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後花園
❶ 請說一下關於孔府的風景作文
走出孔廟,我們便來到了與它相鄰的孔府,這可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居住的地方!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其子孫可世代相襲、輩輩相衍。孔府還有「天下第一家」的美譽哦!
第一眼看到就是孔府的大門,它的正中懸掛著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大門兩側有一幅奇怪的對聯,大家都說它是「天下第一聯」。上聯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意在贊頌孔府與國家同休戚、共命運,與蒼天共長久。奇怪的是這副對聯有兩個字似乎筆誤,一個是「富」字,一個是「章」字,「富」 字少了上面一點,叫富貴沒頭,永遠富貴;「章」字一豎通到上面,叫文章通天,這樣一解釋可以說是獨具匠心了!
重光門是孔府的第二道門,它沒有連接的圍牆,關於重光門還有個故事呢:重光門如同一個虛設的門,不能擋住任何人,因為四周沒有連上圍牆,實際它是皇帝為孔家發的獎狀,賜名「恩賜重光門」, 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允許建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有此殊榮。虛擬的門干什麼用呢?它用來帝王大典、迎接「聖旨」時,此門才在13聲炮聲中徐徐啟開,現在迎接某些領導人才會打開,聽說建國後只開過兩次。
然後是大堂,二堂和三堂了。 大堂是比較重要的地方,是當年衍聖公接讀詔書會見政要之地,大堂里擺設著歷代子孫所獲得的榮譽,可見朝廷對於孔子的尊敬;「二堂」是宣示典章禮儀的地方,有對內的意思了;「三堂」舊稱「退廳」,為辦家務事及訊奴之地。在三堂里,不得不說的就是「戒貪圖」了,這是由成語「貪得無厭」所畫的。據傳,貪是天界中的神獸,雖然狀似麒麟,但其本質確與麒麟有著天壤之別。麒麟是有名的仁獸,專為人間一切善良的人造福。而貪則是傳說中的貪婪之獸,其生性十分饕餮,貪得無厭。壁畫上貪四周的彩雲中,全是被其佔有的寶物,應有盡有,但它並不滿足,仍然目不轉睛地對著太陽張著血盆大口,妄圖將太陽吞入腹中,真可謂是野心之大,慾望之無窮盡也。衍聖公將這幅畫繪在內宅的屏門上,告誡子孫不要貪得無厭。
再往前走,就是後堂樓和後花園了。導游說這里的花園比故宮的花園還要大呢。後花園有一棵非常神奇的樹,一棵槐樹從柏樹的中間生出,把柏樹一分為五,這就是「五柏抱槐」。另外,園西還有一幅非常有名的壁畫,畫中的一條大路無論你從哪個方向看,路口都始終朝著你。可是,爸爸告訴我,這從透視學的角度來解釋就再平常不過了。
孔家的後代獲得了那麼多的榮譽是因為他們都遵循孔子的儒家思想的教誨,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這不也正是我們應該遵循的嗎?
