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桃花寺行宮

桃花寺行宮

發布時間: 2021-02-15 21:12:27

⑴ 乾隆爺寫過哪些詩最著名的是什麼

白雲寺小憩
黛螺頂
笑題明月池
清涼山
戒得堂
除夕
獲鹿再詠
由玉河泛舟至萬壽山清漪園
題蕭雲從秋山紅樹卷
題創得齋 煙雨樓對荷作 題文津閣 再題石鼓 五福五代堂題句 文徵明山水 碧雲寺 題張宗蒼惠山圖 紀實 柳浪聞鶯 夜雨 宿方山 登鳳凰樓再依李白鳳凰台韻 盛京舊宮再依皇祖元韻 太廟 賜蔡新 《日下舊聞考》題辭 《日下舊聞考》題辭 文淵閣賜茶 回思一律 齋居即事 古希 七旬慶典 鄚州道中作 詩本 法喇——漢語為扒犁即拖床也 寄題千山 梁武帝 時世裝 題史可法像 安遠廟 題金廷標琵琶行圖 謁孔林酹酒 孝賢皇後陵酹酒 林下戲題 題劉宗周黃道周集 清涼山 雨花台 題木刻屏風 題郭知達集九家注杜詩 溥仁寺瞻禮 題和闐玉鏤東坡夜遊圖 錢陳群故詩以志惜 新正恭奉皇太後幸御園之作 觀承光殿玉瓮再作歌 玉瀾堂 立秋日作 鑷白 割麥行 題王蒙秋林散步 題揚雄甘泉賦事 閱武 詠白玉如意 普陀宗乘廟落成拈香得句 伊犁將軍奏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全部歸順詩事 黃瓜 登舟 題董其昌天降時雨小卷 題盤谷寺 觀錢謙益初學集因題句 范寬秋林蕭寺圖 率題 率題 東園觀麥 新正重華宮侍皇太後宴 讀杜牧集 煙溪釣艇 拈題 即景 清閑口號 掃雪 萬松寺 謁明太祖陵 題宋院本金陵圖 題宋院本金陵圖 再游龍井作 天寧寺行館雜詠 免除宿遷縣等地部分正賦 過淮安府 清河道中雜詠 雪 劍池 麴院風荷 過寶帶橋有詠 唐寅桃花庵圖 哈薩克陪臣到因攜觀廣陵風景 堤上偶成 戲題聽鸝館 文徵明松蔭聽瀑圖 畫舫齋 雨後昆明湖泛舟騁望 御午門受俘馘 坐冰床至悅心殿 荷露烹茶 紅葉 趁涼 桃花寺行宮即目 擬古意 秦淮歌 詠煎鹽者 觀採茶作歌 昭慶寺 遇閏 山店 喜鵲 菜花 題宋宣和池塘秋晚圖 西師底定伊犁捷音至詩以述事 題寧遠祖氏石坊 聖水盆 翠雲屏 松花江捕魚 柳條邊 科爾沁 如意湖 習字 泛月 題惠山園八景 尋詩徑 題惠山園八景 知魚橋 閱古樓 海東青行 雜詩 盧溝曉月 蕭山道中作 平湖秋月 蘇堤春曉 煙雨樓用韓子祁詩韻 響屧廊 游金山寺用蘇軾韻兼效其體 賜沈德潛 中河 少林寺作 經岳武穆祠 祖遜墓 尚書蔣溥奏進所刻御制詩集書此志懷 古別離 董邦達西湖圖 淑清院 岳鍾琪入覲詩以賜之 移頓六韻 二月十四日喜而有作 題管道升修竹幽蘭圖 珍珠泉 山東上年被災州縣頗多 杜詩 顯通寺恭依皇祖元韻 木蘭祠 競渡 御園耕種 三月初八日幸圓明園 塞上山 題四面雲山亭子 檢近稿偶志 姜女祠 過廣寧望醫巫閭山恭依皇祖聖祖仁皇帝元韻 遼陽懷古 御崇政殿 薩爾滸 駐蹕吉林境望叩長白山 過蒙古諸部落 過蒙古諸部落 過蒙古諸部落 射熊 避暑山莊 望長城作 題唐岱山水便面 家鶴 夏日題瀛台 采蓮曲 題郎世寧畫馬 書法中最喜黃庭堅筆意因而有作 蘇軾偃松圖 閱馬 中元觀河燈 賜大學士張廷玉 河南巡撫雅爾圖奏進谷穗盈尺 夏珪秋江風雨圖 紫光閣閱武舉射 仇英碧梧翠竹圖 冬至齋居偶閱舊稿志懷 讀《貞觀政要》 題吳梅村集 讀項羽紀 高其佩指頭畫虎

⑵ 誰知道乾隆的《題盤谷寺》、《詠煎鹽者》、《望長城作》、《紫光閣閱武舉射》出自哪

《御制詩集》。

⑶ 香妃從古至今果真有這樣的一位人嗎

香妃之謎

撲朔迷離的香妃

香妃,這個傳說中美麗神秘的女子,自清朝覆亡以後,忽然火了起來,就像一陣旋風,刮遍了大江南北、東海北疆,被編成了故事,寫進了小說,登上了舞台,進入了熒屏。為什麼香妃之風久刮不衰?為什麼香妃之名越叫越響?其實就在於她是一個撲朔迷離的人物,在她身上有許多難解之謎,如名稱之謎、畫像之謎、葬地之謎、婚姻之謎、寶月樓之謎、有槨無棺之謎、死亡之謎,等等,引起了世人的關注和興趣。

