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拱橋花園

拱橋花園

發布時間: 2021-02-19 17:15:31

1. 桂陽七拱橋是歷史之橋嗎


七拱橋建於明萬曆年間,橫跨舂陵水,成為連接縣南北的交通大橋,清咸豐九年,太平軍石專達開部屬,與陳士傑團勇大戰於此。溫溪亭建於清嘉慶年間。現均存。七拱橋附近的花園堡建於清同治元年,時為桂陽24堡之最;烏龍村附近曾建船山書院。

2. 兩岸很陡峭,高差100m,其中一岸有斷層,怎麼設計拱橋

橋詩雲:

「詩經·大雅·明代
船梁,不表明他們的光。
詩武王太硅正常化的情況,母親,文王親自迎親渭水不擁有一輛汽車,渭水船梁和文王真摯的感情也不錯的顯示效果立即硅女人果斷的勇氣,從而大大聞窪嗯輝煌的。可以說,那場著名的永安橋詩。
元稹(779-813),字微之,誰擁有浙東觀察在同一時間狀態?瓷實。樂天:「世界風光數會稽,巴里精神河大橋上鏡前,安得拉邦,生命的翅膀,飛陪同喝得爛醉如泥。「的精神,在五雲河上的橋,這樣的浪費。詩寫的盛情邀請更多的風景的國家,白居易使越來越多的國家狂喜。
>陸游(1125-1210),山陰,古代愛國詩人,他的生命已經超過9300至少有30多個橋梁,超過100第一橋詩寫的詩。陸游雲門寺,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一旦早年,陸游讀書,史稱「雲門草堂五雲橋:耶北與鏡湖通過迷濛的飛橋復雜的跨半空陵谷雙遷移知識呢?信息,希望暮煙「第二句是描繪通過年齡的石橋市場。」秋思「:」山橋和初秋的步驟,漂無處可承受游僧庫,詩成魚市場,往往噴霧留橋
紹興市,想念你的永安橋詩也寫了很多,如:「早在夏天的夜晚交替的船舶,之間湖絕句」:「城南特立尼達定天鏡,翡翠良好的長橋明月夜,風幕機,蘭亭下月傳輸的船政策自三橋泛湖三山:蘇牆剛剛升起於寺東風的日子,我送孤篷,平山跨玉海廣泛,狗水壺迷濛的的客艙燈光綠色的氣味亂叫。庭吸煙短稍縱即逝的禿頭,還是耐窮人的安全邦,全年拉伸垃圾「秋夕虹橋船甚至賦」:「解纜小學低年級的城門極突破雲河。曝光的螢火蟲聚集了大部分的陣列,如水鳥飛鳴尋求組。楓降河疏秋老河鏟鬥打開的夜晚將被劃分。學者老的負盛譽羲樁長宋強度一欣。 「在
許微(1521年至1539年),山陰,明代著名詩人,劇作家,畫家和書法家,中國的常春藤盟校的繪畫創始人中寫道:永安橋詩雲:劉不知道是誰的花園,老梨樹6每當我月光花瘋了。坐這種變化在眾議院購買和平板電腦香雪公園,梨和削減不再是一首題為,在柳梨表達深厚的感情:「六樹梨花打了100球,幾年前,記劉的橋頭堡。焦酒窩酒窩美容粉,冷,和中期燕子樓。三郎提醒阿姐鼓一個夢想變成流浪者砍別人的花園PI負隱士斑塊的關閉
李慈銘(1834年志1894年),被尊為一代的文學和歷史的主人寫了一些贊美紹興縣柳詩雲: 「公寓山負塘也是均勻的在琿春公共喜歡:」王清宮公寓公園角落毛巾屹然水中止。講授同源信用的人,「劉望園腳趾。」東郭外路口東起重機匡威部分的兩個公共尚書詩自註:「明朝的冠軍殉難公共鄭齊縣,吉水縣的劉文忠先生三人「死了平靜多年後,第二劉崇拜。大法官在每一個城市,我很遺憾地看到橋東清醒的頭腦。 「一些橋的詩,如:」青田湖競渡詞十六條「:」虹橋三里的紅房子,樓下早舾裝在船上的陰影,四川的曉星窗簾不破壞隔窗光梳潘霞,皎潔的月光佳慈近,傳記:??家庭闌晚上泛光燈英西阿川五里遠的蠟燭。海濱花夾岸,虹橋月球飄飄。 「建湖12柳枝詞」:「側32的漁村,古樹的漁業寶寶補網塊弓,湖南,雨茅屋板橋志花了多可憐。」雨多湖塘2「:」湖西橋雨突然改變,四山煙景碧,白雲夕陽賈慶林開出角球,他的上司寺。在
新文學作家周作人(1885-1967),紹興,做出了很多貢獻,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據一個位置,唱紹興大橋紀念館的詩寫了很多。 「苦茶庵打油詩」(24),9「在除了水澄橋道瓦屑的最醜陋的灰燼的概念。」苦茶庵打油詩增編(XX),9:「萬柳橋不再是寒冷的水,梅備用朦朧的山。」我們的數字碼詩其六:住宅,道路和橋梁,素食主義者容易教是桑麻。 「在過去的30(三五年)的」河「橋」詩:「過去越南的行列,我愛的河流和橋/城市和水道,河流壞的耐受性皮艇/房子後面的一個鋸齒線,家庭櫓/夏干兩岸河張煦高/洞橋,如虹互動,石樑轉向臂/頻繁的地板,台階涼鞋非遠程/主唱(板橋有岸上,它被稱為地板的喜悅橋袋鼠居民,市)。徒步旅行了23年,橋的陰影錯誤的相交/水門事件,景觀更換一次俄羅斯空闊的野生板風吹/測試站弓/內河港口,如爐峰干天空/「< BR / 2號橋有句諺語:
橋頭堡跑馬地------絕望
橋是橋,路是路------一清二楚
橋洞柱塞-------擔當不起的
橋名言:
西部木魚黑色圍欄外春江碧。
橋梁,森林山附近的平湖市小野寺輪
潛在的程度天的小家,海通大橋橫跨
海山的橋梁平岸草如煙似雪,雲。
:橋的歷史:<BR /東歐漢皇帝光武35年來,宜昌至宜都,在長江架設浮橋。瀘定鐵索橋建於1706
對面約100米,寬度為2.8m,無論是13錨鏈紅軍在長征於1935年,過橋,這是比較著名的。
灌縣寧靜的竹索橋始建於1803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竹橋,8個孔34O米長,最大跨度約61M全橋5英寸的原油在細竹蔑編制24竹電纜甲板電纜和旋轉的齒輪電纜的一半,另一半。
秦,漢,中國已成為廣泛的石樑橋。現在世界上最長和最困難的工程石樑橋,中國萬安橋,建於1053年,1059年在泉州,福建省,也被稱為洛陽大橋,橋長800米,47孔海口「粗水深度河不能解決的問題。的「膠水岩橋店橋位的前一??年年底,現代筏板基礎,原創性牡蠣跨海橋梁基礎橋梁建設作為一個整體,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近千年前,長橋,勇敢突破中國歷史的橋建在這一困難和復雜的水文條件。
建於1240福建坦洲鎮老虎花園大橋,是最令人驚訝的梁橋,橋梁總長度為335米,一些的石頭梁,三石束組成的沿寬度為23.7米的寬度為1.7米,高1.9米,重200噸,橋已保存歷史記錄,巨大的石樑橋是潮浮運結構,古橋技術多麼高超,
傑出代表,古老的加工和安裝,是世界上著名的石拱形橋,拱橋(也叫安濟橋),河北省,趙縣橋於隋代(公元605年),李春天到創建空腹圓弧形石拱形橋,凈跨37米,寬9米,7.23米的個頭拱失去了兩個跨度從腹拱的環拱肩,這不僅降低了甲板上的重量,節省材料,容易抗洪救災,增加美觀的拱橋精緻的設計理念和過程,不僅是老橋,根據橋梁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在歐洲,這種敞肩拱橋的研究,到19世紀中葉之前,1200年後超過中國,拱橋雕塑藝術,包括欄板,欄鎖石,其形態逼真,最後獅子布拉德利克切工人精緻的美,藝術的瑰寶,文化寶藏,值得在明,清兩代在中國石拱橋施工技術已經蔓延到日本和其他國家,並推動和促進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
潮安縣整個朝鮮姜湘子橋(也被稱為廣濟橋)橋建於年1169年,在全橋長度517.95米,,20總墩19孔,上部結構,和其他類型的木樑,石牌坊,文化之間的交流石樑也是有用的18個站點船97.30米伸縮浮橋浮橋集的目的,一方面,為了以適應大企業和上游筏通過,並避免過度碼頭堵塞通道,增加橋梁基礎沖刷造成水損害盡可能地,世界上第一個可擴展的橋梁支柱石頭橋碼頭橋,和困難的施工條件下的在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古代橋梁的工程花了很長一段時間。 8,1957年,萬里長江第一橋 - 武漢長江大橋順利完成年底的條件下長江大橋自那時起架起一座橋南北,天塹變通途橋,橋是三個3X128m,連續鋼桁梁的鐵路復線公路橋,寬18米,2.25米,每邊的人行道上,其中包括1670.4全橋的總長度,包括引橋,製造和安裝的大型鋼鐵梁深水柱基於結構,現代橋梁染色技術,以創建一個新的發展途徑
1969年一個顯著的南京長江大橋,這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施工的順利完成,並使用高強度鋼的現代化大型橋梁除北岸第一孔128M的簡支鋼桁梁橋,其餘的9洞的3個掛鉤,相關的l60m 3次,每次連續鋼桁梁。雙線鐵路橋,引橋,包括鐵路公路總長度的6772米,4589米橋址在目前的深度,河床迅速,橋墩基礎施工的質量是很復雜,很困難的。完成南京長江大橋,在中國橋梁建設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有一個重要的歷史象徵,我們的橋梁。
世界大跨度石拱橋隋娜松特橋建於1946年,位於瑞典,跨度155米。
鋼筋混凝土斜拉橋的主梁斜拉橋在世界上的第一次飛躍,但波爾河渡槽,在西班牙建成於1925年,60.35米
西班牙,月亮巴里奧斯主跨橋,跨度440米,雙面輻射形密索布語組。在世界上,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 「
青馬大橋在香港整個青馬灣航道的橋梁跨度1377米的,成本9.15億美元的香港新機場在世界上排在第五位,」姊妹橋「的江陰長江大橋。
日本的明石海峽大橋,隔海相望的?日本,密切的聯系,日本神戶,淡路島大橋全長3190M中央跨度1990米在1998年將全部完成,它可以承受里氏規模8.5級的地震,吊銷在世界的橋梁。
大橋 -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八五計劃」兩縱兩橫國道主幹線在沿海的主要骨幹跨江工程,是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度鋼吊橋塔,主纜,錨旋和鋼箱梁懸索橋的主要成分橋長3071米,主跨1385米的橋梁33.8米,寬2,六車道的方法,百公里/ h設計速度,通航凈空50米,50,000載重噸巴拿馬型散貨船可以訪問的江陰長江公路大橋主纜,每期超過2400米,直徑將近一米,重量超過14,000噸,主纜絞成纜絲為5.3毫米,直徑為127,然後從169的懸臂,懸臂兩個鏈接都薩拉索塔海拔196.236米的線纜85的主索的每一側上的主橋的主纜和甲板,相當於一個65層的擁抱。在北肯塔基州,長43.5米,和寬73.5米,和近90米,長123基樁。陳錦屏北錨碇混凝土面69米長,51米,寬58米,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沉箱下沉的地面(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江陰長江大橋正式開工,1994年11月22日1999年10月1日開業的勝利,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和第四。 「

