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邊的桃花開了
❶ 求賀舒婷文章——《破繭成蝶-我的北大之路》
破繭成蝶———我的北大之路賀舒婷:Nothing is impossible 未名湖邊的桃花兒開了,就在前幾天。
我曾經無數次夢想過,陌上花開的時候湖邊折枝的人群里會有自己的身影。那個時候,我的心思和大家一樣單純而迫切,我的目光卻是比你們更加迷茫和恍惚。那年高三。
十年磨一劍,高一一年,我得到的卻幾乎只是一塊廢鐵。
高一那年,我真的差點就把自己廢成了一塊銹鐵。上課的時候睡覺、聊天、看漫畫、吃零食,跟著後面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輕的女老師氣得眼圈含淚,然後自鳴得意而洋洋之。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像色彩斑斕的黑洞,看上去奇觀異彩,鬼魅般的吸引力卻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把你拉向無底的深淵。於是下滑,於是墮落,而更加難過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在下滑、在墮落卻無能力去改變。習慣的力量的確大到了讓我無可奈何,於是放棄了最後的掙扎與努力。現在想想,那隻是懦弱,那隻是懶惰,那隻是自己給自己自甘墮落所找的一個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切是自欺欺人。
可是當時沒有任何人來指著我的鼻尖罵我,說你是不是就想這樣破罐子破摔,就想這樣玩完你的一輩子。也許他們已經放棄了我,有時候我想。然後是及其嘲諷般地不屑,不屑以及自以為是是灑脫—誰稀罕誰。其實,那個時候真的是應該有一個人。就像很多人曾經經歷過的那樣,指著我的鼻尖,戳著我的脊樑說,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清楚自己的明天會是什麼。
可是,再無所謂的人也會有自己的底線的,正如再深的澗谷也會有它的低谷。一切就像滑滑梯,一路上放肆張揚地笑了下來,最後終於重重地摔在了下面,頭破血流。
也許,人只有在痛的時候,才會認認真真反省自己走錯了哪一步吧,總要摔些跟頭,才能學會繞著道走。而這條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我卻付出了整整一年的青春時光才真正明白。一年,365天,可以讓居里夫人發現鐳,一年可以讓愛因斯坦證出E=mc的平方,一年可以讓一個嬰兒學會跌跌撞撞地走向母親的懷抱,一年可以讓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開始有終了。可是這一年,我只得到了那一句話。所幸,並不虧,也並不晚。
高二分科,我選了文。你無法想像我所在的中學有著怎樣爛的文科班—本科上線三人是。本科上線三人是個什麼感念?當我現在大學同學頗為自得地告訴我他們中學的班級北大清化一走幾十個的時候,我輕輕的笑了笑。我所在的文科班,是一個本科上線三人的文科班,更具有諷刺性的是,那三個人全部是復讀生。我就是在大家或無奈或諷刺或無謂的目光里,毅然決然地在文科報名表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那真是我一生中寫得最好看的一次。
我只是突然間覺醒了,覺得自己的一輩子不能就那樣過。事後很多人問我怎麼回事也許他們是想在我這里聽到一個傳奇般的浪子回頭的故事,而我當時所能想到的解釋只有這一句,我只是覺得,我的一輩子不應該就那樣吊兒郎當地過去。
可是我還是低估了過去的那一年給我帶來的影響。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級第12名。也許這是一個聽上去差強人意的成績,可是,僅有良知和理智還是足以提醒我,那是一個本科上線三人的文科班。如果你不能把所有的人遠遠甩在後邊,12名和120名有什麼區別?至今我還記得那次考了第一的那個女生。是一個不見經傳的女孩子,瘦瘦小小,帶副厚厚的黑邊眼鏡,趴伏在書桌上的身影常常有些佝僂。而這個印象的得來,是因為所有的人永遠只能看到她趴在桌上的身影。她一直是班裡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的人。我一直對那種學生持有一種莫名的排斥與抵觸情緒,總想你們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死讀書嗎,我要是像你這樣刻苦學習早是市裡第一了。事實上直到那次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我仍然對她不屑一顧。然後,我迎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班會。我不知道要用怎樣的份量去感謝那個班主任,因為如果不是她的那席話,現如今的我在哪裡都不一定。班會上,她說:「這次成績非常能說明問題。應該考好的人都考好了。」然後她掃了我一眼,我明白她的潛台詞也就是說在她看來我屬於是沒有理由考好的那一堆人里的。奇怪,我居然沒有臉紅。不知道是太久的墮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磨光了原本敏感的自尊,還是下意識里仍然對她的話不置可否,我當時面無表情地迎上了她的目光。她的眼睛只是平靜地掃過我那裡,然後繼續:「我知道有些人自以為很聰明很有才氣,看不起那些認真學習刻苦努力的同學,總覺得人家是笨鳥先飛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說,你只是懦弱!你是不敢嘗試,你只是不敢像他們一樣地去努力去刻苦,因為你怕自己刻苦了也比不上他們,刻苦了也考不了第一,結果反遭人恥笑,你寧可不去嘗試,只是因為有失敗的風險,而你甚至連這一點風險都承擔不起,因為,在你心底,你對知道根本就沒有把握……」後面她又說了什麼我已經想不起來了,我承認當時我是完完全全地蒙在那兒了,因為她說的那幾句話。「你只是懦弱……」。當時的感覺是雷轟一樣把整個人震住了,反反復復回盪在腦子里就只有那麼一句話:「你只是懦弱」。她是正確的。
