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跡桃花源
Ⅰ 求帶有霸氣的詩句,還有類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詩句。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回烈士暮年,壯心答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洲)人。曾參加過鎮壓黃巾起義,後起兵討伐董卓,又擊滅袁術,袁紹,成為北方的實際統治者,位至大將軍及宰相,封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帝。」曹操的詩至今存有22首,多為四言,多用樂府古題寫時事,反應東漢末年社會動亂,抒寫宏大的政治抱負,風格蒼涼悲壯,有跌跌宕慷慨之氣。
Ⅱ 黑暗慾望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黑暗慾望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今天無回意發現的一篇某作答者寫的文,感覺挺感人。拿我這來轉貼一下!
(一)
他不喜歡陽光,喜歡雨和雪,因為它們能證明天空不是空的。
他不醜,也許有點溫柔,至少夏雨就是這么說的,這讓本來就有點驕傲的他像一個偷吃到糖的孩子。
他渴望自己能有一次童話般的愛情,即使沒有童話里「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的完美結局,即使可能要他帶著滿身傷痕浪跡天涯,甚至這註定是一個只有遺憾作為主旋律的悲劇,他也心甘如飴!也許就像夏雨所說他要的只是桃花源里的愛情吧,像張愛玲筆下的汝良只為了戀愛而戀愛。
對於夏雨,這個有著燦爛名字眼中卻藏著些許憂郁的女孩,他總是帶著一些愧疚和不安,他知道她是喜歡著他的,就像她知道他是喜歡著別人的一樣,但如果有一天他的愛情童話能夠上演,他想主角不會是她!從小他們就是鄰居,兩小無猜的牽著手看著對方一起慢慢長大,青梅竹馬的等待變成大人的那一天,假如感動可以用容器盛放那早已滿溢,但他想感動不代……
請採納
Ⅲ 雲麓仙居的門派小說
《天下貳》門派小說之 雲麓仙居
養蜂人
三月一到,巴蜀八卦田裡的花朵就迫不及待地開放了。驛站邊的桃花開得繁盛,綠葉和花朵在枝條上滾成一團,彷彿聽得見咯咯的笑聲。再往田野深處走,是開到荼蘼的油菜花。田野中散落著一些彷彿一夜之間冒出來的蜂箱。一群蜜蜂樂不可支地忙碌在花海里,空氣中充滿了它們嗡嗡的振翅聲。
村民們好奇地圍了過去。他們看見一個正在整理蜂箱的女孩。膽大的村民上前問她:「姑娘,你是做什麼的?從哪裡來?」
女孩笑吟吟地抬起頭:「我是一個四海為家的養蜂人。」
蜂蜜
駿馬馳過八卦田,梁忱惟遠遠地看見了一片綺麗神秘的金黃色,油菜花嬌黃的花朵在風中如同海潮劃出弧形波浪,映襯得天際絢爛輝煌。
幾天的奔波,水囊已經枯竭。梁忱惟牽著馬走進油菜花田深處,一頂舊帳篷歪歪斜斜地杵在田裡。帳篷四周堆滿長方形的蜂箱。蜜蜂嚶嚶滿天飛舞,空氣里涌動著粘稠的甜味兒。
梁忱惟就是在這里認識了養蜂人蘆笛。
蘆笛從帳蓬里鑽出來。她看見了梁忱惟手中干癟的水囊。一盞蜂蜜茶被端到梁忱惟面前:「渴了吧?我的蜂蜜茶你喝了一輩子也忘不了。」
此言不虛,蜂蜜茶滑進口腔,梁忱惟彷彿看見了春天,花朵怒放,綠草如茵,陽光芬芳。
「你就在這里歇息幾天吧。這里還有一個空帳篷。」蘆笛的口氣像在和一個老朋友閑聊。
信使
第二天,信使蘇穆也來到了八卦田。
蘇穆是弈劍聽雨閣的一名信使。她是來送信的。追逐梁忱惟的足跡是如此不易,但終於還是讓她找到了。她知道,梁忱惟是作為雲麓仙居的先遣部隊來巴蜀刺探妖魔軍情的。他的手下很快也要跟來了。除了探詢對方軍情,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尋找雲麓仙居遺失已久的風卷天書。
蘇穆看見梁忱惟從油菜田的帳篷里鑽了出來,連忙策馬上前。梁忱惟草草看完信,便信步往油菜田深部走去。
曾經青梅竹馬的一對人,長大後卻行同路人。
蘇穆看著梁忱惟在油菜田裡停頓下來。隔著菜田,她還看見了一個養蜂人在花叢中的剪影。據說養蜂人總是浪跡天涯,逐花而居,他們永遠生活在春天,天性浪漫。
蘇穆隱隱預感要發生什麼。而除了送信,她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來阻止這一切。
還有那麼多信箋要送,她轉身離開。梁忱惟甚至連一杯水都沒有給她。
蜂虎
梁忱惟已經在八卦田等了好幾天,他的手下還遲遲沒有出現。一天,梁忱惟看見一個受傷的弟子踉蹌著來到八卦田,方知手下的弟子在來途的一個荒谷里,被一群野蜂蟄傷了。
好心的蘆笛給了梁忱惟一些蜂蜜。這些蜂蜜拯救了那些被蟄傷了的雲麓弟子。