香妃之迷何其多

名稱之謎。「香妃」之名早在清朝末年的一些私人著述中就已出現了。據迄今為止的考證得知,最早出現香妃之名的當屬光緒十八年(1892)蕭雄寫的《西疆雜述詩》卷四「香娘娘廟」,其中有「紛紛女伴謁香娘」一語。他在附錄中進一步寫到:「香娘娘,乾隆年間喀什噶爾人,降生不凡,體有香氣,性真篤,因戀母,歸沒於家。」光緒三十年(1904)刊印的《王湘綺先生全集》第五卷中,記有回妃被拐入宮,不順從皇帝,最後被皇太後絞殺的情節。

「香妃」之名的廣泛流傳是在清王朝滅亡以後。1914年,故宮古物陳列所從沈陽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調來一批文物搞展覽,其中有一幅年輕女子的戎妝像。在該畫像下面的說明文字中,明確指出:「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熏沐,國人號之曰香妃。」從此以後,香妃之名大震。

由上述記載我們可以得到兩個信息:第一,香妃是回族;第二,香妃之得名與生來就「體有異香」有關。人真的可以「不假熏沐」就「體有異香」嗎?根據人的生理特徵,每一個人通過汗腺、皮脂腺,都會分泌出一些氣味來,人的五臟六腑內的氣味通過人的一些器官也會排出來,幾乎一人一味,有的氣味濃,有的清淡些。香妃身上的香味是否屬於這種氣味?我們不得而知。再者,一些愛美、生活講究的女子,常洗一種「花草浴」或「奶浴」。還有一些女人喜歡搽抹一些具有特殊香氣的高級脂粉之類。浴後、搽後,身體自然會散發出引人注意的、沁人心脾的香味來。香妃身上的香味是否來自化妝品或者浴液的氣味?這對我們而言同樣是個難解之謎。

反過來,說香妃之得名源於「體有異香」,也可能是一種望文生義的解釋,也不能排除由於香妃長得太美、秀色可餐,故美其名曰「香妃」這種可能性。總之,為什麼叫香妃,說法很多,至今尚無定論。

畫像之謎。香妃貌美,應當是不用懷疑的,否則乾隆皇帝不會千里迢迢將這位回部女子納為皇妃。香妃究竟美到什麼程度?人們總希望一睹真容。目前,流傳於世的、被稱為香妃畫像的有四種,一是身穿紅色旗裝的半身像,二是身穿歐式盔甲、手握戰刀的半身像,三是身穿西式長裙、一手提花籃、一手拿花鏟、頭戴涼帽的坐像,四是太倉陸夫人在東陵裕妃園寢拍照的香妃吉服半身像。

第一幅旗裝像是流傳最廣、利用率最高、人們最熟悉的畫像,許多文章、書籍、畫報,甚至商店廣告中用的都是這幅像。在人們的心目中,這幅畫像就是香妃像,一提起香妃,自然也就想到這幅像。

第二幅是戎裝像。1914年古物陳列所展出的就是這幅,當時懸掛在武英殿後右旁的浴德堂內,下面附有文字說明。這幅像出自清宮當沒有問題,但畫上沒有款識。有人說此畫的作者是郎世寧。可是郎世寧的畫作在《國朝院畫錄》和《石渠寶笈》中都有記載,此兩書中未見有關此畫的任何內容。有人說是他的「游戲之筆」。郎世寧有多大的膽子,敢以「游戲之筆」隨便畫當朝皇上的一名寵妃?曾經在古物陳列所工作過的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先生回憶當時的情況時說:「那時,我和幾個同事根據民國政府內務部一位官員說的『這大概就是香妃』,並考慮到當時社會經濟效益商定的,是沒有查史料的,是錯誤的,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是應該糾正的。」原故宮博物院資深專家朱家溍先生特地寫了一篇《「香妃戎裝像」定名的由來》一文,進一步否定了這幅畫是香妃像。在這篇文章里,朱先生講述了他與當時古物陳列所的文物保管科科長曾廣齡先生的一段對話:

我又問:「既然原帳上只是油畫屏一件,而原畫背後也沒有記載的紙簽子,那麼根據什麼定為『香妃』畫像呢?」曾先生笑著回答:「總之是官大表准。當時文物運到北京後(包括這幅畫在內的一批文物是經曾廣齡手從承德運到北京的——筆者),內務部朱總長看見這幅畫像,就說這大概就是香妃吧。其實他也沒有什麼根據,只是順口一說而已,就定下來了。」到此我方知所謂《香妃戎裝像》也者,不過是以意為之而已。但這幅肖像畫的是誰,尚待考證。

「第三幅洋裝像,也和前兩幅一樣,既沒有款識,也沒有圖錄記載,更沒有專門論述,將它說成是香妃像,同樣沒有任何依據。以上三幅,充其量也只能說是傳說中的香妃像。

第四幅是香妃吉服像。這幅像一般人很少見到。著名清史大師孟森先生在逝世前的最後一篇文章《香妃考實》中講了這幅像的來源:

