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橋桃花湖
A. 杭州市江干區丁橋鎮區劃歷史的演變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丁橋鎮[1]位於杭州市郊東北部,距市中心10公里,是一個新興的私營經濟發展基地、杭城重要的副食品供應基地和重要的風景旅遊開發區域。該鎮東接天都娛樂城,與餘杭區星橋街道為界;西連下城區科技經濟園,與石橋鎮為界;南至大石一級公路,與市區和繞城公路相連;北部是著名的皋亭山、黃鶴山風景區,總面積15.5平方公里。全鎮轄轄9個社區、2個行政村:丁蘭、丁橋、同協、大塘、長睦、三義、後珠、趙家;沿山、皋城,1個市級開發區——杭州私營經濟園區;2005年統計總人口2.5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18萬人
千年古鎮丁橋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橫貫東西的古運河——上塘河,曾載著秦始皇巡視東南,康熙、乾隆爺數下江南。河北岸的皋亭山、黃鶴山,素為兵家必爭之地、風景旅遊勝地和佛教文化寶地:元軍統帥伯顏曾發兵二十萬南侵,與文天祥抗論皋亭山下;方臘曾率數萬義軍在此迎戰宋江招安軍;洪秀全曾在此率部大敗清兵。皋亭、黃鶴兩山近處眾丘環繞,山巒起伏,谷深幽靜,古木參天;登高望遠,古運河千舟橫渡腳下,河前一馬平川,近處黃龍浜似卧龍盤踞其間;遠處錢塘江似白練極目東海,西側杭州城廓盡收眼底。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山地以其旖旎的山水風光勝景,留下了帝王將相的遺蹤和忠臣義士的故事,蘇東坡、杜牧等文人墨客的題詠和數以百計的館、軒、寺、廟、庵等等,其間尤以眾多寺庵之首的龍居寺為最。十里桃花塢,數千進香船。皋亭山下曾經熱鬧似城,留下皋城之名。丁橋還是著名的孝鄉——東漢二十四孝之一丁蘭的故鄉。明末清初,丁蘭的後人為紀念這位大孝子,在丁橋鎮建了丁橋、蘭橋兩座橋。1958年人民公社運動中,由於東有星橋、西有石橋、南有筧橋,遂改名為丁橋公社,隨後就稱作丁橋鎮
B. 杭州吟彩芳菲之城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杭州吟彩芳菲之城
城市:杭州
別名:華僑城·芳菲與城
樓盤位置:臨丁路與丁橋路交叉口
開發商:杭州蘭僑置業有限公司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高層,疊拼,
公交線路:臨近軌交:地鐵3號線筧丁路站約800米
公交線路:臨丁路丁蘭路口(距離約500米):335(天都城--杭州東站)、371(天都城--大關小區)、226(長睦路天山路口--武林廣場)
沿山公交站(約300米):公交線路有535、329
其他交通方式:自駕線路:秋石高架--臨丁路--丁橋路--半山路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129124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0%,共38棟樓,停車位3364個,車位配比約1:1.64
周邊配套:中小學:丁荷小學、丁荷中學、丁蕙實驗小學、丁蘭小學、浙大附中等多維教育鏈。
綜合商場:龍湖天街、丁蘭廣場、金色大唐城、新城廣場
幼兒園:丁蘭幼兒園、丁荷幼兒園、丁蕙第一幼兒園
銀行:杭州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郵局:中國郵政
醫院:杭州市中醫院(丁橋分院)、富春骨科醫院等優質醫環伺左右,呵護居者及家人健康。
其他:東部軟體園、啟迪協信科技園、桃花湖公園、丁荷小學、丁荷幼兒園
內部配套:自帶商業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C. 丁橋的歷史進程