雲麓弟子們也暫時在八卦田棲息下來。不久,梁忱惟獨自一人去野外查找風卷天書的消息。在一片樹林里,他遇見一隻蜂虎在追逐一隻蜜蜂。意念忽動間,他想起那養蜂的女子,於是他出手趕跑了蜂虎,救了這只蜜蜂。
回來的路上他看見了蘆笛。蘆笛看上去有些疲憊。蘆笛在前面走,他跟在她身後。牧歌少年的童謠游盪在田野里。他們緩緩穿過一片油菜田,油菜花花朵馥郁清新,每一朵都像一個被纖柔手指彈奏出的音符。梁忱惟突然覺得這一幕非常熟悉,但他怎麼也分辨不出究竟什麼時候經歷過這一幕,好像是雲麓仙居,好像是少年時。但他清晰地知道,在那一刻,內心渴盼已久的幸福被喚醒。
秘密
不久後,梁忱惟發現蘆笛身邊又多了一個養蜂人。「這是我的哥哥蘆行。」蘆笛介紹道。梁忱惟很驚訝蘆笛居然有這么難看的哥哥。但他還是熱情地走上前,蘆行卻非常不禮貌地轉身離去。
蘇穆是在無意中發現蘆笛的秘密的。她之所以回到八卦田,是因為居然有那個養蜂人的一封信。她把信遞交給她,卻沒有走遠——僅僅是來自情敵之間的窺探,卻發現蘆笛和另一個模樣古怪的養蜂人呆在一起。
原來蘆笛是一隻蜂王。田野里四處飛翔的蜜蜂,不過是一群蜂精。事實上,養蜂人蘆笛和蘆行是妖魔的重要內線,那封信就是妖魔頭領給他們的。
蘇穆大驚。她逃跑,卻被他們發現。蘆笛和蘆行化身成蜂妖的真身,在蘇穆身後窮追不舍。
蘇穆跑到小徑,已經被他們抓住。而遠遠地,不知情的梁忱惟正朝這邊走來。
蘆行命令蘆笛先結果了蘇穆,然後徑直朝梁忱惟飛去——他根本不是什麼蘆笛的哥哥,妖魔頭領很早就將蘆笛許配給他了。當他發現梁忱惟送給蘆笛的一副畫卷時,熊熊燃燒的妒火幾乎將他吞噬。
蘆笛捆綁了蘇穆,卻沒有殺她。蘇穆憤怒地喊:「為什麼不殺我?你這個騙子!」
「我不是騙子。」蘆笛淡然一笑。她把蘇穆扔在花叢後,用草堵住她的嘴巴,然後朝梁忱惟飛去。
蘇穆在花叢後的罅隙間,看見了接下來的一切。
反戈
三人圍毆起來。梁忱惟面對突如其來的進攻只能疲於招架,慌亂間,被蘆行蟄中,他踉蹌著試圖逃脫,才跑了幾步便已昏倒。
「殺了他!」蘆行命令蘆笛。
蘇穆悲傷地看著這一切,梁忱惟就快完蛋了。漂亮女人真是信不得的。
但她萬萬沒有想到,蘆笛突然轉身。她把自己的刺射向了蘆行,蘆行當即倒地斃命。
作為蜂王的蘆笛,在那一刻,反戈。
蘆笛飛回來。她解開蘇穆身上的的繩索,將一罐蜂蜜丟給她。
「你可知,當初曾有蜂虎追我,是他救了我?
你可知,那蜂虎為何追我?只因我在他的巢穴得到了遺失多年的風卷天書。
你又可知,我已將天書的秘密藏在他為我描摹的畫卷卷軸里?
世人只道海枯石爛。如果有一日,他忘了我,請將畫撕毀,將卷軸里的天書交給他。至此就當真了斷。否則來世還是要糾纏不清的。」
「你為什麼要這么做?」蘇穆警覺地問。
「因為我希望能保持自己在他心中作為人的尊嚴。請為我保守這個秘密。」
蘆笛飛回養蜂場,蘇穆看見火焰升騰起來。
蘆笛知道,當蜜蜂感覺自己遇到危險時,會將自己的毒刺刺入對方的身體,並將毒刺留在對方體內,而沒有了毒刺的蜜蜂不久便會死去。蜜蜂的自衛,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殺。
蘆笛用自己的死,置換了梁忱惟的生。
而梁忱惟自始至終都不知道,這個女養蜂人的真實來歷。 守畫
蘇穆用蘆笛留下的蜂蜜救活了梁忱惟。梁忱惟蘇醒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養蜂人的帳篷前,當然他只看見了一片灰燼。
他一直不知道蘆笛是個蜂妖,也不知道是她捨身救了他。
「她去了哪裡?這是怎麼了?」梁忱惟問蘇穆。
蘇穆不得不撒了謊:「妖魔入侵,燒毀了整個蜂場。她也被妖魔掠奪走了。」--一句謊言,徹底葬送了自己今生和來生的希望。
梁忱惟握著那副畫,和手下出發去尋找。自然無果無歸。
蘇穆知道他找不到的,那是註定失望的尋找。
但她沒想到梁忱惟寧願和一個畫中人結婚,也不願意娶她。
蘇穆永遠記得那一場悲傷的喜宴。
她對著他說:「我可不可以抱抱你?」一桌人都哀傷地沉默著。那是雲麓仙居歷史上最凄涼的一次喜宴。他寧願選擇與一個畫中人成婚,也不願選擇一個活生生的弈劍聽雨閣女孩。牆上便是蘆笛嫻雅美麗的畫,畫中的她知書達理地看著他和她,似乎比任何人都更加無辜。
梁忱惟張開雙臂,就像多年前少年時代的某個夜晚一樣。「這是你欠我的,如今還了。」蘇穆小聲說。她離開時,他裝作漫不經心地伸手理了理衣襟。他的法袍上的一枚盤絲扣在剛才那一瞬間被她張口咬了去。
梁忱惟望向蘇穆,蘇穆含著笑回望一眼,眼神里隱隱的恨只有他看得懂。婚宴尚未結束,她便悄無聲息地離開。
據說一個男人衣服上的盤絲扣代表他的心,可是她終是搶來了一枚扣子,而失落了那顆心。
婚宴後不久梁忱惟便起程奔赴前線,繼續尋找天書,查探軍情,尋找自己下落不明的妻。