3. 農村影門牆前弧形花園

拙政園
蘭雪堂 :
蘭雪堂是東部的主要廳堂,堂名取意於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的詩句。始建於明崇禎八年(1635),據園主王心一《歸園田居》記載,蘭雪堂為五楹草堂,「東西桂樹為屏,其後則有山如幅,縱橫皆種梅花。梅之外有竹,竹臨僧舍,旦暮梵聲,時從竹中來」,環境幽僻。堂前兩棵白皮鬆蒼勁古拙,牆邊修竹蒼翠欲滴,湖石玲瓏,綠草夾徑,東西院牆相連。堂坐北朝南三開間,「蘭雪堂」匾額高掛 ,長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門相隔,屏門南面為一幅漆雕《拙政園全景圖》,屏門北面為《翠竹圖》,全部採用蘇州傳統的漆雕工藝,屏門兩邊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綴雲峰
綴雲峰位於蘭雪堂北,山峰高聳在綠樹竹蔭中,山西北雙峰並立,取名「聯璧」。綴雲峰、聯壁峰為歸園田居的園中景點。王心一《歸園田居記》,蘭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雲綴樹杪,名之曰綴雲峰。池左兩峰並峙,如掌如帆,謂之聯壁峰。」兩峰為明末疊石名家陳似雲作品,所用湖石,玲瓏細潤,以元末趙松雪山水畫為範本。綴雲峰的形態自下而上逐漸狀大,其巔尤偉,如雲狀,巋然獨立,旁無支撐。1943年夏夜,綴雲峰突然傾圮。後來,在園林專家汪星伯的指導下,重新堆成了這座高達兩丈、玲瓏夭矯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蘚斑駁,藤蔓紛披,不乏古意。

