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口決堤電影
㈠ 有誰知道「花園口決堤」歷史事件,及其影響
1938年6月9日,蔣介石命令軍隊在河南鄭州花園口決開了黃河大堤,破堤而出的滔滔黃水,經流河南、安徽和江蘇三省60多縣,奪淮入海,89萬人民葬身黃水,近2000萬人流離失所,在抗戰中倍受煎熬的中國人民又蒙受了新的巨大災難。由於損失慘重,國際影響巨大,在事件發生之初,蔣政府矢口否認此為中國軍隊所為,稱系日軍轟炸所致,而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以前,花園口事件在台灣也是禁止任何公開談論的,到80年代中期後,逐漸有人在台灣陸續發表相關文章,不過此時的國民黨,所要宣揚的已經不是黃水之患,而是黃水之功了。
花園口決堤在軍事有什麼意義呢?國民黨御用文人和當前的某些人認為:決堤有效阻止了日軍的西進;迫使日軍改變了進攻武漢的路線,武漢會戰贏得了准備時間;形成了一條新的軍事分界線; 有的人更聲稱決堤壩在軍事上以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不過在客觀軍事分析人士眼裡,花園口決堤給日軍造的困難只能稱一般,僅使其主力由沿平漢線和淮河兩路合圍改為沿長江推進,日軍的戰略部署並未因此打亂,武漢到底也沒能守住。與豫、皖、蘇人民因決堤而蒙受的巨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相比,這點作用微不足稱道。
就蔣介石的初衷而言,為了抵擋步步進逼的日軍,使戰時首都武漢免於淪陷,決開黃河大堤雖然會使人民遭受空前的浩劫,但與讓他自己腐敗而且處於潰敗中的軍隊進行抵抗相比,是可以作為一個首選的應急戰略的。
㈡ 請問抗戰時期的黃河花園口大決堤事件始末詳細資料
花園口決堤,又稱花園口事件、花園口慘案,是中國抗戰史上與文夕大火(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6月9日,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史稱花園口決堤。
1、背景
1938年4月,李宗仁指揮台兒庄大捷後,一向畏日如虎、處處退讓的蔣介石被一時的勝利沖昏頭腦,錯誤判斷形勢,從他著名的「抗戰三日即亡國」論一下變成了速勝論。他匆忙把他的20多萬中央軍調到了徐州戰場,企圖借李宗仁等勝利的餘威,和日軍在徐州決戰。
中國軍隊在徐州地區的大量集結,日軍認為這正好是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的好機會。5月初,日軍迅速集結10多個師團30多萬人向徐州地區夾擊。
5月15日,日軍在徐州的包圍圈馬上要形成時,蔣介石發現自己的主力部隊有被包圍在徐州的危險,就又匆忙決定放棄徐州。這樣,所謂的徐州會戰剛開始就失敗了。而且,從各處調來的機動部隊就這樣被拉來拉去,毫無作為,對全國各地的戰局造成不利影響。
正在這時,日軍土肥原14師團約二萬人卻強渡了黃河,他的目的是阻止一戰區的援軍增援徐州。這樣土肥原師團在隴海線附近就形成了孤軍深入之勢。蔣介石匆匆飛往鄭州程潛第一戰區指揮部,決定親自指揮豫東戰役。此時豫東中國軍隊有6個軍,6個軍12萬人包圍土肥原1個師團2萬人,程潛政府積極進行作戰部署,認為「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5月23日,土肥原開始突圍,並把進攻的重點放在了蘭封。但守蘭封的卻偏偏是蔣介石的愛將,卻又貪生怕死的桂永清。桂手下的蔣嫡系第二十七軍,裝備精良,甚至有一個德式戰車營的支援,這是連日軍的師團也未必有的,但桂永清只守了不到一天,蘭封就失守了。日軍步兵還沒有沖鋒,桂永清所部就開始全線潰退,邱清泉部下的裝甲戰車跑得更快,一溜煙地駛離戰場,往蘭封以西的地方逃去了。敗退的軍隊已經完全失去了控制,桂永清也跟著逃命去了。
敗兵一直退到了開封附近,才陸陸續續被收容了一些。這與許多非蔣介石嫡系部隊,如第十九路軍在上海、第二十九軍在盧溝橋、張自忠部在台兒庄的表現真是天淵之別。中國半壁河山,大部分都是因為老蔣的嫡系無能而失。桂永清是何應欽的親戚,輕失蘭封使整個戰役失敗,桂永清卻沒受到蔣介石的什麼大不了的處分,後來反而官運亨通升任海軍總司令。土肥原跳出包圍圈後,程潛不得不再次調兵布陣,圍攻土肥原。
