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真境花園

真境花園

發布時間: 2021-02-14 14:42:57

① 薩迪的名作賞析

薩迪的《薔薇園》 (瞿光輝)
薩迪十三世紀初出生於波斯(今伊朗)的設拉子,青年時代在巴格達求學,受著波斯和阿拉伯文化的熏陶。不久,蒙古人入侵中亞,薩迪被迫背井離鄉,作為一名行腳僧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到過埃及、衣索比亞、阿富汗、印度,甚至到過我國的喀什噶爾。在旅途中目睹侵略者的擄掠燒殺,統治者的橫征暴斂,他對苦難中的人民充滿同情。到了十三世紀中葉,侵略者被打退後他回到故鄉安定下來。這時他已五十多歲了,他深悔自己虛度了許多時光。他深居簡出,過著沉思默想的生活。一位友人時常來訪,他雖然婉言謝絕,家人也將實情相告:他已執意選擇了沉默,決心在余年裡緘口不語。然而來者是患難之交,多年摯友,他還是接待了老友,並且在花園里散步。一天,見這位友人離開時用衣襟兜滿了薔薇、風信子和紫蘇,打算帶回城裡,薩迪就說:「你知道這些鮮花總要凋謝,花園的許諾並不可靠;哲人有言:『不長久的東西不值得留戀』。」朋友嘆道:「那有什麼辦法呢?」於是薩迪答應創作一部《花園》,使秋風不能凋謝它的綠葉;使時光的流逝不能讓新春的歡樂變成秋天的蕭條:
托盤里的花兒能夠鮮艷幾時?
不知摘采我園中的花葉一枝。
那些花朵五六天就會枯萎,可我的花園卻永遠春光明媚。聽了這番話,朋友倒出了衣襟里的花朵,抓住薩迪的衣襟:「君子言而有信!」薩迪遵守諾言,於1258年完成了《花園》。
1958年是《花園》創作700周年,我國人民響應世界和平理事會的號召曾隆重紀念他。我就是在此時第一次讀到水建馥先生從英文譯出的《薔薇園》(此前讀過吳興華片斷譯文《玫瑰園》),過了四十二年,我又讀到我國穆斯林學者從波斯文譯出的全譯本《真境花園》(寧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真是喜出望外!我很喜歡這顆東方的瑰寶,我曾賦詩《開不敗的薔薇》贊美它:
一朵鮮花會訴說一個美麗的故事;一顆蓓蕾
包含著一串閃光的啟示。譯本書名叫《薔薇園》也好,《真境花園》也罷,譯名都已經作了增飾,以符合漢語讀者的閱讀心理。原書名波斯語為golestan,直譯即《花園》。如今譯作《花園》顯得太平淡,難在讀者中叫響,而名為「薔薇」則使人聯想到鮮艷的顏色,馥郁的芬芳,而玫瑰一詞系疊韻詞,在漢語中富有聲韻之美,至於《真境花園》頗具伊斯蘭教色彩,真主、真理、真光、真境、清真對穆斯林而言有很強的親和力,讀薩迪此作原就是我國伊斯蘭教經堂教育的必修課。
薔薇、玫瑰,還有月季,在植物學上雖同科同屬卻並非一種花卉,前兩者一年只在春天開花一次。與薩迪詩中一年四季都「春光明媚」的花相符的似只有月季,然而譯為《月季園》詩學魅力又要差得多了。

② 介紹幾本有關伊斯蘭教或者是回族的書,,書名即可

《正教真詮》明代 王岱與 著 《從穆罕默德看伊斯蘭教》陳克禮 著 《真境花園》王靜齋 譯

我推薦的都是最棒的 要看必須是我提到的著者和譯者

③ 我想 比較深入地了解 伊斯蘭教 ,大家推薦幾本書。

《穆斯林的葬禮》--矛盾文學獎作品
《古蘭經》 --穆斯林的「聖經」,了解伊斯蘭教的信回仰
《薔薇園》 --又名《真答境花園》,穆斯林修身養性的必讀著作
《不要憂傷》 --近年來在伊斯蘭世界影響和發行量最大的書籍之一

④ 伊朗歷史上有哪些詩人﹖

最著名的「四大詩人」

在波斯文學史上,菲爾多西、薩迪、莫拉維和哈菲茲被譽為伊朗文壇的「四大支柱」。

1、菲爾多西(940~1020年)