那種突然覺醒的震撼是語言無法描述的,也是我不想用文字去表達的。你只能通過結果來想像,也只需要通過結果來想像。那晚我在日記里寫,試試吧。我不去強求什麼,我只想試試,試一試自己那樣刻苦那樣努力地去學上一個月會不會見效。當時我根本不敢對自己承諾什麼結果,也的確承諾不起。我只是抱著一個念頭,試一試。然後迎來了一生中最戲劇性的一個月。之所以說它戲劇性,是因為就像難以想像唐僧不再羅嗦孫悟空不再好鬥八戒也不再貪吃一樣,我簡直不敢相信那個從早晨六點早自學上課到晚上十點晚自習下課一動也不動坐在位置上安安穩穩踏踏實實的人可以是我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的,真的沒有說起來那麼簡單的。我去一點一點地做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要想在幾天里改變365天來形成的習慣,太難;而要想在一個月里創造出令人膛目結舌的奇跡來,也太難。習慣成自然啊,就像那句話說的,「心似平原放馬,易放難收」,野慣了的心,要想一下子收回來,談何容易?常常坐著坐著就忍不住了,心開始浮躁,眼神也開始飄離,好幾次差一點就要放棄。只是,在那個最危險的邊緣晃盪的時候我總是壓一壓,告訴自己,忍不住的時候,再忍一下。其實說白了也就那麼一句話:忍不住的時候,再忍一下。我承認自己是一個骨子裡相當傲氣的人,我就是不相信我刻苦起來會不如哪個人,我就是不信我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做不到,我就是不信這世上真的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I Believe that nothing is impossible.
然後,我迎來了那次期待以久的期中考試。至今我仍記得考完之後的感覺。抱著書走在回家的路上,茫然地看著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恍惚想真的考完了嗎?為什麼心裡空空的沒有著落?那的確是我一生中最特殊的一次考試,因為它關系著我此後的方向和道路選擇,風險太大,我怎麼安得下心?其實,考試結果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我的的確確讓所有的人真正膛目結舌了一次。是的,我考了第一,全市第一。
你永遠也無法想像那個結果於我而言多麼重要。知道成績的時候我出乎尋常地平靜。那個時候我才明白原來激揚和吶喊的沖動到了頂點只會是平靜。當那個久違了的名字出現在了成績單的第一行時,我默默地對自己說:記住了,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Nothing is impossble.
之後我再也沒有改變過那種態度和方法。其實所有的方法說白了都是沒有方法的。只有一個詞:刻苦。
我堅守著我的不是方法的方法,也堅守著我的名字在成績單上的位置,一直到高考前的最後一次考試,我始終是第一名。但是,真正的挑戰還沒有開始。即便我可以牢牢占據第一名的位置,即便我可以每次都把第二名甩下幾十分,我知道,北大離我還是太遠,遠得連在夢里都看得不真切。所有的老師都堅信我將會是學校里有史以來考得最好的一個文科生,而在他們的概念里,考得最好的文科生,意味著你可以上山大,運氣好點兒的話也許可以伸伸手還能夠上復旦甚至人大的門檻。而我只要北大。我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講起過我的志願—如果可以稱之為志願的話。我只想把所有的力量都積蓄起來。
高三第二學期,我們搬進了剛剛落成的教學樓。搬遷的那天,樓道里吵得很,拖桌子拉板凳的聲音在走廊里不絕於耳。我一個人不言不語地跳過窗子,踏上了二樓窗框外那個大大的平台。對面是操場,初雪未融,空氣濕冷,光禿禿的樹枝直直地刺向天空。雪天的陽光涼涼地透過睫毛灑在眼睛裡,眼睛靜靜地看著遠遠的天空,我說了一句話,只說了一句話。對著遠處的天空,我默默在心裡說:「等著吧,我要你見證一個奇跡。」我知道,這世上的確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我從來不知道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時居然可以把人的潛力激發到那種地步的。我是一個極其不安分的人,可是那段時間我表現得無比耐心沉穩,踏實得象頭老黃牛。事實上無數次我都面臨崩潰的邊緣了,高中五本歷史書我翻來覆去背了整整六遍。當你把一本書也背上六遍的時候你就知道那時什麼感覺了。邊背邊掉眼淚,真的我是差一點就背不下去了就要把書扔掉了。只是,忍不住的時候,再忍一下。堅持的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品質。那段時間我惟一的休息方式就是站在走廊里看遠處的天空。後來發現在對面的建築牆壁上有一行大大的紅字,是學校用來激勵學生的吧,我不確定。可就是那句話陪我走過了高三最後的日子—意志的力量,是決定成敗的力量。我用我所有的經歷和體會去實踐而且證明了這句話:意志的力量,是決定成敗的力量。
那個春天短得像落榜生,在冬的徹骨陰寒和夏的熱情洋溢之間搖擺不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呼嘯而至的風卷著漫天的黃沙,在那個北方的春天裡,我們一個個頭發蓬亂,皮膚粗糙。死寂與喧囂交替如同美國的執政黨,規律得讓人懷疑冥冥之中可有雙奇異而魔力無窮的手。惶然而又茫然的我們在敬畏與期待中迎來又送走了一模、二模以至N模,每根神經都被冷酷無情的現實錘煉得堅不可摧,不論是吟慣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詩情,還是習慣了紅箋小字信手塗鴉的畫意。在這個來去匆匆的季節里,一切敏感纖細都奢侈得如同愷撒大帝的稠衣,徒留無數次的希望在無數次的失望前撞得粉身碎骨,無數次的激揚在無數次的頹喪下摔得頭破血流。每個人都比昨天更加明白理想和現實之間那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同時也比昨天更加拚命努力掙扎,試圖擠過那道窄窄的獨木橋,哪怕明知是徒勞。
—會是徒勞么?