戰斗正激烈進行,據程潛預計,再有兩三天的時間,就有全殲土肥原的可能,不料正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守商丘的第八軍黃傑所部又不戰而逃了。守軍還未與日軍先頭部隊交火,一槍未放就放棄了商丘,讓位於商丘和蘭封一帶的中國軍隊又處於被日軍東西夾擊的危險境地。黃傑是黃埔生,老蔣的愛將。他逃跑的「理由」竟然是電台被炸,無法與第一戰區聯系。一個軍就因這個可笑的「理由」而跑了,這個理由,甚至比韓復榘棄守濟南的理由更加荒唐。黃傑因這個「理由」放棄戰略重地,同樣未受蔣介石什麼處分,這不知讓不惜耗盡元氣也拚死堅守台兒庄的西北軍孫連仲部作何感想。
蔣介石這兩支嫡系部隊有恃無恐,不聽指揮,臨陣脫逃,徹底打亂了程潛的戰略部署,殲滅土肥原的寶貴戰機就這樣被兩位逃跑將軍葬送了。
因蔣介石嫡系部隊將領貪生怕死,中國軍隊前後共投入15萬多人,沒能消滅土肥原的2萬人,連蔣介石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蘭封戰役是「戰爭史上一千古笑柄」。程潛剛一撤退,土肥原就重新佔領了蘭封,並立即向僅有50公里的開封進攻,開封失守已成定局。
鄭州岌岌可危。這么快被土肥原逼到城下,這是蔣介石根本沒料到的。蔣介石決定孤注一擲,扒開黃河。6月3日,土肥原猛攻開封,蔣介石怕開封失陷,再扒黃河就來不及了,就急忙打電話命令程潛掘堤,並告誡他「要打破一切顧慮,堅決去干,克競全功」,不要有任何的猶豫。
2、經過
決口的任務交給了守衛黃河的商震的部隊,地點首先選在了中牟縣境內大堤較薄的趙口,因趙口流沙太多,沒能扒開。蔣介石知道趙口無望扒開後,就指示再換地點重新決堤。經過緊急協商,駐守在黃河附近的新八師初步把地點選定在趙口以西的花園口附近。在此過程中,明知扒堤受損最大的是中原無數百姓,蔣介石擔心手下執行消極,一再通過口諭、電令催促手下扒堤,不要有「婦人之仁」。
6月9日凌晨,經過兩天兩夜不停的挖掘,幾乎在距鄭州30公里的中牟失守的同時,花園口也終於挖開了。
花園口決口後,黃河水順著賈魯河迅速下泄。第二天,黃河中上游普降了一場暴雨,黃河水量猛增,花園口決口處被沖大,同時被淤塞的趙口也被大水沖開。趙口和花園口兩股水流匯合後,賈魯河開始外溢,漫溢的河水沖斷了隴海鐵路,浩浩盪盪向豫東南流去。
日軍被黃水阻隔後,就放棄了從平漢線進攻武漢的計劃。他們退守到徐州後,南下到蚌埠,過淮河,再到合肥與日軍其他部隊會合,又開始從長江北岸進攻武漢。
黃河改道,雖然為蔣介石爭取了喘口氣的時間,但到了1938年10月,花園口扒開後第4個月,武漢仍然失守。花園口決口終究沒有挽救武漢失陷的命運。
從軍事角度分析,事實上,扒開花園口黃河大堤沒有起到阻止敵人多長時間的作用,更何況我們的抗戰是持久戰,不在於多一天、多一個月,在持久戰中,多這幾天少幾天,那是無關大局的。但是要堅持長期抗戰,則保存自己國家的實力,保存戰爭潛力,保存人民的力量,這是根本。
花園口決堤時,蔣介石以軍事機密為借口嚴密封鎖消息,沒有通知老百姓疏散和遷移,黃水下來後,沒有任何思想准備的老百姓突然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其實,蔣軍早有決堤設想,只不過最後決堤的決心是桂永清和黃傑兩支蔣介石嫡系部隊逃跑造成戰局更加不利時作出的。因此,如果蔣當局心中裝著中國人民,早就可以用其他理由將可能受到水淹的群眾事先撤走,以策安全。即使到了最後關頭,從軍事上看,這次封鎖消息不通知群眾的做法也是完全沒必要的。因為既已決定決堤,敵軍即使得到消息而後退,也同樣可以起到為國民黨軍爭取一些喘息時間的作用。
花園口決口,當時直接淹死和餓死的群眾多達八十九萬人,是日軍在南京大 屠 殺中所殺中國軍民的三倍,佔八年抗戰中中國損失的3500萬人口的2.5%,而日軍傷亡只有1000多人,花園口決口造成了歷史上人為的一次大災難。
黃河水下泄後,西邊一路沿穎河下瀉淮河,東邊一路沿渦河到安徽懷遠流入淮河,黃、淮合流後湧入洪澤湖,淮河、洪澤湖沿岸立即變成了一片汪洋。這次洪災,河南、安徽、江蘇共計44縣市被淹,受災面積29000平方公里,受災人口1000萬以上,沖毀140萬民房、淹沒近2000萬畝耕地。黃水所到之處,房倒屋塌,飢民遍野。這次洪災,豫、皖、蘇三省共有390萬人背井離鄉,他們一路乞討,遠的一直逃到陝西甘肅等省,從中原到西北,迤儷著一幅長長的餓殍圖。因此而死的中國人民,還沒計入上述八十九萬人之內。
3、後續
蔣介石為逃避責任,發動宣傳機器,宣傳是日軍飛機炸毀了黃河大堤。日本人也不甘示弱,一口咬定是國民黨軍隊自己扒開了黃河。雙方一時陷入了一場道義的論戰中。