近日吳生豐培貽一容妃園寢神像,問其所從得?則雲有太倉陸夫人藏。此夫人為陸文慎寶忠之子婦,徐相國郙之女,於民國二三年間至東陵,瞻仰各陵寢。至一處,守者謂即香妃冢,據標題則容妃園寢也。凡陵寢、園寢享殿皆有遺像,一大一小。小者遇有祭祀即張之。大者年僅張設一次。陸夫人以香妃之傳說甚厖雜,親至其園寢,始知流言之非實。請於守者,以攝影法攝容妃像以歸。所攝乃其小者,大像封局,未得見也。

容妃就是傳說中的香妃,我們將在下文中詳細解說。太倉陸夫人在東陵容妃園寢所拍照的那幅容妃像刊登在孟森先生的遺著《清代史》一書上,來源清楚可靠。筆者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的《清廢帝溥儀檔》中發現了一條史料,證實了東陵確有容妃像。這條史料是這樣記載的:

毓彭(東陵守護大臣——筆者)在民國十四年舊歷八月十七日給天津張園胡大人信中說:「……護理總兵張之慶於毓彭未到任以先,聽本地奸人之計劃,視陵寢為奇貨可居,凡官產官物一律排賣。各陵瓷器一百二十餘件業已裝箱運走。當鋪所存軟體,現正查點出售。紅牆以內樹株擅自砍伐。桃花寺行宮早已變價。其餘裕陵聖容及容妃聖容均行攜入署中。」

這條史料清楚表明東陵確有容妃像。這張容妃像與故宮現存的部分妃嬪半身吉服像,以及現藏在美國福利克蘭博物館的「心寫治平」卷中的乾隆妃嬪畫像相比,無論冠服樣式,還是繪畫手法、人物表情,基本是一致的。由此看來,陸夫人所攝的那幅容妃像還是可靠的。可惜現在不知流落到何方。

葬地之謎。被認為是香妃葬地的,起碼有三處,即新疆的喀什、北京陶然亭北和遵化清東陵。

新疆的香妃墓位於喀什市東北郊區的浩罕村,佔地30畝,是香妃的外祖父阿帕·霍加為自己的父親阿吉·穆罕默德·優素福·霍加修建的,始建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後來阿帕·霍加及其後人也陸續葬在了這座墓葬群內,成為了一座家族墓葬群。300多年來,經過不斷地修繕、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共葬阿帕·霍加五代72人,現有墓堆58個。以前此墓稱「海孜來特麻扎爾」,譯為「尊者之墓」。也有人稱為「阿帕克和卓扎爾」的,簡稱為和卓墓,直到現在還有人這樣稱呼。此墓群最初並無「香妃墓」之稱,後來才傳說香妃也葬在里邊,但連守墓人也不知哪座墓堆是香妃的。再到後來,不僅「香妃墓」叫得越來越多,越來越響亮,而且還明確了哪座墓堆是香妃的。更有甚者,有人將據說是當年運送香妃遺體的廢舊馱轎也擺了出來,以證實香妃確實葬在那裡。此墓建於1640年,而香妃之名正式出現於民國初年,況此墓又為家族合葬墓,而且迄今為止也沒見到香妃葬入此墓的明確的文字記載,故稱之為「香妃墓」應是後人附會之說。擺出的那副馱轎確是運送屍體用的,但怎麼就能認定一定是運送香妃遺體的馱轎?據有關文獻記載,此轎乃是咸豐六年(1856)運送一個死在北京的男子屍體時用的,從時間和性別上都與香妃毫無關系,根本就不能成為香妃葬入此墓的證據。根據中國民間習俗,已出嫁的女子死後,都要葬入婆家的墳地,而不歸葬娘家祖塋。香妃既已成為大清皇帝的妃子,死後能歸葬新疆娘家祖墳嗎?大清皇帝的妃嬪死後都葬入皇家陵園,陪伴在自己的夫君身旁,還從來沒有發現過皇妃死後歸葬娘家祖墳的例子。因此說,香妃不可能葬入新疆喀什的「香妃墓」。之所以冠以「香妃」之名,無非想藉助香妃的名望來提高此墓的知名度罷了。

至於北京陶然亭北叢蘆亂葦中的土堆,當地老人稱之為「香冢」,有人說是香妃的墳。此冢旁立有一碑,上面鐫刻著:「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從碑文來看,葬於此處之人確為一女子,生前似乎發生過曲折離奇的情感故事,但其中未提香妃一個字,而且,大清皇妃死後豈能葬在荒草堆中?故此說也不可信。

遵化境內的清東陵是清王朝在關內開辟的規模宏大的皇家陵園,乾隆帝的裕陵就建在那裡,其妃園寢建在裕陵旁邊。這座妃園寢始建於乾隆十二年(1747),位於裕陵西05公里,坐北朝南。其建築布局及規制為:園寢最前面有一道馬槽溝,正中建一孔拱橋一座,東側建三孔平橋一座。往北是東西廂房各5間,單檐硬山頂。東西值班房各3間,單檐卷棚頂。宮門一座,面闊3間,單檐歇山頂。前院內東側燎爐一座。東西配殿各5間,單檐歇山頂。院內正中享殿一座,面闊5間,單檐歇山頂。享殿兩側各建園寢門一座。後院前部正中建方城、明樓。方城後為寶城、寶頂。在寶城兩側各建小寶頂一座。在寶城後有4排寶頂,計32座。整個園寢共建大小寶頂35座,葬人36位。其中香妃的寶頂建在大寶頂後第一排東端第一位。整座園寢除廂房和值班房為布筒瓦外,其他建築及牆頂均覆以綠色琉璃瓦。這座園寢規制之高,建築之完備,在清代妃園寢中僅次於景陵皇貴妃園寢,位居第二。其葬人之多,在清代妃園寢中也數第二。香妃即乾隆帝的容妃,葬在這座園寢,《大清會典》及其他官書、《昌瑞山萬年統志》、《陵寢易知》等書不僅有明確的文字記載,而且還繪有葬點陣圖。清宮檔案中還有關於容妃遺物、送葬人員等方面的資料。1979年10月,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對容妃地宮進行了清理,不僅找到了遺骨,而且還出土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物,發現了一些文字。這一切都無可辯駁地證實了香妃就葬在這座妃園寢內。