「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湧自天來」,滾滾的潮水猶如歷史的洪流,激盪著古老的東方文明,裹挾著江浙地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滄桑,書寫著中華民族的燦爛與榮耀。在這奔流不息、氣勢磅礴的錢塘江下游北岸,皋亭山、黃鶴山南麓,上塘河的兩岸,有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丁橋鎮,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著文明之光,散發著獨具魅力的古埠神韻。丁橋鎮是我國「二十四孝」之一,丁蘭的故鄉。丁蘭刻木事親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南宋《夢梁錄·歷代古墓》記載:「丁蘭母冢,故居在艮山門外三十六里丁橋之右,母死,刻木事之如生,冢在姥山以東」。丁橋、蘭橋則是為紀念丁蘭所建,「橋以人名,鎮以橋名」,丁橋鎮因此得名。千年古橋,歷經風雨滄桑,築橋的青石已經斑斑駁駁。然而,正是因為這千百年來,丁橋人一雙雙充滿著欽敬和愛的手深情的撫摸,讓片片青石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氣息,「刻木事親」的千古佳話亦伴著丁橋地名沿用至今。
丁橋鎮地處杭嘉湖平原南端,與寧紹、蕭紹平原僅一江之隔。在其南端,有距今8000多年的跨湖橋文化和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東北有馬家浜文化,西面也有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建國後,省文考所在其西側的「水田畈遺址」考古中,挖掘出數量眾多的木製船槳、竹席、揚糠簸箕,一批石器、陶器和大量的稻穀、桃核、葫蘆種子等。市文考所也在黃鶴山北麓發現了兩座大型戰國後期的土坑墓,出土了一隻精緻的水晶杯和一批原始瓷器、漆器、玉器等精美隨葬品。近年來,在丁橋鎮的沿山、皋城等村,良渚時期的玉坯也時有發現,充分說明五千多年來,丁橋地一帶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丁橋鎮北部的皋亭山,系天目山婉蜒東來之餘脈,東西長約十八里,南北縱深約五里,原通稱「皋亭山」,後細分為半山、黃鶴山、佛日山、銅扣山等。東臨臨平山,東北是超山,是杭城郭北之屏障。
「青山黃鶴樓,白水黑龍潭」。據史料記載,黃鶴山舊有黃鶴樓,始建於先秦時期,曾與皋亭山之「鶴亭」遙遙相望,原用於軍事,後為道教場所。五代時,吳越國王錢鏐在此屯兵設寨,史載「十里錢王寨」。公元935年,吳越王錢瓘在黃鶴山(今皋亭山主峰)東南興建「龍居寺」,此後,皋亭山佛教寺院盛極一時。崇光寺、佛日寺、永福庵等有史可考的就有60餘座。北宋末年,因小康王趙構與蠶花娘娘的不了情,還留下了「半山娘娘廟」。
南宋末年,「皋亭山頂上,百萬漢軍屯」。皋亭山因民族英雄文天祥「皋亭抗論」而名揚天下,被譽為文相「丹青照汗青」之地。
上塘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故稱「吳故水道」,秦始皇巡視東南,「治陵水道,到錢唐越地,通浙江」,故又稱「秦河」。隋煬帝開挖京杭大運河,上塘河成為大運河之一段。吳越王錢鏐在丁橋建赤岸港鹽糧官庫,丁橋港也成為杭城的鹽糧生命線,丁橋即成為杭城北部之水上交通樞紐。宋都南遷,在赤岸港復建「班荊館」,是為朝廷接待外國使節、宴請各地大臣、祭祀趙宋先帝和小皇帝登基之地。由此,更帶來了上塘河赤岸段百業興盛、熱鬧似城的繁華景象,始有「赤城」之說,「皋城」之名亦沿用至今。
古代之丁橋,聚山水物產、交通樞紐、皇家驛站和宗教聖地於一域。巍巍皋亭山,悠悠上塘河。這里不僅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更是上至隋唐,下至清民,長達1500多年的杭州著名旅遊勝地。
「此亦桃花彼亦桃,成蹊各各綻春苞」。說到皋亭山最吸引人的地方,自然是那由山腳至上塘河兩岸的「十里桃海」。皋亭山之桃,可追溯到遠古時代。宋太宗臨幸皋亭山有「皋亭山下舊桃源,劉阮忘歸我也然」之《看桃詩》。然而,皋亭山的梅、李、橘、竹等各類水果同樣久負盛名,有「君若買宅皋亭住,須種梅花三千樹」、「皋亭山下桃花紅,李花三千爭暖風」以及「橘摘檐前枝,漁網門前沼」眾多詩作。