當這個錐心的問號在夜闌人靜的時候一次次猛烈扣擊起了心門,每個人都難以承受那潮湧而至的恐慌和迷惘,於是逼著自己埋進去,埋進書本,埋進試卷,埋進密不透風的黑繭—為的只是有朝一日的破繭成蝶。青黑的眼圈,浮腫的眼帶,乾燥的手指,焦慮得起了水泡的嘴角。那個春天我不知道流行的是粉藍果綠還是黛紫銀灰。小鏡子被悄悄收起,因為不忍見到自己憔悴的面容和黯淡的眼睛,因為怕有什麼會汪洋恣意般在乾旱已久的臉上縱橫開來—上帝,我是個女孩子啊。
上帝無言。無言微笑。微笑告訴我,你,心甘情願。是的。我心甘情願我不悔初衷我自己選擇了這條路平坦也好崎嶇也罷我得走下去。我要走下去。我會走下去。
於是所有的吶喊被咽下去,於是所有的豪情被收起來。我像一頭二月黃牛,默默踏步,無聲前行。當拼搏被拚命所取代時,香格里拉已經幻化為心中恆遠而朦朧的夢想,而所有的努力也只是為了讓這夢想不再「美人如花隔去端」,哪怕青冥長天,縱然綠水波瀾。
踏入考場的時候後我很平靜。「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事實上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考入北大以外的哪所學校。與其說這是一種自信,莫如說這是一種預感。我只是想,哪怕北大隻招一個名額,為什麼不可能是我?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真正不可能發生的。
考完後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著依然匆匆的人群,心裡依然空無著落。眼睛因為淚霧而模糊,視野里的東西卻越發清晰。這在科學上有解釋,我卻寧願相信是因為一切真實的感知都要以淚水和苦痛作為代價。是的,我們總是要學會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得到另外一些東西。如果你所在乎的東西值得你為它而付出一切,那麼所有的放棄都只是分娩前的陣痛。總要有所取捨的,蝴蝶的生命之所以如此短暫,因為它的翅膀太過精緻了。有時候,放棄只是為了真正的得到,關鍵看你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以及為了這想要的的東西你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
刀尖上的舞蹈,陽光下的海沫,凄美而又蒼涼的微笑和淚水。當你用盡生命去闡述信仰時,生命的價值已不言自明。而當生命成為夢想的舞台時,誰又能否認那滴血的腳趾不是一種聖潔和美麗呢?
事實上我懷念那段日子,並且永遠感激它。不只是因為在那段時間里我完成了自己的過渡與銳變,更是因為那時的一切深深烙在了我正處於可塑期的性格中,成為這一生永遠的財富。那真的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財富。人生中再也不會有哪個時期像那時一樣專一地,單純地,堅決地,幾近固執而又飽含信仰和希冀地,心無旁貸乃至與世隔絕地,為了一個認定的目標而奮斗。在我已經與之告別、永別的時候,才猛然發現,我一直忽視和詛咒著的,是一份怎樣值得珍惜的幸福。當你在若干年後某個悠閑的下午,回想起自己曾經的努力和放棄,曾經的堅忍和耐力,曾經的執著和付出,曾經的汗水和淚水,那會是怎樣一種感動和慶幸,怎樣一種欣慰和尊敬—尊敬你自己。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小心呵護著自己的香格里拉,而對於它的不懈追求構成了生命的底色和永恆的步伐。當若干年後靈魂穿越墓地到達上帝面前時,我知道,我會微笑。是的,在這個過程中,請允許我重復一遍,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我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同學感謝朋友感謝所有關心我幫助我的人,但我最感謝的,是我自己。Nothing is impossible.這是我在一點一滴的努力與嘗試中獲得到的東西。而且我也相信,這也將會是使我終生受益的東西。在這里,我把自己最信仰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Nothing is impossible.