秫香館
秫香,指稻穀飄香,以前牆外皆為農田,豐收季節,秋風送來一陣陣稻穀的清香,令人心醉,館亦因此得名。秫香館為東部的主體建築,面水隔山,為單檐歇山結構,室內寬敞明亮,長窗裙板上的黃楊木雕,共有 48幅,緣據行家考證,一部為《西廂記》,另一部為《金玉如意》。其中《西廂記》一出中,有「張生跳牆會鴛鴦」、「拷紅」、「長亭送別」等場景,雕鏤精細,層次豐富,栩栩如生。夕陽西下,一抹余輝灑落在秫香館的落地長窗上。加上精緻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館裝點得古樸雅緻,別有情趣。

涵青亭
園林建築,以亭的變化為多。亭是一種只有屋頂而沒有牆的小屋,玲瓏輕巧,一般由屋頂、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組成。在園林中可點景、觀景,又可供人小憩、納涼、避雨。
拙政園不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於一隅,空間范圍比較逼仄。但造園家以高大的白牆作底,建了一座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從,主亭平座挑出於水面之上,猶如水榭,兩側副亭略向後退,朝左右展開,似廊又非廊,主亭發兩只戧,副亭發一隻戧,整座亭子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給本來平直、單調的牆體增添了飛舞的動勢。斜倚亭邊美人靠小坐,天光雲影水間,錦鯉遨遊,荷蓮輕盪。

梧竹幽居
建築風格獨特,構思巧妙別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為中部池東的觀賞主景。此亭外圍為廊,紅柱白牆,飛檐翹角,背靠長廊,面對廣池,旁有梧桐遮蔭、翠竹生情。亭的絕妙之處還在於四周白牆開了四個圓形洞門,洞環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分圈、套圈、連圈的奇特景觀。四個圓洞門既通透、採光、雅緻,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橋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韻的美麗框景畫面,意味雋永。「梧竹幽居」匾額為文徵明體。「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對聯為清末名書家趙之謙撰書,上聯連用二個借字,點出了人類與風月、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親密之情;下聯則用一動一靜,一虛一實相互襯托、對比,相映成趣。

聽雨軒
聽雨軒在嘉實亭之東,與周圍建築用曲廊相接。軒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邊有芭蕉、翠竹,軒後也種植一叢芭蕉,前後相映。五代時南唐詩人李中有詩曰:「聽雨入秋竹,留僧覆舊棋」;宋代詩人楊萬里《秋雨嘆》詩曰:「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現代蘇州園藝家周瘦鵑《芭蕉》詩曰:「芭蕉葉上瀟瀟雨,夢里猶聞碎玉聲。」這里芭蕉、翠竹、荷葉都有,無論春夏秋冬,只要是雨夜,由於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聽雨人的心態各異,自能聽到各具情趣的雨聲,境界絕妙,別有韻味。

遠香堂
遠香堂為四面廳,是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建築,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舊址上,為清乾隆時所建,青石屋基是當時的原物。它面水而築,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堂北平台寬敞,池水曠朗清澈。荷池寬闊,紅裳翠蓋,清香宜人。堂名取周敦頤《愛蓮說》中「香遠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葉田田,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賞荷的佳處。園主借花自喻,表達了園主高尚的情操。堂內裝飾透明玲瓏的玻璃落地長窗,規格整齊,由於長窗透空,四周各具情趣的景物,山光水影,盡收眼底,猶如觀賞山水長卷。室內陳設典雅精緻。

小飛虹
蘇州是水鄉,拙政園是水園,有水必有橋。拙政園里有石板橋、石拱橋等,小飛虹的型制很特別。是蘇州園林中唯一的廊橋。取南北朝宋代鮑昭《白雲》詩「飛虹眺秦河,泛霧弄輕弦而命名」。朱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故以為名。虹,是雨過天晴後橫跨大地的一架絢麗的彩橋,古人以虹喻橋,用意絕妙。它不僅是連接水面和陸地的通道,而且構成了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小飛虹橋體為三跨石樑,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橋面兩側設有萬字護欄,三間八柱,覆蓋廊屋,檐枋下飾以倒掛楣子,橋兩端與曲廊相連,是一座精美的廊橋。

小滄浪
小滄浪取北宋·蘇舜欽「滄浪亭」名為閣名,寓意遁世歸隱。小閣面闊三間,南窗北檻,兩面臨水,外形十分別致,似房非房,似船非船,似橋非橋,完全是架在水面上的一座水閣。水閣橫跨池上,將水面再度劃分,把到此結束的中園水尾營造得貌似綿延不斷,藝術手法高超。亭廊圍繞,構成開敞的幽靜水院。從前蘇州古城文人雅士、官宦人家眾多,無論是華屋巨宅還是一般住房,都特別注意小空間的修飾,這小空間就是庭院,而水庭院則是這絕無僅有的小滄浪,一方面,它體現了江南水鄉風情,另一方面,因水造景,院落內外互相借景而構建了一個特別清涼的環境。

香洲
香洲為「舫」式結構,有兩層艙樓,通體高雅而灑脫,其身姿倒映水中,更顯得纖麗而雅潔。香洲寄託了文人的理想與情操。香洲,用的是屈原筆下「芳洲」的典故,《楚辭》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的句子。古時常以香草來比喻清高之士,此處以荷花景觀來喻意香草,也很得體。在中國古典園林眾多的石舫中,拙政園香洲大概稱得上是造型最為美觀的一個。船頭是台,前艙是亭,中艙為榭,船尾是閣,閣上起樓,線條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當,使人想起古時蘇州、杭州、、揚州一帶山溫水軟、畫舫如雲的景象。香洲位於水邊,正當東、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匯處,三面環水,一面依岸,由三塊石條所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頭,波起漣漪,四周開敞明亮,滿園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此地卻荷風陣陣,舉目清涼。香洲船頭上懸有文徵明寫的題額,後人還專門為之題跋。香洲這條旱船,建築手法典雅精巧,引人入勝,使人感到一種對高潔人格的追尋。

