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聞鶯櫻花
1. 柳浪聞鶯的基本簡介
柳浪聞鶯是來西湖十景之五源,位於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的大型公園。分友誼、聞鶯、聚景、南園四個景區。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廣玉蘭、梅花等異木名花。
南宋時,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園,稱聚景園。當時園內有會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橋和學士橋。清代恢復柳浪聞鶯舊景。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1)柳浪聞鶯櫻花擴展閱讀:
柳浪聞鶯公園北部早先的錢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園林風格,布局的庭院景區,沿用聚景園舊稱命名。園內亭台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矮牆漏窗,奇花異草,各據其位,合為勝景,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
每到陽春三月,綠柳籠煙時節,萬樹柳絲迎風飄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洶涌。這里的柳浪聞鶯公園,四個友誼、聞鶯、聚景、南園景區,布局開朗、清新、雅麗、朴實。柳浪下拍打著著紫楠、雪松、廣玉蘭、碧桃、海棠、月季、梅花等異木名花。
園東草地坪上聳立著「中日不再戰」紀念碑,聳立在日本櫻花的雪海之中,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情誼的象徵。園南隅有小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陳兆侖舊居。
2. 4月初杭州附近有看櫻花的地方嗎
杭州市內的櫻花觀賞點:
孤山:有西湖邊上最大最經典的兩株櫻花樹,就在平湖秋月和梅鶴版茶室之權間
太子灣:山腳下有不少櫻花樹,一般在鬱金香花展期間也開了,很漂亮
柳浪聞鶯:杭州最早有櫻花的地方,在鬼子來中國的時候(30年代)就有種植了
麴院風荷:有個什麼中日紀念碑,好像有不少日本送給杭州的櫻花
杭州市附近的櫻花:
無錫太湖黿頭渚:三萬株櫻花,規模極大,杭州開車也就兩個小時
安吉百草園:也有成片的櫻花
浙西天池:野櫻花,花期較晚基本在四月。在臨安大峽谷鎮浙西天池景區
3. 柳浪聞鶯有什麼故事
柳浪聞鶯( singing in the willows)
【圓明園景區】
柳浪聞鶯在文源閣西北,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建。在溪濱柳蔭間,豎立一座漢白玉石坊,坊楣題額「柳浪聞鶯」,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意境。此坊額曾流散於北京大學朗潤園,1977年運回圓明園,今展陳於西洋樓海晏堂遺址北側。
歷史上的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公園,地處西湖東南隅湖岸 ,佔地約二十一公頃。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園聚景園,其范圍南起杭州舊城清波門外,北至涌金門下,東倚城垣,西臨西湖水面,而且還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宋末元初,聚景園成為「散景園」,其南側地帶,被隨蒙元鐵騎南下而遷居杭州的回民擇為墓地;其中段之地,荒蕪淤塞成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澤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靈芝寺,顯應觀等顯赫堂皇的寺廟,也隨園景一起難逃厄運。