❷ 關於北大未名湖的故事
1930年,國學大師錢穆應邀進入燕京大學任教。一天,燕京大學監督司徒專雷登在自己的家裡設宴招屬待新同事。司徒雷登名為監督,實則燕京大學校務全由他一人主持,教育部規定校長必須任用中國人,只是徒有虛名而已。
司徒雷登問大家到校後的印象,錢穆直言不諱地說,聽說燕京大學是中國教會大學中最中國化的,現在看來不是這樣,進入校門就看見「M」樓、「S」樓(以美國捐資人姓名首字母命名),這是什麼意思?哪有什麼中國化?應該用中國名稱才對。滿座默然。
司徒雷登從善如流,於是,改「M」樓為「穆」樓,「S」樓為「適」樓,「貝公」樓為「辦公」樓,其他建築一律賦以中國名稱。園中有一湖,景色絕佳,大家競相命名,但都不滿意,最後乾脆取名為「未名湖」。
(2)未名湖邊的桃花開了擴展閱讀:
自由作者庄沐陽在他的一篇名為《未名湖水怪》的文章內,塑造了一個老人角色,這位老人自稱「在文革的時候是北大學生,批鬥了自己的教授,結果教授當著他的面跳下了未名湖」。雖然這篇文章是虛構的,但是,文革期間,不少受迫害的北大教授選擇投湖自盡,卻是不爭的事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未名湖
❸ 未名湖畔的夏雨荷
大概是你記錯了幾個字,這句原本是還珠格格里的一句台詞
現在說有囧人或者是嘲諷的意味
❹ 北大未名湖的下聯,湖至今日未有名請問上聯
上聯:人逢盛世真難老
下聯:湖至今天未有名
北京大學未名湖對聯
❺ 求《未名湖邊的愛與罰》
已發、、、1-3部
❻ 賀舒婷《我的北大之路》原文
我的北大之路
賀舒婷:Nothing is impossible
未名湖邊的桃花兒開了,就在前幾天。
我曾經無數次夢想過,陌上花開的時候湖邊折枝的人群里會有自己的身影。那個時候,我的心思和大家一樣單純而迫切,我的目光卻是比你們更加迷茫和恍惚。那年高三。
十年磨一劍,高一一年,我得到的卻幾乎只是一塊廢鐵。
高一那年,我真的差點就把自己廢成了一塊銹鐵。上課的時候睡覺、聊天、看漫畫、吃零食,跟著後面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輕的女老師氣得眼圈含淚,然後自鳴得意而洋洋之。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像色彩斑斕的黑洞,看上去奇觀異彩,鬼魅般的吸引力卻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把你拉向無底的深淵。於是下滑,於是墮落,而更加難過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在下滑、在墮落卻無能力去改變。習慣的力量的確大到了讓我無可奈何,於是放棄了最後的掙扎與努力。現在想想,那隻是懦弱,那隻是懶惰,那隻是自己給自己自甘墮落所找的一個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切是自欺欺人。
可是當時沒有任何人來指著我的鼻尖罵我,說你是不是就想這樣破罐子破摔,就想這樣玩完你的一輩子。也許他們已經放棄了我,有時候我想。然後是及其嘲諷般地不屑,不屑以及自以為是是灑脫—誰稀罕誰。其實,那個時候真的是應該有一個人。就像很多人曾經經歷過的那樣,指著我的鼻尖,戳著我的脊樑說,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清楚自己的明天會是什麼。
可是,再無所謂的人也會有自己的底線的,正如再深的澗谷也會有它的低谷。一切就像滑滑梯,一路上放肆張揚地笑了下來,最後終於重重地摔在了下面,頭破血流。
也許,人只有在痛的時候,才會認認真真反省自己走錯了哪一步吧,總要摔些跟頭,才能學會繞著道走。而這條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我卻付出了整整一年的青春時光才真正明白。一年,365天,可以讓居里夫人發現鐳,一年可以讓愛因斯坦證出E=mc的平方,一年可以讓一個嬰兒學會跌跌撞撞地走向母親的懷抱,一年可以讓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開始有終了。可是這一年,我只得到了那一句話。所幸,並不虧,也並不晚。
高二分科,我選了文。你無法想像我所在的中學有著怎樣爛的文科班—本科上線三人是。本科上線三人是個什麼感念?當我現在大學同學頗為自得地告訴我他們中學的班級北大清化一走幾十個的時候,我輕輕的笑了笑。我所在的文科班,是一個本科上線三人的文科班,更具有諷刺性的是,那三個人全部是復讀生。我就是在大家或無奈或諷刺或無謂的目光里,毅然決然地在文科報名表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那真是我一生中寫得最好看的一次。
我只是突然間覺醒了,覺得自己的一輩子不能就那樣過。事後很多人問我怎麼回事也許他們是想在我這里聽到一個傳奇般的浪子回頭的故事,而我當時所能想到的解釋只有這一句,我只是覺得,我的一輩子不應該就那樣吊兒郎當地過去。
