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彩虹橋
A. 在那彩虹橋 彩虹橋歷史 文化 長寬度
世界著名的瀑布主要有:尼亞加拉大瀑布、維多利亞瀑布、伊瓜蘇瀑布、安赫爾瀑布、黃果樹瀑布、壺口瀑布等。
尼亞加拉瀑布位於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間,山羊島把瀑布隔開,西邊屬加拿大。大瀑布因其外表形成一個馬蹄狀而又稱馬蹄瀑布。瀑布水聲震耳欲聾,水汽既浩翰又高聳。當陽光燦爛時,大瀑布的水花便會升起一座七色彩虹。冬天時,瀑布表面會結一層薄薄的冰,那時,瀑布便會稍許安靜一點。瀑布下游有為遊人准備的游覽船,船名也別有意味,叫「霧中小姐」,她能夠帶著你穿梭於波濤洶涌的瀑布之間,使你真正置身於撲朔迷離的水霧之中,盡情享受驚心動魄的濤聲,接受大自然的洗禮。
維多利亞瀑布位於非洲贊比西河的中游,尚比亞與辛巴威接壤處。瀑布寬1700餘米,最高處108米,寬度和高度比尼亞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約934立方米/秒。贊比西河抵瀑布之前,舒緩地流動,而瀑布落下時聲如雷鳴,當地居民稱之為「莫西奧圖尼亞」(意即「霹靂之霧」)。維多利亞瀑布的水瀉入一個峽谷,峽谷寬度從25米至75米不等。
伊瓜蘇瀑布位於阿根廷和巴西邊界上的伊瓜蘇河。這是一個馬蹄形瀑布,高82米,寬4千米,是尼亞加拉瀑布寬度的4倍,比維多利亞瀑布還要寬很多。懸崖邊緣有許多樹木叢生的岩石島嶼,使伊瓜蘇河由此跌落時分作約275股急流或瀉瀑,高度60至82米不等。雨季時候,瀑布最大流量可達12750立方米/秒,年平均約為1756立方米/秒。
安赫爾瀑布,又稱丘倫梅魯瀑布,位於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州蓋亞那高原的卡羅尼河支流丘倫河上。瀑布從平頂高原奧揚特普伊山直流而下,幾乎未觸及陡崖面,一瀉到地,其落差達979米,成為世界最高的瀑布。瀑布在深山密林之中,本來鮮為人知,1935年被美國探險家安赫爾於飛行中發現,因此得名。
黃果樹瀑布位於貴州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的白水河上,白水河流經當地時河床斷落成九級瀑布,黃果樹為其中最大一級。瀑布寬約80米,落差66米,洪峰時流量達2000多立方米/秒。以水勢浩大著稱,是世界著名瀑布之一。瀑布後面的絕壁上凹成一洞,洞深20多米,洞口常年為瀑布所遮,人稱「水簾洞」,在此可觀看到瀑布飛下的奇特景象。
壺口瀑布位於陝西宜川和山西吉縣之間,黃河在偏關老牛灣撞開了山西的大門,然後轉而奔流向南,好似一把利劍把秦晉高原一劈兩半,豁開一道深邃的峽谷。250米的河谷變成30米。滔滔黃河,奔流到此,河道急劇變窄,這時河水奔騰怒嘯,跌進約30米落差的深潭中,山鳴谷應,形若巨壺沸騰,故名「壺口瀑布」。
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爾瀑布,又稱丘倫梅魯瀑布,落差979米,是尼亞加拉瀑布的18倍。位於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州蓋亞那高原的卡羅尼河支流丘倫河上。
世界最寬的瀑布——伊瓜蘇瀑布,呈馬蹄形,高82米,寬約4000米,為世界最寬的瀑布,平均每秒鍾流量為1,700立方米,按水量居世界第六位。
世界最大的瀑布群——九龍瀑布群
1、尼亞加拉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位於加拿大與美國的交界處的尼亞加拉河上,河中的高特島把瀑布分隔成兩部分,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靠近加拿大一側,高56米,長約670米,較小的為亞美利加瀑布,接鄰美國一側,高58米,寬320米。尼亞加拉瀑布及由它沖出來的尼亞加拉峽谷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地質條件,其中頁岩的不斷被水流沖刷,使得瀑布在1842年至1905年間平均每年向上遊方向移動170厘米。美加兩國政府為保護瀑布,曾耗巨資修建了一些控制工程,使瀑布對岩石的侵蝕有所減小。