到明代中葉,當年蔚然大觀的柳浪聞鶯勝景,只剩下柳浪橋,華光亭兩處破舊陳跡。清初,更是一派凄涼景象,紫珊老人(錢塘詩人徐逢吉)《少年游》詞的上半闕專寫地盛況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竄破冢,輦路已全荒。燕子飛來,桃花不語,閱過幾滄桑。」到一九四九年,柳浪聞鶯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樹各一,表忠觀(錢王祠)舊屋一區以及祠前方塘兩口。附近居民乾脆稱那裡為墳山窠。
今天的柳浪聞鶯
今日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公園北部早先的錢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園林風格,布局的庭院景區,沿用「聚景園」舊稱命名。園內亭台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矮牆漏窗,奇花異草,各據其位,合為勝景,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
公園東南辟為群眾游園文娛活動場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為杭州市民和八方遊客晨間鍛煉、假日休閑和節日慶典的好去處。每到夏秋季節,這里又是消暑納涼的「夜花園」,歌舞、戲曲、電影,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不定期舉辦的各種各樣的花展、燈會、民俗風情表演等,吸引著人們。
位於西湖東南岸,涌金門至清波門之間的濱湖地帶,為「西湖十景」之一。此景是欣賞三面雲山和一湖秀水之地,別具特色。其前身為南宋時的皇家花園--聚景園,元朝以後園蕪景敗。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興建清真寺,死後葬此,這里又俗稱回回墳。到清代時恢復柳浪聞鶯舊景。20世紀50年代逐漸興復。
每到陽春三月,綠柳籠煙時節,萬樹柳絲迎風飄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洶涌。這里的柳型各具特色:柳絲飄動似貴妃醉酒,稱「醉柳」;枝葉繁茂如獅頭,稱「獅柳」;遠眺象少女浣紗,稱「浣紗柳」等。故此地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現在這里建為柳浪聞鶯公園,全園分友誼、聞鶯、聚景、南園四個景區。園林布局開朗、清新、雅麗、朴實。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廣玉蘭及碧桃、海棠、月季等異木名花。園東草地坪上聳立著「中日不再戰」紀念碑,並植有日本櫻花,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情誼的象徵。園南隅有句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陳兆侖舊居。
4. 西湖櫻花在什麼地方
杭州的櫻花都集中在景區的太子灣公園、花港公園、柳浪聞鶯幾個地方
哪裡賞櫻花最美?
我們請教了市園文局綠化處、市綠化站、花港管理處工作人員,他們給了一些不錯的推薦。
太子灣公園
杭州最老牌的賞花勝地。這里的櫻花,大多是1988年時種的樹苗,差不多有1200棵。
太子灣里,日本早櫻、日本晚櫻都有。日本早櫻不稀奇,倒是要多留心日本晚櫻,也就是出名的重瓣櫻花,花瓣很多,重疊在一起,很飽滿。
最迷人的是,春天去太子灣,抬頭是櫻花,低頭便是鬱金香。
花港公園
有兩處種了櫻花,一處是在藏山閣,有20多棵日本早櫻;還有一處在雪松大草坪,有15棵櫻花。
在牡丹園的西邊的小角落,種了30多棵櫻花樹,樹下用竹子圍成了一個矮矮的籬笆圈,裡面種滿了二月蘭。站在櫻花樹下,看著眼前的一片粉白、一片淺紫,能想到的詞只有唯美、浪漫。
柳浪聞鶯