被公認為是「東方的荷馬」、「復活了伊朗文化與語言」的代言人,世界五大傑出詩人之一。

菲爾多西的英雄史詩《王書》(一譯《列王記》,既是東方文化中中最重要的古典作品之一,同時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迄今已有多達40餘種語言譯本,千百年來在東西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薩迪(1209~1291年)

是蜚聲世界的中世紀伊朗著名詩人。在波斯文學史上被稱為「語言巨匠」,其詩文是波斯文學的最高典範。

其代表作《果園》(1257)和《真境花園》(一譯《薔薇園》)(1258),以其深刻的思想意蘊、成功的藝術形象塑造以及語言藝術的獨特成就,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古代文學藝術精品,是一部「智慧和力量的教科書。」

3、拉維(1207~1273)

他是伊朗一位在民眾中有著廣泛影響的詩人。其主要作品是長篇敘事詩《瑪斯納維》,共分6卷,詩人用十幾年的時間創作而成。在這部長篇敘事詩人匯集了大量流行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凝聚了詩人濃厚的知識積累和智慧,藉以闡明人生的哲理,被喻為「知識的海洋」,尤其被穆斯林和蘇非主義教派奉為經典。

4、哈菲茲(1327~1390),即「熟背《古蘭經》的人」。

本名沙穆斯丁·穆罕默德。是伊朗14世紀最著名的詩人。在波斯文學史上,被譽為「抒情詩大師」。在波斯文學史上,他的詩歌被認為抒情詩發展的一個前無古人的高峰。他的《哈菲茲詩集》於1791年第一次正式出版,共包括570餘首抒情詩及部分頌詩、魯拜詩和短詩,並被譯為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

⑤ 幫忙推薦一些伊斯蘭文學作品。謝謝。

《1001夜》。
其實讀了1001夜中的故事,可以看出YSL教教義相當善良,相當有前途。但是事實上又剛好相反……

⑥ 喀什怎麼念

喀什的讀音為:kā shí。

「喀什」系「喀什噶爾」的簡稱。「喀什」系突厥語「玉石」之意,「噶爾「系古伊朗語「石」或「山」之意,即「玉石」或「玉山」之意。另據《西域同文志》:系回語,「喀什謂石色。噶爾,謂磚房。其地富遮多磚房,故名」。據語言學方面的考證,認為是古和田塞語,意為「玉石之城」。

(6)真境花園擴展閱讀:

喀什是新疆唯一一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與內地的西安、洛陽、南京、北京、杭州並列。秦末漢初為西域36國的疏勒國。唐時為安西四鎮之一。也是玄奘西天取經之地。明代為西域四大回城之一。清朝設喀什噶爾道。民國設喀什行政區。

1952年由疏附縣析置喀什市。三面環山,一面敞開,北有天山南脈橫卧,西有帕米爾高原聳立、南部是喀喇昆侖山。東部為一望無際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喀什市就位於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沖積平原的中部,克孜河從城邊流過,以泉水為主的吐曼河橫貫市區。

喀什更大的特點是民間的生活方式。喀什是維吾爾人上千年勞動的結晶,定居下來的維吾爾人發展了農業,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園藝業、手工業、礦冶業、商業,把沙漠荒灘建成了人間花園——「真境花園」。再窮的維吾爾人家徒四壁,院中也有花開。

⑦ 中國的穆斯林是什葉派還是遜尼派

中國穆斯林絕大多數屬遜尼派,遵行哈乃斐學派教法,新疆極少數為什葉派的伊斯瑪儀派。

蘇菲主義各學派在西北地區有廣泛影響。歷史上,由於伊斯蘭教傳入各民族地區的時間、途徑以及各民族的社會歷史環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又分為內地伊斯蘭教(漢語系)和新疆地區伊斯蘭教(突厥語系)兩大系。

(7)真境花園擴展閱讀:

中國伊斯蘭教教派: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後,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五個教派,即格底木教派、虎非耶教派、哲合林耶教派、格底林耶教派、伊合瓦尼教派。這五個教派的基本信仰都屬遜尼派,其教規律法又都崇信遜尼派的哈乃飛學派。

