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和桃花
1. 桃花石和芙蓉石有什麼區別
芙蓉石也叫薔薇石英,是單一礦物晶體,顏色是體色。桃花石是一種變質花崗岩,含石英、雲母、方解石等礦物,顏色來自含稀有重金屬成分。
2. 如何區分結晶桃花芙蓉與高山桃花
壽山石品種繁多,色彩斑斕,不同的石種從外形、色澤至肌理,都有其獨特之處。桃花凍有著非常美麗的色彩,是天然的造化,凝聚著大自然的精華,
3. 迎春花 桃花,芙蓉花 都是春天開的嘛
迎春花,桃花是春天開花
迎春花先開花後長葉
芙蓉花是夏秋開花,花期很長
4. 芙蓉石招桃花還是草莓晶招桃花
粉水晶什麼桃花都招,不管好壞,單身妹子還是戴草莓晶吧
5. 芙蓉凝脂桃花顏/雁落蝶棲避天仙/三生不唔仙人面/君不知天上人間.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應該是講的隱居的神仙眷侶
6. 荷花桂花桃花芙蓉花薔薇花,的先後順序是什麼從花開放的時間開始
以開花順序來排列是桃花薔薇花,芙蓉花荷花桂花。
桃花三月,薔薇花五月,芙蓉花其實就是荷花的別稱。都是六月,桂花是八月。
7.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是什麼意思
出自: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納蘭性德的詞,納蘭是清朝最有名的詞人之一,他的另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也是很有名的。相信很多人喜歡。
納蘭性德的——採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中有這樣的句子: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這首《採桑子》,看上去只是一首泛泛的傷春自憐的小令,其實另有本事。
"桃花羞作無情死",桃花,是個艷麗嬌柔、多情婉轉的意象,花開總要花落,而桃花的落地卻是不甘心的,因為它是多情的話,無法接受無情的死。和人一樣,多情的花總要有某種多情的死法。
"桃花羞作無情死"是從桃花而言,接下來的"感激東風"是從觀花的容若而來的。感激東風,把嬌紅的桃花吹落,沒有任它委於塵土泥濘,而是吹它飛進了容若的小窗,讓它來陪伴容若這個正陷於煩惱郁悶的才子。--懊儂,就是煩惱、懊惱的意思,這里是指稱煩惱中的容若。
下片開始,"誰憐辛苦東陽瘦",是容若的自況。
東陽瘦是南朝沈約的典故,沈約也是和容若一樣的美男子,也一樣的才調高絕,我們現在得以欣賞四聲分明、抑揚頓挫的詩詞音律,還得要感謝沈約這位音律研究的開山鼻祖。沈約曾作東陽守,人們便稱他為東陽,這是古人一種習慣的稱謂方式。沈約在一次書信中談到自己日漸清減,腰圍瘦損,此事便成為了一個典故,習見的用法是"沈腰"或"沈郎腰"--前者如李後主的名句"沈腰潘鬢消磨",後者如許庭"東君特地、付與沈郎腰"。有趣的是,沈約的腰肢消瘦本來是愁病所損,但一來因為六朝時代特殊的審美品位,二來因為沈約素來有美男子之稱,故而沈腰一瘦,時人卻許之為風流姿容。
容若用沈約之典也最是風流自況得得體,因為容若和沈約有太多相似的地方,除了才情與姿容之外,他們都有一副孱弱易病的身體,也都是各自時代里為人欣賞、為人仰慕、為人效法的模特。--容若二十四歲那年刊刻的第一部詞集題為《側帽詞》,用的是北朝獨孤信的典故:獨孤信姿容絕代,大為時人所慕,一天他出城打獵,回來的時候不小心被風吹歪了帽子,獨孤信要急忙趕在宵禁之前回城,並沒有留心到這個小小的細節。等到第二天,城裡卻突然出來一件怪事:滿城的男子們盡是歪戴帽子的造型,流行就是這樣,比風吹得還快。
容若詞集用獨孤信側帽的掌故,正是貴公子風流自賞的姿態,和消瘦的沈約正有一拼。所以,容若以東陽瘦的掌故自況,自是貼切得很,同時也交代了自己正在病患愁悶之中,無力出門,故而需要那窗外飛來的多情桃花的陪伴。
"春慵",是說自己之所以身心如此慵懶,非關他事,只因為春天將盡。
--但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脫自王次回的"個人真與梅花似,一片幽香冷處濃"。王詩有個主語"個人",容若化來的句子卻沒有主語,憑空生出了幾多歧義。如果主語是桃花,這就似是在說,桃花雖艷,卻不及芙蓉的清幽,縱然在寒冷的地方也散發著濃濃的芬芳。--這里又可有兩解,一是桃花不及芙蓉可以在冷處有濃香,二是桃花不及芙蓉,桃花落到了房間里寒冷的角落,偏偏幽香更甚。這兩個解釋,在文法和意思上都是通暢的。