隨著花園口口門越沖越大,下游故道逐漸乾涸,黃河水全部從花園口下泄,黃河就徹底改道了。由於沒有固定的河道,新黃河滾來滾去,這樣在豫、蘇、皖三省之間就形成了一個沼澤區,也就是黃泛區。黃泛區從花園口到淮河長約四百公里,寬10公里到50公里不等,最寬處可達80公里。 又不知有多少中國人因此死亡。
1945年8月15日,日本終於投降。而此時的花園口也被扒開了7年多的時間,決口處已經由最初的4米多沖寬到一公里多長,遠望已是茫茫一片。抗戰剛一結束,蔣介石聲稱讓泛區人民早日回家,結果拖了一年多的時間,到1947年3月15日,花園口堵口工程才終於完成。不久之後,蔣介石集團為了進攻我中原野戰軍,又一次罪惡地妄圖決黃河之水淹沒我軍及解放區人民,稱「可當四十萬大軍」,幸而中原我軍堅決執行毛主席、中央軍委的命令,迅速挺進大別山,才使中原人民避免了一場新的沒頂之災。
歷時8年零9個月,橫沖直闖的黃河算是回歸了故道。但是黃泛區的生存環境仍然十分惡劣,耕植條件嚴重惡化,繼續給當地人民造成災難,直到解放後經過長期的治理,才得到好轉。
㈢ 有部電視劇講花園口決堤是什麼名子
《來之星星的你》 希望能幫到你請採納
㈣ 花園口決堤的事件背景
1938年4月,李宗仁指揮台兒庄戰役大捷後,蔣介石從他著名的「抗戰三日即亡國」論一下變成了速勝論。他匆忙把他的20多萬中央軍調到了徐州戰場,計劃借李宗仁等勝利的餘威,和日軍在徐州決戰。
對於中國軍隊在徐州地區的大量集結,日軍認為這正好是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的好機會。5月初,日軍迅速集結10多個師團30多萬人向徐州地區夾擊。1938年5月15日 ,日軍在徐州的包圍圈馬上要形成時,蔣介石發現自己的主力部隊有被包圍在徐州的危險,就又匆忙決定放棄徐州。這樣,所謂的徐州會戰剛開始就失敗了。而且,從各處調來的機動部隊就這樣被拉來拉去,毫無作為,對全國各地的戰局造成不利影響。
正在這時,日軍土肥原賢二率第14師團約2萬人卻強渡了黃河,他的目的是阻止一戰區的援軍增援徐州。這樣第14師團在隴海線附近就形成了孤軍深入之勢。
蔣介石匆匆飛往鄭州程潛第一戰區指揮部,決定親自指揮豫東戰役。此時豫東中國軍隊有6個軍,6個軍12萬人包圍土肥原1個師團2萬人,程潛積極進行作戰部署,稱「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1938年5月23日,土肥原開始突圍,並把進攻的重點放在了蘭封。鎮守蘭封的是蔣介石的愛將桂永清。桂手下的蔣嫡系第27軍,裝備精良,甚至有一個德式戰車營的支援(裝備德制Ⅰ號坦克,武器為兩挺7.92MG13機關槍,使用鎢芯穿甲彈可以在近距離擊穿日軍87式、94式、95式輕型坦克。但是Ⅰ號坦克裝甲十分薄弱,容易被日軍野戰火炮和坦克炮擊毀,而且穿甲彈數量非常有限),這是連日軍的師團也未必有的,但桂永清軍只守了不到一天,蘭封就失守了。日軍步兵還沒有沖鋒,桂永清所部就開始全線潰退,往蘭封以西的地方逃去。
土肥原跳出包圍圈後,程潛不得不再次調兵布陣,圍攻土肥原。戰斗正激烈進行,據程潛預計,再有兩三天的時間,就有全殲土肥原的可能,不料正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守商丘的第8軍黃傑所部又不戰而逃了。守軍還未與日軍先頭部隊交火,一槍未放就放棄了商丘,讓位於商丘和蘭封一帶的中國軍隊又處於被日軍東西夾擊的危險境地。黃傑逃跑的「理由」是電台被炸,無法與第一戰區聯系。
蔣介石的兩支嫡系部隊不聽指揮,臨陣脫逃,徹底打亂了程潛的戰略部署,殲滅土肥原的寶貴戰機被葬送。因蔣介石嫡系部隊將領臨陣脫逃,中國軍隊前後共投入15萬多人,沒能消滅土肥原的2萬人,連蔣介石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蘭封戰役是「戰爭史上一千古笑柄」。
程潛剛一撤退,土肥原就重新佔領了蘭封,並立即向僅有50公里的開封進攻,開封失守已成定局。
鄭州岌岌可危。這么快被土肥原逼到城下,這是蔣介石根本沒料到的。蔣介石決定孤注一擲,扒開黃河。1938年6月3日,土肥原猛攻開封,蔣介石怕開封失陷,再扒黃河就來不及了,就急忙打電話命令程潛掘堤,並告誡他「要打破一切顧慮,堅決去干,克競全功」,不要有任何的猶豫。
㈤ 黃泛區的拍成電影
1978年拍攝的電影《大河奔流》就是以鄭州花園口決堤為背景編寫的。
2012年拍攝的電影《一九四二》就是以河南人逃荒為背景編寫的。
㈥ 花園口決堤事件始末