這里的櫻花樹很集中,170多棵種成一片,很有氣勢。偶有風一吹,粉白色的花瓣紛紛揚揚,這種「櫻花雨」,沒人會不動心。
170棵櫻花樹以日本早櫻為主,也有一些粉紅色的日本晚櫻。
植物園
植物園里各種花花草草都能找到,自然也少不了櫻花。
100多棵櫻花,分別種在桃花園、植物分類區和帳篷區。帳篷區最舒服,帶上朋友家人一起,搭上帳篷,慢慢賞花,最愜意。
中國茶葉博物館
茶博里的櫻花數量不多,但貴在精緻。
走進大門,沿著坡路往上走,國際茶文化交流中心前,有一片較集中的櫻花樹,共20多棵,都是日本早櫻。
前天,我們剛剛去過,站在櫻花樹下拍了好多張美美的照片。
孤山
孤山的櫻花種在兩個地方,一處是後孤山清雪廬,有20棵。另一處是在平湖秋月,西湖美術館的正對面,也就是傳說中的「櫻花王」了。
南山路
南山路凈慈寺附近,沿路種了幾百米的櫻花樹。昨天路過時,正是美到極致的時候。
城區里的櫻花
杭州大廈以東的環城北路,路邊的綠地里種了一些,三五成群地開著。
流水東苑靠近運河邊,也種了一片。
保俶北路與天目山路交叉口也有一片,路過時可以留心看看。
西湖大道的中央隔離帶里,也種了不少櫻花樹。
還有大關公園里,也有一片櫻花樹。
櫻花雖美,卻開不了很久,每年只美上10多天就要早早謝幕。趁著這幾天正是最美的時候,挑個喜歡的地方,去賞櫻花吧。
5. 杭州在哪兒什麼時候看櫻花最好
杭州看櫻花,一般都是指西湖邊的楊公堤,另外玉皇山上等地也有。
櫻花開放回的季節是每年的三月或四答月,具體開放日期和氣溫天氣有關。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農歷「陽春三月」前後了。
一般單朵櫻花的開放花期在7天左右,整株櫻花的花期在16天左右。
另外因為秋冬時節,特別是農歷十月「小陽春」這個月,溫度驟然下降後,只要條件適宜,都會出現少量的櫻花錯季開放。這種反季節開放在海棠、桃花、櫻花等都有機會出現,但花開的數量並不多。
比如杭州08年和09年的9月25日前後都出現過少量櫻花反季節開放。
但是想看整株櫻花樹的綻放還是要等到三,四月份。
6. 我們國內櫻花開放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中國大陸的櫻花是春季,三四月份開花的。
櫻花原產北半球溫帶環喜馬拉雅山地區,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長,主要在日本國生長。花每枝3到5朵,成傘狀花序,花瓣先端缺刻,花色多為白色、粉紅色。花常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隨季節變化,櫻花花色幽香艷麗,常用於園林觀賞。櫻花可分單瓣和復瓣兩類,單瓣類能開花結果,復瓣類多半不結果。
由於日本櫻花過於出名,他們曾培育出冠絕世界的品種,所以櫻花一定程度上指日本櫻花,或具有日本特色的櫻花品種。喜馬拉雅的櫻花傳往日本後,在精心培育下不斷增加品種,成為一個豐富的櫻家族。成為日本國花後,它更受關愛,也更受培養,出現觀賞性更強的高等品種。
然而,至今幾種原生於喜馬拉雅的櫻花還在日本生長,如喬木櫻、緋寒櫻等。雲南櫻花與日本櫻花同由原生騰沖、龍陵一帶的苦櫻桃演變而來,是一個變種,花由單瓣變重瓣,色由淡粉紅色變深粉紅色,這顏色與同為觀賞度很高的日本櫻花相區別,日本櫻花的花多為淡粉紅色
(6)柳浪聞鶯櫻花擴展閱讀
賞花佳地
太子灣公園
是杭州最老牌的賞花勝地。三四月份,正是賞櫻花的最佳時節。西湖邊太子灣公園是人們必去的賞花佳處。這里的櫻花,大多是1988年時種的樹苗,差不多有1200棵。綻放的櫻花都屬於華中櫻。太子灣公園共有櫻花500株左右,絕大多數是日本櫻花,日本早櫻、日本晚櫻都有。華中櫻僅有17株,都是3年前從井岡山引進的。
柳浪聞鶯
這里的櫻花樹很集中,170多棵種成一片,很有氣勢。偶有風一吹,粉白色的花瓣紛紛揚揚,這種「櫻花雨」,沒人會不動心。櫻花樹以日本早櫻為主,也有一些粉紅色的日本晚櫻。每到陽春三月,綠柳籠煙時節,萬樹柳絲迎風飄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洶涌。園東草地坪上聳立著「中日不再戰」紀念碑,聳立在日本櫻花的雪海之中,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情誼的象徵。