丁蘭之孝,文相之忠,班荊館皇家之氣派,當然又是另外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元末明初,以王蒙為代表的文人墨客則更喜歡在此買地置業。王蒙建「琴鶴軒」,作畫會友,在黃鶴山南麓隱居三十餘年,故後葬於此。清時,「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因慕王蒙之作,去世後也歸葬於黃鶴山之南麓。
皋亭山多宗教場所,而以「龍居寺」最為有名。始為吳越王所建,中有宋太宗所居,後有乾隆爺數下江南潮觀,並惜其風水而將其「奶娘墓」遷至寺南金門檻。
古時,皋亭山、黃鶴山谷深幽靜,古木參天,遍地果園,一年四季溪水淙淙,有「久說金門欲礙船,中流穩渡水濺濺」之景。「半堤桃柳半堤煙,急景清明穀雨前」,「相約皋亭山下去,沿河好看進香船」,還有「皋亭積雪」、「玉柱臨風」、等冬季景觀,所以皋亭山一年四季皆有景。於是乎「城中士女愛出遊,紛紛逐隊如去流」。直至民國初期,從杭城到皋亭山的「一日游」水上航運還十分的繁忙。
皋亭山脈作為杭城郭北之屏障,數千年來,許多名勝古跡如黃鶴樓、鶴亭等等,皆因戰爭而屢建屢毀,但也屢毀屢建。可是到了十九世紀末,由於清朝廷圍剿太平軍營,使得其中的一部分成為一片焦土。抗戰時期「八一四」空戰,丁橋經歷了一次現代戰爭的洗禮,特別是1938年正月的「喬司大屠殺」之後,駐筧橋機場的日軍,對皋亭山以南,東至喬司,西至半山的數個鄉鎮進行了整整三天的大規模「三光」政策,致使整個被侵區域「房幾無一間倖存」,「牲畜幾無一隻逃脫」,大批的桃園、桑園等「青紗帳」全部毀於一旦,漫山遍野的千年古木也僅剩幾株。千年景區皋亭山,也就此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建國後,丁橋人民走上了長期穩定和平的發展道路。從五十年代的集體化道路到六、七十年代的計劃經濟,經營著糧、麻為主的農業生產。在人們的印象中,丁橋也只是一個杭城市區最偏遠的農業小鎮。
黨的十一屆山中全會以後,丁橋從發展「個體戶」、「專業戶」開始,副業和鄉鎮工業逐步發展。尤其是九十年代初「杭州私營經濟園區」的創建,丁橋才又成為省內外創業者所看好的創業熱土。本世紀初的十年,丁橋的工業企業大踏步地走向「規模化、集團型」發展之路,全鎮經濟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長,年創稅從2001年的1千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4.75億元。與此同時,從2004年起,上塘河以南「八村一居」全面進入了城北新城核心區的現代化新城建設時期。
皋亭山生態旅遊區的復建也從2002年開始啟動。2010年初,在市、區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熱鬧了千百年,而短暫沉寂了幾十年的皋亭山、黃鶴山風景旅遊區建設全面展開。
「盛世造城亦造景」, 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丁橋在經歷了榮耀與衰落之後,將以全新的姿態崛起。一個現代化的丁橋絕不僅僅是一片迷人的濱水風景,一個水含韻、綠滿眼的美麗水鄉,它將是一個「水在城中、城在綠中、綠在陽光中」的功能完善的大型生態宜居新區。丁橋的未來,一定能夠比過去更加吸引世人的眼光。
D. 丁橋鎮的人文歷史
千年古鎮丁橋街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橫貫東西的古運河——上塘河,曾載著秦始皇巡視東南,康熙、乾隆爺數下江南。河北岸的皋亭山、黃鶴山,素為兵家必爭之地、風景旅遊勝地和佛教文化寶地:元軍統帥伯顏曾發兵二十萬南侵,與文天祥抗論皋亭山下;方臘曾率數萬義軍在此迎戰宋江招安軍;洪秀全曾在此率部大敗清兵。皋亭、黃鶴兩山近處眾丘環繞,山巒起伏,谷深幽靜,古木參天;登高望遠,古運河千舟橫渡腳下,河前一馬平川,近處黃龍浜似卧龍盤踞其間;遠處錢塘江似白練極目東海,西側杭州城廓盡收眼底。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山地以其旖旎的山水風光勝景,留下了帝王將相的遺蹤和忠臣義士的故事,蘇東坡、杜牧等文人墨客的題詠和數以百計的館、軒、寺、廟、庵等等,其間尤以眾多寺庵之首的龍居寺為最。十里桃花塢,數千進香船。皋亭山下曾經熱鬧似城,留下皋城之名。丁橋還是著名的孝鄉——東漢二十四孝之一丁蘭的故鄉。明末清初,丁蘭的後人為紀念這位大孝子,在丁橋街道建了丁橋、蘭橋兩座橋。1958年人民公社運動中,由於東有星橋、西有石橋、南有筧橋,遂改名為丁橋公社,隨後就稱作丁橋街道。