1938年4月,李宗仁(地方實力派,抗 日名將,處處受蔣介石控制擠兌,後與蔣匪決裂,參加中共領導的統一戰線)指揮台兒庄大捷後,一向畏日如虎、處處退讓的蔣介石被一時的勝利沖昏頭腦,錯誤判斷形勢,從他著名的「抗戰三日即亡國」論一下變成了速勝論。他匆忙把他的20多萬中央軍調到了徐州戰場,企圖借李宗仁等勝利的餘威,和日軍在徐州決戰。 中國軍隊在徐州地區的大量集結,日軍認為這正好是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的好機會。5月初,日軍迅速集結10多個師團30多萬人向徐州地區夾擊。 5月15日,日軍在徐州的包圍圈馬上要形成時,蔣介石發現自己的主力部隊有被包圍在徐州的危險,就又匆忙決定放棄徐州。這樣,所謂的徐州會戰剛開始就失敗了。而且,從各處調來的機動部隊就這樣被拉來拉去,毫無作為,對全國各地的戰局造成不利影響。 正在這時,日軍土肥原14師團約二萬人卻強渡了黃河,他的目的是阻止一戰區的援軍增援徐州。這樣土肥原師團在隴海線附近就形成了孤軍深入之勢。 蔣介石匆匆飛往鄭州程潛第一戰區指揮部,決定親自指揮豫東戰役。此時豫東中國軍隊有6個軍,6個軍12萬人包圍土肥原1個師團2萬人,程潛(地方實力派,抗 日名將,處處受蔣介石控制擠兌,後與蔣匪幫決裂,舉行起義,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積極進行作戰部署,認為「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5月23日,土肥原開始突圍,並把進攻的重點放在了蘭封。但守蘭封的卻偏偏是蔣介石的愛將,卻又貪生怕死的桂永清。桂手下的蔣嫡系第二十七軍,裝備精良,甚至有一個德式戰車營的支援,這是連日軍的師團也未必有的,但桂永清只守了不到一天,蘭封就失守了。日軍步兵還沒有沖鋒,桂永清所部就開始全線潰退,邱清泉部下的裝甲戰車跑得更快,一溜煙地駛離戰場,往蘭封以西的地方逃去了。敗退的軍隊已經完全失去了控制,桂永清也跟著逃命去了。敗兵一直退到了開封附近,才陸陸續續被收容了一些。這與許多非蔣介石嫡系部隊,如第十九路軍在上海、第二十九軍在盧溝橋、張自忠部在台兒庄的表現真是天淵之別。中國半壁河山,大部分都是因為老蔣的嫡系無能而失。桂永清是何應欽的親戚,輕失蘭封使整個戰役失敗,桂永清卻沒受到蔣介石的什麼大不了的處分,後來反而官運亨通升任海軍總司令。 土肥原跳出包圍圈後,程潛不得不再次調兵布陣,圍攻土肥原。 戰斗正激烈進行,據程潛預計,再有兩三天的時間,就有全殲土肥原的可能,不料正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守商丘的第八軍黃傑所部又不戰而逃了。守軍還未與日軍先頭部隊交火,一槍未放就放棄了商丘,讓位於商丘和蘭封一帶的中國軍隊又處於被日軍東西夾擊的危險境地。黃傑是黃埔生,老蔣的愛將。他逃跑的「理由」竟然是電台被炸,無法與第一戰區聯系。一個軍就因這個可笑的「理由」而跑了,這個理由,甚至比韓復榘棄守濟南的理由更加荒唐。黃傑因這個「理由」放棄戰略重地,同樣未受蔣介石什麼處分,這不知讓不惜耗盡元氣也拚死堅守台兒庄的西北軍孫連仲部作何感想。 蔣介石這兩支嫡系部隊有恃無恐,不聽指揮,臨陣脫逃,徹底打亂了程潛的戰略部署,殲滅土肥原的寶貴戰機就這樣被兩位逃跑將軍葬送了。 因蔣介石嫡系部隊將領貪生怕死,中國軍隊前後共投入15萬多人,沒能消滅土肥原的2萬人,連蔣介石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蘭封戰役是「戰爭史上一千古笑柄」。 程潛剛一撤退,土肥原就重新佔領了蘭封,並立即向僅有50公里的開封進攻,開封失守已成定局。 鄭州岌岌可危。這么快被土肥原逼到城下,這是蔣介石根本沒料到的。蔣介石決定孤注一擲,扒開黃河。6月3日,土肥原猛攻開封,蔣介石怕開封失陷,再扒黃河就來不及了,就急忙打電話命令程潛掘堤,並告誡他「要打破一切顧慮,堅決去干,克競全功」,不要有任何的猶豫。 決口的任務交給了守衛黃河的商震的部隊,地點首先選在了中牟縣境內大堤較薄的趙口,因趙口流沙太多,沒能扒開。蔣介石知道趙口無望扒開後,就指示再換地點重新決堤。經過緊急協商,駐守在黃河附近的新八師初步把地點選定在趙口以西的花園口附近。在此過程中,明知扒堤受損最大的是中原無數百姓,蔣介石擔心手下執行消極,一再通過口諭、電令催促手下扒堤,不要有「婦人之仁」。 6月9日凌晨,經過兩天兩夜不停的挖掘,幾乎在距鄭州30公里的中牟失守的同時,花園口也終於挖開了。 花園口決口後,黃河水順著賈魯河迅速下泄。第二天,黃河中上游普降了一場暴雨,黃河水量猛增,花園口決口處被沖大,同時被淤塞的趙口也被大水沖開。