蘇穆望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會發現卷軸里的天書嗎?來生你的心是屬於我的嗎?這個多事之春終於過去了,接下來還有夏天,秋天,冬天。時光流轉,真的像沒有改變一樣。她還是決定做一名信使,繼續送信,一直送到來世。人總是有很多不合時宜的願望,也許比期待時光倒流更難,可她仍不願背叛自己。走下去,會遇見自己的桃花源也說不定。 影子
太虛觀代理掌門宋嶼寒看著面前這個來自雲麓仙居的女弟子。細腰盈盈一握,神情寡淡。在他印象中,雲麓仙居的女弟子都愛穿黃色的衣服,惟獨她不一樣。一色的山清水秀中,她是一抹碧藍色的漣漪。
「你為什麼來找我?」
「你看——」這個叫碧痕的女孩微一欠身:月光里,盈盈一握的身軀下,躺的卻是一個魁梧朗闊的男型影子。
她已經試圖擺脫很久,卻一直擺脫不掉。每當月亮升起,這男型影子便緊緊跟著她。
她聽說太虛會法術,特來求教。 傀儡
宋嶼寒運用法術,將男型影子變成了傀儡,可供碧痕操縱。
因為有了傀儡出其不意的幫助,碧痕成了疆場上頗厲害的人物。
不久,她遵循師傅的教誨,去尋找火卷天書。
她與妖魔界的一個頭領打鬥起來,據說火卷天書就藏在這個頭領的身上。可是她和傀儡聯合起來,也不是他的對手。
傀儡最終燒死了自己,它抱著妖魔頭領,同歸於盡,一起燒死。
而她得救了。
內心卻並無多少感觸。不過是一個傀儡。一個沒有感情的傀儡。
她在灰燼中徒勞地扒拉著,想必火卷天書也燒成了灰燼了吧。最終當然是什麼都沒有得到。
人會為一隻小貓小狗的離去傷心,為一朵落花一株斷木心折,但人不會對一張桌子一個板凳牽動心緒,因為它們是沒有感情沒有生命的物件。傀儡也是。 復活
沒了傀儡,碧痕發現自己的技藝損失大半,很多以前的手下敗將如今自己卻無力應付。
於是她再次尋找宋嶼寒,期望將傀儡復活。
當宋嶼寒得知傀儡是違背了她的操縱,自行與妖魔頭領合焚後,警告她不要這么做。
因為傀儡是沒有自主行為權的,它應該聽從操縱者的一切指令。但現在情形已然失控,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能力,這樣就很危險。
碧痕聽從宋嶼寒的建議,找到了傀儡自焚的地方,將傀儡的灰燼深深埋在一棵大樹下。因為已經分辨不清傀儡和那個妖魔頭領的灰燼,她只得草草將它們的灰燼葬在了一起。
她以為一切都結束了,但悲劇卻由此而起。
一天晚上,碧痕踩在月光下,又看見那個男型傀儡的影子。她又驚又喜,卻無法解釋。她縱身試圖重新操縱它,傀儡卻徑直朝她撲來,雙方打鬥起來。
她被這個傀儡逼迫到懸崖邊,還受了傷。
幸運的是,千鈞一發的時刻,朝陽從東方吐露出來,影子消失,傀儡不見了。
她又緊張又疲憊,加上身體有傷,她長噓一口氣,昏死過去。 細腰
昏昏沉沉中,碧痕夢見一個雲麓男孩向她走來。
他就是那個傀儡。他給她講述了一個傀儡的故事。一個關於她的細腰的故事。
他說他喜歡的第一個女孩子是細腰,白衫藍裙。姜花白,湖水藍,走路時簇簇響,像捻得極細的筆毫劃過單薄的宣紙,差一點就破了。
那個女孩就是她。
那時妖魔已經入侵大荒。他們每天都在軍營里操練,艱辛無比。但他每天晚上都睡不著。四周鼾聲四起。他一個人絕望地清醒著。一會兒他想,細腰今天沒有看我。一會兒又想,細腰今天流了很多汗——密密麻麻的瑣思縫補著難眠的夜。有一天晚上他甚至在半夜突然驚醒,好象夢見了她,他捨不得醒,想回去,一著急腿抽筋了,很疼,摔下床,這才清醒了。
後來他去了前線。他的枕頭下壓著一件白衫藍裙。那是他用節省下來的軍餉偷偷買的。這樣簡約的白和藍,真挑人,只能配極素的細腰,素到幾乎沒有完全發育的樣子。而不久的一天夜裡,妖魔突然進攻,軍營起火,燒掉很多東西,包括那條裙子。
從此他患上了嚴重的失眠。這毛病死纏爛打,折磨了他很久,直到一年後,他從前方陣地回來,在軍營里邂逅了也剛剛從前線撤回來的她。那一夜,他睡得容光煥發。
他找到了失眠的解葯:每天跑到她的軍帳外偷看她的剪影——躲在遠處的樹叢里,恰好能看見她的帳篷。那女子的剪影風姿綽約,細腰盈盈一握。每天就這樣靜靜地看著,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做。那纖細的一抹腰,療好了他心理上的傷。直至有一天,他又要踏上前線。到前線後,他的失眠再次爆發。睡不著的時候,他一個人躲在營帳外,在叢林里,在一張畫板上散漫地作畫,畫女人:醉眉倦眼的,脂濃粉厚的,明麗跳躍的,全是細腰。
後來,他死在陣地上了。然而魂魄始終不散。有一天那魂魄梭巡到了軍營外。那魂魄又看見她,彷彿看見一隻潔白色的鳥,一身的姜花白,像一身白色羽毛,羽毛邊緣一點皺,那是她的姜花袖。那魂魄終於決定附著在她的身上。他的影子遮蔽了她的影子。那細腰,永遠卧在了他的懷里——哪怕只是一抹影子。
傀儡即使燒成了灰燼,重新見到月光,還是可以恢復的。但他和妖魔頭領的灰燼被合葬後,他的亡靈不是妖魔頭領的對手,他的軀體被妖魔頭領的亡靈強佔了。
那個撲向她的傀儡,其實是一個雙重意義的傀儡。那是他,亦不是他。
……
他的話說完了。她也醒了。
