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桃花戀散文

桃花戀散文

發布時間: 2021-02-15 10:05:30

桃花散文、優美、抒情的、看起來是六年級寫的、急求、

粲然一笑
把掌心溫存在一朵桃花的面孔上,我聽到桃蕊心跳的律動,聽到這個季節最動人的聲音。
三月的柳笛吹拂寒冬塵封的思緒,吹拂一些日子沉澱的音容,一些痛苦的思想。
三月的風是靈性輕盈的;
三月的雨是凝重憂郁的。
用一支長笛撐開這個季節的天空,看暮天楚江留下多少邑塵涉水人的跡痕;柳永的蘭舟過後,酒醒斷腸處,是誰的微笑清瘦如詩?是誰的寂寞燦然如花?在桃花汛最美麗的時刻,與夢往相依相愛!
一枚暗紅的果子,開始孕育一種記憶,一種聲音,一段心事,一則傳說。
於是,在遠離你的夢土上,我用憔悴的容顏在等待,我孤寂的淚水上,會有一位桃花仙子,凌波而來,為我傳唱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2。夢境遙遠,桃林蔥郁。
在桃林深處的花叢中,紫色的青藤在那座小木屋上爬滿孤獨。
桃花無心,閑自開落,默然地陪伴我痛苦而寂寥的期望。
又是一季陽春,預感著,那命里註定的時刻悄悄地來臨。
這是殘冬里最後一個黃昏嗎?
杯子里的綠水裊裊地彌漫最初的清香,籟籟落花如雪。結疤的靈魂,以它全部的疼痛,全部的愛戀,親切地撫摸每一片桃花的心蕊,桃椏的枝梢。這個季節的鳥翅,宛如天使的暗語,劃動暮色的蒼重。
你臨水而佇,倚窗遠目,靜看夕陽嘆息一般緩緩地墜落,優美而憂郁的弧線。
驟然有清越超渺的聲音,幽雅浮起,彷彿晚風從平野盡頭踏歌而來;彷彿是清泉從山谷那端環繞桃林而來——
來了,那是青竹長笛!
來了,那是瘦風晚唱!
來自天邊的天籟之音,靈魂之曲,來自你呼吸深處的某一角落,陌生又似曾相識。
那是笛!
平地捲起霧霰,起伏涌動著,轉眼淹沒你背景中的小木屋。
那是笛!
召喚你長久沉寂的心潮,流電驚雷的瞬間,掀起一場波濤洶涌的颶浪。你顫粟著閉目細聽,淚珠如桃花瓣般飛落。
那是笛!
初上的月光似水清涼,多少紛飛的花瓣宛若你詞章里的清詞麗句,忽然化作盈盈的粉蝶,剎時棲滿你清瘦的雙肩,美你如桃花仙子!
你——該循笛聲而來!

Ⅱ 桃花綻放散文

三月是春天的開始,揭開春天的帷幕,遠望一片春色藏不住,滿園盡是翠草生,拾起花瓣問青天,一枝獨秀是桃花。桃花似乎成為的早春的象徵,三月桃花開,窺探桃林偷偷嗅,願把桃花做童話,許願來年緣中人,等待千載莫等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三月是奼紫嫣紅,活色生香的好時節,天空中最亮的太陽會帶領著你尋找春的蹤跡,春的光環,春的體香,那是春與生俱來的榮耀。三月,是一個簡單的開始,等待五月愛的結晶,相愛穿梭千年,那股香汗散發出他獨特的氣息,掌上桃花憐不得,教人葬花於土中,珍惜好光陰。
三月是春天的開始,揭開春天的帷幕,遠望一片春色藏不住,滿園盡是翠草生,拾起花瓣問青天,一枝獨秀是桃花。桃花似乎成為的早春的象徵,三月桃花開,窺探桃林偷偷嗅,願把桃花做童話,許願來年緣中人,等待千載莫等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三月是奼紫嫣紅,活色生香的好時節,天空中最亮的太陽會帶領著你尋找春的蹤跡,春的光環,春的體香,那是春與生俱來的榮耀。三月,是一個簡單的開始,等待五月愛的結晶,相愛穿梭千年,那股香汗散發出他獨特的氣息,掌上桃花憐不得,教人葬花於土中,珍惜好光陰。天的粉色開邊整個地球,點亮笑的四面風,等待飄香的芳齡,品味美酒佳釀,笑談人生最美的一瞬間也如春一般美麗嬌艷,懂得灌溉春天的人,會見到你夢中的春,春中的夢。
暗香浮動,花瓣輕拂春風,等待五月詣,相思結戀果,笑點醒沉醉的陽光,醞釀五彩的鵲橋,相會一載一夕,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春天,這是桃花綻放的好時節,一絲絲的馥郁清香圍繞著整個鄉村,如今的世界,幾乎曾經的蠻荒之地化作蝴蝶翩翩起舞於之間的桃花源,那是春的作品,有種迷戀叫做不舍,當你經過這片桃花源時,你坑定會被心底湧起的佔有欲有迷惑,抑鬱不住,把持不住是嗅覺中感受到的春的氣息。銷魂的粉色猶如女子害羞時的臉頰,又似受人喜愛的胭脂。醉迷了一片冰心,當你的鼻子與空氣中飄盪的芳香相接觸時,你的心神盪漾就在細細的收藏粉色的春天。桃林的美麗令人嘆為觀止,吸引著我稚嫩的眼球,躲不掉它的身影的迷戀,我那時會沉浸其中,安靜的欣賞春天的美,桃花的醉人神話。

Ⅲ 關於桃花的美文描寫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葉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粗鋸齒,無毛,葉柄長1.0CM-1.5CM.花單生,先葉開放,幾無柄,多粉紅色,5瓣.花期3月-4月,6月-9月果熟.變種有深紅.緋紅.純白及紅白混色等花色變化以及復瓣和重瓣種.
1、花果林里的桃花開了,粉紅粉紅的花團,像片片火燒雲,遠遠望去,美極了。
2、那桃花,有的迎風初綻,嫣然含笑;有的含苞待放,半藏半露;...描寫春天的的句子 整個春天都被綠色覆蓋了.
3、野桃花開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風雨里擺動,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簡單而秀美。《二馬》醉人的桃花 在春的微風里,我又看到了夢中的桃花。
4、桃花凋謝了,枝頭殘留著幾片花瓣,仍像點點跳動的火苗。..
5、春天,紛繁的桃花在晨光中開得格外喧鬧,密密層層,宛如一片朝霞。
6、一株桃樹,托起一團花瓣、像姑娘揚起的笑臉,粉紅粉紅,洋溢著青春的光彩。
7、陽春三月,桃花怒放,黃海岸邊,就像落下了百里胭脂雲。
8、門口有一大片盛開的桃花,粉紅粉紅的,嬌嫩得彷彿吹口氣就能化成水似的。
9、那粉紅色的桃花一朵緊挨一朵,擠滿了整個枝丫,它們像一群頑童,爭先恐後地讓人們來觀賞自己的艷麗豐姿。
10、到了春分,山上山下的桃花,千樹萬枝就像火焰一般地怒放了。
11、桃林蓓蕾初綻,密密的枝丫上好像掛滿了銀色的微型的燈泡,串串潔白的花苞珍珠似的晶瑩閃耀。
12、桃花園的桃花,遠觀氣勢磅礴,如海如潮;近賞俏麗嫵媚,似少女初妝。
13、車到山腳下,上萬株桃樹綴成粉紅與雪白相間的花潮,沿著綠色的田野,向我們眼前奔涌而來。
14、驚蟄以後,桃樹枝頭的蓓蕾驚醒了,東一枝西一枝,那些嫣然微笑的花朵,噴出醉人的芳香。
15、那盛開的桃花像是一片片胭脂,染著富饒的春之山河,又像是一團團雲霞,映著充滿生機的大地。
16、桃花凋謝了,枝頭殘留著幾片花瓣,仍像點點跳動的火苗。
17、花果林里的桃花開了,粉紅粉紅的花團,像片片火燒雲,遠遠望去,美極了。
18、這桃花初開是白色的,如脂,如玉,如雪,是那麼嬌嫩,那麼水靈,那麼晶瑩,那麼透亮。
19、那桃花,有的迎風初綻,嫣然含笑;有的含苞待放,半藏半露;更多的是白毛茸茸的微吐紅點的小花苞。
20、桃樹上的小骨朵一天天鼓起來,露著紅嘴圈兒,像抿嘴含笑的小姑娘。
21、桃樹上掛滿了花骨朵,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擁著,彷彿是一群膽怯羞澀的小姑娘,誰也不肯第一個統開笑臉。
22、從遠處看,一株株桃樹活像一個個張開的大花傘。
23、這棵桃樹一人多高,樹干透著紫紅色,極其光潔,柔軟的枝條上,長滿了褐色的嬌嫩的骨朵。
24、繁如群星的花蕾隨著幾枝在春風里歡快地搖曳著,那片片桃林彷彿成了紅雨紛揚的世界。