趙口和花園口兩股水流匯合後,賈魯河開始外溢,漫溢的河水沖斷了隴海鐵路,浩浩盪盪向豫東南流去。 日軍被黃水阻隔後,就放棄了從平漢線進攻武漢的計劃。他們退守到徐州後,南下到蚌埠,過淮河,再到合肥與日軍其他部隊會合,又開始從長江北岸進攻武漢。 黃河改道,雖然為蔣介石爭取了喘口氣的時間,但到了1938年10月,花園口扒開後第4個月,武漢仍然失守。花園口決口終究沒有挽救武漢失陷的命運。 從軍事角度分析,事實上,扒開花園口黃河大堤沒有起到阻止敵人多長時間的作用,更何況我們的抗戰是持久戰,不在於多一天、多一個月,在持久戰中,多這幾天少幾天,那是無關大局的。但是要堅持長期抗戰,則保存自己國家的實力,保存戰爭潛力,保存人民的力量,這是根本。 花園口決堤時,蔣介石以軍事機密為借口嚴密封鎖消息,沒有通知老百姓疏散和遷移,黃水下來後,沒有任何思想准備的老百姓突然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其實,蔣軍早有決堤設想,只不過最後決堤的決心是桂永清和黃傑兩支蔣介石嫡系部隊逃跑造成戰局更加不利時作出的。因此,如果蔣當局心中裝著中國人民,早就可以用其他理由將可能受到水淹的群眾事先撤走,以策安全。即使到了最後關頭,從軍事上看,這次封鎖消息不通知群眾的做法也是完全沒必要的。因為既已決定決堤,敵軍即使得到消息而後退,也同樣可以起到為國民黨軍爭取一些喘息時間的作用。 花園口決口,當時直接淹死和餓死的群眾多達八十九萬人,是日軍在南京大 屠 殺中所殺中國軍民的三倍,佔八年抗戰中中國損失的3500萬人口的2.5%,而日軍傷亡只有1000多人,花園口決口造成了歷史上人為的一次大災難。 黃河水下泄後,西邊一路沿穎河下瀉淮河,東邊一路沿渦河到安徽懷遠流入淮河,黃、淮合流後湧入洪澤湖,淮河、洪澤湖沿岸立即變成了一片汪洋。這次洪災,河南、安徽、江蘇共計44縣市被淹,受災面積29000平方公里,受災人口1000萬以上,沖毀140萬民房、淹沒近2000萬畝耕地。黃水所到之處,房倒屋塌,飢民遍野。這次洪災,豫、皖、蘇三省共有390萬人背井離鄉,他們一路乞討,遠的一直逃到陝西甘肅等省,從中原到西北,迤儷著一幅長長的餓殍圖。 因此而死的中國人民,還沒計入上述八十九萬人之內。 蔣介石為逃避責任,發動宣傳機器,宣傳是日軍飛機炸毀了黃河大堤。日本人也不甘示弱,一口咬定是國民黨軍隊自己扒開了黃河。雙方一時陷入了一場道義的論戰中。 隨著花園口口門越沖越大,下游故道逐漸乾涸,黃河水全部從花園口下泄,黃河就徹底改道了。由於沒有固定的河道,新黃河滾來滾去,這樣在豫、蘇、皖三省之間就形成了一個沼澤區,也就是黃泛區。黃泛區從花園口到淮河長約四百公里,寬10公里到50公里不等,最寬處可達80公里。 又不知有多少中國人因此死亡。 1945年8月15日,日本終於投降。而此時的花園口也被扒開了7年多的時間,決口處已經由最初的4米多沖寬到一公里多長,遠望已是茫茫一片。抗戰剛一結束,蔣介石聲稱讓泛區人民早日回家,結果拖了一年多的時間,到1947年3月15日,花園口堵口工程才終於完成。不久之後,蔣介石集團為了進攻我中原野戰軍,又一次罪惡地妄圖決黃河之水淹沒我軍及解放區人民,稱「可當四十萬大軍」,幸而中原我軍堅決執行毛主席、中央軍委的命令,迅速挺進大別山,才使中原人民避免了一場新的沒頂之災。 歷時8年零9個月,橫沖直闖的黃河算是回歸了故道。但是黃泛區的生存環境仍然十分惡劣,耕植條件嚴重惡化,繼續給當地人民造成災難,直到解放後經過長期的治理,才得到好轉。 在大陸時,蔣介石從來不敢承認是自己下令扒開了花園口,後來台灣編寫的「抗 日戰爭史」承認了這件事,總算替蔣介石認領了這份歷史舊賬,但卻極力為蔣介石辯解,說成是抗戰的需要。不過,無論怎樣辯解,「花園口」都是中原人民無法擺脫的噩夢,「花園口」「 黃泛區」這兩個詞也成了蔣介石的終生大忌,從來不願提及。 蔣介石和他的嫡系勢力更不敢提及的是,正是因為以桂永清、黃傑為代表的蔣介石中央軍的叛賣行為,才使得蘭封戰役以至整個豫東戰局不可收拾,這是造成花園口決堤這一人間慘劇的直接誘因。
㈦ 花園口決堤的回憶
簡介
1938年6月,侵華日寇的鐵蹄踏進徐州,逼近開封,鄭州告急,武漢岌岌可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接受了其黨、政、軍各界提出的決堤放水、以水代兵的建議,下令在趙口和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