孤山
杭州孤山的櫻花種在兩個地方,一處是後孤山清雪廬,有20棵。另一處是在平湖秋月,西湖美術館的正對面,也就是傳說中的「櫻花王」了。孤山北面的西泠印社入口和清雪廬周圍,幾十株日本早櫻悄然盛開,雪白的花朵一簇簇投印在蒼翠山麓與柳綠間,遙望恍惚白雲在山間飄盪,微風拂過,紛紛揚揚的花瓣似晶瑩的雪片,灑落於尋春人的發際與肩膀。
武漢大學櫻花
武大櫻花開於三月中旬,至下旬最為鼎盛,花期較短,僅13-20天左右。在武大校園里,除櫻園外,第四教學樓、鯤鵬廣場、人文科學館、行政大樓、校醫院一帶以及工學部主教學樓、信息學部星湖、醫學部等處皆有櫻可賞。而最佳的賞櫻地點,還是莫過於「櫻園」,這片直接以「櫻」命名的園區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櫻花
7. 寧波哪裡有看櫻花的地方
寧波最適合看櫻花的地方,和開放時間如下:
1、綠野山莊櫻花基地
時間:3月初,3.10日左右將進入最佳觀賞期。
綠野山居門票:網路票:55元(原價60元)
(7)柳浪聞鶯櫻花擴展閱讀
櫻花是薔薇科櫻屬幾種植物的統稱,在《中國植物志》新修訂的名稱中專指「東京櫻花」,亦稱「日本櫻花」。櫻花品種相當繁多,數目超過三百種以上,全世界共有野生櫻花約150種,中國有50多種。
櫻屬植物有百餘種,分布北半球溫和地帶:亞洲、歐洲至北美洲,主要種類分布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鮮。中國北京、西安、青島、南京、南昌等城市均有庭園栽培。
我國櫻花觀賞有名的地方有:太子灣公園、柳浪聞鶯、杭州孤山、武漢大學櫻花、上海植物園等等。
8. 柳浪聞鶯的含義 簡介 急!!!!!!!!!!!!!!!!!!!!!!!!!!!!
南宋時為帝王御花園,稱聚景園,清代恢復柳浪聞鶯舊景。現為柳浪聞鶯公園,地處西湖東南隅湖岸 ,佔地約二十一公頃。 園林布局開朗、清新、雅麗、朴實。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廣玉蘭及碧桃、海棠、月季等異木名花。是欣賞西子濃妝淡抹的觀景佳地,臨水眺望,視野開闊,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 柳浪聞鶯
柳 浪 聞 鶯 明 /萬達甫 柳陰深靄玉壺清, 碧浪搖空舞袖輕。 林外鶯聲啼不盡, 畫船何處又吹笙。
編輯本段早春三月桃水生
南宋時其,它的范圍南起杭州舊城清波門外,北至涌金門下,東倚城垣,西臨西湖水面,而且還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宋末元初,聚景園成為「散景園」,其南側一帶,被辟為隨蒙元鐵騎南下遷居杭州的回民民墓地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興建清真寺,死後葬此,這里又俗稱回回墳;其中段之地,荒蕪淤塞成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澤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靈芝寺,顯應觀等顯赫堂皇的寺廟,也隨園景一起難逃厄運。到明代中葉,當年蔚然大觀的柳浪聞鶯勝景,只剩下柳浪橋,華光亭兩處破舊陳跡。 清初,更是一派凄涼景象,紫珊老人(錢塘詩人徐逢吉)《少年游》詞的上半闕專寫地盛況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竄破冢,輦路已全荒。燕子飛來,桃花不語,閱過幾滄桑。」清中期逐步恢復柳浪聞鶯舊景。到一九四九年,柳浪聞鶯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樹各一,表忠觀(錢王祠)舊屋一區以及祠前方塘兩口。附近居民乾脆稱那裡為墳山窠。 張岱的《西湖夢尋》中說道過個柳洲亭: 「柳洲亭,宋初為豐樂樓。高宗移汴民居杭地嘉、湖諸郡,時歲豐稔,建此樓以與民同樂,故名。門以左,孫東瀛建問水亭。高柳長堤,樓船畫舫會合亭前,雁次相綴。朝則解維,暮則收纜。車馬喧闐,騶從嘈雜,一派人聲,擾嚷不已。堤之東盡為三義廟。