2、維多利亞瀑布
維多利亞瀑布位於非洲贊比西河的中游,尚比亞與辛巴威接壤處。瀑布寬1700餘米,最高處108米,寬度和高度比尼亞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約934立方米/秒。贊比西河抵瀑布之前,舒緩地流動,而瀑布落下時聲如雷鳴,當地居民稱之為「莫西奧圖尼亞」(意即「霹靂之霧」)。維多利亞瀑布的水瀉入一個峽谷,峽谷寬度從25米至75米不等。
3、伊瓜蘇瀑布
伊瓜蘇瀑布位於阿根廷和巴西邊界上的伊瓜蘇河。這是一個馬蹄形瀑布,高82米,寬4千米,是尼亞加拉瀑布寬度的4倍,比維多利亞瀑布還要寬很多。懸崖邊緣有許多樹木叢生的岩石島嶼,使伊瓜蘇河由此跌落時分作約275股急流或瀉瀑,高度60至82米不等。11月至3月的雨季中,瀑布最大流量可達12750立方米/秒,年平均約為1756立方米/秒。
其他著名瀑布
(1) 安赫爾瀑布:位於委內瑞拉,是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979米)。
(2) 非洲南部的土格拉瀑布
(3) 坦尚尼亞、尚比亞間的卡蘭博瀑布
(4) 美國加利福尼亞約塞米蒂瀑布(yosemite falls)
(5) 蓋亞那、委內瑞拉拉庫克南瀑布
(6) 紐西蘭的索恩蘭瀑布
(7)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沃洛蒙比瀑布
(8) 挪威的西馬多拉瀑布
(9) 挪威的東馬多拉瀑布
(10) 法國的加瓦林瀑布
(11) 格爾索帕瀑布:位於印度卡納培克邦西部,沙拉瓦蒂河上,高差達289.09米。印度落差最大的瀑布。
(12) 伊瓜蘇瀑布:位於阿根廷和巴西邊界上伊瓜蘇河與巴拉那河匯合點上游23公里處,是南美洲最大瀑布。
(13) 孔恩瀑布:位於寮國占巴寨省湄公河段上,寬9.7公里,是世界上流水量最大的瀑布
1.壺口瀑布。在中國,從來沒有一條河被賦予這么多的榮譽和責任,黃河在被尊為「母親」時,也被寄託了太多的歷史使命。黃河流經晉陝峽谷到達吉縣境內,水面一下子從400多米寬收縮為50餘米,《書·禹貢》中只用八個字:「蓋河漩渦,如一壺然。」壺口瀑布的形象躍然紙上。
2.廬山瀑布 廬山瀑布群的主要瀑布有: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潭和烏龍潭瀑布、王家坡雙瀑和玉簾泉瀑布等。因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的名句為人熟知。
3.馬嶺河瀑布:中國最大瀑布群。馬嶺河發源於烏蒙山脈,馬嶺河的瀑布飛泉有60餘處,而壁掛崖一帶僅2公里長的峽谷中,就分布著13條瀑布,形成一片壯觀的瀑布群。最具特色的是珍珠瀑布,4條潔白而輕軟的瀑布從200多米高的崖頂跌落下來,在層層疊疊的岩頁上時隱時現,撞擊出萬千水珠,水珠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似有人居高臨下篩落滿崖的浪花。
4.流沙瀑布:最細膩的瀑布。位於湘西的流沙瀑布落差達216米,據說居全國之冠。從德夯鎮出來,村寨小路步行前往流沙瀑布,一路且行且停,在一個拐彎處,便能遠遠看到瀑布了。大部分時候,瀑布從絕壁之上騰空而下,極高的落差,流水到了下面就散落成流沙狀。
5.九寨溝瀑布:最潔凈的瀑布群.在九寨溝里,沿著水流步行是一種無比美妙的享受。從箭竹海、熊貓海、五花海、孔雀河到珍珠灘,從皚皚的積雪到淙淙的溪水,從紛亂的瀑布到靜守的湖泊,無論多麼清純的溪流走的也是如大江大河一樣坎坷的生命之路,水的幸運和悲壯都裸露在大地。
