如畫 一碗清茶 倒影新桃枝丫 花落無言隨他 從此袖手天涯 什麼意思
以前對你有感覺,慢慢看淡一切,一切隨緣. 袖手,就是靜靜旁觀的意思,你聯系下你倆的關系看看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