黃河大堤花園口段被火炮轟然炸開,滾滾濁流經賈魯河、沙潁河、渦河河道狂瀉而下,堤腳下的邵橋、史家堤、汪家堤等23個村莊頓時淹沒無存。黃河由此改道南流,歷時9年之久,波及豫、皖、蘇三省44縣(市),共計29萬平方公里,釀成1200萬人受災、390萬人流離失所、幾十萬人死亡的空前災難,形成震驚世界的中國「黃泛區」。
黃河從花園口扒口處南流後,泛流河道成了一道「軍事分界線」,東面被日軍佔領,西面為國民黨控制,兩岸先後修築東、西堤以防泛水。國民黨在西堤險要處構築軍事防禦工事,力圖「以黃制敵」。日軍機械化部隊被迫改變進攻的路線,改由山路和沿長江逆流進攻武漢。
抗戰時期曾任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的晏勛甫回憶說:「我在武漢行營任職時,曾經擬過兩個方案:(一)必要時,將鄭州完全付之一炬,使敵人到鄭後無法利用;(二)挖掘黃河堤。最後認為決堤有兩利:甲,可以將敵人隔絕在豫東;乙,決堤後,鄭州可以保全。我和副參謀長張胥行以此計劃向程潛(時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請示。商量結果,認為只有決堤才可渡過此種難關。」
時任新八師作戰參謀的熊先煜在他的《抗戰日記,六月十日》中記載:「沿隴海線開封西犯之敵,已攻佔中牟縣城,因我決堤,紛紛回竄,狀態狼狽,淹沒者亦不在少數……」「當我們實行決堤時,敵14師團派騎兵團的一個支隊,附有15生的口徑榴彈炮4門,已進至新鄭附近,將平漢路鄭漢之間的交通一度截斷。黃泛之後,這一支隊因後路被截斷,全部被我消滅,計擄獲400餘騎,15生榴彈炮4門和步、騎兵若干名(大多數逃竄)。」
然而,不少於500萬的災民,卻在漫長的流浪途中遭受著肉體創傷和精神創傷。九年黃泛還有一個直接後果:黃河把每年十幾億噸泥沙淤積在平原和河道里,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淮河兩岸人民和專業工作者仍然在為消化和排解這些遺留物質而艱辛地努力著。專家們甚至將淮河形象地比喻為「沒有屁股的河」,差不多快要到了「談黃色變」的地步。他們說,淮河幹流從蚌埠開始,要爬兩米多高的坡才能進入洪澤湖,而洪澤湖早就是危機四伏的懸湖了。
這一切災難,毫無疑問,都是由於日本侵略者的侵略造成的。
見證人:閆景文
采訪時間:2005年4月19日
采訪地點:鄭州市邙山區毛庄鎮崗李村
見證人:閆景文男,79歲,花園口決堤的洪水奪去了他家7口人的生命。
■沒過多久,大水呼嘯著沖下來,幾米高的浪頭跳起來,將花轎卷得無蹤無影
1938年,我12歲。這年6月6日那天上午,我在父親的吆喝聲中准備下地幹活,一群突然闖進的國民黨兵攔住我們的去路。他們神情顯得焦躁,為首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連長,操一口南方口音,踏進門檻就喊我父親的名字。父親應聲後,他令手下一個士兵拿出幾塊大洋塞進父親的懷里,督促我們全家趕快離家逃生。
我父親抬頭看看天,天空不見一絲雲彩,父親判定不會發洪水,但知道日本鬼子已經打到了黃河對岸,心裡害怕,又不願離開祖祖輩輩居住的這個地方。
士兵臨走,搜走了我們家的三口大缸。父親照舊要領我下地幹活,出門我看見國民黨新八師的部隊在村子裡到處收缸,把老百姓家的缸全部徵用去了。他們收缸干什麼,誰也不知道。那時到處兵荒馬亂,誰都不願離開故土。後來才知道河堤人工扒了幾天都扒不開,用缸裝上炸葯,才將河堤炸開。
6月9 日的晌午,太陽當空,晴朗無比。鄰村有一家人到我們村娶新娘,喇叭聲脆,花轎耀眼,引得我立在村頭觀看。忽然覺得腳下顫動,接著隱約聽到悶雷樣的嗡嗡聲由遠及近,震得耳膜發麻,不多時洪水就涌了過來。開始水流很急,水量不是很大,渾濁的黃水像長蛇一樣嗖嗖前行,淹過了抬轎的兩個壯漢的膝蓋,幾分鍾的工夫水就漲到齊腰深。我看到抬親的男人將花轎高高舉過頭頂,踉踉蹌蹌地抬著新娘子走。沒過多久,大水呼嘯著沖下來,幾米高的浪頭跳起來,將花轎卷得無蹤無影。
村裡人像炸窩了一樣四處躲水,可洪水來勢兇猛,我的姑姑住在下面的村子裡,一家7口人眨眼間就被黃河水捲走了……
姑姑村子裡的人全部沒有來得及離開,洪水包圍了他們的村莊。我看著大水不停地上漲,大人孩子的哭喊聲響成一片。我們村莊好多人躲在了大樹上,聽到呼叫聲想下水救人,可水實在太大了,只聽見水中和岸邊的哭喊聲一陣比一陣慘……大人抱著孩子爬上了房頂,很快房子呼隆一聲塌到水裡了;好多人爬到了樹上,水又把樹淹了……村裡當時還住著一些沒有來得及撤走的國民黨軍士兵,他們朝天打槍,可沒有人來救,幾百村民和士兵全部被水沖走了。