婚姻之謎。根據檔案記載,香妃是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進宮的,當時已27歲。那個時代,女子一般都在十幾歲就出嫁。清帝挑選秀女,13歲的女孩子就可參選。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12歲就嫁給了努爾哈赤。孝庄文皇後13歲就與皇太極成了婚。孝康章皇後15歲就生育了康熙帝。香妃入宮時已經27歲,有人據此推測她很可能已經結過婚,而且婚史不會很短。如果香妃入宮前結過婚,那她以前的丈夫是誰?這次入宮,是因丈夫死了還是離婚了?如果是離婚,離婚的原因是什麼?以前是什麼時候結的婚?我們都無從得知。香妃也有可能在入宮前沒有結過婚。那個年代雖然盛行早婚,但個別晚婚的也不是沒有。當年葉赫部首領布揚古妹,豐姿綽約,聰慧柔順,是有名的美貌佳人。也正因為她的美麗聰慧以及政治上的原因,到33歲才出嫁,成了著名的「老女」。香妃久負美名,遠近聞知,她難道就不會是第二個「老女」嗎?在民間,也有一些有地位、有財富的美貌女子,依恃自己的財、貌,高不成,低不就,總不能找到遂心如意民國早期的新華門,清代為寶月樓的郎君,直到妙齡花季已過,耽誤了婚期。香妃會不會也屬於這種情況呢?這個謎團恐怕真的難以解開了。

寶月樓之謎。寶月樓就是今天的中共中央、國務院所在地——中南海的南門,現名叫新華門。原來此樓不臨街,南面有一道牆相隔。民國初年,袁世凱將中南海辟為總統府,把寶月樓更名為新華門,將南牆拆掉,露出寶月樓。從此以後,寶月樓即新華門就成了中南海的南門。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寶月樓是乾隆帝為了取悅香妃蓋的。清史大師孟森先生也持這一觀點,他說:「高宗不以置之後宮,特營西苑中一樓,以為藏嬌之所。後並於所居之地,築回教禮拜堂,並使內附之回民居其旁,屋舍皆用回風,以悅妃意,其承寵可想。」也有部分專家學者認為寶月樓之建與香妃無關。他們的依據有兩條,一是乾隆帝在《寶月樓記》中說:

顧液池南岸逼近皇城,長以二百丈計,闊以四丈計,地既狹,前朝未置宮室,每臨台南望,嫌其直長鮮屏蔽,則命奉宸,既景既相,約之椓椓。鳩工戊寅之春,落成是歲之秋。

乾隆帝講得很清楚,所以建寶月樓是因為中南海南牆「直長鮮屏蔽」。建寶月樓可起到屏障作用。戊寅年是乾隆二十三年(1758)。寶月樓於這一年春天動工興建,當年秋天完工。

二是《御制題寶月樓詩》中有「南岸嫌長因構樓,樓臨直北望瀛洲」的詩句。在詩注中乾隆帝進一步講了建寶月樓的用意:「瀛台皆前明所建,惟南岸向無殿宇,故為樓以配之。」由此可知,建寶月樓完全是出於遮擋、配景的需要。乾隆二十三年(1758)建寶月樓時,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亂正在囂張之時,清軍正全力以赴平叛,勝敗難卜。而香妃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入宮的,所以也就不會是為了取悅香妃而建寶月樓。

有槨無棺之謎。清朝棺制,無論是皇帝、皇後,還是妃嬪,其棺木皆為內外兩重,內為棺,外為槨。其區別只是木質、尺寸、顏色、紋飾、漆飾遍數的差別。有關人員清理香妃地宮時,竟發現香妃的棺木只有外槨,而無內棺。會不會是盜墓賊將內棺盜走了?在已清理的所有地宮中,還沒有發現內棺被盜的先例。盜墓賊一般只盜隨葬珍寶。內棺是木質,其價值遠不如隨葬珍寶高。筆者曾遍查地宮,沒有發現內棺的殘破碎片及可疑形跡,只發現外槨的一側被砍透了一個長175厘米、寬60厘米的洞,其他部位基本完整。要從這個洞中取走內棺是不可能的。只有將外槨拆散,或將外槨蓋完全揭開,才能將內棺取出。而香妃的外槨既沒有被拆散,也沒有被打開過。這一切都表明,香妃入殮時,根本就沒用內棺。

