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張大千水墨荷花

張大千水墨荷花

發布時間: 2021-02-16 07:25:32

『壹』 張大千,擅長畫什麼

山水畫。人物畫。


張大千藝術造詣極高,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可以說後無回來者.張大千答在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青綠山水),人物(張大千的人物畫有二變:30歲之前研習明清人物畫傳統,風格委婉俊秀;1941年前往敦煌臨摹隋唐人物壁畫,風格大變,所畫人物氣勢恢弘,色彩艷麗,盡顯盛唐遺風。


打字不易,望採納謝謝!

『貳』 張大千的代表作

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是一位深受愛戴的偉大藝術家,特別在藝術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
他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
張大千的畫風,在早、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花費了一生大部的時間和精力,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從臨摹到仿作,進而到偽作。
張大千的畫風,先後曾經數度改變,晚年時歷經探索,在57歲時自創潑彩畫法,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系,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可貴之處,是技法的變化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
張大千30歲以前的畫風可謂「清新俊逸」,50歲進於「瑰麗雄奇」,60歲以後達「蒼深淵穆」之境,80歲後氣質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潑墨山水,奇偉瑰麗,與天地融合。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
代表作品:《愛痕湖》《長江萬里圖》《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園雅集》

『叄』 求圖,水墨荷花

『肆』 張大千潑墨山水與徐渭大寫意繪畫關系與區別

沒聽說過有中寫意的說法。還是-- 1,用網路的幾個搜索功能搜--會有答案的 2,找書--關於中國畫的1201

『伍』 畫荷花最厲害的大師是誰

1、王冕

元代著名畫來家,擅源長梅花和荷花,出身農家。幼年喪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時間畫荷花,晚至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識深邃,能詩,青團墨梅。隱居九里山,以賣 畫為生。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亦善寫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傳是他始創。著有《竹齋集》《墨梅圖題詩》 等。

2、朱耷

朱耷擅花鳥、山水,也是歷史上荷花畫的聖手,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 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

其他擅長畫荷的大師:

俞淑貞、董希源、路雨年、徐渭、八大山人。

『陸』 中國畫荷花作品名字都有什麼

《荷花圖》、《荷花鴛鴦圖》、《疏荷沙鳥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

1、《荷花圖》

《荷花圖》是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該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贈予毛澤東。

2、《荷花鴛鴦圖》

《荷花鴛鴦圖》是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中為荷塘一角,蘆葦叢生,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對鴛鴦相伴而游,在它們上面荷葉碧綠似傘,幾朵紅荷正綻吐芳菲。

花鳥畫法工整細致,虛實相合。荷葉的脈絡、荷花的紅絲及荷柄之上的細刺都描繪得極其生動,而水波、水草、蘆葦只以淡墨數筆勾染而成。筆法虛實結合,使畫面呈現一種空靈潤澤的感覺。

3、《疏荷沙鳥圖》

《疏荷沙鳥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所繪殘敗的荷葉表明了時當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蓮蓬橫出畫面,鶺鴒棲止於蓮梗上,側首注視著上方的一隻小蜂,其凝神專注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

蓮梗兩端的鶺鴒與蓮蓬巧妙地平衡了畫面,而鶺鴒目向小蜂的視線則帶動觀者的視線落於畫面上方,這種布局使畫面顯得既穩定又生動。

此圖格調典雅,用筆精緻,畫風細膩,荷葉枯黃的斑點和細小的筋脈均描繪得一絲不苟。

4、《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

《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是宋代畫家佚名創作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一隻碩大的河蟹張牙舞爪踞於殘荷之上,肥重的身軀竟將荷梗壓斷。襯以蒼老的蓮蓬、枯黃的荷葉、稀疏的蘆荻,更增添了蕭瑟冷寂的氣氛。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艷濃重。

5、《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

《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是宋代畫家馮大有創作的一幅中國古畫,文物原屬於故宮舊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材質為冊、絹、設色,尺寸為23.8 x 25.1厘米。

這幅令人心曠神怡的「太液荷風」圖,從題名到內容,事實上托寓了不少吉祥的含意。畫名的「太液」是指「太液池」,此池原是漢代宮廷的御池,爾後歷代宮廷御池就多沿用這個名稱,成為富貴吉祥的象徵。