E. 丁橋的人文歷史
千年古鎮丁橋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橫貫東西的古運河——上塘河,曾內載著秦始皇巡視東容南,康熙、乾隆爺數下江南。河北岸的皋亭山、黃鶴山,素為兵家必爭之地、風景旅遊勝地和佛教文化寶地:元軍統帥伯顏曾發兵二十萬南侵,與文天祥抗論皋亭山下;方臘曾率數萬義軍在此迎戰宋江招安軍;洪秀全曾在此率部大敗清兵。皋亭、黃鶴兩山近處眾丘環繞,山巒起伏,谷深幽靜,古木參天;登高望遠,古運河千舟橫渡腳下,河前一馬平川,近處黃龍浜似卧龍盤踞其間;遠處錢塘江似白練極目東海,西側杭州城廓盡收眼底。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山地以其旖旎的山水風光勝景,留下了帝王將相的遺蹤和忠臣義士的故事,蘇東坡、杜牧等文人墨客的題詠和數以百計的館、軒、寺、廟、庵等等,其間尤以眾多寺庵之首的龍居寺為最。十里桃花塢,數千進香船。皋亭山下曾經熱鬧似城,留下皋城之名。丁橋還是著名的孝鄉——東漢二十四孝之一丁蘭的故鄉。沿古運河赤岸橋往南至丁橋集鎮數公里,丁蘭井、丁蘭路以及由丁蘭所建的丁橋、蘭橋現均還存,丁橋鎮也因此得名。
F. 杭州丁橋古鎮好玩嗎
隨喔全來觸點,讓旅行自更完美
千年古鎮丁橋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橫貫東西的古運河——上塘河,曾載著秦始皇巡視東南,康熙、乾隆爺數下江南。河北岸的皋亭山、黃鶴山,素為兵家必爭之地、風景旅遊勝地和佛教文化寶地:元軍統帥伯顏曾發兵二十萬南侵,與文天祥抗論皋亭山下;方臘曾率數萬義軍在此迎戰宋江招安軍;洪秀全曾在此率部大敗清兵。皋亭、黃鶴兩山近處眾丘環繞,山巒起伏,谷深幽靜,古木參天;登高望遠,古運河千舟橫渡腳下,河前一馬平川,近處黃龍浜似卧龍盤踞其間;遠處錢塘江似白練極目東海,西側杭州城廓盡收眼底。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山地以其旖旎的山水風光勝景,留下了帝王將相的遺蹤和忠臣義士的故事,蘇東坡、杜牧等文人墨客的題詠和數以百計的館、軒、寺、廟、庵等等,其間尤以眾多寺庵之首的龍居寺為最。十里桃花塢,數千進香船。皋亭山下曾經熱鬧似城,留下皋城之名。丁橋還是著名的孝鄉——東漢二十四孝之一丁蘭的故鄉。沿古運河赤岸橋往南至丁橋集鎮數公里,丁蘭井、丁蘭路以及由丁蘭所建的丁橋、蘭橋現均還存,丁橋鎮也因此得名。
G. 杭州吟彩芳菲之城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樓盤名稱:杭州吟彩芳菲之城
城市:杭州
別名:華僑城·芳菲與城
公交線路:臨近軌交專:地鐵3號線筧丁路站約800米屬
公交線路:臨丁路丁蘭路口(距離約500米):335(天都城--杭州東站)、371(天都城--大關小區)、226(長睦路天山路口--武林廣場)
沿山公交站(約300米):公交線路有535、329
其他交通方式:自駕線路:秋石高架--臨丁路--丁橋路--半山路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129124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0%,共38棟樓,停車位3364個,車位配比約1:1.64
周邊配套:中小學:丁荷小學、丁荷中學、丁蕙實驗小學、丁蘭小學、浙大附中等多維教育鏈。
綜合商場:龍湖天街、丁蘭廣場、金色大唐城、新城廣場
幼兒園:丁蘭幼兒園、丁荷幼兒園、丁蕙第一幼兒園
銀行:杭州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郵局:中國郵政
醫院:杭州市中醫院(丁橋分院)、富春骨科醫院等優質醫環伺左右,呵護居者及家人健康。
其他:東部軟體園、啟迪協信科技園、桃花湖公園、丁荷小學、丁荷幼兒園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H. 杭州綠城·青亭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樓盤名稱:杭州綠城·青亭
城市:杭州