Ⅳ 桃花美文這個春天因你而

春天裡,什麼也不想做,只想把這顆心,沉了下去,靜靜的,直到空無一物。然後在靜夜裡,從心底抽出芽,開出花來,骨子裡,肌膚上,眼角眉梢,心底身上,都是滿滿的桃花、杏花。或許,你就是那最艷寂的桃花,古巷子里兒童叫賣的杏花,慵懶地歪著,斜著,只等那有緣人,輕輕把你握在手心,放在鼻尖輕嗅。

春天裡,我最喜歡「慵懶」這個詞,桃樹杏樹下,一覺睡到近晌午,有點睏倦,有點頹靡。睜眼,是花;閉眼,也是花。這是一個粉紅色的夢,彷彿春閨,彷彿唐宋詞,招惹了春情,糜爛了書簡。慢寫桃花,我喜歡這個「慢」字,就像是一朵一朵的桃花,慢慢從骨子裡開出來,經過心雨的溫潤。然後再一朵一朵移到了絹上、竹簡上、宣紙上,氤氳,渲染,便有了靈氣。

桃花是「濫」的,春天一到,就泛濫了。千里萬里,江南江北,無處不桃花,大自然是最浪漫的,這種浪漫,近於「孟浪」,似乎更接近「妖冶」這個詞。我感覺到,似乎每個人心裡,都開出了桃花,如果春天來了,心裡不開花,那是真真的怪事了。桃紅杏白,其實桃花也有白的,杏花也有紅的,由紅到白,再由白到紅,生命不過就是一種慾望,這種慾望,只不過在紅白兩極徘徊罷了。白的不懂紅的心,紅的也不懂白的心,待到都懂了,花兒也該謝了,把顏色還給歲月,就是一朵凈土蓮花了。

或許你會說,我不過是個俗人。其實大俗即大雅,人生中的境界不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唯有第三境界,看花還是花,看女人還是女人。看得真切,悟得通透。美人如花,花如美人,不愛是傻子。愛美是人的天性,這天性不能抹殺。看到心儀的美人,眼兒直了,心兒跳了,魂兒飛了,不遮不避,一任天然。有血有肉,有愛有恨,這就是真實的人生。

禪宗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老婦人,虔誠供養了一個修苦行的僧人,幾年過去,想試一試僧人修行的境界。讓她美貌的孫女,一把抱住他,問他:「有沒有感覺?」僧人答道:「如抱木石。」婦人嘆息著欲把他趕出去。又過了幾年,婦人讓孫女再試,僧人答道:「溫香軟玉,有血有肉。」禪的最高境界,不是枯寂的空,而是有血有肉活色生香的。

清寒細雨,薄透春衫。一個「透」字,才配得上那個「艷」。艷如桃花,透如明鏡,所以女人是最愛透的,心通透,衫單薄,能露多少,就露多少。實在不能露的,就如花蕊般藏著,遮著,誘惑著,風情著,那種遮遮掩掩,對男人是致命的。女人是不能沒有愛情的,離開了愛情,再艷麗,也是枯萎的。如同晚年的張愛玲一樣,一味枯坐,老年痴呆了,不管你曾經風華絕代,傾國傾城也好。美人沒有了愛情,必須得念經才行,不能開成桃花,就得開成蓮花,不然就會俗不可耐,惹人憎恨。愛情與宗教一樣,都是一種虔誠的信仰,可以把靈魂帶到高處,高入雲端。我喜歡那種雲端的女子,但這樣的女子之所以存在,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愛情,一種是宗教。除此之外,都是塵土。

女人的散文唯美,都是水做的骨肉,每每見著,我就愛不釋手,嘆為觀止。恨不能擁有一個這樣飄在雲端的女子,靈肉交融,切切實實圓滿一番。女人是天生的藝術品,所以女人更有詩人的氣質,浪漫的情懷,男人的存在,只不過是來欣賞和贊嘆的。女人沒有了男人的欣賞,就如花兒沒有了蜂蝶,開得再好,也是頹敗的,了無生趣的。世上的女人有千百種,常常自認為自己就是潔凈的蓮,簡淡的菊,幽靜的蘭,傲骨的梅,但骨子裡,還是都開著一朵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杏花。這春天的花,是為愛情開的,因為愛情可以讓人崇高,女人沒有了崇高,我是看都不想看一眼的。

世界上有很多薄涼的女子,失去了溫度,也是去了血色。這樣的女子是可敬的。因為可敬,也很可怕。再華麗的錦緞,拿在手裡是冰涼的,冷到骨頭里去,也是毫無趣味的。猶如擺在案頭的花瓶,沒有插著的鮮花,那種寂寞,恐怕只有女人體會得到。但精美的青花瓷瓶,斷不肯插庸俗的花,污了眼是次要的,污了心,才是更嚴重的。誰是你命中的桃花?誰是你清靜的雪蓮?誰是你閑情的菊?誰是你枯瘦的梅?可這一切,可遇而不可求,空著就空著,寧缺勿濫,這樣的女子,是高貴的。如果遇見,那就如張愛玲一般,低到塵埃里開出花來。我獨愛這樣的女子,因為難得,所以珍貴。愛文字的女人,大多是寂寞的,這種寂寞,源於她骨子裡的高傲。我寧願守著這種高傲,孤獨一輩子,也不願在塵埃里,耽擱一分半秒。

女人如花,花似夢。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的文字里,大都開滿了桃花,行走其間,就會陷入一片桃源,花開花謝,落紅漫天。我喜歡這種感覺,雖不是納蘭,也不是柳永,卻天生愛讀女人的文字。也許是喜歡女人文字里的愛情,我終究還是高尚的,愛情感勝過了愛皮肉,超越在一般的男人之上,那些只知道皮肉之歡的男女,我是不太喜歡的。寫文字的女人都比較雅,用風雅這個詞,似乎更確切些。我是性情中人,也只愛至情至性的女子,風流,也是高雅的風流,那種嬌艷,更動人了幾分。如桃花,帶著露,淋著雨,冷而艷,藏著匿著,那種絕世的風華不經意流露出來,帶給心靈的感覺,是雅趣,更是驚艷。

女人節,總要談點關於女人的,可我的筆是拙的,在女人面前,更是笨拙得近乎羞澀了。再美,也美不過女人;再艷,也艷不過女人;甚至連色,比女人也遜了三分。男人談女人,總隔著一層,猶如隔靴搔癢一般,讓人感到更難受。想來,倒是有幾分失落的,恨不能變成女人,有著女人的天姿國色,亦有著女人的七巧玲瓏心,還有著極品女子妖精般的魅與惑。寫一篇關於女人的文字,讓寺院里禪坐的高僧主持方丈們春心盪漾,夢縈魂繞,樂不思蜀。哈哈,那不成人妖了嗎?快快收起心,做回我的猛男吧!得到猛男這個稱號,是我今生最自豪的。遠遠勝過什麼散文大師,書法大師,佛學大師,禪宗八祖這些虛名。這世界是最需要猛男的,沒有猛男,女人就是修煉成妖,混到極品,又有什麼意思?就如一個辛辛苦苦修煉了數十年的武功高手,終於到達打遍天下無敵人手的境界,出關下山時,驀然發現仇恨了一輩子的對手早已不在人世,那種深沉的失望,恐怕連想死的心都有。

