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九州花園
㈠ 誰知道洛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一、吃:澗西區的天津路小吃一條街,西工區百貨樓後面的小街鍋貼,九州賓回館的麻油雞答麻油鴨
七一路的油潑面,老城青年宮的小吃一條街,老城的真不同水席樓,漿面條、牡丹餅(紀念大於美味)、燙面角,驢肉湯……
二、喝:洛陽本地的洛陽宮啤酒很有特色,杜康更是全國聞名,新出來的牡丹雙溝酒也還行。
三、玩:
四、看景:1、自然風景:
皇帝密都青要山,萬山湖,荊紫山,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小浪底水庫,石雕之都千唐志齋——我家就在那裡,欒川九寨溝,雞冠洞,重渡溝,五嶽之首嵩山,白雲山,花果山……
2、人文歷史景觀:
王城公園,古城麗景門,隋唐植物園,周山森林公園,洛浦公園,龍潭大峽谷,小浪底水庫,嵩山少林寺,白馬寺,龍門石窟,關林廟……
五、購物:百貨樓,老城金街,關林批發市場,洛南……地方海了去了
六、住宿:星級酒店到街頭小店隨處可見,並且治安都還可以,很講規矩。
最後,在洛陽開心愉快。
㈡ 今天洛陽市還有哪些景區開放
洛陽的隋唐遺址園,中國國花園,國家國花園,白馬寺,龍門,關林廟,九州池,麗景門,洛邑古城,所有景區幾乎都已開放
㈢ 為什麼西安和洛陽爭議那麼大
為什麼西安和洛陽爭議那麼大?
為什麼洛陽一小部分網友會說陝西為「犬戎」?我從以下幾點來分析下:
一:為了旅遊業!曾經的洛陽市做為「工業城市」在河南的GDP一度高達60%,後被鄭州超過,且現在的比例越來越低,大有被南陽超過的意思。在此情況下,由於西邊鄰居「西安」通過旅遊轉型,加強第三產業的發展,給他們做出了樣板。所以,只有通過加強旅遊業以及第三產業,才是洛陽以後的發展目標。
在此情況下,同為中國四大古都的西安,變成了洛陽眼前的絆腳石之一。因為每年到西安旅遊觀光等遊客非常多,如果想趕超西安的旅遊業,必須將西安的歷史文化壓在下面!才能使大量的遊客轉奔到洛陽。
二:年輕一代人歷史文化感的缺失!
歷史上面,陝西人第一次大規模填充洛陽是在半坡時代,以陝西半坡為中心的周圍部族,在六七千年前,開始發力向洛陽周圍擴張!在此之前,以鄭州為中心的「裴李崗」文化,以藍田為中心的「華胥」文化,也向洛陽周圍進行了小規模的延續擴張。
陝西人第二次填充洛陽,大家都知道了在炎黃時代。炎黃二帝部落,在經過了大規模的合並戰爭之後,開始向河南等地大規模的擴張!
陝西人第三次填充洛陽,在夏初時代:據史書記載,在夏後氏建立之前,曾出現過夏部族與周圍其他部族之間爭奪聯盟首領的頻繁戰爭。夏部族大約是在中國古史傳說中的顓頊以後逐漸興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獻均把夏族追溯到顓頊。其中《史記夏本紀》與《大戴禮記帝系》稱鯀為顓頊之子,但很多文獻都說鯀是顓頊的玄孫(五世孫):黃帝次子曰昌意,生顓頊,顓頊之子名鯀,鯀之子名叫禹,為夏後啟(即夏啟)父。這些記述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顓頊部落的一支後裔,是黃帝後裔顓頊高陽氏與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個部落,夏部落一開始居住於渭水中下游,後東遷至晉南、豫西伊洛流域!
陝西人第四次大規模填充洛陽,在西周初。以寶雞西安為中心的華夏集團,通過對東夷集團「商」的戰爭取得了天下。但是由於「東夷大反」,舊商頑民不服華夏管理。為了更好地管理東夷頑民,陝西人周公率陝西殷八師建設洛邑(洛陽),以震東夷頑民!所以這些人成了後來洛陽人的祖先。
上面我說的這些例子,都是先秦時代的,後期還有很多很多。
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呢?歡迎吐槽!