❷ 曲阜孔府共有有多少房間
現在孔府佔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
孔 府
聖府大門——為間五檁懸山式建築,匾書"聖府二字",為明朝嚴嵩所書
孔府大堂——為當年宣讀
聖旨、接見官員、審理
重大案件之處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漢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孫孔霸為「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賜金二百斤,宅一區」。這是封建帝王賜孔子後裔府第的最早記載。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宋徽宗時封為世襲「衍聖公」,孔府也就稱「衍聖公府」。現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築,包括廳、堂、樓、軒等463間,共九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孔子死後,子孫後代世代居廟旁守廟看管孔子遺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已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孔子後裔一直是在孔廟東邊。隨著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爵封的提高,孔府建築不斷擴大,至宋、明、清達到現在規模。現在孔府佔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
孔府有前廳、中居和後園之分。前廳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衍聖公為正一品官階,列為文臣之首,享有較大的特權。前廳另設知印、掌書、典籍、司樂、管勾和百戶廳等六廳辦事機構,為孔府服務。
中居即內宅和後花園,是衍聖公及其眷屬活動的地方。內宅的前後樓是府上老爺、太太、少爺和小姐的住房,現陳列著當年的生活用品,如古老的紅木傢具和新式的沙發。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房間內就擺設著當時結婚時用的中西結合的傢具。
最後一進是花園,又名鐵山園。園內假山、魚池、花塢、竹林以及各種花卉盆景等一應俱全。尤為難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樹,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為世所罕見。孔府現在還保存著不少歷代珍貴文物,如商周銅器、元明衣冠、古代書畫、名人墨跡以及竹雕玉琢、瓷器琺琅等藝術珍品。此外還有大批明清以來的文書檔案。整個孔府宛如一座珍藏無數的博物館。
孔府收藏大批歷史文物,最著名的是「商周十器」, 亦稱「十供」,形制古雅,紋飾精美,原為宮廷所藏青銅禮器,清於乾隆三十六年賞賜孔府。孔府還收藏金石、陶瓷、竹木、牙雕、玉雕、珍珠、瑪瑙、珊瑚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劍履、袍笏器皿,另有歷代名人字畫,其中元代七梁冠為國內僅有。孔府並存有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檔案,內容豐富,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一個側面,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現已整理出9000多卷。孔府檔案是世界上持續年代最久,范圍最廣,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檔案。
❸ 曲阜孔府後花園的五柏抱槐怎樣形成的
柏樹被雷劈後中間掉進去槐樹的種子
❹ 孔府花園西牆上的壁畫有什麼神秘之處
在孔府花園的西牆上有一幅壁畫,畫的左邊是一潭碧水,右邊是一排參天大樹,中間有一內條臨岸的容道路。
如果你站在0度至180度的任意位置觀看,壁畫中的道路會隨著你的移動而轉動,道路始終向著你敞開,道路入口總是對著你腳下,因此人們叫它「陽關大道」和「金光大道」。寓意「人人有路」、「路就在腳下」、「天無絕人之路」、「條條大道通羅馬」等。
傳說,這幅畫是當年孔府中的一位僕人所作,由此可見孔府自古就是藏龍卧虎之地。
❺ 曲阜孔府的布局
孔府明代佔地16公頃,清代逐漸縮小,佔地約 4.5公頃。其布局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有11進庭院,內宅門以前為衍聖公視事衙署,後面為生活院落。東路為家廟、慕恩堂等祠廟和接待朝廷欽差大臣的九如堂、御書堂等建築;廚房、酒坊等服務用房也在東路。西路有衍聖公讀書和學詩習禮的紅萼軒、忠恕堂,以及接待一般賓客的南北花廳等。 在中路退廳以後,共有前上房、前堂樓、後堂樓三個封閉式庭院。前上房為七間七檁懸山式建築,並有東、西廂房各五間,是衍聖公生活起居的主要院落。前、後堂樓都是七間二層,前出廊,東、西配樓各三間。後花園名為「鐵山園」。後堂設樓也是明清府邸的典型布局,樓下為內眷卧室、起居室,樓上為貯藏財物的庫房。孔府東、西還有東倉、西倉、車欄、馬號、柴園等;孔府南、北還有族人及僕役家屬居住區。