突如其來的洪水讓我們一家人失散了,各自逃命,誰也顧不上誰。那時我年輕,手腳靈活,先爬上了樹,後又抓住漂在水中的幾塊門板,將身子用繩子捆在上面,昏昏沉沉地漂了幾天幾夜,僥幸逃生,而我家7口人全部葬身洪水中,連屍體都沒見到。
我倖存下來了,從此流離失所,加入了逃難的人流。我隨老鄉在黃河南岸的一個叫崗李村的小村莊住了下來,但那裡缺衣少食,天天都有人被餓死。日本鬼子被泛濫的洪水阻擋在了黃河北岸,不時向黃河南岸發射炮彈,炮彈到處紛飛,落到村莊里。日軍飛機經常在沿黃上空來往盤旋,連續轟炸數天,把崗李村炸成一片廢墟,人只好逃到野地里。
■那段時間鬼子殺人上癮,見人就殺,見房就燒,白骨一堆摞一堆,白花花的一片
黃河的洪水沒能阻止日本鬼子殘害老百姓的獸行。1940年8月14日,日軍趁夜色偷渡黃河,在邙山頭登陸,沿廣武嶺至花園口一帶進行大規模的掃盪。那時我居無定所,為了活命,到處找吃的。一天我來到附近的王頂村。這個村的王俊傑為父親過生日,妹妹回娘家給父親做壽。她還沒走進家門,就遇上了鬼子。鬼子發現她後,怪叫著蜂擁而上,撕扯她身上的衣服。叫聲驚動了她的四個哥哥,他們手持木棍沖出來與鬼子搏鬥,一陣槍響,兄妹5人眨眼間全部倒在了鬼子的槍口下。
那段時間鬼子殺人上癮,見人就殺,見房就燒,老百姓無處躲藏,大部分老人和婦女被逼得跳了井。王村一個村被日本鬼子殺害84人,一口深水井被屍體填滿了。一個老鄉和我在一起避難,他家12口人就逃出他一人。他知道家人沒能逃脫、凶多吉少,蹲在地上手捂著臉,嗚嗚哭。我看他傷心欲絕,便自告奮勇跑回他們村替他打探消息。還沒進村,就看見一群婦女哭喊著往西溝跑,數十名日軍端著槍窮追不舍,很快就將她們圍攏起來,用刺刀逼迫她們脫衣服,不從者用刺刀挑死,剩餘的被他們輪流姦淫。
日本鬼子在這一帶殺了多少人,沒有人能夠計算清楚。被害人的屍骨扔在溝內,白骨一堆摞一堆,白花花的一片。
後來沿黃一帶逃跑出去的老百姓回村一看,從前人聲鼎沸的村莊不復存在了:一無糧,二無房,三無人。老百姓在村裡哭了一場,又逃離他鄉,沿黃一帶成了無人區。
見證人:張廣和
采訪時間:2005年4月19日
采訪地點:鄭州市勒家堤3隊
見證人:張廣和男,88歲,農民。
記得那時小麥還沒收割完,國民黨軍新八師蔣師長派人給我們家5口人送來十塊大洋,把我們趕到十里以外的地方。我帶著老婆和大兒子、閨女和剛出生的小兒子一家5口踏上了逃荒路程,這一去就是六年。
那時逃難的人慌不擇路,沒有吃的,人餓得昏昏欲倒,走著走著,身子一歪,就倒在了路上。沿途一路死屍,我的大兒子、閨女相繼在逃荒的路上因飢餓和得病去世。我把他們扔在路旁,帶著家人繼續在黃河沿岸的五個地區流浪。
這年農歷的5月,我們在逃難途中遇見了日本鬼子。幾個鬼子騎著馬到地里拽黃瓜吃,那時一根黃瓜能救幾個人的命。一個叫翟海亮的壯年人吆喝他們,不讓他們吃。鬼子不由分說,舉槍就把他打死了。老百姓憤怒了,說這日子不能過了,拼吧,就拿著叉、棍嗷嗷吼著出來拼。老百姓人多勢眾,忙於扯摘黃瓜的鬼子見狀慌忙開槍,打傷了幾個人。馬受了驚嚇,跑回了邸閣(地名)。鬼子見勢不妙,邊開槍邊後退,一路喊著要從縣城調來部隊,把縣東這一片老百姓全滅了。
鬼子走了不多時,黃河洪水就沖下來了。先是順著地里的壟溝、路上的車轍印還有低窪地,緩緩地流,後來水就大了起來。逃回去的那幾個日本鬼子正召集了人馬,拉著小鋼炮,准備過來屠殺這里的百姓,走到半途,洪水瀉下來,馬蹄和鋼炮陷到了泥水裡。鬼子見狀,不敢前行,勒住馬,回邸閣了,老鄉們逃過了一劫。
第三天,水已淹到人的胸口,老鄉們商量,快跑吧。大家聚在一起連夜坐船,向西逃去。後來水漲到一丈多深,沒能逃出去的人有的淹死,有的餓死。
我拖家帶口東奔西躲整整流浪了六年,把一生的苦難都看盡了,吃盡了。
站街有位宋大娘。兒子媳婦都到山裡避難了,只有她和十三歲的幼女在家看門。她閉著門戶在家吃飯,只聽見有人拍了兩下大門,她正要去開門時,門已被鬼子鐵蹄跺開,她的小女趕快向屋內躲避,被鬼子上前拉住。宋大娘看他居心不良,去拉她的女兒,這時鬼子拔出腰刀,將大娘的手砍去兩個指頭。女兒掙不脫身,大哭大叫,大娘也無法挽救,結果不知日本鬼子將女兒拉到哪去了,再也沒回來。
我們逃荒到豫東時,豫東已經淪陷了。一個老鄉看見我們,讓我們趕快離開這兒,說鬼子在這里無惡不作,被他們佔領的每個村莊派選青年女子二十多名,供他們輪奸,缺少一名,即逼令折繳120元,以作罰金。鬼子並令住戶婦女不準逃走,晝間頭戴鮮花,在家裸體做活,任其調戲輪奸;夜間不準閉門,以供隨時泄其獸欲。
我們趕快逃走,沿途看見鄉間的樹上,有好幾具因受辱自縊的婦女屍體。
話外音