荷風四面亭
荷風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園中部池中小島,四面皆水,湖內蓮花亭亭凈植,湖岸柳枝絲絲婆娑,亭單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用在此處十分貼切。尤其是聯中的「壁」字用得好,亭子是最為開敞的建築物,柱間無牆,所以視線不受遮擋,倍感空透明亮,雖然無壁,然而三面河岸垂柳茂盛無間,四周芙蓉偎依簇擁,不是密密匝匝地圍成了一道綠色的香柔之牆嗎?動人的誇張和豐富的想像,使這座島上的小亭愈發顯得多姿多彩,亭亭可人。風吹牆動,綠浪翻滾,清香四溢,色、香、形俱佳。春柳輕,夏荷艷,秋水明,冬山靜,荷風四面亭不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若從高處俯瞰荷風四面亭,但見亭出水面,飛檐出挑,紅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滿塘荷花懷抱著的一顆光燦燦的明珠。

見山樓
見山樓三面環水,兩側傍山,從西部可通過平坦的廊橋進入底層,而上樓則要經過爬山廊或假山石級。它是一座江南風格的民居式樓房,重檐卷棚,歇山頂,坡度平緩,粉牆黛瓦,色彩淡雅,樓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樸之風。底層被稱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設吳王靠,小憩時憑靠可近觀游魚,中賞荷花,遠則園內諸景如畫一般地在眼前緩緩展開。上層為見山樓,陶淵明有名句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樓高敞,可將中園美景盡收眼底。春季滿園新翠,奼紫嫣紅;夏日薰風徐來,荷香陣陣;秋天池畔蘆荻迎風,寒意蕭瑟;冬時滿屋暖陽,雪景宜人。原先,蘇州城中沒有高樓大廈,登此樓望遠,可盡覽郊外山色。相傳此樓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辦公之所。見山樓高而不危,聳而平穩,與周圍的景物構成均衡的圖畫。

宜兩亭
宜兩亭在別有洞天靠左,疊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徑,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於山頂,這就是「宜兩亭」。它踞於中園和西園分界的雲牆邊,亭基較高,六面置窗,窗格為梅花圖案。登上宜兩亭,可以俯瞰中部的山光水色。從中花園觀景,從層層遞進的景色展開後,宜兩亭突出於廊脊之上,使整個中花園的景色變得綿延不盡,形成非常深遠的景觀空間,這是造園技巧上「鄰借」的典型範例。「宜兩」出自一個有趣的故事。唐代白居易曾與元宗簡結鄰而居,院落中有高大的柳樹探出圍牆,可為兩家共賞。白居易寫詩贊美道:「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以此來比喻鄰里間的和睦相處。當年,拙政園的中園和西園分屬兩家所有,西園主人不建高樓,而改為堆山築亭。西家可以在亭中觀賞到他十分羨慕的中園景色,而中園主人在中花園亦可眺望亭閣高聳的一番情趣,借亭入景,豐富景觀,豈不妙哉!一亭宜兩家,添景更添情,就這樣,一句好詩,一段佳話,造就了一個妙亭,一道風景。

波形廊
波形廊在西花園與中花園交界處的一道水廊,是別處少見的佳構。從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環池布局,分成兩 段,臨水而築,南段從別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鴛鴦館止;北段止於倒影樓,懸空於水上。這里原來是一堵 分隔中、西園的水牆,作為兩園之間的分界橫在那裡,如何規劃成景頗費躊躇。聰明的工匠借牆為廊,凌水而建,以一種絕處求生的高妙造園手法來打破這牆僵直、沉悶的局面,將廊的下部架空,猶如棧道一般,依水勢作成高低起伏、彎轉曲折狀,使 景觀空間富於彈性,具有韻律美和節奏美。由南往北,經過一系列形態變化之後,突然出現大幅度轉折,把它拉離園牆一段距離,使之突出於水池之上,低貼水面,左右凌空,廊頂變化如亭蓋,臨水處立小石欄柱兩根,猶如釣台一般,在波形廊靠近倒影樓的近終點處,在其下部設一孔水洞,讓廊跨越而過,使園的中、西部水系相通,廊體也拔高至最高點。若遠看水廊,便似長虹卧波,氣勢不凡。

卅六鴛鴦館
卅六鴛鴦館是西花園的主體建築,精美華麗,南部叫「十八曼陀羅花館」,北部叫「卅六鴛鴦館」。一座建築同時有兩個名字,這是古建築中的一種鴛鴦廳形式,以屏風、罩、紗槅將一座大廳分為兩部,梁架一面用扁料, 一面用圓料,似兩進廳堂合並而成,其作用是南半部宜於冬、春,北半部宜於夏、秋。鴛鴦廳面闊三間,外觀為硬山頂,平面呈方形,四隅均建有四角攢尖的精巧耳房,又叫暖閣。北半部挑出於水面,由8根石柱撐住館體架於池上。館之中央的銀杏木雕玻璃屏將大廳一隔為二。北廳(後廳)臨清池,夏、秋時推窗可見荷池中芙蕖浮動,鴛鴦戲水,東漢時大將軍霍光「(在)園中鑿大池,植五色睡蓮,養鴛鴦卅六對,望之燦若披錦」,館名取其意,匾額為清同治年間蘇州狀元洪鈞題寫。蘇州自古出人才,明清時期狀元人數居全國前列,洪鈞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民間傳說中成了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大多是因他娶了一代名妓賽金花為妾。賽金花的故事後來被人寫成小說,洪鈞也就更加出名了。
南廳是十八曼陀羅花館,宜於冬、春居處,廳南向陽,小院圍牆既擋風又聚曖,並使室內有適量的陽光照射。曼陀羅花即山茶花。清代末年,張履謙建此館時曾栽種18株名貴的山茶花,冬季百花凋零,山茶卻如傲雪的臘梅嫣紅斗雪,「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表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展示著獨特的美,此館匾額是晚清蘇州的另一個狀元陸潤庠所題。陸狀元和洪狀元在蘇州話里洪、陸諧音「紅、綠」這一紅(洪)一綠(陸)同邑兩狀元為同一建築寫匾額,為廳堂增色不少。
卅六鴛鴦館內頂棚採用連續四卷的拱型狀,既彎曲美觀,遮掩頂上樑架,又利用這弧形屋頂來反射聲音,增強音響效果,使得餘音裊裊,繞梁縈回。主人在此宴友、會客、休憩,環境優雅,在廳中鋪就一方紅氍毹,吹笛弄簫,吟歌唱曲。陳設古色古香,書畫掛屏、傢具擺設配置精當。