過小橋折而北,則吾大父之寄園、銓部戴斐君之別墅。折而南,則錢麟武閣學、商等軒冢宰、祁世培柱史、余武貞殿撰、陳襄范掌科各家園亭,鱗集於此。過此,則孝廉黃元辰之池上軒、富春周中翰之芙蓉園,比閭皆是。今當兵燹之後,半椽不剩,瓦礫齊肩, 蓬蒿滿目。李文叔作《洛陽名園記》,謂以名園之興廢,卜洛陽之盛衰;以洛陽之盛衰,卜天下之治亂。誠哉言也!余於甲午年,偶涉於此,故宮離黍,荊棘銅駝,感慨悲傷,幾效桑薴翁之游苕溪,夜必慟哭而返。」 其中的「高柳長堤,樓船畫舫會合亭前,雁次相綴。朝則解維,暮則收纜。車馬喧闐,騶從嘈雜,一派人聲,擾嚷不已。」之句,應是指靠近西湖岸邊的鬧市區,這一帶也是今天的河坊街。不過所說的三義廟現在卻無從考證,應和劉、關、張有關了。但下面張傑的《柳洲亭》中「誰為鴻蒙鑿此陂,涌金門外即瑤池」。所說的涌金門即在柳浪聞鶯之東應是不錯的。此亭早已不見了蹤跡,現在靠近水岸也立有一小亭,亭中有御制石碑,上書」柳浪聞鶯」四個大字,2010年再去探訪西湖的時候,卻不知道移到何處去了。 張傑《柳洲亭》詩: 柳浪聞鶯
誰為鴻蒙鑿此陂,涌金門外即瑤池。 平沙水月三千頃,畫舫笙歌十二時。 今古有詩難絕唱,乾坤無地可爭奇。 溶溶漾漾年年綠,銷盡黃金總不知。 王思任《問水亭》詩: 我來一清步,猶未拾寒煙。 燈外兼星外,沙邊更檻邊。 孤山供好月,高雁語空天。 辛苦西湖水,人還即熟眠。 趙汝愚《豐樂樓柳梢青》詞: 水月光中,煙霞影里,湧出樓台。 空外笙簫,雲間笑語,人在蓬萊。 天香暗逐風回,正十里荷花盛開。 買個小舟,山南遊遍,山北歸來。
編輯本段垂絛鵝黃弄水盈
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特色柳樹。 西湖的垂柳品種來源於天津北倉苗木基地,屬於稀有品種節節垂,現在在北方都幾乎絕跡。低垂青絲,如少女想著心事的叫垂柳;柳絲纖細風中飄動似貴妃醉酒的,稱「醉柳」;枝葉繁茂樹頭若如獅頭的,稱「獅柳」;遠眺象少女湖水旁浣紗漂絲的,稱「浣紗柳」等。百柳成行,千柳成煙,細柳絲絛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形成了真正具有神韻的的有「柳浪聞鶯」。 鶯 :雀形目,鶯科或林鶯科的小型鳴禽。 鶯類體小,善捕食昆蟲,鳴聲樂耳。見於花園、林地及沼澤地, 多為棕色、綠色、橄欖色、棕色、淺黃色和黑色。有近350種,與鶇及舊大陸翔食雀類近緣。鶯科的種類主要見於歐亞到澳大利亞及非洲一帶,為人們所熟知,因此各有其俗名,如黑頂鶯、白喉鶯,及棕柳鶯,葦鶯屬,短翅鶯屬,蘆鶯屬,樹鶯屬。 柳浪聞鶯
公園東南辟為群眾游園文娛活動場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為杭州市民和八方遊客晨間鍛煉、假日休閑和節日慶典的好去處。每到夏秋季節,這里又是消暑納涼的「夜花園」,歌舞、戲曲、電影,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不定期舉辦的各種各樣的花展、燈會、民俗風情表演等,吸引著人們。 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公園北部早先的錢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園林風格,布局的庭院景區,沿用「聚景園」舊稱命名。園內亭台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矮牆漏窗,奇花異草,各據其位,合為勝景,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 每到陽春三月,綠柳籠煙時節,萬樹柳絲迎風飄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洶涌。現在這里的柳浪聞鶯公園,四個友誼、聞鶯、聚景、南園景區,布局開朗、清新、雅麗、朴實。柳浪下拍打著著紫楠、雪松、廣玉蘭、碧桃、海棠、月季、梅花等異木名花。園東草地坪上聳立著「中日不再戰」紀念碑,聳立在日本櫻花的雪海之中,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情誼的象徵。園南隅有小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陳兆侖舊居。 交通情況:乘K4、38路清波門站下。