他有一張寡淡的臉,想必技藝也不出眾,這使得她根本記不起那個男孩子的樣子。一旦醒來,那男子的面容就象雲煙一樣消散了。
終
她醒來,按照夢中那男子的提示,找到了埋葬灰燼的那棵大樹。她把灰燼挖出來,悉數撒到大江里,所有灰燼就這樣消散了。至此,他再無轉生的可能,他最後一絲留戀在她身邊的可能也沒有了。而火卷天書能否重生,已然不是她所能控制的。
從此,它(他?)再也沒有出現。
月光下,她忐忑不安地朝地上看,她看見的是自己輕盈纖細的影子。如果不是那個傀儡夢,她根本不會注意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月光下,在發與發稍,足與足髁,臉與手背之間,她體會到了姜花的寂寞和涼。那細腰,當真是盈盈一握——她甚至不知道那男子的名字,她永遠無法知道這個為自己丟棄了今生和來世的人是誰。那一刻,她覺得自己欠了他一生似的。 1
就在這個冬天,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黃昏,小篆去查看一處被妖魔突襲後的街道。
策馬前行,鑽入一條陰暗破舊的街道。蚯蚓一般的曲折拐彎,良久,終於到了。
小篆開始冷笑。這是她出生和長大的地方。這是大荒不為人所知的另一面。
有六個無辜的居民被妖魔殘害了,其中包括一個八歲的女童。屍首上一律蓋著灰色麻布。依次揭開,她沒有感到惡心,也沒有像剛入軍營的年輕士兵一樣嘔吐。也許是久經沙場,早已對死亡司空見慣的緣故。但小篆在某一刻,還是感到了心驚——她認出了那個小女孩。六年前,那個小女孩曾被她母親抱著,呀呀地向小篆遞出一塊麥芽糖。
查看完死傷情況,小篆與手下迅速離開。
新兵說:「真可憐,一個好漂亮的女孩,就這樣被妖魔殺死了!」
小篆面無表情。在記憶里,六年前的自己穿著潔凈的衣衫,是與這條街巷格格不入的女童。她入讀的是雲麓仙居最昂貴的學堂。有一個警覺的聲音在耳畔提醒她:不要伸出手,伸出手就表示認同。於是,她拒絕了那塊充滿善意的麥芽糖。
2
在正式成為雲麓仙居少年弟子的第一天,因為不想去學堂,小篆被母親暴揍了一頓。母親就是要打她,她打她的沒出息。
小篆的母親算得上是這條街巷裡的一個人物。她在鎮子里的一間酒館打理菜餚。有時也會去雲麓仙居的一些首領府上幫廚。那些衣著光鮮的貴人,雞鴨魚肉吃膩了,便突發奇想想吃些清淡新鮮的時令瓜果清理一下腸胃。他們突發奇想的時候,就是小篆母親的節日。小篆的母親總是換上家中最潔凈最昂貴的衣服隆重登場。她在雲麓仙居的貴人府里窺見了許多好東西,於是養出了一相情願的盼望。她堅信,只要讓她的女兒加入雲麓仙居,就能成為貴族。武藝學問好不好在其次,重要的是要迷倒雲麓仙居的貴少爺們,嫁作貴人婦。所以,母親非常非常地,重視小篆的外表。
學堂里的孩子們彼此辨認,靠著衣著、神情、談吐、禮儀。小篆走出那條逼窄的巷子,沒有人會相信她是出自那裡的小孩。因此不斷有男孩子搭訕過來。那些紈絝少年弟子,他們真的愛上我了嗎?有時小篆會很疑惑,這愛來得也太無根無據了。也許他們愛上的,不過是一種好奇心罷了。
因為出身的不為人道,沉默寡言成了小篆的性格底色。結果這一底色被好奇心洶涌的男孩曲解成了另一種美好:這是個冰美人。她越冰冷,就越孤傲;她越孤傲,就越能激發他們的征服欲。
而一回到巷子里,冰美人馬上原形畢露。小篆的母親逼她喝大碗的豬肉皮燉湯,湯燉得很透徹,象一碗粘稠的漿糊:「喝!」母親不容置疑地命令小篆,「喝下去皮膚好,男人才會喜歡你。」這是母親對女兒的關愛,也是女人對女童的忠告。美貌,是女人擺脫出身的最佳途徑。
小篆毫不喘氣地咽下所有湯汁,胃裡裝滿了畢生的保障。母親滿意地看著她,那白嫩的皮膚是她的希望。母親沒錢買任何昂貴的胭脂粉霜,但她自有一套現實的生存智慧。金盞菊的花粉要多貴有多貴,八卦田的蜂蜜要多貴有多貴,而豬肉皮,一錠銀子可以買一大堆。
3
在那群盲目的男孩子當中,也有卓爾不群的人。在成年後的某一天,幾個花里胡哨的女孩簇擁著一個男孩走到小篆面前。她們不懷好意地將小篆圍住,對那個男孩說:「這就是小篆!」
那男孩子看了小篆一眼,小篆的心快要停止跳動了。
但他英俊的面孔沒有任何錶情:「哦。」他淡淡地笑了笑,獨自走開。
這是蘇甘露帶給小篆的第一波傷害。
不久,第二波傷害也跟著來了。
小篆沒想到母親會去蘇甘露家裡幫廚。據說那天母親做的素菜丸子和蟹殼黃很受蘇甘露母親的青睞,為此那雍容的女主人送給小篆母親一對漂亮的玉鐲。
小篆的母親如獲至寶,拿回家給小篆,命令她戴上。
小篆戴著它上學,按捺著炫耀心,不動聲色。渾然不覺那是她一生悲劇的開始。
那對漂亮的玉鐲理所當然地吸引了眾多目光。蘇甘露也多看了小篆一眼,眼神錯愕了一下。小篆會錯了意,她以為他終於發現了她的美。
不久,就有女生的傳聞飄過來:小篆手上的玉鐲其實是蘇甘露的母親賞給小篆母親的,小篆的母親,唉呦,原來是個廚子……傳言的沖擊力不斷攀升,只到終極真相的出現:蘇甘露的母親嫌那對玉鐲的成色不好,只戴了一次就不再戴了。
小篆把那對玉鐲丟進了河裡。她對著無辜的河流說:我恨你,我恨你!