迷死男人,是女人的責任;同樣,迷死女人,也是男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這叫擔當。房子下的店鋪前,就有人埋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幾個字:「泰山石敢當。」李清照說:「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有人說:「芙蓉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愛江山更愛美人,是一個正常男人的擔當,英雄難過美人關,是一種驕傲,也是一種灑脫。問天下女人,誰會愛上一個無血無肉,鐵石心腸的男人呢?也許你會堅定地說:「我愛!」我很佩服你的勇氣,但我也恭喜你,悲劇開幕了。比起戲劇,世人更愛看悲劇,特別是女人,一把鼻涕,一把淚,林妹妹一般,一把花鋤,一地落紅,一曲《葬花吟》,更加詩情畫意,動人心魄了。但男人多情,也是女人的災難,這種災難,遠比無情無義來的曼妙。譬如張愛玲邂逅胡蘭成,潘金蓮邂逅西門慶。反過來想想,如果張愛玲不遇見胡蘭成,也許要做一輩子老處女,做女人是什麼滋味都不知道;如果潘金蓮不邂逅西門慶,一輩子跟著武大郎,受著武二郎的冷眼,又哪裡會是幸福的呢?造物主既然造就了男人和女人,必然要衍生出花花綠綠的風流韻事,不然這個世界又有何趣?遠不如雌雄同體來得簡單,無欲無求,自己就是圓滿。佛說姻緣,今生果,皆因前世因,因果報應,輪回不休。男人女人們,什麼也不要想,隨緣吧。該愛就愛,該恨就恨,與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很喜歡倚窗聽雨的散文,風格有點像雪小禪,至情至性,頗有書卷氣,清麗,干凈,脈絡清晰。細細品來如對佳人,那種香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淡淡的書香,淡淡的女人香,清而雅。捧著,讀著,慢慢醉了,還不知是怎樣醉的。且看她的《時下桃花》:「春天終究要和桃花碰面的,特別是我生活的小城,那裡的桃花開得張揚,你不睜眼,它便入你眼。哈哈!說得有些過頭,怎麼聽著不像桃花,倒像是一個風情萬種的妖精,纏著你,附在身上。到底是桃花,曼妙嫵媚,把春天輕而易舉俘虜。」

不經意間與桃花撞個滿懷,不經意間成了俘虜,最妙的是那「不經意」三個字。聽雨的這段文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哈哈」兩個字,這分明就是個妖精,帶著書香味,又有點純自然,一朵類似桃花的女妖吧,笑得花枝亂顫,動人心魄,幸好我沒看見,不然又要落個花心的罪名。

我沒讀過雪小禪的《世有桃花》,也不關心張愛玲,只知道李香君是對著桃花扇噴了一口血的女子,她的愛情我也是漠不關心的。至於崔護詩中那個唐朝的女子只不過是個村姑,不讀詩書的女子,不雅,我不喜歡。想那崔大詩人,也是俗的,他愛的只是皮肉而已。也許我錯了,唯有這樣的女子,未曾沾染了塵埃也不一定,但女人是會漸漸長大的,沒文化的,世俗得讓人難受。崔護只是給了我們一個錯覺,他造的是一個境,在千年的時空里,截取了這樣一個鏡頭,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任我們自己由想像。我慣愛這種自由,也喜歡村姑,後來發現自己,真的是錯了,你寫的詩,她讀不懂;你寫得文,她用來擦桌子。你還桃花得起嗎?這個誤會,我替世人解讀,一把辛酸一把淚。記住,才子佳人們,千萬別被崔護忽悠了,不然死得很難看。

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朵桃花。也許就是唯一的一朵,不管他的身體開過多少次,但心靈的桃花只有一次。有的人在生命中的第一次就開了,譬如張愛玲。有的人等了一輩子都沒有開,譬如我。身體的花開,與靈魂的花開,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所以女人們總是批判男人是下半身動物,我想就是這個原因吧。女人不能讓男人的靈魂開花,最起碼也是女人的失敗吧。渴望一輩子中,有那麼一次愛情,能夠讓靈魂的桃花絢爛地綻放,一直這樣,從沒停止。這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奢侈,能完成這樣一次花開,就是剎那間萎謝了,也是值得的——這一輩子,就算沒有白來。怪不得女人情到深處,總會說這樣一句話:「只想就這樣死在你身下。」直接,了當,有點艷情,更近乎痴絕。我想那是靈魂花開了的,要不然,哪有這樣的囈語?

誰懂得桃花?我想是沒有人懂的。因為桃花是屬於愛情的,愛情本來就是一道無解的題,是一種信仰,這個謎底,只有宗教才解得開。成佛了,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只能閉嘴不說,一說即錯啊。哈哈,我不說,以免泄漏天機。桃花由來畫不成,胡蘭成難畫,唐伯虎也難畫,因為那是開在靈魂上的花,一著紙,便變了,變得俗氣了,有煙火味了,再也不是那朵桃花。胡與張的愛情,所以就死了。寶黛愛情,何嘗不是如此?她們的愛情,就是桃花的,冷冷的外表,狂熱的內心,最後沒有畫出來,而是黛玉以血的形式寫在了寶玉送的舊手絹上了。

桃花,其實在人們心裡有些艷盪的。沾染上桃花,都帶點粉紅的色彩。唯有這粉紅,是塵世最浪漫的色彩。誰不想來段「桃花運」?誰逃得過「桃花劫」?明星們不斷製造緋聞,不管是真心,還是故意製造的假象,都讓粉絲們狂熱。電影里沒有桃色,誰去看呢?故事裡沒有桃色,誰愛讀呢?所以佛教徒們是不愛看電視的,也斷然不去讀小說,那艷情的,露骨的,狂熱的,讓人看了血液沸騰,呼吸都困難,哪裡還能清靜呢?

一生之中,有一兩次「桃色事件」,是一個男人最大的榮耀。女人們,也很多在男人堆里修煉成妖,這樣的極品,猶如練成蓋世神功的武林高手,不把武藝用在男人身上,那簡直是一種浪費。男人們自是愛極了這樣的妖精的,古代四大美人,西子,玉環,貂蟬,昭君,無不是嫵媚到了極致,君王見了,都魂不守舍,忘了江山。更有妖媚和艷盪的,像潘金蓮、李瓶兒、蘇妲己、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在中國的歷史上,書寫了最艷情的一筆。

桃花是個中性詞,一邊是愛情,一邊是淫邪。只要有一顆聖潔的心,就是名妓,也是在塵非塵,在染不染的。外國有《茶花女》,中國有蔡鍔和京城名妓小鳳仙的愛情故事,傾國傾城,也可歌可泣。最妙的還是西湖斷橋上的白娘子與許仙的邂逅啊,這個故事讓年少時的我艷羨了好長一段時光,桃花朵朵,哪一朵是我生命中最美麗的愛情?女人如花,每一朵桃花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越是艷麗,越有著刻骨銘心的愛情。但誰有懂得女人的心?給予她一個圓滿?

春日在路上,總會不經意間,就與桃花撞個滿懷。天地都是粉色的,連空氣也是粉色的了,極柔媚,極風情,極明艷。十里軟紅,一片胭脂雲。桃花溪,桃花水,桃花渡,燕子雙飛春又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漫不經心的春天,彌漫著愛情的氣息。還是那三三兩兩路上行走的少女,手裡拿著一兩枝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紅,讓這個春天,亮麗而鮮活。這就去采一枝桃花,插在我臨窗的花瓶里,桃花解語,你是我的桃花嗎?

誰點燃了我的春天,讓我的心在花枝上輕顫?

誰為我吟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傾訴愛的呢喃,書寫情的眷戀?

誰情深意重,情懷如詩,與我相思暮與朝,彈奏如歌的行板?

誰執一柄團扇,獨立靜水岸邊,「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羞怯地為我桃花嫣然?