6.鏡泊湖瀑布:中國最大火山瀑布。長久以來,牡丹江一直是一條很溫順的河流,一萬年前的火山爆發,改寫了牡丹江的生命流程。第四紀玄武岩流在吊水樓附近形成了天然堰塞堤,攔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水位而形成了90多平方公里的鏡泊湖。呼嘯奔騰的湖水漫過平滑的熔岩床面,從斷層峭壁上飛瀉而下,在豐水期時形成寬40米、落差20多米的大瀑布,它是中國最大的火山瀑布。
7.黃果樹瀑布黃果樹瀑布是白水河上最雄渾瑰麗的樂章,它將河水的緩游漫吟和歡躍奔騰奇妙地糅合在一起。從68米高的懸崖之巔跌落的是整整一條河的熱忱,它既有水量豐沛、氣韻萬千的恢宏,又有柔細飄逸、楚楚依人的漫柔,81米寬的瀑面上水汽飄然,若逢適當的陽光照射還可形成迷人的彩虹。
8.銀練墜瀑布銀練墜瀑布在天星橋景區內,離黃果樹瀑布只有7公里。天星橋是一個岩溶地貌公園,這里有很多小山,路是繞湖而過的,攀上一座石峰,才發現到對面的山峰去必然過一座形狀獨特的橋,它是天然形成的石橋,中間插著一塊石頭如流星墜落時碰巧構成,天星橋正是得名於此。過了橋,就到了天星洞,洞里特別令人叫絕的是一片石筍群,酷似傳說中的八仙,邊上又有一泓淺水,故稱「八仙過海」。出洞之後,眼前是冒水潭,亂石叢由於高低不平,流水便有了瀑布的形態,眾多小瀑布又構成壯麗的氣勢。
緊接著出現的就是銀練墜瀑布了,幾塊巨岩猶如自然垂下的肩膀,讓流水輕盈地漫過,緩緩地匯聚在深潭裡。岩石表面就像粗糙的皮膚,流水在上面形成了美麗的銀色顆粒,因此整個景觀就彷彿銀練紛垂,其柔美風韻讓人的心一下子軟了幾分。
9.德天瀑布 :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碑約50米,離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約208公里。主體瀑布寬100米,縱深60米,落差70米,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瀑布總寬208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
游德天景區,首數德天瀑布。德天瀑布位於大新縣歸春河上游,距中越邊境53號界碑約50米。清澈的歸春河是左江的支流,也是中越邊境的國界河,德天瀑布則是它流經浦湯島時的傑作。浩浩盪盪的歸春河水,從北面奔涌而來,高崖三疊的浦湯島,巍然聳峙,橫阻江流,江水從高達50餘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堅石上,水花四濺,水霧迷朦,遠望似縞絹垂天,近觀如飛珠濺玉,透過陽光的折射,五彩繽紛,那嘩嘩的水聲,振盪河谷,氣勢十分雄壯。瀑布寬100多米,縱深60多米,落差近50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國瀑布,被國家定為特級景點。它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就像章一對親密的姐妹。中越邊民在瀑布的下游,進行著邊貿往來,以前是肩挑人扛,現在已用車船運載了。
B. 桃花潭在哪個省(市)
桃花潭在安徽涇縣青弋江一段。
桃花潭,長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歷史名勝。位於安徽省涇縣以西40公里桃花潭鎮翟、萬二村之間。
桃花潭水深碧綠,清澈晶瑩,翠巒倒映,山光水色,尤顯旖旎。唐代詩人李白一曲《贈汪倫》使潭顯名於世,成為歷史名勝。潭兩岸,有汪倫踏歌送別李白處東園古渡、踏歌岸閣、壘玉墩、書板石、彩虹崗、謫仙樓、釣隱台、懷仙閣、汪倫墓等景點。
(2)桃花潭彩虹橋擴展閱讀:
流域概況
桃花潭鎮,原為陳村鎮(鄉)、厚岸鄉、包合鄉三個鄉鎮。陳村位於涇縣城西南,距縣城40公里。境域橫跨青弋江上游兩岸,桃花潭居其中,西岸萬村街,有東園渡相連。東與茂林鎮為鄰,西南與黃山市新豐、龍門2鄉接壤,北與包合、安吳兩鄉毗連。
境內多山,東南高,西北偏低,中部為河谷沖積平原。丹山為全境最高點,海拔761.7米。土地129045畝,86.03平方公里。人口1331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4.74人。