編輯本段十里長堤明如鏡
《柳 浪 聞 鶯 》 --揚眉 早春三月, 輕柔的風拂過八百里的錢塘, 柳浪聞鶯
帶來了南國溫暖的氣息, 融化了湖面上晶瑩的冰晶。 早春三月, 西子的水面盪開了柔柔的波, 將一湖的玉液揉搓成褶皺的綢, 推向錢王的府邸拍打著斑駁的基石。 早春三月, 岸上的伸吐出了毳毳的新綠, 把平坦的灘塗幻成榮榮的褥, 延續到巍峨的吳山的腳下。 早春三月, 岸邊的堤柳吐出了明黃的嫩丫, 將一頭的青絲散成庸懶蓬鬆的披發, 飄曳著淡裝少女澀澀的情思。 早春三月, 堤上的桃樹綻開了羞澀的笑容, 花團錦簇地怒放著嫣紅的花蕾, 醉卧在水光瀲灧的青石上。 早春三月, 繁茂的櫻枝敞開了青澀的胸懷, 將一樹的籽玉雕成繽紛的素蝶, 煽動著柔弱的翅漫舞在水榭樓閣間。 早春的三月, 翠綠的鶯鳥放開了婉轉的歌喉, 頌揚著暖融明媚的春光, 穿梭在柳簾花叢的眸光中。 柳浪聞鶯
舒緩的輕音樂從錢王祠中傳出, 帶著遠古質朴的韻律, 纏繞在青灰色的殿閣樓宇, 給人們已無盡的瑕思冥想。 伴隨著清揚悠韻的旋律, 在青石板搭砌的水塢上, 舞動著的是舒緩流暢的腳步; 在垂絛飄絲的柳蔭下, 挑動著的是青光寒影的劍風; 在桃紅櫻素的花叢中, 熱吻著的是那依依戀人, 香了一湖的春光。
編輯本段柳浪可聞夜啼鶯
柳浪聞鶯
北京圓明園的柳浪聞鶯景區在文源閣西北,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建。在溪濱柳蔭間,豎立一座漢白玉石坊,坊楣題額「柳浪聞鶯」,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意境。此坊額曾流散於北京大學朗潤園,1977年運回圓明園,今展陳於西洋樓海晏堂遺址北側。
9. "柳浪聞鶯"的歷史
歷史上的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公園,地處西湖東南隅湖岸 ,佔地約二十一公頃。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園聚景園,其范圍南起杭州舊城清波門外,北至涌金門下,東倚城垣,西臨西湖水面,而且還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宋末元初,聚景園成為「散景園」,其南側地帶,被隨蒙元鐵騎南下而遷居杭州的回民擇為墓地;其中段之地,荒蕪淤塞成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澤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靈芝寺,顯應觀等顯赫堂皇的寺廟,也隨園景一起難逃厄運。到明代中葉,當年蔚然大觀的柳浪聞鶯勝景,只剩下柳浪橋,華光亭兩處破舊陳跡。清初,更是一派凄涼景象,紫珊老人(錢塘詩人徐逢吉)《少年游》詞的上半闕專寫地盛況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竄破冢,輦路已全荒。燕子飛來,桃花不語,閱過幾滄桑。」到一九四九年,柳浪聞鶯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樹各一,表忠觀(錢王祠)舊屋一區以及祠前方塘兩口。附近居民乾脆稱那裡為墳山窠。
今天的柳浪聞鶯
今日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公園北部早先的錢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園林風格,布局的庭院景區,沿用「聚景園」舊稱命名。園內亭台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矮牆漏窗,奇花異草,各據其位,合為勝景,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