按封建禮制,孔府的規模之大已超過公府的定製,中、東、西三路房屋已將政務、祭祀、 讀書、宴客、 生活、供應全部包羅俱全,布局儼然是小型宮殿。孔府在大門、二門、儀門、正廳等處明間闌額上繪有宮廷「雙龍捧珠」的和璽彩畫(見彩畫作),反映出它是擁有皇家特權的貴族府第。 入聖人之門,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瓏、別具一格的屏門,此門建於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門為木構,四周不與垣牆連屬,獨立院中,類似遮堂門。屏門頂覆灰瓦。門楣因懸明世宗親頒「恩賜重光」匾額,故稱「重光門」。門的四根圓柱下有石鼓夾抱,上面承托著彩繪的屋頂,前後各綴有四個倒垂的木雕貼金花蕾,故又稱「垂花門」。在建築工藝上很有研究價值。過去,重光門平時是不開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和舉行重大祭孔禮儀時,才在十三歲。
重光門因獨立院中,把前院和後院隔絕開來,所以又叫「塞門」。據說這樣的塞門一般官司宦人家是無資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榮,故《論語·八佾》中有「邦君樹塞門」的記載。重光門兩面三刀側的東西廳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設立的六廳。 過重光門,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後便是寬敞的正廳,即孔府大堂。這是當年衍聖公宣讀聖旨接見官員、申飭家法族規、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文。廳堂5間,進深思3間,灰瓦懸山頂。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拱,麻葉頭出鋒,座鬥鬥欹,具有明代風格。大堂中央有一繪流雲、八寶暖閣,正中的太師椅上,披鋪一張斑瓓虎皮,椅前狹長高大的紅漆公案上,擺著文房四寶、印盒、簽筒。
大堂正中懸掛著一個「統攝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諭旨,要衍聖公「統攝宗姓,督率訓勵,申飭教規,使各凜守禮度,無玷聖門 」,規定了衍聖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種種特權。從唐代起,朝廷就規定曲阜縣令由衍聖公兼任,明代以後,規定由衍聖公保舉孔氏族人兼任。
堂內兩旁及後部陳列著正一品爵位的儀仗。如金瓜、朝天鐙、曲槍、雀槍、鉤連槍、更鼓、雲牌、龍旗、鳳旗、虎旗、傘、扇等還有一些象徵其封爵和特權的紅底金字官銜牌,如「襲封衍聖公」、「光祿寺大夫」、「賞戴雙眼花翎」、「紫禁城騎馬」、「奉旨稽查山東全省學務」等,第當衍聖出行時,都有專人執掌,以示威嚴。
大堂之後有一通廊與二堂相連,兩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條大長紅漆凳,稱「閣老凳」。據傳明代權臣嚴嵩被劾將要治罪時,曾到孔府來托其孫女婿衍聖公向皇帝說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當年嚴閣老坐候之物。 二堂之後有個不大的庭院兩棵沖天挺拔的蒼檜並列兩旁,6個石雕盆內各立一塊奇形怪狀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廳是衍聖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也是他們處理家族內部糾紛和處罰府內僕役的場所此院的東西配房各有一進院落,東為冊房掌管公府的地畝冊契,內為司房掌管公府的總務和財務;西為書房,為當年公府的文書檔案室。
三堂之後,便是孔府的內宅部分,亦稱內宅院。有道禁門---內宅門與外界相隔。此門戒備森嚴,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內。清朝皇帝特賜虎尾棍、燕翅鏜、金頭玉棍三對兵器,由守門人持武器立於門前,有不遵令擅入者「嚴懲不貸」。 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廳7間,名叫前上房。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他們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院內東西兩側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樹,每當春夏相交時節,潔白的花朵散發出陣陣清香,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著四個帶鼻的石鼓,是當年府內戲班唱戲時扎棚的腳石。清末孔府養著幾十人的戲班子,主人一聲令下,馬上開鑼唱戲。前上房內,明間敞亮,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筆寫的「壽」字。
