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粉荷花
Ⅰ 荷花的畫法
1、准備好畫紙畫筆,首先畫出第一瓣荷花的花瓣,如下圖所示:
Ⅱ 粉彩荷花吸杯的歷史及背後的故事
清光緒年間製作。它形如一朵盛開的荷花,粉白粉紅的花瓣中,花蕊嫩黃,花梗碧綠。杯子內底上,脈絡清晰的花瓣間,有一小孔,與花梗相連,花梗中空,作用相當於吸管。在古代,這種自帶固定吸管的杯子,名「吸杯」。據《酉陽雜俎》記載,以荷葉作酒杯,在唐時文人雅士中非常流行。他們把荷葉連著長梗折下,架在硯盒上,用簪頭刺破蒂芯,讓酒灌入中空的荷梗。再將荷梗向上拉起,彎成大象鼻子似的弧形,然後主賓輪流以嘴含住荷梗的端頭,用力吸吮,其妙處在於能令酒水染上荷葉的香氣,使人倍感清涼。於是,由此衍生出人工製作的「碧筒杯」。只不過,「碧筒杯」大多為蓮葉型,荷花造型並不多見。
粉彩荷花吸杯又名「光緒粉彩秋操杯」,其花梗背面,書有「大清光緒三十四年太湖附近秋操記念」字樣。所謂「秋操」,即「秋季軍事訓練」,是晚清政府檢閱陸軍新軍編練結果的軍事演習。在經歷了甲午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的慘敗後,清廷終於認識到,要想在內外交困中繼續生存,就必須編練新軍,實行軍事現代化。從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共舉行過三次「秋操」,第一次在河北河間舉行,隨後還有河南「彰德秋操」、無錫「太湖秋操」。「秋操杯」就是清政府為紀念這幾次「大閱兵」而特製的杯子。只不過,「河間秋操」與「彰德秋操」紀念杯,都是普通的杯子形狀。據說,這款「太湖秋操杯」,之所以設計為粉紅荷花形,其中包含有「一片丹心報效朝廷」的寓意。這種瓷質吸杯,本為古代江南人消夏時節啜吸飲料所用,若放在文人墨客的書桌茶案間,或閨閣幽窗的熏籠綉塌畔,都不失為一種別致的情調與風雅。但是,以如此形色的瓷杯賞賜新軍將士、紀念大閱兵,是否有失莊重呢?
果然,這種盛放冷飲的荷花吸杯,很快就賞給新軍將士一杯「冷水」:正當太湖秋操如火如荼進行時,突然從京城傳來「噩耗」,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幾乎同時「駕崩」。秋操只好暫停,全國上下舉行哀禮。太後、皇帝先後辭世,朝野震動,人心惶惶,正當此時,又從安慶傳來「兵變」消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次「兵變」就是著名的「安慶馬炮營起義」,由陳獨秀、柏文尉等革命黨人發動,雖然起義未能成功,卻為辛亥革命探索出了一條武裝奪取政權的新路。
粉彩荷花吸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