公交線路:青城路(公交站):120路;131路;135路;146路;359路;535路;華家弄(公交站):146路;359路;535路;游龍港橋(公交站):131路;146路;359路;535路;臨丁路筧丁路口(公交站):135路;330路;371路;同協路臨丁路口(公交站):120路;135路;262路;371路;趙家村(公交站):330路;371路;後趙家浜(公交站):146路;329路;施家塘(公交站):131路;146路;359路;535路;皋亭山景區遊客服務中心(沿山)(公交站):(停運)銀聯春遊18號線;丁橋路環丁路口(公交站):278路;329路;
其他交通方式:公交線路:120 131 135 359 535 330 371
主要幹道:留石快速路、秋石快速路、同協路
自駕線路:留石高架、秋石高架、同協路、繞城高速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21122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25%,共4棟樓,停車位740
周邊配套:中小學:杭州上海世界外國語中學、浙江省教科院附屬小學、浙江大學附屬中學(丁蘭校區)、杭州采荷第二小學教育集團丁荷小學
綜合商場:約21萬方龍湖天街(規劃)、丁蘭廣場、中大銀泰城、新天地以及項目自帶約3500㎡綠城旗下「好街」商業街
幼兒園:杭州市虎山幼兒園
銀行:杭州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杭州聯合銀行、農業銀行
郵局:中國郵政半山支局 醫院 杭鋼醫院,市中醫院分院
其他:運動健身、公園、公共停車場、娛樂場所、便利店等 公園:杭州半山國家森林公園公園;虎山公園、龍山公園;桃花湖公園;杭州皋亭山景區 ;
運動健身:丁橋體育中心(待開放);
便利店:世紀聯華超市(田園店)。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I. 杭州丁橋附近一個風景秀麗的水庫叫什麼
虎山水庫:
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沿虎山路慢慢向前走近虎山水庫,視野豁然開朗,青山依依、綠水迢迢,彷彿走進陶淵明的桃花源一般舒適悠然——這便是虎山公園。
整個公園以虎山水庫為中心,周圍青山綠樹環繞,總面積約13.4萬平方米,其中虎山水庫就占約三分之一,綠化覆蓋率接近7成。
虎山公園採用「漁樵耕讀」的田園生活布局手法,力求達到雖由人做、宛若天開的意境。「漁」為延續虎山水庫的原有功能,為市民提供垂釣平台。「樵」為保留原有山體植被,倡導全民愛山護山,沿部分山道放置歷史古物或其仿製品。「耕」即在公園相對開敞平坦區域,營造半山特色的農耕文化和桑蠶文化的田園景觀。「讀」為解讀半山田園的文化,設置一些反映半山生活和文化的雕塑,並在公園內建設一座半山歷史文化展覽館。
虎山公園共有15個景點,分為卧虹橋、柳影綠屏、白鷺島、迎柳橋、千步廊橋、撒金古道、卧龍攬勝、摩崖石刻、東亭迎朝、西亭夕照、山下迎賓、車水排雲、望湖台、綠影青谷、情人谷。
龍山水庫:
位於半山田園地塊北端,東至虎山路,西側比鄰龍山水庫,南至依山路,北至半山山麓,綠化建設面積約為6.8公頃。現有保存完好的水庫、溪流、山體和豐富的原生態植被。
※水竹居:位於龍山水庫的北端,此處竹影婆娑,鳥鳴婉轉悅耳,舒適自得,在盡量不破壞整體空間環境下設置此亭,取名「水竹居」,供途經於此遊人休息小坐之用。
※問樵處:位於公園保留的原始森林的山頂之上,此處空間相對比較開闊,是遊人登上休息和集會的好地方,此處修建小屋,取名「問樵處」,寓意此處乃是一樵夫居所。
※瞻碧亭:立足於此可遠觀虎山水庫,湖光山色盡收眼底,瞻望碧水青山。
※錦園:一茶園,其間種植了大片的茶樹,並有一些小的建築物散布其中,整個區域就像一個綠色的錦帶,中間的幾個小建築也便是錦帶上的綉花,遊人可以在此親身體驗制茶工藝,領略其中的奧妙,趣味無窮。
※魚躍鴛飛:在錦園南端有一水塘,為原來田園人養魚之用,經過適度開挖後加大水域面積,引北部山體泉水匯集於此,形成開闊水面,池中設有二島,島上植有大量水生植物,吸引鳥類駐足,沐浴著江南的綿綿細雨遊人跨過知魚橋見得此處魚躍鴛飛,與不遠處的錦園茶園和後面深山裊裊雲煙,不免陶醉其中。
※水樂榭:通過對山體雨水的收集,水自北向南層層跌落,並有棧道穿梭其中,伴隨著旁邊的沙沙作響,人行其中彷彿駕馭雲層之上,飄飄欲達仙境。