1、格底木:格底木是阿拉伯語,意為古老的和尊古的,即:符合聖行的大眾的道路。

該派是中國伊斯蘭教最古老的一派,源於阿拉伯地區的遜尼派。約有二分之一的寧夏穆斯林皈依此派,尤以涇源、西吉、固原、同心、靈武、平羅各縣和吳忠、青銅峽市最為集中。

2、虎非耶:虎非耶為阿拉伯語,意為悄悄的、暗暗的、低聲的。該派主張低聲念誦齊克爾,所以又稱低念派。虎非耶教派念記主詞時,要停止呼吸,連續不斷地低聲默誦。

該派支系甚多,互不統屬,各自為教。清末以來,寧夏地區形成了洪門、鮮門、通貴三個門宦。其傳教區主要在賀蘭、永寧、平羅諸縣。

3、哲合林耶:阿拉伯語哲合林耶(即:哲合忍耶)意為公開的、響亮的、高揚的。

4、格底林耶:阿拉伯語格底林耶意為大能者。該派受佛教、道教影響較重,主張通過靜修參悟、誦念「無字真經歌」達到認主的目的,所以又有清真和尚、清真道士的別名。

寧夏的格底林耶教派主要分為韭菜坪門宦和齊門門宦,前者以韭菜坪(今海原李俊鄉)拱北為中心,教徒主要分布在固原地區;後者教徒主要分布在固原縣七營、梁家堡和同心縣的石岑等地。