4
在內心最糾結的時候,小篆曾經做過一個夢。那是一個陽光般沉寂安詳的漁樵夢。在夢里,小篆和一個男人在湖泊邊安家立業,那真是世外桃源般的所在:桃花,碧水,琉璃盞,寥寥茶香。她在夢里都覺得這一切美好得像一個夢。可是待那男人優雅轉身——竟然是蘇甘露。他俊美的側臉,那初生的淡色絨毛,在清晨的陽光里彷彿一種寓言,或者,警示。小篆猛然從夢中驚醒。
其實,在多年之後再回想這些,蘇甘露又有什麼錯呢?自始至終,他再無辜不過。初次見面的淡然一笑能代表什麼。來自長輩的傷害,其實也是母親自找的……可是,小篆就是恨蘇甘露入骨。她恨他第一次見到她的眼神里沒有欣喜,恨與他有血緣關系的母親,恨他眼神里的那一絲錯愕。
但是沒用,他根本不看她。小篆陷進自卑又強大的復仇想像中,能夠傷害他的唯一辦法,只有讓他喜歡上自己,然後,在他已經離不開她的時候,她再告訴他,其實我,不過是在耍你。
但這自編自導的劇情從未上演,因為男主角始終缺席。於是,慢慢地,這想像綵排成了一幕可悲的獨角戲。
到了二十歲那年,小篆正式成為雲麓仙居的一員。次年,妖魔入侵大荒。這場戰事使很多人失去了親人、朋友、家園……但對小篆來說,這場戰爭意味著收獲。她成功地在軍營里收獲了一個雲麓仙居貴族子弟的愛,並且順利成婚,她終於如母親所願,躍上一個新的高度。
從戰場回來,小篆迅速搬離了那條潮濕的巷子。她的新生活開始了。她的新人生目標是協助夫君找到門派遺失已久的水卷天書。找到那捲天書她就可以和夫君更上一層樓。盡管線索龐雜,困難重重,但至少目標可期,且受人矚目--小篆享受這種體面,她終於擺脫了那羞於啟齒的出身。
不久之後,小篆有了孩子。其間她的母親去世。她的出身或根基被塵埃埋住了。她以為一切都安穩地過下去了,直到有一天,她又遇到了蘇甘露。
那是雲麓仙居內部的一場夜宴。小篆很驚訝(嫉妒?)時光似乎沒有在蘇甘露身上留下什麼痕跡。除了增添了幾絲得體,大肚腩、魚尾紋、黑眼圈、大眼袋、白頭發……這些令人反胃的腐朽跡象都已在夫君身上--呈現,在蘇甘露身上卻完全沒有痕跡。他穿著嶄新潔凈的衣衫,眼神依舊清澈明亮,只是,那目光象路人一樣從小篆的臉上漠然掃過--是的,他根本就已經忘記她了。
小篆說不出心頭是悲是喜。蘇甘露對她的遺忘,意味著尷尬往事的被徹底埋葬,但她又察覺到自己內心的不甘。那一瞬間,她終於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蘇甘露擁有的是一種真正屬於貴族的東西:精神上徹底的貴族生活態度。這使得他在眾多人中卓爾不群,外界的傷害、時光的剝蝕、世俗的污染、人性的傾軋……這些東西都不可能對他產生腐蝕作用。他的世界,是真正的波瀾不驚,是永遠靈動汩汩的河流。他的精神世界,才是那個漁樵夢的指南針。
而這些,小篆永遠不曾擁有。那場曼妙的漁樵夢……真的不過就是一場夢。而尋找水卷天書,不過是夢境里一個虛妄的注腳。
所謂三卷天書,不過是黃粱夢三場,皆為雲煙。
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
從此,小篆再也沒有見過蘇甘露。
Ⅳ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誰寫的
清代復王士禎(1634年9月制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謚文簡。山東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清初傑出的詩人、文學家。
原文:《題秋江獨釣圖》清代: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譯文:戴著一頂斗笠披著一件蓑衣坐在一隻小船上,一丈長的魚線一寸長的魚鉤;
高聲唱一首漁歌喝一樽酒,一個人在這秋天的江上獨自垂釣。
(4)浪跡桃花源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士禎早年應朋友邀請,為《秋江獨釣圖》而題的七絕。
二、賞析
全詩描寫了一個漁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釣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項斗笠、一葉輕舟、一支釣竿,垂釣者一面歌唱,一面飲酒,垂釣的瀟灑被刻畫得活靈活現。雖然獨自釣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遙中不免深藏幾許蕭瑟和孤寂。
Ⅳ 歌詞 哪管什麼雪月風花是什麼歌
歌名:桃花訣
歌手:蕭憶情
歌詞:
說太上忘情,無為真法
該當反手劍斬桃花
緣何生了三千丈白發
十里軟紅看不透它
說天下仙家,無牽無掛
一生一世落踏瀟灑
問道求長生
哪管甚麼雪月風花
猶記得當年,白衣御劍
邀來天君為我作駕
乘風看盡了十方繁華
明月清風詩酒當茶
並肩看天下,流雲披霞
玉樓廣寒一夜無話
此生怕不怕
難忘誰人眉眼如畫
御劍情緣似如,曇華一剎
誰不堪點化
來年碧水桃花,忘川水飲下
也罷
眸中月光,心上硃砂
為了哪個她
舍了千里煙霞,去了天涯
說太上忘情,無為真法
當年反手劍斬桃花
緣何生了三千丈白發
十里軟紅看不透它
說天下仙家,無牽無掛
一生一世落踏瀟灑
問道求長生
哪管甚麼雪月風花
猶記得當年,風雪交加
恩怨化酒痴痴飲下
管它是神是魔是仙家
來生何懼千年一霎
並肩看天下,流雲披霞
塵間渺渺相對無話
此生怕不怕
難忘誰人眉眼如畫
御劍情緣似如,曇華一剎
誰不堪點化
眼前人,掌中砂,問誰放不下
怕嗎
水底月光,鏡中硃砂
映出哪個她
舍了千里煙霞,去了天涯
御劍情緣似如,曇華一剎
誰不堪點化
來年碧水桃花,忘川水飲下
也罷
眸中月光,心上硃砂
為了哪個她
舍了千里煙霞,去了天涯
Ⅵ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 這首詩什麼意思呢
本詩出自東晉詩人抄陶淵明的《形影神贈答詩》。
縱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譯文:
生在天地之間,不要天天為你自己的事憂心忡忡。
你應盡的責任,要盡職盡責,不要計較你可以得到多少回報。
(6)浪跡桃花源擴展閱讀:
從陶淵明的詩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自己的生命價值有獨特的思考。他拒絕在天國中求得永恆,更不在乎死後流芳百世,而是希望在"縱浪大化中"實現自我的超越。"縱浪大化"就是返回自然,其意義包括返回外在自然和內在自然兩個層面。
對陶淵明來說,返回外在自然就是棄官歸隱,享受山水田園之樂,返回內在自然則是實現與天地合一,與自然同節律,讓生命隨大化而永在。
Ⅶ 描寫桃花的詩句有哪些
1、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田 園 樂》【唐.王維】
譯文:桃花的花瓣上還含著昨夜的雨珠,雨後的柳樹碧綠一片,籠罩在早上的煙霧之中。
2、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山中問答 》【唐.李白】
譯文:桃花飄落溪水,隨之遠遠流去。此處別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3、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唐.杜甫】
譯文:一叢叢盛開的桃花好像沒人打理,你喜歡深紅色,還是淺紅色的桃花?
