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島詩
⑴ 江南山水桃花島的詩
桃花島上桃花開,蓮蓬叢中蓮蓬拽;
賞盡春城迷人景,相攜知音何處在?
⑵ 桃花島主桃花開雅靜桃花天天來,這是詩詞嗎
桃花島主桃花開。這是桃花詩。
⑶ 描寫桃花島好詞好句
桃花島的美麗和神秘,吸引了歷代不少文人墨客來此觀光探奇、尋古考證。從先秦安期生第一個上島之後,漢時大臣李少純、宋代文學家蘇軾、元朝文學家吳萊、明代軍事家朱丸、清代詩人朱緒、繆燧、當代武俠文化大師金庸、詩人方牧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作品,為桃花島的人文景觀和海洋文化作不斷補充和深化,其中朱緒的詩更全面地贊美了桃花島的自然風光,詩曰:「墨痕乘醉灑桃花,石上斑玟爛若霞。浪說武陵春色好,不曾來此泛仙槎。」
位於桃花島東海岸的桃花峪,奇岩壁立,桃花峪龍珠灘上,有一顆直徑80厘米,重約500公斤的球形石被人們稱為「東海神珠」。每當台風將臨時,海浪激飛散落,形成七彩長虹似龍騰躍,龍珠在龍喉里吞吐翻滾,發出隆隆迴音,編織出一幅美妙神奇的「金龍吐珠」圖,被譽為「中華一絕」。形如拇指從掌中彈出,孤峰矗立、刀削斧劈、懸崖絕壁的彈指峰,是桃花龍女恩賜給桃花島鎮海擋風的玉如意,也是金庸筆下桃花島主黃葯師練功習武之所。這里的海崖風光可謂佳境。難怪600多年前元朝文學家吳萊到此遊玩時寫詩贊曰:「……雕鎪鬼斧觖,刮濯龍湫移……」。清代文學家朱緒來桃花島泛舟環游,寫下了《桃花山》和《桃花龍潭》詩,贊美桃花島風光。在《桃花山》詩中還特別點出了觀環島景觀的感受,詩曰:「墨痕乘醉灑桃花,石上斑紋爛若霞。浪說武陵春色好,不曾來此泛仙槎。」 桃花島不但具有濃郁的漁鄉風情和民俗文化,而且各代不少文人墨客、旅行家來桃花島觀光、探奇、尋古、考證,從先秦的安期生第一個上島之後,漢時的大臣李少純;宋時的文學家蘇軾;元朝文學家詩人吳萊;明朝的文學家、軍事家朱丸;清朝文學家、詩人朱緒、繆燧;直到當代武俠文學大師金庸,每一位名人都留下了與實景相結合的作品。
⑷ 金庸桃花島上面的對聯有哪些
桃花島那幅著名的對聯是這樣的:
桃花影落飛神劍
碧海潮生按玉簫
這幅對聯平仄非常嚴謹:內
平平容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詞性、結構也很對仗:
桃花/影落/飛/神劍
碧海/潮生/按/玉簫
意境更加優美動人:
上聯:在落英繽紛的桃花影里,玉樹臨風的黃葯師正在舞劍。
下聯:在一望無際的海邊,一支玉簫正吹響一首動人的《碧海潮生曲》。
⑸ 桃花島上 桃花開 是誰的詩句
此詩並不太高明,應該不是出自名家。
前兩句寫景,後兩句寫自己一個人賞盡春城美景,但是卻沒有知音紅顏陪伴。
⑹ 大家喜歡桃花島詩詞嗎
喜歡啊,很不錯的
⑺ 「桃花島上桃花開」相關詩詞
尋尋覓覓 桃花島上桃花開,蓮蓬叢中蓮蓬拽; 賞盡春城迷人景,相攜知音何處在?
⑻ 金庸群俠傳蒼龍逐日,桃花島上的詩句是什麼
山中雜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竹里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七絕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絕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
年代:宋 作者:趙師秀 體裁:七絕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年代:清 作者:趙翼 體裁:七絕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⑼ 「 桃花島上桃花閹,桃花閹下桃花仙」這句話出自哪首詩
唐伯虎來的 《桃花俺歌》。
⑽ 詩漁舟誤入桃花島,下一句是怎麼
上一句是,漁舟誤入桃花島,
下一句是,樵父偶登爛柯山。
晉時有一叫王質的版樵夫權到石室山砍柴,見二童子下圍棋,便坐於一旁觀看。一局未終,童子對他說,你的斧柄爛了。王樵回到村裡才知已過了數十年。因此後人便把石室山稱為爛柯山,並把爛柯作為圍棋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