⑧ 青海衛視直播回族小伙和公公親手殺死自己老婆

回族人為現實的幸福而孜孜奮斗,卻又不媚事權貴,貪戀浮華,大多數富貴者都能不同程度地為公益事業慷慨解囊,一般群眾都能盡力照顧和救濟窮親貧友,扶持殘障孤寡。從不讓上門乞討者空手而歸,從不拒絕修寺、辦學等募捐者的請求。他們視人生如白駒過隙,故對生老病死持達觀態度,對一切無可避免的災難看成是前定。不懼死,但也不消極等待死亡,而是充分利用有生之年行善積德,以現世的奮斗謀求後世天堂的幸福。故虔誠的回族穆林絕少無為的自殺輕生 「啊,安拉!寬恕我們這些人,活著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這就是穆林葬禮上讓人感到聖潔樸素又委婉凄美的祈禱詞,所有的哀痛,所有的是非恩怨,在「歸真」的照臨下,在肅穆葬禮中三丈白布的擁裹下,都找到了歸宿。視死如歸的回族人普遍實行土葬、簡葬、速葬,強調「入土為安」,這一點是從《古蘭經》開始的。《古蘭經》中認為,真主最初用泥土創造了人,人亡後只有回歸泥土,然後才能從泥土中「復活」。所以回族的葬禮只有一個目的,速葬薄殮,讓亡者復活時進天堂 回族人把死亡稱為「歸真」、「無常」、「口喚了。」稱死者為亡人或埋體。一般來說,回族對年邁或病危的人,會提前為其准備後事 這期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叫「念討白」,也即懺悔、贖罪。病人垂危時兒女們宰牲炸油香,請阿訇給病人念討白,其意是向真主祈禱,饒恕和赦免他一生中的罪過。念完討白後將油香送達親友和眾鄉親。接到油香後眾親友會及時趕往探視見最後一面 面對一個大限將臨者時,人們會莊重地請求他的寬恕,同樣病人也請求對方的原諒,在這一刻,人們的心貼得是那麼的近,塵世間的恩恩怨怨顯得那麼蒼白無力。經歷了這樣一次贖罪和訣別,病人會涌現解脫後的無比安祥和幸福。歸真之際,病人會用最後的心力念誦著「清真言」,回歸於祈禱了一生,嚮往了一生的真境花園當病人歸真後,守護者即瞑其目、合其口、順其手足,脫其俗衣,置埋體於鋪有干凈黃土的木板上,蓋上單衾。這時鄉鄰們會主動承擔起打墳、卜告親友的義務 主張速葬的回族,如果時間容允許葬禮就在當天舉行,最多不超過三天 葬禮的第一道程序是抓水(做大凈) 穆林認為安拉是清潔的,他喜愛清潔。一生注意清潔的穆林,復命歸真了,更不能帶去一點塵世的污穢。男亡人要由男性清廉近親抓水,女亡人由女性清廉近親抓水。為亡人送葬是一件聖行,送葬和抓水的人首先要自己凈身。抓水是嚴按照大小凈的程序進行,先洗小凈,再洗大凈。抓水開始時,一名滿拉上到房頂面西而跪,手捧《古蘭經》,打開「塔哈」章高聲誦讀起來,頓然間整個喪禮場面,只有為亡人沐浴時發出的輕輕水滴聲和穿透心靈的經誦聲,把在場的所有人帶入了對天堂嚮往,對人生考量反思的至清、至真、至潔的境界里 第二道程序是包封(穿卡凡) 薄葬是回族穆林喪葬的一項基本原則,即不論貧富貴賤一律用白布裹屍,不許殉葬、陪葬;不動聲音,厲行節約,葬禮從簡。不許以「孝」為借口大操大辦,反對鋪張浪。故有「家財萬貫,到頭還是三層卡凡」的諺語,勸化人們多做善事,時時刻刻為後世籌備「盤纏」。所有人的卡凡都用普通的十二支紗白綿布,禁用絲綢等昂貴品和含化學纖維成份的料子 在給亡人抓水期間,由本坊阿訇主持進行著另一項庄嚴的儀式,轉香,扯卡凡。在院中支起干凈桌案,將卡凡(殮衣布)鋪開,點燃三支香,自阿訇開始圍站的人們順時針依次轉遞,用右手接過香後念誦贊聖詞,並將香在案邊熏繞一下,如此三圈後,開始扯卡凡 男性的卡凡三件;大卧單(大殮)、小卧單(小殮)、坎肩。女性除此外再加纏腰布和蓋頭。穿布是每個穆林較重視的喪葬必備品,他們到麥加朝覲時,一般都要自帶和幫親友帶一些卡凡,用聖潔的「滲滲泉」水清洗沾吉。在包封時要在卡凡上灑一些冰片、藏紅花、麝香,以防蟲蝕 回族人有助喪的美德,不管誰的葬禮,不論認識與否,只要遇上了就加入進去。當包封完畢後,人們爭先恐後地將埋體放置在專用的塔爾布提中,蓋上寫有經文的綠色苫單抬向墳地。有的教派送亡中要高念拜辭,由一親屬在前端著置有《古蘭經》和香爐的托盤引路,後面由幾名或數十名阿訇滿拉組成的誦經隊,唱誦著經文,再後面是抬送亡人的龐大隊。一路上只有庄嚴肅穆的經誦,而聽不到號啕的哭聲。這是因為在回族人看來,死亡是一個人最後的必然歸宿,是肉體的消失和精神的升華,是人生的復命歸真,對亡人最好的紀念是真誠的祈禱 當看到數百、數千乃至上萬戴著太達爾或白頂帽的人群為一個普通的人送亡的盛大場面時,不禁會為之動容和深思。腦海中一段著名悼文不期然間浮現了出來,那是毛澤東主席為紀念張思德同志所寫的《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最後一段:「今後我們的隊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還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人,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裡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第三道程序是站者那則(行站禮) 亡人送到墳垣後,頭南腳北放置在曠地的西邊,眾人脫鞋面向亡人排成一行行次,在阿訇的帶領下祈禱,這是回族葬禮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生者代替亡者向真主做最後一次禮拜 第四道程序是轉達(罰贖儀式) 轉達是以《古蘭經》或財等做為罰贖的補償,替亡人贖罪的一種儀式。送埋體的人們跪坐成一個大圈,由本坊學董清點人數後,計算出轉達的圈數、人次後,一名孝子雙手捧著現金或《古蘭經》躬身呈遞給對方,對方用右手接過後莊重地親吻一下,並誦祝「清真言」後遞還對方,一遞一送中傾注對亡人贖罪的真誠,同時對個人的心靈進行著洗禮。順時針方向一一轉著達的時候,盛大的場面,庄肅的可以聽到人們的心跳,有的老人已是淚流滿面 轉達的數多少是根據亡人家庭生活或亡人舉意出散的乜貼與生前所欠主命拜功的而確定的,輪番轉遞圈數 的多少,是根據在場參加儀式人數的多少而決定。若是用財轉達,那麼在轉達儀式舉行之後,則將贖金全部散發給參加殯禮的人們及捐給清真寺 第五道程序為殯埋 回族人一律實行土葬,以期早日化歸為泥土,獲得復生。回族人以村為單位,有統一的公墓。在這里沒有親疏、貧富、男女等身份等級,只按照歸真的次序,一個挨著一個地掩埋。穆林皆兄弟的伊蘭平等思想在這里非常明顯地得到表達。有人說,回民公墓是亡者們的又一個村莊,生生世世廝守共居。回族墓穴坐南朝北,墓深約七尺,長六尺,寬三尺,底部西向開偏穴,上圓如弓背,下方似弓弦。從塔爾布體抬出埋體後,用苫單遮住陽光,頭北腳南面向西方的麥加安放在墓穴里。人們拿杴掩埋時,有關喪葬的《古蘭經》章節誦讀聲隨之響起,當一座彎月似的黃土新墳堆起時,《古蘭經》經誦也隨之結束,眾人雙手向上並伸,在同一聲「阿米乃」(願主接受我們的祈禱)中,一個穆林的葬禮結束 回族人無常後,親友弔唁,可送、茶等物,以助葬,但不送花圈、輓聯。亡人的衣物施散給親人或貧窮人繼續使用,以此表達對亡人的懷念。自亡人殯埋的第一天起家人開始念夜經。一般念三天,悼念活動主要在亡人無常後的四日、七日、十日、二七、三七、四十九、百天、周年等日進行,紀念方式包括請阿訇念經、舉行「爾麥力」、炸油香、宰牲、進行施捨等等。在這些日子除了喪家,其它直系家屬家都要念亥聽,進行悼亡。這中間後輩們每天兩次到墳垣去念經祈禱。一般在第十日亡人家裡舉行念下土儀式,遍邀庄鄰親友參加,眾人攜帶茶、襯衣等禮物前去慰問,民間稱之為「收淚」,一片關愛盡顯於中。該答案來自南北游旅行網