而蓮(又名荷)與成雙成對的鴨只,在傳統吉祥文化中,意指「夫婦和合」;蓮及蓮子,是為「連生貴子」;而蝴蝶雙飛,則又寓寄著對愛情的祝福。

總之,蓮塘的景象除了能帶給人悅目的感受之外,因為能夠產生許多美好的聯想,因此相當受到人們的喜愛。

『柒』 張大千 擅長畫什麼畫

國畫
張大千——山水、花鳥和人物,1957年,以寫意畫《秋海棠》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大畫家,並榮獲金獎。
張大千:(1901-1984)名愛,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或逕署「署人張大千」。四川內江人,幼年受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自號「虎痴」的二哥張善 的熏陶指引,並從名師曾農髯,李梅閹學詩文、書法和繪畫。除臨摹歷代名跡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為師,經過刻苦鑽研,獲得了卓越揲誠就。青年時代,即與二哥張善 齊名,二十多歲,曾赴日本留學,學過染織,回國後,一度迷於佛學,曾去寧天童寺「皈依佛門」,想當和尚,據說,他怕在頭上燙九個香記,只好等待別了師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現實世界來,青年時期就能畫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濤、八大人畫風的作品,幾可亂真,所以有「南方石濤」之稱。他早年畫的《石濤畫冊》,竟被著名鑒賞家、畫家陳半丁作為石濤「真跡」珍藏起來,以誇耀於畫友面前,被張大千識破指出,後來傳為佳話,足以證明千在二十幾歲在摹擬古人傳統繪畫的功力和成就,已經是驚人了。張大千於1940年後,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對於我國敦煌洞窟,逐個整理編號,進行臨摹,豐富了繪畫技法。1948年適居香港,後又旅居印度、法國、巴西等國。1984年病逝台灣,享年八十四歲。
張大千以擅長畫荷花著稱,素有「古今畫荷的登峰造極」之譽,此次榮寶春季拍賣會上,還有一幅張大千畫於1980年的《荷花》拍賣,估價150萬元至250萬元。

『捌』 丹青水墨畫荷花價值

荷花是大千的世界

竊以為,全中國的荷作,無非兩種。其中有一種是張大千的,而另一種,則不是張大千的。大千的荷作,開嗓就是2000萬起,市場上的反應居然還是趨之若鶩、看來,萬人空巷一畫難求現象不是裝的。

-我們了看看大師都是怎麼做到的
同是荷作,何以差別於天壤?看看大千的畫荷態度。
張大千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
張大千畫過朱荷、粉荷、黃荷、白荷、墨荷、金壁荷;
畫過風荷、晴荷、雨荷、秋荷;畫過沒骨荷、工筆荷、寫意荷等,
總之,他筆下荷花均是落落大方,雅俗共賞,嬌艷而不俗,沉著而不浮,生動而不匠。
再來看看,大師走後,我們都在幹些什麼。俗話說得好,畫筆傳情,丹青寫意,就拿丹青荷花說事吧。

再來看看我們是如何傳承的
大師早已遠去。
一股腦兒地蜂擁而至,這是寫意人生么?不是,我們是在進行產業升級,我們也強化細節,我們也再造流程,好笑的是我們也喊出「嚴把臨摹質量關,客戶滿意企業笑」。你曉得嗎,一夜之間,祖國冒出多少個美術之鄉?

此情此景,讓人恍如隔世,難不成這不是在糟蹋藝術?難道我們是在創造歷史?創新是我們永遠的精神,我們對藝術事實了工業化4.0,華夏兒女創造世界級神話,一個集成各種技術,覆蓋上下五千年的全新業態出現了。
千百隻草泥馬從我心裡呼嘯而過。我的心拔涼拔涼的,但是我仍要維保持面若桃花

大師的遺產
我很清楚,也許這絕不是個別現象,這全民沖動,因為大多數人們有意無意的被戳到尿點了,我深信不疑,那個更加敏感刺激的H點已然被激活。
像上證指數終將突破10,000大關一樣,那個更加流光溢彩的世界已經在敲門了。

之所以這么說,蓋因或藏家和藏品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或因念想、因有意義、或因有交織。總之,藏品往往已無法用金錢去衡量了?好的時候,好比戀人一般的一見鍾情,亦是情理之中.
對於一幅畫來說,在懂得欣賞的人面前,畫就是寶貝,價值是需要挖掘才可會被發現的。
人們常說,初戀的人不懂愛情。同理,初識也不可能發現價值。而且,初識也是需付出的,有時候甚至還是痛苦的,取捨和權衡,內心必然會忐忑會煎熬。好在當時沒有放棄,還是做到了咬咬牙的堅持,最終仍然入手了。

發現美挖掘美
花枝招展當然美,路人皆知,而平淡質朴也是美,只不這種美常常會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中,如果你有能力去發現他人沒有發現之美,這才叫做慧眼獨具。
你的藏品你的畫,你才是當然的主宰,當你做主,你的喜歡的才是王道,容不得他人說三道四。