為什麼不用內棺?這可能與香妃信奉伊斯蘭教有關。我國的回族和維吾爾族都信奉伊斯蘭教。這兩個民族的人死了都不用棺,而是將遺體裹上白布後,直接放置到墓穴內。乾隆帝為了民族的團結,一向尊重香妃的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也有可能香妃在臨終前向皇帝提出了這方面的要求,於是乾隆帝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表面上仍按照大清皇家的傳統形式使用外槨,但不用內棺,既維護了皇家的臉面和尊嚴,又尊重了香妃的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滿足了愛妃的要求,可謂兩全其美。以上只是筆者個人的看法。到底香妃為什麼只用槨,不用棺,有待專家學者們進一步研究考證,也有待於文字檔案的證實。

死亡之謎。關於香妃的死亡,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皇太後賜死,另一種是自然病死。前一種說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14年古物陳列所在展出的所謂香妃戎裝像下寫的文字說明:

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熏沐,國人號之曰香妃。或有稱其美於中土者,清高宗聞之。兩師之役,囑將軍兆惠一窮其異。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師。帝命於西內建寶月樓(即今之新華門)居之。樓外建回營,毳幕韋鞴,具如西域式武英殿浴德堂浴室穹隆頂,又武英殿西之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築,相傳亦為香妃沐浴之所。蓋帝欲藉種種以取悅其意,而稍殺其思鄉之念也。詎妃雖被殊眷,終不釋然,嘗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國破家亡,死志久決,然決不肯效兒女汶汶徒死,必得一當以報故主。」聞者大驚。但帝雖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數年。皇太後微有所聞,屢戒帝弗往,不聽。會帝宿齋宮,急召妃入,賜縊死。……

皇太後即乾隆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後,死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而香妃(容妃)死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比皇太後晚死11年,所以不可能是被皇太後賜死的。

香妃究竟是怎麼死的,至今仍然是個待解之謎。

香妃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傳說,太多的謎團,太多的想像空間,太強烈的尋求真相的渴望。歷史上的香妃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我們接下來就詳細介紹。

歷史上的真實香妃

容妃就是香妃。我們上文提到,香妃和容妃是一個人。關於這個問題,史學界曾經有過爭論,現在基本上達成了共識。做這種判斷的理由是什麼呢?

其一,乾隆帝只有一個來自新疆的妃子。容妃,無論是官書、檔案記載,還是實物考證,都證明是來自新疆的妃子。既然香妃也是乾隆帝的新疆妃子,那麼香妃只能是容妃。

其二,她們「二人」都來自新疆,都是維吾爾族,都信奉伊斯蘭教,最後的封號都是妃。就是說家鄉、民族、宗教信仰、封號是一樣的,如果是兩個人,不會如此巧合。

其三,她們「二人」的父親、哥哥、五叔、六叔是相同的。新疆喀什香妃墓的資料中,提到香妃的父親是艾力和卓,哥哥是哈山和卓即圖地公(漢名),並說圖地公曾「和妹妹香妃一起去北京」。從《西域同文志》卷十一和《西域圖志》卷四十八記載的「和卓」世系中可知,艾力和卓即阿里和卓。這兩個名詞在維吾爾語中是一個詞,只是漢字譯寫的差異。這兩本書上還記載了阿里和卓的五弟是額色尹、六弟是帕爾薩,其子是圖爾都。圖爾都的維語原音為圖爾迪,因他是公爵,因此稱圖爾迪公,快讀則為圖地公,與上面提到的哈山和卓是同一個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的《容妃遺物折》中提到了部分容妃娘家人的姓名,其中有額思音、帕爾薩、圖爾都妻等。額思音就是香妃的五叔額色尹,帕爾薩就是香妃的六叔,圖爾都妻就是香妃的嫂子。既然香妃和容妃的家屬都是一樣的,那麼兩個人自然就是一個人了。

歷史上的香妃。那麼,歷史上的容妃即香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乾隆皇帝為什麼要納一個維吾爾族女子為妃?她一生的經歷又如何?這也是世人普遍關注的問題。

容妃,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她是新疆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其家族為和卓,故被稱為和卓氏,也稱霍卓氏。其父阿里和卓為回部台吉,哥哥叫圖爾都。容妃家族世代居住在新疆的葉爾羌。

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清政府派兵平定了新疆阿睦爾撒那的叛亂,解救了墨特的兩個兒子波羅尼都和霍集占(大小和卓)。可是這兩個人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以怨報德,聚眾叛亂,反對朝廷,分裂祖國。容妃一家反對叛亂,擁護朝廷,不順從大小和卓,被迫離鄉背井,全家從天山以南的葉爾羌遷移到天山北側的伊犁居住。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再次派兵平叛。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大小和卓的叛亂被平定。配合清軍平叛有功的容妃的五叔、六叔、哥哥及其家屬先後被召進北京,封官晉爵,宴請賞賜,並為他們建回子營,讓他們居住。容妃也來到了北京。為了感謝皇帝的恩德,表示對朝廷的忠心,額色尹和圖爾都決定將美麗聰明的容妃送進皇宮,服侍皇上。