你就是我的桃花,尋找了千年的那朵艷麗如桃花的女子。春天裡桃花朵朵,而你是最美的那一朵。只想與你去看桃花爛漫,為你畫一幅桃花圖: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里,飛紅陣陣,一個娉婷的女子,宛若仙子,衣袂飄飄,輕舞飛揚……

春天來了,浪漫而狂熱,我也不管不顧的了,只與你一起靜靜開,一起靜靜美。我們,就是桃花,艷到骨髓里,也開在了春天的骨子上。

Ⅳ 求符恩軍的一篇散文《關於桃花》。

如下

關於桃花
作者:符恩軍
春天的時候,家鄉的桃花都會開得很燦爛
——盲劍客

王家衛的桃花

王家衛電影《東邪西毒》有兩種東西帶著不同尋常的美,一是酒,黃葯師的酒,叫醉生夢死;一是桃花,盲劍客家鄉的桃花,叫老婆。江湖的刀光劍影,倘若少了一縷酒氣,魅力就要大打折扣,刀光,血色,一有了酒氣加盟,忽焉而飄逸,讓殺戮帶著一種殘酷的、冷艷的詩意,彷彿是死神嘴角的微笑。而王家衛的桃花,則飄著一股幽微的、似有還無的江南氣息,這詩意甚至泛著人文的光,江南舊詩詞的光,吳越文人頹靡的光。酒,讓歐陽鋒慕容燕黃葯師他們披著江湖的外衣,而桃花,則將這些神功蓋世的俠客打回成一群醉生夢死的痴男怨女。
「春天的時候,家鄉的桃花都會開得很燦爛。」盲劍客來日無多,依然惦記著家鄉的桃花。後來歐陽鋒去了盲劍客的家鄉,發現那裡根本沒有桃花,「桃花只不過是一個女人的名字」,這個盲劍客的女人,是黃葯師的情婦,而黃葯師說,「我因為那個女人才愛上桃花」,那個女人心中惦記著歐陽鋒,她的小叔子。
王家衛真懂得用桃花,整部片子不見一株桃樹,未現一瓣桃花,據歐陽鋒看,桃花還只是帶綠帽的盲劍客一種痛苦的隱語,虛構的桃花,原來是出牆的紅杏。桃花劫下人難逃,痴男怨女的情慾糾纏,好比桃花落了滿蹊,鮮血,愛情,桃花,人生是旅途,路上凌亂的情愛,彷彿頹靡的桃紅,時間的西風吹起,江湖蕭瑟,每一個的腳下都是一條印滿蒼涼車轍的道路,直通死亡。電影里沒有桃花,然而,恰是如此,或者說《東邪西毒》就是一朵印有情慾殘影的桃花。它開放了一個多小時,然後悄然閉上,然後每個觀眾的內心深處都種著一株桃樹。

桃花劫

桃花和愛情牽扯到一處,不知道起於何時。《國風》的詩人寫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子之與歸,宜其室家」,看情形,不過是在期望新娘子有強大的生殖能力的同時,順帶贊美了下佳人的美貌而已。現在人常說的命犯桃花,其實是算命的術語,桃花入命,好像並非一件值得慶幸的事,而今人說一個人行了桃花運,是多半帶有一種欣羨的眼光,因為,桃花運者,愛情不斷也,美女紛然入懷,這桃花劫基本算是一筆算不清的艷情賬,每個男人估計都寧願惹上這筆賬。
桃花和愛情最靠邊的一次,估計是唐人崔護成就的,《題都城南庄》詩雲:「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朝的桃花,南庄的少女,詩人去年的艷遇,今年蕭然獨立的惆悵,讓多少後來的懷春的少女,知慕少艾的少男讀的滿懷漪瀾,春情涌動,愛意暗生。
崔詩人那還算不上桃花運,不過是偶然驚鴻一瞥,讓自己徒然添了一絲「求不得」的煩惱,還好寫了這首詩,不然簡直是很失敗的艷遇。朱彝尊的「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也到底寒了一晚,而崔詩人的艷遇實在有些短暫。在我們今天這些動輒要開房直奔主題的人們看,崔詩人基本是值得同情的。
崔詩人之後,桃花和愛情逐漸成了連體,但似乎再沒演繹出什麼驚艷的愛情故事來,李香君朝扇子吐了一口血,倒不是因為愛情,而是愛情的死亡;蘇東坡譏笑人家一枝梨花壓海棠,也和桃花毫不沾邊,以桃花的不食人間煙火,蘇東坡當也不會用桃花來形容古時的楊翁戀;倒是林妹妹空降後,荷了花鋤去葬花,還哭哭啼啼唱了首《葬花吟》,葬的正是桃花,而不是梨花啥的。人們常說桃李爭春,夭桃膿梨,其實照我看來,梨花開得實在是太腐敗,太炫耀,好像一個得瑟瑟的暴發戶,而桃花呢,這仙子靜靜地在牆角籬落,山野田間開著,即使難收難管,也天然有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幽靜,因此,胡蘭成說,桃花難畫,因要畫得她靜,實在是太知道桃花的美的一個人。正因如此,風骨清冷的林黛玉葬桃花而不葬梨花——葬梨花簡直是打掃衛生!葬桃花就更加合乎審美,只是林妹妹這樣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葬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花,說到底,太過寂寞了!

詩人的桃花

王家衛為什麼會用上桃花,來渲染某種情慾糾纏的東西,就因為王家衛是中國人,而桃花是太中國、太古典、太宋詞的花,如果真有司花的花神在,倘若長了金發碧眼,幾乎是塗抹錯了妝,司桃花的花神定然是個很古典的中國美女。
這種太古典太鄉土中國太宋詞的桃花,是落不到西洋詩人的筆下的。而中國詩人呢,每到春天,那幾乎就要跑到桃花下喝點小酒,發點幽情,睡個小夢,醒來衣服上落了些桃花,攤開紙,隨意一抹,桃花就化成一首詩開放了。
《詩經》那位把桃花和生小孩聯在一起的詩人雖然有些對不住桃花,但畢竟文明尚在起步,詩人的情懷未盡情伸張,可以原諒;文明漸進後,人看待花就遠離生殖了,如潘安就比前輩進步不少,他做河陽縣令時,讓全城每戶都種桃樹,待到春風吹過已見「二毛」的潘鬢後,滿城皆桃花矣!而到了南朝,經過一陣魏晉的飄逸之風的吹拂後,彷彿整天整夜都飄著頹靡的煙雨,每一個詩人似乎都拖著慵懶的身影。桃花此時不開放此時不被人關注,更待何時!庾信的「草綠衫同,花紅面似」中的那朵花據我看,實在不應該是桃花之花的其他花。「一種風流吾最愛,南朝人物晚唐詩」,都帶了憂傷的靡麗,憂傷的人最容易看見桃花。
而我們的陶淵明先生,悠然見南山之餘,雖然喜歡種柳樹而不是桃樹,但一旦進入夢中,來到溪水深處的人間仙境,卻終於還是種滿了桃樹,開滿了桃花,美其名曰:「桃花源」,多好的地方啊,不開桃花開什麼。為什麼開桃花呢,說到底,也還是桃花的幽靜,不怎麼靠近人間,爛漫中透出的一股山野氣息。
唐朝詩人喜歡寫桃花,崔護詩人已經提過,讓他遺憾去吧。李白送友還選在桃花潭,杜甫的草房門前種滿桃花,春天小鳥嘰嘰喳喳地叫,鄰居黃四娘家也重了不少桃花;但這些都不算什麼,因為很尋常,倒是劉禹錫先生筆下的道士,是些種桃樹的發燒友,這點不像財主石崇,專種那些高大的柏樹,好像古代的造林工作者。道士在玄都觀里種了上千株桃樹,劉禹錫政治上冬去春來後,去看桃花,得意的很:「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種桃道士今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人得意歸得意,但把桃花比作那些官場的諂媚小人,實在是太煞風景了,桃花的花神如果爭氣,何不到天上和劉詩人打一場官司呢!
但綜觀那時的社會氣氛,花神如要打官司,支持者估計要少得讓她流淚。雖則有白居易這樣的桃花痴,「村南無限桃花發,唯我多情獨自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人間桃花都碾作紅塵了,他老先生還要跑到深山古寺再過把看桃的癮,這等情懷實在難得,花仙子估計都動了下凡與他結緣的心。但桃花在唐人眼中,實在是受了不少屈辱,如杜甫同志,大筆一揮,給桃花定了性: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好像水面飄的不是桃花,而是楊花;李商隱先生就更過了,專門寫詩嘲笑她:「無賴夭桃面,平明露井東。春風為開了,卻擬笑春風。」詩人下筆真狠,桃花簡直是一個忘恩負義的王八蛋了。
唐朝以後,桃花沉默了好一陣子,宋朝的周敦頤和林和靖都是花痴,奈何一個獨愛蓮花,一個娶梅為妻子,都不關桃花何事;只到明朝,桃花才又有幸得遇一個如痴如狂的FANS,那人就是唐寅,此人愛梅,但更愛桃花。「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武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端的是瀟灑!此君沒事就跑到桃花下睡覺,醒來畫兩筆桃花,換作酒錢,用桃花換酒,不使人間造孽錢,真是飄逸的一塌糊塗,不知道買的酒是否叫「醉生夢死」乎?
今人筆下的桃花,印象最深的只有廢名的《橋》,那裡面正是開滿桃花。