⑨ 伊朗著名作家

波斯文學是東方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優秀的波斯文學作品早已成為不朽的名著,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瑰寶,為世界各民族所珍愛,並影響了世界各國文學家的創作。特別是11世紀的菲爾多西,13世紀的薩迪、莫拉維和14世紀的哈菲茲被譽為伊朗文壇的「四大支柱」。幾百年來,他們的作品在世界廣泛傳播,豐富了世界文學寶庫,受到恩格斯、黑格爾、歌德、車爾尼雪夫斯基、尼采以及我國著名學者鄭振鐸等人的高度贊譽。

中國與伊朗兩個文明古國的文化交流很早就開始了。1924年郭沫若從英譯本轉譯了波斯大詩人海亞姆的四行詩,題名《魯拜集》。1947年~1948年王敬齋從波斯語里翻譯了薩迪的《薔薇園》,題名《真境花園》。近些年來,人民文學出版社又相繼推出了張鴻年等人波斯語翻譯的《列王紀選》《波斯古代詩選》,以及邢秉員從波斯語翻譯的《哈菲茲抒情詩選》等作品。總的來說,在介紹與研究波斯文學方面,我國比英、法、德、俄、印度等國落後近百年左右,在此之前基本上停留在中鱗片甲零星介紹的起步階段。為了填補這一文化交流和學術研究上的空白,湖南文藝出版社傾6年之力精心組織了《波斯經典文庫》的翻譯出版工作。該套書的翻譯出版,不但反映了波斯古典文學之全貌,而且集中了中國目前最優秀的波斯語和波斯文學研究人才擔任譯者,全部翻譯均以古波斯原著為底本,參照英、俄等譯本,其中的許多經典之作還是第一次被介紹到中國來。對波斯經典的引進介紹,是一項艱苦而又浩大的文化工程,在國家出版部門和伊朗駐華使館的大力支持下,湖南文藝出版社僅用了6年時間,就完成了西方國家幾百年才完成甚至尚未完成的工作。