以水代兵,足以說明當時戰場形勢的嚴峻。黃河決堤不久,法國的《共和報》指出:「時至此際,中國業已准備放出大龍兩條,即黃河與長江,以置日軍死命,縱使以中國人十人性命換取日本人一人性命,亦未始非計,此蓋中國抗戰決心所由表現也……」
㈧ 花園口決堤的事件經過
花園口決堤的任務由守衛黃河的國軍商震的部隊執行,地點首先選在了中牟縣境內大堤較薄的趙口,因趙口流沙太多,沒能扒開。蔣介石知道趙口無望扒開後,就指示再換地點重新決堤。經過緊急協商,駐守在黃河附近的新八師初步把地點選定在趙口以西的花園口附近。在此過程中,蔣介石擔心手下執行消極,一再通過口諭、電令催促手下扒堤,不要有「婦人之仁」。
1938年6月9日凌晨,經過兩天兩夜不停的挖掘,幾乎在距鄭州30公里的中牟失守的同時,花園口也終於挖開了。
花園口決口後,黃河水順著賈魯河迅速下泄。第二天,黃河中上游普降了一場暴雨,黃河水量猛增,花園口決口處被沖大,同時被淤塞的趙口也被大水沖開。趙口和花園口兩股水流匯合後,賈魯河開始外溢,漫溢的河水沖斷了隴海鐵路,浩浩盪盪向豫東南流去。
日軍被黃水阻隔後,就放棄了從平漢線進攻武漢的計劃。他們退守到徐州後,南下到蚌埠,過淮河,再到合肥與日軍其他部隊會合,又開始從長江北岸進攻武漢。
黃河改道,雖然為國民政府爭取了喘口氣的時間,但到了1938年10月,花園口扒開後第4個月,武漢仍然失守。花園口決口終究沒有挽救武漢失陷的命運。
後果
人間慘劇
花園口決口後,奔騰的黃河水迅速下泄。此時正值雨季黃河上遊河水暴漲,花園口決口處被迅速沖大,同時被淤塞的趙口也被大水沖開 。
趙口和花園口兩股洪水匯合一起,如脫僵野馬,奔瀉而下的黃河水,捲起滔天巨浪,歷時4天4夜,由西向東奔泄的河水沖斷了隴海鐵路,浩浩盪盪向豫東南流去。淹沒了中牟、 尉氏、扶溝、西華、淮陽等地,又經潁河、西淝河,注入蚌埠上游的淮河,淹沒了淮河的堤岸 ,沖斷了蚌埠附近的淮河鐵路大橋。蚌埠向北經曹老集至宿縣,也都成了一片汪洋。日軍被黃水阻隔後。整個黃泛區由西北至東南,長達400餘公里,流經豫、皖、蘇3省44個縣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方,給這一地區的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 據不完全統計,河南民宅被沖毀140萬余家,淹沒耕地800餘萬畝,安徽、江蘇耕地被淹沒1100餘萬畝,傾家盪產者達480萬人。89餘萬老百姓猝不及防,葬身魚腹,上千萬人流離失所,並且造成了此後連年災害的黃泛區這是蔣介石根本沒料到的後果……黃河改道, 國民政府《豫省災況紀實》 如此勾勒出黃泛區災難圖:黃泛區居民因事前毫無聞知,猝不及備,堤防驟潰,洪流踵至;財物田廬,悉付流水。當時澎湃動地,呼號震天 ,其悲駭慘痛之狀,實有未忍溯想。
以僥幸不死,因而僅保餘生,大都缺衣乏食,魂盪魄驚。其輾轉外徙者,又以飢餒煎迫,疾病侵奪,往往橫屍道路,填委溝壑,為數不知幾幾 。幸而勉能逃出,得達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艱苦備歷,不為溺鬼,盡成流民……因之賣兒鬻女更是司空見慣 河南省檔案館的記載死亡人數為89萬人,受災人口的高達1,200萬人, 花園口決堤事件給黃河下游豫(河南)、皖(安徽)和江蘇等地的中國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淹沒耕地1,200餘萬畝,造成黃泛區。共計有千萬人受災,390萬人流離失所。花園口決堤將黃河每年幾十億噸的泥沙順著決口湧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沒田野,漫溢湖泊 ,堵塞交通和航運,形成了穿越豫皖蘇三省44個縣的廣闊黃泛區」 每年汛期時,黃水都會泛濫迴流倒灌,淹沒農田,洪水過後便是蝗災,到處是沙丘,地表突兀凸凹,,根本無法耕種,對當地農業造成嚴重破壞。
這次決口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連續兩年的大規模旱災,並由此引發著名的的「河南大飢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僅河南一地就有300萬農民死於飢餓 而日軍戰史《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記載第二軍當時有7千4百多人在徐州會戰死 ,而不是某些人聲稱的死於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