4、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題都城南庄》【唐·崔護】
譯文: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5、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城 南》【宋·曾鞏】
譯文:熱熱鬧鬧地開了一陣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開過時了,只見眼前春草萋萋,碧綠一片。
6、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新城道中其一》【北宋.蘇軾】
譯文:矮矮竹籬旁野桃花點頭含笑,清清的沙溪邊柳條輕舞多情。
Ⅷ 林志穎演的2004年電視劇書劍情俠柳三變(飾柳三變)中他是主角嗎
是的!
2004年電視劇書劍情俠柳三變(飾柳三變)
名:《書劍情俠柳三變》
長度:30集
地區:中國
劇集類型:武俠劇
出品:李健、陳曉翔
導演:陳浩威
製片主任:陳銳、倪克
總監制:魏平、裘翠定
製片人:賈曉晨、江平
領銜主演:林志穎飾柳三變 何美鈿飾蟲蟲
胡可飾楚楚 午馬飾九賢王
李宗翰飾太子
劇情:兩個蒙面人潛入皇宮大內盜走了太阿寶劍。密室內,南唐遺臣、當朝太子太傅柳宜仔細看過寶劍,發現是個假的,但他與兩個蒙面人依然決定用假寶劍籠絡南唐余臣,同時決定擁立柳宜兒子柳三變為南唐太子,伺機反宋復唐。
大佛寺俗家弟子柳三變文武雙全,風流倜儻,恃才使氣,習武中險些傷及師兄弟,被罰三日內砍柴三百擔。全寺師兄弟助他一日,方得五十擔。三變掐指一算,不禁大喜,原來第二天便是七巧日,這一天錢塘男女互贈詩詞,沒有才情的公子哥願出重金買佳作。三變來到錢塘,擺攤售詞,錢塘公子們趨之若鶩,只消一天便完成三百擔柴。
得意之餘,三變逛至繁華鬧市。忽一女子從樓上跳下,三變急接入懷中。原來是江湖小騙子蟲蟲喝酒使詐,騙人錢財,被人追打從樓上跳下。蟲蟲並不感謝,卻還責怪三變,三變感到十分奇怪。
三變復前行,正遇上江南青樓妓館舉行年度花魁大賽。楚楚出場,全場俱為她的美貌折服,最後楚楚被評為大賽花魁。三變與從汴京過來的九皇叔義子徐舜欽斗詞,幾首皆輸,情急之下,觸景生情,賦《望海潮》詞一首,贏得眾人欽佩,同時也深深地打動了楚楚。
九皇叔與西夏王勾結,企圖里應外合篡取大宋江山。西夏公主野麗旺娜與漠北三雄來到錢塘,欲取九皇叔手下貪污的三十萬兩白銀為軍費。途遇蟲蟲,因瑣事爭斗,漠北三雄痛下殺手,恰遇三變途經於此,施展武功,又兩次救下蟲蟲。蟲蟲道出身為孤兒,其母臨終前曾說三次救她的男人必是她的夫君,並表示一定要嫁給三變。野麗旺娜對三變頗有好感,留言,後會有期。
三變與楚楚多次相約,論詩解詞,互訴衷腸。蟲蟲從中作梗,卻屢受三變冷落,蟲蟲十分氣惱。
因丟失太阿劍,九皇叔進讒言,太子被奪去皇城守衛之權。太子遂決定微服出訪,去尋太阿劍下落。九皇叔派人跟蹤,為掩人耳目,太子來到錢塘,混跡妓院。見到楚楚,驚嘆其美貌。潘媽媽套出太子身份,於是向楚楚亮出了底牌,原來潘媽媽是南唐舊主的妃子,她讓楚楚用美色迷住太子,從而完成反宋復唐的大業。潘媽媽多次向楚楚施壓,讓她接近太子,楚楚十分痛苦。
柳宜感到九皇叔懷疑自己,使讓柳三變進京赴考,以表對朝廷的忠心。柳三變臨行前與楚楚告別,發現太子也在,二人得知愛的是同一人,都十分苦惱。九皇叔為了打壓南唐的勢力,命主考官將所有南唐舉子的試卷作廢。原本被評為頭名狀元的三變也被除名,狀元為九皇叔義子。三變考試非常順利卻沒想到落榜,極度失望開始放浪形骸,開始在妓院中找到安慰,寫出許多名篇,三變的詩名在京城傳開。
三變趕考之初,結識了杜寬。九皇為刺探柳三變派女間諜豆豆來到他身邊。杜寬卻發現豆豆原來是他指腹為婚的妻子。
三變回到錢塘,沖破潘媽媽的阻撓,與楚楚纏綿,寫下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名句。三變帶著楚楚私奔,來到白雲寺,不想這里正是柳宜叛軍的據點。三變得知道自己就是他們即將推舉的復國領袖,南唐太子。三變徹底混亂了。
三變再上京城,眾多歌女沿江為他送行。
九皇叔義子娶妾,名字與杜寬之妻相同。杜寬誤以為正是其妻,打上門去與之拚命,但被毒打並關押。三變等人前去營救,九皇叔故意讓柳三變得到真正的太阿劍,以其借他解開其中之迷。但一場惡戰,蟲蟲被毒箭射中,三變也身負重傷。被怡紅院的秀香所求。
怡紅院座落在一片桃花林中,柳三變也認為自己來到了桃花源,他以為蟲蟲已死,楚楚跟了太子,萬念俱灰,便與秀香過著無憂的日子。但秀香知道他是成大業的人,就用太阿劍劈柴燒火,以激勵他。一次偶然,將劍柄脫開,露出一張圖,上面畫著李煜身穿戰袍,手捂胸口。三變看著自己的祖父,燃起他復國的希望。三變告別秀香走出桃花林。為秀香留下一首詞。