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初四日,圖爾都27歲的妹妹被封為和貴人,皇帝賞給了她大量衣物和銀兩。她一進宮就被封為貴人,沒有經過常在和答應兩級,表明了皇帝對這件事的重視,也表明了皇帝對這位來自新疆維吾爾族女子的喜愛。這年的四月八日,乾隆帝將宮中女子巴朗賜給圖爾都為妻。和貴人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特殊的關照,專門為她在宮中設了回族廚師。容妃在圓明園居住時,曾在園中的方外觀做禮拜,乾隆帝特意為她在方外觀大理石牆上鐫刻了《古蘭經》文。和貴人入宮兩年來,「秉心克慎,奉職惟勤」,全宮上下對她的印象都很好。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三十日,乾隆帝奉皇太後懿旨,晉封和貴人為容嬪。五月二十一日舉行了容嬪的冊封禮。第二年圖爾都晉封為輔國公。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皇帝第四次南巡,容嬪和她的哥哥圖爾都隨駕同行。皇帝的妃嬪很多,而外出陪駕的妃嬪只有幾位。容嬪能夠隨駕,表明了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一路上,容嬪兄妹第一次飽覽了祖國內地的壯美山河,大開了眼界。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五日,乾隆帝奉皇太後懿旨,晉升容嬪為容妃。同年十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命文華殿大學士尹繼善為正使、內閣學士邁拉遜為副使,持節齎冊印,冊封容嬪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1771),容妃隨皇帝東巡,拜謁了孔廟,登上了東岳泰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容妃又隨皇帝拜謁了盛京。在這次隨行的6位妃嬪中,容妃已居第二位。

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烏喇那拉皇後死後,乾隆帝不再立皇後。自乾隆三十年(1765)慶貴妃死後,四十年(1775)令懿皇貴妃死後,不再封貴妃和皇貴妃。後宮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妃。當時宮中有6位妃,容妃就是其中一位。從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以後,容妃已升到第三位,排在愉妃、穎妃之後。從乾隆五十年(1785)以後,可能是身體欠佳,容妃很少露面,皇帝往往單獨賞給她物品。通過查閱清宮檔案《賞賜底簿》得知,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四日,皇帝賞給了容妃10個春橘。這是迄今所查到的最後一次賞賜。5天以後,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容妃在圓明園溘然長逝,終年55歲。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給皇帝生育兒女。

容妃死後,乾隆帝為了讓宮里人經常懷念她,特地將她在宮中幾十年裡積攢下來的物品分贈給各妃嬪、公主、格格和傭人以及她娘家的人。容妃的金棺暫安在暢春園西側的西花園。同年四月二十七日從西花園奉移到北京東北郊的靜安庄殯宮暫安。同年九月十七日,乾隆帝命皇八子儀郡王永璇護送容妃金棺奉移東陵。九月二十五日葬入裕陵妃園寢。

在乾隆皇帝的後妃中,有一個維吾爾族女子並不奇怪,這正是清王朝對邊疆少數民族實行「懷柔」政策的具體體現。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清政府為了加強統治,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對邊疆少數民族一向採取恩威並重的政策。對忠於朝廷、促進民族團結者恩禮有加;對製造分裂、搞獨立、抗拒中央政府者,予以堅決鎮壓。乾隆帝納圖爾都之妹為妃,並給予優厚的待遇,目的就是想通過容妃家族在新疆的巨大影響,搞好民族團結,加強中央政府對新疆地區的統治。從康熙到乾隆年間,新疆曾多次發生少數民族貴族叛亂,雖然都被鎮壓下去了,但總不徹底,時叛時順,不能保持持久和平。乾隆皇帝把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新疆上層人物額色尹、帕爾薩、圖爾都、瑪木特等召進京師,加官封爵,恩禮有加,並納他們的女子為妃,結成秦晉之好,這都是有深刻用意的。從此以後,新疆的穩定局面保持了60年之久,這不能不說是乾隆帝的和親政策發揮了作用。容妃即香妃作為施行這一政策的關鍵人物,在清宮中度過了28個春秋,深深贏得了皇帝的寵愛和信任,最後又葬入了大清的皇家陵園。容妃和她的家庭為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香妃(容妃)個人小檔案

姓氏:和卓出生:雍正十三年(1734)九月十五日

屬相:虎 父親:阿里和卓

丈夫:乾隆帝弘歷 子女:無

入宮: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

封和貴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初四日

封容嬪: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三十日五日

封容妃: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

最得意:始終受皇帝寵愛 最遺憾:未生子女

卒年:乾隆五十三年十九日 (1788)四月 享年:55歲

入葬:乾隆五十三年(1788)九月二十五日 陵寢:裕陵妃園寢

⑷ 乾隆全詩

個人作品

七絕
五律七律其他《如意湖》《泛月》《閱馬》《高其佩指頭版畫虎》《蘇堤春曉權》《紫光閣閱武舉射》《閱古樓》《題四面雲山亭子》《過蒙古諸部落》《淑清院》《姜女祠》《檢近稿偶志》《杜詩》《薩爾滸》《顯通寺恭依皇祖元韻》等。[40]
《響屧廊》《仇英碧梧翠竹圖》《遼陽懷古》等[40] 《賜沈德潛》《題寧遠祖氏石坊》《盧溝曉月》《御午門受俘馘》《題吳梅村集》《山店》《科爾沁》《中元觀河燈》《題宋宣和池塘秋晚圖》《經岳武穆祠》《觀採茶作歌》《喜鵲》《夏日題瀛台》《擬古意》《昭慶寺》《讀《貞觀政要》《桃花寺行宮即目》《賜大學士張廷玉》《荷露烹茶》《讀項羽紀》《三月初八日幸圓明園》
《菜花》《玉瀾堂》《煙雨樓用韓子祁詩韻》 等。[40]
《雨後昆明湖泛舟騁望》等。[40]