我的桃花

桃花這種花,是開在鄉間的,如在水泥森林裡頭種植幾棵桃樹,幾乎是帶有一種囚禁它的味道,讓人一旁經過,心情再好,也毫無賞鑒的興趣。這點,李笠翁可以為我撐腰,他說:「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聽其所至,如武陵人之偶入桃源,始能復有其樂,如僅載酒園亭,攜姬院落,為當春行樂計者,喂賞他卉則可,謂看桃花而能得其真趣,吾不信也。」只是標准又有點高了。
「春天的時候,家鄉的桃花都會開的很燦爛」,《東邪西毒》里的盲劍客這句話基本上可以無償轉讓給我。小時候,家鄉隨處可以見到桃花,那時候,江南的河邊,江南的田野,江南的屋角,江南的山塢,你簡直一不小心就能碰上一株桃樹,春天時候,你一開眼,就有桃花靜靜地紅了你的視野,而今卻沒有了。
桃樹,梨樹,李樹,柚子樹,石榴樹,都不是因為它們的花,而被四處種植,而是因為它們能結果。鄉下人有些情趣的,喜歡蒔花弄草的,一般都偏愛什麼梔子花,月月紅,指甲花,雞冠花之類的,這些花要不以其香,比如梔子花,往往正在含苞待放的時候就被折了,插在裝了水的瓶罐里,好像被砍了頭似的開放,因為香遭此身首異處的不幸;要不以其功效,比如指甲花,據說環植在門前,可以讓毒蛇繞道遠走,不敢進門,因為按照迷信,蛇進門都不是好事,很有可能竟是某個祖宗披了馬甲來視察,要燒香拜它老人家安然出門,切不可以一棒子打死,如一時不懂打死了該蛇,則「毒蛇入室兮,主人將去」。要麼是權作一種並不看重的裝飾的東西,比如月月紅,每個季節不知羞恥地一開再開,地位就要下降,身份就有些低賤,偶然被少女戴在頭上,也依然會被擔心是否很村俗。
桃樹,梨樹有幸進行領土擴展,真不是因為它們花兒的美,而是因為它們果子的鮮美,敝人小時候就曾乘著夜色去偷摘桃子,偷來的桃子果然更其美味,至今回想起來,還恨不得專門回家一趟去溫故一遍。孫猴子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是因為實在沒資格吃,而東方朔先生據說被貶人間是因為偷吃仙桃,以其天堂在編人員身份,吃兩三個仙桃算什麼,而他竟要偷,就可以知道他是犯了敝人小時候一般的毛病,認為偷來的桃子更其美味也,所謂「買不如種,種不如偷」也。
但我從小就喜歡桃花,尤其是開在河邊的桃花,每年春天,一待桃花開矣,就要去折個三兩枝,插在自家屋角,等待其生根發葉,忽然成活。這里也還只是因為喜歡種植,而不是喜歡那桃花,真的喜歡桃花,估計要更晚,晚到知慕少艾,晚到看了電影《長亭》天天夢想也跑進夜間的山林遇見多情的狐狸精,那時,每次看見桃花,就會學學書中的詩人詞人,站在桃花下面好好看上一看,更其願望忽然某個遠處有個美麗的少女一眼瞥見傷春的敝人,而生愛慕之情。
懶得寫了,桃花早凋謝了,桃樹早被砍光了,現代文明之風一旦吹入田野鄉間,多少鳥兒,多少嘉木,稀里糊塗就迎來了祖先從不有過的浩劫。

Ⅵ 關於桃花的名人散文。快啊!!好的加分~~~~

如下

關於桃花
作者:符恩軍
春天的時候,家鄉的桃花都會開得很燦爛
——盲劍客

王家衛的桃花

王家衛電影《東邪西毒》有兩種東西帶著不同尋常的美,一是酒,黃葯師的酒,叫醉生夢死;一是桃花,盲劍客家鄉的桃花,叫老婆。江湖的刀光劍影,倘若少了一縷酒氣,魅力就要大打折扣,刀光,血色,一有了酒氣加盟,忽焉而飄逸,讓殺戮帶著一種殘酷的、冷艷的詩意,彷彿是死神嘴角的微笑。而王家衛的桃花,則飄著一股幽微的、似有還無的江南氣息,這詩意甚至泛著人文的光,江南舊詩詞的光,吳越文人頹靡的光。酒,讓歐陽鋒慕容燕黃葯師他們披著江湖的外衣,而桃花,則將這些神功蓋世的俠客打回成一群醉生夢死的痴男怨女。
「春天的時候,家鄉的桃花都會開得很燦爛。」盲劍客來日無多,依然惦記著家鄉的桃花。後來歐陽鋒去了盲劍客的家鄉,發現那裡根本沒有桃花,「桃花只不過是一個女人的名字」,這個盲劍客的女人,是黃葯師的情婦,而黃葯師說,「我因為那個女人才愛上桃花」,那個女人心中惦記著歐陽鋒,她的小叔子。
王家衛真懂得用桃花,整部片子不見一株桃樹,未現一瓣桃花,據歐陽鋒看,桃花還只是帶綠帽的盲劍客一種痛苦的隱語,虛構的桃花,原來是出牆的紅杏。桃花劫下人難逃,痴男怨女的情慾糾纏,好比桃花落了滿蹊,鮮血,愛情,桃花,人生是旅途,路上凌亂的情愛,彷彿頹靡的桃紅,時間的西風吹起,江湖蕭瑟,每一個的腳下都是一條印滿蒼涼車轍的道路,直通死亡。電影里沒有桃花,然而,恰是如此,或者說《東邪西毒》就是一朵印有情慾殘影的桃花。它開放了一個多小時,然後悄然閉上,然後每個觀眾的內心深處都種著一株桃樹。

桃花劫

桃花和愛情牽扯到一處,不知道起於何時。《國風》的詩人寫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子之與歸,宜其室家」,看情形,不過是在期望新娘子有強大的生殖能力的同時,順帶贊美了下佳人的美貌而已。現在人常說的命犯桃花,其實是算命的術語,桃花入命,好像並非一件值得慶幸的事,而今人說一個人行了桃花運,是多半帶有一種欣羨的眼光,因為,桃花運者,愛情不斷也,美女紛然入懷,這桃花劫基本算是一筆算不清的艷情賬,每個男人估計都寧願惹上這筆賬。
桃花和愛情最靠邊的一次,估計是唐人崔護成就的,《題都城南庄》詩雲:「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朝的桃花,南庄的少女,詩人去年的艷遇,今年蕭然獨立的惆悵,讓多少後來的懷春的少女,知慕少艾的少男讀的滿懷漪瀾,春情涌動,愛意暗生。
崔詩人那還算不上桃花運,不過是偶然驚鴻一瞥,讓自己徒然添了一絲「求不得」的煩惱,還好寫了這首詩,不然簡直是很失敗的艷遇。朱彝尊的「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也到底寒了一晚,而崔詩人的艷遇實在有些短暫。在我們今天這些動輒要開房直奔主題的人們看,崔詩人基本是值得同情的。
崔詩人之後,桃花和愛情逐漸成了連體,但似乎再沒演繹出什麼驚艷的愛情故事來,李香君朝扇子吐了一口血,倒不是因為愛情,而是愛情的死亡;蘇東坡譏笑人家一枝梨花壓海棠,也和桃花毫不沾邊,以桃花的不食人間煙火,蘇東坡當也不會用桃花來形容古時的楊翁戀;倒是林妹妹空降後,荷了花鋤去葬花,還哭哭啼啼唱了首《葬花吟》,葬的正是桃花,而不是梨花啥的。人們常說桃李爭春,夭桃膿梨,其實照我看來,梨花開得實在是太腐敗,太炫耀,好像一個得瑟瑟的暴發戶,而桃花呢,這仙子靜靜地在牆角籬落,山野田間開著,即使難收難管,也天然有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幽靜,因此,胡蘭成說,桃花難畫,因要畫得她靜,實在是太知道桃花的美的一個人。正因如此,風骨清冷的林黛玉葬桃花而不葬梨花——葬梨花簡直是打掃衛生!葬桃花就更加合乎審美,只是林妹妹這樣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葬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花,說到底,太過寂寞了!