室內傢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滿目。東側間,陳列著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聖旨原件。還有色彩鮮艷、花紋古樸的明代「景泰藍」。梢間中間桌上擺設著一大套滿漢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別雕有鹿、鴨、魚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多達190道。長期以來,孔府形成了一種精細獨特的菜餚---孔府菜。各種菜製做講究,取名典雅,如綉球魚翅、珍珠海參、神仙鴨子、詩禮銀杏、玉筆蝦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西里間,為孔子七十六代孫、衍聖公孔令貽簽閱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寶,書架上還陳列著儒家經書和孔氏家譜。前上房院的東西兩側各有五間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禮器的內庫房和管帳室。 過前後抱廈,進入後堂樓院。後堂樓是二層前出廊的7間樓房,東西兩側有二層前出廊的配樓各3間。後堂樓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孔德成的住宅。
堂中陳列著孔結婚時的用品,以及當時友人贈送的字畫和禮品。東里間為當時的接待室,擺設著中西結合的傢具,里套間是孔德成和夫人孫琪芳的卧室。東牆上的鏡框內鑲有孔德成夫婦及兒女的合照,後堂皇樓西邊的兩間是孔德成夫人奶媽的卧室。院內的樓是當年府內做針線活的地方,西樓是招待內客親屬的住宅。後堂樓西邊還有一座樓,為佛堂樓,是衍聖公燒香拜佛的處所。後堂樓之後還有5間正房,叫後五間,舊稱棗槐軒,原是衍聖公讀書的處所,清末成為女傭的住宅。 孔府花園在孔府內宅後院,又名鐵山園。其實鐵山園內並無鐵山,只在花園西北隅有幾塊形似山峰的鐵礦石。此石系孔慶容在清嘉慶年間重修花園時移入的,稱天降神三環路助他修園,他自己從此也以「鐵山園主人」自稱。
花園建於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重修擴建孔府時同時修建,由長沙李東陽監工設計。李東陽當時是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國史總裁,他為什麼親自設計。因為李東陽的女兒嫁給了孔子六十二代孫、衍聖公孔聞韶,做了一品公夫人,為了女兒,他才如此大賣力氣,修建花園。在修建完孔府和孔廟後,李東陽曾4次作詩寫賦,勒碑刻銘,記此盛舉。此次修建之後,到明代嘉靖年間,嚴嵩取代了李東陽的地位,也是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國史總裁,為當朝首相。他也看中了孔府,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孔子六十四代孫、衍聖公孔尚賢為一品夫人。嚴嵩又幫助衍聖公擴建重修孔府和整修花園,從各地名山搬來奇石怪岩,從各地園林移植名花奇草,使得孔儲花園更為可觀。合傲岱岩松。
孔府花園從李東陽、嚴嵩到乾隆皇帝,前後3次大修,其間還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園越修越大,佔地10餘畝。其中有山、水、林、曲橋、花塢、水榭、噴泉,還有水中石島、乘涼的花廳、敬花神的石壇、賞月的涼台、焚香讀書的壇屋。園內還有一株近幾年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樹五枝,中生一株槐樹,因此又名「五柏抱槐」,有詩贊曰:五干同枝葉,凌凌可耐冬。聲疑喧虎豹,形欲化虯龍。曲徑陰遮暑,高槐翠減濃。天然君子質,合傲岱岩松。
孔府門票價格:45元/人
❻ 求一片孔府孔廟孔林游記
孔廟位於山東曲阜城的中央,全國最大的祭孔要地,共有九進院落,南北為軸,分左、中、右三路,縱長630米,橫寬140米,有殿、堂、壇、閣460多間,門坊54座,御碑亭13座,建築規模宏大。
曲阜孔廟是祭祀孔子的本廟,是分布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2000多座孔子廟的先河和範本,據稱孔廟始建於孔子死後的第二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此後歷代帝王不斷加封孔子,擴建廟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擴建成現代規模。
廟內共有九進院落,以南北為中軸,分左、中、右三路,縱長630米,橫寬140米,有殿、堂、壇、閣460多間,門坊54座,「御碑亭」13座,是一座擁有各種建築100餘座,460餘間,佔地面積約95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
孔廟內的聖跡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東西兩廡,陳列著大量碑碣石刻,特別是這里保存的漢碑,在全國是數量最多的,歷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孔廟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範。