公園東南辟為群眾游園文娛活動場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為杭州市民和八方遊客晨間鍛煉、假日休閑和節日慶典的好去處。每到夏秋季節,這里又是消暑納涼的「夜花園」,歌舞、戲曲、電影,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不定期舉辦的各種各樣的花展、燈會、民俗風情表演等,吸引著人們。
位於西湖東南岸,涌金門至清波門之間的濱湖地帶,為「西湖十景」之一。此景是欣賞三面雲山和一湖秀水之地,別具特色。其前身為南宋時的皇家花園--聚景園,元朝以後園蕪景敗。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興建清真寺,死後葬此,這里又俗稱回回墳。到清代時恢復柳浪聞鶯舊景。20世紀50年代逐漸興復。
每到陽春三月,綠柳籠煙時節,萬樹柳絲迎風飄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洶涌。這里的柳型各具特色:柳絲飄動似貴妃醉酒,稱「醉柳」;枝葉繁茂如獅頭,稱「獅柳」;遠眺象少女浣紗,稱「浣紗柳」等。故此地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現在這里建為柳浪聞鶯公園,全園分友誼、聞鶯、聚景、南園四個景區。園林布局開朗、清新、雅麗、朴實。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廣玉蘭及碧桃、海棠、月季等異木名花。園東草地坪上聳立著「中日不再戰」紀念碑,並植有日本櫻花,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情誼的象徵。園南隅有句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陳兆侖舊居。
10. 柳浪聞鶯的相關美景
早春三月桃水生
南宋時期,它的范圍南起杭州舊城清波門外,北至涌金門下,東倚城垣,西臨西湖水面,而且還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宋末元初,聚景園改名為「散景園」,其南側一帶,被辟為隨蒙元鐵騎南下遷居杭州的回民墓地,巨商阿老丁,在杭州興建清真寺,死後葬此,這里又俗稱回墳;其中段之地,荒蕪淤塞成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澤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靈芝寺,顯應觀等顯赫堂皇的寺廟,也隨園景一起難逃厄運。到明代中葉,當年蔚然大觀的柳浪聞鶯勝景,只剩下柳浪橋,華光亭兩處破舊陳跡。
清初,更是一派凄涼景象,紫珊老人(錢塘詩人徐逢吉)《少年游》詞的上半闕專寫地盛況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竄破冢,輦路已全荒。燕子飛來,桃花不語,閱過幾滄桑。」清中期逐步恢復柳浪聞鶯舊景。到一九四九年,柳浪聞鶯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樹各一,表忠觀(錢王祠)舊屋一區以及祠前方塘兩口。附近居民乾脆稱那裡為墳山窠。
張岱的《西湖夢尋》中說道過柳洲亭:
「柳洲亭,宋初為豐樂樓。高宗移汴民居杭地嘉、湖諸郡,時歲豐稔,建此樓以與民同樂,故名。門以左,孫東瀛建問水亭。高柳長堤,樓船畫舫會合亭前,雁次相綴。朝則解維,暮則收纜。車馬喧闐,騶從嘈雜,一派人聲,擾嚷不已。堤之東盡為三義廟。過小橋折而北,則吾大父之寄園、銓部戴斐君之別墅。折而南,則錢麟武閣學、商等軒冢宰、祁世培柱史、余武貞殿撰、陳襄范掌科各家園亭,鱗集於此。過此,則孝廉黃元辰之池上軒、富春周中翰之芙蓉園,比閭皆是。今當兵燹之後,半椽不剩,瓦礫齊肩,
蓬蒿滿目。李文叔作《洛陽名園記》,謂以名園之興廢,卜洛陽之盛衰;以洛陽之盛衰,卜天下之治亂。誠哉言也!余於甲午年,偶涉於此,故宮離黍,荊棘銅駝,感慨悲傷,幾效桑薴翁之游苕溪,夜必慟哭而返。」