㈣ 洛陽有哪些好玩的
洛陽是特別適合旅遊的地方,有很多的網紅打卡地,不過有一些特別好玩的景區知道的人比較少。比如王府竹海度假旅遊區,洛邑古城,應天門等等,都是非常美的景點。
王府竹海度假旅遊區應天門也是一定要去的地方,白天可以去博物館感受這里的歷史,這里的建築有一種皇家風范,近距離的觀看,彷彿真的回到了古時候。到了晚上應天門非常的壯觀,用3d燈光投影出絢麗的色彩,再走進去顯得格外端莊。從遠處看這里還有一點像天安門廣場,在應天門外有很多人在這里跳舞,走進去里邊的建築非常有特色,總之這是一個值得去的旅遊地點。
㈤ 洛陽市有幾個區幾個縣
洛陽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內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容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洛陽現轄1市8縣6區,1個洛陽新區、1個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洛陽經技術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
㈥ 洛陽市有幾個區
截至2019年8月,洛陽市有8個縣6個區。
洛陽現轄1市8縣6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1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
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5個民族成份,其中漢族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8.8%, 其他少數民族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2%,洛陽市少數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特徵,全市有1個城市民族區、2各民族鄉(鎮)、24個民族聚居村。
1、澗西區是洛陽市轄區,於1955年7月成立。因位於澗河以西,故名澗西區。東以澗河為界,與西工區隔河相望,西與洛龍區接壤,北臨澗河,南傍秦嶺。
澗西具有明顯的新興城市區的特點,轄區無明顯邊界,城鄉接合部犬牙交錯,轄區邊界不斷擴大。澗西區是以機械工業為主體的城市工業區。
2、「西工區"簡稱「西工」,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中心,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也是洛陽市的經濟、文化、金融和商貿中心。西工區轄洛陽工業園區、洛陽車站地區管理處、10個街道,總面積55.95平方公里。
3、老城區位於洛陽市城市區中東部和北部,是洛陽最早的建成區,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也是全市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域內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復雜,氣候多樣。人力資源、旅遊資源豐富,第三產業比較發達,工業經濟相對不足,屬典型的生活消費區和現代商貿區。
4、瀍河回族區是河南省洛陽市下轄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8′-112°30′,北緯34°40′-34°42′,東與洛龍區接壤,西與老城毗鄰,北依邙山,南瀕洛河,東西長6.55千米,南北寬7.75千米,總面積41.7平方千米。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城市區之一。
5、洛龍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和南部,背靠邙山,面對伊闕,東望嵩岳,西倚周山,東與偃師市相連,西與宜陽縣毗鄰,南接伊川縣,北與孟津縣及瀍河、老城、西工、澗西諸區接壤。2012年,總面積211平方千米,,其中農用地面積90.19平方公里。
6、吉利區位於洛陽東北部黃河北岸,距洛陽主城區19公里。西和西北與濟源市接壤,北和東與孟州市相鄰,南瀕黃河,與孟津隔河相望,東西長13.9公里,南北寬11.16公里,總面積7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02公頃。
吉利,古稱河陽,1982年因建設洛陽煉油廠(今洛陽石化總廠)而設立,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中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吉利區現轄4個辦事處,29個行政村,195個村民小組。
7、孟津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區,洛陽市下轄縣,東距鄭州110公里,西距三門峽90公里,南與洛陽市區毗鄰,北臨黃河。
8、新安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部,地處北緯34°36′至北緯35°05′,東經111°53′至112°19′之間。北臨黃河,與濟源市及山西省垣曲縣隔河相望;南與宜陽縣接壤;西與澠池縣及義馬市為鄰;東與孟津縣及洛陽市毗連。
新安歷為九朝古都洛陽畿地和西方門戶,地扼函關古道,東連鄭汴,西通長安,自古為中原要塞,軍事重地。當代,隴海鐵路及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更成為連接祖國西北、華東及華北間的重要通道。
9、宜陽戰國時置縣,距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宜陽東依千年帝都洛陽市區,南臨嵩縣,西望洛寧,北接新安,東南與伊川為鄰,西北與義馬市、澠池縣接壤,是洛陽「一中心五組團」的重要鏈條城市,距離洛陽中心城區17公里。