孔廟的總體設計是非常成功的。前為神道,兩側栽植檜柏,創造出庄嚴肅穆 的氣氛,培養謁廟者崇敬的情緒;廟的主體貫串在一條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布局嚴謹。前後九進院落,前三進是引導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較小的門坊,座座門坊高揭的額匾,給人以強烈的印象。第四進以後的庭院,建築雄偉,黃瓦、紅牆、綠樹,交相輝映, 既喻示出孔於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豐功偉績。
孔廟的主要建築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閣、杏壇、德佯天地坊,以及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寢殿等。孔廟保存漢代以來歷代碑刻1044塊,有封建皇帝追謚、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廟的記錄,也有帝王將相、文人學士謁廟的詩文題記,是中國保存漢代碑刻最多的地方。孔廟碑刻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
孔廟著名的石刻藝術品有漢畫像石、明清雕鐫石柱和明刻聖跡圖等。漢畫像石有90餘塊,題材豐富廣泛,既有人們社會生活的記錄,也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的反映。雕刻技法多樣,有線刻、有浮雕。明清雕鎊石柱共七十四根,其中減地平鐫五十六根,高浮雕十八根。減地平鐫圖案多為小幅雲龍、鳳凰牡丹,清雍正帝七年刻,崇聖祠刻牡丹、石榴、荷花等花卉,構圖優美,是明弘治十七年的遺物。
石雕的精品是浮雕龍柱。大成毆前檐十柱,每柱高達六米,最為高大,崇聖祠二柱龍姿矯健,雲形活潑,水平最高。另外聖時門、大成門、大成殿的淺浮雕雲龍石陛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兩千多年來,曲阜孔廟旋毀旋修,從未廢棄,在國家的保護下,由孔子的一座私人住宅發展成為規模形制與帝王宮殿相埒的龐大建築群,延時之久,記載之豐,可以說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孤例 孔府位於曲阜城內,孔廟東側,是孔子嫡長子孫的府第,即衍聖公府。1377年(明洪武十年)始建,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重修拓廣,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擴修。1885年(光緒十一年)重建遭火焚的內宅七座樓房。建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重修。西與孔廟為鄰,是孔子世襲「衍聖公」的世代嫡裔子孫居住的地方,是我國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
大門
孔府位於曲阜城的中心,坐北朝南,迎面是一個粉白的大照壁,門前左右兩側,有一對2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紅邊黑漆的大門上鑲嵌著狻猊鋪首,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門兩旁明柱上,懸掛著一對藍底金字對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這副對聯相傳是清人紀均的手書。文佳字美,形象地說明了孔府在封建社會中的顯赫地位。
二門
穿過第一進狹長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門建於明代,門楣高懸明代詩人、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手書「聖人之門」豎匾,下有閥閱承托,門柱有石鼓夾抱。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在封建社會,平時只走腋門,正門不開,以示庄嚴。
重光門
入聖人之門,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瓏、別具一格的屏門,此門建於明弘治十六年,門為木構,四周不與垣牆連屬,獨立院中,類似遮堂門。屏門頂覆灰瓦。門楣因懸明世宗親頒「恩賜重光」匾額,故稱「重光門」。重光門因獨立院中,把前院和後院隔絕開來,所以又叫「塞門」。據說這樣的塞門一般官司宦人家是無資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榮。
大堂
過重光門,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後便是寬敞的正廳,即孔府大堂。這是當年衍聖公宣讀聖旨接見官員、申飭家法族規、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文。廳堂5間,進深思3間,灰瓦懸山頂。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拱,麻葉頭出鋒,座鬥鬥欹,具有明代風格。大堂中央有一繪流雲、八寶暖閣,正中的太師椅上,披鋪一張斑瓓虎皮,椅前狹長高大的紅漆公案上,擺著文房四寶、印盒、簽筒。
