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花園典故

花園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20 20:46:14

『壹』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有哪些典故

1、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莊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話,故後人常專說「浮生」;又屬《莊子·齊物論》有莊周夢蝶的故事,表達的是:人生變幻無常,就像做夢一樣.。表明人生歡樂有限,今晚要盡情行樂。
2、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惠連,指謝惠連(397?-433),南朝宋文學家,著名詩人謝靈運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歲便能作文,工詩賦,深得謝靈運愛賞.世稱小謝.謝靈運(385-433),東晉名將謝玄之孫,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是南朝山水詩派的創始者.這幾句是李白誇獎自己的堂弟才能傑出,各個都像謝惠連;而自己作詩卻趕不上謝靈運.
3、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西晉石崇,官至衛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極端奢侈.曾在洛陽金谷澗中宴客賦詩,他寫有《金谷詩序》說:「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乾,罰酒三斗.」李白所說的「金谷酒數」,即三斗.。既表現痛飲狂歡之意,又表諸弟雅的一面。

『貳』 與「花」有關的典故,如:百花深處、鏡花緣......之類的。不是成語,是典故。

蘭:黃庭堅《書幽芳亭》:"土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以"古"形容香,不僅指此種香馨時間久長,而且質地純良,古樸雅潔。元代薩都刺《蘭皋曲》七言古詩中說:"幽蘭日日吹古香,美人不來溪水長。"蘭等待著美人,只有美人才配得上享受這陣陣的幽蘭古香。許多植物,特別是花卉都有馥香,然沒有蘭的馨芳,故人們稱蘭為香之祖。清代汪灝等著《廣群芳譜》卷四十四:"蘭幽香清遠,馥郁襲衣,彌旬不歇,常開於春初。雖冰霜之後,高深自如,故江南以蘭為香祖。"《清異錄》亦載:"蘭雖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襲人,彌旬不歇,故江南以蘭為香祖。"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猗蘭操序》:"琴操曰:《猗蘭操》孔子所作。孔子……自衛返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 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 乃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托辭於香蘭雲。"當然,古代的奇花異草,最大的享受者,是帝王後妃,是達官貴人,是豪門世紳,"王者香",可以理解為是供帝王欣賞的蘭花,但孔子所謂的"半當為王者香",似乎是香者之王的意思,示幽貞雅淡,芬芳襲人,然調高和寡,獨茂壑谷。:《廣群芳譜》雲:"蘭無偶,稱為第一香。"再沒有別的芬香能與蘭香並駕齊驅,因此它是獨占鰲頭,為第一香,又稱"天下第一香"。
蘭花典故--燕夢蘭

燕夢蘭
春秋時,鄭文公的姬妾燕姞有一天夢一位天使送給她蘭花,並對她說:"我叫伯鯈,是你的祖先.送你這蘭,作你的兒子.蘭花有國香之稱,佩戴它,人家一定會喜歡你的."不久,鄭文公見了燕姞,贈給她蘭花,兩人十分恩愛.過了一些日子,燕姞懷孕,生下一子,取名為蘭,就是後來的鄭穆公.後因稱蘭花為"國香",並以"夢蘭"比喻懷孕.

菊之高潔,在於它傲霜獨立。而名為花之魂魄,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和園藝家多用極富表現力的辭藻給各種菊花賦予形象貼切和意韻超凡的名字。 或以花色命名,白色菊有:「銀絲串珠」、「空谷清泉」、「珠簾飛瀑」、 「月涌江流」;黃色菊則有:「飛黃騰達」、「黃鶯出谷」、「泥金獅子」、 「沉香托桂」;綠色菊有:「綠陽春」、「綠柳垂蔭」、「春水綠波」;白 色微綠的稱「玉蟹冰盤」,紅色中加白的叫:「楓葉蘆花」;紅白綠三色的 名「三色牡丹」、「綠衣紅裳」等等。或借詩詞典故表示菊花的顏色,如紅 色的「紅葉題詩」、黃色的「黃石公」、粉色的「人面桃花」,每個菊名之 後伴有一段精彩動人的故事。或以花瓣來辨其形:「驚風芙蓉」、「飛龍舞 爪」、「松林掛雪」、「香羅帶」、「老翁發」、「金鈴歌」等等。還有以 花的造型來命名的:「柔情萬縷」、「長風萬里」、「金線垂珠」、「墨荷」、 「十丈珠簾」、「一坯雪」、「彩雲爪」等,一語道破花的萬種風情。也有 以歷史人物和故事命名的, 如「出師表」 、「龍城飛將」、「龍圖閣」、 「木蘭換裝」、「嫦娥奔月」、「白西廂」、「湘妃鼓瑟」等等,每一個名 字的背後都蘊含一串動人故事,啟發人們的想像。尚有一種依據色、瓣、朵 綜合而成「韻」而命名的,如「醉荷」,取其似荷非荷,極似微醉之人,飄 灑而無羈;又如「醉舞楊妃」,取其色粉紅,瓣肥厚,極似歷史故事中的楊 貴妃帶醉曼舞。僅從名字看來,就已令人遐思不已,領悟其美了。
兩個關於菊花的典故,說的都是被後人稱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