10、伊川縣北依洛陽城區,北依十五朝古都洛陽,南與嵩縣一衣帶水,西與宜陽縣接壤。伊川縣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23個首批對外開放重點縣、35個擴權縣之一。
11、洛寧縣地處豫西山區,洛河中上游,隸屬十三朝古都洛陽市,全縣總面積2306平方公里,轄12鎮6鄉。地貌總體呈「七山二塬一分川」,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林業縣,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洛寧古稱崤地,是中國古代溝通東(洛陽)西(西安)兩京的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設崤縣,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稱永寧,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更名洛寧至今。
12、嵩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南部,地處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脈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間,因處於嵩山起脈而得名。
嵩縣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常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境內伏牛、熊耳、外方三山環抱,伊河、汝河、白河三條河流分別注入黃河、淮河、長江,一縣跨三域。
13、欒川因傳說遠古時期鸞鳥群棲於此而得名。位於河南省西部,東與嵩縣毗鄰,西與盧氏接壤,南與西峽抵足,北與洛寧摩肩,素有「洛陽後花園」和「洛陽南大門」的美譽。欒川縣總面積2477平方千米,素有「四河三山兩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
14、汝陽縣地處豫西伏牛山區、北汝河上游,距洛陽市區74公里,是中國歷史名酒——杜康酒的發祥地,史稱「酒祖之鄉」。汝陽縣4A級旅遊景區有西泰山、恐龍谷漂流,3A級旅遊景區有龍隱、恐龍國家地址公園。
(6)洛陽九州花園擴展閱讀:
洛陽的建制沿革:
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兩岸及伊、洛、瀍、澗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著許多氏族部落,新中國成立後在洛陽一帶發現的孫旗屯遺址、王灣遺址、矬李遺址等近200處聚落遺址,便是當時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是夏王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為都。
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二里頭遺址東北約6千米)。
前1046年,西周代殷後,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稱成王「初遷宅於成周」,「定鼎於郟鄏」,曾遷殷頑民於成周,並以成周八師監督之。當時洛陽稱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國等,亦稱周南。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陽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漢王元年(前206年),項羽封申陽為河南王,居洛陽。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建漢,初都洛陽,後遷長安,改三川郡為河南郡,治洛陽。轄洛陽、河南(漢置,治王城)、偃師、緱氏、平(偃師西北)、平陰(孟津東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東)及鞏、滎陽、新鄭、中牟、開封等22縣。
漢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屬司隸。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陽為宜陽,設「新室東都」和「中市」。
漢光武建武元年(25年),劉秀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
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為河南尹。
漢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萬零八百二十七」。
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為洛陽,設司隸校尉部。
泰始元年(265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為都。
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陽置洛州。
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開皇元年(581年),在洛陽置東京尚書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廢行台,以洛州刺史領總監;十四年,於金墉城別置總監。
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18里處,新建洛陽城。
