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鱖魚肥下一句
『壹』 桃花流水鱖魚肥的下一句是什麼
【唐】張抄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鷺③襲飛,
桃花流水④鱖(gui)魚肥。
青箬(ruo)笠⑤,綠蓑⑥(suo)衣,
斜風細雨不須⑦歸。
【注釋】
①.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②.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④.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 箬笠:竹葉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 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⑦:鱖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譯文】
西塞山前有白鷺在飛,桃花盛開,水流湍急,鱖魚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帶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在江面中垂釣。而他久久不願離去,是因為下雨了,魚要出來呼吸,這不是可以釣到很多肥美的鱖魚嗎?他被這番風景深深地迷住了。
【名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貳』 桃花流水鱖魚肥的上一句是什麼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出自《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作品原迴文如下:
西塞山前答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
(2)桃花流水鱖魚肥下一句擴展閱讀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作者張志和介紹——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
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遂偕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
『叄』 桃花流水鱖魚肥的上一句
桃花流水鱖魚肥上一句:西塞山前白鷺飛
出自《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里,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
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里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贊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3)桃花流水鱖魚肥下一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歷七年(772)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這首詞於憲宗時一度散失,長慶三年(823),李德裕訪得之,著錄於其《玄真子漁歌記》文中,始流傳至今。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區境內的西苕溪上,從前叫道士磯,是一座突出在河邊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鄰莫干山,風景很優美。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
『肆』 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後一句
漁歌子
作者:張志和 年代:唐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伍』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後兩句
1、漁父
【作者】張志和 【朝代】唐代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釣台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
長江白浪不曾憂。
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
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蒓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干,
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橛頭船,
樂在風波不用仙。
2、譯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游盪。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么,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臟,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污染呢?我寧願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魚腹中。怎麼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陸』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下兩句是什麼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出處】: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原詩】: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柒』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下兩句的拼音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抄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qing ruò lì,lv suō yī,
「箬笠」就是用竹絲和青色箬竹葉編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莖葉或皮製成的雨衣。
『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下句是什麼
張志和《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玖』 桃花流水鱖魚肥。前一句是什麼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拾』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全詩
全詩: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回。
《漁歌子·西塞答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
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里,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
(10)桃花流水鱖魚肥下一句擴展閱讀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於畫意的。蒼岩,白鷺,鮮艷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鮮明,構思巧妙,意境優美,使讀者彷彿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
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