其中的「高柳長堤,樓船畫舫會合亭前,雁次相綴。朝則解維,暮則收纜。車馬喧闐,騶從嘈雜,一派人聲,擾嚷不已。」之句,應是指靠近西湖岸邊的鬧市區,這一帶也是今天的河坊街。不過所說的三義廟卻無從考證,應和劉、關、張有關了。但下面張傑的《柳洲亭》中「誰為鴻濛鑿此陂,涌金門外即瑤池」。所說的涌金門即在柳浪聞鶯之東應是正確的。此亭早已不見了蹤跡,靠近水岸也立有一小亭,亭中有御制石碑,上書柳浪聞鶯四個大字,2010年再去探訪西湖的時候,卻不知道移到何處去了。
張傑《柳洲亭》詩:
誰為鴻濛鑿此陂,涌金門外即瑤池。
平沙水月三千頃,畫舫笙歌十二時。
今古有詩難絕唱,乾坤無地可爭奇。
溶溶漾漾年年綠,銷盡黃金總不知。
王思任《問水亭》詩:
我來一清步,猶未拾寒煙。
燈外兼星外,沙邊更檻邊。
孤山供好月,高雁語空天。
辛苦西湖水,人還即熟眠。
趙汝愚《豐樂樓柳梢青》詞:
水月光中,煙霞影里,湧出樓台。
空外笙簫,雲間笑語,人在蓬萊。
天香暗逐風回,正十里荷花盛開。
買個小舟,山南遊遍,山北歸來。
北京圓明園的柳浪聞鶯景區在文源閣西北,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建。在溪濱柳蔭間,豎立一座漢白玉石坊,坊楣題額「柳浪聞鶯」,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意境。此坊額曾流散於北京大學朗潤園,1977年運回圓明園,今展陳於西洋樓海晏堂遺址北側。 垂絛鵝黃弄水盈
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特色柳樹。 西湖的垂柳品種來源於天津北倉苗木基地,屬於稀有品種節節垂,在北方都幾乎絕跡。低垂青絲,如少女想著心事的叫垂柳;柳絲纖細風中飄動似貴妃醉酒的,稱「醉柳」;枝葉繁茂樹頭若如獅頭的,稱「獅柳」;遠眺象少女湖水旁浣紗漂絲的,稱「浣紗柳」等。百柳成行,千柳成煙,細柳絲絛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形成了真正具有神韻的的有「柳浪聞鶯」。
鶯 :雀形目,鶯科或林鶯科的小型鳴禽。
鶯類體小,善捕食昆蟲,鳴聲樂耳。見於花園、林地及沼澤地, 多為棕色、綠色、橄欖色、棕色、淺黃色和黑色。有近350種,與鶇及舊大陸翔食雀類近緣。鶯科的種類主要見於歐亞到澳大利亞及非洲一帶,為人們所熟知,因此各有其俗名,如黑頂鶯、白喉鶯,及棕柳鶯,葦鶯屬,短翅鶯屬,蘆鶯屬,樹鶯屬。
公園東南辟為群眾游園文娛活動場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為杭州市民和八方遊客晨間鍛煉、假日休閑和節日慶典的好去處。每到夏秋季節,這里又是消暑納涼的「夜花園」,歌舞、戲曲、電影,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不定期舉辦的各種各樣的花展、燈會、民俗風情表演等,吸引著人們。
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公園北部早先的錢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園林風格,布局的庭院景區,沿用「聚景園」舊稱命名。園內亭台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矮牆漏窗,奇花異草,各據其位,合為勝景,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
每到陽春三月,綠柳籠煙時節,萬樹柳絲迎風飄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洶涌。這里的柳浪聞鶯公園,四個友誼、聞鶯、聚景、南園景區,布局開朗、清新、雅麗、朴實。柳浪下拍打著著紫楠、雪松、廣玉蘭、碧桃、海棠、月季、梅花等異木名花。園東草地坪上聳立著「中日不再戰」紀念碑,聳立在日本櫻花的雪海之中,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情誼的象徵。園南隅有小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陳兆侖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