⑸ 各位給看看這是詩,解釋翻譯一下

你這是《乾隆御制來鑒賞名畫自題詩,桃花寺行宮題范寬江山蕭寺圖》局部。
原詩是:春深草色常凝座,雨後山姿正對門,藝苑名流故多品,獨於范緩見雄渾。行幐暇日偶開緘,未覺眉毛落翠岩。一例江山相對處,便非蕭寺也超凡。

⑹ 乾隆有什麼詩

一、七絕詩

《如意湖》、《蘇堤春曉》、《過蒙古諸部落》、《薩爾滸》、《遼陽懷古》等。

二、五律詩

《泛月》、《紫光閣閱武舉射》、《淑清院》、《顯通寺恭依皇祖元韻》等。

三、七律詩

《閱馬》、《閱古樓》、《姜女祠》、《響屧廊》、《賜沈德潛》、《盧溝曉月》、《題吳梅村集》、《中元觀河燈》、《經岳武穆祠》、《夏日題瀛台》、《讀《貞觀政要》。

《賜大學士張廷玉》、《三月初八日幸圓明園》、《煙雨樓用韓子祁詩韻》 等。

四、其他體裁

《高其佩指頭畫虎》、《題四面雲山亭子》、《檢近稿偶志》、《杜詩》、《仇英碧梧翠竹圖》、《題寧遠祖氏石坊》、《御午門受俘馘》、《山店》、《科爾沁》、《題宋宣和池塘秋晚圖》。

《觀採茶作歌》、《喜鵲》、《擬古意》、《昭慶寺》、《桃花寺行宮即目》、《荷露烹茶》、《讀項羽紀》、《菜花》、《玉瀾堂》、《雨後昆明湖泛舟騁望》等。

(6)桃花寺行宮擴展閱讀:

乾隆一生作詩四萬三千六百三十首!成為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

在2014年,故宮的工作人員清理文物時發現了寫著「乾隆詩稿」的兩個箱子共裝有乾隆詩稿2.8萬余首,加上此前已存放的1.7萬多首,共計4.5萬余首,與此前的推論基本吻合。

要知道,歷經289年的唐朝一共出現了兩千多名詩人,他們寫的詩集結在一部《全唐詩》里,加起來也就48000餘首,而乾隆僅以一人之力便傲視群雄。

據說這位文藝青年十多歲就開始寫詩了,用詩歌來記錄生活,這樣算下來,平均每天也得寫2首。

在這些詩裡面,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都有所涉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弘歷

⑺ 桃華寺怎麼樣

其實是坐車的時候路過,去梨木台的路上。寺廟在半山腰上,就問了司機這是什麼廟,說是回叫桃花答寺,覺得視野挺好的感覺,有機會也要去看看的。桃花寺行宮是乾隆最為喜愛的行宮之一,曾三次「御題」桃花寺八景,即:湧晴雪、小九疊、吟清籟、坐霄漢、雲外賞、滌襟泉、點筆石、綉雲壁。在乾隆所作的薊州詩中,僅吟詠桃花寺美景的就有六十餘首,從中可以想見當年此地的繁盛非同一般。抗日戰爭時期,桃花寺和乾隆行宮被日軍焚毀,殘垣斷壁如今尚存。八十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先後發現乾隆御題八景之一「吟清籟」的石碑和扇面(現已保護起來)。

⑻ 愛新覺羅·弘歷的個人作品

七絕五律七律其他《如意湖》 《泛月》 《閱馬》 《高其佩指頭畫虎》 《蘇堤春曉內》 《紫光閣閱武舉射》 《閱古樓》 《題四面雲山亭子》 《過蒙古諸部落》 《淑清院》 《姜女祠》 《檢近稿偶志》《容杜詩》 《薩爾滸》 《顯通寺恭依皇祖元韻》等。 《響屧廊》 《仇英碧梧翠竹圖》 《遼陽懷古》等 《賜沈德潛》 《題寧遠祖氏石坊》 《盧溝曉月》 《御午門受俘馘》 《題吳梅村集》 《山店》《科爾沁》 《中元觀河燈》 《題宋宣和池塘秋晚圖》 《經岳武穆祠》 《觀採茶作歌》《喜鵲》 《夏日題瀛台》 《擬古意》《昭慶寺》 《讀《貞觀政要》 《桃花寺行宮即目》 《賜大學士張廷玉》 《荷露烹茶》《讀項羽紀》 《三月初八日幸圓明園》《菜花》《玉瀾堂》 《煙雨樓用韓子祁詩韻》 等。 《雨後昆明湖泛舟騁望》
等。

⑼ 乾隆最好的一首詩詞

一、七絕詩

《如意湖》、《蘇堤春曉》、《過蒙古諸部落》、《薩爾滸》、《遼陽懷古》等。

二、五律詩

《泛月》、《紫光閣閱武舉射》、《淑清院》、《顯通寺恭依皇祖元韻》等。

三、七律詩

《閱馬》、《閱古樓》、《姜女祠》、《響屧廊》、《賜沈德潛》、《盧溝曉月》、《題吳梅村集》、《中元觀河燈》、《經岳武穆祠》、《夏日題瀛台》、《讀《貞觀政要》。

《賜大學士張廷玉》、《三月初八日幸圓明園》、《煙雨樓用韓子祁詩韻》 等。

四、其他體裁

《高其佩指頭畫虎》、《題四面雲山亭子》、《檢近稿偶志》、《杜詩》、《仇英碧梧翠竹圖》、《題寧遠祖氏石坊》、《御午門受俘馘》、《山店》、《科爾沁》、《題宋宣和池塘秋晚圖》。