九皇叔義子找到秀香,帶她去白馬寺搜剿柳三變等人。亂戰中秀香死於非命。三變悲痛之極,奮勇殺死九皇叔義子,抱秀香回到桃花林。一把火,同葬了人面桃花。
九皇叔將柳三變的《東南形勝圖》送給西夏王,允諾平分大宋江山,誘使西夏攻打宋朝。西夏不宣而戰,宋軍一瀉千里,邊疆告急。柳宜逼三變領軍起義,但三變認為大敵當前,應先破西夏。
蟲蟲箭傷已好,又回到三變身邊。太阿劍中的圖已傳遍京城,眾人紛說此是藏寶圖,所藏之寶可買下整個國家。九皇叔等人決定暫不追殺柳三變,還要利用他破解藏寶圖之迷。柳宜偽造了一封李煜詔,又加上二十萬兩銀子藏在寺中,假充圖中寶藏,又讓楚楚引三變去尋,三變見到區區二十萬兩,失望之極。三變認為復國無望,便來到抗擊西夏的前線。
三變與杜寬、豆豆、蟲蟲等扮作奸細來到敵營。野麗旺娜認出三變,燃起愛慕之情。三變等人身份暴露,杜寬等三人被推上法場。三變挺身相救,西夏王下令亂箭射死柳三變,野麗旺娜飛身擋住西夏王射出的致命一箭。臨死前,野麗旺娜求三變為她寫一首詞,並求西夏王放過柳三變。三變於刀叢槍林中賦詞一首,鏗鏘泣血。西夏王放過柳三變,並發誓有生之年永不犯宋。
三變歸宋,太子大喜,欲加之重用。三變堅辭,再考,得中狀元。九皇叔宣旨,賜婚三變,新娘竟是豆豆。為了不被九皇叔永久利用,豆豆服毒自殺,杜寬殺進九皇叔府,最後死在刀下。太子與三變深談,太子道出與三變的不同:太子是江山美人,三變是美人江山。三變以為與楚楚之好無人再可阻攔。
九皇叔殺死皇上,廢掉太子,欲稱帝,太子與柳宜、三變等人聯手,召回邊疆守軍,平息了叛亂。太子於此期間與楚楚感情日近。
潘媽媽見三變已無復國之心,遂告之,楚楚乃自己親生女兒,與三變是親生兄妹。三變受此巨變,精神崩潰,每日如行屍走肉一般。太子大隊人馬迎娶楚楚,潘媽媽拔刀自盡,以死逼楚楚隨太子而去。
柳宜見三變如此,十分痛心。他向三變說出了真相:三變只是他的一個兒子,並不是南唐太子。三變重又燃起希望,他與眾人起兵反宋。伏擊太子的路上,三變沖到前面大聲對楚楚說出他們不是兄妹的事實。柳三變一劍刺出,欲奪太子之命,楚楚飛身擋住,死在了柳三變的劍下。三變悲痛欲絕,抱起楚楚,誦出著名詞篇《雨霖鈴》,從此浪跡天涯。
本劇亦文亦俠,少年才俊,個個情深義重;本劇亦歌亦舞,劍客風流,處處酣暢淋漓
Ⅸ 小時候看過一個古裝電視劇,裡面的男主角他身邊的每個女人都是青樓的花魁,他喜歡的那個女人好像是叫楚楚
《書劍情俠柳三變》是一部內地的41集古代武俠連續劇,由陳浩威導演,林志穎、何美鈿、胡可等主演,故事以北宋著名詞人柳三變(柳永)的生平為線索,展現了宋初年間一場關乎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其間還穿插了他和五位紅顏知己的愛恨纏綿。
劇情介紹:
兩個蒙面人潛入皇宮大內盜走了太阿寶劍。密室內,南唐遺臣、當朝太子太傅柳宜仔細看過寶劍,發現是個假的,但他
與兩個蒙面人依然決定用假寶劍籠絡南唐余臣,同時決定擁立柳宜兒子柳三變為南唐太子,伺機反宋復唐。
大佛寺俗家弟子柳三變文武雙全,風流倜儻,恃才使氣,習武中險些傷及師兄弟,被罰三日內砍柴三百擔。全寺師兄弟助他一日,方得五十擔。三變掐指一算,不禁大喜,原來第二天便是七巧日,這一天錢塘男女互贈詩詞,沒有才情的公子哥願出重金買佳作。三變來到錢塘,擺攤售詞,錢塘公子們趨之若鶩,只消一天便完成三百擔柴。
書劍情俠柳三變劇照(20張)
得意之餘,三變逛至繁華鬧市。忽一女子從樓上跳下,三變急接入懷中。原來是江湖小騙子蟲蟲喝酒使詐,騙人錢財,被人追打從樓上跳下。蟲蟲並不感謝,卻還責怪三變,三變感到十分奇怪。
三變復前行,正遇上江南青樓妓館舉行年度花魁大賽。楚楚出場,全場俱為她的美貌折服,最後楚楚被評為大賽花魁。三變與從汴京過來的九皇叔義子徐舜欽斗詞,幾首皆輸,情急之下,觸景生情,賦《望海潮》詞一首,贏得眾人欽佩,同時也深深地打動了楚楚。
九皇叔與西夏王勾結,企圖里應外合篡取大宋江山。西夏公主野麗旺娜與漠北三雄來到錢塘,欲取九皇叔手下貪污的三十萬兩白銀為軍費。途遇蟲蟲,因瑣事爭斗,漠北三雄痛下殺手,恰遇三變途經於此,施展武功,又兩次救下蟲蟲。蟲蟲道出身為孤兒,其母臨終前曾說三次救她的男人必是她的夫君,並表示一定要嫁給三變。野麗旺娜對三變頗有好感,留言,後會有期。
三變與楚楚多次相約,論詩解詞,互訴衷腸。蟲蟲從中作梗,卻屢受三變冷落,蟲蟲十分氣惱。
因丟失太阿劍,九皇叔進讒言,太子被奪去皇城守衛之權。太子遂決定微服出訪,
書劍情俠柳三變劇照2(16張)
去尋太阿劍下落。九皇叔派人跟蹤,為掩人耳目,太子來到錢塘,混跡妓院。見到楚楚,驚嘆其美貌。潘媽媽套出太子身份,於是向楚楚亮出了底牌,原來潘媽媽是南唐舊主的妃子,她讓楚楚用美色迷住太子,從而完成反宋復唐的大業。潘媽媽多次向楚楚施壓,讓她接近太子,楚楚十分痛苦。