詩人的桃花

王家衛為什麼會用上桃花,來渲染某種情慾糾纏的東西,就因為王家衛是中國人,而桃花是太中國、太古典、太宋詞的花,如果真有司花的花神在,倘若長了金發碧眼,幾乎是塗抹錯了妝,司桃花的花神定然是個很古典的中國美女。
這種太古典太鄉土中國太宋詞的桃花,是落不到西洋詩人的筆下的。而中國詩人呢,每到春天,那幾乎就要跑到桃花下喝點小酒,發點幽情,睡個小夢,醒來衣服上落了些桃花,攤開紙,隨意一抹,桃花就化成一首詩開放了。
《詩經》那位把桃花和生小孩聯在一起的詩人雖然有些對不住桃花,但畢竟文明尚在起步,詩人的情懷未盡情伸張,可以原諒;文明漸進後,人看待花就遠離生殖了,如潘安就比前輩進步不少,他做河陽縣令時,讓全城每戶都種桃樹,待到春風吹過已見「二毛」的潘鬢後,滿城皆桃花矣!而到了南朝,經過一陣魏晉的飄逸之風的吹拂後,彷彿整天整夜都飄著頹靡的煙雨,每一個詩人似乎都拖著慵懶的身影。桃花此時不開放此時不被人關注,更待何時!庾信的「草綠衫同,花紅面似」中的那朵花據我看,實在不應該是桃花之花的其他花。「一種風流吾最愛,南朝人物晚唐詩」,都帶了憂傷的靡麗,憂傷的人最容易看見桃花。
而我們的陶淵明先生,悠然見南山之餘,雖然喜歡種柳樹而不是桃樹,但一旦進入夢中,來到溪水深處的人間仙境,卻終於還是種滿了桃樹,開滿了桃花,美其名曰:「桃花源」,多好的地方啊,不開桃花開什麼。為什麼開桃花呢,說到底,也還是桃花的幽靜,不怎麼靠近人間,爛漫中透出的一股山野氣息。
唐朝詩人喜歡寫桃花,崔護詩人已經提過,讓他遺憾去吧。李白送友還選在桃花潭,杜甫的草房門前種滿桃花,春天小鳥嘰嘰喳喳地叫,鄰居黃四娘家也重了不少桃花;但這些都不算什麼,因為很尋常,倒是劉禹錫先生筆下的道士,是些種桃樹的發燒友,這點不像財主石崇,專種那些高大的柏樹,好像古代的造林工作者。道士在玄都觀里種了上千株桃樹,劉禹錫政治上冬去春來後,去看桃花,得意的很:「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種桃道士今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人得意歸得意,但把桃花比作那些官場的諂媚小人,實在是太煞風景了,桃花的花神如果爭氣,何不到天上和劉詩人打一場官司呢!
但綜觀那時的社會氣氛,花神如要打官司,支持者估計要少得讓她流淚。雖則有白居易這樣的桃花痴,「村南無限桃花發,唯我多情獨自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人間桃花都碾作紅塵了,他老先生還要跑到深山古寺再過把看桃的癮,這等情懷實在難得,花仙子估計都動了下凡與他結緣的心。但桃花在唐人眼中,實在是受了不少屈辱,如杜甫同志,大筆一揮,給桃花定了性: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好像水面飄的不是桃花,而是楊花;李商隱先生就更過了,專門寫詩嘲笑她:「無賴夭桃面,平明露井東。春風為開了,卻擬笑春風。」詩人下筆真狠,桃花簡直是一個忘恩負義的王八蛋了。
唐朝以後,桃花沉默了好一陣子,宋朝的周敦頤和林和靖都是花痴,奈何一個獨愛蓮花,一個娶梅為妻子,都不關桃花何事;只到明朝,桃花才又有幸得遇一個如痴如狂的FANS,那人就是唐寅,此人愛梅,但更愛桃花。「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武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端的是瀟灑!此君沒事就跑到桃花下睡覺,醒來畫兩筆桃花,換作酒錢,用桃花換酒,不使人間造孽錢,真是飄逸的一塌糊塗,不知道買的酒是否叫「醉生夢死」乎?
今人筆下的桃花,印象最深的只有廢名的《橋》,那裡面正是開滿桃花。

我的桃花

桃花這種花,是開在鄉間的,如在水泥森林裡頭種植幾棵桃樹,幾乎是帶有一種囚禁它的味道,讓人一旁經過,心情再好,也毫無賞鑒的興趣。這點,李笠翁可以為我撐腰,他說:「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聽其所至,如武陵人之偶入桃源,始能復有其樂,如僅載酒園亭,攜姬院落,為當春行樂計者,喂賞他卉則可,謂看桃花而能得其真趣,吾不信也。」只是標准又有點高了。
「春天的時候,家鄉的桃花都會開的很燦爛」,《東邪西毒》里的盲劍客這句話基本上可以無償轉讓給我。小時候,家鄉隨處可以見到桃花,那時候,江南的河邊,江南的田野,江南的屋角,江南的山塢,你簡直一不小心就能碰上一株桃樹,春天時候,你一開眼,就有桃花靜靜地紅了你的視野,而今卻沒有了。
桃樹,梨樹,李樹,柚子樹,石榴樹,都不是因為它們的花,而被四處種植,而是因為它們能結果。鄉下人有些情趣的,喜歡蒔花弄草的,一般都偏愛什麼梔子花,月月紅,指甲花,雞冠花之類的,這些花要不以其香,比如梔子花,往往正在含苞待放的時候就被折了,插在裝了水的瓶罐里,好像被砍了頭似的開放,因為香遭此身首異處的不幸;要不以其功效,比如指甲花,據說環植在門前,可以讓毒蛇繞道遠走,不敢進門,因為按照迷信,蛇進門都不是好事,很有可能竟是某個祖宗披了馬甲來視察,要燒香拜它老人家安然出門,切不可以一棒子打死,如一時不懂打死了該蛇,則「毒蛇入室兮,主人將去」。要麼是權作一種並不看重的裝飾的東西,比如月月紅,每個季節不知羞恥地一開再開,地位就要下降,身份就有些低賤,偶然被少女戴在頭上,也依然會被擔心是否很村俗。
桃樹,梨樹有幸進行領土擴展,真不是因為它們花兒的美,而是因為它們果子的鮮美,敝人小時候就曾乘著夜色去偷摘桃子,偷來的桃子果然更其美味,至今回想起來,還恨不得專門回家一趟去溫故一遍。孫猴子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是因為實在沒資格吃,而東方朔先生據說被貶人間是因為偷吃仙桃,以其天堂在編人員身份,吃兩三個仙桃算什麼,而他竟要偷,就可以知道他是犯了敝人小時候一般的毛病,認為偷來的桃子更其美味也,所謂「買不如種,種不如偷」也。
但我從小就喜歡桃花,尤其是開在河邊的桃花,每年春天,一待桃花開矣,就要去折個三兩枝,插在自家屋角,等待其生根發葉,忽然成活。這里也還只是因為喜歡種植,而不是喜歡那桃花,真的喜歡桃花,估計要更晚,晚到知慕少艾,晚到看了電影《長亭》天天夢想也跑進夜間的山林遇見多情的狐狸精,那時,每次看見桃花,就會學學書中的詩人詞人,站在桃花下面好好看上一看,更其願望忽然某個遠處有個美麗的少女一眼瞥見傷春的敝人,而生愛慕之情。
懶得寫了,桃花早凋謝了,桃樹早被砍光了,現代文明之風一旦吹入田野鄉間,多少鳥兒,多少嘉木,稀里糊塗就迎來了祖先從不有過的浩劫。