《觀採茶作歌》、《喜鵲》、《擬古意》、《昭慶寺》、《桃花寺行宮即目》、《荷露烹茶》、《讀項羽紀》、《菜花》、《玉瀾堂》、《雨後昆明湖泛舟騁望》等。

(9)桃花寺行宮擴展閱讀:

乾隆一生作詩四萬三千六百三十首!成為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

在2014年,故宮的工作人員清理文物時發現了寫著「乾隆詩稿」的兩個箱子共裝有乾隆詩稿2.8萬余首,加上此前已存放的1.7萬多首,共計4.5萬余首,與此前的推論基本吻合。

要知道,歷經289年的唐朝一共出現了兩千多名詩人,他們寫的詩集結在一部《全唐詩》里,加起來也就48000餘首,而乾隆僅以一人之力便傲視群雄。

據說這位文藝青年十多歲就開始寫詩了,用詩歌來記錄生活,這樣算下來,平均每天也得寫2首。

在這些詩裡面,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都有所涉及

⑽ 春入罕什麼三月雨詩句

春入罕什麼三月雨沒有找到,關於三月雨有以下詩句可供參考。
1、雨橫風狂三月暮宋歐陽修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2、花底離愁三月雨宋晏殊 《木蘭花》
3、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歸雨深巷賣櫻桃雨余紅更嬌黃昏清淚閣忍便花飄泊消得一聲鶯東風三月情 清納蘭性德 《菩薩蠻·為春憔悴留春住》
4、三月雨中紅透清張惠言 《水調歌頭·今日非昨日》
5、三月無雨旱風起唐白居易 《杜陵叟》
6、花底離情三月雨宋晏殊 《玉樓春》
7、三月灞橋煙共雨宋張孝祥 《天仙子·三月灞橋煙共雨》
8、過盡清明三月雨宋沈蔚 《臨江仙·過盡清明三月雨》
9、三月愁霖多急雨宋洪適 《漁家傲引/漁家傲》
10、三月休聽夜雨宋張炎 《清平樂·采芳人杳》
11、鳥啼三月雨唐姚合 《寄安陸友人》
12、二月三月雨晴初唐韓偓 《村居》
13、汾川三月雨唐魚玄機 《寄劉尚書》
14、人間三月雨和塵唐病狂人 《歌》
15、好雨初晴三月元王惲 《好事近 賦庭下新開梨花》
16、綠野潤沾三月雨清乾隆 《桃花寺行宮即目》
17、江南三月雨無聲現代老舍 《春遊小詩 雨夜在大世界聽揚劇名演員顧玉君》
18、暑天三月元無雨宋張耒 《勞歌》
19、決雨會看三月漲宋程公許 《登伏龍觀看雪和張權父韻》
20、三月江城雨更寒宋董嗣杲 《客久》
21、一雨連三月宋劉黻 《旱》
22、三月將交雨細時宋強至 《送鎮叔》
23、檐懸三月雨宋釋道顏 《偈七首》
24、三月初三寒食雨宋釋行海 《三月三日寒食》
25、煙村三月雨宋釋印肅 《金剛隨機無盡頌·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26、落花三月雨宋釋祖欽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27、長作人間三月雨宋舒坦 《太白峰》
28、潑水乍經三月雨宋宋庠 《流杯小宴偶成拙詩奉呈運使王密學紫微韓舍人》
29、荒池三月雨宋蘇泂 《看雨》
30、三月雨淋淋宋汪元量 《杭州雜詩和林石田》
31、小燕正嫌三月雨宋汪元量 《浙江亭別客》
32、雨濕東風三月尾宋王炎 《題周功甫總領石溪三亭·嫣然亭》
33、枯槁又經三月雨宋王之道 《和高守無隱官閑即事》
34、桃花三月雨宋王鎡 《別虞君集》
35、一春三月雨宋葉適 《張氏東園送王恭父得殿字》
36、不雨已三月宋章甫 《秋曉五首》
37、急風狂雨三月頭宋趙希逢 《和{矮去女換幾}齋雜詠》
38、一徑綠陰三月雨元虞集 《費無隱丹室》
39、三月梨花風又雨明謝榛 《春怨》
40、三月三日雨新晴元楊維楨 《又湖州作(四首。書寄班恕齊。試溫生筆,寫》
41、半雨半風三月內唐杜荀鶴 《中山臨上人院觀牡丹寄諸從事(一作弟)》
42、快雨快晴三月雷宋黃瀠 《詩一首》
43、三月花飛若零雨宋田錫 《御溝》
44、仙源三月校雨落宋岳珂 《張文忠草韓退之桃源詩帖贊》
45、臨川城中三月雨宋曾鞏 《丁亥三月十五日》
46、憫雨連三月宋曾幾 《郡中迎懷玉山應真請雨得之未沾足》
47、江寒三月雨明藍智 《雨中同孟原僉憲登嘉魚亭》
48、雒陽三月雨如煙明王鳳嫻 《引慶和》
49、年年三月梨花雨明王誼 《春思》
50、三月雰雰雨明魏觀 《次韻陳廉使見寄》
51、泉聲三月雨明謝恭 《題張甘白樂圃林館》
52、燕子綠蕪三月雨明楊基 《答李仲弘寫懷次韻》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