柳宜感到九皇叔懷疑自己,使讓柳三變進京赴考,以表對朝廷的忠心。柳三變臨行前與楚楚告別,發現太子也在,二人得知愛的是同一人,都十分苦惱。九皇叔為了打壓南唐的勢力,命主考官將所有南唐舉子的試卷作廢。原本被評為頭名狀元的三變也被除名,狀元為九皇叔義子。三變考試非常順利卻沒想到落榜,極度失望開始放浪形骸,開始在妓院中找到安慰,寫出許多名篇,三變的詩名在京城傳開。
三變趕考之初,結識了杜寬。九皇為刺探柳三變派女間諜豆豆來到他身邊。杜寬卻發現豆豆原來是他指腹為婚的妻子。
三變回到錢塘,沖破潘媽媽的阻撓,與楚楚纏綿,寫下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名句。三變帶著楚楚私奔,來到白雲寺,不想這里正是柳宜叛軍的據點。三變得知道自己就是他們即將推舉的復國領袖,南唐太子。三變徹底混亂了。
三變再上京城,眾多歌女沿江為他送行。
九皇叔義子娶妾,名字與杜寬之妻相同。杜寬誤以為正是其妻,打上門去與之拚命,但被毒打並關押。三變等人前去營救,九皇叔故意讓柳三變得到真正的太阿劍,以其借他解開其中之迷。但一場惡戰,蟲蟲被毒箭射中,三變也身負重傷。被怡紅院的秀香所求。
怡紅院座落在一片桃花林中,柳三變也認為自己來到了桃花源,他以為蟲蟲已死,楚楚跟了太子,萬念俱灰,便與秀香過著無憂的日子。但秀香知道他是成大業的人,就用太阿劍劈柴燒火,以激勵他。一次偶然,將劍柄脫開,露出一張圖,上面畫著李煜身穿戰袍,手捂胸口。三變看著自己的祖父,燃起他復國的希望。三變告別秀香走出桃花林。為秀香留下一首詞。
書劍情俠柳三變 劇照(20張)
九皇叔義子找到秀香,帶她去白馬寺搜剿柳三變等人。亂戰中秀香死於非命。三變悲痛之極,奮勇殺死九皇叔義子,抱秀香回到桃花林。為秀香梳妝打扮後,將秀香放在滿載桃花的竹筏上,順水流去。
九皇叔將柳三變的《東南形勝圖》送給西夏王,允諾平分大宋江山,誘使西夏攻打宋朝。西夏不宣而戰,宋軍一瀉千里,邊疆告急。柳宜逼三變領軍起義,但三變認為大敵當前,應先破西夏。
蟲蟲箭傷已好,又回到三變身邊。太阿劍中的圖已傳遍京城,眾人紛說此是藏寶圖,所藏之寶可買下整個國家。九皇叔等人決定暫不追殺柳三變,還要利用他破解藏寶圖之迷。柳宜偽造了一封李煜詔,又加上二十萬兩銀子藏在寺中,假充圖中寶藏,又讓楚楚引三變去尋,三變見到區區二十萬兩,失望之極。三變認為復國無望,便來到抗擊西夏的前線。
三變與杜寬、豆豆、蟲蟲等扮作奸細來到敵營。野麗旺娜認出三變,燃起愛慕之情。三變等人身份暴露,杜寬等三人被推上法場。三變挺身相救,西夏王下令亂箭射死柳三變,野麗旺娜飛身擋住西夏王射出的致命一箭。臨死前,野麗旺娜求三變為她寫一首詞,並求西夏王放過柳三變。三變於刀叢槍林中賦詞一首,鏗鏘泣血。西夏王放過柳三變,並發誓有生之年永不犯宋。
三變歸宋,太子大喜,欲加之重用。三變堅辭,再考,得中狀元。九皇叔宣旨,賜婚三變,新娘竟是豆豆。為了不被九皇叔永久利用,豆豆服毒自殺,杜寬殺進九皇叔府,最後死在刀下。太子與三變深談,太子道出與三變的不同:太子是江山美人,三變是美人江山。三變以為與楚楚之好無人再可阻攔。
九皇叔殺死皇上,廢掉太子,欲稱帝,太子與柳宜、三變等人聯手,召回邊疆守軍,平息了叛亂。太子於此期間與楚楚感情日近。
潘媽媽見三變已無復國之心,遂告之,楚楚乃自己親生女兒,與三變是親生兄妹。三變受此巨變,精神崩潰,每日如行屍走肉一般。太子大隊人馬迎娶楚楚,潘媽媽服毒自盡,以死逼楚楚隨太子而去。
柳宜見三變如此,十分痛心。他向三變說出了真相:三變只是他的一個兒子,並不是南唐太子。三變重又燃起希望,他與眾人起兵反宋。伏擊太子的路上,三變沖到前面大聲對楚楚說出他們不是兄妹的事實。太子一劍刺出,欲奪三變之命,楚楚飛身擋住,死在了太子的劍下。三變悲痛欲絕,抱起楚楚,誦出著名詞篇《雨霖鈴》,與蟲蟲泛舟而去,從此浪跡天涯。
該劇亦文亦俠,少年才俊,個個情深義重;該劇亦歌亦舞,劍客風流,處處酣暢淋漓。
Ⅹ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出處
出自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一詩。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10)浪跡桃花源擴展閱讀:
賞析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於畫意的。蒼岩,白鷺,鮮艷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多麼鮮明,構思也很巧妙,意境優美,使人讀作品時,彷彿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
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此詞吟成後,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