可是我還是低估了過去的那一年給我帶來的影響。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級第12名。也許這是一個聽上去差強人意的成績,可是,僅有良知和理智還是足以提醒我,那是一個本科上線三人的文科班。如果你不能把所有的人遠遠甩在後邊,12名和120名有什麼區別?至今我還記得那次考了第一的那個女生。是一個不見經傳的女孩子,瘦瘦小小,帶副厚厚的黑邊眼鏡,趴伏在書桌上的身影常常有些佝僂。而這個印象的得來,是因為所有的人永遠只能看到她趴在桌上的身影。她一直是班裡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的人。我一直對那種學生持有一種莫名的排斥與抵觸情緒,總想你們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死讀書嗎,我要是像你這樣刻苦學習早是市裡第一了。事實上直到那次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我仍然對她不屑一顧。然後,我迎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班會。我不知道要用怎樣的份量去感謝那個班主任,因為如果不是她的那席話,現如今的我在哪裡都不一定。班會上,她說:「這次成績非常能說明問題。應該考好的人都考好了。」然後她掃了我一眼,我明白她的潛台詞也就是說在她看來我屬於是沒有理由考好的那一堆人里的。奇怪,我居然沒有臉紅。不知道是太久的墮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磨光了原本敏感的自尊,還是下意識里仍然對她的話不置可否,我當時面無表情地迎上了她的目光。她的眼睛只是平靜地掃過我那裡,然後繼續:「我知道有些人自以為很聰明很有才氣,看不起那些認真學習刻苦努力的同學,總覺得人家是笨鳥先飛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說,你只是懦弱!你是不敢嘗試,你只是不敢像他們一樣地去努力去刻苦,因為你怕自己刻苦了也比不上他們,刻苦了也考不了第一,結果反遭人恥笑,你寧可不去嘗試,只是因為有失敗的風險,而你甚至連這一點風險都承擔不起,因為,在你心底,你對知道根本就沒有把握……」後面她又說了什麼我已經想不起來了,我承認當時我是完完全全地蒙在那兒了,因為她說的那幾句話。「你只是懦弱……」。當時的感覺是雷轟一樣把整個人震住了,反反復復回盪在腦子里就只有那麼一句話:「你只是懦弱」。她是正確的。
那種突然覺醒的震撼是語言無法描述的,也是我不想用文字去表達的。你只能通過結果來想像,也只需要通過結果來想像。那晚我在日記里寫,試試吧。我不去強求什麼,我只想試試,試一試自己那樣刻苦那樣努力地去學上一個月會不會見效。當時我根本不敢對自己承諾什麼結果,也的確承諾不起。我只是抱著一個念頭,試一試。然後迎來了一生中最戲劇性的一個月。之所以說它戲劇性,是因為就像難以想像唐僧不再羅嗦孫悟空不再好鬥八戒也不再貪吃一樣,我簡直不敢相信那個從早晨六點早自學上課到晚上十點晚自習下課一動也不動坐在位置上安安穩穩踏踏實實的人可以是我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的,真的沒有說起來那麼簡單的。我去一點一點地做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要想在幾天里改變365天來形成的習慣,太難;而要想在一個月里創造出令人膛目結舌的奇跡來,也太難。習慣成自然啊,就像那句話說的,「心似平原放馬,易放難收」,野慣了的心,要想一下子收回來,談何容易?常常坐著坐著就忍不住了,心開始浮躁,眼神也開始飄離,好幾次差一點就要放棄。只是,在那個最危險的邊緣晃盪的時候我總是壓一壓,告訴自己,忍不住的時候,再忍一下。其實說白了也就那麼一句話:忍不住的時候,再忍一下。我承認自己是一個骨子裡相當傲氣的人,我就是不相信我刻苦起來會不如哪個人,我就是不信我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做不到,我就是不信這世上真的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I Believe that nothing is impossible.
然後,我迎來了那次期待以久的期中考試。至今我仍記得考完之後的感覺。抱著書走在回家的路上,茫然地看著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恍惚想真的考完了嗎?為什麼心裡空空的沒有著落?那的確是我一生中最特殊的一次考試,因為它關系著我此後的方向和道路選擇,風險太大,我怎麼安得下心?其實,考試結果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我的的確確讓所有的人真正膛目結舌了一次。是的,我考了第一,全市第一。
你永遠也無法想像那個結果於我而言多麼重要。知道成績的時候我出乎尋常地平靜。那個時候我才明白原來激揚和吶喊的沖動到了頂點只會是平靜。當那個久違了的名字出現在了成績單的第一行時,我默默地對自己說:記住了,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Nothing is impossble.