大寫意之美
這是最能體現中國畫藝術特色,在表現手法上難度最大的一種畫法。
大寫意強調學養品格,講究筆墨情趣,尊崇自然法則。要求畫家必須具備乘興揮寫、一氣呵成而又形神兼備的快速表現能力。能夠以傳統精華為基點,將渾朴自然之趣,天人合一之境,作為自己在
大寫意有審美上的終極追求,因而始終以一種沉靜淡定的獨立姿態,孜孜干山川萬物、世態人生中所孕含著的內在之美的探索,並用宿墨的黔黑蒼莽構建起自己的藝術世界。
大寫意畫風沉鬱朴茂,意境幽遠深遂,氣格純凈高雅。
此外,大寫意講究筆墨間凝聚著真切博大的高韻深情和坎坷嚴酷的人生體驗,一股堅貞浩然之氣激盪在畫面之中,散發出一種清奇之氣,澀重之昧,率真之趣和幽遠之思,充滿了獨特的個性魅力和神秘的生命力量。

再說丹青荷花
丹青荷花,還是需要追求一些內在的:
畫家一個畫家_新浪博客丹青做畫,之個性很多。
第一,是素雅:畫者需深吸一口氣,運氣以捉筆,錯色來布局;
第二呢,還是素雅:構思簡單,通盤布局,粗細墨白,錯落有致;
最後,仍然是素雅:躍然紙上的,是霧氣彌漫中的荷花,微風盪漾,凌波飛燕。具備有清新的形象和優雅的氣質,無疑,如此這般,才是是好丹青的景緻。這,才夠寫意,這,方達意境。

『玖』 張大千擅長畫什麼

山水畫。

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游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

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

(9)張大千水墨荷花擴展閱讀

主要作品:

1、喬木高士

一九八二年,八十四歲高齡的張大千仍然作畫不止,此圖為張大千帶病繪之。在簡筆淡墨的山石上以花青重染,色調清新淡雅,遒勁蒼老的喬木卻茂然有生氣;一持杖高士仰望喬木,似對生命幾何若有感悟。從此圖也可看出大千晚年對自己人生的思考。

2、阿里山浮雲

為張大千八十二歲時憶游之作,以潑墨為主,幾不見勾勒皴擦,然山腳幾筆房屋的勾勒,頓使抽象筆墨轉化為萬千氣象,實乃「筆簡意周」、意趣天成。

大千還曾作《阿里山曉色》,其憶游作品在簡化實景的同時卻增強了對神氣的表現,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更有真情的流露。

3、峨嵋金頂圖

為大千八十一歲時在台灣摩耶精舍所作,此圖是大千夢中的峨嵋勝景,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虛實相生,在墨線立骨的山石形體上揮灑石青石綠,更讓畫面顯得「瑰麗雄奇」,流淌出山之神韻和濃烈的思鄉情緒。