與誰同坐軒
小亭非常別致,修成摺扇狀。蘇東坡有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名「與誰同坐軒」。軒依水而建,平面形狀為扇形,屋面、軒門、窗洞、石桌、石凳及軒頂、燈罩、牆上匾額、鵝頸椅、半欄均成扇面狀,故又稱作「扇亭」。軒內扇形窗洞兩旁懸掛著杜甫的詩句聯「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扇亭地處山麓水邊,地理位置甚佳,樹高而雄,石幢靜立,人在軒中,無論是倚門而望,憑欄遠眺,還是依窗近視,小坐歇息,均可感到前後左右美景不斷。
在扇亭後的土山上還有一小亭,稱「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渾圓形,頂部坡度較平緩,恰如一頂箬帽,掩映於枝繁葉茂的草樹中,摒棄了一切裝飾,樸素無華。山小亭微,搭配勻稱,襯以亭前山水,儼然一戴笠漁翁垂釣,悠然自得。前人曾寫詞贊道:「花間蘿蹬一痕青,煙棱雲罅危亭。笠檐蓑袂證前盟,恰對漁汀。 紅隱霞邊山寺,綠皺畫里江城。槐衙柳桁繞瓏玲,坐聽啼鶯。」與誰同坐軒和笠亭是兩種不同的園林建築藝術造型,也是在古典園林中較少見的象形建築。亭、軒結合,渾然一體。
笠亭山上有一座八角形雙層建築,高大氣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綠草如茵,建築好像浮動於一片翠綠濃蔭之上,因而叫做「浮翠閣」。造型高聳凌空,立面槅扇飾有精美圖畫。登閣眺望四周,但見山清水綠,天高雲淡,滿園青翠,一派生機盎然,令人心曠神怡,樂不思返。扇亭、笠亭、浮翠閣,地理位置依次是臨水、山中、山巔,它們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由低至高,循序漸進,猶如音階中的哆、唻、咪,一氣呵成,使人陶醉在這動聽的旋律里。

芙蓉榭
榭是我國古代一種很美的建築形式,憑借周圍風景而構成,形式靈活多變。芙蓉榭屋頂為卷棚歇山頂,四角飛翹,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靈空架於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此榭面臨廣池,池水清清,是夏日賞荷的好地方。漫步芙蓉榭,憑欄四顧,可見滿池青翠,粉黛出水,風流麗質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風驟起,掀起一片綠浪,送來陣陣荷香,……盡情領略荷花的嬌美、幽雅和高潔的風骨。

倒影樓
倒影樓以觀賞水中倒影為主的景點。樓分兩層,樓下是為「拜文揖沈之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石田),這兩位均是蘇州著名的畫家,沈周還是文徵明的老師。拙政園之蜚聲江南,是與大畫家、大詩人文徵明分不開的。當年,西園園主張履謙為表達自己的景仰之情,於光緒二十年(1894)特建此樓以資紀念,他將自己收藏的文徵明、沈石田畫像和《王氏拙政園記》拓片以及俞粟廬書《補園記》石刻嵌在樓下左右兩壁。中間裙板上刻有鄭板橋的書畫真跡。面水的一側於柱間安裝通透玲瓏的長窗,窗內有木質低欄。倚欄而立,可憑水觀景。左有波形長廊相伴,右有「與誰同坐軒」,尤其是這些景物的倒影如畫,盡入眼中。水底明月,池中雲彩,波影浮動,景色絕佳。樓上原是園主兒媳王氏的書房。此樓四周遍植桂花無數,入秋賞罷殘荷賞金桂,桂香如酒令人醉。無論是讀書習字,還是吟詩作畫、觀景自娛,皆環境可人,幽香可愛。

留聽閣
為單層閣,體型輕巧,四周開窗,閣前置平台,閣內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銀杏木立體雕刻松、竹、梅、鵲飛罩,浮雕、鏤雕、圓雕相結合,刀法嫻熟,技藝高超,構思巧妙,將「歲寒三友」和「喜鵲登梅」兩種圖案柔和在一起,接縫處不留痕跡,渾然天成,是園林飛罩不可多得的精品。從整體外形看,留聽閣是一個抽象化的船廳,廳前平台如船頭。左側池塘中種滿了荷花,荷花生長期間其葉、蕾、花、果皆有姿有態,觀賞期特長,從春末夏初池面冒出點點綠錢到盛夏時節的滿池華蓋,直至秋意濃濃的枯葉殘花,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到的美。俗話說,花無百日紅,再美的鮮花最終也是「零落成泥碾作塵」,殘花敗葉的凄涼晚景讓人不忍卒睹,唯獨秋塘枯荷卻別有一種殘缺美的意境,李商隱有「留得殘荷聽雨聲」的名句,留聽閣就是取此詩意而名。花謝了,人已老,景猶在,情難忘,觸人心境,發人幽思。
《紅樓夢》第四十四回里 ,賈寶玉與林黛玉乘著姑蘇駕娘撐動的木舫在水中游賞,黛玉看到滿池荷花時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林黛玉是個極有文化修養的姑娘,多愁善感,聰明絕頂,但又孤傲清高,不願隨波逐流,所以才會對李商隱這句表達冷寂清幽之美的詩句產生共鳴。這雖然是文學作品裡的描述,但她所欣賞的如此富有詩意的境界也出現在拙政園的西花園里。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在中國園林中奏出了或恢宏或歡快或喜悅的美妙樂章。