之後我再也沒有改變過那種態度和方法。其實所有的方法說白了都是沒有方法的。只有一個詞:刻苦。
我堅守著我的不是方法的方法,也堅守著我的名字在成績單上的位置,一直到高考前的最後一次考試,我始終是第一名。但是,真正的挑戰還沒有開始。即便我可以牢牢占據第一名的位置,即便我可以每次都把第二名甩下幾十分,我知道,北大離我還是太遠,遠得連在夢里都看得不真切。所有的老師都堅信我將會是學校里有史以來考得最好的一個文科生,而在他們的概念里,考得最好的文科生,意味著你可以上山大,運氣好點兒的話也許可以伸伸手還能夠上復旦甚至人大的門檻。而我只要北大。我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講起過我的志願—如果可以稱之為志願的話。我只想把所有的力量都積蓄起來。
高三第二學期,我們搬進了剛剛落成的教學樓。搬遷的那天,樓道里吵得很,拖桌子拉板凳的聲音在走廊里不絕於耳。我一個人不言不語地跳過窗子,踏上了二樓窗框外那個大大的平台。對面是操場,初雪未融,空氣濕冷,光禿禿的樹枝直直地刺向天空。雪天的陽光涼涼地透過睫毛灑在眼睛裡,眼睛靜靜地看著遠遠的天空,我說了一句話,只說了一句話。對著遠處的天空,我默默在心裡說:「等著吧,我要你見證一個奇跡。」我知道,這世上的確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我從來不知道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時居然可以把人的潛力激發到那種地步的。我是一個極其不安分的人,可是那段時間我表現得無比耐心沉穩,踏實得象頭老黃牛。事實上無數次我都面臨崩潰的邊緣了,高中五本歷史書我翻來覆去背了整整六遍。當你把一本書也背上六遍的時候你就知道那時什麼感覺了。邊背邊掉眼淚,真的我是差一點就背不下去了就要把書扔掉了。只是,忍不住的時候,再忍一下。堅持的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品質。那段時間我惟一的休息方式就是站在走廊里看遠處的天空。後來發現在對面的建築牆壁上有一行大大的紅字,是學校用來激勵學生的吧,我不確定。可就是那句話陪我走過了高三最後的日子—意志的力量,是決定成敗的力量。我用我所有的經歷和體會去實踐而且證明了這句話:意志的力量,是決定成敗的力量。
那個春天短得像落榜生,在冬的徹骨陰寒和夏的熱情洋溢之間搖擺不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呼嘯而至的風卷著漫天的黃沙,在那個北方的春天裡,我們一個個頭發蓬亂,皮膚粗糙。死寂與喧囂交替如同美國的執政黨,規律得讓人懷疑冥冥之中可有雙奇異而魔力無窮的手。惶然而又茫然的我們在敬畏與期待中迎來又送走了一模、二模以至N模,每根神經都被冷酷無情的現實錘煉得堅不可摧,不論是吟慣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詩情,還是習慣了紅箋小字信手塗鴉的畫意。在這個來去匆匆的季節里,一切敏感纖細都奢侈得如同愷撒大帝的稠衣,徒留無數次的希望在無數次的失望前撞得粉身碎骨,無數次的激揚在無數次的頹喪下摔得頭破血流。每個人都比昨天更加明白理想和現實之間那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同時也比昨天更加拚命努力掙扎,試圖擠過那道窄窄的獨木橋,哪怕明知是徒勞。
—會是徒勞么?
當這個錐心的問號在夜闌人靜的時候一次次猛烈扣擊起了心門,每個人都難以承受那潮湧而至的恐慌和迷惘,於是逼著自己埋進去,埋進書本,埋進試卷,埋進密不透風的黑繭—為的只是有朝一日的破繭成蝶。青黑的眼圈,浮腫的眼帶,乾燥的手指,焦慮得起了水泡的嘴角。那個春天我不知道流行的是粉藍果綠還是黛紫銀灰。小鏡子被悄悄收起,因為不忍見到自己憔悴的面容和黯淡的眼睛,因為怕有什麼會汪洋恣意般在乾旱已久的臉上縱橫開來—上帝,我是個女孩子啊。
上帝無言。無言微笑。微笑告訴我,你,心甘情願。是的。我心甘情願我不悔初衷我自己選擇了這條路平坦也好崎嶇也罷我得走下去。我要走下去。我會走下去。
於是所有的吶喊被咽下去,於是所有的豪情被收起來。我像一頭二月黃牛,默默踏步,無聲前行。當拼搏被拚命所取代時,香格里拉已經幻化為心中恆遠而朦朧的夢想,而所有的努力也只是為了讓這夢想不再「美人如花隔去端」,哪怕青冥長天,縱然綠水波瀾。
踏入考場的時候後我很平靜。「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事實上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考入北大以外的哪所學校。與其說這是一種自信,莫如說這是一種預感。我只是想,哪怕北大隻招一個名額,為什麼不可能是我?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真正不可能發生的。
考完後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著依然匆匆的人群,心裡依然空無著落。眼睛因為淚霧而模糊,視野里的東西卻越發清晰。這在科學上有解釋,我卻寧願相信是因為一切真實的感知都要以淚水和苦痛作為代價。是的,我們總是要學會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得到另外一些東西。如果你所在乎的東西值得你為它而付出一切,那麼所有的放棄都只是分娩前的陣痛。總要有所取捨的,蝴蝶的生命之所以如此短暫,因為它的翅膀太過精緻了。有時候,放棄只是為了真正的得到,關鍵看你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以及為了這想要的的東西你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
刀尖上的舞蹈,陽光下的海沫,凄美而又蒼涼的微笑和淚水。當你用盡生命去闡述信仰時,生命的價值已不言自明。而當生命成為夢想的舞台時,誰又能否認那滴血的腳趾不是一種聖潔和美麗呢?