『拾』 張大千荷花圖的作品欣賞

(1935年作)的尺寸為:179×66cm。畫作上的鈐印為:「張爰(白文)大千(朱文)」。畫作上的款識為:「孤鸞室乙亥十月寫此供奉,張爰。」
畫作為1935年(農歷乙亥年)十月,其歲時為謝玉岑先生所作,畫上題有「孤鸞室」三字,「孤鸞」是謝先生中年後常用的齋名。
畫作中有藏於荷葉間的白荷花數朵。大千先生曾說有詩詠白荷花曰:「人品誰如花浩盪,文
心可比藕玲瓏。」意思是說若有人其人品、人格有如荷花那麼「浩盪」,那麼其文、其畫之心,定即可比蓮、藕那麼錦綉玲瓏。
張大千先生的題為「孤鸞室」的《張大千荷花圖》,畫中主要的兩柄如傘之荷,通天徹地,荷梗剛勁又婀娜,其姿其態優美無比,正如高鳳翰詩中說的「五尺長」,但這種感覺又何止「五尺長」,簡直是石濤詩中那「十丈不勝花」。是荷,卻更是蓮,比蓮更美,更生動。那荷葉的畫法,實可說不知是怎麼畫的,是極為隨意的「破筆」卻很是和諧,很是統一;是墨,是色,是從心所欲的揮灑,是天真爛漫的潑墨,反而更顯變化之無窮無盡。他一次與弟子糜耕雲談話時說:「中國畫重在筆墨,而荷花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畫荷,最易也是最難,易者是容易入手,難者是難得神韻。畫荷主要在於畫荷葉及荷梗。」畫作恰好說明了他自己的旨意,所以他創作了「十丈」的「不勝花」。畫家作畫是不能盲目的,必須有自己的「主見」,必須要「立意」,必須要「胸有成竹」,必須要「意在筆先」。只有這樣,畫中的「筆和墨」才會生動,才能達意,才能至筆飛墨舞之神效。
畫作中兩柄如傘之荷確是「花如今隸莖如篆,葉是分書草草書」。荷干都是兩筆完成:一筆從上至下,另一筆從下至上,兩筆自然接榫。荷心看上去宛如矗立水中央一般。兩柄如傘之荷下,有「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有始展的小荷,有漸長的小荷。三小荷姿豐態動,筆墨各異,富有變化。水紋寥寥,水草疏密,行筆疾勁,為他人所難模仿。特別是畫面最前面那水紋中的一筆淡墨,似小草,卻又更似水中之影。似,又不似;不似,又極似「影」。妙,真是妙筆生花、妙筆畫草、妙筆畫「影」。這一筆勝似多筆。
畫作在用筆、用墨、用色、用水、布局諸方面均極佳,堪為神逸之作。畫中一巨石,是實,而畫中卻施以清淡輕靈之筆,真可謂真可謂輕描淡寫描頑石,實為一奇。絕近處以濃墨為主、干濕濃淡變化豐富的破筆畫荷葉,既間以同前一荷花的抑揚有致的白荷花,隨襯以淡墨荷葉……石頂部又畫數片花與葉,淡淡的,筆墨生動。花作若隱若現狀,宛如含羞少女,嬌憨可愛。在墨色方面,自近而遠,由濃至淡,濃淡相間,臻於化境。在布局上,以實為虛,畫石一大塊卻施之於白,計白當黑。此畫取石濤之氣,取八大之「毅」。難怪乎徐悲鴻說:張大千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 (1976年作)的尺寸為:93×173cm。畫作上的鈐印為:「千千千、大千父、得心應手、一隻眼、乞食人間尚未歸」。畫作上的款識為:「江水秋彌潔,瀠洄玉有文。芙蓉向風合,花影自繽紛。六十四年嘉平月環蓽廠寫,爰翁。」
畫作令人印象深刻之處,是構圖的飽滿:前景三叢蓬勃展開的荷葉,以
濃墨潑寫,呈斜三角形,幾乎占據了畫面的三分之二空間,左下的一叢向下、向左,中間的一叢向上,分別逸出畫面,將空間拓展至畫外;後景田田的荷葉,以淡墨寫出,迷離朦朧,連成一片,烘托出前景幾叢荷葉的縱橫氣勢。穿插在荷葉間的,是點點粉荷。花分兩組:處在畫面中央偏左位置的,是一朵盛開的荷花,掩映在荷葉間,被周圍密生的荷葉緊緊圍護著;與這朵荷花遙遙呼應的是畫面右側的另一組荷花,含苞待放、怒放、將殘的三朵荷花,雖情態不一,卻顧盼相應,正喻示著花的一生。兩叢荷花形成的三角形,與前景荷葉犬牙相錯,加之圓渾勁挺的荷莖,支撐其作品的結構。
作品巨大的尺幅,正發揮了大千豪放的筆勢,在整體氛圍的渲染上,顯示出其熟練老到。以花青罩染荷葉,粉紅淺抹荷花,朱紅間黃點出花蕊,渲染出秋日荷塘的氤氳。題識「江水秋彌潔,瀠洄玉有文。芙蓉向風合,花影自繽紛」,可謂畫龍點睛!
畫作作於1976年元月的環蓽庵。
人所共知,大千畫荷,早年學八大。其實,石濤花卉對他的影響,尤其是淺絳法的花卉,或許更深,他曾謂:「清湘花卉蔬果尤雋永有致,不落白陽、青藤窠臼……先施水墨,後籠淺絳,蓋亦山水法也。」張大千的許多花卉畫,特別是畫荷,皆是運用石濤這種先用水墨,再罩花青、赭石的方法。傅申教授在《大千與石濤》一文中,更詳細地指出:「大千的墨荷……實際上是兼采八大的荷葉與石濤的荷花。從八大得氣,自石濤取韻,因此而能自成一家的。不識此秘,對大千的畫荷,終只得其皮相而已。」 (作畫年代不詳)的尺寸為:120×62cm。
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
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只見兩片卓然飄逸的巨型荷葉,在晨風的吹拂下,傲然地隨風舒展著筋骨,而荷葉疏影中一朵高雅潔白的荷花已悄然綻放;兩枝白嫩無瑕的荷花騰空而出,花蕾中正孕育著靈動鮮活的生命,含苞待放。那種超凡脫俗、生機盎然、蒸蒸日上的美麗與意蘊,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尤其是其純熟的功底與老辣的技法,於渾朴中見清秀,於灑脫中含縝密,於酣暢中寓意蘊,令人稱道折服。其用筆魯朴疏狂,持搏雪傲霜之氣;架構自然忘形,汲天地靈氣之精;潑墨淳厚飄逸,擁瀟灑儒雅之神,讓人嘆為觀止。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