⑩ 誰讀懂<真境花園>

簡介 ······
《真境花園》是中國伊斯蘭教經堂教育故事體教材之一,波斯語原作名為「古麗司湯」,又譯《薔薇園》或《玫瑰園》。波斯語原意為「花園」,是取「涉足花園,馳目騁懷,園中一草一木,皆足怡心養性之義。」中文翻譯者將原作者之意概括為:「鮮花滿園足奇,六日香退色亦萎,試來吾國擇一朵,芬芳不隨四時移。」遂將此書名直譯為「花園」後改為「真境花園」。 原著作者為波斯詩人薩迪*穆斯利哈(1184--1263)是古波斯四大文豪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真境花園》是根據波斯古典文學傳統的藝術形式,由詩體與散文體綜合寫成,共章和一個序言。前面七章都是以若干生動有趣的故事組成,並以哲理的或格言式的短詩作為結束,起到畫龍點睛之用。第八章是最先寫成的,主要由一些格言、諺語組成,幾乎沒有故事情節。此節題材多樣,有的富於幻想,有的幽默詼諧,有的諷刺譴責。《真境花園》的基本思想特點是作者突出表現了穆斯林大眾的願望和要求,同時,作品主持正義,揭示伊斯蘭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此書問世700多年來,以它的崇高精神境界,美學價值和所塑造的中世紀各個界層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宗教學,歷史學和文學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個國人民都喜愛的不朽之作。對各族穆斯林在道義上的闡揚精神上的陶冶,哲理上的辨析都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

作者簡介 ······
薩迪---sadi簡介 薩迪(sadi,1213—1291) 13世紀阿拉伯著名穆斯林詩人、蘇菲主義學者。一譯「薩阿迪」。全名穆什萊菲丁·穆斯賴哈·薩迪。出生於波斯設拉子。其父是伊斯蘭教蘇菲派傳教師。他早年在設拉子求學,14歲時喪父,家境貧困。後經人相助,到巴格達著名的尼采米亞大學學習伊斯蘭教義和文學。學習期間,便能用波斯文、阿拉伯文寫作,創作了許多優美的抒情詩。因不堪忍受學校嚴格的宗教制度束縛,中途輟學,離開巴格達。蒙古軍入侵波斯後,他被迫背井離鄉,開始長達30多年的蘇菲巡遊苦行生活。他的足跡西至埃及、馬格裡布、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東至伊拉克、巴爾赫、印度和中國新疆的喀什噶爾(今喀什)。他沿街行乞,聚眾講道,宣傳蘇菲主義。薩迪曾15次徒步朝勤麥加克爾白,訪問過亞塞拜然的貝拉庸、大不里士,並向蒙古的阿巴喀汗進諫。在北非曾被十字軍俘虜,送往的黎波里要塞充當苦役。他重返故鄉設拉子時已進入中年,隱居鄉里,潛心著述。薩迪作品保存下來的大多是抒情詩、魯拜詩和頌詩等,都收入他的《全集》中。他的抒情詩約600多首,作品通過對花烏、山水、美女、靜夜的描寫,寄託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人生的嚮往,他的詩結構嚴密,語言凝煉、流暢,韻律抑揚有致,是波斯文學史上的一枝奇蔽。薩迪的成名之作是《果園》和《薔蔽園》。《果園》完成於1257年,是一部闡揚伊斯蘭教哲理和道德准則的敘事長詩,包括仟悔、感恩、禮拜、正義、行善、教養、知足、謙遜、愛情等篇章和一篇很長的序詩。每章由一些生動的小故事組成,穿插以詩人的見解。每個故事大多以詩人在流浪生活中的親身經歷和見聞為題材,描寫了帝王、賢哲、穆斯林、蘇菲派苦行者等的不同生活和市民社會的風俗習慣。《薔薇園》於1258年用韻體散文寫成,內有故事和個人的奇聞軼事,正文中穿插點綴著各式短詩,引用了大量民間格言、警句、幽默小品等,揭露了現實社會的虛偽和黑暗,歌頌了人類的善與美。他以凝煉而精確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闡明了穆斯林的道德信條和行為規范,充滿著智慧的光芒和熾熱的宗教情感。薩迪的作品語言風格幾百年來一直是波斯文學的典範。他被譽為「波斯古典文壇最偉大的人物」,其作品對後世影響很大,被譯成幾十種外國文字,受到讀者的贊譽。《薔薇園》有兩種漢譯本,譯名為《真境花園》。

我前幾年讀過

網上一般沒,不好找,不過簡介還是有的!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