把掌心溫存在一朵桃花的面孔上,我聽到桃蕊心跳的律動,聽到這個季節最動人的聲音。
三月的柳笛吹拂寒冬塵封的思緒,吹拂一些日子沉澱的音容,一些痛苦的思想。
三月的風是靈性輕盈的;
三月的雨是凝重憂郁的。
用一支長笛撐開這個季節的天空,看暮天楚江留下多少邑塵涉水人的跡痕;柳永的蘭舟過後,酒醒斷腸處,是誰的微笑清瘦如詩?是誰的寂寞燦然如花?在桃花汛最美麗的時刻,與夢往相依相愛!
一枚暗紅的果子,開始孕育一種記憶,一種聲音,一段心事,一則傳說。
於是,在遠離你的夢土上,我用憔悴的容顏在等待,我孤寂的淚水上,會有一位桃花仙子,凌波而來,為我傳唱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2。夢境遙遠,桃林蔥郁。
在桃林深處的花叢中,紫色的青藤在那座小木屋上爬滿孤獨。
桃花無心,閑自開落,默然地陪伴我痛苦而寂寥的期望。
又是一季陽春,預感著,那命里註定的時刻悄悄地來臨。
這是殘冬里最後一個黃昏嗎?
杯子里的綠水裊裊地彌漫最初的清香,籟籟落花如雪。結疤的靈魂,以它全部的疼痛,全部的愛戀,親切地撫摸每一片桃花的心蕊,桃椏的枝梢。這個季節的鳥翅,宛如天使的暗語,劃動暮色的蒼重。
你臨水而佇,倚窗遠目,靜看夕陽嘆息一般緩緩地墜落,優美而憂郁的弧線。
驟然有清越超渺的聲音,幽雅浮起,彷彿晚風從平野盡頭踏歌而來;彷彿是清泉從山谷那端環繞桃林而來——
來了,那是青竹長笛!
來了,那是瘦風晚唱!
來自天邊的天籟之音,靈魂之曲,來自你呼吸深處的某一角落,陌生又似曾相識。
那是笛!
平地捲起霧霰,起伏涌動著,轉眼淹沒你背景中的小木屋。
那是笛!
召喚你長久沉寂的心潮,流電驚雷的瞬間,掀起一場波濤洶涌的颶浪。你顫粟著閉目細聽,淚珠如桃花瓣般飛落。
那是笛!
初上的月光似水清涼,多少紛飛的花瓣宛若你詞章里的清詞麗句,忽然化作盈盈的粉蝶,剎時棲滿你清瘦的雙肩,美你如桃花仙子!
你——該循笛聲而來!

Ⅶ 描寫桃花的散文

正值桃花爛漫時
向西去城十數里,澧水之濱,有一片偌大的桃林,蓊蓊鬱郁,綿延其處。每年春日醉人的時節,桃花芬芳,爛漫妖冶,馨香四溢,便引得周圍許多人們結伴趨之,時而久之,此處就成了撩人心魄的好景緻。
似乎是約定好的,清明前後,總會有一場霏霏春雨,悄然滋潤泥土。桃的枝幹也轉而間如流通了血液,充滿了水分。繼而枝梢變得柔嫩起來,再經三月的熙風輕輕一舔,幾個暖陽的溫馨撫摸,渾然不覺間,令人欣喜的幾串花苞驀然鼓了出來;而後也不知誰得了花神的命令,率先展開自己的羽瓣,兩三日內,都竟相開放。春於是在這深紅與淺紅里被點燃了。
由於受不了美麗的誘惑,我擇得半日空閑,相約了夥伴,前往桃林。
還未入林,一下子便被濃濃的粉紅所俘獲。枝椏錯綜的桃林,大片環著小片,小片銜著大片,竟然看不到邊際。而這誘人的紅,一樹一樹,綴滿枝頭,一簇簇,一串串,密密匝匝,宛若一場紅色的大雪降過,其間偶而幾株稀疏的,卻給整片林子憑添了幾息靈動氣韻。和著鄉村空氣里蒙蒙的青煙,眼際的桃林,似一帶紫色的霞靄,朦朧了天地邊界。微風徐來,那青與紫的煙,隨之漫漫飄忽變幻。
和風輕輕,桃林陣陣微漾,一股股馨香直透心扉,誘的腳步不敢再遲疑,旋即飛奔進去。
花正值妖嬈爛漫,這些可愛的精靈,各施手段,竟弄身姿,攀於枝頭。它們或正,或側,或仰,或俯,有如粉荷,有如胭脂。花大都全開了,也有半開的,偶然會碰到幾枝懶起的,也含苞待放。由於它太小巧,太嬌嫩,太動人,使人不忍心用手掌碰碰它,親近它,進而越發的惹人愛憐。那些大而艷的花,忘不了炫耀自己,早早的擠於努力外伸的新枝上,爭奪著空氣和陽光。坐於樹下,如置於一把大傘里,不知是哪位花仙,將這些美麗的精靈,收集了來,順著枝丫,編織成了傘衣。這時,你絕對會慶幸花仙匆忙間的疏忽,以至於留下的空隙,光從隙縫里輕瀉下來,沐浴中的花瓣,竟如粉紅的玉,晶瑩剔透,煞是好看。天也在這狹小的空間里顯得格外靜溢,更加令人沉醉!
忽而,不遠處飄來幾串銀鈴般的笑。尋聲望去,但見幾個少女,傍著桃花,時依時憑,在林間拍照留影。她們快樂的身影,春光燦爛的笑,使人不由吟詠起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恍然間,似乎看見浪漫多情的詩人,衣冠楚楚,飄逸動人;似乎看見庭院桃花分外灼人,分外妖艷;似乎看見村姑身資婀娜,面頰緋紅,眼波流轉;似乎看見詩人空對桃花,惆悵暗嘆。桃花太美,總被賦予人性,在描寫桃花的詩詞里,也總有若隱若現的可人的女子:「桃花窗外春意暖,桃花簾內晨妝懶。窗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桃花簾外開依舊,簾中人比桃花秀。花解憐人弄清柔,隔簾折枝風吹透。」花美若人,人憐嬌花,花人相和,精妙如此,不僅引人浮想遐思。
林里的蜜蜂也繁忙起來了,嚶嚶嗡嗡的,在花間穿梭。於這朵驟然一點,於那朵驟然一點,忽然就又不見了蹤影,待仔細尋時,發現它已在另一個花心裡顫抖著身體,「戲弄」金絲般的花蕊呢。時而有風拂過,滿樹的桃花迎合著風勢,一俯一頜,此時的風兒恰如一位母親,為女兒梳頭一般。美麗的或許都很短暫,因為花期短,有些早開的花兒,若稍有一丁點兒的風,便撲簌簌飄下幾瓣殘紅。這落在泥土裡的尤物,似乎不甘心就此老去,隨著兩股低走的風,竭力翻轉了兩下身體,而後無奈的靜了下來,等待乾枯。「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此番景象,若叫那多愁多病的林黛玉看去了,定然又手持荷鋤,悲悲凄凄地傷心,"天盡頭,何處有香丘」了。
行於林間小路,四顧全是姿態揚抑的桃樹,一時間,恍然自己便是那《桃花源記》里的武陵人,「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切都是心醉的顏色,到處都是沁人心脾的馨香,真叫人樂而忘返了。
歸途中,見到一片片金燦燦的油菜花,簇擁著陽光的金黃,雖也顯氣勢,卻是少了些層次;還有一片梨園,也正值飛花季節,可憐花色淡白,少了顏色,索然無味。如此而來,更覺得桃花的曼妙可人,韻味無窮。

Ⅷ 關於桃花的散文

1。把掌心溫存在一朵桃花的面孔上,我聽到桃蕊心跳的律動,聽到這個季節最動人的聲音。
三月的柳笛吹拂寒冬塵封的思緒,吹拂一些日子沉澱的音容,一些痛苦的思想。
三月的風是靈性輕盈的;
三月的雨是凝重憂郁的。
用一支長笛撐開這個季節的天空,看暮天楚江留下多少邑塵涉水人的跡痕;柳永的蘭舟過後,酒醒斷腸處,是誰的微笑清瘦如詩?是誰的寂寞燦然如花?在桃花汛最美麗的時刻,與夢往相依相愛!
一枚暗紅的果子,開始孕育一種記憶,一種聲音,一段心事,一則傳說。
於是,在遠離你的夢土上,我用憔悴的容顏在等待,我孤寂的淚水上,會有一位桃花仙子,凌波而來,為我傳唱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2。夢境遙遠,桃林蔥郁。
在桃林深處的花叢中,紫色的青藤在那座小木屋上爬滿孤獨。
桃花無心,閑自開落,默然地陪伴我痛苦而寂寥的期望。
又是一季陽春,預感著,那命里註定的時刻悄悄地來臨。
這是殘冬里最後一個黃昏嗎?
杯子里的綠水裊裊地彌漫最初的清香,籟籟落花如雪。結疤的靈魂,以它全部的疼痛,全部的愛戀,親切地撫摸每一片桃花的心蕊,桃椏的枝梢。這個季節的鳥翅,宛如天使的暗語,劃動暮色的蒼重。
你臨水而佇,倚窗遠目,靜看夕陽嘆息一般緩緩地墜落,優美而憂郁的弧線。
驟然有清越超渺的聲音,幽雅浮起,彷彿晚風從平野盡頭踏歌而來;彷彿是清泉從山谷那端環繞桃林而來——
來了,那是青竹長笛!
來了,那是瘦風晚唱!
來自天邊的天籟之音,靈魂之曲,來自你呼吸深處的某一角落,陌生又似曾相識。
那是笛!
平地捲起霧霰,起伏涌動著,轉眼淹沒你背景中的小木屋。
那是笛!
召喚你長久沉寂的心潮,流電驚雷的瞬間,掀起一場波濤洶涌的颶浪。你顫粟著閉目細聽,淚珠如桃花瓣般飛落。
那是笛!
初上的月光似水清涼,多少紛飛的花瓣宛若你詞章里的清詞麗句,忽然化作盈盈的粉蝶,剎時棲滿你清瘦的雙肩,美你如桃花仙子!
你——該循笛聲而來!