全鎮有耕地10801畝,水田9645畝,盛產水稻、油菜籽、茶葉,蠶繭生產居全縣之首。有山場87348畝,林地28221畝,盛產松、杉、檫等木材和毛竹。
C. 幫我翻譯幾個詞!
文昌閣
Wenchang Gallery
只能幫你那麼多。
D. 桃花潭在哪
桃花潭位於安徽涇縣以西40公里處。
桃花潭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平湖緊緊相連,因內唐代詩人李白《贈汪容倫》而名揚天下。潭面水光瀲艷,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聳立,古樹青藤紛披,猶如仙境。
桃花潭四周點綴著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屹立千年的壘玉墩,深藏奧妙的書板石、李白醉卧的彩虹崗、踏歌聲聲的古岸閣、青磚黑瓦的古民居。
(4)桃花潭彩虹橋擴展閱讀:
相關詩詞
《贈汪倫》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麼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李白游涇(jīng)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附近賈村的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便由此結下深厚的友誼。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E. 西安什麼地方好玩
其實,最近抄4-5年,西安發展的非常迅速。我這里不是說工業,商貿的發展,而是新一屆城市領導人努力打造山水之城,人文長安的信念。相信,有了青山綠水,有了優美風景,還怕沒有投資者嗎?尤其是西北方向的漢城湖公園,小橋流水,綠樹紅花煞是美景。東邊的滻灞生態區,灞河濕地公園一期,滻河生態公園無不讓人流連忘返,我突然有一天路過,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我還以為來到了江南才有的江河湖泊的地方,我們西安也有。桃花潭,廣運潭,斜拉彩虹橋,真有了一種大海的感覺。沿河兩岸高低,錯落有致的灌木,喬木,花草無不體現出設計者的良苦用心。濕地里和湖泊里的水鳥,鸛類,鶴類成群結隊,悠哉悠哉。。。。。在大都市的邊上竟然有如此大面積的濕地,湖泊,綠地(面積超過40餘平方公里)這是西安人的幸事,是西安人邁上綠色理念台階的第一步。真的,西安越來越美,越來越綠,現在很多來過西安的遊客都會說,西安哪裡像個北方或西北城市?背靠大秦嶺,北鄰渭北高原,關中平原豈不是古代那個「天府之國」??
F. 桃花潭在什麼地方
桃花潭,長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歷史名勝。位於安徽省涇縣以西40公里桃花潭鎮翟、萬二村之間。
陳村水庫大壩上游水域面積13.2萬畝,水深40~70米。東至西長達80公里,常年通航。實際放養水面8.9萬畝。湖中島嶼星羅棋布,湖光瀲艷,風景如畫,已辟為旅遊勝地。
(6)桃花潭彩虹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陳村為涇縣古鎮之一。原稱水東,古稱南陽鎮。桃花潭兩岸翟、萬二村素為鄉村集市。建國後行政建制先後為水東鄉公社、桃潭公社。1950年代末在該鎮自然村——打漁陳家建陳村水庫和水電站,後改名桃花潭鎮,1987年改桃花潭鎮。
鎮人民政府所在地陳村街(即翟村)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緊依桃花潭畔,山環水繞、風光秀麗。唐天寶年間(742~755),詩人李白應本地豪士汪倫之邀暢游桃花潭。
G. 西安有好玩的地方嗎
有。
1.西安秦嶺歡樂世界:在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西門外,坐游路,秦嶺野生動物園下。
2.西安西部之光電視塔。坐公交在電視塔下。
3.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坐公交在含元路口下。往西就是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4.西安市空中載人氦氣球——「曲江眼」,在曲江池中和廣場東北側。坐公交22路、212路,重陽廣場下。
5.大唐芙蓉園(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坐公交在大唐芙蓉園下。
6.西安曲江新區盛世嘉年華游樂園。坐501路、601路、游8(610)路、曲江海洋世界下。盛世嘉年華游樂園在曲江海洋世界東側。
7.曲江遺址公園(目前西安市最大的游樂公園)。坐公交在大唐芙蓉園南門下。
8.大唐不夜城。坐公交在大雁塔南廣場下。
9.西安漢城湖。坐公交在郭家村、朱宏路機電市場、李下壕村、灃惠路、福迪汽貿、大白楊村下。
10.2012年4月28日以後免費到西安世園公園(西安世園會)。西安世園會閉園後改造為西安世園公園、西安滻灞樂園兩個板塊,成為結構完整、布局合理的永久公園。 世園會會址將按照「總體保留、提升豐富、科學利用」的原則和思路進行規劃,保持現有大格局不變,綠色基調不變,保留世園會四大標志性建築、三大服務區及部分展園。
H. 桃花潭是什麼地方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在桃花潭一地,汪倫送別大詩人李白,李白有感而發寫下名傳千古的佳作《贈汪倫》。
I.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潭水鱖魚肥詩意
漁歌子,詞牌名
漁歌子①•【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②
桃花流水鱖魚肥。③
青箬笠,④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張志和(約730-約810),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少年有才學,擅長音樂和書畫,很受唐肅宗重視,後隱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作品多寫閑散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唐朝肅宗時待詔翰林。後因事貶官,赦還,不復仕進,居江湖,自號煙波釣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詩》錄其九首詩詞。漁歌子,詞調名,又名漁父歌。本為唐朝教坊曲。分單雙調兩種,單調27字,五句,四平韻;雙調50字,仄聲。張志和《漁歌子》共有五首,全是單調。