塔影亭
此亭從頂部到底座及四周窗格均為正八角圖案,是園中最精緻華麗的建築物之一。在留聽閣船台,回頭望塔影亭,頓覺美妙至致。狹長的縱向水系拉開了層次,隔了一定的距離,水灣的縱深感就增強了,那攢尖的八角亭印入水中,宛如寶塔,端莊怡然。真亭假塔,虛實相連,不失為西部花園中一個別致的景觀。
在拙政園中,有兩處景觀與寶塔有關。一處是在倚虹亭看遠借的園外北寺塔,還有一處便是這借水景而成的塔影亭。在中花園中看到的寶塔是實體,而在西花園中看到的寶塔是虛體。不論是真塔遠望,還是假塔近觀,都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留下深刻的印象。塔影亭所處的位置並不顯眼,已到了花園的盡頭。聰明的主人在水源將盡處築了一個小亭,若將整個西園比作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那麼塔影亭 就是最後一節音符。嘎然而止的樂曲讓人覺得突兀,而此處有了塔影亭則組成了完整的樂章。更妙的是,不光有亭,還有影,就如曲終遺音余韻不絕,讓人回味。

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迴廊,莊重質朴,圍柱間有坐檻,可以坐歇欣賞。四周草坪環繞,花木扶疏。亭北平崗小坡,林木蔥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終年不涸,水質甘甜,因而被稱為「天泉」。據《乾隆長洲縣志》記載,元朝大德年間,這一帶有一座寺廟叫大宏寺。又過了百來年,餘澤和尚居住在這里,並建了一所「東齋」。齋前有井,稱「天泉」。蘇州是個水鄉澤國,河多、橋多、井也多,但被載入史冊的則不多見。王心一建「歸園田居」時,保留了這井,也使園中平添幾許田園風光。

4. 六盤水荷城花園石拱橋有什麼特點, (要寫作文用的)

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記敘文、抒情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是作文的五種體裁,我們所寫的所有作文都包括在這五種體裁當中.當我們需要寫作文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審清規則,確定是用哪一種體裁來寫這篇作文.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是一篇作文的基本框架.作文寫出來必須有頭、有尾、有中間,相互關聯,前後呼應.寫人要形象,寫事要具體,寫景要生動,寫物要准確,把一件事寫清楚了,讓人一看就明白,就是一篇好作文.寫作文盡量不要編,盡量真實,回憶自己經歷的事,可以稍加虛構,把別人的事移植到自己這里.編和虛構不同,編是信馬由韁,容易寫著寫著就亂了,就寫不下去了,而虛構是有事實做參照的,只是變換了主角而已,寫著有條有理,思路清晰.

5. 翻譯 園林翻譯

中國園林可分為御花園和私家花園兩類。前者多見於北方,後者則多見於南方,尤以蘇州、無錫和南京三地為甚。
Chinese garde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imperial and the private. The former are seen most frequently in northern China, while more of the latter can be found in the south, especially in Suzhou, Wuxi and Nanjing.
南方私家花園中的溪、橋、山、亭、小巧玲瓏,布局精明,盡顯其自然美,令人賞心悅目。橋大多為石橋,有直橋、曲橋、拱橋。直橋其實是一塊不加裝飾的石板,通常與河岸或河水齊高,給人一種臨水的感覺。曲橋設有低欄桿,西湖上的九曲橋就屬此橋。拱橋可以分為單拱橋和多拱橋兩種。園內的小溪雖佔地不多,卻同小橋與石嶼相得益彰,渾然一體。
Small and delicate, cleverly laid out and pleasing to eye, the streams, bridges, rockeries and pavilion of a private Chinese garden reveal a natural beauty of their own. Most of the bridges in these gardens are of stone, including straight, winding and arched bridges. The straight bridge consists of just one stone slab without any decoration, and is usually level with the riverbank or with the river to make the visitors feel as if they are surrounded by water. The winding bridge has low balustrades. The arch bridg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ingle-arch and the multi-arch varieties. Streams in these gardens do not cover a large area, but fit in well with bridges and islets to yield a uniformed effect.
石頭與假山是中國南方園林的特色。奇形怪狀的石頭常帶有引人注目的波紋線條和水孔。碩大的石頭可自成一景,而較小的石塊則堆積成假山,為園林增添無比魅力。走廊是中國園林的另一大特色,有河邊的河廊,花叢中的花廊,柳樹叢中的柳廊,竹林中的竹廊。對客人來說,這些走廊可謂是優秀導游,在一座大花園里沿廊而行,可以觀賞園內的各處景觀。
Rocks and rockeries are special features of southern Chinese gardens. Stones of grotesque forms are often attractive with unlated lines and water holes. Some large stones form sceneries of their own, while smaller ones are put together to form artificial hills to add to the fantastic attractiveness of the garden. Corridors form another feature of Chinese gardens. There are water corridors built along a riverside, flower corridors inserted among flowers, willow corridors among rows of willow, and bamboo corridors among rows of bamboo. For visitors, these corridors are good travel guides leading to various views of a big garden.
形態各異的窗戶點綴在走廊上,有方形,有圓形,有六角形,也有八角形。許多窗戶的圖案也都裝飾得非常美麗,遊客可以透過這些艷麗多彩的走廊窗戶,將園內的佳境盡收眼底。園林的大門同窗戶一樣也雕刻成各種形狀,給環境帶來了生氣,增添了雅趣。
Corridors are dotted by windows of various shapes—square, round, hexagonal and octagonal. Many of the windows are decorated with very beautiful patterns and designs. Tourists can have an excellent view of the garden through these colorful corridor windows. The doors to the gardens, like the windows, are also carved in many different shapes, to bring more vividness and elegance to the surroundings.

6. 描寫花園景色的一段話~急急急急急急急~~~幫幫忙啊


我特別喜歡公園的花,每當我踏入公園,便會聞到陣陣清香。

春天,那鮮艷的花爭先恐後地開了:月季花儼然一位穿著黃紗裙的小姑娘,正跳著歡樂之舞;披著黃色頭發的迎春花像一位年輕美麗的少女,在微風中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富麗的玫瑰花像一位高傲撒嬌的公主,整天搖搖擺擺,昂首挺胸……

夏天,池塘里的荷花開了,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一朵朵花像剛出生的胖娃娃,萬分可愛。俗話說的好「出淤泥而不染」,荷花不正是這樣嗎?這也許是我喜歡荷花的原因吧!

秋天來了,菊花開了:白色顯得高潔庄嚴,黃色顯得淡雅,紫紅色顯得熱烈而又深沉,潑潑灑灑,在清涼的秋風之中搖曳、浪漫。

見此情景,我便想起一句話:「紅花也要綠葉配」。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未來的花朵,老師就是那綠葉,綠葉用它的水分來澆灌我們,滋潤我們,讓我們快快成長,為國家做貢獻,成為國家的棟梁,讓我們這些可愛的花朵開得更燦爛、更嬌艷!