事實上我懷念那段日子,並且永遠感激它。不只是因為在那段時間里我完成了自己的過渡與銳變,更是因為那時的一切深深烙在了我正處於可塑期的性格中,成為這一生永遠的財富。那真的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財富。人生中再也不會有哪個時期像那時一樣專一地,單純地,堅決地,幾近固執而又飽含信仰和希冀地,心無旁貸乃至與世隔絕地,為了一個認定的目標而奮斗。在我已經與之告別、永別的時候,才猛然發現,我一直忽視和詛咒著的,是一份怎樣值得珍惜的幸福。當你在若干年後某個悠閑的下午,回想起自己曾經的努力和放棄,曾經的堅忍和耐力,曾經的執著和付出,曾經的汗水和淚水,那會是怎樣一種感動和慶幸,怎樣一種欣慰和尊敬—尊敬你自己。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小心呵護著自己的香格里拉,而對於它的不懈追求構成了生命的底色和永恆的步伐。當若干年後靈魂穿越墓地到達上帝面前時,我知道,我會微笑。是的,在這個過程中,請允許我重復一遍,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我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同學感謝朋友感謝所有關心我幫助我的人,但我最感謝的,是我自己。Nothing is impossible.這是我在一點一滴的努力與嘗試中獲得到的東西。而且我也相信,這也將會是使我終生受益的東西。在這里,我把自己最信仰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Nothing is impossible.
希望幫到你!!! 挺勵志的,加油!
❼ 求一首描寫未名湖的詩歌
一灣未名而有名的湖
一灣幽雅而美麗的湖
是誰家純潔的少女
莫非她也是北大的內一名學子
身穿一件容綠色碎花長裙
風兒不經意間,把裙角掀得
東飄一下,西擺一下
看她苗條身段,秀麗的臉龐
炯炯的眸子,在校園里一閃一閃------
多麼標致的女子啊
莫不是西子來到這里
陪她泛舟的卻不是范蠡
而是高聳的博雅塔
你看她多情地懷抱著塔影
靜靜地美著
豈知道,這塔影里,曾經
閃爍過一個少女的夢境
我在湖畔,摘下一片綠葉
放在一位詩人剛送我的詩集里
也讓它成為一首綠色的詩
留住一段美好的回憶
也順便將夏天留住
不讓它如春天那樣
——稍縱即逝
這時,三三兩兩的學子
手捧書卷,坐著柳蔭
那優美的姿勢
輕易地攪動了
一灣平靜的湖水
❽ 北大未名湖邊的塔叫什麼名字
燕園經典之博雅塔
未名湖畔是燕園風景的中心地帶,這里小橋流水,鍾亭島閣,流水長廊,飛檐走扇。未名湖滋養著一個個充滿靈性的景觀,使這里散發著永恆的魅力。如果把這眾多的景觀賦予人性,則鍾亭像輕盈玲瓏的少女,圖書館如大氣磅礴的青年,而博雅塔似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縱觀著風雲變幻,那緊鎖的塔門,就像這位老人緊閉的心扉,包含著人生的悠悠歲月……
滄桑的博雅古塔本就是一座水塔。1921年,未名湖一帶成為燕大新校址,燕大校方為了解決全校的師生的生活用水問題,於1924年7月在現在的水塔附近打了一口深井,此井深164尺,掘成以後水源豐沛,噴水高出地面十多尺,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當時有人提議,在燕園的古典建築群中應該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樓,才能使之與未名湖畔的風景相協調。這個建議在當時頗有爭議,因為古塔在中國古代多建於寺廟內,建於學校校園內是否合適還是一個問題。後來燕大校方向當時的社會名流徵求意見,得到贊同後才決定建立塔式水樓。時過境遷,在今天看來,當時一個頗有爭議的建議,卻成就了中國最高學府中永恆的經典。水塔的設計參照了通州的燃燈塔,燃燈塔初建於北周,後幾經毀壞,幾經重修。因塔內供奉燃燈佛石雕像一尊,故稱燃燈塔。「塔級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圍百四尺,中空」。水塔塔級十三,不過比燃燈塔要小,高僅三十七米。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頂,除基座外全是用鋼筋水泥建築,設計精良。據說當時的建築施工單位因估工不準造成虧損而倒閉,不得不三易其手。由於當時燕京大學校園內的建築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這座水塔主要是由當時燕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當時居住在美國)捐資興建的,所以被命名為「博雅塔」。