【釋詞】
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吳興縣西南。
鱖魚:即民間所說桂魚,細鱗,淡黃帶褐色斑紋,味道鮮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葉編制的帽子,用來擋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編制的防雨衣服。
不須:不需要.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雙調,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於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②西塞山:即道士磯,在湖北大冶縣長江邊。
③鱖(音貴)魚:俗稱「花魚」、「桂魚」。
④箬笠:用竹篾編成的斗笠。
【意思】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的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願回家。
【品評】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里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釣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依陸游《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 者。」蘇軾謫居黃州時,曾游其地,有雲:「元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鷓鴣天》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張志和的《漁歌子》到日本
中日友好,早在唐代就形成高潮。日本先後派往中國的「遣唐使」有十三次,歷盡艱辛險阻的中國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更屬美談,鑒真與日本的阿倍仲麻呂對中日邦交的貢獻,銘刻史冊,人所周知。
然而,為奠定中日友誼豐碑,立過「特殊」功勞的,尚有位不出國的使者,他便是唐代文學家,自稱「煙波釣徒」的張志和。張志和的名詞《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清人劉熙戴的《藝概》曾將它譽為[風流千古]的佳作。它不僅是中國唐詞的宗祖,而且也是日本詞學的開山。
張志和的《漁歌子》宛如架於中日之間的一座彩虹之橋。《日本填詞史學》中有所記載:大約在張志和寫成《漁歌子》四十九年後(公元八百二十三年,即日本平安朝弘仁十四年)詞傳到日本。當時的嵯峨天皇讀後備加贊賞,親自在賀茂神社開宴賦詩,其時皇親國戚、學者名流,皆隨嵯峨天皇和唱張志和的《漁歌子》。誠然,張志和未曾赴宴詠和,實為憾事,但和者爭相仿效《漁歌子》而作,《漁歌子》撥響了中日人民的心弦。近代老詞學家夏承燾,在詠嵯峨天皇絕句中曾雲:「一脈嵯峨孕霸才……桃花泛飄上蓬萊。」正是對此極好的贊頌。
日本嵯峨天皇對漢詩造詣很深,在宴會上親作五首,其中第三首曰:
青春林下渡江橋,湖水翩翻入雲霄。
閑釣醉,獨棹歌,往來無定帶落潮。
席間天皇年僅十七歲的女兒內親王智子,聰穎過人,她吟和的兩首,更為神社開宴生色不少:
春水洋洋滄浪清,漁翁從此獨濯纓。
何鄉里?何姓名?潭裡閑歌送太平。
這些詞章,有十三首收錄在日本《經國集》里。近代日本學者浦松友久,在《關於越調詩的二、三問題——唐代新聲在日本的遺留》論文指出《越調詩》的體裁特點很容易使人聯想起《經國集》卷十四保存的《漁歌》組詩,關於這一組以嵯峨天皇的五首詩為中心的十三首詩,是一些與《漁歌子》譜系,即以張志和和《漁父》為原作的稱為[詞]的 詩歌新形式有關的作品。
可見,張志和的《漁歌子》對日本詞學的血緣關系,是不同尋常的。
點評:
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一闋,風流千古。東坡嘗以成句用入鷓鴣天,又用於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尤未如原詞之妙通造化也。太白菩薩蠻、憶秦娥,張志和漁歌子,兩家一憂一樂,歸趣難名。
名句賞析——桃花流水鱖魚肥
這是一首傳唱悠遠的詞,所描寫的是西塞山邊的景色:空中有白鷺高飛,而山下的小溪邊,盛開著叢叢鮮艷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條條鮮活肥美的鱖魚,還有那溫和的斜風細雨,這是一幅多麼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機勃勃,而且充滿了喜氣。而春色中的人,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灑浴在斜風細雨之中,享受著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為這景色的一部分。這風、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難怪他要流連忘返了。「不須歸」除了指不回家外,還指棄官隱居,一去不返。那個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潔、不願做官的隱居者,也是詩人自己。他熱愛淳樸美麗的大自然,認定這美麗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讓自己悄然溶入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對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觸和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