人民公園一角
星期天,我和家人一起到人民公園玩,這里風景優美,綠樹成蔭。
最吸引我的就是公園裡面這個美麗的湖,名叫「曉湖」。湖水在太陽的照射下,光燦燦的閃耀著。湖裡面有許多各式各樣和五彩繽紛的遊艇給人們遊玩。還有的遊艇前端做了各種動物的圖像,這些圖像有的是小狗,有的是小鴨,還有的是公雞等,挺可愛的。它們都快樂地在湖面上游盪著,多好看啊!
湖水裡還有許許多多的錦鯉在裡面快樂地游來游去,吸引了許多遊人買了魚料來喂它。而我就把手裡的麵包撕成一小塊,一小塊地掉進湖裡,不一會兒功夫,就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錦鯉游過來,爭先恐後地吃著我的麵包,我們就繼續高興地把麵包分成一小塊地掉進湖裡。我還發現這些錦鯉的顏色,有的是黑白色的,有的是全白的,有的是橙色的,還有的是橙黃色的等,顏色真鮮艷亮麗,襯托著綠綠的湖水更加生動美麗了。
湖面上還有一群白鴿在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湖水旁邊還有一棵棵蔥綠的柳樹,柳樹在微風的吹動下,像絲帶一樣飄揚著。
湖水中還有一座拱橋,高大而且堅固,給遊人們帶來了歡樂和美好的回憶。 啊!多麼美麗的一個湖!多麼美麗的人民公園里的一角。

7. 中國國花園的西入口

中國國花園的西入口景區,這是一個具有現代感的建築體。鋼板結構,總重達60餘噸。由孔雀與牡丹雕塑組合而成,同樣象徵著吉祥與富貴。整體結構猶如一個拱橋,寓意著「以花為媒,廣交朋友」,建立友誼的橋梁。
紫根牡丹廣場
傳說天上仙宮里的牡丹仙子來到人間,最終在洛陽的翠雲峰住下,並畫了一百個牡丹品種。後來居上的第一百個牡丹品種就是洛陽的「紫根牡丹」。因為八月十五這天牡丹仙子下凡人間,在洛陽畫過、種過牡丹。所以,洛陽人就把八月十五這天定為牡丹的生日。
牡丹歷史文化區 傳說有一位花農叫秋翁,他很喜歡種牡丹花。每天辛勤地培育園內的牡丹,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盡心照顧,牡丹花開了,香飄萬里,百花齊放,連路人也不禁想摘下一朵,秋翁趕忙上前阻止。鄰家小孩頑皮,不小心踩壞了牡丹花,愛花如命的秋翁並沒有責怪他們,而是耐心的告訴孩子們花是有生命和養花不易的道理,並在秋翁的照料下使踩壞的牡丹又恢復了生機。秋翁種的牡丹家喻戶曉。可是好景不長,當地惡霸聽聞秋翁種有百花齊放的牡丹,就前來搶奪,秋翁當然不從,以死護花,惡霸就毀了園里的花,並誣蔑秋翁會使妖法。秋翁痛不欲生,傷心極了。這時,牡丹仙子得知秋翁如此愛花,就下凡人間,救出秋翁,鏟除惡霸,並把毀壞的花園還原了,從此,秋翁的牡丹花比以前開的更艷、更大。

二喬亭與飛燕紅妝廣場
二喬同花異色,令人嘆為觀止。當代詩人張民贊到:「二色淺深皆不同,洛陽錦綉奪天工。喬公出許東風聘,可愛深紅愛淺紅。」講的是牡丹二喬的奇特真是巧奪天工。猶如三國時期的「二喬」,姿色嬌艷,美麗動人。
李白在《清平調》三章中寫道:「一支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以,可憐飛燕倚新妝。」贊美了楊貴妃的美貌無人能比,聽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眉開眼笑。 洛陽牡丹詩詞既是詩花二者完美結合的產物,也是社會的折射與縮影,隋唐牡丹文學開始出現,宋朝時洛陽牡丹詩詞走向成熟與繁榮,元明清至今,牡丹詩詞的再現領域進一步開拓。明朝著名畫家徐渭題墨牡丹詩時寫到:「五十八年貧賤與,何曾忘念洛陽春。不然豈少胭脂在,富貴花將墨寫神。」描寫的是自己因沒有到過洛陽,沒有目睹洛陽牡丹的風采,無法畫著色牡丹,因而他只好畫一幅墨牡丹以花傳神了。清朝孔尚任在題《洛陽看花圖》中寫到:「花滿洛陽自昔聞,春風春雨正芬芳。身從錦綉叢中過,看爾文章變幾分。」講的是很早以前,洛陽就是一座著名的花城,從牡丹花叢中經過,看你能作出多少詩句來。