明代馮夢龍編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蘇軾任職湖州期滿後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蘇軾到當朝丞相王安石那裡拜會,恰好他不在。蘇軾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王安石一首還未完成的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想不通王安石怎麼會吟出這有悖情理的詩句來,據他看來:「黃花即菊花。此花開於深秋,其性屬火,敢於秋霜鏖戰,最能耐久,隨你老來焦乾枯爛,並不落瓣。說個『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錯誤了?」於是,就在後續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聽。」隨後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王安石回家後見到蘇軾的題句,心裡也暗笑蘇軾對事物觀察的不仔細、全面,《離騷》中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何謂菊花無落英?因為王安石所詠之菊乃一特殊品種,此菊花產於黃州。因此玉安石次日上朝,攛掇皇上把蘇軾貶到黃州。朝廷任命蘇東坡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只以為王安石記恨更改他的題詩。

果不其然,在蘇東坡赴黃州上任後的那年重陽節之後幾天,連日大風,蘇東坡與來訪的好友陳季常一道去後花園賞菊花,沒想到只見菊花棚下滿地遍灑黃燦燦的菊花,枝上全無一朵。這一情景使蘇東坡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陳季常見而生疑。蘇東坡便坦誠他說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只是焦乾枯爛,並不落瓣。去歲在王荊公府中,見他《詠菊》詩二句,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錯誤了,續詩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遷小弟到黃州,原來使我看菊花也。」此時此地蘇軾方明白被貶黃州的意義。

還有一個典故,出自《西清詩話》,說的是王安石和歐陽修討論菊花詩的事。王安石寫了一首《殘菊》詩:「黃昏風雨瞑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歐陽修讀了之後,笑曰:「百花盡落,獨菊枝上枯耳。」又戲曰:「秋英不比春花落,為報詩人仔細看。」王安石回說:「是豈不知《楚辭》『餐秋菊之落英』,歐陽幾不學之過也。」他們爭論的重點是菊花落與不落。

其實菊花落與不落。只是品種的不同,雖然大多數菊花品種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種的菊花是落的,只不過比較稀罕罷了。王安石對菊花的觀察很仔細,給我們留下了要仔細觀察生活,描寫才能栩栩如生貼切的啟示。

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幫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稱斷腸花,思鄉草。有象徵遊子思鄉,表達離愁別緒的意思。又因為其嫵媚動人,雨後清香猶存,花艷難以描繪,又來比喻美人

2:南宋陸游詩雲:「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形容海棠艷美高雅。陸游另一首詩中:「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鮮艷的紅花綠葉及花朵繁茂與朝日爭輝的形象。

3: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來。曲故流傳後.蘇東坡據此寫了一首《海棠》

梅花飄落幾點紅,柔情恰似海水深。
錢溏海水未春潮,傲雪紅梅花開早。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補充:「宋代林逋隱居杭州西湖孤山,無妻無子,種梅養鶴以自娛,人稱其「梅妻鶴子」。」

林逋以傑出的詠梅詩詞聞名於世。他隱居孤山,躬耕農桑並大量植梅,寫出了不少詠梅佳句,其中《山園小梅》傳出後膾炙人口,在詩詞界引起了轟動: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叄』 有關蘇州園林的歷史故事有什麼

1、建於元代的古典名園獅子林有個景點叫立雪堂,蘊含的典故是大家熟知的程門立雪。「北宋兄弟二程」之一的程頤是著名的理學家和思想家,二十四歲便在開封收徒講學。一次,他的學生楊時和游酢去河南程府拜訪並求教老師。