但是,如果濃的是"幽香",那麼"冷處濃"顯然不是在說芙蓉,因為芙蓉和桃花一樣,也是屬於春夏季節的,所以,只有王次回原句中的梅花才真正堪當此喻。而容若把王詩原句中的"幽香"換作了"幽情",這一字之差,涵義迥異。"幽情"應當是人的情愫,是容若自己的情愫,是容若自比為"不及芙蓉"。
但是,新的歧義又出現了:芙蓉在這里是個憑空而來的意象,上無所承,讓人很難搞清楚用在這里是什麼意思,而且芙蓉和"冷處"恐怕也很難搭上關系。
芙蓉是什麼?一般而言是指荷花。荷花在詩詞里有很多名字,比如菡萏,李璟的名句有"菡萏香銷翠葉殘";比如芙蕖,蘇曼殊詩有"笑指芙蕖寂寞紅",總之這個意象是與容若的詞中場景難以合拍的。
問題到底在哪裡呢?這還要從容若這首《採桑子》的寫作背景說起。
這時候的容若雖然年紀還輕,但早已經拜了名師,熟讀了各種儒家經籍,在十八歲那年通過了鄉試,中了舉人,次年春闈,容若再一次考取了很好的成績,接下來的三月就是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由皇帝親自在保和殿主持的殿試。對這次殿試,容若志在必得,而以他的才學而論,也確有必得的把握。但上天總是不遂人願,就在臨考的當口,容若的寒疾突然發作,無情地把他困在了院牆之內、病榻之上。
上天是無情的,所以容若幻想著桃花的有情,如果春天就這樣過去,下一次的殿試就要等到三年之後了。而他的這一病,也真的病過了一整個春天。所以,容若這首詞里的傷春、"懊儂"與"春慵"就是為了這件事情。
"不及芙蓉",自然也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的。所以,芙蓉便不是指芙蓉花,而是指"芙蓉鏡"的典故。
芙蓉鏡,字面意思就是形似芙蓉的鏡子。傳說唐代李固在考試落第之後游覽蜀地,遇到一位老婦,預言他第二年會在芙蓉鏡下科舉及第,再過二十年還有拜相之命。李固第二年再次參加考試,果然如言及第,而榜上恰有"人鏡芙蓉"一語,正應了那老婦的"芙蓉鏡下及第"的預言。二十年過去,李固也果然如言拜相。這一典故,在蒙學讀本《龍文鞭影》里被寫為"李固芙蓉",所以,容若這句"不及芙蓉"的芙蓉並不是芙蓉花,卻是這一朵事關科舉的"李固芙蓉"。於是,下啟"一片幽情冷處濃",正是抒寫自家在殿試希望落空之後的懊惱之"幽情"--尤其,是在友人高中、一派歡天喜地的時候,自己卻病榻獨卧,倦看春歸,只有一朵偶然被東風送入窗口的桃花為伴……
讀書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關卡就這樣被無可奈何地錯過了,但上天這一次也許真的憐惜了他的苦悶:病癒之後,他結了婚,得到了他生命中第二個重要的女人--盧氏。
若喜歡納蘭性德,可去讀讀他的詞,他可以算得上清朝流傳下來的最有名的詞人了。
希望能令你滿意~~ 另外,推薦一些講述納蘭性德的網頁給你:
http://blog.163.com/gmsgtzyjww@126/blog/static/29936212200891332053423/
http://www.chinapage.com/poetry1/nalanxinde-gb.html
http://ke..com/view/3507.htm
8. 芙蓉花和桃花哪個比喻女人好
出水芙蓉,肯定是芙蓉花形容女人好。
9. 芙蓉石真的能招桃花嗎,誰能告訴我
如果你是現時代的「剩女」,建議大家選擇飾品的時候不妨考慮佩戴粉水晶版為主的天然權水晶飾品,粉紅色本身給人一種特有的親和力,粉紅光也是愛神阿佛洛狄對世人展現愛的顏色,對於那些單身貴族的朋友建議佩戴這種水晶最合適不過了對於增加異性情緣,也是很有效的,如果你已經有伴侶,可以改善你與你的另一半的感情,它會給你帶來很和諧愉快的感情生活,如是情侶之間吵架鬥嘴的。
10. 都說林黛玉是芙蓉,可到底是哪種芙蓉呢
芙蓉就是荷花,出水芙蓉嘛。當然黛玉是那種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也就是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