8. 花園里有哪些景物

疊山(假山假石);
理水(湖,小溪流之類的);
動物(有的花園會養點小動物);
亭台樓閣,水榭花軒;
橋(拱橋廊橋各種橋);
……

9. 怎樣把走進花園里寫的特別真實有生機

走出校園,沿著一條林陰小道,便會看到一個樹木茂盛、鳥語花香的花園。那,便是位於華師中部的中區花園。一條條白色的小徑相互交錯著,就像永不分離的姐妹們,同往四面八方。這里的樹多得數也數不清,形狀千奇百怪。有的像圓圓的綵球,有的像巨大的玉米,高大的玉蘭樹就像哨兵一樣,排著整齊的隊伍,日夜守侯著中區花園。不過,我覺得最有趣、美麗的要數美人樹了樹了。
瞧,筆直而挺拔的樹幹上長著茂密的葉子,樹上開著艷麗的花朵。那一朵朵粉紅色的小花就像仙女的舞裙,在空中拽搖,美麗極了!美人樹下「圍坐」著一群美人蕉「小寶寶」,它們一個擠著一個,坐在美人樹「媽媽」的懷抱里。這真是一個溫馨的「美人家庭」。花園里有的人在散步;有的人在欣賞美景;老年人正在打太極拳;而小孩們則在湖邊喂魚……原本寂靜的花園又變得熱鬧起來。
在一個人工湖上架著兩座橋,一座是拱橋,另一座則是曲橋。曲橋有四曲,彎彎曲曲的,真像一條蚯蚓懶洋洋地蠕動著自己的身體。而拱橋卻像一個彎彎的月牙兒。要是合水裡的倒影結合起來,就像是一個大嘴巴,也像是一隻美麗的眼睛,更像是一個可愛的小青蛙。中區花園的人工湖上倒映著許多美景。陽光穿過樹梢,像利箭一樣照射在湖面上。寧靜的湖面如鏡子般平滑,閃爍著點點金光。「多美的人工湖啊!」我不禁贊嘆道。「啊,有魚!」不知是哪個「賊眼貓」發現了「奇跡」。於是,我們班36雙眼睛齊刷刷的向那個地方望去。只見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魚在水裡自由自在地游著,非常惹人喜愛。這下,我們可來勁了,個個拿著麵包渣去喂魚。
魚一見到麵包渣就沖了過來。想必它們一定是餓壞了。魚兒們吃得可真快,三下五除二就把食物吃了個精光。過了一會兒,魚兒們吃飽了,便「拍拍」自己的大肚皮,長揚而去了。現在雖然是初冬了,可中區花園卻讓我感覺到了春天般溫暖。瞧,花園四面被綠色的「圍牆」包圍住,整個花園就像綠色的海洋,讓人看了心情無比舒暢。下次,我一定會再到中區花園玩一玩,走一走,享受享受「人間天堂」的美妙感覺。

10. 香港何東花園的來歷

何東花園(英文:Ho Tung Garden;別稱曉覺園),位於香港歌賦山山頂道75號,是一座建於1927年的中式大宅及私人花園,由香港著名富商何東爵士為平妻張靜容購入改建,設計融入中西建築特色,屬於中國文藝復興風格。張靜容、其子何世禮、孫兒何鴻毅曾先後居住大宅,現時業主為何東孫女何勉君。
何東花園是香港僅存與何東有直接關連的大宅,加上建築特色及歷史價值,在2010年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其後何勉君堅持拆卸重建,香港特區政府曾一度把何東花園列為暫定古跡,但限期屆滿後仍未達共識,政府為免負擔巨額訴訟及賠償,最終經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在2012年12月決定放棄將何東花園列為法定古跡,但與業主商討最大程度保留部分建築物。
1923年,香港大賈何東爵士與平妻張靜容以6萬6千元,購入位於香港島扯旗山山頂道75號的地皮興建住宅,原址為遮打華爾濃經紀行合夥人華爾濃(J.Y.Vernon)擁有,名為The Falls的西式別墅[1]:49-50。大宅由公和洋行設計,原設計包括一個大客廳、13間睡房及家佣睡房的大宅,以及一座用以擺放先人靈位的祖先樓,因後者屬中式建築,當時港英政府原先打算拒絕興建計畫,但未幾發生省港大罷工,令當時政治氣氛有所改變,最終大宅於1925年正式動工,1927年完工[1]:50-51。在殖民地時代初期,山頂區不得興建中式樓宇,亦限制華人在山頂區居住,何東因此成為首位獲港英政府准許在山頂區居住的非歐籍人士。
何東與元配麥秀英居住在西摩道8號紅屋,故The Falls一直被作為平妻張靜容與兒孫聚首,招待私人朋友,以及靜修與講經說道的地方;篤信佛教的張靜容,亦利用何東花園招待僧尼。大宅完成後,一直沿用The Falls為名,1938年張靜容去世,何家在大宅內為她舉行葬禮,華洋政商領袖乃至市民大眾紛紛到場致祭。同年大宅正式名為何東花園,而何家為紀念張靜容,以何東及她的別名何曉生及張蓮覺中各取一字,命名為曉覺園,並在通往大宅的入口修建中式花崗石碑樓。
1941年12月,何家子孫為何東與元配麥秀英祝壽,並賀鑽婚,但未幾香港保衛戰展開,港英政府徵用何東花園作為西旅後勤物資集散地及信息收發站,經過日本軍隊多次空襲及艦艇轟炸,建築物破爛不堪。
戰後,何東斥資重修何東花園,但何東家族在戰後適逢巨變,何家多名子女已不住在大宅內,何東只好把大宅拆為6個獨立單位出租。何東在1955年去世後,何東花園傳給何世禮,並收回不出租,作為1962年退役返港後的住處,期間不時在大宅款待政商名流,包括前中央銀行行長張嘉璈夫婦、前東北大學代理校長甯恩承、曾任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阿爾伯特·魏德邁夫婦、時任亞洲太平洋商工總會理事長辜振甫夫婦、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等。何世禮1998年在大宅逝世後,由子女何鴻毅及何勉君先後居住。
何東花園大宅的監督興建工作由張靜容負責,她委託了著名劃則師樓「公和洋行」來設計,以融合中國及歐洲的建築風格為特色,被稱為中國文藝復興風格,在20世紀初期在香港和中國流行,何東花園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中國文藝復興建築,甚至比中國內地同類建築更早落成。
何東花園位於山頂道第75號,入口建有一座1938年建成的中式牌樓,刻上英文名稱「Ho Tung Gardens」,其左右兩側分別刻有「行道有福」、「積善餘慶」八字,牌樓的「曉覺園」由時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題,對聯「來去皆凈土,安隱即名山」則是時任北京大學國學館館長的葉恭綽所題。
沿斜坡下落,即見峽谷中有一座寬廣敞的花園,花園里有中國風格的綠瓦紅牆亭樓,向左拐有一道西式石拱橋叫寶華橋,得名於《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中「南無虛空寶華光佛」,橋拱則名為善財洞,洞內築有石桌及石椅,刻有「入三摩地」的字句;橋頭豎立著樓高五層的寶塔,塔身用混凝土建造,屋檐鋪設綠色琉璃瓦。塔旁有一尊素白觀音像立於噴水池中,池面浮滿荷葉與蓮花,池身刻有回紋。花園內亦建有一座刻有「覺岸同登」及「西方勝境」的月門,通往嵌有卐字磚塊的中式泳池。
何東花園大宅主樓建於平台之上,平台東南隅築有中式觀景台,大宅則鋪淺灰色石造外牆,座北向南,背山面海,以綠色琉璃瓦覆蓋西式洋房。主樓建有一座模仿義大利鍾樓風格的方形塔,建有拱形門窗及中式瓦頂,風格中西合璧。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