時正隆冬,只見程頤老師正在廳堂內閉目養神,其實是佯睡觀察。兩位弟子見此情形,悄然退出,在院中靜候。不期,天始降雪,兩人冒雪靜待,等了好長時間,程頤才睜開雙眼,只見大雪已埋沒學生的腳背。典故提倡和渲染的是尊師重教的傳統思想。

2、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中部水池東側有座建築名為曲溪樓,在罕見的八角門洞上,鐫有「曲溪」兩字,為文徵明所書。曲溪源於曲水流觴的典故。

東晉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偕親朋好友共42人,在浙江紹興蘭亭(蘭溪畔的亭子)做「曲水流觴」的游戲,其中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一篇,十一人交白卷,各罰酒三觥。

王羲之將這些詩集結一起,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計28行、324個字,即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文中,王羲之既描繪了蘭亭優美的自然景色,又抒發了與朋友相聚的歡快心情,而書法更是遒勁舒展、變化無窮,二十多個「之」字,無一雷同。


(3)花園典故擴展閱讀: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1985年,蘇州古典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記載,蘇州城內有大小園林將近200處。

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四大名園」與同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網師園、環秀山莊、藝圃、耦園、退思園一道,構成蘇州古典園林的傑出代表。

1997年,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古典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這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對蘇州古典園林的評價。

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蘇州古典園林: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蘇州古典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範。這些建造於11~19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20多年來,蘇州古典園林藝術自1980年首次出口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明式庭院「明軒」後。

「品牌」效應凸現,先後設計、建造並獲多項榮譽:日本池田「齊芳亭」、加拿大「逸園」、新加坡「蘊秀園」、日本金澤「金蘭亭」、美國佛羅里達「錦綉中華」微縮景區、香港九龍寨城公園、雀鳥公園、美國紐約斯坦頓島「寄興園」、99昆明世博會「東吳小築」(獲綜合大獎)、美國波特蘭「蘭蘇園」等。

使蘇州品牌的園林在五湖四海安家落戶,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也吸引了歐、亞、美等專家學者來蘇州考察古典園林。

『肆』 濟南齊魯醫院西"徐家花園"的來歷或典故

徐家花園街 位於市中區東北部,1917年軍閥徐鴻賓(字延山,綽號徐大鬍子任第五師四十七旅專旅長, 也有屬任炮兵旅長之說)在此購地約1公頃,建私人住宅和花園各1處。 形成街巷後,把徐家花園引為街名。1934年《濟南市政府市區測量報告書》載:徐家花園。解放後,原徐家住宅和花園幾經改建,住宅舊址改為山東省電子工業局,花園舊址駐有山東省歌舞團。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將街內之崇厚里、清真里並入,統稱徐家花園。

『伍』 枯枝牡丹園的歷史典故

朱元璋一怒之下,將他發配遼東邊境。臨行時,他到花園以酒酹牡丹曰:待我南還花再開。元亨走後,家人大都散去。唯有一妾朝夕對花祝願:主有信回,當在花作開。說來也奇怪,卞元亨走後的第10年,牡丹突然開放,這年,元亨果然得赦歸來。他百感交集,寫下了《戎歸》一首:丈夫志遠遍天涯,一跨遼東忽到家,荒徑尚存蒼翠柏,故園尤有牡丹花,。文章自古渾如夢,勇略於今誰共誇?回首風煙成往事,樂夫天命何復嗟!同時,有感於牡丹`愛妾10年相守之情,又題詠牡丹兩首:牡丹本是親手栽,十度春風九不開,多少繁華零落盡,一枝猶待主人來。草唐松菊晚凋殘,獨有西園舊牡丹,自是枯枝存勁節,依依唯念故人還。迄今枯枝牡丹以歷經700念滄桑,仍方華未艾。
那麼,世上的牡丹有數百種,為什麼獨有便倉的牡丹冠以枯枝二字呢? 原來,便倉枯枝牡丹除了傳奇的歷史之外,還具有奇異的特色:其一石枯而不朽。這里的牡丹,花朵美鮮潤澤,無論何時將其枝摘下,用火柴點燃,頓時就可燃燒;其二是閏月化為單瓣。正常年份,牡丹每朵花為12瓣,但是,每逢農歷閏月的那一年,則花朵為13瓣;其三十春花秋放。牡丹本是春花,每年穀雨前後開放,便倉的牡丹有時還會在深秋和初冬時節兩度開放。枝幹無葉卻有花,蔚為奇觀。尤其神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年,枯枝牡丹盛開在舉行開國大典之日;國慶10 周年時,枯枝牡丹曾兩度開花;1972念,聯合國恢復我國的合法席位時,枯枝牡丹又在隆冬是開放;1987念,中共十三大之後,園內和園外散植的單瓣紅白牡丹,,再次開除若干無葉之花。對此,報紙和電視都有過報道。雖然這是偶然的巧合,卻給枯枝牡丹土上了更加迷人的色彩。
1943年,日軍侵犯便倉,枯枝牡丹園成為一片瓦礫。當地群眾冒著日軍轟炸的硝煙,將花根小心挖出,藏進麻袋,栽在自家菜園中,才是枯枝牡丹免於滅頂之災。解放後,當地政府先後4此重修和改建枯枝牡丹園,現已建成蘇州園林式花園,牡丹品種進百個。原國防部長張愛萍為該園題寫了枯枝牡丹園的橫額和海水三千丈,牡丹七百年的楹聯。目前枯枝牡丹園已成為蘇北對外開放的又一個旅遊景點,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墨客`遊人前往觀賞。

