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醞
㈠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出自什麼地方.
出自來:《贈汪倫》自
地點:今安徽皖南地區
作者: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翻譯:李白乘舟將要遠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1)桃花潭水醞擴展閱讀
此詩是李白於涇縣游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
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朴實、真誠的情感;後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像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㈡ 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後一句是什麼
桃花潭水深千尺下一句:
不及汪倫送我情
全詩如下:
贈汪倫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希望能幫到您
㈢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最什麼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專千尺,不屬及汪倫送我情。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
㈣ 桃花潭酒水醞多少錢一瓶
新桃花潭酒:詩醞50°488元/瓶、詩醞42°388元/瓶、天醞42°288元/瓶、地醞42°188元/瓶、水醞42°118元/瓶
家醞40.6°108元/瓶
㈤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出自什麼地方。
贈汪倫
(92人評價) 8.2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望採納!
㈥ 桃花潭水三千尺後面一句是什麼
不及汪倫送我情。
出自《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游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大李杜」。
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朴實、真誠的情感;後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原文如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如下: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6)桃花潭水醞擴展閱讀:
此詩約為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時所作。汪倫是李白的友人。
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後汪倫任滿辭官,居涇縣之桃花潭。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宋本《李太白文集》題下註:「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
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雲:「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雲:「『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
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