同年,改洛州(東魏改司州置)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復置洛州,轄河南、洛陽、偃師、緱氏、閿鄉、桃林、陝、熊耳、澠池、新安、鞏、宜陽、壽安、陸渾、伊闕、興泰、嵩陽、陽城等18縣。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陽為都,稱東都。
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總管府,轄洛州、鄭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魯州等九州,洛州轄洛陽、河南、偃師、緱氏、鞏、陽城、嵩陽、陸渾、伊闕等9縣。
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洛陽屬河南道。
顯慶二年(657年),置東都。
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為河南府。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於洛陽置都畿道。天寶年間,改東都為東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陽。
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東都為神都,對都城進行擴建,修建了明堂、萬國天樞等。
唐天祐四年(907年),後梁、後唐、後晉均曾都洛陽,後漢、後周以洛陽為陪都。
宋,以洛陽為西京,置河南府。
金代,定洛陽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並河南縣入洛陽縣。
自元代始,洛陽不復為京,降為河南府治。
明代,河南府轄洛陽、偃師、鞏縣、孟津、登封、新安、澠池、宜陽、永寧、嵩縣等10縣,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
清代,洛陽仍為河南府治。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署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
民國九年(1920年),直系軍閥吳佩孚盤踞洛陽,在洛陽設置了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
民國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適於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適洛辦公。「七七事變」後,華北大部分地區淪陷,洛陽成為北方抗日前哨,國民黨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駐洛陽。
民國二十七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
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陽縣城區為市,與洛陽縣並置。次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
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次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並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宜陽等縣。
1956年,相繼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和郊區,次年成立瀍河區。
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區。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師改隸洛陽市。
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宜陽、嵩縣、欒川、汝陽、伊川亦改屬洛陽市。
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
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
㈦ 排隊5小時,10萬人次觀看!洛陽最值得觀看的景點有哪些
洛陽推出的「夜遊九州國潮節」,這一將藝術與技術結合到極致的火爆項目,引發了「排隊五小時,10萬人次觀看」的熱鬧景象。那麼我們去洛陽時,最值得觀看的景點有哪些呢?那麼一定要去的就是龍門石窟。接下來則是白馬寺,然後就是重渡溝了。這三個景點是去洛陽旅遊必須要去打卡的地方,因為旅遊價值極高。
至於重渡溝,則是一個娛樂的小天堂,它曾經被業界的權威人士稱為「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竹竿院、環翠居、杏花園、故人庄等充滿田園氣息的景觀。河南省的省長李成玉稱贊重渡溝是生態旅遊開發的典範,也是家庭賓館的楷模,還是旅遊帶動脫貧的榜樣。所以重渡溝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景點。
㈧ 洛浦公園主要由那五大園區組成
南岸景區:建設了12公里長40米寬綠地,以常綠和落葉喬木片植密林為主,以200米至300米植物群落組團,形成了大組團,大色塊,高低錯落,富有自然野趣,天際線變化豐富的綠化效果。同時,依洛浦公園南岸建設了西起牡丹橋、東至洛陽橋,北起洛河南堤、南至洛宜路的千畝國花園,一個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基礎,以牡丹文化為主要內容,牡丹千姿百態,植物高低錯落,山巒奇石疊翠、亭台樓榭成輝的國花園,為洛浦公園南岸景區增添了美麗的景觀.