二堂
也叫後廳,是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託第年替朝廷考試禮學、樂學童生的地方室內正中上、下掛著「欽承聖緒」和「詩書禮樂」的大匾,兩旁立著幾塊石碑。其中慈喜太後手書的「壽」字碑、「九桃圖」、「 松鶴圖」等,是清光緒二十年,衍聖公孔令貽及其母、其妻專程赴京為慈喜祝壽時賞給的。二堂兩頭的梢間,東為啟事廳,西為伴官廳。
三堂
二堂之後有個不大的庭院兩棵沖天挺拔的蒼檜並列兩旁,6個石雕盆內各立一塊奇形怪狀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廳是衍聖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也是他們處理家族內部糾紛和處罰府內僕役的場所此院的東西配房各有一進院落,東為冊房掌管公府的地畝冊契,內為司房掌管公府的總務和財務;西為書房,為當年公府的文書檔案室。
內宅門
為了保持與外界的聯系,在內宅門專設兩種傳事的差役,一種叫差弁,一種叫內傳事都有十幾人,輪番在門旁耳房內值班,隨時向外和向內傳話。門的西側還有一個露出牆外特製的水槽--石流,府內規定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入槽內隔牆流入內宅。
前上房
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廳7間,名叫前上房。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他們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院內東西兩側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樹,每當春夏相交時節,潔白的花朵散發出陣陣清香,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著四個帶鼻的石鼓,是當年府內戲班唱戲時扎棚的腳石。清末孔府養著幾十人的戲班子,主人一聲令下,馬上開鑼唱戲。前上房內,明間敞亮,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筆寫的「壽」字。
前堂樓
穿過前上房,過一道低矮的小門,便進入了前堂樓院。院內蒼松挺拔,魚池東西對列,恬靜雅緻,大有步移景遷之感。前堂樓是七間二層樓閣,室內陳設布置仍保持著當年的原貌。中間設一銅制暖爐,為當時取暖的用具。東間的「多寶閣」內,擺設著鳳冠、人參、珊瑚、靈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間為孔子七十六代孫、衍聖公孔令貽夫人陶氏的卧室,再里間是孔令貽兩個女兒的卧室。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孔德成14歲時寫的「聖人之心如珠在淵,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條幅,原封不動地掛在壁上。
後堂樓
過前後抱廈,進入後堂樓院。後堂樓是二層前出廊的7間樓房,東西兩側有二層前出廊的配樓各3間。後堂樓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孔德成的住宅。堂中陳列著孔結婚時的用品,以及當時友人贈送的字畫和禮品。東里間為當時的接待室,擺設著中西結合的傢具,里套間是孔德成和夫人孫琪芳的卧室。
後花園
孔府花園在孔府內宅後院,又名鐵山園。其實鐵山園內並無鐵山,只在花園西北隅有幾塊形似山峰的鐵礦石。此石系孔慶容在清嘉慶年間重修花園時移入的,稱天降神三環路助他修園,他自己從此也以「鐵山園主人」自稱。
花園建於明代弘治十六年,重修擴建孔府時同時修建,由長沙李東陽監工設計。李東陽當時是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國史總裁,他為什麼親自設計。因為李東陽的女兒嫁給了孔子六十二代孫、衍聖公孔聞韶,做了一品公夫人,為了女兒,他才如此大賣力氣,修建花園。在修建完孔府和孔廟後,李東陽曾4次作詩寫賦,勒碑刻銘,記此盛舉。此次修建之後,到明代嘉靖年間,嚴嵩取代了李東陽的地位,也是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國史總裁,為當朝首相。他也看中了孔府,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孔子六十四代孫、衍聖公孔尚賢為一品夫人。嚴嵩又幫助衍聖公擴建重修孔府和整修花園,從各地名山搬來奇石怪岩,從各地園林移植名花奇草,使得孔儲花園更為可觀。合傲岱岩松。
❼ 著急去曲阜自助游,去這幾個地方孔府_ 孔廟_孔林_顏廟_周公廟(阜魯國故城 )_ 孔子六藝城,怎麼坐車呢
坐計程車到孔廟6塊錢,孔府_
孔廟顏廟_周公廟(阜魯國故城
在一個地方。孔林和六藝城都是分開的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❽ 孔府中對聯,家傳傳家後面是什麼字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就是一個孔祥宇的孔我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