『陸』 潮汕地區的出花園的由來

出花園是廣東省潮汕地區一種獨有的漢族傳統民俗,屬於成人禮習俗,年滿15周歲(也有地方定為虛歲15周歲)的孩子要「出花園」。
不過各地習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給女孩「出花園」;有些地方要先求神問卜,獲知沒有「忌諱」「沖撞」,才能舉行儀式。
至於由來還真大家有一說法,但其中的典故有:出花園中穿紅皮屐和吃公雞頭的習俗,傳說來源於明嘉靖年間潮州狀元林大欽。傳說林大欽少時讀書,買不起紅鞋,便穿紅皮屐。一天,他放學回家,見有老者抱著一隻公雞蹲在地上,旁邊還有一對紅聯紙,一張沒有字,一張寫著「雄雞頭上髻。」老者要求路過者應對,對得上可得這只公雞,對不上者僅賠他一頁對聯紙。林大欽站了一陣,對曰:「牝羊頷下須。」對得好,老者將公雞送他。回到家裡,他父親將公雞宰了,燙熟後砍了個雞頭獎勵大欽,以示獨占鰲頭之意。後來,大欽果然得中狀元,名揚天下。潮人以為這是個好兆頭,在孩子入學時就給買雙紅皮屐,給他抱大公雞,孩子出花園時就給吃雞頭。