河道水面景區:經過對河道的疏通、治理,先後於2000年、2001年、2002年、2004年建成了上陽宮、同樂園、洛神苑和周山四級橡膠攔河壩,使600米--800米寬、面積達900多萬平方米的四級水面形成了洛浦公園碧水藍天的美麗景觀,對調節洛陽市的氣候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洛河的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洛浦公園的建成,使昔日的垃圾場、「排污河」變成道路通暢、綠樹成蔭,芳草鋪地、天藍水清、萬羽競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園林風光帶,再現了「天下名園重洛陽」的盛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被洛陽人民稱之為「民心工程」、「功德工程」,每閂有成千上萬的市民到此娛樂、休閑、鍛煉、垂釣。洛浦公園工程構築了我市的綠色心臟,架設了綠色通道,形成了城市生態軸線,帶動了城市結構的大調整,目前洛陽已形成以洛浦公園為軸線,南北兩岸對稱發展的新格局。我們相信,洛浦公園產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將促進洛陽市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公園利用自身優勢,可對外承接綠化工程,節日大型慶典彩化,花卉租擺等業務,歡迎聯系洽談業務。
洛浦公園的西入口由內、外廣場及游園組成,總面積為3萬余平方米,可舉行大型集會。這里是第一個園內廣場-玉蘭廣場,廣場平面為玉蘭花型,周邊植木蘭科植物,同時也是專類植物區,有白玉蘭、紫玉蘭等。在北堤每200米左右布置一個小廣場,供們休息、晨練等,每一公里建設有一座公廁及管理房。
上陽宮游園,規劃佔地73畝,因地處武則天建的上陽宮遺址而得名,園內分為牡丹觀賞區、銅匭展示區、水面景區等。由橋向東800米即為洛浦公園第一道橡膠壩-上陽宮水面,冬季蓄水期有大批候鳥在此越冬。
洛浦公園內最高的建築物為洛陽電視發射塔,處於城市中軸線上,塔高200餘米,被稱為「洛浦明珠」,塔中間高有旋轉塔樓,可供人們在此購物、鳥瞰洛浦美景及市區全景,下部將是與洛浦公園融為一體的文化廣場。過了電視塔,映入人們視野的是同樂園水面,再向東行,有一座斷橋,洛陽人俗稱「老吳橋」,此橋為軍閥吳佩孚駐扎洛陽時所建,解放前被炸毀。
洛浦公園的東入口處,與西入口一樣也由內外廣場及游園組成,總面積3萬余平方米,東大門已成為洛陽的一個標志性建築物,內廣場建有音樂噴泉,花崗岩燈柱、花壇。夏夜在此納涼可一邊欣賞噴泉的水姿,一邊聆聽悅耳的音樂,下部游園由洛陽八大景之一的「天津曉月」而取名「曉月園」。
出東大門,北邊是定鼎立交橋,南邊為洛陽橋。跨越雙橋,便可游覽洛浦公園北堤的歷史文化區。該區的入口廣場-河圖洛書廣場,據考古發掘及史料記載證實,洛陽從夏朝開始,歷史上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建都史長達1529年。是我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長最早的城市。
出了「河圖洛書」廣場,進入的是「夏都斟郇」廣場,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斟鄩都城就在洛陽,其具體位置在今洛陽偃師二里頭村,所以稱為二里頭遺址,它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代的中心遺址,內廣場以1號宮殿總平面圖為載體,展示夏文化豐富的內涵,洛陽一帶是夏民族活動的中心,大禹治水的時候把天下分為九州,洛陽稱為豫州。傳說大禹為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里塑有根據傳說而製作的代表大禹治水的浮雕。
㈨ 為什麼洛陽和菏澤都叫牡丹之都
洛陽和菏澤都叫牡丹之都的原因有兩個,具體如下:
1、洛陽牡丹起始於唐朝歷經1300多年的歷史並且跟武則天還有關系的傳說。「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河南洛陽被稱為牡丹之鄉,其栽培始於隋,鼎盛於唐,宋時甲於天下。洛陽牡丹花朵碩大,品種繁多,花色奇絕,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及復色9大色系、10種花型、1000多個品種。每年4月有洛陽牡丹花卉,屆時洛陽城花海人潮,競睹牡丹倩姿芳容。
2、因牡丹花開雍容華貴品種繁多還有葯用價值所以被定為國花,而菏澤牡丹出現的很晚但是因地質的原因花開的非常大且多。
菏澤,古稱曹州,中國著名的牡丹之鄉。2012年中國花卉協會決定命名菏澤市為「中國牡丹之都」。
(9)洛陽九州花園擴展閱讀
牡丹簡介
牡丹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中國是世界牡丹的發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國。中國牡丹園藝品種根據栽培地區和野生原種的不同,可分為4個牡丹品種群,即中原品種群、 西北品種群、江南品種群和西南品種群。
中國全國各地不同花色(如:紅、紫、紫紅、粉、白、藍、綠、黃、黑和復色等)、不同花型(如:單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樓子型、綉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熱、耐濕等特性,可以種植在溫帶、寒熱和亞熱帶地區的品種300多個,還有日本、美國、法國品種100餘個。
㈩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洛陽,它的歷史文化底蘊究竟有多厚重
洛陽是一個在我國歷史上很重要一座城市,從古代到現在洛陽城一直沒有丟失自己文化。
洛陽城有五千年歷史文明,四千多年城市歷史,一千五百年建都歷史,還是華夏文化發祥地之一。
因為牡丹花仙子抗旨,王母娘娘就把牡丹花打入洛陽苦寒之地。結果牡丹花到季節後來得十分漂亮,在洛陽成為一枝獨秀!
洛陽為把牡丹作為城市之花,這個雖然是神話故事,可是代表洛陽在古代有太多故事。
洛陽也好,長安也好,他們經歷歷史變化,城市裡面也在變化,只會越來越好。
希望他們歷史痕跡不會消失,歷史上文明和傳奇故事也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