多少年來,未名湖以它的輕盈承載了博雅塔的凝重,也因為塔的凝重,未名湖的輕盈才有了更多的內容。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來之筆,永遠富有哲理,永遠耐人尋味。湖動,塔靜;湖是柔,塔是堅;湖纖巧,塔偉岸;湖空靈,塔凝重;湖歡快,塔沉思;湖依偎大地力求平穩,塔崇高正直嚮往天空。湖透著女性的秀美,塔蘊藉著男性的陽剛。可以說,湖光塔影已經成為燕園風景中不朽的神話,湖和塔是有靈魂的,它們的靈魂是千千萬萬北大人的靈魂,也是北大的精魂。北大校園里如果沒有了未名湖和博雅塔,就像長坂坡里沒有了趙子龍,空城計里沒有了諸葛亮,是不可想像的。博雅塔吸納了千千萬萬北大學子的智慧和靈氣,它在北大的地位已經遠遠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說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麼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博雅」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圖騰。很多北大人在他們充滿真情的文字中常常這樣寫道:「校有博雅,塔有精魂」。這種精魂正是北大的「博」和北大的「雅」——
北大的「博」涵蓋了權威的經典,容納了中外的理論。世紀年輪環繞的北大,群星燦爛,如萬流歸海。在這里,發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吶喊;在這里,走出了中國第一批馬克思主義者;在這里,成長了一批批思想和科學的巨人。這里,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學界泰斗,各類才俊比比皆是,百家爭鳴。一代代北大人,胸懷祖國,志存高遠,有過「五四」的激越,有過「一二•九」的慘烈,飽受文革的滄桑,架起改革發展的橋梁……
也許,正是這份廣博,造就了北大的「雅」,這種「雅」是對文明火中不懈不怠的傳承,是對科學和進步不息追求的風骨。博雅塔靜靜地佇立著、觀察思考著,思維如斗轉星移永不停息。是的,只有安靜的靈魂才能這樣思考,這也是北大與生俱來的天性。在四周喧囂物慾橫流的紅塵中,北大始終顯露出一份淡泊明遠的高潔。這片精神的聖地,迎接八面來鳳,支撐起一方小橋流水、古塔紅樓的典雅韻致,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希望,這里擺脫了爾虞我詐的官場爭斗,這里擯棄了牟取暴利的商界野心……這里洋溢的是知書達理的文明、寒夜苦讀的勤懇,靜坐書齋的冥想,寄情實驗探索的奮斗,關注的是一點點智慧和力量的凝聚,一絲絲情懷與哲思的凝練。北大學子來自塞北江南、長城內外、海峽兩岸。博雅的恩澤,神奇的智慧叩開了多少懵懂得心扉,清盡了多少良知未啟的混沌,催生了多少知識精英的高瞻遠矚的遠見,成就了多少有志者的夢想。
校有博雅,塔有精魂。
❾ 請問這是什麼花北大未名湖畔的
玉簪花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3%F1%F4%A2%BB%A8&in=14335&cl=2&cm=1&sc=0&lm=-1&pn=0&rn=1&di=2506796156&ln=580&fr=
多年生草本,根六莖粗狀,有多數須根。葉莖生成叢,心狀卵圓形,臉具長柄,葉脈弧形。花向葉叢中抽出,高出葉面,著花9-15朵,組成總狀花序。花白色,有香氣.
http://ke..com/view/15777.html?wtp=tt
❿ 世人謂我念長安,其實只念長安某。 幸得識卿桃花面,從此阡陌多暖春。什麼意思
意思是:世上的人都說我想念長安,其實我只是想念長安里某個人。我有幸看見她桃專花般的容貌,從此以後交屬錯縱橫的路上,就多了很多溫暖的春天。
拓展資料:
前兩句出處:殊同《我亦好歌亦好酒》
「紅衣佳人白衣友,朝與同歌暮同酒。世人謂我戀長安,其實只戀長安某」這兩句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為眾人所熟知。詩大概寫的是「我」本是游長安的旅人,不小心迷失了方向,巧遇紅衣佳人,並與其志趣相投,視為知己,熟識後一起游樂,對酒當歌。「我」也戀上了此紅衣佳人,並愛屋及烏戀上長安。
後兩句出自北大女生節標語:中意也,盈盈紅袖誰家女;文質何,鬱郁青衿是吾生。幸得識卿桃花面,從此阡陌多暖春。
第三句由唐朝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庄》引申而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第四句中的阡陌一詞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阡陌指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多暖春」聯繫上文似指在桃花盛開的田間小路上,如若美人相伴,即便春寒料峭,也覺其樂融融,溫暖絲絲。也可指漫步風景秀美的北大未名湖畔邊的蜿蜒小路,春色明媚動人,溫暖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