Ⅸ 桃花散文

1。把掌心溫存在一朵桃花的面孔上,我聽到桃蕊心跳的律動,聽到這個季節最動人的聲音。
三月的柳笛吹拂寒冬塵封的思緒,吹拂一些日子沉澱的音容,一些痛苦的思想。
三月的風是靈性輕盈的;
三月的雨是凝重憂郁的。
用一支長笛撐開這個季節的天空,看暮天楚江留下多少邑塵涉水人的跡痕;柳永的蘭舟過後,酒醒斷腸處,是誰的微笑清瘦如詩?是誰的寂寞燦然如花?在桃花汛最美麗的時刻,與夢往相依相愛!
一枚暗紅的果子,開始孕育一種記憶,一種聲音,一段心事,一則傳說。
於是,在遠離你的夢土上,我用憔悴的容顏在等待,我孤寂的淚水上,會有一位桃花仙子,凌波而來,為我傳唱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2。夢境遙遠,桃林蔥郁。
在桃林深處的花叢中,紫色的青藤在那座小木屋上爬滿孤獨。
桃花無心,閑自開落,默然地陪伴我痛苦而寂寥的期望。
又是一季陽春,預感著,那命里註定的時刻悄悄地來臨。
這是殘冬里最後一個黃昏嗎?
杯子里的綠水裊裊地彌漫最初的清香,籟籟落花如雪。結疤的靈魂,以它全部的疼痛,全部的愛戀,親切地撫摸每一片桃花的心蕊,桃椏的枝梢。這個季節的鳥翅,宛如天使的暗語,劃動暮色的蒼重。
你臨水而佇,倚窗遠目,靜看夕陽嘆息一般緩緩地墜落,優美而憂郁的弧線。
驟然有清越超渺的聲音,幽雅浮起,彷彿晚風從平野盡頭踏歌而來;彷彿是清泉從山谷那端環繞桃林而來——
來了,那是青竹長笛!
來了,那是瘦風晚唱!
來自天邊的天籟之音,靈魂之曲,來自你呼吸深處的某一角落,陌生又似曾相識。
那是笛!
平地捲起霧霰,起伏涌動著,轉眼淹沒你背景中的小木屋。
那是笛!
召喚你長久沉寂的心潮,流電驚雷的瞬間,掀起一場波濤洶涌的颶浪。你顫粟著閉目細聽,淚珠如桃花瓣般飛落。
那是笛!
初上的月光似水清涼,多少紛飛的花瓣宛若你詞章里的清詞麗句,忽然化作盈盈的粉蝶,剎時棲滿你清瘦的雙肩,美你如桃花仙子!
你——該循笛聲而來!

Ⅹ 【求描寫桃花的現代散文】 註明作者 最好是比較有名的

早春清晨,從院前經過,偶一抬頭,見院中那株桃樹上爬滿了鮮嫩的芽,星星點點,透著生機,像頑皮的孩子,眨著眼睛,水汪汪,綠盈盈,驚喜料峭的天空。我的心不禁一緊,春一路低吟淺唱,腳步搖曳,竟來得這般輕巧,一眨眼的工夫,就從厚重的冬里走了來。走近桃樹細細一瞧,只見樹上已有了新意,枝椏舒展,雖還不是繁花似錦的時刻,但已抖落積蓄一冬的臃懶,點點新綠,正胸有成竹地等待在春天裡神采飛揚。

又過三兩天,再去院前,已是另一番光景。前幾日蟄伏在枝蔓上的新芽,已少了許多,呈現在眼前的是一串串,一簇簇的花朵,壓滿枝頭,一樹的粉紅,一樹的繁花,蓬蓬勃勃,燦若雲霞。每一朵都那麼熱情,那麼奔放,拼足了力氣,盡情綻放。含苞待放的精緻,飽滿展開的爛漫,小的嫵媚,大的嬌艷,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粉蝶在其間翩翩起舞,許多枝條探出來,給籬牆掛上了半幅紅簾,似新娘的紅蓋頭,搖搖曳曳,風情萬種。風一吹,落花如雨,飄飄灑灑,入眼皆是花。淡淡的粉色香味幽幽然彌漫開來,這時候,迎著風中花香,深深吸一口,便有清涼的新鮮的精靈從口中、鼻中、眼中往裡鑽,潤徹肺腑,通體爽潔。

桃花是春天的信使,讓一季的顏色絢爛起來。宋朝韓元吉在《六州歌頭.桃花》中說,「東風著意,先上小枝頭」。這時候的桃花是婉約的,像溪水邊浣紗的女子,揚起紗便收錄住陽光的明媚,沉下紗,便浸透著暖水的溫柔。當紅蕾吐蕊,昭示著春天已風姿綽約的向人們走來。

桃花開了,桃花年年都開。燦爛的桃花開得率真,開得優雅,開得義無返顧。這讓我想起唐人崔護,想起他邂逅桃花時的情景,想必崔護看見的桃花非同尋常。燦爛的桃花讓崔護駐足觀看,不料人面桃花的女子從門扉中走出,給了崔護另一種驚喜,詩人的眼睛,際遇紅顏。那山郊野外的桃花女子,必是生得艷若桃花,有了才子佳人相伴的桃花,就有了更生動更豐富的美。這美讓詩人怦然心動。「人面桃花相映紅」,這樣的景緻,無論是在崔護所在的唐代還是今朝,都是一幅怡心怡情的美景。那一刻,桃花是紅娘,是傳情的精靈。詩人終歸與佳人失之交臂,「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偶然的相遇纏綿成刻骨的思念,雖然桃花依然燦爛,詩人卻多了一些落寞,此時的桃花已非彼時桃花。

桃花總是開了又謝,短暫又憂傷,是不是每一次這樣的遇見要盡善盡美,才能夠成為預想中的永恆?一段與桃花有關的愛情唯美而悲傷。桃花沾染著這樣刻骨的哀傷,它的艷麗才給人銘心的記憶,美麗得令人懷念。

桃花的燦爛,是蓄勢而發。它沒有月季月月可以盛開的好運,也沒有花室中玫瑰百合常開不敗的自豪,更多的時候,它是內斂的,靜默的。在乍暖還寒,最難將息的春日裡,它惟有靜靜佇立,才能在最熱烈時迸發驚人的繁華和隆重。因為只能選擇一次,因為沒有退路,所以必須全力以赴。錯過了花期,就成了一顆不開花的樹。盡管花期短暫,但它綻放的生命是鮮艷的,鮮艷的奪人眼,暖人心。人生的際遇,多少有些像桃花,只是往往在面對時,少了一些堅毅和果敢,大概人總是為自己留著退路的緣故,有這樣那樣的遺憾,便也不奇怪了。

開放的桃花,撐遠了我的天空,展一身粉紅,浮艷不喜,奢華不求。難怪唐寅在《桃花詩》中說,「清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夢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透過桃花驕艷的花瓣,嗅著花兒送來的淡淡花香,真是愜意舒暢,燦爛的桃花裝扮春天,裝扮自己,更裝扮了人們的心情。在這個春天,我虔誠的將盛開的桃花移植進心靈的沃土,從此便停不下腳步,拋不開眷戀。心中常開著這樣的花,便可吸納花之靈氣,萬丈紅塵相隨,春夏秋冬往返,雲卷雲舒,花開花落,養心亦養性。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