『柒』 誰能簡述典故桃花圓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大家都知道是劉、關、張結義,為什麼叫桃園三結義呢?你會說在桃園三個人結義,所以就叫桃園三結義。其實,不是這樣的…… 一 張飛原來是殺豬賣肉的。這年夏天,他殺了一頭豬,怕一時賣不完,會變臭變壞,老張雖是個莽人,卻不是那種無良奸商,心想把肉放在哪好呢?想來井水較涼,於是就把一扇豬肉吊到門口的井裡了。為了怕別人順手牽羊拿去,又在井口上蓋了塊千斤大石。眼看「萬失無一」了,倒覺得沒啥意思了,於是乎便在石板上寫上一行大字:「誰能揭開石板,可拿走好肉一刀!」——白吃老張的豬肉,這可是頭一回!隨後張飛就拿了另一扇豬肉,游鄉叫賣去了。 這時候,從南邊的大路上過來一條漢子,推著一輛獨輪小車,車上裝著兩布袋綠豆,徑直走到了井邊停下,想喝點涼水,一看有口井,結果被大石頭蓋上了,這氣就不打一處來,心想:這誰家的孩子,這么不懂事,幹嘛把石頭蓋在井上呢?——原來這位老兄不識字的!想著就上前把石塊搬開了,完了就去提那井裡的繩,提著提著,提出一扇豬肉來。嘿,這井裡怎麼會有新鮮豬肉叻,還有一把快刀!這時大漢才看到石塊上有字,——合著還是識字的!二話沒說,手起刀落,割下一刀好肉,放在車上,推起車,吱吱呀呀直奔大路就走了。 張飛的老婆正在大門口那做著針線活,把這一切全都看在眼裡了,想阻止他吧,又覺丈夫留了話在大石上,不好開口,便招呼道:「好漢,請留下姓名!」 「關羽。」大漢指指自己的紅臉,又指指齊胸的長須,說:「我就在涿州觀音街的糧食市上,有事CALL我,一定不會錯的。」 張飛回來以後,老婆一五一十地對他說了經過。嘿,張飛這氣!叫道:「白叫人拿走我一刀肉,還讓我丟人現眼,欺人太甚!我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待我去找他算賬去!」 他飛奔進了涿州城,沿著觀音街,這頭看到那頭,果然見有個紅臉長須的大漢,面前放著兩袋綠豆。就是他了!張飛瞪大環眼,出語帶剌:「喂,你這綠豆能吃嗎?」——你說哪有這么向人買東西的!哪有綠豆不能吃的呢,不能吃還賣嗎?一聽就知道是找碴兒來的。關羽強壓住氣,說:「我賣的綠豆從來都是上等貨色,您自己仔細看看吧!」 張飛伸手插入布袋,抓住一把綠豆,用力一攥,立刻綠豆成了豆粉。掏出來,攤開手放在關羽的面前,嘲笑說:「把綠豆粉當綠豆賣,騙子!」 關羽心頭火起,指責他不該弄碎自己的綠豆,張飛卻不肯認賬,還非說關羽賣豆粉,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就吵開了,看熱鬧的人越圍越多,誰也不知道這兩人誰的話屬實。這時候,張飛也急了,抓起一把綠豆套著關羽臉上撒來,道:「想要臉,就別吃我的肉;想白吃我的肉,就別要臉了!」 關羽一聽頓時明白了:敢情!這是那刀豬肉的主人。哦,有人能吃了你的豬肉,你不樂意了,就跑來斗事。哼,咱老關也不是什麼好鳥,想當年,縣官我都敢KILL,還怕了你了?跟著兩人就打了起來。這下好,整個觀音街,從東打到西,又從西打到東,把個街市打的東倒西歪,七葷八素。這位說了,怎麼沒人勸架拉架呢?啊?這話問的——就象動物園里兩只老虎打架為什麼沒人勸架呢?——他……他……他要有人敢呢!這二位身體重,武藝好,力氣大,一步一拳,三步一腳,很快就把整條街夯的比石板還要結實,TANK開過來都不會留下印兒。 這時候過來一個賣草鞋的,大聲勸架說:「住手,你兩小子,敢在我地頭上打架生事,翻天了是嗎?有什麼過不去的都可坐下來談嘛。」 看熱鬧的人們見他長得白白凈凈的,身體瘦弱,穿的衣服破破爛爛,不禁嘲笑:「蛤蟆打哈欠,好大口氣!真想勸架就動手去把他們拉開吧。」 賣草鞋的果然飛步跳到了當街,一手攥住關羽的胳膊,一手攥住張飛的胳膊,朝兩邊一分,又朝下一按,兩人立刻就成了楔進土裡的橛兒,分毫也動彈不得了。好大的神力啊!這就是民間常說的一龍分二虎。 人們都連聲叫好。關羽和張飛也都從心眼裡佩服。一問,才知道這賣草鞋的原來叫劉備,他們早就聽說過了。俗話說:好漢愛好漢。碰巧見到了面,怎麼肯輕輕錯過?關羽和張飛都表示想和劉備交朋友。劉備見們都是英雄,也表示十分欽佩,希望能成為弟兄。張飛生性痛快,說:「不打不相識,說干就干,立即在這里結拜好了。」動手捧了些土,堆在當街;又揀了幾根細柴棍兒插上,權當香燭,然後硬拉劉備、關羽一齊跪地磕頭,就算結拜成弟兄了——當地百姓稱這是他們的第一次結義。

『捌』 孔府花園又名鐵山園是有著怎樣的典故

孔府花抄園在孔府內宅後院,又名鐵襲山園,其實鐵山園內並無鐵山,只在花園西北隅有幾塊形似山峰的鐵礦石而已。相傳,此石還有一段來歷。

原來,孔府花園由第七十三代衍聖公孔慶鎔擴建而成,其間經過3次大修。建園之時,有人送來古魯城內煉鐵的鐵渣石,類似隕石。

園主十分高興,認為這是天降神石,象徵孔府從此時來運轉,興旺發達,而且與孔慶鎔的名字意義相合,於是把它們布置在園中,並命名為鐵山園,自己也自號「鐵山園主人」。

『玖』 梨花園的典故有哪些呢

屈原是楚懷王時期的大臣,受到楚懷王的排斥,一直不得志。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國都。我寫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41年,也就是秦王政登基以後的第5年。比屈原晚了37年,屈原的典故應該在楚國傳開了吧?我沒有深究。下面引據史料:(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有好幾個,我只引了關於屈原的傳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